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95900000036

第36章 亡国之后的众生相(2)

归庄在《某先生八十寿序》(某先生即钱谦益)中,对钱之中道委蛇表示理解,“贼之名不必讳,”更是说得坦荡直率,毫无心虚或有意宽慰之意;况以归如此梗直之人,必不会假言以媚权贵。在《祭钱牧斋先生文》中,归悲的是钱“遇之穷,以见嫉,不逢,丧志终”,而非其变节仕清,坏了名节大义,为士人不耻。

归庄与当朝官员的交往也似乎较为平常,在《送叶子吉太守北上序》、《博士张先生升任送行诗序》、《送张耐庵先生之任太仓序》、《天长司论张先生六十寿序》(张为一人)中,归对他们的政绩往往有赞许之言并提出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在《送张耐庵先生之任太仓序》中,归庄说“今日江南州县之官,皆不可为,唯儒官可为。”下文又说,“先生诚引而进之,崇奖其学,振作其气,鼓舞其才。”(此张先生一直为学官)可见,他认为故明之人,尤其是为官者,应以学术传承为己任。而此种思想与顾炎武所说的亡国与亡天下又颇为接近。在归的《吴梅村先生六十寿序》中,归庄的祝寿词也是以吴的“推扬先道,下交晚进者”为中心的。此又可为一例。

另外,归庄晚年曾因印刻自己曾祖父文集之事四处奔走,在吴梅村的荐引下求助御史季沧华。季“以富贵骄人,自矜于圣,乃至戏虐,”归遂“拂衣径出”。归开始并未因季的仕清而不愿求助于他,后来与季的冲突也只是因为季“以富贵骄人,自矜于圣,乃至戏虐,”而并非他的气节有什么问题。

种种事实表明,当时的遗民对仕清者并无明显不满之言、责备之意。一贯的道德准则似乎比变节与否重要的多。

此外,当时遗民后代仕清已极为普遍,甚至还获得赞许。遗民中不乏仕清者,再算上接受清政府给予的褒奖、称号者,如果以纯粹的变节标准衡量的话,恐怕清白者寥寥无几。而且,遗民对朝廷的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归庄在《天长司论张先生六十寿序》时说,“今国家方留意人才,下至吏员杂流,亦得量才擢用,况科贡正遵,坐难于破格之举乎?”可见他对清的官员选拔政策较为肯定,夷蛮等字眼已不复出现。

诸多方面都表明,当时仕清者的处境并不如今人想象或者他们中某些人所言的艰难。

多元生存环境下的遗民

明清易代的复杂环境下,士人行为极其复杂。尤其是久被关注的名遗民们,他们或与新朝故国有密切之关系,或曾涉入仕途,或为某学派领袖。其言行的纯洁性,反映士真实生存状态的准确性都值得斟酌,一些简单问题可能被复杂化,真实的状态可能被异化。加上那些别有用心,欲借题发挥的人和以抵御世风流弊为己任,出自善心的人,当时的士人气节和道德标准遂被越抬越高。其实,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这也不足为奇。

如果承认了当时士人生存选择的多样化,就必然要涉及到遗民对当时人们为生存而采取的不同方式,比如投降、自杀、出家、隐居等方式的看法。当时的遗民,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苛刻,事实上,他们非常的宽容。

当时大儒黄宗羲说“亡国之戚,何代无之……然士各有分,朝不坐,宴不与,士之分亦止于不仕而已。是故种瓜卖卜,呼天抢地,纵酒祈死,穴垣通饮馔者,皆过而失中者也。”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又说“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士之分止于不仕,士之责在于保天下,时人的责任观、价值观于此可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易代也可看成是士人价值观的消解与重建的过程。对当时的士人而言,国亡、家亡、民族危亡,明清之际一系列的震荡,冲击了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价值目标——行道、立功,士大夫阶层基本道德要求忠、义、仁、孝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从国破家亡的伤痛、愤恨,到期待复明,投入复明的积极行动,最后到大局已定,众多的士大夫将何去何从?痛定思痛,当冲动的感情渐渐淡去,理智浮出的时候,士以道自任的责任感突显了。大多数的士并没有一死了之,或仅在痛与恨中了却此生,而是选择了积极的生存。他们努力走出价值困境,重构价值体系,为自己的生存作出合理诠释。于是,逃禅,仕清,隐居,游历……各种新旧形象应运而生,士群体发生了剧烈的分化。

