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26800000015

第15章 草根美食

钵钵鸡

钵钵鸡——看菜名,没有人怀疑这是一道好菜。其实,就是盛装在钵钵里的鸡肉,家乡很有名的小吃。我的家乡饮食文化不甚发达,乡下嘛,不挨饿就不错了,还奢谈什么文化?品尝过的东西可怜,记忆中有点印象的也就不多,名气再大点,大得走出县城的,更是凤毛麟角。钵钵鸡就很有名气,凡到洪雅品尝过此菜的朋友,就会留下如此印象。这是钵钵鸡的幸运。也是家乡的幸运——还好,一盘鸡肉,终于没有让乡下老家的美食文化成为空白。文化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装进筐里的,不见得都是好东西。钵钵鸡却是好东西无疑,菜好,菜名也有讲究。鸡就是鸡嘛,还钵钵。究竟是鸡,还是钵钵?真有点画蛇添足的嫌疑。所知道的小吃,取名似乎都犯有这样的毛病。比如罐罐粉、竹筒饭。名字前冠个“罐罐”、“竹筒”,仅是区别烹制的器具特色而已,其实就是粉条和米饭。没有想去取掉前面的“罐罐”、“竹筒”,我们关注的是美味,名字的毛病也就容忍了。想来,钵钵鸡前面的“钵钵”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缀饰,白斩鸡、红烧鸡、青炖鸡,也是,不然,混为一谈,岂不索然无味。

钵钵鸡,首先是可以品尝的。倘若不能吃,便不能算严格意义的菜肴。比如雕刻菜,仅是提供一道菜的包装而已。就像一件时装,阳春白雪,美艳逼人,却与衣裳的概念相去甚远,作摆设尚可,穿上身就可疑了。钵钵鸡是民间的菜肴,人见人爱。烹制简单,关键是选原材料。鸡要选“跑跑鸡”。本地的土鸡种,敞放于乡下山腰,稻田偷谷,林下啄虫,一身跑跑肉,嫩香无比,就是骨头渣渣都是极耐咀嚼的。那种关在笼子里用饲料喂养的商品鸡,吃起来像嚼木头,毫无鸡的味道。关于钵钵鸡的香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调料——藤椒油的运用。藤椒油几乎就是为烹调钵钵鸡而天生的。洪雅的山丘区,出产一种像藤萝的野花椒树,据说其他地方不产这种果树,未曾考证过,宁可这样深信不疑,家乡嘛。四月的藤椒果,由青而紫,玲珑剔透,挂在树上都是诱人的。摘来鲜果,盛于陶钵,将热菜油浸淋,辅以鲜芋荷叶、芭蕉叶遮蔽香气。这个程序叫“闭藤椒油”,注意是“闭”,而不是“熬”,虽然“闭”太白太实在。也许实在的往往是不可替代的。藤椒油,“麻辣不见椒(麻:花椒;辣:辣椒)”。晶莹翠绿,麻而不腻,清香浸人,甚至能香透一条街。以藤椒油拌和的鸡肉,紧跟在奇香后面的,是一股山野的浸人清凉。要是换成花椒油、辣椒油,上火不说,色香味就大不如,而且满盆都是喧宾夺主的椒末,就根本不能叫“钵钵鸡”了。如果说钵钵鸡在一阵锣鼓声的簇拥中粉墨登场,技压群芳,那么藤椒油的道具作用,不可忽视。藤椒油,色香味俱全,不是插在钵钵鸡身后的一杆旗枪,也不是着在钵钵鸡身上的一件花衣。这些道具都是一目了然的。钵钵鸡需要悬念。比如,一枚暗藏的绣球或者什么密器,藤椒油正是。藏在袖筒里,冷不防一抖搂,招致看戏的美人和小孩满堂的叫彩。所以说,一棵藤椒树成就了钵钵鸡,这绝对不是夸张手法。

