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95000000040

第40章 我与世界硬币

初泛币海

大约六十余年前,在老北平德胜门晓市熙攘的人群中,常常可以见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热切的目光在地摊上东寻西找。偶然发现寻找的目标,就蹲下来把物件拿到手,摩挲查看。这个少年就是我。当时我迷醉上搜集外国硬币,晓市是我寻宝的地方。因为这个旧货市场离我家住的什刹前海很近,暑假不去学校,到晓市寻币几乎成了我的常事。除了晓市和东西庙会地摊,后来我还发现旧社会的钱庄、银号也能买到外币。我在柜台外一站,说明来意,于是小伙计就拿出一包袱常常是锈迹斑驳的形形色色外国硬币来,供我挑选。收集外币促使我勤学外语,也翻阅了一些历史、地理书籍。我逐渐学会辨识许多国名,在一堆旧币中挑挑拣拣。每逢找到一枚我还没有的稀缺国家钱币,常有如获至宝之感。日积月累,到我读高中的时候,我已经集了四五百枚外币了。

为什么小小年纪我会对外国钱币产生浓厚兴趣呢?这固然是我的性格及环境使然,但也不能不归功于一个偶然契机。我父亲是学俄语的,生前长期在当时中苏合办的中长铁路理事会(设在哈尔滨)任职,直到日寇入侵东北才弃职迁回北平。父亲从东北带回的旧书和杂物堆在我家什刹海故居的一间空屋里,成了我童年时代消磨时光和寻宝的乐园。一天,我在一只木箱里发现一小袋外国钱币,奇异的文字、精美的图像吸引了我,叫我爱不释手。一枚1924年的银币,币图是一个健壮工人,手抡大锤,站在砧前打铁。这一栩栩如生的写实图像同中国钱币迥异,使我惊异不已。后来我把这枚币拿给父亲看,他告诉我币上CCCP几个俄文字母是苏联国名的简写,环绕币边的文字是一句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什么是“普罗列塔利亚”(我记得父亲当时说的是“无产阶级”一词的译音),当然不是一个十几岁小孩能理解的。但就是从这时起,我对外国钱币发生了兴趣,而且开始了我的收藏。

在这里我不妨简单地介绍一下苏联的早期硬币。十月革命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俄罗斯联邦,俄文缩写PCΦCP)。1922年12月底,根据列宁建议,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结成联盟,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俄文缩写CCCP)。所以十月革命后早期币实有两套:一套是俄罗斯联邦于1921-1923年发行的5枚银币,面值分别为10、15、20、50戈比和1卢布。一套是苏联自1924年陆续发行的硬币,共10种不同面值,即1/2戈比(只在1925、1927、1928三年发行过),1、2、3、5戈比(早期为铜币),10、15、20戈比(1931年前为银币,以后改为铜镍合金)。半卢布银币就是前文提到的打铁工人,从1924至1927连续发行了4年。1卢布银币只在1924年发行过,币图是一个产业工人揽着另一个手持木锯的手工业工人肩膀,给他指出走向大企业的阳光大道。苏联早期的这两枚银币不只极富革命意义,而且从西方硬币图像艺术发展史上看,也是一种创新。

西方钱币起源于位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币材取自当地盛产的琥珀金(一种含银的金),单面的币图是狮头和牛头。吕底亚的含银金币现已难寻,但土耳其曾于1983年发行过一枚纪念镍币,以古吕底亚币为币图,周边有“吕底亚,公元前640年,世界第一枚硬币”字样。古希腊继承、发展了吕底亚的造币技术,币图多是希腊神和与神有关的动物等象征。征服了吕底亚的古波斯国也发行过含银金币,币图是一个持弓的人形,据说是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直到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成为希腊诸城邦霸主后,西方才出现最早的帝王头像钱币。罗马人用皇帝头像作币图,从此奠定了帝王(或象征王权的徽记)为硬币图像主调的传统,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德国在“一战”和战后曾发行大量紧急时期币,有的钱币上也出现过平民和工人,但这都是临时性质的地方币。真正打破王室和神权统治硬币图像一统天下的,应该算苏联这两枚早期银币了。我很高兴用一枚有意义的银币作为钥匙,打开了钱币文化的宝库。