一类人走向了虚无,他们完全否定了过去的价值目标,将儒家的立功、载道看成空。他们虽不真心向佛,但却彻底遁入空门,不问人间事。这些人的价值目标没有了,遂不追求任何价值。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也就丧失了自我的价值。

另一类人或因无法承受现实的打击,或因深陷于旧的价值体系,于之坍塌时不愿或无力重构新的,终于绝望,以至殉明。他们选择了软弱与逃避。

于是,历史将使命交予了第三类人——价值体系的建构者。承担当世之务是他们的共识。他们将义愤转为责任,勇于探索新的体系,在这点上,无论是安居乡野者、托身佛门者、于外漂泊者,还是变节者,都有其宝贵的价值。在建构与创造中,第三种人扩大了士的生存空间、选择可能,增大了士群体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而这第三种人,就是生活在弱势群体中的遗民,他们虽然不与新王朝合作,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悄悄地改变着这个社会的价值观,进而改变着这个社会。

降将:走投无路的选择

人们常说投降清朝的吴三桂是千古汉奸,但人们很少知道吴三桂的舅舅——袁崇焕手下的大将祖大寿也投降了清朝;人们往往只知道他们投降清朝是“卖身求荣”,却很少知道他们投降之前的生活如何艰难;人们也许只知道清朝用高官厚禄引诱这些将领,却很少知道祖大寿曾经有过“假投降”的经历,而且在他后来真正归降的时候,皇太极还原谅了他当初的耍诈。

诈降的名将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领八旗军第一次入关,围困北京,用反间计让袁崇焕受冤而死,但袁崇焕制定的“守坚城,用大炮”一策,却被继承下来。崇祯年(1631年),明朝丢失沈阳后,便在大凌河修筑围城,并在此城中集中了明朝的精锐部队,皇太极立即带兵围住大凌河城,蒙古各部落也率兵来会。城内明兵三万多人,由祖大寿率领,皇太极吸取宁远战败的教训,决定只围不攻,迫使其粮尽援绝而投降。

兵力布置如下:正黄旗在城北面之西侧,镶黄旗在北面之东侧,正蓝旗在正南,镶蓝旗在南面之西侧,一蒙古旗在南面之东侧,正白旗在东面之北侧,镶白旗在正东,正红旗在西面之北侧,另一蒙古旗在正西,镶红旗在西面之南侧。蒙古各部贝勒率本部兵马填堵各个旗之间的缝隙。

大凌河城顿时成了铁桶一般,水泄不通,风雨不透。八旗军城外连挖四圈壕沟,深七尺,壕沟之间建起垛墙,高一丈有余,营盘45座,方圆50华里。皇太极高卧城南山冈,把大炮安放在通往锦州的大道上,堵截明朝援军。

祖大寿惊呆了,叹曰:“逆奴围凌,连挖四壕,弯曲难行,器具全备,计最狡矣!”

起初,祖大寿还派出小股部队试探突围,都给打了回去,后来皇太极把后金兵伪装成明朝援兵,引祖大寿出城,祖大寿不知是计,中了埋伏,连吃几次大亏,于是城门紧闭,再也不敢出来,开始时,明朝还派了不少援兵,都让皇太极给击败,损失了三十多员战将,此后再也不敢派兵增援。

围困了两个月,城内粮食告罄,马无草料,大批倒毙,兵士杀战马充饥,百姓更惨,成百上千的饿死,食死尸,拿人骨当柴火,“炊骨析骸,古所没有”。最后杀工役而食,后又杀兵丁而食。军粮已尽,唯大官还剩米一两升。

皇太极让明朝的降将们给祖大寿写信,劝其投降,并保证决不屠城,一律加以收养,于是祖大寿决定投降,先派自己的儿子祖可法到后金营中做人质,然后劝说身边诸将投降,只有副将何可纲坚决反对,于是祖大寿将其逮捕,让两名士兵架出城外,当着金兵将领的面斩首,何可纲面不改色,含笑而死。

