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95900000014

第14章 明朝式腐败(2)

真正取得世宗的信任和好感,还是从趋奉世宗信仰道教开始。世宗崇信道教,其迷恋与狂热,在中国封建皇帝之中,是极其少见的。他设醮坛,信方士,服丹药,中年以后,竟至不问朝政,专事玄修。廷臣为了博得皇上的恩宠,在战争过后,竟不去慰劳守边的有功将士,反而说是鬼神保佑,是道士的祷告之功,给持祭道士加官晋爵。翰林院的文官们也不去读圣贤之书,多把《道藏》翻来阅去,不写针砭时弊的宏文,却写那些莫名其妙的玄文。一时间,京师几乎成了一个大道场。严嵩看到这种境况,当然不会去劝谏世宗,只会对其迎合奉承。

明代的冠制,皇帝和皇太子用乌纱折上巾,沿习唐朝所谓的翼善冠,但世宗因崇信道教而不戴普通的皇冠,改戴香叶道冠,成天把自己打扮成道士的模样。世宗还命人刻制了五顶沉香冠,送给夏言、严嵩等五个大臣。夏言是内阁首辅大臣,他不肯戴世宗给他的沉香冠,认为这有违祖制,况且君臣都戴着这样的帽子上朝议事,成何体统,岂不把朝廷变成了一群道士做法事的道场?夏言就私下里对世宗进谏,要他远离道教。

夏言的做法自然引起世宗的不高兴,慢慢地世宗也就疏远了夏言。但严嵩却恰恰相反,在世宗召见他时,他不仅戴上世宗赐给他的沉香道冠,还在道冠之外笼上了一层轻纱,以示珍惜。世宗见了,自然大为高兴。

严嵩见夏言逐渐失宠,于是就精心设计了一套取夏言而代之的方案。他首先是对夏言表示极其尊重,不论什么场合,他都不对夏言有一句微辞。有一次,他请夏言到自己家里吃饭,夏言拒绝了。严嵩不仅没有怨言,还对着夏言的座位跪拜良久,夏言知道了觉得很感动,认为严嵩真是对自己佩服和尊敬,也就不再提防严嵩了,这就给严嵩留下了可乘之机。

严嵩对待皇帝派去的使者与夏言的态度截然相反。世宗派内臣到大臣家里去传达诏令,夏言总是摆出一副大官的架子,把他们当奴仆对待,而严嵩则对他们毕恭毕敬,袖子里藏着黄金,每次都慰劳他们。因此,这些内臣常在世宗面前褒严嵩而贬夏言。

世宗虽不像明朝的前代皇帝那样大搞特务统治和恐怖统治,但还是对群臣不放心,经常派内臣到重要的大臣家里或明或暗地察看动静。严嵩知道世宗的使者到来时,总是伏案翻看或写作青词。

青词是道士的祭文,因用青藤纸朱字书写,故曰青词。严嵩经常得到太监的报信,在有人来监视时,他总是在审阅修改世宗的青词手稿,常常到深夜还不休息。而夏言则不同,一则是因为他年纪大了,再则是因为他对道教不感兴趣,所以,在严嵩发愤努力地为世宗撰写青词时,夏言往往是酣然大睡。这些情况汇总到世宗那里,世宗当然会得出孰勤孰懒,孰优孰劣,孰忠孰奸的印象来。

世宗对祭醮道场的青词文章非常重视。由于严嵩加倍用心,所写青词往往能花样翻新,多能博得世宗的欢心;而夏言则懒惫无趣,经常让手下人代写,写完了也不审阅就交了稿,因此多有重复卑陋之处,世宗见了,愈加对夏言不满。

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严嵩觉得动手的机会成熟了,于是,他找到了夏言的对头、锦衣卫都督陆炳,找了个罪名,奏告世宗,加以诬陷。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之事,世宗不问是非就将夏言罢了官。后来夏言曾又复出,但最后还是遭到严嵩的陷害,在议复河套一案中受了牵连,终于被杀。严嵩补了夏言的缺,从此大权独揽,专擅二十多年。

