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98900000007

第7章 虚实篇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①,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②。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③。能使敌自至者,利之也④;能使敌不得至者,害之也⑤。故敌佚能劳之⑥,饱能饥之,安能动之⑦。

出其所不趋⑧,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⑨;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⑩;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B11。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B12。微乎微乎,至于无形{B13;神乎神乎,至于无声{B14。故能为敌之司命{B15。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B16;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B17。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B18;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B19,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B20。

故形人而我无形{B21,则我专而敌分{B22;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B23,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B24。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B25,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B26。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B27。寡者,备人者也{B28;众者,使人备己者也{B29。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B30;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B31?以吾度之{B32,越人之兵虽多{B33,亦奚益于胜败哉{B34?故曰:胜可为也{B35。敌虽众,可使无斗{B36。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B37,作之而知动静之理{B38,形之而知死生之地{B39,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B40。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B41;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B42。因形而错胜于众{B43,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B44,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B45。故其战胜不复{B46,而应形于无穷{B47。

夫兵形像水{B48,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B49。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B50。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B51;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B52。故五行无常胜{B53,四时无常位{B54,日有长短,月有死生{B55。

【注释】

①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处,占据。佚,即“逸”,指安逸、从容。此句言在作战中,若能率先占据战地,就能使自己处于以逸待劳的主动地位。

②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趋,奔赴,此处为仓促之意。趋战,仓促应战。此句意为作战中若后据战地仓促应战,则疲劳被动。

③致人而不致于人:致,招致、引来。致人,调动敌人。致于人,为敌人所调动。

④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利之,以利引诱。意谓能使敌人自来,乃是以利引诱的缘故。

⑤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害,妨害、阻挠之意。此言能使敌人不能到达战地,乃是牵制敌人的结果。

⑥劳之:劳,使之疲劳。

⑦安能动之:言敌若固守,我就设法使他移动。

⑧出其所不趋:出,出击。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即击其空虚。不,这里当作“无法、无从”解。

⑨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无人之地,喻敌松懈无备之处。意谓我行军千里而不致劳累,乃因行于敌松懈无备处之故。

⑩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言出击而必能取胜,是由于所出击的是敌人防守空虚之地。

守其所不攻也:所守之处是敌人无法攻取的地方。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此句谓善于进攻的军队,敌人不知防守何处;善于防守的军队,敌人不知进攻何处。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微,微妙。此句谓虚实运用微妙极致,则无形可睹。

神乎神乎,至于无声:神,神奇,神妙。意为虚实运用神奇之至,则无声息可闻。

司命:命运之主宰者。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御,抵御。冲,攻击,袭击。虚,虚懈之处。此言我军进击而敌无法抵御,是由于攻击点正是敌之虚懈处。

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速,迅速、神速。及,赶上、追上。此句意为我军后撤而敌不能追击,是由于我后撤迅速,敌追赶不及。因此,撤退的主动权也操于我手。

故我欲战……攻其所必救也:必救,必定救援之处,喻利害攸关之地。此句意为由于我已把握了作战主动权,故当我欲与敌进行决战时,敌不得不从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所选择的攻击点,是敌之要害处。

画地而守之:画,界限,指画出界限。画地而守,即据地而守,喻防守颇易。

乖其所之也:乖,违,相反,此处有改变、调动的意思。之,往,去。句意谓调动敌人,将其引往他处。

故形人而我无形:形人,使敌人现形。形,此处作动词,显露的意思。我无形,即我无形迹(隐蔽真形)。

我专而敌分:我专一(集中)而敌分散。

是以十攻其一也:指我军在局部上对敌拥有以十击一的绝对优势。

吾之所与战者约矣:约,少,寡。此句言能以众击寡,则我欲击之敌必定弱小,难有作为。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即我准备与敌作战之战场地点敌无从知晓。

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此句意为我与敌欲战之地敌既无从知晓,就不得不多方防备,这样,敌之兵力势必分散;敌之兵力既已分散,则与我局部交战之敌就弱小且容易战胜了。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即言如果处处设防,必然是处处兵力寡弱,陷入被动。

寡者,备人者也:言兵力之所以相对薄弱,在于分兵备敌。

众者,使人备己者也:言兵力所以占有相对优势,是因为迫使对方分兵备战。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如能预先了解掌握战场的地形条件与交战时间,则可以赴千里与敌交战。

不知战地……近者数里乎:言若不能预先知道战场的条件与作战之时机,则前、后、左、右自顾不暇,不及相救,何况作战行动往往是在方圆数里甚至数十里的范围内展开呢。

以吾度之:度,推测,推断。

越人之兵虽多:越人之兵,越国的军队。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晋拉拢吴以牵制楚国,楚则利用越来抗衡吴国,吴、越之间长期征伐不已。孙子为吴王论兵法,自然以越国为吴的假想敌。

亦奚益于胜败哉:奚,何,岂。益,补益,帮助。谓越国军队人数虽众,然不能知众寡分合的运用,则岂利于其取胜之企图?