当晚,祖大寿亲自到达皇太极大帐,行抱见礼,接受了一大堆赏赐,二人盟誓。祖大寿假意请求回去,助皇太极智取锦州,得到同意后,却一去不返,其子侄均留质于后金也在所不顾了,但皇太极未予加害。

随后,后金兵班师,八旗将士满载战利品和俘虏,将大凌河城完全摧毁,仅剩城基,化为一片废墟,此役消灭了明朝的精锐,得到了张存仁等大批明将,祖可法、张存仁后来还被任命为清朝的都察院参政。

心悦诚服:从诈降到归顺

祖大寿逃去十余年后,仍坚守锦州。崇祯十四(1641年),清太宗皇太极决定夺取锦州。此前,在天启七年,他也曾发兵攻打锦州和宁远,为努尔哈赤宁远之败雪耻,但被袁崇焕粉碎。此次再攻,皇太极采取新的措施,先将城东、北、西三面的粮食全部抢割完毕,扫荡锦州外围的明军台哨,彻底孤立锦州守军,断绝明军一切出入,在锦州城四面各设八营,绕营挖一圈深壕,再挖长壕,将四面各营贯通。

祖大寿手下的明军,一半是辽人,另一半是蒙古人,城内粮食充足,锦州城墙高大。但蒙古将士首先动摇,他们驻守在外城,看到清军阵营严整,都很吃惊,有的在城墙上向下面的清军巡逻哨兵喊话:“你们围困有何用处?我城中积粮可支二三年,即使围困,岂可得锦州?”清军士兵回答:“不管二三年,你们即使有四年之粮,到第五年,还吃什么?”

蒙古士兵听了此话,知清军志在必得,十分惊恐。于是蒙古将领诺木齐、吴巴什等密谋降清,他们偷偷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取得联系,约定夜里行动。此事被祖大寿侦知,准备逮捕吴巴什等,还没动手,已被吴巴什等发觉,蒙古兵迅速行动,在城内对祖大寿发动攻击,激战声震城外。

济尔哈朗、多铎闻听,立即赶到城下接应,蒙古兵从城上放下绳子,两白旗清军迅速攀城而上,外城很快被占领,祖大寿退守内城,蒙古将士自都司、守备以下官员八十六人,男女家小六千二百一十一人全部投降清军,撤离到义州安置。

这个好消息飞报盛京,清太宗大喜,派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率所部汉军增援锦州外围,明朝则派镇压李自成有功的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兵马来救锦州,皇太极立刻亲赴前线,率三千精锐昼夜不停的赶奔锦州,路上行军太急,鼻子流血不止,他就用一个碗接着,连续奔行六天,抵达松山,掘壕沟,断明军粮道,派武英郡王阿齐格攻塔山,夺得明朝储备的粮食十二堆。

同类推荐
  • 谋唐

    谋唐

    因为过劳猝死的李宏,意外来到大唐永徽年间,穿越到一个乞丐的身上,结识陈硕真,拉拢武媚娘,对峙长孙派系,一步步从无人问津的乞儿,成为军政双抓、独揽朝政的大唐第一谋臣!
  • 南宋岳李平西扫北演义

    南宋岳李平西扫北演义

    以说岳为背景,继叙岳雷扫北后继续率军征西的故事,还有被忽略的名将李显忠的出现,表现南宋孝宗朝的短暂治世
  • 秦关汉月

    秦关汉月

    秦慎刚穿越到西汉末年王莽时代便卷入一场莫名其妙的危机中,虽然最终暂时脱离险境,然而以后呢?步履艰难的他又该何去何从……世人只道我杀人如麻甘之若饴,其实我最大的愿望不过是想要回去啊!
  • 重铸大汉

    重铸大汉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交相把持朝堂。皇权旁落,汉失其鹿,天下豪杰枭雄群起,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吕布,当真是一忘恩负义之人还是被士人所逼?颜良、文丑、高览、高顺为何不能一展身手,笑傲群雄?田丰、沮授、陈宫、廖立等人未必就比郭嘉诸葛差很多吧?一本《三国演义》只歌颂了刘备诸葛,却掩盖了多少英雄豪杰。且看一现代平凡之人如何凭借一群不被罗大神看中的人把朝鲜变成自己的练兵营,把日本变成自己的生育院,如何与曹操郭嘉、孙策周瑜、刘备诸葛等梦幻组合殊死相斗,看是鹿死谁手。感谢书友“戒不了谁”提供的书群:72338085,支持散人的兄弟们前进
  • 时光之箭明之卷

