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53500000020

第20章 有为与无为(1)

以无为击有为,如弱水推石,石虽不动根基已消;以有为击无为,如巨石入海,虽浪花与水声共舞,石却消失于瞬间。

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以无为的心做有为的事——不在乎胜负的人才能胜利。

伯乐改造马的后果

【原文】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①草饮水,翘足而陆②,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③,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④。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⑤,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⑥之患,而后有鞭荚之威,而马之死者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⑦。”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马蹄》)

【注释】

①龁(hé):咬。②陆:跳跃。③义台路寝:指举行仪式的高台和居室。④指用烙铁在马身上烙印记,剔马毛,修理马蹄子和戴上笼头。⑤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带上马勒和绊足的绳索,圈养在马棚里,拴在马槽前。⑥橛饰:指马嚼子和马缨子、铃铛等装饰。⑦埴(zhí):黏土。

【译文】

马的本性是以蹄践踏霜雪,以毛抵御风寒;渴则饮水,饥则吃草,怒则奔跃。这就是它本来的生活状态。即使有豪华的庭院它也不愿意去居住。可是,伯乐却说:“我会训练马。”怎样训练呢?在马身上用烧红的烙铁烙上印记,剪掉人们认为不好看的马毛,削马蹄;然后带上马勒和绊马索,牵到马棚里,拴在马槽前。经过这番修理,马差不多被折磨死了十分之三二。接着再用各种方法训练它们的技能,用渴它和饿它的方法使它听从命令,逼迫它们飞驰和快跑,训练它们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马的前边有马嚼子的控制,后边有鞭子的威胁。经这一番训练,马几乎已经死掉一半了。工匠说:“我善于用黏土制造陶器。”他能够使圆形的陶器符合标准的圆形,使方的陶器方方正正。木匠说:“我善于用木头制造器具。”他可让弯的符合标准的弧线,直的符合标准的直线。然而,黏土和木头的本性哪里是要符合什么标准的图形和线段呢?可是,人们却世世代代称赞伯乐会训马,制陶工匠和木匠善于整理黏土和木头。治理天下的人之过错与此没有什么不同。

人类的功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的改造,二是对人的改造。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开始了这两项活动,它们也成了人类“文明“的标志。人们常常为之沾沾自喜。但在庄子看来,人类的这些行为恰恰是对真正的文明的破坏。它所破坏的还不是枝节的东西,而是事物的根本。

马本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原野上,无所拘束,根本不懂得什么“规矩”。经过这样一些训练以后,马的确成了有才能的马,成了有用的马,但也成为人的玩物和工具,这种种的规矩不是束缚它的镣铐又是什么呢?木头原本是有生命的,依其本性而生长,随着境域而伸展,绝对不会、也不可能长成符合什么“标准”的木材。经过木匠的整治,有用倒是有用了,但其生命也就终结了。那些治理天下的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老百姓也与马一样,有着自然的本性。“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马蹄》)百姓如同马一样,其本来的状态不过是织布而衣,耕种而食,这就是他们的共同本性。这时他们没有什么偏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庄子把这个时代称之为“至德之世”。那个时候,老百姓悠闲而质朴,山里没有凿开的通路,河上也没有架起桥梁;大地上没有人为划分的界线,还没有被区分为你的、我的。万物一起生长,土地连成一片;禽兽成群,草木茂盛;人和禽兽生活在一起,不必相互害怕。人们可以拴着野兽游玩,鸟窝可以任由人们爬上去窥视。人们哪里知道什么君子与小人的区分!这时的百姓由于没有知识,所以没有失去本性,由于没有欲望,因而保持着原始的淳朴。

那么,百姓是怎样失去了这种自然状态,而进入了混乱的状况呢?是由于仁义礼乐的提倡。圣人(即治理天下的人)用礼乐来匡正天下人的行为,倡导仁义以安慰人心。于是人们的疑惑也就产生了,不知道哪是对的哪是错的。天下的分化也就出现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欲望、知识,人人都开始为自己。人们开始费尽心机地发挥自己的才智,追求自己的利益,以至于不可遏止。所以说:“残朴以为器,工匠之过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马蹄》)劈开木头而制造器具,是木匠的过错;而破坏原始的道德降而为仁义,则是圣人的过错。

因此庄子大声疾呼:“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马蹄》)如果完整的木头不被破开,如何会制造出酒器来!白玉要是不被打破,怎能雕琢出玉器来!假如道德没有丧失,怎么用得着仁义!如果本性真情没有丢失,哪里用得着礼乐!五色假如没有被破坏,怎么会有图画文采!五声要是不被搞乱,哪里用得着去应和六律!

