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39500000036

第36章 贺兰山旅游区

西夏王陵。是西夏帝王陵园,位于银川市西夏区西南,距兴庆区35公里。地处贺兰山东麓中段洪积扇地带,是中国现今最大的地面遗址,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东方金字塔”的美称。南起榆树沟,北迄泉齐沟,东至西干渠,西抵贺兰山脚下,东西宽约4.5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总面积近50平方公里。宋明道二年(1033年),李元昊“升兴州为府,改名为兴庆府(今银川市)”,并定为都城。西夏陵的修建应是定都兴州后开始大兴土木修建的陵园。陵区现存王陵9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207座,其规模与河南巩县的宋陵、北京的十三陵相当。陵墓自南向北排列,在分布上可分为前后两组。前一组为1号~6号陵。排列形式为1号、2号陵居前(最南头),左右并列,前后错开;另4座居其后,成两列,前后两排;后一组7号~9号陵,大体呈“品”字形排列。西夏王陵的每座陵园都由角台、鹊台、碑亭、月城、陵城、门阙、献殿、陵台等8种20余座建筑组成,占地面积均在8万~15万平方米。陵园基本结构呈“凸”字形。陵台是一座塔式建筑,呈八角形,上下分为五级、七级或九级,外部出檐并有砖瓦结构,墓室为多室土洞式。这是西夏陵区最具特色的建筑。西夏陵区陪葬墓的分布多呈群组式,有一城双墓、一城三墓(同一座墓园内埋葬两座或三座墓)的特殊葬式。

西夏王陵的布局:

裕陵,位于西夏陵区最南端,俗称“双陵”的东侧一陵。陵主李继迁,庙号太祖,墓号裕陵。生于宋乾德元年(963年),卒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党项族平夏部落首领,其孙李元昊建国后追谥号为神武,庙号太祖,墓号裕陵。

嘉陵,位于裕陵西侧约30米处,陵主为李德明,李继迁的长子。宋景德元年(1004年)嗣位。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国封为夏国王,遂建宫阙于鏊子山(今陕西延川县西)。宋天喜四年(1020年)迁都怀远镇(今宁夏银川),改称兴州。次年,辽国封为大夏国王。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封为夏王,同年猝死。其子李元昊追谥号为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墓号嘉陵。

泰陵,俗称“昊王坟”,位于西夏博物馆西侧,是旅游者经常参观的一座王陵。茔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整个陵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西夏帝王陵墓。陵主李元昊,宋明道元年(1032年)父死袭位,立年号,更衣冠,立官制,制礼仪,建番学,置十二监军司,又命令大臣野利人荣创制文字(西夏文)。宋宝元元年(1038年)筑坛受封,即皇帝位,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年号天授礼法延祚。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因夺子宁令哥之妻,被宁令哥刺伤后死亡,在位17年。谥号武烈皇帝,庙号景宗,墓号泰陵。

泰陵,是整个陵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历经千年,地面建筑虽遭破坏,但陵园的阙台,基本完好。陵城的神墙、门阙、角台大部分尚存,清晰可辨。阙台,位于陵园南侧,于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东西相距120米,黄土筑成,阙台正方形,边长8米,高7米。阙台是区别于陪葬墓地的特征之一。碑亭,位于中轴线的两侧,东西对称,距阙台北34米,东西两个碑亭相距80米。台基呈圆角方形,四壁呈三级台阶式。台基地边长21.5米,顶边长15.5米,高2.35米。台阶以绳纹砖包砌,石灰勾缝。花纹砖图案有莲花、忍冬等,这些图案都属于佛教图案。绳纹砖中部有一个凹槽,且槽内有一些汉字,如李、牛、言、五等。月城,位于碑亭北,东西长120米,南北宽52米,墙基宽约2米,高0.7米,占地约10亩,地形如月牙。古名月城,月城正中设有门,神道两侧有石像生成的基址。陵城,四面城墙(俗称神墙)环绕,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60米,呈南北长方形。城墙墙基宽3米,用黄土分段夯筑,各段如须弥座状,故又称须弥座神墙。陵城四周城墙正中辟有门阙,宽约12米,并建有门楼。城墙四角各有角台。在南神门内约25米处,建有献殿。陵墓呈塔形,高约20米,是用黄土密实夯筑而成的棱锥形的陵台,八面七级。献殿与陵台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长50米的墓道。

