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29100000011

第11章 穿越小城的目光

林浩回来了,在大门前等我。

瘦瘦的,却很有精神,比视频真实。我笑了,到底回来了。他点头,回来,过中秋,散散心。

我们往广场走。“那边有个餐馆,拉面不错”。他摇头,“走走吧”。我们就走,在广场上,和许多人一起,老年人,胖胖的中年人,情侣。

林浩向西走去,“大棚还在吗?”我指了指:“在,卖衣服,卖鞋。”林浩笑,“好地方,我的鞋都是从那儿买的。”我也是,上高中时,十块钱的球鞋,一人一双,在大棚里,磨蹭半天。大棚已经旧了,钢架上的塑板破破烂烂。我们这样走着,看三三两两的顾客,漫不经心地讲价。林浩说:“很黑,一到晚上。”我知道,他说的是大棚。

然后是沉默,一人点起一支烟,看摊主将衣服收进箱子,抱上三轮车,蹬走。“一到晚上,太黑了。”他解嘲式地笑,“什么也看不见,我就站在这里。”

“那些日子,晚自习下课铃一响,我就飞快地跑,跑过老槐树,跑过操场,主席台,灯光球场,然后站在大棚里。过了一会,就有同学回家了,一群人,也许三两个。有时,没有一个人,只有我,站在石板后,等着她过来。”林浩浅浅地笑,“她过去了,我就跑回去,到教室继续写作业。”

“可是,太黑,你看不见?”林浩向前走,“这一条街,穿过大棚,有光亮。”街上,很繁忙,正热的馒头,喷香的卤菜,还有下班的人群。不象夜晚,那些青春的夜晚,一个少年,穿越校园的明亮,在大棚,一个人,站立,等候着,一群人中的一个,从身边经过。也许,有她;也许,没有她。他需要寂静,喧哗后的平静。平静中,喜悦开成了一朵花,不再忧虑的开放。

“十五年,还记着?”林浩不说话,让香烟在指间燃烧,一丝轻雾很快弥散在夕阳的余辉中。“曾经试着忘记,”他挠挠头,少年式的笑,很纯真,“效果不好。”

晚饭的效果也不好。一盘咸蛋,一盘花生,一人一瓶啤酒。林浩又要了一瓶,“她,现在怎么样?”漫不经心,又有些小心翼翼。“还好吧,开一家广告公司,其实就是印标语,各种各样的牌子。”他问我是对的,我知道,高中同学各奔东西,留在县城的不多,偶尔有机会,吃一顿饭,算是同学聚会。“好像还有她的手机号,”我掏出手机,寻找着。

他没要。“就是问问,都过去了。”他深深浅浅地笑,竟然有一丝淡淡的忧郁,不象网上,他说的,领导一个七十多员工的公司老板,果敢而坚毅。我们就喝酒,深一口浅一口,不尽兴。

第二天醒来时,看到一条短信:中午,请你吃饭。还在那个小餐馆,小的精致,亮得舒服。“要不要把她叫来,聚一聚?”我试探着。林浩没有答应,“其实想聚聚,又怕没话说,”他看着窗外,“不象我们,是哥们。”他说的对,我们是哥们,高中时的同桌,寝室里的上下铺,毕业后靠写信然后打单位电话再打手机来维持感情的兄弟,“其实你知道,我写过一封信给她,”他竟然有一丝得意。

那时的她,在班里,很受男同学欢迎。但又因为母亲是干部,许多乡下的男生只是轻轻动了下心思,没有谱写成青春的诗篇。“后来,没有给我回信。”林浩的话,让我想起,他曾经交给我一封情书,叫我润色,说是他表弟的。于是,我罚他一杯酒,算是报酬,林浩没有拒绝,“也许是差别吧,当时,我们是自卑的。”他一饮而尽。