遗贝河畔

岁月流逝,物换星移。少年时代的集藏早已失散,但有几枚币因其奇特有趣的图像,却一直深印在我的脑海里。20世纪80年代重又拾起旧癖,我首先搜求的就是这几枚硬币。

一枚是英属斐济6便士面值的小银币。币图正面是英皇乔治五世(后改为乔治六世,自1953年至1967年币图为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头像的币改为镍质),背面是一只四肢伸开、形象很可爱的小海龟。一枚是根西岛1达波(合1/8便士),正面除地名外,只有一块载着三头小走狮的盾牌,币图简洁古朴(同一图像的早期根西币还有2达波、4达波2种)。关于这枚硬币在我两年前写的一篇短文《癖好之累》中有所记述。1943年初,我逃出已沦陷于日寇之手的北平,奔赴内地。步行穿过河南沦陷区及三不管地带,在乘木船渡过黄河时,我偶然用手在口袋深处一摸,竟发现了一枚外国硬币——三头小狮子币竟随我奔波了几千里。当时关卡森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忍痛把小狮子币埋在黄河岸边的土坡上。如今早已天下太平,我祝愿它早见天日。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黎巴嫩和叙利亚都曾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法国曾为这两个地方各制造了一些流通币,其中1皮阿斯特和2又1/2皮阿斯特两种,除地名外,形状与图像完全相同——中有圆孔,孔旁左右各有一正面狮头,好像大门上两个狮头扣环,设计与图案都很别致。早年集到1枚黎巴嫩1皮阿斯特镍币便爱不释手。现在几枚不同面值、不同材质的币均已集全。其中最珍贵的1枚叙利亚1皮阿斯特锌币是曾任叙利亚大使的泉友张真同志的馈赠。

在我当年的集藏中,还有一枚1926年希腊1德拉克马镍币和1930年2德拉克马镍币。查一下历史会知道,希腊自19世纪20年代推翻土耳其异族统治后,于1832年建立了希腊王国,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才改制共和国。但在1925年至1935年间却短期成立了共和国,并发行过7种不同面值硬币——包括我早期集到的两种。2德拉克马币图像为一火中凤凰。凤凰在西方古代传说中是一种神鸟,据说它在临死前自焚,又重新获得新生。另一枚1德拉克马币正面的一个头戴钢盔、相貌俊美青年的侧面头像,无文字。当年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古希腊战士。直到若干年后,我翻阅了介绍古希腊钱币的书籍,才知道这是希腊神话中司智慧和战争的女神雅典娜,她是雅典城的保护神。公元前雅典打造的钱币常以雅典娜女神和护卫雅典的猫头鹰为币图。古希腊继承了吕底亚的造币法,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仅制造出双面图像的钱币,而且采用高度浮雕,使图像突出,产生一种立体感。高浮雕法把钱币图像的一部分突出来(例如雅典娜女神钢盔的下沿)。这就保护了其他细节,少受磨损。古希腊造币的雕刻艺术,至今令我们叹服。

我最初集币时间大约在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早期苏联银币虽然在图像艺术上有所突破,但综观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西方硬币图像,仍为传统的皇权和神权所统治。直到30年代初,德国才第一次发行歌德、席勒、莱辛等文学大师图像银币。奥地利也是在同一时期发行了莫扎特、舒伯特、海顿等大音乐家图像的银币。当时这些硬币是作为高面值流通币发行的,但在钱币史上,可以看做是文化名人纪念币的先声。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国家,亚洲、非洲殖民地纷纷独立。这一变化反映在钱币上使我们看到纷繁多彩、包罗万象的图像。另外,人们思想的变化,审美情趣的改变,也影响了钱币图像的题材,使之不断革新。

重圆旧梦

少年时代对外币的痴迷,像是一粒种子深埋心底。藏品虽已尽失,但种子历经寒暑,始终没有枯死,且一遇适当气候就又萌发出新芽来。80年代我有机会迈出国门,几次到德英两国工作,乘机游遍了半个欧洲,每到一个地方便把当地使用的钱币收集起来。想不到过去需要在币摊、银号一枚枚寻找的收藏品,现在却作为流通货币使用,唾手可得了。我开始重圆昔日集币的旧梦。