安陵,位于泰陵西2公里的贺兰山脚下,陵园东西北三面环山,占地10万平方米,坐北朝南。陵台八面五级,高15米。墓主李凉祚,1048年周岁继位,改元延嗣宁国。1068年12月病卒,时年21岁,在位20年。谥号昭英皇帝,庙号毅宗,墓号安陵。

献陵,位于泰陵北2.3公里处,占地10万平方米。陵城为方形,边长183米,设碑亭三座。陵主李秉常,为毅宗李凉祚的长子。1067年7岁继位,其母梁氏垂帘听政,舅父梁乙埋专权。卒于西夏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七月,时年26岁,在位20年。谥号康靖皇帝,庙号惠宗,墓号献陵。

显陵,位于献陵西650米处,依贺兰山脚而建。西、北两面环山。显陵与其他陵园不同的是,建有马蹄形的外城。陵主李乾顺,为慧宗李秉常长子。西夏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继位,时年3岁,由其母杨太后和其舅父梁乙逋纵权。1099年亲理国政,卒于西夏大德五年(1139年),时年57岁,在位54年。谥号圣文皇帝,庙号崇宗,墓号显陵。

寿陵,位于献陵北三公里处。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陵台呈八角七级式。寿陵墓主李仁孝,系崇宗李乾顺长子。16岁继位,1124年卒于西夏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时年70岁,在位54年。谥号圣祖皇帝,庙号仁宗,墓号寿陵。

庄陵,位于寿陵的西北方向,距寿陵500米,靠贺兰山脚下。庄陵墓主李纯祐,为仁宗李仁孝的长子,西夏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继位,时年17岁。1206年,其侄子李安全在李纯祐母亲罗太后的支持下,废纯祐自立,李纯祐死于废所,时年30岁。在位14年。谥号昭简皇帝,庙号桓宗,墓号庄陵。

康陵,位于寿陵东北处。陵主李安全,为仁宗李仁孝之弟,越王李仁友之子。陵园规模及形制同其他陵园。现在地面建筑除陵台外,其他建筑基本无存。西夏桓宗,天庆十二年(1025年)与桓宗母亲合谋,废桓宗自立为帝,改元应天。西夏光定元年(1211年)夏齐王,废李安全自立为帝。同年8月李安全卒,时年42岁,在位6年。谥号敬穆皇帝,庙号襄宗,墓号康陵。

西夏陵园是一处重要的西夏遗址。建国以来,先后对陵区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发掘一座帝陵,陪葬墓4座,清理各种碑亭15座,并发现了一批珍贵的西夏文物。其出土文物主要以建筑材料为大宗。建筑材料可分为石制类和陶制类。石制类有螭首、望柱、兽头、柱础、石座、碑刻、石像生等;陶制类有砖、瓦、滴水、瓦当、脊兽、鸱吻,其中绿色琉璃器占相当大的比例。随葬品出土的有铜牛、石马、石狗、铁剑、竹雕、丝织品、珍珠等珍贵物品。

目前,从寿陵考古出土的文物最重要,有西夏文的“大白上国”、“护城圣德”、“至懿皇帝”、“寿陵志文”等碑额文物。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银川市兴庆区西北50公里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近20万公顷。天然林木主要有油松、杜松、云杉等原始古松。珍稀灌木主要有樱桃、丁香、蒙古扁桃等遍布山谷;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马鹿、香獐、兰马鸡、猎隼(一种凶猛的鸟,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人捕猎)、金钱豹等。苏峪口森林公园的山泉水清澈甘甜,山崖奇峭,最高峰“砂锅州”3556米,可以进行登高探险。

