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75400000036

第36章 生死以求真如旧宅——罗汝芳之生死智慧(3)

“寿命无疆”不能理解成个人生命的永恒不死,在这里,罗汝芳区分了人之生物性生命与人文性生命。也就是说,在生物性生命的层面,个体之人是必死而朽的;但人之人文性生命则可以因为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而“无疆”。比如,孔子高足颜回,不幸短命而亡,孔子亦伤心不已。但曾子接续其学,又有子思孟子承其后,这也即是把“此老身命接长”。而今日学者仍然讨论其学,孜孜不倦地践履其学,从“学”(亦即人文性生命的方面)的意义上,现在的学者既说其之“说”,又听其之“听”,还言其之“言”、动其之“动”,这岂不是孔颜的生命得以延续而“无疆”了吗?当然,从人之人文性生命的本质来说是可以无穷的,但从现实的层面而言,却不必然无穷,关键在这种人文性生命是否有传承的价值,亦即是否代代有学人在接续其学。所以,罗汝芳认为,今之学者刻苦习孔颜之学,传承其道,孔子亦不必为颜子短命而“丧叹”了。在这个意义上,“仁”是天地之本,人之性与其为一,当人们通过修炼真正显露其全体,复返仁体,则借助于仁之永恒而获得了不朽,此为“仁者寿”更关键的涵义。所以,“罗子曰:闻之《语》曰‘仁者寿’。夫仁,天地之生德也。天地之德也,生为大;天地之生也,人为大。是人之有生于天地也,必合天地之生以为生,而其生乃仁也;亦必合天地之仁以为仁,而其仁乃寿也,必曰‘无期’,必曰‘无疆’。夫‘无期’云者,所引之恒久则尔也,是仁之生生而不息焉者也;‘无疆’云者,所被之广博则尔也,是仁之生生而无外焉者也。是以夫君子之生也,生吾之身,以及吾家,以及吾国,以及吾天下,而其生无外焉,而吾此身之生始仁也;生兹一日,以至于百年,以至于千年,以至于万年,而其生不息焉,而吾此日之生始仁也。”《罗汝芳集》,第374页。在此,罗汝芳以“仁”为桥梁而“一天人”,从天地之德演为人之性命,从而揭示出人之“性命”之根可以显发为两个部分:一曰“无期”,此为性命在自然时间上的无穷无尽;二曰“无疆”,此为性命在空间上的无垠无边。二者都可让人们实现永恒不朽之目的。更重要的是,当人们真正回归仁体,意识到自我性命之根为仁后,便会在自我生命的过程中,以生生之道为核心而能够视天下国家为“一家”,天下之人如“一人”,从而自觉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由对生死问题的体认而构建了一种积极的现世的人生观及人生践履。罗汝芳为人处世,皆受好评;为政各方,皆有政声,这岂能是空穴来风?正是其孜孜为仁学的外在表现。当时有学者对“仁者寿”仍有疑问:“某平生极喜谈玄,一闻人可长生,真是踊跃不胜。但往往求师指示,皆欲我将形气修炼,其工夫若觉甚苦。今闻本来面目之说,方认得长生是指此个东西,然未有此个东西,如何下手修炼也?”罗汝芳回答说:“此个东西,本来神妙,不以修炼而增,亦不以不修炼而灭。其最先下手,只在自己能悟,悟后又在自己能好能乐,至于天下更无以尚,则打成一片,而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矣。若悟处不透,与好处不真,则面目虽露,而随物有迁。验之心思梦寐之间,倏然而水,倏然而妖淫,倏然而狗马,人化物,而天真之本来者,将变灭无几矣。”《罗汝芳集》,第69页。此学者把“仁者寿”当做个体生物性生命的无限,想修“长生”,是混淆了儒学与道教的本质区别。道教从道家演变而来,把老子的“长生久视”之道改变为通过内外丹达到长生不老、肉身永存的目的,这当然不是汝芳为学的宗旨。儒家的“仁者寿”,是指人们对天地本根“仁”的获取及显露的过程,因此,这与道教炼丹服饵修炼的工夫完全不同,是一个精神之“悟”的过程。罗汝芳单独提出一个“悟”字,非常重要。