胜可为也:为,造成、创造、争取之意。即言胜利可以积极造成。《军形篇》中,孙子从战争之客观规律的角度发论,曰:“胜可知而不可为。”此处从主观能动性角度发论,认为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胜利是可以获得的,即言“胜可为”,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敌虽众,可使无斗:言敌人虽多,然而因我拥有主动权,因而我方能创造条件,使敌无法与我较量。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策,策度,筹算。得失之计,即敌计之得失优劣。此言我当仔细筹算,以了解判断敌人作战计划之优劣。

作之而知动静之理:作,兴起,此处指挑动。动静之理,指敌人的活动规律。意为挑动敌人,借以了解其活动的一般规律。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形之,以伪形示敌。死生之地,指敌之优势所在或薄弱环节、致命环节。地,同下文“处”,非实指战地。言以示形于敌的手段,来了解敌方的优劣环节。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角,较量。有余,指实、强之处。不足。指虚、弱之处。此言要通过与敌进行试探性较量,来掌握敌人的虚实强弱情况。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形兵,指军队部署过程中的伪装佯动。言我示形于敌,使敌不得其真,以至形迹俱无。

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间,间谍,深间,指隐藏极深的间谍。窥,刺探,窥视。示形佯动达到最高境界,则敌方隐藏很深的间谍也无从推测底细,聪明的敌人也束手无策。

因形而错胜于众:因,由,依据;因形,根据敌情而灵活应变。错,同措,放置、安置之意。言依据敌情而取胜,将胜利置于众人面前。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人们只知道我克敌制胜的情况。形。形状、形态,这里指作战方式方法。

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可是无从得知如何克敌取胜的内在奥妙。制胜之形,取胜的奥妙、规律。

故其战胜不复:复,重复。言克敌制胜的手段不曾重复。

应形于无穷:应,适应。形,形状、形态,此处特指敌情。

兵形像水:此言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一样。兵形,用兵打仗的方式方法,亦可理解为用兵的规律。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即言用兵的原则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攻击其空虚薄弱的地方。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制,制约,决定。制胜,制服敌人以取胜。此句意为水之流向受地形高低不同的制约,作战中的取胜方法则依据敌情不同来决定。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即言用兵打仗无固定刻板的态势,似流水一般并无一成不变之形态。势,态势。常势,固定永恒的态势。常形,一成不变的形态。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谓若能依据敌情变化而灵活处置以取胜,则可视之为用兵如神。

故五行无常胜:五行,木、火、土、金、水。古代认为这是物质组成的基本元素。战国五行学说认为这五种元素的彼此关系是相生又相胜(相克)的。孙子此言谓其相生相克间变化无定数,如用兵之策略奇妙莫测。

四时无常位:四时,指四季。常位,指一定的位置。此言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变换永无止息。

日有长短,月有死生:日,指白昼。死生,指月盈亏晦明的月相变化。句意谓白昼因季节变化有长有短,月亮循环因而有盈亏晦明。此处孙子言五行、四时及日月变化,均是“兵无常势”之意。

【译文】

孙子说,凡先占据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主动安逸,而后到达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惫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能够使敌人自动进到我预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缘故;能够使敌人不能抵达其预定地域的,则是设置重重困难阻挠的缘故。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使他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设法使他饥饿;敌人驻扎安稳,就设法使他移动。

要出击敌人无法驰救的地方,要奔袭敌人未曾预料之处。行军千里而不劳累,是因为行进的是敌人没有防备的地区;进攻而必定能够取胜,是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曾防御的地点;防御而必能稳固,是因为扼守的是敌人无法攻取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如何防守;善于防御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怎么进攻。微妙啊,微妙到看不出任何形迹!神奇啊,神奇到听不见丝毫声音!所以,我能够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前进而使敌人无法抵御的,是由于袭击敌人懈怠空虚的地方;撤退而使敌人不能追击的,是因为行动迅速而使得敌人追赶不及。所以我军要交战时,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锋,这是因为我们攻击了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军不想交战时,占据一个地方防守,敌人也无法同我交锋,这是因为我们诱使敌人改变了进攻方向。