苏峪口森林公园从沟口到旅游服务区有一条旅游专线。服务区设停车场、宾馆、交通,吃住十分方便。在贺兰山森林保护区内可以登上峰顶,观赏千年古松、百丈悬崖、山巅残雪(常年积雪)、阵阵松涛、白云抱青松等奇特的景观。在一定时间和地点还可以看到马鹿、岩羊、兰马鸡、香獐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生活、嬉戏的奇特场面。在进入苏峪口沟内约10公里处的石崖上有四尊巨大的石刻佛像,其中西侧的一尊座佛高3.38米,手持罗伞,盘腿端坐在莲花台上,花纹雕刻的繁缛华丽。最大的佛像隐身在松林中,高9.3米,宽6.5米。仅头高2.1米,宽1.55米,双手屈在胸前,盘坐在莲花台上。

滚钟口(小口子)。位于贺兰山中段东麓,距银川市兴庆区35公里。三面环山,东面开口,形似大钟,中间有一座小山,状如钟锤,“滚钟口”因此而得名。沿主沟而上,到尽头有七股清泉。主沟北侧的大寺沟内,有形态逼真的“狮吼”、“卧虎”、“玩猴”、“仙人指路”等奇峰异石。主沟南侧有三峰凌空峭立,形似“山”字,状如笔架,故名“笔架山”。因山下蕴藏着丰富的贺兰石可做佳砚,故又称“砚石笔架山”。

小口子,早在西夏李元昊时期,就开始建造避暑宫殿。到明、清时期更是大兴土木,逐步形成了以“贺兰庙”为中心的庙宇寺院群。其中名气较大的有“贺兰庙”、“大悲阁”、“小洞天”、“兴隆寺”、“老君堂”、“斗母宫”、“禹王庙”、“关帝庙”、“观音庙”、“晚翠阁”、“喇嘛塔”、“小白塔”、“普陀岩”等佛道活动场所。在16世纪末,阿拉伯也门的马克伦丁·欧斯曼长老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在银川等地传教30多年,后“归真”于银川。他的“拱北”(墓),就建在滚钟口的中心地带南侧山旁。在“拱北”前建有“清真寺”。

贺兰山岩画。岩画的发现比文字要早。据史料记载,在贺兰山一带自古就有猃(xiǎn)狁(yǔn)、羌狄、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吐蕃、党项、蒙古等游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他们留下了丰富的岩画遗存。从贺兰山北端的麦如井,到最南端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苦井沟,全长250余公里,纵深15公里~30公里。共有20多个分布点,约有数千幅岩画和数万个个体图案。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这里描述的“画石山”就是贺兰山。

贺兰山岩画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列为正式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1年10月与2000年9月,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在宁夏召开。

贺兰山岩画分布在石嘴山市内的有麦如井、黑石茆、韭菜沟、龟头沟、白芨沟等;分布在贺兰县境内的有大西峰沟、小西峰沟、白头沟、贺兰口、插旗口、苏峪口、庙门沟、头道沟、青石沟等;分布在青铜峡市境内的有贺兰山广武口、砂石梁、四眼井崖壁、芦沟沟等;还有分布在最南端卫宁北山腹地的“大麦地岩画群”。据西北二民院岩画研究中心统计,现已发现大麦地岩画有3147组,8000余个个体图案。

在大麦地岩画的符号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似文似图的符号,并有由单个符号组成的复合型带有词语性质的图符,被称为“岩画语言”。该发现对象形文字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字专家刘景云先生考证审定,并最终认为,大麦地岩画中的发现有可能改写中国的文字史,将会打破统治已久的中国文字“西来说”之说。

大麦地岩画区内图画符号是我国原始文字。有许多象形与抽象符号已具备了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等构成文字的要素。现已发现有1500多幅图画文字,其中能识读的图画文字只有一小部分,绝大部分还不能识读。因此,大麦地岩画中的图画文字极有可能是汉字的源头活水之一。

贺兰山岩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题材多样,手法新颖,造型生动,意境深邃。其主要图形有马、北山羊、岩羊、羊、鹿、狐、狗、羚羊、骆驼、牦牛、虎、围猎图案、人物祈祷、骑马、牧羊、放牧、人首像、交媾图、格斗图、动物群图、牧马图、骑射图、水禽图、马拉车图、车辆、植物图、人物图、舞蹈杂技、太阳天体、日月星辰、手印、脚印、工具、车轮、弓、镞、棍、棒、刀、斧、石索、房屋、城墙、佛塔、人物生活场景、战争场面、陷阱、战车、各种符号、汉文、梵文、西夏文题刻等。

