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07800000004

第4章 胡同深深

北京有那么多胡同:一尺大街、二眼井、三不老、四圣庙、五道营、六合胡同、七贤巷、八大人胡同、九道弯胡同、十根旗杆胡同、百顺胡同、千竿胡同、万年胡同……

胡同两边是由灰砖墙和院落门组合成的筒巷,门里面是一座又一座的四合院、三合院、独院和大杂院。老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民宅,是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被称为“坎宅巽门”的四合院。老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多有讲究—在屋宇类中,装实榻大门、廊式过道、抱框用石鼓门枕和上楹带四个门簪的,叫“广亮大门”;门板附在金柱上的,叫“金柱大门”;门檐齐墙、门两侧有木隔板的,叫“蛮子门”;门附在贴墙的抱框上,门簪两个的,叫“如意门”,是老北京民宅为数最多的门式。在墙垣门类中,有“小门楼”—包括门顶砌立垛,垛之间用瓦连接成“轱辘钱型”的“花墙子门”;有屋顶呈前、后坡形、刷成黑灰色的“清水脊”;有门楼形如道士帽子的“道士帽”等。典型的二进四合院,门内迎面的是镶砌在墙上的跨山影壁,其上多写“鸿禧”二字。左拐到较窄的前院,其南是倒座房,其北的中轴线上为有两根下端成莲蕾且不落地悬柱的垂花门,或木制的绿色屏门,这就是旧时所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进二门就进了大约成正方形的内院,院有北边的三或五间正房,正房两边多带东、西耳房;院落东、西两侧,是东厢房和西厢房。从正房屋檐下与东、西厢房及垂花门相连的廊,叫“抄手游廊”。门、屋之间形成的空间,是老北京人栽花养鱼的庭院。

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我家租住在南城一条胡同的三合院里。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大门门板上的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当然不是我自己认的,而是大人告诉我的,意思自然不大懂。我家住的是两间东房,长大以后我才知道老北京有“有钱不住东南房”的话,那是说南房阳光不进屋、东房炎夏临西晒。可我们家房前有花阴凉,因为窗前长着一棵高大的枣树。房东老太太屋前的台阶上,放着许多盆花,有石榴、夹竹桃、天冬草、云竹、玉簪棒;靠墙的南边空地上,栽种着喇叭花。夏天,喇叭花张开了红色、紫色、白色的小喇叭,映着粉色的夹竹桃的花和火红的石榴花,弥漫起花香的小院就姹紫嫣红了。挂在窗棂上的蝈蝈笼子里的蝈蝈,不时地叫起来;枣树的花阴凉下,灰瓦色的大鱼缸里,红龙睛鱼和墨龙睛鱼优哉游哉地吐着水泡。这时,屋顶的天空上传来了阵阵的鸽群的哨声。秋天来了,枣树上挂满红红的和半绿半红的大枣,引得我天天向上仰望。有时候一阵风吹过,树上会掉下几个大红枣,捡起来一吃,真甜。待到某个星期日,各家各户都齐全的时候,房东老太太就会叫人拿长竹竿打枣。将满地滚的大红枣收集到几个大脸盆里以后,就分成四份,一家一份。

学龄前,曾是我最无忧无虑和最自由自在的时候。父亲在郊区工作,经常不回家;母亲上班的人民机器厂虽然离家不算远,但也是一去一整天。那时普通百姓的孩子不讲进托儿所和幼儿园,似乎附近街道胡同也没有这种机构,父母一上班,我只能一个人留在家里。这也就给了我整天自由玩耍的机会。院里没有和我一般大小的孩子,我的小伙伴都在胡同里。那时候胡同里见不到汽车,自行车也是在早晚上下班的时间多一些,差不多整个胡同都是我们的天下。弹球、拍洋画、扇三角、拽包、跳房子,都是我们常玩的游戏;人多的时候,就玩老鹰捉小鸡和捉迷藏。耍猴的或演木偶戏的一到胡同里来,我们就像过节一样欢快。挑担、推车卖灌肠的、卖芸豆饼的、卖棉花糖的或吹糖人的来了,也很吸引我们,只可惜兜里没有一分钱,就只能在一边看看了。