人生在世,要与家人相处,也要与陌生人打交道;成人后,又有许许多多的社会事务要处理。朗朗乾坤,茫茫人海,复杂的世道人心,让人们感觉到百般之不同,万般之不一样;甚至于你争我夺,尔虞我诈,让人深感人心叵测,世道艰难。如何消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隔阂,达到相亲相爱,和谐的“大同世界”呢?在罗汝芳看来,关键在人人悟解自我取自于天地之本的“仁”而发显之,以“孝悌慈”为家庭伦理的根基,推而广之,必能实现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之理想的社会。但是,人们悟出“仁道”是非常不易的事,罗汝芳认为,这不是简单的通过一种修炼的工夫就能奏效的,而是在透过纷纷然的万事万物去直入其本根之“生生”,然后则一心好之乐之,并贯之以天下之事天下之人,自然能够达到形神合一之境,如此便是“仁者寿”。台湾学者古清美认为:罗汝芳青年时即立志追寻的生命境界,悟道工夫所经过的第一关为心体的认取和摄守,第二关为修悟所得出的一种空明的静态心体的洞见和破除,然后达到销归平常日用的活泼而自然的生生之机。参见《罗近溪悟道之义涵及其工夫》,《台大中文学报》第16期,2002年版。可见,罗汝芳一生求学皆在生命境界,而“仁者寿”则是这种境界的具体内容。从根本上而言,“仁者寿”的观念,虽然主要是超越死亡的一种思想,但其更为本质的则是“由死观生”,由对超越死亡的渴盼获得人生前所当做所当为之事的确认,也就是自“死”而定“生”,也即自“死”而得“生”。罗汝芳何以对生命之学如此重视,对生死问题如此看重,原因之一固然是要解决自我的生死问题,“寻个不叹气事为之”。但其早已自觉到,死亡观也就是人生观。解决死亡问题,需要从人生问题入手。而对死亡问题的悟解,无疑也就解决了人生中的诸问题。这就是罗汝芳问学之路上,至少三次濒临死境亦勇猛直前、在所不惜,真正是以性命为代价去收获了“仁者寿”的生命之学。心心相照,终古如生罗汝芳以“生生”之“仁”贯通“天人”,让人们通过“悟”而获得“仁”,并通过“孝悌慈”的途径而展现仁爱的本性,从而超越生死,实现“仁者寿”的最终目的。现在的关键是,罗汝芳这一套以儒为主,兼及释道观念的生死观,对芸芸众生而言,仍然是不易理解的,特别是在汝芳的朋友学生中,以及诸讲友内更是歧义纷呈的。所以,他不得不对生与死的本质、价值及内涵等,做出理论上的分疏。泰州学派另一殿军人物李贽(卓吾)睥睨天下,学者能入其法眼者寥寥无几,但独对汝芳有相当的敬意,他说:“若近溪先生则原是生死大事在念,后来虽好接引儒生,扯著《论语》《中庸》,亦谓伴口过日耳……近老多病怕死,终身与道人和尚辈为侣,日精日进,日禅日定,能为出世英雄,自作佛祖而去,而心斋先生亦藉以有光焉故耳。”《焚书、续焚书·与焦漪圆太史》,李贽著,中华书局1975年版。这里透露出多重信息:汝芳“多病怕死”,所以,对生死大事异常关注。而且好与佛道人物为伍,以出世成佛为目的。卓吾先生对罗汝芳的盛赞,在许多儒者的眼中却是应该大加谴责之事。如著名学者管志道(号东溟,1536—1608)就批评说:“如罗先生可闻孔子之大道,发孔子之大愿矣。

而于大节大防,荡然莫检,故不得为命世之学。”《惕若斋集》卷二《答焦状头漪园丈书庚寅》,第40页。所谓“大节大防”有问题,主要是指汝芳信“神鬼”实有,与儒者“不语怪力乱神”之基本态度相左。这需要追溯到汝芳晚年“丧子”之事才能谈清楚。万历七年(1579年),罗汝芳应两广总督刘凝斋之邀,偕二子轩、辂和胡中洲同游广东。不料大儿轩、二儿辂染疫病二十天内相继离开人世。且胡中洲告诉罗汝芳,罗轩死后将“生西方第七朵金莲中”,而罗辂死前自称将“职供斗府,积累将可复”。对此,罗汝芳似乎坚信不疑:“自是二子灵应叠出,显明无比,备纪于怀智孙《行略》。”《二子小传》,《罗汝芳集》,第619页。大儒耿定向闻知此事,在《寄里中友》的信中认为,罗汝芳的两个儿子客死他乡,都是受惑于胡中洲,志佛志仙求“往生”和“长生之道”,不意反而早夭。所以,孔孟之儒教才是正学,是可以安身立命之大道,耿定向在此把罗汝芳两个儿子之逝当成儒家学说才是唯一正道的证明。当然,对紧接着的罗汝芳及其孙与逝去者通灵的故事,人们更是诋毁多多。比如,在万历十三年(1585年)罗汝芳之孙怀智记之曰:智时号泣云:“不知此后再得面爹否?”父曰:“儿何愚哉!人有形神,形有生死,而神则不以形之生而生、死而亡也。故我与汝伯凡家会宴饮,无日不至,而儿辈未见者,以神未全耳。儿欲再见,亦力自修,何用号泣为哉!”智问:“神仙有异乎?”

