登陆注册
47010800000020

第20章 民俗(19)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过年是和放鞭炮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每年刚进腊月,街巷中就开始有零零落落的鞭炮声响起,预示着一年中最欢乐的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也预示着寒冬将逝。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四处的鞭炮声也越来越稠密,但是不到除夕,鞭炮是不能恣意地成串燃放的,只能单个地拆着放。孩子们因此觉得等待过年的日子来得特别慢。到了除夕,孩子们则早已急不可待地将长长的鞭炮串取出,捆绑在高高的竹竿上,随即是一阵阵急骤的噼啪声划破幽幽夜空。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对当时除夕爆竹作了如下记载:“除夕之次,子夜相交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红楼梦》中也有描绘:“院子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俱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的花炮。说话之间,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星小炮仗。”从这也可以看到旧时新春燃放烟花的盛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湖南浏阳、广东佛山、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各地。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民间舞狮子活动由来已久,起源众说纷纭。

远古起源说:相传远古时候,广东佛山出现奇怪的野兽,给当地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于是村民用竹篾和纸,扎成兽头,以各种形状的布织成兽身,再召集一些勇士,拿着锅、盆等器具,用敲打出的声吓跑野兽。后来为了庆祝驱赶奇兽成功及纪念纸扎兽头的功劳,举行舞狮子活动。

汉代起源说:相传东汉汉章帝时期,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狮子,声称如果有人能将其驯服,就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就断绝邦交。汉章帝于是找人驯狮,后来狮子狂性发作被宫中人打死。宫人为逃避惩罚,就把狮皮剥下,由两个宫人扮成狮子,并以此骗过大月氏使臣。此事传出汉宫后,老百姓认为舞狮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舞,舞狮子从此流行。

北魏起源说:北魏时代,北部匈奴侵扰作乱。他们用金丝麻缝成狮身,派善舞者到魏国进贡,想在舞狮子时刺杀魏帝,所幸被忠臣识破,使他们知难而退。后因魏帝喜爱舞狮子,命令仿制,因此得以流传后世。

唐代起源说:唐明皇梦中游月殿时,出现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在阶前滚球,姿态威武。唐明皇醒后要近臣模仿出他梦境中的瑞兽,同时由乐部配以雄壮的锣鼓以此娱乐。自此之后,舞狮子流入民间。

现在的舞狮子主要分南狮、北狮两种。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流行于华南及南洋华人聚居区。

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狮头比较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舞狮者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狮头上有红结的是雄性,有绿结的是雌性。北狮主要表现狮子的灵活,舞动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北狮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由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带领,北狮表演比较接近杂耍。配乐方面,以京钹、京锣、京鼓为主。

南狮又称醒狮,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南狮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型态,一般只会两人舞一头。南师的舞动造型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等。舞者通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表现出来,所以南狮讲究的是神似。舞南狮时会配以大锣、大鼓、大钹,狮的舞动要配合音乐的节奏。舞南狮有时还会有一人扮做“大头佛”,手执葵扇带领。舞狮子之前通常还会举行“点睛”仪式,仪式由主礼嘉宾进行,把朱砂涂在狮的眼睛上,象征给予生命。

玩龙灯

龙,是中国人眼中的吉祥之物。很多民间娱乐和体育活动,都有“龙”的参与,玩龙灯就是其中之一。玩龙灯,又叫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很多民族都有舞龙灯的习俗。以前,只在春节、元宵节期间表演,如今,每逢节日庆典,舞龙灯都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

根据龙灯的制作材料,可将之分为:布龙、草龙、篾龙、板凳龙(用长板凳相接)。龙灯的结构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构成,总共分为若干节(一般总节数为奇数,常见的包括九节龙、十一节龙和十三节龙),每节内部均放置一只蜡烛。龙睛、龙角、龙须、龙鳞等细节非常逼真,龙身再绘以黄、赤、青等不同颜色,舞动起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尤其是夜间观看,一只只巨龙腾空而起,口中喷射火焰,让人赞叹不已。

玩龙灯在中国历史悠久,汉时已经相当普遍,唐宋时期更是流行。宋代吴自牧著的《梦梁录》载:“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如今,玩龙灯已经发展成为形式多样、玩法复杂、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