刚开始,父亲把我的午饭安排在胡同口外一条小街上的小饭馆里,每餐1毛5分钱。我玩累了,或者跑饿了,就到那里去吃饭;如果有小朋友在外边等着,拿一个馒头就走。其实不去小饭馆我也饿不着,如果我在家,院里的大妈、大婶就会叫我去吃饭,或者把饭菜给我端过来。无论是窝头、馒头、烙饼,还是豆腐白菜、萝卜土豆,我都吃的喷香。我没想过自家和人家,逢年过节,或是休假日,院里的各家都是你给我端粽子、我给你拿元宵的,如果哪家做饭的时候没了酱油醋,到另一家去拿是常有的事情。父亲到小饭馆去结账时才发觉我很少去吃饭,后来干脆让我到邻居大妈家去入了伙。

也有在胡同里找不到小伙伴玩的时候,我就坐在门坎上等母亲下班。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我就跑去找母亲。我曾随母亲去过她的单位,有两站多地的样子,过条马路,再转几条胡同就到了。我说找我妈,门卫故意问我男的女的,我说是女的,他还会问姓什么,我回答了姓任才让我进去。进了厂门,我就独自去找母亲所在的那间大房子,然后隔着窗玻璃向里边张望。母亲发现了,就会跑出来,到厂外边找一辆洋车,花一毛钱把我送回家,洋车临走的时候母亲还会给我塞一个大白馒头。记得母亲一再嘱咐拉洋车的那位叔叔,叔叔也一再说:“您放心,您放心。”

童年时代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胡同里的一位“老大爷”。一个星期天,父母带我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去做客。那地方在后来叫“宣武区”的一片胡同中,我记得那家的大门上写的也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因为和我家住的那门上写的一样,所以一进门我就看见了。到了屋里,第一次见面的婶儿非往我手里塞一块钱不可,母亲拦也拦不住。他们喝着茶,说起话来。我一个人没得玩,觉得没意思,忽然想起进胡同的时候看见路边上有一家杂货铺。趁着大人正聊得高兴,我悄悄地溜出屋,又出了院子,拿着婶儿给的钱去买糖。买了糖我就往回走,左走不到右走不到,不知不觉就转了向。在小胡同里走哇走哇,怎么也找不到“家”,这时候天上下起了雨。我终于害怕了,忍不住哭起来。这时候,一位撑着雨伞的“老爷爷”(现今想不起“老爷爷”有多大年纪,应该比我父母大一些)站在我的面前,把伞遮在了我的头上。当他知道我走丢了以后,便把我抱起来,挨门挨户地找。胡同深深,七扭八拐,纵横交错,一个门又一个门,左一个门右一个门,家家问“有姓刘的吗?”我早就不哭了,在老爷爷的怀里,我感到温暖,也塌塌实实。不知走了多少条胡同,也不知找了多少户人家,我终于看见了急忙从屋里跑出来的母亲,她的身后紧跟着父亲和叔叔、婶儿。

将近六十年的时光如烟而过,但老爷爷抱着我在雨中找“家门”的情景却永远不会抹去。在胡同长大,也曾在胡同里走丢过的我,对胡同的感情是说不尽的。前些年,我曾走访过许多胡同,见到了不少青史留芳的遗迹。三不老胡同,是明代七下西洋的郑和曾经住过的地方;东不压桥16号,是我国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曾经住过的地方;达智桥的松筠庵,是康有为、粱启超召集1000多名进京举人集会,反对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实施“公车上书”的地方;清末爱国志士谭嗣同,出生在宣武门外烂漫胡同的一个四合院里;1917年,陈独秀从上海来京的寓所和《新青年》杂志编辑部在箭杆胡同9号;马神庙的学生宿舍,是北京大学学生在“五四”前夜准备宣言、电报、传单、标语、大旗和小旗的地方;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许,北京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天安门,围立在金水桥两个华表下,喊出“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废除二十一条”“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口号。此后,东交民巷西口、已经消失了的老户部街、三座门大街及东长安街、米市大街、石大人胡同、南小街、大羊宜宾胡同、宝珠子胡同、赵家楼胡同,串起来就是“五四”运动爱国学生游行的路线。我也曾想在宣南一带寻找当年我走失的那条胡同,甚至想象着偶遇那位曾抱我找家的老爷爷。但后来我就不去找了,不仅仅是因为找不到,而是我突然悟到,那条具体的胡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留在我心中的北京人的传统“厚德”,是古老胡同所承载着的历史文化及其演化而出的“北京精神”。