    时光之箭明之卷

    穿越明末请初,置身金戈铁马,谁能力挽狂澜,谁能一统江山!
热门推荐
  • 雷露的旅途

    雷露的旅途

    本文主角是《魔王神官》系列中的鬼神雷露在动漫中乱入的故事。咱个人是挺喜欢她的,就写了,以上。ps:大概是综漫吧
  • 剑过江湖

    剑过江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王朝的末年,总有一批江湖好汉一腔热血勤王护国,欲在王室大厦倾倒之际力挽狂澜,成王败寇,孰是孰非,自有历史记载。一代隐侠柳正风重出江湖,拼死杀敌,保家卫国,最后结局如何,两个儿子及徒儿最后何从何去。。。
  • 寂之途,魂之眠

    寂之途,魂之眠

    寂紫,是紫魂传人,七魂关键所在。与纪天言上古年间情感纠葛难成眷属,今生却也是波折难平,几番曲折。最后纪天言因蜀山锁妖塔中前世的恶念失去本性,坠入魔道。寂紫最终唤醒了他,并灭了赤炎王,重新封印了赤炎山……
  • 傲剑轻歌

    傲剑轻歌

    若每个人都不忘初心,若每个人都不经历风雨,若每个人的道路没有坎坷,若我们没有发生过波澜的曾经;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我们不能改变命运;然而,左右命运的不仅仅是天时地利;若我们不曾为名利所诱惑,若我们不曾被生死所胁迫,若我们选择爱情与平凡而不去追逐,又何尝不能避免烦恼与纷争;多少因造化弄人而因爱生恨的怨侣,最终逃脱不了宿命。。。。。。
  • 烈焰迷情:妖孽个个很欠抽

    烈焰迷情:妖孽个个很欠抽

    她曾是一位名震各国的烈火A字第一杀手,不想却穿越在烈火家族被称为废物的七小姐烈火七焰身上!从此废物小姐变成了香饽饽,桃花朵朵开,一个个妖孽美男放着无数美女不要,追着她不放。但是,想做她的男人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 巫觋志

    巫觋志

    一次偶然的交通事故,庄缺和一整车的人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巫觋咒杀仇敌千里之外,人语鬼鸟运日铺云形同厉鬼,皇帝陛下朱批加印,数万人头滚地,滴溜溜具作局中弃子。……在那样一个江湖。老剑神望月折剑,小花姑拾花等仙,一语开天辟地去,多少英雄枯白骨。何人牛角挂书来,细雨横笛又一壶。……天子山上思过谷里,锈剑枯骨沉默数十载,往事已成烟。然而,在盛京之中……“不好啦,各位大人,那个孽种开着四个轮子的铁皮怪物,又回来啦!”
  • 我的禁欲系男友

    我的禁欲系男友

    莫森不仅是一个超级学霸,脸蛋身材也是一流,天生一副禁欲脸,不知道迷倒了多少少女,但却是一个母胎单身狗。李甜湉人如其名,五官算不上绝色,但一对梨涡让她的笑容甜份超标,加上学习能力一流,又是文艺骨干,第一次见面莫森便已经有了占有她的想法。两个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又甜蜜的故事呢?
  • 龙魂之传奇

    龙魂之传奇

    一名来自宇宙中龙魂教的传人被遗弃在地球,无意中选择的龙魂,便从此改写命运之轮。
  • 女算命师

    女算命师

    你信命吗?或者说,你相信冥冥之中自有主宰吗?也许现在的你,和之前的我一样,单纯可笑。口中爱念叨着: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你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那么,你且可以把它当做故事来看。如果,你相信,命运。那么,我很庆幸可以成为,你接触的最正统的八字、风水的导师。现在,你准备好了吗?
  • 怪物狩猎系统

    怪物狩猎系统

    天降陨石,世界改变。异兽横行,原初窥伺。观想加护,持器守护。对于这个危险的世界,莫文只想安心的苟着当一条咸鱼,可惜本身以在棋盘之上,只能凭借着自己的怪物猎人系统努力的厮杀。简介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