要使敌人显露真情而我军不露痕迹,这样,我军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却不得不分散。我们的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这样,我们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去进攻敌人了,从而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劣势的敌人,那么同我军正面交战的敌人也就有限了。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敌人很难知道,既无从知道,那么他所需要防备的地方就多了;敌人防备的地方愈多,那么我们所要进攻的敌人就愈是单薄。因此,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边,右边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边,左边的兵力就薄弱。处处加以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兵力之所以薄弱,是因为处处分兵防备;兵力之所以充足,是因为迫使对方处处分兵防备。

所以,如能预知交战的地点,预知交战的时间,那么即使跋涉千里也可以去同敌人会战。不能预知在什么地方打,不能预知在什么时间打,那么就会导致左翼救不了右翼,右翼救不了左翼,前面不能救后面,后面不能救前面的情况,何况想要在远达数十里,近在数里的范围内做到应付自如呢?依我分析,越国的军队虽多,但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负又有什么帮助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造成的,敌军虽多,可以使他无法同我较量。

所以要通过认真的筹算,来分析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和得失;要通过挑动敌人,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要通过佯动示形,来试探敌人生死命脉之所在;要通过小规模的交锋,来了解敌人兵力的虚实强弱。所以佯动示形进入最高境界,就再也看不出什么形迹。看不出形迹,那么,即使是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了底细,老谋深算的敌人也想不出对策。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运用战术,即便把胜利摆放在众人面前,众人仍然不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人们只能知道我用来战胜敌人的办法,但却无从知道我是怎样运用这些办法出奇制胜的。所以每一次胜利,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

用兵的规律就像流水,流水的属性,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敌之弱点。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制定取胜的策略。所以,用兵打仗没有固定刻板的态势,正如水的流动不曾有一成不变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取胜的,就可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固定的常势,四季轮流更替也没有不变的位置,白天有长有短,月亮也有圆有缺。

【战例】

齐魏桂陵、马陵之战

齐魏桂陵、马陵之战,发生在战国中期,是齐、魏两国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由于齐国军事家孙膑将《孙子兵法》中的“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略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因而一举击败了实力强大的魏国军队,使魏国的实力逐渐减弱,最终丧失了霸主地位。

战国初年,魏国在齐、魏、韩、赵、秦、楚、燕七国中首先成为强盛的国家。一方面是由于魏国在三家分晋时,分得了今山西西南部的河东地区,这一地区,原本生产较发达,经济基础较好;另一方面,是由于魏国在魏文侯时期,任用了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魏国在政治上逐步废除了世袭的禄位制度,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制度,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封建地主政权。在经济上,魏国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并且兴修水利,鼓励开荒,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军队建设上,建立了“武卒”制度,考选勇敢有力的人加以训练,大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些措施的实施,使魏国日益强盛起来。魏惠王时期,魏国将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到河南中部的大梁(今河南开封),从而使魏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齐国在当时也是较大的诸侯国。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以后,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国防建设,国力逐渐强盛。在魏国不断向东扩张的形势下,齐国为了同魏国抗衡,便利用魏国与赵、韩之间的矛盾,展开了对魏的斗争。

公元前354年,赵国为了同魏国抗衡,向卫国发动了进攻,企图夺占位于赵、魏之间的卫国领土,取得战略上的有利地位。卫国原是魏国的属国,现在赵要将它变为自己的属国,魏国当然不允许。魏国借口保护卫国,即出兵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与齐是盟国,当邯郸告急时,赵国派使者于公元前353年向齐国求救。齐国此时正在图谋向外发展,因此答应救赵。

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讨救赵的办法。齐相邹忌主张不去救赵,齐将殷干朋则认为不救不仅对赵国失去信用,而且对齐国本身也不利。他从齐国的利益出发,提出了一个先让赵、魏两国相互攻战,使之两败俱伤,然后齐国“承魏之弊”出兵救赵的战略方针。齐威王同意了殷干朋的意见。齐国以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牵制、拖住魏国,坚定赵国抗魏的决心。齐军主力则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发展,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出兵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攻破了赵都邯郸。这时,齐威王认为出兵救赵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命令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统率大军救援赵国。