北京有那么多有趣的胡同—耳朵眼胡同、狗尾巴胡同、大枕头胡同、石头缝胡同、针鼻胡同、鸡爪胡同、嘎嘎胡同、流水巷、百花深处……

北京有那么多寄托着人们心愿和道德理念的胡同—国强胡同、国兴胡同、民旺胡同、太平胡同、真如镜胡同、永善胡同、义留胡同、礼让胡同、诚实胡同,德善里、忠厚里、忠信巷……

胡同深深深几许,载道百代千年续。问君祖上哪里来?五湖四海汇京旅。

同类推荐
  • 产科男医生手记:一场关于现代医疗和医患关系的内心告白

    产科男医生手记:一场关于现代医疗和医患关系的内心告白

    生命是如何传承的?大概就是被一双大手,从母亲虚脱的胯下,接到了这鲜活的人间。而这一次次不加修饰的分娩,正是一道道血淋淋而又赤裸裸的生门:宁可不要命也要保住试管胎儿的高龄产妇,痛失子宫的年轻妈妈,还未来得及啼哭就流逝了生命的新生宝宝,还未来到这个崭新世界便夭折在妈妈腹中的死胎……穿过生门之时,恰巧正是生死无常、命悬一线之刻。在这样千钧一发之际,医生做怎样的选择对产妇来说才是最好的?产妇做出选择背后的逻辑和出发点各是什么?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由拥有十多年临床经验的产科医生亲自撰写、介绍孕妇产房经历的孕产科普书,同时也是产房内外的人生故事书。医生的抉择,患者的无奈,医疗体系的创伤、医患关系的苦楚,医生的手术刀剖开了血肉之躯,也剖开了人性本质。一个个在夹缝中生存的人物历历在目,一幕幕人生百态在妇产科上演,比电影真实,比小说精彩,比病例更具真情。这不是某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你,是所有人都将经历的人生。
  • 菊花清

    菊花清

    纵然相隔千百年光阴,只为因缘契合,一本与自己心性相投的旧书落入手中,从此可慢慢聆听作者的心声耳语,泠然秀润,细细抚慰人心,仿佛是回到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静观天地宁旷悠远,全无疆界的禁锢。
  •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1895-1949)·第二卷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1895-1949)·第二卷

    本套《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丛书共11卷,历述自晚清1895年1月至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前夕的1949年6月半个世纪的文学历史。内容包括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作家行踪、文学活动、文学思潮、文学出版、主要文学作品的基本情况,书后附录整个编年史涉及的主要人物索引,便于读者进一步查证,也列出了我们著述所使用的主要参考文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就此进一步拓展、探究。担任各卷主编的主要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点的老师,鉴于1942年以后战争年代中国文学发展特殊的地域性,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这种时代特征,我们特别约请了重庆与四川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两位学者加盟。
  • 文摘小说精品-青春卷

    文摘小说精品-青春卷

    这里展示了自我的成熟。没有人生来完美,成长便是对自我的完善。曾经的幼稚无知经过打磨,显露出智慧的犄角;曾经的放肆轻狂经过自制,成长为理智的行为。一路走来,没有那些脚印,那些曾经跌倒的坑坑洼洼,那些雀跃,就没有离梦想越来越近的方向。
  • 莎斋笔记

