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64100000023

第23章 大明之痛(2)

在这出宫廷抢妻剧中,魏忠贤自始至终不慌不忙,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到最后终于抱得客氏归。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一来那时的魏忠贤确实够得上敢作敢当,被人告的时候,毫不躲闪,完全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点光明磊落、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意思;二来他也真的有些个人魅力,最起码在泡妞这个环节上,表现得很突出,毕竟,皇帝的奶妈不是谁想泡谁就可以泡的。

成功地夺取了与客氏的“对食”权后,魏忠贤在宫中的身份和地位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一个皇帝宠信的太监再加上皇帝的奶妈,这样的实力任谁都得忌惮三分。而魏忠贤也在众人的阿谀奉承中,渐渐地品尝到了权力的可贵。然而毕竟此时的他实力还很有限,要想真正地走到历史的前台、控制内廷,他就必须先搬掉自己的另一个大佬,也就是王安这块绊脚石。

对魏忠贤来说,除掉大佬王安,是自己走向权力顶峰的最关键一步,走好这一步,日后便一马平川,满眼锦绣再无遮拦。但让魏忠贤忧心的是,王安混到如今这副模样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在当时,此人也具有相当的势力,并且和一般太监的声名狼藉大大不同,王安名誉颇佳,在朝野之间有一批自己的人马,而且他与东林党人又互为引援,所以颇不好对付。因此,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干倒大佬对于此时的魏公公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策划,魏忠贤先是在宫内发展了一个自己的小集团,收罗了司礼监太监王体乾、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人。这些人在内廷之中不断中伤王安,加之客氏又不断地给皇帝吹风,渐渐地朱由校也开始对王安疏远起来。

眼见皇帝对王安已经起了疑心,魏忠贤顺势指使自己在外廷的帮手霍维华上书弹劾王安。霍维华和魏忠贤都是河间府的老乡,平时关系就不错,而且霍维华的小舅子也是宫中的太监,平日里颇得魏忠贤照顾,因此帮忙做事,他是义不容辞。

霍维华告了王安一状之后,虽然应者不多,但却给魏忠贤提供了一个机会。此事一出,魏忠贤立刻和客氏紧密配合,在皇帝面前大说王安的坏话。而作为皇帝的朱由校,或者被蒙在鼓里,或者对此事根本就不大关心。总之,在魏忠贤的具体策划下,一道圣旨将大太监王安发配到了南海子的太监部队。随后魏忠贤还觉得这事干得不够彻底,于是又指使自己的狗腿子刘朝“提督南海子”,刘朝这厮原本就是王安的对头,因此自然不会放过昔日的仇家,上任没几天就想方设法将王安迫害致死,然后随便告了一个病故了事。至此,魏忠贤算是彻底清理了内廷之中的所有对手,皇宫之中,皇帝是老大,他就是老二。

王安的倒掉,对天启时代的政治板块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来在朝野间颇具实力的东林党人,顿时丧失了自己最明亮的一双眼睛,几乎完全失去了直接与皇帝交流的最佳渠道。王安的倒台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一种旧势力的倒掉和另一种新兴势力的崛起,而这新兴势力的大头领就是魏忠贤。对于王安的无妄之灾,东林党人也曾有心营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胡乱喊了两声之后却没了下文。这种虎头蛇尾的做法或许因为东林党人自身的洁癖,不愿落下与宦官结交的口实,或许因为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任由王安倒台而不强力奥援,最终让东林党人在日后的政治斗争中吃尽了苦头。

搬掉最后一块绊脚石之后,魏忠贤毫不费力就接下了曾经自己大佬的差事,从惜薪司太监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司礼监秉笔太监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要代皇帝阅批大臣奏章。魏忠贤不识字,却在客氏的支持下得到这个职位,实在是无厘头至极。对于这个自己完全不能胜任的职位,魏忠贤毫不犹豫地就上任了。他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独特,基本上是由亲信将艰涩难懂的奏折翻译成大白话,然后他批示,再由亲信措辞写成文言格式,这种独一无二的问政方式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而有关魏忠贤问政的笑话、段子确实也不算少。

