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45300000006

第6章 致年轻父母

6.1 胎教莫失良机

随着胎儿心理学的兴起,年轻的父母现在都已经懂得,要培养聪明、健康的下一代,从怀孕开始就要进行胎教,给胎儿以良好影响。

国外一些心理学家和胚胎学家的研究发现,接受过胎教的婴儿,心理发展水平较高,能更快地认识父母,更容易理解语言和数字。母亲的情绪会影响胎儿发育,母亲如果患了心身疾病,会在胎儿心理上和生理上留下缺陷,给胎儿的健康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从怀孕第4个月开始,胎儿便基本成形,并迅速成长。脸形更像人脸,耳朵位于头部两侧,肌肉已有活动能力,只是运动力量比较弱,母亲不易觉察罢了。怀孕第5个月,胎儿顶臀长度就达15厘米,约等于新生儿全长的一半。据德国心理学家蒙卡波和加拿大博士谭马的观察,6个月的胎儿头部会随着母亲腹壁外的灯光而转动;母亲抽烟胎儿就出现不安;母亲想抽烟,胎儿也会有轻轻的激动。母亲喜欢胎儿,出生后的婴儿健康活泼;母亲对胎儿漠不关心,出生后的婴儿对父母比较冷淡;母亲不想要胎儿,容易引起早产及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各国科学家已经证实,胎教对胎儿确有作用。为了培养聪明、健康、活泼的下一代,应该提倡胎教。

美国妇产科专家凡德尔曾经创办了一所胎教学校,凡是怀孕6个月的准母亲,都可以在胎教学校接受教育。据研究发现,胎儿对母体的震动很敏感,尤其对声音反应灵敏。给孕妇听音乐,2分钟以后母亲心跳加快,胎儿心跳也加快。胎儿之所以对声音和各种震动很敏感,据认为是胎儿能随着母亲大血管分支的血流搏动作同步颤动的缘故。这种颤动伴随着整个胎儿期,也是胎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胎教学校,通过系统地跟孕妇谈话、放音乐,在孕妇腹部拍打和抚摸,出生后的婴儿体重相对较重,能较早地与母亲交流感情,同母亲相处比较和谐、融洽。

年轻父母现在都已经懂得,胎教能给胎儿的身心发育带来好的影响,但对如何进行胎教,心里仍没有数。特别是做父亲的,只是等着做现成爸爸,似乎只有等孩子呱呱坠地以后才负有教育的责任,这显然是偏见。胎教不只要求做母亲的对自己的性格、情绪、言行习惯进行陶冶和培养,而且需要得到准父亲的配合。首先,准父亲有营造良好胎教环境的责任。环境的绿化、美化和净化是胎儿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应力求排除环境污染和噪音危害。孕妇和胎儿对香烟的烟雾特别敏感,父亲抽烟,势必让母亲被动吸烟。香烟的烟雾能增加畸胎、死胎和早产的风险;孩子出生以后,其身高、体重、智能等方面都相对较弱。其次,父亲有帮助母亲调和情绪的责任。孕妇的情绪是胎教的关键,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孕妇心情愉悦,有助于胎儿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丈夫对怀孕的妻子要更加体贴和关怀,应尽量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此外,父亲还负有节制性生活的责任。性生活能引起胎动不安,容易引起流产和早产。

6.2 过度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危害

每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颗爱心,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然而,爱的内容和方式的不同,会造成孩子在德、智、体等诸方面的差异。一些孩子长得健康活泼、聪明可爱,另一些孩子却因为身心健康方面的种种问题,给做父母的带来无限的忧虑和烦恼。其原因,不是孩子的“八字”不好,也不是做父母的“命”不好,而往往是错误的教养引起的,其中最值得年轻父母们警惕的是对孩子的过度教育。

所谓过度教育,就是父母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过度地照顾孩子,任意干涉他们的小天地,拼命地进行填鸭式教育。他们不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闲时间,不让爬树,不让游泳,不让玩小动物,不让交小朋友。老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一抽空儿,就教孩子识字、画画、做算术题,甚至连吃饭、睡觉、坐痰盂、走路的机会都不放过。除了上课、做作业,便是参加各种“兴趣班”,完全剥夺了孩子的自由空间。对于能乖巧完成作业的孩子,父母喜形于色,孩子往往得到夸奖或奖励;对于不按大人意志行动的孩子,父母就感到恼火,常常加以训斥或打骂。其结果,却与父母的愿望相反,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问题。