镇北堡华夏西部影视城。镇北堡位于银川市兴庆区30公里处,是明清时期的兵营。镇北堡现有两座古堡,一座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俗称“旧堡”,经历了260余年后,于清朝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8年1月3日)宁夏发生一次大地震后,“旧堡”震毁。但北城墙损坏较轻,其他三面墙多处倒塌。另一座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俗称“新堡”,新堡长宽各170米,比旧堡大一些,面积3万平方米,距今也有300多年的历史。四面城墙遗址基本完好。80年代初,在镇北堡拍的《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三部影片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目前在镇北堡影视城拍摄的影视片有80多部,获国际大奖的有近10部,获国内奖项的近20部。在这里摄制的影视片,造就的明星,获得国际国内大奖之多,皆为中国各地影视城之冠。故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神秘的宝地”、“东方好莱坞”之美誉,是我国西北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

影视城的景点,除古堡之外,都是拍完影视片后留下的场景。在旧堡有广场,广场可拍摄影视片中的开阔场面。如《绝地苍狼》《新龙门客栈》《血痕》等片中较大的场面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铁匠营”是电影《黄河谣》中的主要场景。由腾文骥指导,由著名演员巍子、段祐、葛优主演,这部影片获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大奖。

“九儿居室”是著名影片《红高粱》的诞生地。著名演员巩俐扮演影片的主人公。整个院落、酒作坊,都原封不动地保留着。还有姜文在里面睡了三天三夜的大酒缸也在酒作坊里保留着。《红高粱》影片在80年代获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后来巩俐也被选为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还被选为20世纪最美丽的东方女性。

“中亚式小楼”是电影《冥王星行动》的主要场景。由戚键导演,著名影星周里京担任主角。在这座小楼里还拍摄了《新龙门客栈》《大话西游》《王宝钏和薛平贵》《黄河渡》等影片。

“戏台”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农村戏台。背靠城墙,面向一片开阔地,观众能在前面看戏。最早是电影《征服者》的一个场景,导演腾文骥,主演巍子、陈红。此后,凡是在西部影视城拍摄的影片中只要有“戏”的场面,都用这座“戏台”。

“匪楼”是著名导演黄建新拍摄《五魁》影片里的主要场景。此后其他影片也用匪楼做过场景。在“匪楼”前有一道护城河,其实是一道只有20多米长,10米宽的水沟,但在影片中就显得又宽又长,看似无法逾越,是土匪楼的一道屏障。

“柴草店”是《黄河谣》影片中的“车马大店”的场景,是巍子扮演男主角、段祐扮演女主角幽会时的场景。还有《大话西游》影片中的“牛魔王”、“招亲台”;《这女人这辈子》影片中的“酒窖”、“长工房”;《新龙门客栈》影片的“龙门客栈”;《红高粱》影片中的“月亮门”、“陶陶居”、“周家店”等都是诸多影片中的主要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

“新堡影视一条街”完全是由影视艺术家创建出来的,它已成为以中国西部为题材的影视剧中不可缺少的背景了。在这条街拍摄的有《大话西游》《五魁》《绝地苍狼》《新龙门客栈》《驼道》《征服者》《贺兰雪》《新孟丽君》《大漠豪情》《双旗镇刀客》等30多部著名影片。在这条街上留下了“聚贤楼”、“都督府”、“观景堂”、“牛魔王宫”、“小庙”(电视剧《妙善公主》场景)、“豆腐房”、“庞府”等场景,给区内外的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水洞沟遗址。位于灵武市横山堡西约5公里的水洞沟北岸,是我国解放前发现并经过发掘的三个著名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1920年,有人在水洞沟东面横山堡附近的一处水冲沟断岸上,发现了一具披毛犀牛的头骨化石和一件经人工打制的石英石片。当时居留在中国的法国神父、古生物学家德日进知道后,于1923年赶到宁夏,对水洞沟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并获得了大批石器和脊椎动物化石。解放后,经过1961年、1963年、1980年和2004年的四次发掘,又获得了更丰富的石器、骨器和脊椎动物化石。经过80多年的研究,证明水洞沟遗址含石器的地层属于第四纪更新世,距今约3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的石器、骨器及人类用火痕迹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一,所以学术界称之为“水洞沟文化”。