比如有一次,辽东局势紧张,边关需要马匹,魏忠贤想来想去琢磨出一个办法来,由于当时可以赏赐一些重要官员在皇宫里骑马,魏忠贤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办法,于是他一口气封了好几百个太监可以在宫中骑马。然后他把这些收上来的马匹统统送到了前线。此事从表面上看,魏忠贤也算为皇帝分了忧,但这办法之无厘头古往今来实在不多见,你只能说,这家伙实在太“有才”了。只是他不知道他想出这点子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区区几百匹马,牵到战线漫长的辽东,有什么用呀。

对于类似的、种种可笑至极的事情,皇帝朱由校并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妥,童年时代和魏忠贤建立起来的感情,在这个时候成了皇帝心中最难以割舍的东西,本来就对政事颇为讨厌的他,对魏忠贤和客印月的信任可以说是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甚至可以说,在明里朱由校坐着大明帝国的龙椅,在暗里却是魏忠贤把握着实权。而此时的魏忠贤已俨然成为大明帝国最牛的黑手党教父。

2.横刀怒眼,魏大太监

我们回顾魏忠贤的发迹历史,虽然颇为坎坷,但相对于其他朝代的同行来说,他能获得如此权势却容易了很多,而这一点则与明朝特殊的政治背景息息相关。在明朝的历史上,宦官干政一直是个大问题,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曾经敏锐地意识到宦官干预政治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他当政初期,对宦官的控制非常严格,不仅不允许太监认字,而且给予他们的待遇也很低。在那个时代,太监是十足的奴才,甭说政治权力,能安身立命就算不错了,搞不好哪天皇上娘娘一发火还得丢了性命。

不光如此,为了彻底杜绝太监干政,朱元璋还在宫门口立了一块大铁榜,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可以说,作为帝国的缔造者,在最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朱元璋都对太监没有什么好的印象,铁榜的设立更是为子孙后代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施政要求。

然而,计划总没变化快,朱元璋得天下之后,最担心的毕竟还不是这些太监,而是那些随他出生入死的老哥们儿。在他眼里,这些人随时都有实力和可能将自己取而代之,因此如何防范以及铲除这些威胁就成了他的头等大事。然而在干掉了这些功臣、又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之后,朱元璋发现要想做到事必躬亲实在难度太大,他发现能让自己放心的人还是身边的这些太监。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朱元璋开始把一些事情、任务,交给身边的太监们去办。洪武八年(1375年),他派“内使赵成往河州,以绫绮帛市马”。洪武十一年(1378年),又“遣内臣吴诚诣总兵官指挥杨仲名行营观方略”。洪武十九年(1386年),“行人刘敏、唐敬偕内巨赉磁赐真腊等国”。这种做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打开了宦官干政的大门,而这种风气在他去世之后也开始愈演愈烈。

司礼监——大明之殇

永乐初年(1403年),在“靖难夺权”的过程中,建文帝的太监们为燕王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作为回报,朱棣造反成功后也把更多的权力赋予了这些后宫的亲信,太监们的地位一时间水涨船高。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派遣大太监郑和率船队下西洋,郑和不光获得了皇帝的赐姓,更成为帝国的代表,将中华文明展示给了海外诸国,以致到今天,每当我们谈到中华文明的传播,郑和都是第一个被提起的名字。试想一下,作为宦官的他,能如此彪炳史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随着朱元璋父子打开宦官干政的大门,在之后的历史中,明帝国的太监们权力越来越大,内廷问政的制度也开始逐步确立。身居内宫的宦官们开始逐步名正言顺地获得权力,如居内宫“二十四监”之首的司礼监,其秉笔太监与内阁首辅对柄机要,实际上是皇帝在宫中的影子内阁,地位十分重要,而几代翻云覆雨的著名大太监的官职,恰恰都是这个影子内阁的首领——司礼监秉笔。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结果搞得皇帝被俘,是为“土木堡之变”。此事最终引发了一场震惊朝野的政治大战,一代名相于谦也因此落了个家破人亡。