我先后两次在原联邦德国(当时两德尚未统一)工作,并几次去东柏林观光、访友。在我收集的世界硬币中,除两德的流通币外,还有少量供收藏用的纪念币。原联邦德国从1952年起开始发行5马克面值的银币(1979年改用镍材)。除最初几年外,每年都发行一二种,直到1986年发行腓德烈大帝纪念币后才停止。10马克面值银币最初在1972年发行了6种纪念在慕尼黑举办的奥运会纪念币,其后自1987年起连续发行,每年两三个品种不等。原民主德国自从1968年起发行5马克面值铜镍合金币;从1966年起发行10马克面值银币或镍币。两种面值纪念币每年各发行两三种不等,但直到两德合并,连续发行未断。两德发行的这些纪念币,图像新颖,制造精湛,题材广泛,表现了日耳曼民族深远、广博的文化与科学成就,深受集币者喜爱。德国人民本有集币的传统,每有新币发行便争相购买,且储存等待升值。原联邦德国最早发行的两枚5马克币(1952年纪念纽伦堡日耳曼国家博物馆建成100年和1955年纪念戏剧家席勒逝世150周年),我第一次到德国工作时(1981年)已极难得,以后市价便扶摇直上,今天已达天价,远非一般集币者所敢问津了。原民主德国当年发行高面值币,有若干种在境内可作流通币使用,发行量很大,不难收集。但大多品种发行量极小,当年作为换取外汇手段只向境外发行,原民主德国人民反而看不到。自两德合并后,这些原民主德国币在市场上的售价越来越高,且很难购到了。

在我旅居原联邦德国期间,只收集了几枚德国音乐家和文学家的纪念币。对我来说,最珍贵的是两枚原民主德国币:1971年发行的纪念亨利希·曼(1871—1950)诞生100年20马克镍币和1975年发行的纪念托马斯·曼(1875—1955)诞生100年5马克镍币。他们是德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的两位作家,今天在兄弟俩的故乡吕贝克还有他俩的纪念馆。我于上世纪50年代末翻译了托马斯·曼的长篇名著《布登勃洛克一家》(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60年代初又译了亨利希·曼的长篇小说《臣仆》(197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1981年初到原联邦德国,便去吕贝克朝圣,把我的两部中文翻译赠给纪念馆,作为一个中国文学爱好者的献礼。看到德国钱币上这两位我崇敬的文学大师形象,我感到异常亲切。

奥地利是欧洲发行金银收藏币最多的一个国家,但因为发行品数过多,数量太大,所以这些钱币充斥市场,并不珍稀。但是奥地利是欧洲“音乐之乡”,在她发行的众多纪念币中有一部分音乐题材的纪念币还是很有收藏价值的。我在德国收集到两枚纪念华尔兹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银币:一枚1967年发行的50先令纪念币,图像是这位音乐大师演奏提琴的半身像;另一枚1975年发行的100先令币纪念约翰·施特劳斯诞生150周年,图像是他拉小提琴的全身雕像。1981年秋我去维也纳旅游,同一位奥地利朋友坐在公园的露天咖啡馆里欣赏小舞台上乐队演奏华尔兹舞曲,偶然回头一看,纪念币上雕刻的施特劳斯雕像就伫立在我身后。如果哪位币友凑巧手头也集有这位施特劳斯银币,不妨去维也纳寻访一下雕像实物,顺便听几曲华尔兹舞曲。

伦敦币商

真正跳进币海,在世界钱币海洋里游弋是1992年在伦敦闲居的几个月。80年代旅居西欧,虽已重新拾起集币的旧癖,但集到的钱币却零零散散,不成系统。人言收藏须备三个条件:一是知识,二是闲暇,三是资本。1992年我赴英伦探亲时,早已退休,有充分的时间奔走、寻找。经济虽不富裕,但购买不太贵重的硬币还是绰有余裕的。我缺少的是知识。虽已积币多年,但对货币的历史,世界各国发行硬币状况,流通币与纪念币、散币与套币的关系,以至钱币的材质、品相、购买价格、储存方法等等常识都极欠缺。我必须补课。在伦敦,我第一次买了一本克劳斯《世界硬币标准目录》和其他一些货币参考书。白天我在市场和币店奔波;夜晚灯下,我翻阅币书,查对我集到的币品,并按图索骥,制定收集的目标。几个月以后,我的收藏与集币知识均大有长进。但在国外我没有切磋研究的币友,我的钱币学蒙师是几位英国币商,几位地位不高、资产不大,但却亲切和蔼、乐于助人的英国小商人。