孙膑是《孙子兵法》作者、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年轻时他曾和魏国人庞涓一起学习过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将军,他自知能力不及孙膑,便不怀好意地将孙膑请到魏国。魏惠王对孙膑的欣赏,加重了他对孙膑的嫉妒。庞涓伪造了罪名,私用刑法割断孙的双脚,并在他的脸上刺字涂墨,妄图使他永远不能够出头露面。孙膑忍辱负重在魏多时,直到有一天他听说齐国使者来到魏国,才得以犯人的身份偷偷地见了使者。齐使了解到孙膑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暗中把他藏在车子里,带回了齐国。不久,孙膑得到齐将军田忌和齐威王的赏识。这次齐军救赵,威王是打算派孙膑为主将发兵前往的,但孙膑不想把自己的名字暴露出来,以免引起庞涓的注意,于是孙膑推说自己是受刑身残的人,不宜为将。齐威王遂改用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大举伐魏救赵。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同魏军主力交战以解邯郸之围。孙膑不赞成他这种打法,提出了“批亢捣虚”、“疾走大梁”的正确策略。他说:“要解开乱成一团的丝线,不能握拳去打;而要劝止别人打架,自己不能帮助去打。派兵解围的道理也一样,不能以硬碰硬,而应该避实击虚,避强击弱,击其要害,使敌人感到行动困难,有后顾之忧,自然就会解围了。现在魏、赵相攻,已经相持了一年多,魏军的精锐部队都在赵国,留在自己国内的是一些老弱残兵。我看你应该统率大军迅速向魏国都城大梁进军。这样一来,魏军必然回兵自救,我们可以一举而解救赵国之围,同时又能使魏军疲于奔命,便于我们打败他。”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意见,率齐军主力向魏国国都大梁进军。大梁是魏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庞涓得知大粱危急的消息,大惊失色。魏军不得不以少数兵力控制历尽艰辛刚刚攻下的邯郸,而以主力急忙回救大梁。这时,齐军已将地势险要的桂陵作为预定的作战区域,迎击魏军于归途。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很大;长途跋涉使士卒更加疲惫不堪。而齐军则是占有先机之利,以逸待劳,士气旺盛。因此,面对齐军的阻击,魏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地位,终于惨败而归。

魏军虽然败于桂陵,但魏国仍具有一定实力,并未因此而放弃邯郸。后来,因为秦国不断向魏国进攻,魏国没有力量同时与东方的齐、赵和西方的秦国进行战争,才放弃了吞并赵国的打算。真正使魏国遭到严重削弱的是十年后发生的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急忙向齐求救。齐相邹忌主张不救。田忌认为如不救韩,韩将有被魏吞并的危险,主张尽早救之。孙膑既不同意不救,亦不同意早救。他认为:现在韩、魏两军均未疲惫,如果不考虑到利害得失发兵去救,将陷入政治上被动听命于韩、军事上代韩受兵的地位,胜利亦无把握。魏国此次出兵,意在灭韩,我们应因势利导,首先向韩表示必定出兵相救,促使韩国竭力抗魏。等到韩国处于危亡之际,再发兵救援,韩国到那时必然感激齐国,齐国既能“深结韩之亲”,又可“晚承魏之弊”;既可受韩重利,又可得到尊名,一举两得。齐威王采纳孙膑的建议,并亲自接待韩国使者,暗中答应出兵帮助。韩国仗恃着齐国的帮助,坚决抵抗。韩、魏先后五次交战,韩国均失败了。这时,韩国又向齐告急。齐威王在韩、魏俱疲的时机,又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攻魏救韩。孙膑又使出“围魏救赵”的老办法,直向魏都大梁进军。魏国主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把军队从韩国撤回来,这时,齐军已经越过齐国边界,进入魏国的国境了。孙膑知庞涓已从后面赶来,于是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素来强悍英勇,看不起齐国,我们应因势利导,装着胆怯而逃亡的样子,诱使魏军中计。兵法上说,乘胜追赶敌人,如果超过百里以上,就会因为给养路线太长,使上将有受挫折的危险;如果超过五十里以外,因为前后不能接应,也只有一半军队能够赶上。现在我军进入魏国境内已有很远了,可用减灶之计。我们齐军今日进入魏地,在宿营地做十万个灶,明日只做五万个灶,后日到宿营地只做三万个灶,逐日减灶,使魏军认为我们怯战,逃亡士兵很多,他们必然趾高气扬,日夜兼程前来追逐。这样,既消耗了他们的力量,又麻痹了他们的斗志,然后我们再用计来打败他们。”田忌采纳了这个计谋。