明正德年间,司礼监秉笔太监刘瑾,权倾朝野,肆意陷害忠良,大发国难财。据记载,在他被捕之后,光是从他家抄出的金银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当时的国库储备。

而当历史走到今天,魏忠贤摇身一变,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泼皮又爬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职位上,他和那些前辈一样,甫一上任,便发现自己已然站在了这个国家的权力制高点上,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在算不得夸张。

当然,从魏忠贤等大太监的发迹历史,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他们大多数都在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跟随左右,王振、王安、魏忠贤莫不是如此。在皇帝的成长史上,这些太监往往在感情上与皇帝无限地亲近,这直接导致在帝国君主们的心中,对这些大太监有着先入为主式的亲近,这也为魏忠贤他们获取权力赢得了极大的便利。这些大太监与君主之间虽非亲情却胜似亲情的关系,成就了大明帝国政治生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而这也是作为帝国缔造者的朱元璋所无法想象的。从这一点,我们也能明显地感到在明王朝皇权的传承中,帝王给予子女的关心肯定是不够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直接造成了帝国王储们与太监的过于亲密,也直接让数个皇帝从小就患上了一种无法抹去的政治幼稚病,甚至搞不清楚到底谁是自己的“亲爹”。

魏忠贤在抢班夺权的过程中,除了依靠个人力量之外,给予他最大帮助的就是客氏。一般来说,像她这样身份低微的人对于皇室而言,就是头会说话的奶牛,在皇子断奶之后,最多也就是赏些银子,然后便被毫不留情地逐出宫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中年妇女,却在阴谋中成了后宫的天王,满院妃嫔连皇后也算上,谁都得对她礼让三分。在她与魏忠贤联袂江湖的时期,在后宫这一亩三分地,客印月几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成了十足的牛魔王,其余人再牛,也不过是她手下的小牛。

然而“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毕竟只是表面现象,需要深究的是流氓为什么就会了“武术”。客印月不到二十岁进宫,不过是一个身体强健的妇女,她侍奉小皇子完全是机缘巧合,不可能从一开始就立刻膨胀到祸乱天下,那也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恶棍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机缘造成的。在最初抚育天启皇帝的过程中,客印月算得上兢兢业业,这里面既有对这份工作的战战兢兢,但同时也不能不说她毫无爱心。她的变化大约主要源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和魏忠贤勾搭上之后,流氓水准见长;另一方面,一个既没文化又没什么修养的妇女也很难对国家大事有什么正确的认知。

当客印月、魏忠贤这种人一旦获得了自己意想不到的权力之后自然是不会善用的,而不会善用的结果就是乱用,这一乱也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哪管什么对错,就光想着自己痛快了。从这点来说,她和魏忠贤的专权多少有些戏剧因素,就是两个没能力、没文化的流氓地痞阴错阳差拿到了大权,这里既有机缘巧合,也有流氓手段的主观努力。这就像一个小偷,他想的永远是偷得越多越好,而不会一开始就琢磨如何把花旗银行变成自己的厕所。当他们真的把花旗银行偷到手时,他们想的很可能是,我居然有这么多钱,可以造大炮去伊拉克抢石油了。让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是不可能的,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魏忠贤和客氏就属于这种情况,两个人靠糊弄小孩儿以及用流氓手段起家,鬼使神差地,这个小孩儿偏偏又当上了皇帝(朱由校能当上皇帝实在有些偶然)。水涨船高之后,他们发现自己的权力越来越大,于是异想天开也就顺理成章了。他们打算治理国家,至于用什么方法却并没有认真考虑,搞得不好胡来就是了,有人不服,流氓一下就是了,再不服,弄死就是了。