父曰:“无以异也,犹夫人耳。”于是,命智搔痒,智于指甲内得虱子三枚。智纳灯盏,明旦视之,如人身中一样。由是观之,父言岂欺智哉!至五更,父言别,智欲谛视其车马仆从何若?而倐不见矣。《二父行略》,《罗汝芳集》,第623页。不仅生者可以与逝者对话,还能留下逝者鬼魂的三枚“虱子”,确实是匪夷所思,更是被儒家理性主义所不许,故而罗汝芳晚年的所谓“遗行”受到诸多儒者的批评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但是,客观地来看待此事,还是可以理解的。中国有句古话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有三: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其时,罗汝芳已七十多岁,在二十天内连丧仅有的二子,其悲与痛是常人难以想像的。可以推测的是,在日夜思念的过程中,在悲悲泣泣的氛围里,在多日无眠的恍惚之间,罗汝芳见其儿之影,其孙见乃父之形,完全是可能的,甚至是必然的。此是其一。其二,罗汝芳(甚至整个家族)本就执持人之生由“形”与“神”合,人之死是“形”之灭,“神”则可以离“形”而存而游的观念。所以,这可以说是罗汝芳与儒学大传统不太相合之处,却也是其生死观独特的地方。但实际上,罗汝芳讨论生死鬼神问题仍然是从儒家基本经典出发的。《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罗汝芳释道:“精气为物,便指此身;游魂为变,便指此心。所谓形状,即面目也,因魂能游,所以始可以来,终可以返,而有生有死矣。然形有生死,而魂只动去来,所以此个良知灵明,可以通贯昼夜,变易而无方,神妙而无体也。”《罗汝芳集》,第70页。这是说,精气凝而为物,在人则是“身”;游魂是变化万端的,在人则结成“心”。罗汝芳释“情状”为“形状”,无非是说明,不仅人之“身”是一种实体,人之“魂”亦为一种实在。所以,人之生死,是形之存亡,而魂则只有“去来”,亦即没有生死。此无生死之“魂”,就是人们得自天地本根之“良知灵明”,可以通贯昼夜古今,变化无穷,神妙而不可思议。故罗汝芳又云:夫魂游于精气之中,而非精气之所能物者,鬼而神者也。鬼而神焉,则变通无碍。故或游而来,则精气乘魂而灵生之,所以源而自始矣;或游而往,则精气遗魂而物死之,所以反而由终矣。夫谓之游焉,则来者可以往,往者亦可以来;谓之变焉,则灵者可以物,物者亦可以灵。故曰:“生死者,昼夜者也。”通昼夜而游且变焉者,魂之灵,知非精气生死所能得而方所之者也。见此之谓见易,明此之谓明道。《罗汝芳集》,第697—698页。由生之死是世人最大的焦虑与痛苦,人人惧怕之,且极力躲避之,但却是人人必然的结局,对人生而言,造成了最大的生存焦虑。人类的各大文明,如古希腊文明、古希伯莱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伊斯兰文明、古印度文明等等,无不对死亡问题形成了一整套的解释模式及超越方法,并由此形成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传统。而中国古代的儒家文明,则是通过《易经》阐发了一种理性主义、自然主义的生死观念及超越模式。在《易》理中,由“生”之“死”的过程犹如从“昼”到“夜”的变化,因为,贯通“生”与“死”的是其中的“魂”。此魂不仅使人之身体有其“灵”而能有生命活动,且又不受身体局囿而能够“游”出。当其“游”出人的身体后,则其身“死”;而魂又游于其他之物,则又“生”了。知此理,则人们能以昼夜视生死,从而可以面对生死皆能无变于心,亦即:能心地坦荡、无所恐惧地面对死亡的降临。有学生问:季路向孔子问鬼神与死的问题,孔子何以不回答呢?罗汝芳说:

同类推荐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文章讲述的是: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在省市党班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分析发展现状,把握方针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等内容。
  • 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本书围绕民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解读中央出台的政策举措,聚焦地方政府的创新解决之道。书中内容包括:风清气正得民心、安全健康顺民意、衣食住行惠民生、改革新政与民享、社会和谐遂民愿等。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依法治国(下)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依法治国(下)