身体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视力减退和体质下降。由于长时间地阅读和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容易偏离,引起视疲劳和视力减退;由于学习占去了必要的游戏和活动时间,心肺功能得不到锻炼,影响了全身各种器官的生长发育,孩子渐渐地长成了“豆芽菜”,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很容易患感冒和感染其他疾病。

心理发展的严重问题是,过度教育有可能扼杀孩子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给日后的正规教育增加难度。受到父母过多称赞的孩子容易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上学以后会觉得无所事事,甚至对老师的讲课感到厌烦,容易养成做小动作的习惯,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由于过度的照顾和教育孩子觉得劳动不是自己的分内事,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孩子,促使他们变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少爷”和“娇小姐”。受到过多责备的孩子,看到大人就紧张,拿起本子就打哈欠,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变成了动作缓慢、感觉迟钝、精神懈怠、缺少上进心的人,严重的还可引起胃痛、厌食、便秘、腹泻、贫血、遗尿等心身疾病。过度教育使得孩子的思维活动受到大人的限制,宝贵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被大人剥夺,逐渐形成对母亲的依赖,成为意志薄弱的儿童。过度教育不仅害了孩子,也苦了父母,特别是母亲。母亲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孩子,势必影响自己的睡眠和休息,一旦累垮以后,不仅自己吃苦,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幸。过度教育让母亲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使自己的学习放松了,长此以往就会落后于形势,脱节于社会,到了孩子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却束手无策,从根本上来说,对孩子的成长和幸福也是不利的。因此,为了孩子,母亲自己也要珍重。

当然,反对过度教育,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是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适当的教育。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材料,父母对学前儿童可按不同的年龄,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1岁前的孩子,重点是教他们发音、说话,使孩子听懂别人说的词义。1~3岁的孩子,可给他们讲故事、看图画,和他们谈话,并可作简单的解释。4~5岁时,父母亲要听孩子说话、讲故事,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孩子数东西,认颜色。6~7岁时可准许孩子观察东西,让他们自己描述情况。大人要回答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即使有些问题令人难堪,也要巧妙地回答。

学前儿童的教育要自始至终贯穿在游戏中学习的原则,从玩水、沙、球、娃娃等简单的现成游戏,逐渐发展到剪纸、做模型、弹乐器等比较复杂的创造性游戏。每天游戏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但不要超过4小时,因为游戏时间过长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据日本儿童心理学家波多野勤子的看法,学前儿童最好不要教他们识字,至于计算数字,能学会1~7的加减法,而且能算出正确的答案就很不错了。

总之,父母要尽量少地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尽量让孩子走在自己的前面,而自己跟在孩子的后面,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活动,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体格,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为入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6.3 行为反常儿童的游戏疗法

人们把儿童比作“花朵”,健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讨人喜欢。但也有些孩子行为表现反常,例如,反应迟钝、情绪障碍、不合群、爱打架、多动、遗尿等。对于治疗儿童的行为反常,目前还没有理想的药物。即使某些药物有效,也只能改善症状,不能治本,而且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有些不明病理的年轻父母,对患有行为反常的孩子动辄打骂责罚,结果更加重了孩子的症状。

儿童行为反常是一种“心病”,只有治在“心”上,才能真正收到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小儿科、精神科及心理学专家的共同指导。日本大阪、京都等地区的亲子治疗教育专门设施,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京都乙训亲子治疗教育学校,对行为反常儿童采用游戏疗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人们都知道,幼儿阶段还不存在抽象的认识活动,他们的认识首先是以行动的形式显示出来。要使儿童认识并掌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得通过游戏活动去实现。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成长和智能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培育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对培养儿童的意志和道德品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行为反常的儿童跟其他孩子一样,处于智力发育的旺盛时期,尽管他们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他们的情感比其他孩子更有易变性和冲动性,但他们具有同样的可塑性和发展性。通过游戏活动进行感觉和运动的综合训练,锻炼他们的体质,增强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抑制过程,就能加强儿童的自我意识,提高他们行为的自制力。特别是集体游戏,能使孩子合群,增加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总之,游戏疗法的理论根据是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和自我意识的对象关系论。游戏疗法原则上适用于各种行为反常的学前儿童。这种方法孩子乐于接受,没有副作用,又不受条件的限制,可以普遍推广。