以权力创造财富

严嵩执政,面临三个主要的问题。“北虏南倭”的滋扰,此其一;“家家皆净”的窘况,此其二;官僚集团的斗争,此其三。

所谓“北虏”,指进居河套地区的鞑靼人。他们长期以来威胁明朝北边,“孝宗欲复而不能,武宗欲征而不果”(《明史》卷204《曾铣传》)。在北边问题上,严嵩一贯主张防守,他认为边防积弱已久,兵将不足以交锋,粮饷不足以支持,采取攻势是很困难的。(《明世宗实录》卷265)应当指出,这是当时多数人的意见,有人把边事日坏完全归于严嵩索取边将贿赂,未免失之于偏。但是,防守的方针走到极端,严嵩难辞其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挥师东来,震撼京畿。兵部尚书丁汝夔问计于严嵩,严嵩告诉他,不要轻易发兵,倘若打败,罪责难当,不如纵其劫掠,“寇饱自扬去”(《明史》卷204《丁汝夔传》)。这种纵寇劫掠的做法实在太卑劣了。

所谓“南倭”,指活动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寇,包括中国走私商人建立的武装集团和日本浪人。严嵩认为,倭寇是进行海上贸易的闽浙商人,对他们应进行安抚(严嵩《历官表奏》卷12)。他的亲信赵文华更提出“往谕日本,禁戢岛夷,招抚王直”(《赵氏家藏集》卷6)的建议。但后来“倭寇”的破坏性越来越大,严嵩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挑选将才,在东南战事中颇有建树的浙江巡抚胡宗宪就深得严嵩器重。

“家家(嘉)皆净(靖)”是著名清官海瑞骂皇帝的话。“世宗中年,边供费繁,加以土木、祷祀,月无虚日,帑藏匮竭。”(《明史》卷78《食货二》)边用姑且不论,据说,世宗每一举醮,赤金就要用数千两,(《万历野获编》卷2《嘉靖青词》)耗费之巨可知。严嵩对于整个封建王朝的统治危机,并无长策。这一方面是因为世宗不是一个容得逆耳之言的皇帝;一方面是因为严嵩地位改变,很难再有修人事以回天的政治抱负,更不要说他本人已成为腐败政治的代表人物。

在严嵩心目中,官场斗争要比纠正皇帝的过失、解决财政困难、安顿边界海防更重要。

首辅夏言是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入仕晚于严嵩,因议大礼先有宠,严嵩事之甚谨。但久寄人下,岂能甘心?严嵩曾经秘密交结世宗信任的方士陶仲文,希望去夏言而代之,没有结果。后来,他又联合咸宁侯仇鸾等终于谗杀夏言,实现了位极人臣的愿望。

仇鸾和严嵩合作,去掉了严嵩的政敌。事后二人交恶。仇鸾在世宗面前说了严嵩不少坏话,有一段时间,世宗召见阁臣,竟不让首辅面君,严嵩又利用和仇鸾争宠的陆炳揭发仇鸾的阴私,才使世宗改变了态度。

严嵩在排除了最大的异己之后,就广植私党。严嵩之子严世藩聪明能干,严嵩当然依为爪牙,广收鹰犬。严嵩收了十几个干儿子,朝廷各主要部门的官吏大多出于其门。除此之外,严嵩父子又骄奢不法,卖官鬻爵,十分猖獗,不仅朝中的官员对他大行其贿,外官若想升迁,也必须重贿严嵩父子。因此,内外官员的转迁进退,不以贤否而定,均以贿赂多少而定。

然而,严嵩对文学之士都是竭力拉拢,《钤山堂集》收入当时大家湛若水、崔铣、王维桢、杨慎、唐顺之等所撰序文,对严嵩的诗文交口称赞。在明代被奉为文坛领袖的首辅,除杨士奇、李东阳外,只有严嵩了。

明朝所设职官,无不相互牵制。小臣一道奏疏,或可置内阁、部院大臣于死地;上层官僚的斗争,也常借小臣发难。严嵩深知其中利害。凡说他坏话的官僚,他能辩则辩,不能辩则伺机激怒世宗,加之以罪。因弹劾严嵩而获罪的官僚,前后数十人,有的死于非命,著名者,如杨继盛、沈炼等人。

面对这些劾奏,严嵩自有应付之道。世宗因崇信道教而委政于臣,偶而处断一事,却要显出十分英明的样子,特别是他的多猜疑而又刚愎自用的性格,断事之时好标新立异,以此震慑群臣。严嵩日侍左右,自然摸透了世宗的这一性格。遇到有人弹劾他,他就跪在世宗的面前,显出孤立无助的样子,自认有罪,未能尽职,以至于得罪臣僚,请求罢官归去。