一位是在查灵·克劳斯邮币市场设摊、年纪与我相仿的韩森老头。他经营钱币生意已有几十年历史,专门买卖殖民地币,但也经营各地廉价套币。我能在短短几个月集到一百余国的套币,韩森的贡献是很大的。伦敦每月都举办一次全国性连开两三天的大币市。韩森在大币市不设摊,但挂着顾问名义。他在币摊上来往奔走,为人解疑,也为自己搜寻一些价廉物美的货色。有时我们在这样的集市上相遇,他就叫我跟在他后面,到处巡走。在他的指点的推荐下,几次我都淘到一些“奇珍异宝”。我在《世界硬币趣谈·续集》中介绍过圣赫勒拿1/2便士旧币和引起轩然大波的印度“猪卢比”,就都是靠韩森得到的。另一位在北布罗姆里镇车站开店的彼得·莫里斯先生是一个半学者型的币商。他精通德语,除了做买卖还教授德语。每年他都自驾汽车,带着妻子儿女去德国旅游。一路观赏风光,考查日耳曼文化,一路搜求德国旧币。他知道我也懂德文,而且翻译过德国文学作品,曾极力推荐我集藏德国旧币。“德国旧币是全世界最丰富的文化宝库之一。”他说。可惜我当时只是个初集者,没有胆量步入这座宏伟殿堂,辜负了莫里斯先生的一番美意。

从查灵·克劳斯币市出来,走过鸽子广场,就走到一条文化街。这里有二三十家新旧书店和几家币店。我在一家币店里认识了希腊人安德鲁斯·克里斯托都罗先生。他是打工族一员,为老板经营管理这家以卖金银币为主的币店。像大多数南欧人一样,克先生非常热情,听说我曾去过雅典朝圣,他立刻把我看做老友。我到他的店里主要是为了歇脚,和他闲聊,自然也顺便看一看他是否有什么档次较低的硬币可供我选购。他很健谈,同我谈古希腊艺术,谈英国现状,谈“伦敦居,大不易”,自然也谈钱币和钱币经营。“作钱币生意不是卖马铃薯”,这句名言就是出自这位希腊朋友之口。我理解这个比喻有两个含义:一是钱币商人必须有文化,起码要会一两种外语和一定的历史知识。有的商人本人就是收藏家或甚至钱币学家。另外,钱币是一种文物,货源稀缺。即使像在伦敦这样发达的钱币市场,也不是想买什么钱币就能买到的。我在伦敦下“海”,立志首先集齐全世界200左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硬币。归国前集到一百三四十个国家的,收获已经不小。但非洲几个国家(塞内加尔、尼日尔、象牙海岸等)、东加勒比带国名的几枚纪念币(安提瓜、圣文森特、蒙特塞拉特)和不少较特殊的国家和地区钱币(如波多黎各、格陵兰、意属地厄里特利亚等),当时却遍寻不得。收藏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但孜孜追求,正是集藏的乐趣。“众里寻它千百度”,一旦到手,其乐可知也。

漫长道路

从英伦启程回国的前一天是星期六,正好是查灵·克劳斯邮币市场开业日,我又搭乘地铁进城,最后逛了一次币摊,也向同我熟识的几位英国币商朋友告别。一位摊主送了我两套英国封装套币;韩森老头送我的礼物更珍贵——我一直在寻求的1889年夏威夷小银币。此外,我还从他手里买了一套阿鲁巴流通币和三枚赞比亚币。外币爱好者在初级阶段一般都志在把全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硬币集全(各有一枚或一套作代表),从国名地名以A为首的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道尔到最后一个Z字起头的津巴布韦。我在伦敦最后买到A(Aruba)和Z(Zambia),是个好兆头,预示我定下的目标将会顺利实现。但我当时还未认识到,即使这一集币初级阶段,也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从偶然到手到有意寻求,从零散到系列,从价值低廉的流通币到稀缺贵重的纪念币……这大概是大多数硬币爱好者走向成熟的过程。但是只要兴趣不减,有一点执著精神,正像苏州泉友钱家权先生发出的豪言壮语:迟早会“征服地球”,把“胜利旗帜插到每个国家和地区”。