游戏疗法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地缓慢发生的,不能期望通过几次游戏就能立竿见影。家长既要尽量少采取强制和限制,特别要禁止打骂责罚,又要根据治疗教育的要求持之以恒。有很多行为反常的所谓“坏孩子”并不是先天不足,而完全是父母错误的教育方法损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比如要求过严过高、态度粗暴,或者溺爱、放纵,父母没有很好地配合,态度不一,等等。特别是打骂责罚,对精神尚属脆弱、反应非常敏感的小儿来说,会造成极大的精神创伤,使孩子产生自卑、说谎、懦弱、畏缩、固执、倔强、消极、猜疑、顾虑、紧张、脆弱、灰心、依赖、孤僻等性格上的缺陷。所以,要根本解决儿童行为反常问题,在采用游戏疗法的同时,父母必须切实注意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法。

游戏疗法在儿童行为障碍的治疗中并不意味着占去儿童大部分时间,学前儿童每天的游戏时间不应超过3~4小时。日本乙训治疗教育学校的游戏疗法一天安排1个半小时。在进行游戏疗法的同时,还要尽量让孩子多做自己能做的事。如放置桌椅、洗手、洗碗等生活能力训练,以提高儿童的活动、操作、语言表达的能力。对游戏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进行个别治疗教育。

游戏疗法因人因地而异,在此详举一例,介绍治疗经过的概况:男性幼儿,4岁,父母及同胞均健康。妊娠期、围产期均无异常。出生时体重3560克,初期发育顺利,生后不到10个月即开始走路。但此后母亲发现孩子特别好动,不能记住和学会料理自己的任何生活事宜。到3岁,发现孩子语言迟钝,声调特别,不能跟周围人正常相处。3岁半后,入幼儿园时不合群,老是玩水,弄湿衣裳又不愿脱换,很难照料。于是开始进行以游戏疗法为主的治疗教育,经过每周两次连续两年半时间的治疗教育,孩子变得活泼、合群,喜欢参加集体游戏,还会自己用小木块设计游戏玩耍,显示了游戏疗法的作用和效果。具体指导内容:

(1)对孩子亲切热情,不追究责问。反复接近、搂抱,以不断减轻其逃避反应。

(2)亲子步:与孩子手拉手,让孩子双脚合着自己的脚步走路,以体验身体的依存感觉和协调性。

(3)牵拉游戏:和孩子互相牵拉衣服、手帕或纸条,用突然拉掉衣服等物品引起的惊奇,使孩子感受他者的存在和作用。

(4)快艇游戏:使孩子获得身体平衡感觉和动作协调。

(5)跳台阶游戏:通过变化的台阶调整孩子的视觉和运动功能,训练孩子的全身协调功能。

(6)钻“隧道”游戏:根据外界框套大小运动,使孩子认识运动的大致方位和姿势,以提高对身体专有空间的认识。

(7)花式跳跃游戏和臀部模仿爬虫运动,使孩子领会运动的要领和学会在运动中保持平衡。

6.4“小大人”的烦恼

在心理咨询门诊,一个13岁的女孩在单独与医生谈话时说:“我烦死了,有时我真想把家里的东西都砸烂,有时我真想去死。”另外一个14岁的男孩说:“我真想去当和尚,你能帮助我吗?”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具有变态心理的儿童正在增加。他们年纪虽小,但在人格上却具备了大人的某些心理和行为,一些心理学家把他们称作“小大人”。从外表上看,“小大人”循规蹈矩,不吵不闹,按大人的意图行事。他们能在大人的精心安排下放弃寒假、暑假和星期天,长时间同书本和作业簿打交道。他们有的得到了“模范儿童”和“标准儿童”的称号,但与此同时,他们却渐渐失去了天真可爱的童心。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学校毕业,要受到来自父母、老师、社会的种种压力,既要做一个父母和老师喜欢的乖孩子,又时时按捺不住好动爱玩的天性,从而引起内心的冲突,使心理处于紧张状态。一旦超过了儿童心灵能够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心理偏离,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孤僻、懦弱、胆怯、厌食、偏食、厌学、厌世、无故烦恼、阳奉阴违等心理偏离和行为越轨,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小大人”问题已引起儿童心理学家的不安。美国圣迭戈国际大学的戈登·毕晓普特说:“有些孩子刚过6岁,每周就安排60个学时的课程,他们没有时间玩耍,都被变成了‘小大人’。”长岛犹太人医疗中心的阿伦·斯坦普勒博士说:“小大人是当前儿童患精神抑郁症和自杀明显增加的原因之一。”在我国,小大人问题也已经被一些细心的家长所察觉,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偏离了常态,他们就有了心病,于是到处求医问药,想方设法要找回孩子的健康和欢笑。一个身家千万的乡镇企业家表示:“如果医生能把我孩子的心拨正,我愿出两百万元。”然而,培育孩子、陶冶人格是一个潜移默化、精雕细刻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赚钱更重要也更困难。