庞涓回兵进入国境,得知齐军早已前进,于是急起直追。一路之上,庞涓仔细观察了齐军安营地方的遗迹,了解敌情。追了三天,虽然还没有追上,庞涓却喜形于色,很有把握地认定齐军怯战,逃亡士兵已过半数。他当机立断,决定甩下步兵,只统率一部分轻装的精锐部队,以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快速追赶齐军。孙膑估计了庞涓追兵的行程,认定晚上必然到达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马陵道路狭窄,在两山中间,险阻重重,便于埋伏军队。孙膑命士卒将道路两侧树木统统砍倒,只留下最大的一棵树,其余的树乱七八糟地横在路上,以阻塞交通。在留下的那棵树的东面,剥去一大块树皮,露出白色的树身,在上面写上几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下。”孙膑又在军中抽调最会射箭的士卒一万人,分成两队埋伏在道路两旁的险要之处,并吩咐他们只要看到树下的火光一亮,就立即朝树下放箭。他又调一部分军队隐蔽在离马陵不远的地方,只等魏军一到,便从后面截断退路。果然,那天晚上庞涓率领轻骑进入马陵道,他隐隐约约地看到一棵大树露出白木,上面有一行字,但瞧不清楚,于是他叫士兵点起火把来看。上面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心里一惊,知道又上当了。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溃散,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便愤恨自杀。齐军在庞涓自杀之后,乘胜进攻,大败魏军,俘虏太子申。

马陵之战使魏国遭到从未有过的惨败。接着,齐、秦、赵从东西北三面夹攻魏国。公元前340年,秦商鞅用计抓到魏公子印,大破魏军,魏国又一次惨败。后来到“会徐州相王”时。强盛一时的魏国终于向齐国表示了屈服。战国的形势由此发生重大转折,齐国代替魏国而称霸诸侯。

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孙膑都成功地运用了《孙子兵法·虚实篇》中所提出的“避实而击虚”、“攻其所必救”的作战原则,将实力强大的魏军屡次击败。在具体实施这些原则时,齐军善于选择魏赵、魏韩双方精疲力竭的有利时机攻击大梁,迫使魏军回师救援而进入齐军事先预计的战场,使魏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地位。齐军则因知战之地和知战之日而以逸待劳,一举获胜。从桂陵、马陵之战中,我们看到孙子的“避实而击虚”、“攻其所必救”、“先处战地而待敌”、“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军事理论由孙膑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运用,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经受了事实的检验与历史的印证。

同类推荐
  • 星空之主从氪命小兵开始

    星空之主从氪命小兵开始

    “一级士兵张小帅,生命条时六个月。六个月后若不能晋升二级士兵,生命将走到尽头,现在开始计时。”“我要氪命……”张小帅恐惧到了极致,因为正常情况下一年后才能晋升二级士兵。……“嫉妒值系统?”张小帅一脸懵逼,“这是什么?”“任何智慧生物对宿主生出嫉妒,可转化为嫉妒之心,累积100个嫉妒之心可以换取生命果实,提升身体素质,增加生命条时。”“什么,能够增加生命条时,这真是氪命……”张小帅眸中流露出炽热的光芒,亮如灿星,“我要嫉妒之心,我要让所有人嫉妒我。”
  • 西虞联合舰队

    西虞联合舰队

    西虞联合舰队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穿越到一个名叫北宫星辰的少年身上金榜题名之后碰到了列强用船坚炮厉杀害西虞百姓的事情他虽然借用外挂系统幻影出一支强大舰队吓阻了对方但是也唤起了他要建立强大海军抵御外敌的决心当然其中也有党争跟他没有关系。当这支强大海军建立起来的时候整个西虞海军位列五大国之列,参与世界事务。
  • 帝劫之路

    帝劫之路

    我本有情,这世道逼我无情,我本有爱,这世人逼我憎恨,我本纯真,这世间逼我算计,我本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人,却走上了一条不平凡帝王之路,我终究变成了一个原本我最不喜欢的模样。诛灭碧落,屠戮黄泉,旌旗吾名,君临天下。
  •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特种狙击手李振回到晚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临近。一枪在手,天下我有!一套现代特种战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手出神入化的枪法取敌首级于千里之外,神马英美法德意日都不禁泪流满面。平太平天国,扫鞑夷内乱,搞工业革命,开资产先河,让列强侵略者闻风丧胆,滚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极地魔堡