总之,人类的各种灾难都是统治者和圣人积极有为的结果——他们的本意是善良的,但结果却是恶的。

庄子的这些观点不一定符合历史的事实,但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历史之所以演进到这一步,恐怕不是几个统治者或圣人所能够左右的。打破原始的宁静和淳朴的,是人类智慧本身的发展和社会机体的运行。就是说,这一过程缘自人性本身,出自社会内部,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不是某些人从外部施加影响造成的。这就意味着,道德的破坏在先,而统治者和圣人的各种人为的措施在后,是出于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历史的发展也确实昭示了这一过程:既然道德已经丧失,就只能退其次而推行仁义;既然仁义已经丧失,也只能退而次之推行刑罚;而当刑罚不奏效的时候,就只有暴政了。

庄子这些观点所蕴涵的道理在于:

其一,人类的灾难大多是人为造成的,人祸多于天灾。假如统计一下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灾难,那么人为的灾难肯定远远大于自然的灾难。自然的灾难大多是短暂的,对人的伤害是较轻微的,而且伤害的多是肉体。但人为的灾难就完全不同了,往往会持续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之久,伤害的是人的精神和尊严。

其二,对人的改造是野蛮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改造的结果几乎总与改造者的愿望相反。历史上种种对人的改造运动几乎都是对人性的摧残。这种改造的野蛮性在于,它必定是按照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意见而进行的,而这就意味着要把所有的人都塑造成整齐划一的模式,其实质是改造者以自己的强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中世纪的基督教运动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人的改造运动,持续达上千年的时间,其理想是把人塑造成道德高尚的人,甚至是一尘不染的神,但最终却导致了道德的败坏。

其三,对自然的改造也同样是灾难性的。在中世纪,我国西域地区有十来个国家,那时这个地区是一片郁郁葱葱,森林遍野,河流密布,经济繁荣。但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变成了广袤的沙漠,这不能不说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有为”有关。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随处也都可以看到这种改造的恶果,河流日益干涸,不干涸的也是污水;野生动物日渐稀少;人的各种疑难病症越来越多。人对自然的改造是其根本原因。我们不尊重自然,自然也就不可能尊重我们。

当然,人不可能放弃对自然的改造,但庄子所说的道理至少可以提醒我们:改造自然应慎重。因为,既然大自然是无限的,那么我们现有的认识就不可能穷尽它的秘密,以这有限的认识去改造无限的自然,难免会出问题。人类在这个无限的自然面前怎么会是主人呢?在自然面前谦虚一些,对于人类没有害处。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要管得太多

【原文】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应帝王》)

【译文】

适应事物的发展,自然而然,无心而为,则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

这里所讲的是无为的道理。所谓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什么都不干,而是要顺其自然;所谓顺其自然,就是不要人为地进行干预,用自己的私见以偏概全。

老子对此也有过精辟论述:“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老子》三十八章)最高的境界是顺物自然无心而为,而较低的境界是顺物自然却有心而为。这个“心”,也就是私心,是出于“知”的一种行为。它的方向与求道的方向相反:“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四十八章)学习知识,所采用的是增加的方法,每天学习新的知识,知识不断得到积累;而学习道的方法相反,采取的是减少的方法,是不断地减少情欲和各种人为的僵化的观念,以至于最后达到消除“人为”的东西。以这种无为的态度去有为,就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因此老子主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六十三章)以无为的姿态去有为,以无事的态度去做事,以无味的心境去品尝有味。这样才能够成功,否则,过于执著,急于成功,那么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

这种无为的思想,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没落人士的一种自我安慰,是一种精神胜利法。相反,它是一种深刻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中的道理是非常精妙的,其意义非常深远。不仅对于治理国家,就是对于个人的生活和社会部门的管理,也都具有深刻意义。

一个国家,尤其是土地广袤的国家,情况比较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纵横交错,经济状况差异巨大,文化观念多有不同。而国家的政策几乎总是一刀切,很难制定出一种适合于所有特殊情况的政策——如果是这样的话,政策就失去了普遍性。因此,国家的作为或干预应尽可能减少,即使有干预也应该顺势而为。否则,干预越多,国家各方面的秩序就越容易混乱。