    《党建工作实务:依法治国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1号公布。其宗旨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其两大核心内容是消费者的权利和对权利的保护措施。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
  • “国难”之际的思想界

    “国难”之际的思想界

    1931~1937年,因日本入侵造成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危机,从知识分子为主题的思想界展开了对中国当时政治出路的大讨论。
热门推荐
  • 来生路前世缘

    来生路前世缘

    他是云居寺禅宗门下小师弟,奇貌天颜生性纯善,跟随师兄下山化缘,遇着小蜗牛,随手装进自己的布兜,她便跟着他们,明月湖边打坐修禅,碧溪桥头诵经书,谈心石旁诉衷肠,数百年来,竟让她有了些许人气,对那儒雅的师兄生出了暗恋情愫。佛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我本非仙非佛非人,又何必守天条戒律人间法条,随着这一颗真心,只愿生生世世爱你,天灭我,地不容我,佛亦毁我,碎了的蜗牛壳,散了的真心,却记得,那日山清水秀,有位蓝瞳少年,惊喜的捧起我,雀跃的喊,“师兄师兄,快看,这蜗牛好可爱,壳是透明的呢,能看到它的心,嗯,我真看到了它的心。”只听那师兄淡淡说,“不要妄语,不过是只小蜗牛,哪里有心呢?"
  • 阴楼诡雾

    阴楼诡雾

    传说这种东西,并不全是空穴来风。总会有那么一两件听上去很平常的事情,被人漫不经心的一说,回头细细想时却觉得充满蹊跷,甚至在沉闷夏夜也会不由自主地打起寒颤来。关于岭南何家那栋阴楼以及地下室暗洞的诸多传闻,多年以后,孤身一人重回秦岭山中的陆安,暗中望着后山里一批批舍命求利的正人君子,无奈与厌恶之余,也会淡然一笑地想起何延凌和周猛来。如果那个压抑沉寂的暴雨之夜,他能在何家姑娘的房间里多停留片刻,他们也不至于陷入今天这样被动和绝望的境地。这个时候,他只能信命。
  • 雪花飘轶

    雪花飘轶

    早知如此伴人心,转角楼处你又会如何?命运是上帝安排的,你就是我的上帝。
  • 菩提揭

    菩提揭

    菩提树下,她见他一眼误终身,从此展开疯狂的追求。一个是穿越到古都集宠爱于一身的丞相千金,一个是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的王爷,一段啼笑皆非的疯狂追求,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一场如梦般的旅程,究竟是对是错
  • 吞天九变

    吞天九变

    家族废物偶然获得一部超前绝后的超级功法,从此开始了逆天之路,虐尽各种天才,踩尽无敌强者!广袤无垠的原始猎龙场,超级领主级的远古龙;常年黑云笼罩的神墓,万灵之王是我兄弟;远古世纪留下的秘境,九九八十一件至高神器出世;大陆动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且看一个废物华丽丽逆袭后的精彩绝伦、为爱成神的传奇故事!
  • 南北朝那些事儿(贰)——南北争霸卷

    南北朝那些事儿(贰)——南北争霸卷

    本书为读者展示了我国南北朝数百年辉煌而又纷乱的争霸历史,本书为南北争霸卷。
  • 契约女王别太冷情

    契约女王别太冷情

    作为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的乞丐阶层的一个孤女,可以说是三无小喽啰,无家族庇佑,无契约灵兽,无灵技修炼。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一不小心竟上了灵气测试台,又一不小心就碰到了灵气水晶,最后还一不小心灵气水晶就给她弄爆了?!爆了就爆了吧,谁知竟拜得一大帅哥门下为徒?!从此生活由小乞丐变成暴发户,一发不可收拾。神兽通通归入旗下,灵技到处都是,丹药随处可见!“你要拜我为师吗?”“你很厉害。”“你认为呢?”他知道,很多事不需要他一一回答,那是时间知道的事。“我会超越你的。”姒荑目光坚定,透着一股难言的自信。看我一代孤女不让你们通通臣服!
  • 镜雪

    镜雪

    杨晨曦本是一名高中生,生活普普通通。可是杨曦雪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命运
  • 修魔了道

    修魔了道

    一个幼时丧父,母亲改嫁的少年,为了能让兄姐自己受人尊重,背井离乡流浪他国,现实生活让他变得心狠手辣,也心地善良,独自落泪,命运机缘下,却走上一条嗜血成杀成魔了道之路。
  • 末世之超级崛起

    末世之超级崛起

    岳舒,因为世界末日的到来,获得了一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