    极地魔堡

    卡尔无意间发现祖父保守的纳粹秘密,从此他原本平静的生活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改变...在对这个秘密的探究过程中。卡尔发现,原来,几十年前纳粹在南极大陆建立的秘密基地里,竟然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究竟是怎样的秘密呢呢?又有怎样的事情会发生?请您跟随孟均的描述,一起来体验卡尔非凡的经历吧
热门推荐
  • 朱正廷之宝贝你真甜

    朱正廷之宝贝你真甜

    本文讲述了朱正廷与珍珠糖的爱情故事(la个……本文纯属想象,切勿当真)
  • 夜火之世

    夜火之世

    《夜火之世Ⅰ聚金指环》中古时期灭世病毒,南极洲闪耀着亘古不息的荧光,澳大利亚覆灭,东京危急,中国海岸竖起叹息之壁。涌动的黑兽狂潮,64个的炼金矩阵之人,战斗在第一届奥林匹斯格斗大会。堪比显轮眼的奇特瞳术!传说的第一矩阵“英魂”第一速度矩阵“蜂鸟”第一破坏矩阵“花火”第一远程矩阵“鹰眼”·······一切尽在第一季夜火之世Ⅰ聚金指环
  • 兽灾

    兽灾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当地球被巨大而凶猛的怪兽包围时,人类该怎么办?一个拥有外星特殊能力的人,可任意操控金属,如同变形金刚一般的变形能力。带着几个同样拥有特殊异能的家伙开始了在遍布怪兽的地球上挣扎的故事......
  • 活判官

    活判官

    他们是阴司选定的人间活判官,脚踏阴阳两界,肉眼看人心,手持生死大权。四不——不忠、不孝、不悌、不信;四无——无礼、无义、无廉、无耻,轻罪轻罚,重罪重罚。他们左掌生死薄,右拿勾魂笔,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
  • 请契约我提督大人

    请契约我提督大人

    穿越后我种了两棵树一棵是桃树,另一颗也是桃树。新人写书求勿喷。本书将涉及战舰少女r碧蓝航线辐射废土黑暗之魂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坚持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究其动因,当然少不了朋友们不断给我的鼓气,希望我不要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在时时无形地推动着我,越写越感到非把他们写出来不可。这期间也有一些朋友劝我何必自找苦吃:你写得好吗?你写出来有人看吗?有人用吗?你有钱将它推向社会吗?知道吗?现在“触电”难呢!他们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我最终毫不回头地走自己的路。
  • 异界剑仙决

    异界剑仙决

    一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小男孩,父母留给他的只有一把剑和本秘籍,长大后再一次意外中,和几个伙伴穿越到类似西方的大陆,这里有斗气有魔法。来到这里后的伙伴们都成了修炼天才,唯独他是个“废材”。
  • 快穿之逆凰改命

    快穿之逆凰改命

    顾清欢终究还是没有熬过去,灵魂离体,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被卷入了时空乱流。在一个又一个的小世界中,抒写各种完美人生,以此来修补自己孱弱不堪的灵魂。直到她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 请救救这个世界吧师兄

    请救救这个世界吧师兄

    重生到这个美好的世界,认识那么多亲人与朋友。更是认识了他,那个对于我来说处在世界顶端,只能仰望,却永远摸不到的人。我并不适合他的世界,可是还是不由自主的爱上他了,控制不住,而他也给了我最要想的回应……,因此这么美好的世界怎么可以就此消失呢,但令我想不到的却是他的身份……,带给我这么大的绝望……
  • 差一步的幸福

    差一步的幸福

    她,明明就安安分分的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她,明明就乖乖的很努力的避开对自己有意见的人们,她,明明就没有做多余的动作,没有说多余的话,可是偏偏明明就这样的她,三点一线也没有可以像别人那样普通过活,对于她来说这三点,一度希望没有,但是却不想要离去,或者说离不去……她,是个孤儿,还没懂事,就被一家人收养了,现在她十八岁“我说你还知道回来啊?一回来还满脸的血,你要把我家弄脏是不是?有种你就别回来,你这个狐狸精……”夹杂着小孩稚嫩的哭声,夹杂着开到顶的电视声,里面还有屋子里女人的大骂声,紧接着是她关门声,只放得下一张单人木床的房间,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烂旧得都发黑的被子,连枕头都是用自己旧烂掉的外套叠成的,好不容易在包里翻出一张用过一次的皱巴巴的纸巾,用它擦掉了额头上的血,可是根本就没办法擦掉,进到房间后的她,泪终于还是夺眶而出了,时不时的发出努力憋住的哭声,纸巾翻了一面继续擦着血,她捂住嘴的手,久久没放下来,久久没敢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