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一个单位的领导,无为的品德就更加珍贵。因为,一个人的智慧再高明,也难以把握国家所有方面的状况,更难以预知整个国家的未来。若是把个人的爱好、理想付之于实施,就可能使个人的错误变成国家的错误,损失就难以计量了。

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把自己的个人嗜好和意图明确地暴露出来,那么就会脱离实际。因为领导者权高位重,下属就会有意无意地投其所好,只说他爱听的话,只做他喜欢的事情,他永远听不到不同的意见,因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的一些君王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却犯下致命错误的原因。反之,如果领导者少些作为,学会沉默,那么下属就对你的内心难以有真正的了解,这样他们就无法去投其所好了。

历史上和生活中的许多经验都说明,过分喜欢有为的人不见得成功,而那些少有作为的人却有可能路途平坦。这其中的道理在于,一个人的作为过多,犯错误的概率也就多,即使你做了十件事,只错了一件,也可能会使你前功尽弃。因为人惯于看到别人的过失,而不是成就,况且总有对手在盯着你。他们是不会放过你犯错误的机会的。

我们常会看到,那些大刀阔斧地干事的人往往得不到提升,而那些什么事不干的人反而晋升很快。历史上那些有作为、有才干的改革者多没有善终的,而那些庸碌之徒倒是稳坐钓鱼台,原因就在这里。他没有做事情,所以没有犯错误,就显得“稳重”。人们对他也就没有意见,他于是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而有作为的人必定会得罪很多人,起码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这都说明,有为是需要慎重的。

作为个人来讲,有为的害处在于容易被他人利用和控制。在你的有为中,你的意图暴露无遗,同时你的短处也容易为人所把握,成为他人利用的对象。在与他人的交往和辩论中,处于守势的人或者说消极的人其实处于主动的地位。你对对方并不了解,如果过早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想法,就处于劣势。在辩论中,你所说出的观点就会成为对方攻击的靶子。如果你什么也没有说,对方就无可攻击。而等到对方说出自己观点时,你就处于主动的位置了。

在经济活动中,先说出自己想法的人往往吃亏,对方由于知道了你心中的定位,就处于优势地位。有一个人想卖掉自己的旧房子,当一个买主要询价的时候,他还没有先说出自己的期望值,对方就说愿意出八十万美元,他立即答应了,因为他的期望值只有五十万!这就是消极、被动中的积极和主动。

无为的境界,是领导或管理水平的最高层次,而有为则是较为低级的层次,由此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帅才和将才的区别。最好的领导者并不是那些事必躬亲的人,而是那些远离第一线的人。他们运筹于帷幄之中,却决胜于千里之外。他只是在那里思考,他思考的问题都是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他只是确定大的方向,所以显得很空灵,并不直接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表面上看,或者从形体上看,他似乎什么也没有做,但整个团体离开了他就会失去灵魂。而后者,所谓的将才,只是技术型的人才,是实干家,只适合于做具体的工作,解决具体、局部的问题,一旦遇到全局性的问题就会手足无措。

这种人才的特点是善于领会帅才制定的战略,把它落实为具体的操作。因此,这两种人才的地位是不能颠倒的,否则必败无疑。因此,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究竟是帅才还是将才,这是很关键的,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给自己的定位不准,成功就比较困难。

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当无为型的人才(即帅才)把握了一个单位的最高领导权的时候,不仅这个领导者气闲若定,非常轻松,而且整个单位也井井有条,几乎不会发生什么事情。而当技术型的人才(有为型的人才)占据了一个单位最高领导权的时候就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景象:他自己窜里窜外,什么事情都要亲自插手,以致劳累不堪,因为总是有干不完的事情。不仅如此,他的单位也不安宁,总是忙乱无序,一会儿这里出事,一会儿那里又有事。最高领导忙得不亦乐乎,而各级领导倒显得很清闲,各在其位,但不谋其职。

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最高领导者管得太多,没有弄清自己的角色和作用,把应该由部下干的事情当成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结果当然是费力不讨好。管得太死,手下当然就失去了主动性和灵活性,不敢自作主张,而是事事都来请示。这个道理在和平状态中不太明显,但在战场上却显而易见:那些在第一线上的人由于身临其境,能够直接感受到身边出现的局部战机,然后作出相应的决策。如果他们有足够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就可以抓住机会取得胜利;而那些身处后方的最高领导,远离前线,不可能体会到这些稍纵即逝的战机,因而无法指挥具体的战斗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管得过死,手下没有主动权和自由度,事事过问,那么必定会贻误战机。