玩龙灯,一般都是一人手持“龙珠”在前面开道引路,伴随着锣鼓家什,龙头紧随龙珠,摆出要捉住龙珠的样子,龙身和龙尾则随着龙头做出各种动作和反应。舞龙,不需要专业和固定的演员,有兴趣的人都可参与。但是,参演的人一定要具备一定的体力方可将龙舞得活灵活现,民间有种说法叫“龙头要有力气,中间晃来晃去,尾巴多走三里地”。玩灯龙的动作多种多样,有黄龙下海,金龙抱柱,二龙戏珠,老龙翻身,金龙过海等等。同时,节数不同的龙灯,表演时侧重的方面也不同,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珠,腾挪跌宕,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但不管是几节龙灯,表演时难度最大的是“三角癫”。“三角癫”也是闹龙灯的一种玩法,就是在龙灯保持直线行进的情况下,中间几节忽然做出左右摇摆或将本节龙体抬高的动作,其他演员随之做出相应反应。这种玩法如果配合得好,整条龙灯会出现波浪起伏、环环相扣的效果,使之更加逼真好看。但是,一旦出现配合失误,就可能引起龙身着火脱节的情况。这就需要有人统一指挥,并要求演员集中精神。

斗蟋蟀

蟋蟀是一种常见昆虫。《辞海》上介绍:“亦称‘促织’、‘趋织’、‘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较体躯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摩擦发音。”它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真正的蟋蟀名产地,是山东齐鲁大平原,而山东的宁津县所产的蟋蟀,是蟋蟀王国王冠上的宝石。宁津种的蟋蟀头大、项粗、腿壮、皮色鲜亮,具有北方干旱区昆虫的强悍体质,凶猛好斗,耐力持久,有咬死不败的烈性,是历代进贡宫廷王室的名品。

蟋蟀很早就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历代诗文中对其都不吝笔墨。《诗经》中多次写到蟋蟀,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斗蟋蟀等诗句。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因为蟋蟀叫则意味着秋日已到,冬天也不远了,妇女们当抓紧纺织做衣。它既为峨冠博带的达官贵人所宠重,也为荆袍皂衣的平头百姓所钟爱,算是雅俗共赏的好玩物。宋代文人黄庭坚酷爱蟋蟀,总结出蟋蟀“五德”:“鸣不失时,信也;遇敌必斗,勇也;伤重不降,忠也;败则不鸣,知耻也;寒则归宇,识时务也。”

斗蟋蟀是我国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游戏,广泛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历史十分悠久。玩斗蟋蟀十分简便易行,只要从野地里捉来,稍加调养,便可摆开战场,决一雌雄。蟋蟀相斗,要挑重量与大小差不多的,用草或马尾鬃引斗,让他们互相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记载斗蟋蟀的最早资料,应是宋代顾文荐的《负暄杂录》:“禽虫之微,善于格斗。见于书传者,唐明皇生于己酉而好斗鸡,置鸡坊、鸡场,见之《东城老父传》。斗蛩(即蟋蟀)亦始于天宝间,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啄。其来远矣。”南宋贾似道在《促织论》中说:“盖自唐帝以来以迄于今,凡王孙公子,至于庶人、富足豪杰,无不雅爱珍重之。”可知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宋代朝野上下大兴斗蟋蟀之风,当时的杭州城里将斗蟋蟀与赌博联系起来,所以蟋蟀的价格极其昂贵。周围的农民纷纷捉蟋蟀到城里来卖。根据斗性的强弱确定价格的高低。还有人专卖用来畜养蟋蟀的各种笼具,出现了专以驯养蟋蟀为业的所谓“闲汉”。有关蟋蟀的经谱也愈来愈多,内容也愈益丰富。这种游戏至明清两代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明代袁宏道记北京城里“瓦盆泥罐遍市井皆是”,刘侗云“斗盆筒罐无家不贮”,可见斗蟋蟀已成为一项群众性很强的活动。这一活动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长兴不衰,现代的斗蟋蟀活动在京津沪杭及周围地区依然颇为红火。

打花鼓

花鼓,是一种歌舞形式,一般认为源自宋代的迓鼓,又名讶鼓,或是由宋代的花腔腰鼓所演化而来。据载,迓鼓,是一种节庆时化装表演的歌舞形式。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花腔腰鼓出临桂职田乡,其土特宜,乡人作窑烧腔,油画红花绫以为饰。”明代顾见龙所绘《花鼓子》一图,描绘的就是这种打花鼓歌舞。“打花鼓”实际上起源于社事中民间杂戏的一个片段,最早当为民间社事中娱神的一个节目,此后发生分流:统治者以此作为歌颂圣明的“庆典承应戏”,而下层民众则将之当做逃荒乞讨的谋生手段。