宁夏古长城。万里长城举世闻名,从战国到明代,有近30个王朝和诸侯国在中原一带修筑长城。从有关历史资料记载看,把历代修筑的长城加在一起,实际长度在6.5万公里左右。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于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占领了河南,收复了河北到阴山一带地区。此后开始了大规模地修筑长城,并把已收复的燕、赵、魏三国的城墙连接起来,筑成了一道西起甘肃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蜿蜒1万多里的长城。

自秦朝以来,西汉、东汉、北魏、北齐、北周、隋、金、明各朝代,都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和增建。特别是汉朝和明朝修筑的长城规模最大,形制最宏伟。仅汉朝所修筑的长城长度就达两万余里。明朝是修筑长城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而且在工程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明太祖在1368年就派大将军徐达修筑居庸关等多处长城,到公元1500年先后完成了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全长6350余公里的长城。

在宁夏从战国开始,有秦、汉、隋、明几个朝代修筑的长城,总长度1500余公里。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固原州志》记载:“秦灭义渠,筑长城以御边即此地,在州西北十里有遗址”。《隆德县志》也有“秦长城,在县西北六十里有遗址”的记载。北魏郦道元撰的《水经注·河水注》中“……湫水北流,西北出长城,北与次水合,水出县西南四十里长城西山中……”。这里所说的“湫水”就是现在的西海子河。秦长城在宁夏段是由甘肃静宁进入宁夏西吉县,由南北上向东,经固原市(原固原县)城北10里处,经明庄、郭庄到清水河西岸。秦长城分为两道:一道由海堡、乔洼,沿清水河南下,到陈家沙窝;另一道从海堡向东,到陈家沙窝,与前一道并为一体,尔后进入固原东山,经河川、城阳、孟塬转向北,出宁夏境,进入甘肃省镇原县马渠乡城墙弯村。秦长城在宁夏段总长150余公里。

汉代长城。汉代修筑的长城规模较大,总长度超过1万余公里。在宁夏境内,主要对秦时蒙恬修筑的长城进行了修缮和加固,但汉代在宁夏修筑了大量的城障,汉代城址遍布宁夏山区和川区。

隋长城。隋文帝在开国当年(开皇元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长城。到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共修筑长城4次,修筑长城延续27年,调用民丁近200万。据《隋书·崔仲芳传》记载,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使司农少卿崔仲芳,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距河,西至绥德,绵延七百里,以谒胡寇”。这是隋在宁夏境内修筑的一道新长城。

明长城。明代不叫长城而称边墙。相传,因为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引起了极大的民怨,使秦朝灭亡,所以明代将修筑的长城改为边墙。可是,明朝在宁夏修筑边墙的规模比秦、隋两朝要大,速度也快,仅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余子俊调用4万民丁,不到3个月就完成了西起灵武横城(黄河边)至陕西省神木(黄河边),长达500公里的边墙修筑工程。可想而知,民丁的劳动强度大得惊人。

明代分布在宁夏的边墙称为西长城、北长城、东长城、陶乐长城、固原旧边、徐冰水新边,还有大量烽火台、关楼、城障等建筑遗址。

西长城。西长城是从甘肃靖远县芦沟界进入宁夏中卫县,逾黄河,走向东北,上贺兰山,在宁夏境内长达400余里。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除不断对这道长城修复以外,又在青铜峡大坝堡至贺兰山三关口修筑40余公里的边墙,也是在宁夏境内保留较好的一段西长城。明朝对边墙十分重视,不仅对原有的边墙逐年加以修缮,还根据防御的需要,在宁夏境内增筑了从中卫南长滩至中卫下河沿,从中卫黑林村至中卫胜金,从胜金关至赤木关(今三关口),从赤木关一直向北沿贺兰山诸口至贺兰山北端的红果儿沟,全长150多公里的边墙。嘉靖十九年,镇守宁夏的右副都御史杨守礼与宁夏镇总兵官任杰、都指挥吕仲良等,调用军民役夫3000余名,仅用40天时间,在石嘴山市境内沿山20公里,修筑了桃坡口关、枣儿沟等11道关墙,全长10.5公里的边墙。至今还有很多段保留完好。