钵钵鸡,还是可以观赏的。将肉煮熟,不能煮烂,八分火候就行。而后晾干来,片成片,用竹签分门别类串成串。肉片是肉片,脏腑是脏腑,鸡腿是鸡腿,翅膀是翅膀。放进藤椒油汤里一捞,再举至嘴边,油艳欲滴,是不是有点像吃冰糖葫芦?冰糖葫芦,雅俗共赏,老少兼宜。特点也鲜明——在引起人的食欲之前,首先逼人的是那种好看照眼的山楂红,大饱眼福后,食欲也来了。盛装鸡肉的钵钵也是可以观赏的。青花钵,为上。粉红的肉,青绿的汤,翠蓝的钵,层次分明,赏心悦目。黑陶钵,次之。黑是黑点,因为透着一种隐忍健康的油亮,吃着也放心。最好的是原木钵钵。把樟树、桂树木板镶拢来,外面用竹篾箍紧,就像一只洗脚盆。闻着樟树、桂树和竹篾的清香,享受着五彩斑斓的美味,没有谁会联想到洗脚盆,尽管洗脚盆让人一想起来就恶心。我见过最气势磅礴的一只洗脚盆——“天下第一钵”。那只钵钵怕有一间屋那么大,要八个英俊少年才能勉强抬起来,要一只更大的筲箕才能隐约罩住。英俊少年是真切的,那只夸张到极致的筲箕就似是而非了。这只“洗脚盆”还载进了基尼斯纪录呢。那是家乡举办生态文化节,搞的一个“千人品千鸡”活动。参观的人里十层外十层,吃的海吃,谈的大谈,场面甚是宏伟。我儿子为了吃一回顶极钵钵鸡肉,排队竟然排到晚上十一点!我说,非得要吃那个大钵钵吗,街上去吃,味道还不是一样。儿子顶到,咋个会一样,那么大的钵钵,那么多的鸡肉,那么多的人!我坚持,不都是藤椒油鸡肉,外带一个钵钵吗,咋个又不会一样。两人谁也说不服谁。在这一点上,我与儿子倒是很平等。儿子也许是对的,他说的不一样,想来是指吃的感觉。我也是对的,大人的认识也许是准确的,准确的往往缺少想象。这又回到前面所设置的问题上来,关于钵钵鸡——究竟是鸡重要,还是钵钵重要?要是此刻置身于“千人品千鸡”现场,此情此景,谁还会说,那鸡肉仅是一大盆鸡肉,那钵钵仅是一只超级“洗脚盆”呢!

蛋裹圆

一说到吃,总要联想到穿。说旧社会,用一个词语就差不多了——“饥寒交迫”。要是还不够,最多再来个抽象点的——“水深火热”,旧社会就“万恶”了。说新时代,两个词语——“温饱”和“小康”,几乎就囊括了物质享受的全部,多么的简单明了!对于吃与穿,男人和女人的感觉是不尽一致的。男人在乎自己的踏实感觉,于是男人重吃。女人在乎别人的感觉,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便是。这就好像对待爱情,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反正自己感觉幸福就幸福。而女人,总是瞻前顾后,说幸福是一种来自别人的感觉。吃又是要讲层次的。同样都是感觉,层次却大异。又回到说吃。吃饭,是初级阶段,仅限于饱的感觉。吃酒,则跨越了一步,添加了点精神的东西进去。吃盛宴大餐,几乎就是纯粹的精神享受了。

吃盛宴大餐,用我洪雅乡下老家的话说,就叫——“吃九大碗”。到洪雅的乡下吃“吃九大碗”,那种身心愉悦不仅止于吃本身,分明就是去观赏乡下美食的盛大演出!知客师,是总编导。厨倌师,是当然的道具师和化妆师。演员呢,就是那九大碗诱人的美食了。都有哪些角儿呢,三凉、三热、三素。什么拌鸡肉、拌头肉、墩墩肉、猪蹄髈等等,花花绿绿摆一桌。至于主角嘛,非“蛋裹圆”莫属了。没有谁去跟蛋裹圆争宠的,那些家常菜,谁肚里都有一杆秤,自己多少分量还是晓得的。它们的地位仅是为九大碗菜肴凑个数,再有名的角还得有配戏的烘托才是。蛋裹圆,平日深藏在村庄,是不得轻易露脸的。只有到了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才被邀请出山,盛装重彩,隆重推出,众星捧月一般。至于,这主角什么时候出场,倒是很伤知客师和厨倌师的脑筋。我就见过三种版本。一开始就摆蛋裹圆的,符合小孩子们的期待心理,一出来,就掀起高潮。情绪涨起来,于是有只顾吃的,也有边吃边包的。放在中间出场,最为常见,客人已经坐齐整,知客师主持演说一番,观看演出的,每人再点评几句,主人家和幕后的师傅脸上也光彩。作为压轴戏,放在最后才出场,也有道理。主角不出场,谁也不能离开。酒足饭饱了,瞌睡兮兮了,还得再等。看明星嘛,总得有点耐心才是,只是差点把小孩子们的眼睛都望穿了几回。现在乡下的生活水平大为改观,九个碗改成了十二个碗,月月红嘛。一般的角儿,有些变化,比如从城里请来的全鱼、全鸡什么的,图的是排场。但蛋裹圆的主角地位岿然不动——蛋裹圆是乡下美食大戏的“宗”。至于,主餐之前,再加几道点心,那些只能算是大戏上演前的序幕。