打花鼓作为凤阳人乞讨的手段,是明代中叶以来凤阳农村破产的结果,“花鼓小锣走四方”,成了凤阳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红梅记》中打花鼓的小戏,以及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中所藏明人所绘的花鼓图一幅,都说明早在明代,贫苦民众以打花鼓为生已成为一种习俗。因为花鼓常常在上元灯节同其他民间歌舞龙灯、鱼灯、狮灯等一起演出,所以民间又称之为“花鼓灯”,《浏阳县志》(同治十二年)载:“上元……龙灯、鱼灯、狮子灯……又有服优场男女衣饰,暮夜沿门歌舞者,同花鼓灯。”

同类推荐
  • 人海观潮

    人海观潮

    本书是作者丁东的一部文化随笔集,共收录文章三十余篇,基本上是杂文、随笔一类,内容涉及缅怀故友、保护名胜古迹、评价书文、针砭文化教育弊端等方面。作者所站的视点较高,所引的材料翔实,文笔流畅娴熟,使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中讲述的马球,古称击鞠,即骑马打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在我国唐朝时期,马球运动非常流行,从宫廷到民间都有广泛的开展。唐以后,马球运动不断发展演变,走向衰落,却同时向周边地区不断传播,甚至传向海外,成为今天的马球运动。
  • 山水佳迹对联(下)

    山水佳迹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三凰山(澧县)”、“会龙山(益阳)”、“岳麓山(长沙)”等等。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古人称关中为陆海之地,天府之国。这样褒奖如此区域。固然是古人的慷慨,不过也证明了关中之美。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道困苍穹

    道困苍穹

    侠之,谓我狂,问道,谓我苍茫不顾,这是个仙侠混杂的世界,非一人一山,而是变局中的殊途同归,凡尘一望三千丈,银河落日血未央。
  • 梨仙雪

    梨仙雪

    瘟神离职,无神顶替,天生神女无职散仙,神职莫名降身,搬至人间梨园种花拔草,从而看透人心善恶,看尽人间疾苦。凡情是劫,是退?是避?是应劫而上?
  • 明日有我余生有你

    明日有我余生有你

    2072年,世界爆发了病毒,肖明一次又一次获得胜利,变得越来越强,最后额,我不知道
  • 半冰山女遇上铁面冷王

    半冰山女遇上铁面冷王

    一位高中生,她和室友论历史,睡觉时她和室友穿越了,开始了故事了。
  • 仙湖一梦

    仙湖一梦

    人生是梦的延长梦里依稀依稀有泪光何从何去觅我心中方向风悠悠在梦中轻叹路和人茫茫人间路快乐少年郎在那崎岖崎岖中看阳光红尘里快乐有多少方向一丝丝像梦的风雨路随人茫茫
  • 第一豪婿

    第一豪婿

    先有瀚海后有天,身为瀚海国际方家之孙的方木,因为父母的原因,从小与方家格格不入。婚不由己,方木离家甘愿入赘凌家,从而彻底惹怒方瀚海。处处被针对,一事无成的方木不再隐忍。方木和方瀚海彼此退步,达成三年之约。以秦家为开端,开启他的商业霸主之路。最终成就瀚海之后第一天的威名。
  • Hi,我的魔君殿下

    Hi,我的魔君殿下

    曌兮意外书穿,绑定了一个莫明其妙的系统。在书中的世界,她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寿命余额并且掠夺或者给予。她做好了当盛世白莲……藕的准备,藏匿在泥沼之中兴风作浪、茁壮成长、走上人生巅峰、逆转原文中那蛋疼的结局。可是,这个处心积虑将她从泥巴里拎出来的大魔王到底是什么套路?她说杀人他递刀;她说放火他浇油;只要她敢说,他就没有不敢干的。她成了世人口中无恶不作的妖女,却是他心中的盛世娇宠。他说:曌兮贪玩,所以我得让她玩个尽兴。后果?呵,本尊倒要看看,什么‘后果’能穿透本尊的胸口,伤她半分?!#有大魔王开无敌BUFF,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 苏轼文集1

    苏轼文集1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 鸿蒙圣戒

    鸿蒙圣戒

    上古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个拥有着毁天灭地的力量而人类也例外。人类的四大古族也同样有着羽四大神兽一样的力量,自此一个个强者诞生。他们骑战龙,战八方,独自为自己开辟了新的世界,这些世界被称为“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