由于朱由校的母亲早逝,因此对于这个缺乏母爱的小皇子来说,客氏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母亲的角色。而她与皇帝的感情也在时间的推移中变得非同寻常,恍惚之间,她经常会把这个经常依偎她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儿子,甚至于之后的朱由校的娶妻立妃等等皇家事宜,客印月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魏忠贤升为司礼秉笔大监之后,熹宗皇后张氏多次向熹宗谈起客氏、魏忠贤的种种过失。客、魏二人知道了自然非常生气,于是便造谣说张氏乃是强盗的私生女,搞得她灰头土脸。接着又在她有身孕时,派亲信服侍,致其流产。从客、魏二人的这般手段来讲,造谣在先、辣手在后,可以说是极度无耻,非常流氓,这种下三烂的做法也只有他们这样的地痞才使得出来。

在后宫取得决定性优势之后,客印月的内心其实也在激烈地变化着。开始的时候她和魏朝或者魏忠贤“对食”是想傍个有地位的太监,让自己在宫中活得舒坦点。而如今她发现,自己居然能舒坦到如此地步,于是也开始对权力产生了极大的眷恋。也就是说,她和魏忠贤的“对食”从一开始就不是淫乱这么简单,我们真的很难想象,像她这样一个生理健全的女人会对太监动什么心思。假如她真的是耐不住深宫寂寞,那么以她和皇帝的亲密关系,在宫外养个模样俊俏的小白脸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在这种情况下,她依然选择和实力强硬的魏忠贤结成“对食”,只能解释为她确实留恋宫廷生活,进而想在后宫有所作为。而也正是在她的全力配合下,魏忠贤的努力才会变得事半功倍,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对内廷的绝对统治权。

从一开始的傍大官到后来的狼狈为奸,利益两个字就一直摆在客印月和魏忠贤的面前,至于利益能给他们和帝国带来什么,他们自己也并不清楚。也许他们主观上并未想把大明江山弄得鸡犬不宁,只不过世事无常,他们走到了如今这一步,收手已经不可能了,更何况这样的日子舒服得要命。贪欲之下,他们原本就蒙昧着的心也断然不会突然开窍。

魏氏流氓团伙的形成

在魏忠贤显耀宫闱的同时,对于宫内政治势力的变化,身居宫外的大臣们是非常清楚的,对于变化,这些人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人对魏忠贤的流氓才华痛恨至极,但也有些人把投靠魏忠贤当成了升官发财的最好门路。正是这些宫外官员的不同态度让魏忠贤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权力之大。此时已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魏忠贤,干政是自然而然的(或理所当然的),而如何干政则成了他必须解决的问题。

同类推荐
  •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这是发生在一个架空历史环境下的故事。古老的大夏帝国牢牢占据着浩瀚的东方,历代英雄辈出。同时,金戈铁马、兄弟情义、儿女情长、权谋机变、朝堂争雄、尔虞我诈等等,这些事层出不穷而又最终归于沉寂。这不是属于一两个人的故事,是属于一群人的故事。
  • 功名

    功名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男儿担当生前事,何须计较身后评。功名恰似草上露,佳人好比昨夜灯。在这风云繁嚣之地,龙争虎斗的大闹一场!历史是已经发生的现实,现实是即将过去的历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作者已有《过关》《夺标》等完本作品。
  • 太平令月

    太平令月

    她是武周帝国最尊贵显赫的公主,也本应把自己潜藏的野心掩埋进平和的岁月中,在日复一日的相夫教子中过完一生。而当上帝意外地打开了一扇门,一切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因为一把千年古剑,他坠入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时空漩涡,也开始了一段缠绵悱恻的恩怨情仇。强悍的女皇,残忍的酷吏,糜乱的内廷,狡诈的权臣,这是一场错综复杂的权力游戏。也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征途。但他们没有退路。愿我有生之年,得见卿君临天下。《太平令月》——太平公主的通天之路。
  • 暗黑女神在异世

    暗黑女神在异世

    她,段小狐,新世纪的黑暗王者,她神出鬼没,杀人与无形,可却在阴差阳错下穿越了!这是段将军府的废物嫡女?绝美的容颜,满腹才华无人可比。却无人知将军嫡女早已身亡,身体里的仅是一缕来自异世的孤魂!
  • 天宝风月