同类推荐
  •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借用竹枝词这一古老民歌的形式,创作一部真实记录山东当代风俗史的作品,展现了山东的地域特色、人物风采、风景名胜等,作者在深入各地采风和考察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地域文化这条主线,突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引领作用。如济南的泉水文化,济宁的孔孟文化,淄博的齐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聊城的水城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莱芜的钢城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东营的黄河口文化,青岛、日照的港口文化,烟台的海洋文化,威海的渔乡文化,荷泽的牡丹文化其中如泉水诗、渔家诗等还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即使地域文化特点并不突出的德州、滨州等地,由于选取从枣乡文化和退海之地的沧桑巨变等角度入手,同样写出了特点和情趣。
  • 中华节俗

    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界: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
  •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在这里,无论是一个时代,还是一段奇缘,又或是一处半壁残垣,一处古墓深山,他们都是中华五千年瑰丽诗篇的组成部分,在为世人呈现奇趣剧目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难以道清说明的历史谜题。时人皆知,越是悠远的历史脉络,越是广大的土地山河,因为难以处处照看,细细研究,所以才越发显得像谜一样,令人观之心生乐趣,想要拆解其中疑窦。中国的历史就是如此害羞,不轻易揭开自己的层层面纱,叫人想要探个究竟。
  • 甘肃文史精萃2:学术卷

    甘肃文史精萃2:学术卷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从伏羲谈及中华文化》、《伏羲身世考》、《西王母形象的演变》、《女娲神话》、《先周历史与牵牛传说》等。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澳大利亚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澳大利亚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那些年我们在一起的校园时光

    那些年我们在一起的校园时光

    以前,校园生活特别开心,打打闹闹,毕业了,却想回到过去,虽然美好的校园时光一去不复返,但回忆也是美好的,让一起回忆那些年我们在一起的校园时光吧!
  • 巴菲特炒股就这一招

    巴菲特炒股就这一招

    股市投资,风云起宕起伏,鲜有常胜常赢的“神人”。唯有美国的沃伦·巴菲特,被尊为“股神”。他以100美元起家,历经半个多世纪,洞若观火而无往不胜;长青不老而富可敌国。这个“一句话就能决定股票涨跌”的“股神”,为什么能如此之牛?他又怎样炼就了“不倒翁”的炒股绝招?中国股民怎样做才能像他那样纵横股海……本书将向你一一作出解答。
  • 我有一只量子猫

    我有一只量子猫

    930亿光年的宇宙被物质空白带分隔为星空两岸。星空此岸,人族三大高级文明从休尔曼帝国的遗骸上站起。五阶念力异能者林念辰,意外重生回18岁那年。在获得一只能化为概率云的量子猫,和一颗能收集异能的神秘珠子后,再次踏入星空的林念辰,又将走到什么程度......——————河系碰撞,宇宙长城,反物质星系。星际文明,虚拟世界,四大力掌控。外星文明,虫灾再起,还有充满神秘与未知的星空彼岸......
  • 武道天才系统

    武道天才系统

    林羽本是江海大学一名普通的大一学生,机缘巧合之下得到武道天才系统。从此,林羽走上了已经没落的修武之路。在系统的帮助下,林羽的身世之谜也一步步揭晓......
  • 歌歌历险记

    歌歌历险记

    碧蓝的大海、美丽的人鱼、高傲的红龙……东方少女在一场又一场历险中慢慢长大。
  • 次元帝王

    次元帝王

    古老传说,无上帝境之上还有帝尊之境。不知何时连无上帝境的传说都渐渐消散。不久之后此世与上苍之上终将变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葛冰动物童话:藏獒之王

    葛冰动物童话:藏獒之王

    一场激烈的斗狗比赛,狡猾的老黑獒获得了胜利,但是小主人公却对老黑獒有着深深的仇恨!一个喇嘛出现了,在他的袖子里藏着一样神奇的东西,那到底是什么呢,让藏獒们害怕,让好多人觊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遗忘的顺德

    遗忘的顺德

    在两个世纪交替过程中,生活在顺德的本地人和外来工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