告别英国前,本以为回到国内,我的集币生涯或将中断,但现实并非我预料的那样。改革开放政策打开了中国大门,与外部世界接触越来越多。人民富裕起来,精神生活也日渐丰富,收藏又已成风。收集外币的一支支新军也开始在各大城市涌现出来。1993年夏季以前,北京市礼士路小花园曾是北京钱币爱好者的乐园,当时我写过一篇纪实短文介绍北京币市情况:“……周末下午总是熙熙攘攘聚集了一批热衷于收集古今中外货币的人。地上胡乱摆着二三十个售币地摊,逛币市的人多数手中拿着一本集币册。除了购买,人们更喜欢相互观摩、交换……”国内不论经营或收藏世界钱币,固然档次比国外低,但也有其特色及优于国外的地方。由于近年来大量劳力输出,有不少人归国时带回当地钱币,某些非洲和近东国家的硬币很容易买到。又因中国的地理位置,一些东南亚国家的钱币和解体前苏联纪念币,在国内市场价格很低,甚至吸引了西方币商来我国购买朝鲜、蒙古等国钱币。归国后,我在集币道路上又迈出一大步,越南、老挝、阿富汗、缅甸,非洲的安哥拉、圣多美、扎伊尔、马里……许许多多国家的流通套币都是我在国内市场上购到或搜集齐全的。有趣的是,某些在国外视为珍稀难购的币品竟也流进我们的市场。

尼日利亚是非洲一个多民族国家。约占人口18%的伊博族受豪萨族压迫,被迫起义,于1967年宣布脱离政府独立,建立比夫拉共和国。后被残酷镇压,于1969年底以失败告终。比夫拉发行过三四种铝币和高面值银币及金币,非常稀少。北京的一位币友长期在非洲工作,在尼日利亚偶然寻到一罐铝币带回国内,使国内的集币者分享了这一财富(克劳斯目录最便宜的1先令铝币VF级品相标价12.5美元)。

位于澳大利亚西北印度洋中的基林·柯库斯群岛原是基林家族私人产业,1978年售与澳政府。基林家族占有群岛时发行过不同面值的象牙代用币,1977年又发行了一套10枚金属硬币,现已奇缺。我曾看到美国一家币店出售这一套币,标价高达400美元。我认识的一位佛山币友在一次出国旅游途经香港时,竞购到二三十枚不同面值的柯库斯铜币,其中一部分又经过北京转让给北方币友。

收集200左右国家、地区的最后二三十种是集币旅程中最艰辛的一段路。根据我的经验,这些稀缺品种按性质可分三类。

(一)某些国家只发行过一套(或几种面值)币,后因通货膨胀、战争、政体变革等原因,国家虽仍存在,却至今未再发行硬币。属于这一类的有:马里、几内亚比绍、卡达尔与迪拜、基里巴斯等。安哥拉因战乱也早已停止发行硬币了。

(二)某些国家或者与邻近国家共同使用一种流通币,或者使用别国(常是过去的宗主国)钱币,但某一时期也发行过一枚或几枚带自己国名的纪念币。因发行量极少,是非常难求的。如东加勒比地区除巴巴多斯外的另外6个国家,西非与中非的塞内加尔、达荷美、尼日尔、象牙海岸、乍得等。

(三)某些国家(地区)虽发行过带有自己国名(地名)的硬币,但后来已与别国合并或被吞并;有的地区过去是殖民地,现已成为其他国家一个省份,也不再出币;也有些国家在历史上曾存在过或只昙花一现。严格地说,这类钱币应属于历史币范围,不在收集现当代流通币之列。但为了获得某一国名、地名,这类钱币对集币者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这些币有波多黎各、夏威夷、马提尼克、瓜德罗普、(法属)圭亚那、东帝汶、西伊利安、廖内、但泽市、萨尔地区等。

收集世界各国硬币虽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有志者是一定能走完的。

(1996年)

同类推荐
  • 半亩方塘我自闲:那些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

    半亩方塘我自闲:那些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

    本书选取了诸多较有影响力的经典哲理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为了方便您的阅读,编者还在每篇文章的结尾处附注了“哲语沉思”,引导您去品味其哲思与意蕴。相信每一篇美文都会叩击您的心灵,让您在阅读之余收获那久违的感动与激励,从此不再寂寞与孤独,从而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态去找寻那迷失已久的精神家园。
  • 童心百说

    童心百说

    在这本《童心百说》中,刘再复先生赋予每一个字生命,将此生命之书献给我们这一代人,也献给他的同一代人。本书如天籁,似清泉,洗涤了我们的心灵,斥责了道之假;作者的细微观察和深入思考,引导我们回归童心,回归质朴,回归最本真的自我和纯真的天籁世界。
  • 苏曼殊诗全注全解