因为以上这些,蛋裹圆——一个没有什么独到之处的菜名,于是记得特别牢。初次萌发这个感觉的时候,那时我还在乡下撒野,对好吃东西的认识,仅限于一个蛋裹圆。乡下孩子关注的是食品填充在嘴巴里面的感觉,直截了当,回味无穷。纯粹的精神体验,几乎谈不上。乡下的孩子对转弯抹角空洞抽象的形式主义,不感冒。“九大碗”,就有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比如蛋裹圆什么时候出场的问题。那时候,要是哪家的知客师傅和厨倌师傅,串通一气,把蛋裹圆搞到最后才端上桌,我们就忍不住地骂,可恶。骂够了,好东西也摆到了眼前,那种低落的情绪又强烈地升起来,不快也就全然没有了。这明星的魅力真是不假唉!

蛋裹圆,正式的菜名叫“镶碗”,一个富有书卷气的名字,一个散发着民间工艺灵光的名字。也有写作“香碗”的,我不喜欢这样写,直接把效果都抖出来,一点也不含蓄,像三流广告。“镶碗”,一般是四种菜肴:胡萝卜、豆腐干、大酥肉、蛋皮圆子。由里到外,依次往外覆盖,直到镶满整整一斗碗。蛋皮圆子盖面,主人家酒席光鲜不光鲜,就看这道面子菜了。胡萝卜垫底,好吃的没了,最后再来点光彩照人的,红彤彤一片,喜气洋洋,于是乡下有种说法——“离了胡萝卜不出席”。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现在乡下办“九大碗”就不屑于用胡萝卜,替为喜沙了。喜沙,甜甜蜜蜜的,老人小孩都欢喜。只是冷落了那胡萝卜喽。胡萝卜退场时,肯定是孤独的。四道菜足够了,荤素搭配,还有蛋白质,符合营养学,刚够分寸。太多了,就芜杂,像满汉全席,眼花缭乱。主角缺场,没有高潮,哪里是表演,分明是没有冠军的宫廷选美。蛋裹圆,其实就是一个拼盘——乡下原汁原味的拼盘。只是,真正的拼盘,往往是平面的,就像时装汇演,一股脑儿摆开来,不慌不忙,一件一件挨着看。“镶碗”不仅是立体的组合,还有时间的线条因素在里面——随着主角的上场,美丽徐徐展开。这有点像相声抖包袱,包袱一个连一个,惊喜也一个接一个。但更像变魔术。盛装“镶碗”的斗碗,就是到乡下表演杂耍的魔术师傅的百宝箱。期待被暗藏在箱里某个角落,一层一层打开,打开一层,抖出一件,直到把箱底都翻转来。不同的是,魔术师傅最出人意料的宝物往往在最后,而“镶碗”最精彩的一节戏,一开始就上演了——所有的人几乎都是冲着最面上的蛋皮圆子的风采来的,它是乡下美食明星的顶级时装。厨倌师们这样考虑,是出于对乡下细娃的关照。魔术师的百宝箱不知道被翻看多少遍了,千篇一律的结果已经没有什么新意。孩子们面对蛋裹圆及时蒸腾起来的美食兴致,正是大人们抑郁了许久后,渴望制造的效果。于是,美食大戏正在乡下的小镇,继续上演。