    天宝风月

    天宝八载贵妃风韵犹存,依然羞花,只是已为御姐!玄宗开元之治,盛极而衰,盛唐已去;禄山之爪犹在,天下将为之倾覆;江州楚城,叶俞正式登上盛唐最后的舞台。有花、无草、配角反派一个不缺,还请慢慢等待。本书很黑暗,有调教loli、勾搭熟女、姐妹通吃等情节,还请诸位观者自己衡量是否一读,卫道士亦可入,谢喷。PS1:纯属虚构,任何控制不住皆表示无力。PS2:新书已签,求票求收藏,看票数加更,暂时每日两章。PS3:已有完本的书,放心收藏推荐。
热门推荐
  • 我在灵界当掌门

    我在灵界当掌门

    余依然少年很郁闷他发现他穿越了,穿越到一个落魄宗门中,当了一个落魄的掌门。不,应该说是落魄的前掌门。他又很庆幸这个角色是自己用修改器设计过的,神识、根骨、机缘、悟性、潜力这些属性都是满点。甚至还有五个天灵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空第一航海王

    星空第一航海王

    什么!要成为海贼王的目标不够远大?原因是蔚蓝的大海太小?那个,星辰大海怎么样!我擦!这个宇宙到底有多少种文明?飞剑追逐宇宙飞船!魔法对轰仙法!机械融合阵法!气功VS小宇宙······这是地球上一个因为看热血动漫忍不住激动的少年,大声喊了句:“我可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就这样被一个想要拯救已经变得纷乱的宇宙的至高意识选中,扔到这个宇宙后便消失了,只留下被赋予了错误系统传承一脸懵逼的少年,不是说好的海贼王么?这角色养成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个脱线船长领着一群奇葩船员为了“长见识”闯荡混乱的星辰大海的故事。
  • 花间雪,伊人暮

    花间雪,伊人暮

    (一)她,是魔与神的女儿,生来就有不同的命运。天魔横空出世,给五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祸,因她而起,也应该由她来结束,这一场盛世烟花,终归是红尘浮华梦一场罢了。“我以为我爱上了一个人,却没想到你只是我的一部分。我以为我恨上了一个魔,却也没想到却是我最真的爱人。”花开,是缘;花落,是劫。三世回眸不见卿,浮屠碎;时过境迁繁华没,红颜恨;陌上笙歌一曲成,与君离。几度追忆几成痴,几成相思几成绝。(二)由天神沦为妖女,由妖女变为不老不死,不伤不灭的长生凡人,清纯懵懂的少女如何在人心复杂的凡间生存?若不相欠,怎会相见?再次坦诚相待时,他们又该做出怎样的抉择?
  • 邪魅之吻:拽少爷吻上野蛮千金

    邪魅之吻:拽少爷吻上野蛮千金

    花语嫣身为大财阀的独女,家境优越,同时也是世人皆知的一个高校皆知的叛逆少女,与父亲的关系始终冷若冰霜。从小身边陪伴着五个不同性格的女生,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了全校男生。在开学典礼之后的夜晚,她意外地与北辰宇在山路上来了一次急速飘移对决,于是属于两人的对决开始了……
  • 烽火十三州

    烽火十三州

    一代国士曾站在山巅高呼:“这天下,不是我想要的天下!”他临终前,望着对面走来的人,淡淡一笑:“棋盘已经布好,只等棋子入局。”
  • 重生之妖莲

    重生之妖莲

    得到了奇宝的云飞扬重生了,前世一生坎坷的他带着四百年的经验和阅历回到了幼年,看他如何玩转三千世界!
  • 我当假面骑士就是随便玩玩

    我当假面骑士就是随便玩玩

    能变身成假面骑士了,兴奋……然而好像没什么用,各种怪人都有对应的骑士在与之战斗,根本不需要我出马。平行世界的骑士们大能打败最终怪人,既然如此我就当个划水骑士冒个泡玩玩吧!
  • 愿一生的守护是你

    愿一生的守护是你

    她不是开天辟地者,却是创造者,失去记忆,开始新的篇章。被捡回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人间悲剧,生死离别,爱的无奈,恨的无奈,善良的本性成为了她痛苦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