    莎斋笔记

    本书主要为吴小如先生读诗词札记、书法和碑帖题跋之作、谈京剧的短篇随笔、治学手记、燕京谈片等杂文。
热门推荐
  • 好好熬下去

    好好熬下去

    夕阳西下,晚秋的吹将路边树上的的最后一点叶子拼命的拉扯着,树叶在摇晃发出沙沙的声音,却还是顽强地在枝头挂着,沙沙声仿佛就是树叶最后的一点倔强。
  • 黑铁大唐

    黑铁大唐

    拓土封疆,美人如霜。冠绝天下,黑铁大唐。少年一朝穿越大唐,从此策马奔腾,改变军史!
  • 艾泽拉斯有精灵

    艾泽拉斯有精灵

    我是阿扎尔,暗夜精灵的亲王,让我带你感受气势恢宏的艾泽拉斯世界,让我带你领略波澜壮阔的战场,我会让你看清人世间的尔虞我诈,品味凄美的爱情,拥抱温暖的亲情。吾爱~艾泽拉斯。
  • 诸天淘宝商

    诸天淘宝商

    得到一个系统,从懵懂无知开始无所不能,呼风唤雨只是小道,长生不老,无敌于世才是追求。
  • 大唐无双之王者降临

    大唐无双之王者降临

    一场游戏一场梦,而他却残留着一段挥之不去的噩梦。他一手建立的帮会,却在兄弟阴谋后众叛亲离。当他被他37个好兄弟齐齐逼迫,不得不离开这场游戏。他说:“若有朝一日得我归来,必将此恩情亲手还清!”说完仰天大笑,删了号。从此,盛名一时的王者没落。
  • 荆棘赛场

    荆棘赛场

    《战域》,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巨额的利益足以引起别国的觊觎!他,一个小丑,又怎么在电子竞技的职业联赛中浮浮沉沉?!一帮为了胜利,为了梦想的年轻,在不断追逐胜利的同时,有将拥有那些精彩的故事?她,一个集团的继承人,竟然跑来战队只为逃避被安排的命运?他,一个职业联赛开始时的巨星,当初,为何突然失踪?现在,又为何重新出山?他好强、他自尊、她泼辣、她睿智,他们就是这样一帮年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唯一共同的,就是他们都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所以,《战域》职业联赛的世界之战,电子竞技界的世界杯,等着,李想和他的战队来了!!
  • 骷髅老爷爷

    骷髅老爷爷

    史上最没有野心的穿越者,也是唯一一个老死的穿越者,同时也是最称职的老保姆,照顾了一个又一个帝王,一个平凡老骷髅却是无数王朝的建设者,也是无数帝王的导师,但他的心从来没过停留在这里,只有故乡,才是他的真情。
  • 八字合婚:中国传统婚配预测方法

    八字合婚:中国传统婚配预测方法

    本书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婚恋预测方法系统。它对易学文化研究起到拓展和丰富的作用,填补了家庭社会学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它又是一部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的启蒙性普及读物,对每个人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起到“劝人向善”的作用。
  • 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现代武器

    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现代武器

    本书是针对酷爱军事的青少年编写的一部科普图书,如果把先进的武器装备比作勇猛的战士,那么先进的侦察技术就可以比作精明的指挥官。本书容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详细地介绍了现代军事中的侦察通信技术,让青少年对军事有了更深的了解。
  • 比蒙都市行

    比蒙都市行

    重生为异界烈刃比蒙的屌丝,意外地回到了现代世界,凑巧的是一头巨龙,比蒙的死敌,竟然也跟着来到了现世,于是这个世界疯狂了。比蒙巨兽,巨龙的死敌,陆战无敌的强大种族,强大的力量甚至令魔法元素产生恐惧而不敢靠近。烈刃比蒙,比蒙巨兽之中能够将身体化为圣剑的奇特一族,拥有令敌人胆寒的力量,当烈刃比蒙突然杀入这个高科技的世界,两个文明将会产何等剧烈碰撞。作为世代仇敌,在这个全新的世界,巨龙和比蒙之间又将延续怎样的战斗。比蒙:大地之上,谁敢惹我!巨龙:苍穹之下,谁与争锋!然后,然后……比蒙:去死!巨龙: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