晚上没有课,林浩叫我去大棚。我说:“凭什么,又脏又破的地方,我不去陪你。”他打电话,给我爱人,替我请假。“转一会,过节我就回去了,”三十多岁的人,颇有些江湖风雨中的平静,让人无法抗拒。大棚里依然是黑暗,间或有两旁的住户的灯光漏了出来,增添一些朦胧。我们走,看香烟一亮一灭的,在秋风中,传递温暖。一辆电动自行车,悄无声息地从身边驶过。林浩说:“她也骑一辆电动自行车,红色的。”我愕然,追问原因。他招了,他说下午偷偷地去看过,在广告店对面,远远地看,看她忙碌着。然后是寂静,寂静中的光亮闪闪烁烁。

我们在水泥台上坐,坐在白日讨价还价的地方,让人记着喧哗,热闹。林浩感叹了一声:“还是没变,风风火火。”“约她来一段浪漫的故事,或者拼死拼活地爱上一场,与婚姻无关?”我自言自语,象我写作时,独自对话。他笑“哪儿的事,回忆错了吗?”他跳下来,我也跳下来。“就在那些夜晚,我拼命地跑,提前来,为了守候她,听她安全的过,”林浩明显激动,“三个月零九天,我都在这儿站着。”

夜色中,我拥抱了林浩。象高二时,他因为困难上不起学,我代表全班同学将捐款交给他,我们真诚地拥抱。那次,因为友谊;这次,关于爱情,一场朦朦胧胧的白丁香般的感情。

林浩走了。他回老家陪父母过中秋,他不愿意见面,大家聊一聊。他说走时就直接走,不再打招呼了。

我也是,买东西送父母送岳父岳母,带着孩子逛街,忙碌而温馨。妻扯了扯我衣襟向前指着。是林浩,坐在银行大厅里,注视着对面。我知道,对面是她的店,她在店里,指挥着店员,复印,打字,印刷,喷绘,写真。我也知道,她肯定在店里,因为,那是她的工作,也是生活。我悄悄地退了回去,退回到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人流中,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同样属于林浩。下午的太阳照在大街上,光亮而透明。玻璃里的凝视在悄然进行,晶莹,如一颗玲珑的翡翠,在流逝中温润,没有嘈杂,和秋风。

我知道,林浩还会去大棚。她的家在大棚里面的小区,经过那一段黑暗,和长长的空寂,林浩应该知道。十五年的忙碌没有削减少年时的一段经历,他在寻找过去,也许,仅此而已。也许,用回忆疗伤,都市的,繁华中的伤疼,在故乡,可以被往事冲刷。

我拨了他的号码,又停止。此时,他应该独自守候,一个十五年前的女同学。而且,只是守候,远远地看,聆听,然后想像,让心宁静。

然而没有,他回去了。他说:“上网,我们说话。”说中秋,说同学,说故乡的变化,当然,他说了她。“其实,我想回去,只是看看,看她怎么样,因为,当年,在三个月零九天的守候后,我写了一封信给她,她拒绝了我,很高贵地拒绝了我。”我发了一朵玫瑰过去,还有一张笑脸。

“可是我平静了。当她和人抬着标语牌蹲下去钉钢钉时,当她骑着电动车带着孩子在阳光下驶过时,我知道,我该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林浩不说了,他在等我。

我什么也没说,发了一首歌曲过去,《香烟爱上火柴》。“如果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那我永远不会哭泣,因为我怕失去你……”对,不能流泪,让往事随风而去。

他发了一个拳头,很大的拳头,应该是坚强,男人的坚强。

我没有告诉林浩,我打电话给她了。我说林浩回来了,想找时间同学吃个饭,结果太忙了。她哦了一声,“是在合肥的林浩吗?”我说:“是,做广告公司,发了点小财。”她笑了,“好,等下次回来,宰他一顿。”然后,爽朗地笑,没有沉默,和犹豫,或者预期的伤感。