北长城。据《万历朔方新志》记载:“北长城三十里,自西而东接黄河”。这段长城从贺兰山(石嘴山境内)红果儿沟北侧,向东修筑,直达平罗县陶乐镇黄河西岸,横穿大武口区、惠农县、平罗县平原,全长15余公里。因这道长城修筑在平原之上,所以平原遗址已很少见。现在石嘴山四中至红果儿沟的一段长城和红果儿沟北侧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遗址保存较好。

东长城。东长城在宁夏段有两道。一道是明代成化十年(1474年),右佥都御史徐廷章、都督范瑾奏请朝廷后修筑的“河东墙”。当地人称“二道边”。这道长城是由灵武横城乡横城堡以北0.5公里的黄河岸边筑起,向东经水洞沟,横山村等地,出灵武市境,进入盐池县,经高家边壕、东庄子村、兴武营村,进入陕西省定边县周台乡,全长200余公里。另一道长城是在嘉靖十年,由总制尚书王琼奏请朝廷后修筑的“深沟高垒”的边墙。当地人叫做“头道边”。这道长城从原“河东墙”兴武营段向南移6余公里始建,向东南经长城庄、安定堡出盐池县境,入陕西省定边县盐场堡乡,全程近27公里,这是新修的一段长城。同时又对原“河东墙”进行了加固。因为这道边墙的壕沟深,宽7米,墙高10米,所以叫做“深沟高垒”。当地人称“横城大边”,全长180余公里,也是现在宁夏境内保存较完整的一段古城墙。在城墙上,每隔150米,设有一座城台。

在宁夏,人们常说有两大博物馆。一个是“水利博物馆”。如秦渠、汉渠、唐徕渠、大清渠、美丽渠、黄渠等,把这些渠连接起来,全长近2000公里。另一个是“长城博物馆”。在宁夏境内有战国秦长城、隋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等,有黄土夯筑的、砂石构筑的、石块垒砌的等建筑形制。如果将各朝代在宁夏境内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总长度可达1500多公里。

同类推荐
  • 雪域驴行十日谈

    雪域驴行十日谈

    雪域是一个奇妙的圣地,令人心醉神往。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新藏线、中尼公路构成了全景西藏;尼泊尔、稻城亚丁、甘南草原作为青藏高原边缘的辐射带同样吸引了众多驴友,也日渐成为了成熟的线路;冬天的漠河则是除高原之外的另一种“雪域”景观,她会带你进入一个童话世界。本书通过作者的十年驴行故事、多条线路的驴行攻略以及驴者日记,三位一体勾勒出“雪域”奇观。
  • 印象西部——贵州

    印象西部——贵州

    本书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令人神往的贵州。第一部分“全景贵州”,主要介绍了贵州的历史、文化、民族、行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去贵州旅游的精品路线。第二部分“风景贵州”,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娄山关、夜郎古国、茅台镇、苗寨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每个景点除有景点介绍和图片外,还附有位置、交通、门票等情况。作为一本旅游工具书,总结了资深旅行家的经验,具有翔实准确的目的地资讯,帮助读者在贵州吃的开心、住得放心、玩得舒心。
  • 休闲读品·天下(2012年第二辑)

    休闲读品·天下(2012年第二辑)

    《休闲读品·天下》是份全新的大型人文旅游杂志,其内容之广泛与深刻已全面突破传统的“人文旅游”概念范围,将读者带入前所未有的阅读境界。
  • 孤单的人总会相逢

    孤单的人总会相逢

    这是一本与旅行有关的书,这也是一本和旅行扯不上边的书。没有风景,没有美食,没有攻略,没有照片。作者真正想要讲述的,是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从而引发我对这个世界的思索。在这场旅行中,作者和33个城市的33种人生,有穷人、富人、受过教育的、未受过教育的、推陈出新的、循规蹈矩的、大城市的、小村庄的……背景各不相同,却都活在当下,拥有丰满的个性。他们所带来的,是对于这个我们所生活着的世界的全新看法。这场旅行的成果,是一份令人愉悦、真诚又风趣的记录,它组成了一代人的肖像。
  • 凌鼎年游记