同类推荐
  • 雨天的书

    雨天的书

    《雨天的书》是周作人散文集中极著名、极具代表性的一本,收录了《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喝茶》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书中文字平淡自然,闲适冲和,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一座高峰。
  • 瞿秋白文选

    瞿秋白文选

    瞿秋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这本《瞿秋白选集》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入瞿秋白散文、杂文、文论和政论代表作,文本上详加勘订。对于读者了解瞿秋白的人和文都大有助益。
  • 诗词年代:唐诗宋词名家纪事

    诗词年代:唐诗宋词名家纪事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两座山。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大唐的傲骨铸就了唐诗的气度,宋朝的柔风吹就了宋词的韵味。理性与感性,言志与抒情,意境与意绪……两种美,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构成了中国古典韵律文学中最为纯美的二重奏,让人心旷神怡,令人如痴如醉。本书以史事为蓝本,以诗文为佐证,以奇思妙理为笔,以浓情旷怀为墨,酣畅淋漓而又明晓畅达地绘制出二十二位唐宋诗词名家的生命轨迹和命运蓝图。
  • 我说嗯

    我说嗯

    这是一本四辑合成的短诗集,第一辑题名为《在路上》。包括《我说嗯》《等待》《我想告诉你》《敲门》在内,共计33首短诗。第二辑《局外者》中灯灯共收集了45首短诗。从《春天的敌人》开始,诗集进入了入第三辑组成。这一辑题名是《灌木丛》,别有意味。当一首《桃花劫》的闪现,灯灯似乎找到了必须革新自己以往的写作真谛,她的诗歌感觉又开始了新一程扫描。在整个第四辑《桃花劫》中,灯灯竟然放进了73首短诗,这是灯灯写作求新,求变,求质,求深的结果。与既往写作经验不同,灯灯把自己的写作视域,逐步从高山庙宇,内心墙壁,移向了烟火缭绕的尘世,移向身边的人事,移向历史场景、生活思考和文化反思。并逐渐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作。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谈及了政治、经济、宗教、爱隋、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话题,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黑格尔、雪莱、罗素等大师一致推崇的传世美文。
热门推荐
  • 荆棘玫瑰

    荆棘玫瑰

    命运坎坷的女孩,青涩内敛,她的成长历程就如同铺满玫瑰与荆棘的道路,美丽却刺痛!浪漫绚丽的初恋,梦幻美好却终究是美丽的梦!虽然爱的真切爱的强烈,但是背景的差异给了他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 凯源玺之永久的陪伴

    凯源玺之永久的陪伴

    当她们遇到他们会怎么样呢?一起来看吧!本文与真实事情无关,请不要对号入座。
  • 异世界勇者与古代人

    异世界勇者与古代人

    这爱情,玄幻,科技感十足,神和精,打破时间和规则,越过法律的束缚,没有规则限制的小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平安的一生

    平安的一生

    顾希平和蒋安。明明是不同世界的人,却因为一次意外的相遇被捆绑在一起,从此,他护她爱她,她陪他敬他……“你不知道,我在医院睡了三天三夜,梦里一会是母亲,一会是你。母亲要我救她,我却喊不出声来,还好你来了”这是后来,顾希平对蒋安说的话
  • 天元之源

    天元之源

    荒古天元破碎,化作亿万尘埃。其中一个尘埃,化为天元大陆。
  • 乡村小子闯仙界

    乡村小子闯仙界

    一个山村小子,流浪多年,十六岁偶遇一位被人追杀的白衣老僧,卷入修真门派权力争斗。。。,在阴谋与杀戮中逐步成长变强,成为修真界的一个传奇。本文是老弟第一部网络修真小说,传统的写作方法,讲究情节的合理,注重用词的细腻,本人一直很喜欢忘语,所以本书很多方面借鉴了《凡人修仙传》的手法,但绝不会雷同,大家可以慢慢往下看,希望大家喜欢。。。
  • 宛如约

    宛如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北斗魂尊

    北斗魂尊

    蓝星少年萧寒,无意之中穿越到了真武大陆,获得了北斗系统,开始征战大陆。【多投票多更,主动权掌握在大家手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