他越是这样,世宗越是不允,反倒说:“严嵩曲谨附我,赞我玄功而得罪于朝臣,我自当保护他。”这样一来,劾奏之人可就遭难了。沈炼被贬到保安,但沈炼并不屈服,他扎了三个草人,标上“唐代奸相李林甫、宋代奸相秦桧、明代奸相严嵩”字样,用箭射之以泄恨。严嵩知道后,当即把他杀害。杨继盛一案更是轰动一时,杨继盛自知上疏必死,还是毅然而决,后杨继盛果然被严嵩诬陷杀死。至于其他遭受迫害的言官,那就很难数得清了。

成败全在道士身上

严嵩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再任首辅时,年近七十,机敏程度和精力大不如前,朝廷政事一并交给儿子严世蕃去办,自己只在西内(即今中南海)应付皇帝,后来撰写青词也要由他人代笔。严世蕃没有经过科考,由父任入仕,官至工部左侍郎。他颇通国典,晓畅时务,自诩有天下才。

严嵩能先揣测世宗心思,而严世蕃则善分析世宗诏书,父子相合,真可谓对这位皇帝了如指掌。但严世蕃倚势骄横,干了许多不合法度的事情,又耽于享乐,甚至把世宗的诏书扔在一边,使严嵩不能及时回奏,严嵩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就很难维持了。

更重要的是,严嵩握有权柄,久而必骄;世宗久任一人,不能无疑。严嵩的亲信遍布要津,掌握选官大权的吏部文选郎中,职掌舆图、军制、简练、征讨诸事的兵部职方郎中,由其亲信万寀、方祥分任,时人称他们是严嵩的文武管家;为了让内亲欧阳必进当吏部尚书,严嵩至一请再请;夏言被治罪时曾说:“在内诸臣受其牢笼,知有嵩不知有陛下;在外诸臣受其钳制,亦知有嵩不知有陛下。”这些都必然对世宗发生影响,在君臣间引起猜忌。

后来恰好出来一个比严嵩年轻近二十岁,多谋能断,善撰青词,主张“以威福还主上”的徐阶与之争权夺位,严嵩更是在劫难逃了。

严嵩因趋奉世宗崇信道教而兴,也因世宗崇信道教而败。有一个叫兰道行的方士,善于扶乩,世宗十分信任。一次,世宗问谁是当朝最大的奸臣,兰道行扶乩的结果竟是严嵩,世宗不能不信。这时,严嵩的妻子病故,严世藩在家守母丧,不能到朝中办事。

过去朝中每有紧急奏章,都由严嵩交给严世藩,让他揣摸上意,写好意见,再由严嵩送上去,一般说来世宗都很满意。现在严世藩不在,就得由严嵩亲写,严嵩老眼昏花,不仅文辞不通,还多忤上意,世宗就开始讨厌严嵩了。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御史邹应龙上疏,极论严嵩父子罪状,“请斩世蕃首悬之于市,以为人臣凶横不忠之戒”,“嵩溺爱恶子,召赂市权,亦宜亟放归田,用清政本”。世宗令严嵩致仕,将严世蕃交大理寺审理,被判戍边。但严世藩胆大包天,半路而回,又到京城抢劫民女,搜罗财物,甚至私通倭寇,徐阶必欲除之而后快。指使有司指控严世蕃谋反,世宗阅奏大怒,下令将严世藩处死,严嵩消籍为民。

严世藩行刑之时,京师百姓如庆节日,多有把酒庆贺者,往观的人塞街堵巷,足见民愤之大。家败人亡的严嵩回到江西,老景凄凄,寄食墓舍,87岁的他在隆庆元年(1567年)死去。

当皇权成为资本

宦官本是皇帝身边的家奴,但宦官们因为和皇帝接近,并且经常为皇帝处理一些秘密事务,所以就具有了一些特殊的权力。久而久之,宦官手中就握有皇权这一资本,并为所欲为,以皇权之名,来行腐败之实了。明武宗时期的宦官刘瑾,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