    凌鼎年游记

    《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凌鼎年游记》由中国作协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凌鼎年先生著。凌鼎年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偏爱游山玩水,又是走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从八十年代到现在,有幸走遍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还去了欧洲、美洲、大洋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游历之余,留下了不少的游记散文,大部分都发表过,这本《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凌鼎年游记》收入了其中的一部分。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极品媳妇心很慌

    快穿之极品媳妇心很慌

    煦阳一直到嗝屁,都还是一个单身汉,所以作为一个外表纯洁如纸内心黄澄澄的女汉子,那怨念是格外的强大,然后被一只肝儿黑的系统诱拐了!系统:恨嫁吗?煦阳:恨。系统:那还等什么?跟我来吧,各种老公随你挑选。后来,煦阳痛心疾首地捶胸:mmp,大意了。穿成人家极品媳妇儿什么鬼?
  • 玄科学

    玄科学

    披着玄幻的科幻,了解下?谁说超自然就不科学了,我稍稍在科学的边缘加个特性,让玄幻符合科学道理,那不就可以科学变强了嘛。
  • 南城事旧

    南城事旧

    十二岁从万千宠爱的少年变成忍辱负重的小男子汉
  • 这样求人最有效

    这样求人最有效

    求人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人际行为,它更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基础上的成事方法。本书告诉读者如何求人最有效,包括求人基本功、求助于亲人、求助于朋友、求助于领导、求助于下属、求助于陌生人等。
  • 进化与传承

    进化与传承

    已经成年的赵星发现,自己突然间居然具有了‘梦入他人人生经历的能力’,经过不断的‘梦入经历’,让他对宇宙时空,也有了新的认知。没有神、没有人、没有系统对他所拥有的这种能力宣示主权,这让他逐渐的认识到:自己能拥有这种能力,正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有力证明。
  • 寒沧行

    寒沧行

    通天彻地的八大祖碑,天地道法的八支血脉。神的气息在世间寻觅,找寻着有资格埋葬他们的人。但有两人是例外,他们只是继承了前人的遗愿,只是再续了一段情缘,只是为了迎接完美的终结……于是,他们献祭给了希望的起源,重启天地初开之时。
  • 我能看到属性点

    我能看到属性点

    能看不能吃,和能撩不上床一样,有个蛋用!能看不能吃,和能撩不上床一样,有个蛋用!能看不能吃,和能撩不上床一样,有个蛋用!
  • 花千骨之一生一世卿糸骨

    花千骨之一生一世卿糸骨

    世间所有的正与邪,皆因爱而起,缘起缘灭。这宿命,没人能逃得过,执念亦是如此。他是异朽阁主东方彧卿,有着小狐狸般的微笑和温暖万千少女的心。她是花千骨,他曾经对她说过带她走。她却说若来世一定跟他走。曾经的离合悲欢都让骨头一人承担。亲眼送走那么多为她而死的朋友...还有自己。她说:东方是这个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可他却为了报仇不惜一切利用她。可惜他一生的的机关算尽,情关难过..他骗了自己却永远骗不了自己的心,也骗不了她....那么上一世的代价我来替他还既然是十年那就等你十年...骨头,等着我即使我只有四十年的时间我一定会陪着你,哪怕永生永世都不能轮回.....
  • 喵星人之白猫

    喵星人之白猫

    四年前,白色小奶猫与黑色小奶猫初次相遇,之后相依为命,在一次次温馨普通的事件中萌发出爱的嫩芽......注:本文以白猫视角来描写,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喵星人之黑猫》看黑猫视角
  • 媚乱天下:狂妃

    媚乱天下:狂妃

    传言,大梁皇帝陛下最爱收集各国美人,但是却没有一个能活过三个月……她沦为弃妃,被人栽赃陷害丢给大梁皇帝,却一不小心掉进了美男堆里。皇叔?皇帝?王爷?梁国美男何其多,谁知个个都腹黑!惹恼了她,帅哥美男统统拍飞,且看她狂妃如何媚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