    苏曼殊诗全注全解

    苏曼殊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他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尤其在诗歌上成就极高。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并一直流传至今。本书精选了苏曼殊的古体诗百余篇,并对每首诗进行了注释,同时还对诗词的出处及创作背景进行介绍,使读者可以更深刻的理解这些诗词作品,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了解诗词的作者和他所处的时代。
  • 震撼心灵的生命感悟(中华阅读文库)

    震撼心灵的生命感悟(中华阅读文库)

    《震撼心灵的生命感悟(中华阅读文库)》本书精选了最优美的精彩故事,这些故事和其中阐释的哲理,让青少年的心灵受到鼓舞和升华,让青少年更有信心和勇气地去梦想与憧憬,活得更有激情;让青少年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绝望时,从中汲取力量;让青少年在惶惑、烦恼、痛苦和失落时,从中获取慰藉;让青少年在面对一切感到木然时,心中涌起无限的亮色;让青少年在青春的冷淡与叛逆情绪中,被生活的真善美所感动……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唐诗、元曲相互辉映,同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几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许多名篇名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清代人上彊村民选编的《宋词三百首》,正是备受宋词爱好者青睐的优秀版本。本书遴选了代表宋代各种风格的优秀词作三百多首,全面展示了宋朝的时代特色和生活风貌。除原作外,另附有注释、译文、赏析,并对作品配以精美插图,使得词情与画意相得益彰,辉映成趣。
热门推荐
  • 世间恶

    世间恶

    長市大学,房间里,王澳正在玩游戏,其他几个室友不是出去通宵,就是和女朋友“包宿”,只剩王澳一人自己孤身一人苦逼的在寝室里玩着英雄联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A Discourse on Method

    A Discourse on Metho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主都是什么鬼

    女主都是什么鬼

    人生,不过是你当一下我的配角,我当一下你的配角,然后比一下到底谁比较苦愁情深,这苦愁情深什么鬼的又感动了谁,如果刚好凑成斗牛三人行,打麻将四人组什么鬼的,就可以开始唱大戏了。(简介无能)此文快穿,一路吐槽,文笔粗糙,不喜点击X,请勿乱喷,谢谢!
  • 我的青春不浪漫

    我的青春不浪漫

    那一年7月份中旬的一天,是我到益阳的那一天,我始终认为那是我人生的起点。那次到益阳之前,没想过打算要在益阳待上多久,原本只是想和阿姨的儿子李韬玩个十天半个月就回老家。也没想过会在这里考取驾驶证,更没想过我真正踏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居然会是在益阳。如今,这座城市有我太多的回忆。每当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座城市曾今共事过的人、曾今做的那些事。
  • 排球之球场高手

    排球之球场高手

    美利坚人说:“华夏的男排永远不可能出头,身体素质弱,还不如岛国人!”是他,为了给美利坚人一个一个响亮的耳光,而把美利坚人打败在他的脚下!
  • 痴心相公的傻娘子

    痴心相公的傻娘子

    不想她再次为难,他选择投身古代。不想他再被自己伤害,她也选择投身古代。上一世的遗憾会被这一世的甜蜜所取代。可是心中还是有疑问,她是否能明白他上一世的爱?
  • 狐妖之新雅

    狐妖之新雅

    狐妖的同人小说,故事可能和主线脱节,是一个建立在空白期的新故事,剧情会做很大改动,但可以当成格外的故事当阅读
  • 领主西游

    领主西游

    新书《掌柜的威武》发布!求支持!我家洛掌柜曾经无敌于天下,现在却只想带娃,不止如此,洛老魔还兼职修补起了天谪界残破的规则:这边发颗舍利子,补佛;那边扔个八卦盘,补道;看你不听话直接一戒尺打下,补儒;可还剩下一根毛,一块印章,一把叉子怎么搞……慢慢来吧!最后,洛子虚一脸认真的对着旁人说道:“你们要找的是魔教教主,与我发财客栈掌柜有什么关系?那个谁,把我家娃放下。”
  • 大龙山有大袍哥

    大龙山有大袍哥

    当年,一个平凡的小山,走出了赫赫威名的袍哥,使那个小山不再平凡。而今,在那个已经不再平凡的小山,又有少年站在山巅咆哮。且看少年走出一条怎样的大袍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