我也没有告诉她,林浩准备回来,在她面前,大声地说,我很好,我不差。但林浩没有,我也没有。我知道林浩的目光,在小城里穿梭,让平静归位,让真实出线。他找准了焦距,用心守候着一段往事,和挥之不去的情感。

因为,青春没有过错。比如我,也曾在那个静静的大棚里,让目光游弋,穿越黑暗和焦急,点燃心中最初的烟花。

同类推荐
  •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聚焦美国愈演愈烈的住房问题——房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收入却停滞不前、甚至不增反减——马修·德斯蒙德决意深入贫困社区,一探问题的核心。读者将直面贫穷带来的流离失所,见证匮乏者拒绝屈从的优雅身影。这是一本关于贫穷和驱逐的启蒙之书,也是一部呼吁行动与改变的作品。
  • 骗局

    骗局

    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 李白全传

    李白全传

    本书包括:习书练剑、辞亲远游、安陆十载、三诏进京、长安岁月、赐金放还、梁园情深、东行南游、虎穴历险、战乱前后、从军获罪、救月升天。作品讲述了一个绝对的诗歌天才;纵横瓷肆,想像瑰丽,如仙人所作;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笔傲凌沧州。后人称之诗仙。我辈凯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绝对是人中豪杰。
  • 沉默的经典: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沉默的经典: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1.“沉默的经典”诗歌译丛新一辑,装帧升级,诗歌爱好者收藏佳品。2.露易丝·格丽克是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众多文学大奖得主,享誉诗坛已久,作品首度引进。3.《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特别收录格丽克部分早期诗作,可一窥作者诗风变化。《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完整收录了格丽克的《阿弗尔诺》(新英格兰笔会奖)和《村居生活》(格林芬诗歌奖短名单)两本诗集;此外还有早期五本诗集的精选,涉及的诗集为《头生子》(美国诗歌学会诗人奖)、《沼泽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里斯的胜利》(全国书评界奖)、《阿勒山》(国会图书馆丽贝卡·博比特全国诗歌奖)。
  • 幸福时分

    幸福时分

    本书收录书有密码、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书、书痴、读书如旅行、读书是心生命成长的需要、快乐推敲、善写源于多读、思想的碎片等作品。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影帝的忠犬人生

    重生之影帝的忠犬人生

    班级来了个转校生。林凡:奇怪,这个人怎么一副看女儿的样子看我,但我还是要淡定,毕竟和他不熟。陈影:啊啊啊,我老婆的少女时代!!!不行,我要镇静,这是我俩的初次见面,我是一个清风般的好少年。时光的脚步不停,主角们一路成长......剧场来了个新演员。演员ABC闲聊:一个没演过戏的新人,也就脸长得帅点、身材好了点,竟然得到了这么重要的戏份,他一定跟导演有不可描述的关系。(导演:为什么是和我???)陈影演完一幕剧后,众人:卧槽,这真的只是一个新人吗???剧务小妹:他不会是哪个影帝重生的吧???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唯一看透这一真相的竟然是一个貌不惊人、端茶递水的剧务小妹。(微博)林凡V:我怎么都想不明白,家里的这个撒娇卖萌求抱抱的妖艳贱货是打哪来的。哦,对了,我那干净明朗如清风的男朋友呢???
  • 作者

    作者

    作者是位先天性脑瘫的残疾人,从出生那天就受尽众人的歧视与耻笑。但作者从不认命与歧视作斗争,用笔杆写尽所有不公平的事。作者相信人非草木,人必有情,作者希望用笔杆敲醒读者的真情,作者希望看过“情常在”这本书的读者都能给书中的主人公所感动,让阅读这本书的读者都能公平的对待身边所有的人。
  • 失心冷公主华丽复仇

    失心冷公主华丽复仇

    她,被妹妹陷害,影响了公司荣誉被赶出家门!从此无牵挂,变得冷冰冰的,对所有所谓的姐妹视为垃圾!却遇上了一个被姐姐推下悬崖的女孩,打算改变心思收留她,两人成为了好姐妹!两人一起努力……计划着一场杀孽!却不明在此失去了心!
  • 渣渣要逆袭