同类推荐
  • 大唐第一狂徒

    大唐第一狂徒

    李三穿越来到了大唐末年。黄巢起义军马上就能占领长安,建立大齐;朱全忠正野心勃勃;秦宗权才刚刚当上偏将;还有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襄阳赵匡凝……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的年代,要来了……
  • 无冕天子

    无冕天子

    他为了救出自己的爱人,被卷入一场场阴暗的斗争,不得不奋起反抗,一步步成为实力权臣,他不是天子,却是无冕天子……
  • 我在乱世当公子

    我在乱世当公子

    乱世,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而我,秦冉龙,定要在这个时代留下一个辉煌的一笔!
  • 书剑路茫茫

    书剑路茫茫

    鹏北海,风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朝堂之争?家破国灭?金戈铁马好儿郎,携刀披甲束戎装。修道?成仙?江湖笛声响,修罗金刚也陨亡。快哉遥哉,美人红妆,盛世太平琴声扬。
  • 细节中的中国史(套装共3册)

    细节中的中国史(套装共3册)

    大历史下的小段子,大人物中的小性情。有趣,有料,有据,全景展示细节里的中国史。本套装包括:《暗逻辑:张鸣说历史背后的细节》、《图说微历史:细节中的中国史》、《帝国的凛冬:银子、辫子和面子》。
热门推荐
  • 灵魂穿越:生死契约

    灵魂穿越:生死契约

    当她死亡,往日的两个好朋友不惜代价回到过去,她终于一点一点走向成功,可是她的他却将两个朋友推向悬崖,他和她支离破散。死亡的两个人只活下来了一个,某天她回来了,要替另一个她报仇!“墨墨,你回来了?笑笑呢?”她搂住活下来的她,“嗯,我回来帮她做未完成的事了。”然后墨冷笑了两声.....“你怎么没死?”他皱着眉,“很遗憾对吧?但很可惜,事实就是这样,我来取你的命了。”她笑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降临异界之我为皇

    降临异界之我为皇

    袁锦是XX大学的学生,暑假时,在老家后山散心时,幸运的被流星硒,被传送到异界,幸运的是他祖传的骨龙吊坠,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展开奇妙之旅!
  • 梦境无限大

    梦境无限大

    当修练文明向科技侧发展,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科技侧文明向修炼文明转换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机械的动力源被替换成了元气,又会有怎样的奇特效果?且看地球青年陈川,如何带领大家走进一个不一样的科技世界,一个不一样的修炼世界!一个更加玄奇的元气科技时代!
  • 摄政王的郡主重生了

    摄政王的郡主重生了

    她重生了,带着悔恨,第一件事不是去找灭门仇人报仇,而是找到那个前世被她厌恶伤害,却仍旧明里暗里护她的男人,找到他嫁给他。他也重生了,这一世誓要把她给拐回家,不管她会不会恨他他都要把她放在身边,日日宠,夜夜宠。前世她冰冷无情,没有爱过任何人。不知道这一世她还会以冷漠对待那个对外心狠手辣,对自己却是掏心掏肺的男人吗?前世迟来的,就让我今世还你吧。他:久处在深渊之中,是否也心向光明。她:我不是神明,而是个恶魔,如果可以,我愿陪你一起沉沦。用我一世情深,换你来世相伴。
  • 邋遢邪皇

    邋遢邪皇

    一个能呼风唤雨的特种兵,进入校园。以邋遢的形象在校园中掀起一场场血雨腥风。在掀起血雨腥风的同时,还不忘风流。再加上黑道的厮杀,最终赢得了邪皇之称。
  • 纨绔少爷顾子宸

    纨绔少爷顾子宸

    身负异能的顾子宸九年后再度回归社会,美女接踵而来,令他乐不思蜀。
  • 真仙伐道

    真仙伐道

    “嗯,这是哪儿?我不是被明阳宗,围杀死了吗?”当周凡昏迷一个月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然苏醒了前世记忆!而前世的自己是一名不死境界大圆满超级修士,问鼎真仙也是指日可待!他会有怎样的传奇?又会有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期待!!!!
  • 爱语幼词

    爱语幼词

    “无论如何都要在一起?”“无论如何都要在一起。”
  • 荼蘼情

    荼蘼情

    异世之中遇见你,究竟是福还是祸?爱上了你,我便没了退路,只能越陷越深,直到——情至荼靡,非你不可!作品又名《情至荼蘼,非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