    渣渣要逆袭

    -“啊凉,啊凉!”梁木木表示,在听到这个声音之前,她从不觉得自己的名字有这么好听。更不会觉得有人居然能把自己的名字叫的这么…温柔,缱绻!-梁木木表示,可能这个社会真的把许心盈给改变了,变得深沉冷漠,变得不信任何一人,即使是她自己……她希望这个世界,温柔以对许心盈!
  • 汉末张家记

    汉末张家记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与冲突的故事。梁旭,一名生于和平年代、痛恨侵略者、厌恶单边霸权主义的新华夏老青年,很不幸地被送去了即将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动乱的年代让他亲眼目睹到了本以为是热血挥洒和浪漫的战争的真面目,让他切身体会到战争的可怕与恐怖;后来还因为父亲的离世,使他从旁观者变成了历史的直接参与者。热爱和平的灵魂在他体内觉醒,但和平能在即将到来的乱世通行吗?他能为乱世带来什么?和平与发展?
  • 女同志

    女同志

    大学中文系毕业想留校的万丽没能留校,与男友康季平分手,因为恰恰是康季平占了唯一的留校名额。随后,万丽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进入市妇联宣传科当了一名干部。这位年轻漂亮有才华的女大学生从踏进机关的第一天开始,就陷入了一座围城。面对剧烈残酷的“进步”竞争,万丽在良心与升职、进步与反叛、正直与卑鄙之间不停地做出协调和选择,跌爬滚打,尝尽个中滋味,几度升降,慢慢从科员到副科长、科长、市旧城改造指挥部副总指挥,一直做到区长、市属房产公司老总,小说结尾时她终于成为了副市长候选人。
  • 德育引论

    德育引论

    《德育引论》是陈桂生教授针对我国现今引起教育工作者困惑的德育问题和教育舆论中与此相关的似是而非的论调,加以澄清。如今的德育理论尚未脱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的刘佛年教授主编的《教育学》的窠臼,问题在于它毕竟是德育知识陈述的框架,而不属于德育“问题研究”之作。在教育学中,德育目标与手段之间,需要从指导实践的角度加以阐明。
  • 是个人都知道我喜欢你

    是个人都知道我喜欢你

    (女追男小甜饼女主最大理想就是睡到男主)苏圆活了十几年没想到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到了她身上,她变成了一只猫,而且她居然变成了一只小土猫(就算变成猫,不应该是可爱又高贵的蓝猫之类的吗)?!!!但是作为猫也有好处的,就比如她可以正大光明的进她男神的怀里,吃男神的豆腐做一只厚颜无耻的猫。直到有一天,她变回了人形,却依旧习惯性的往男神身上扑的时候,男神:放开。圆圆:喵喵苏圆:????!!!!(完蛋了!!!)表面高冷禁欲实则骚包的总裁和又纯又欲的舔狗少女的故事又名【舔狗(猫)圆球儿追夫记】
  • 穿越之小狐狸重新做人

    穿越之小狐狸重新做人

    万万没想到!妙龄女子穿越异世竟成一只狐狸!若是狐妖也就罢了,结果只是一只没出生多久的幼狐;如果血脉高级也就算了,结果也只是一直最普通不过的野生狐狸;若是品相极佳也就罢了,结果皮毛枯燥颜色普通,尾巴上还有个与前世形状相同的黑色印记……一只普通不过的山野狐狸却看上了修仙道长,口不能言,连人类外表都没有的它又该怎么重新做人,得到道长芳心呢?
  • 南陵凄墓穴

    南陵凄墓穴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迎来改革开放,在传统与现代的挣扎中,民间摸金派第三十七代昆师傅究竟用什么办法让摸金派重新崭露头角,第三十八代传人陈伟又有怎样的冒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