孩子像一颗树种,要想长成大树,第一步取决于萌发、破土是否顺利,幼苗是否茁壮。有了好苗子,就比较容易成材。做父母的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活泼而坚强的下一代,从小就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性格,不要让他们变成“小大人”。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做父母的要善于顺应这些规律进行正确的引导。俄罗斯心理学家达维多夫根据儿童活动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1)出生至周岁是直接的情绪交往期。这个时期最好由生母自己抚育和喂养,不要寄养给别人。

(2)1~3岁是摆弄实物的活动阶段。这时儿童需要的是简单及绚丽多彩的玩具。压岁钱和巧克力并不需要。

(3)3~7岁是游戏活动阶段。游戏能促进儿童感官功能的发展,提高记忆的数量和质量,促进思维发展,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

(4)7~11岁是基本的学习活动阶段。父母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儿童学习的自觉性。

(5)11~15岁是社会有益活动阶段。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中发展个性。

(6)15~17岁是专业学习活动阶段。在学习中提倡手脑并用,联系实际,为将来事业打好扎实的基础。

做父母的要善于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时刻记住他们还是孩子,不要以大人的立场和意识去衡量他们。发现孩子出现情绪反常、性格变态时要尽早找出原因,加以矫正。已经出现变态心理的“小大人”要倍加关怀,尽量发掘其优点,使他们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逐渐恢复儿童的天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6.5 当孩子打针的时候

孩子生了病,有时需要打针。随着我国计划免疫的推广,即使是健康的小孩,为了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结核病和小儿麻痹症等传染病,也免不了要打针。当孩子打针的时候,有的孩子闭着小嘴,一声不吭;有的轻声叫嚷:“好疼啊!轻一点!”那种天真可爱的勇敢精神真使人赞叹不已。但是,大多数2~7岁的儿童都害怕打针,他们跨进医院的大门,心里就非常紧张。打针的时候,有哭的、有叫的,也有挣扎吵闹的,真可谓是千姿百态。陪同来打针的父母,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就范,说理的、逗弄的、哄的、骗的,的确也是软硬兼施,各有招数。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启发式。在家里和路上就给孩子讲明打针治病的道理,避免任何与疼痛有关的暗示,使孩子轻松上阵,取得孩子的主动合作。

(2)期待式。对打针的时间、注射的部位、操作的护士,提出几种方案,让孩子自己选择,作出自愿打针的决定。

(3)鼓励式。给予恰如其分的口头表扬,或给其以微笑、亲吻、搂抱、拍肩膀、给小奖品等鼓励。

(4)强迫式。平时就把打针作为惩罚的手段,孩子稍有越轨,就进行恐吓:“你再吵,我叫医生给你打针!”孩子生了病,就强迫其打针,如有挣扎,则就尽全力将其四肢压紧,像杀猪一样。

(5)哄骗式。用花言巧语哄骗孩子,明明是上医院去打针,却对孩子说:“带你出去玩”、“带你出去买糖吃”;明知打针是有小痛的,却说“打针一点不痛的”,等等。

以上五种方式,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效果大不一样。前面三种方式,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使孩子明白打针治病的道理,有一种安全感和温暖感,心悦诚服地接受打针。面对打针小痛的现实,激发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有助于大人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和融洽的感情。通过打针,还能使孩子增长知识,认识社会,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而是值得提倡的。后两种方式,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无疑是一个打击。因为儿童的大脑还比较脆弱,经不起外界的强烈刺激。简单粗暴地强迫孩子打针,会使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急剧上升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其失去心理平衡,引起生理功能失调,从而降低抵抗病菌的能力和康复能力。有的孩子由于情绪极度紧张,甚至会大哭失声,出现呼吸停顿、嘴唇发紫、四肢抽搐的窒息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时,大人也不要惊慌失措,只要轻轻拍打患儿背部,顷刻便可复原。

强迫孩子打针的另一个弊端,是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在他们眼里,父母是“暴君”,医生和护士都是“敌人”。今后容易养成任性、自卑、执拗、冷酷的性格。有的还会引起逃跑、遗尿、梦魇、神经质等心理和行为变化。用哄骗的办法同样是不可取的。不符事实的说法会损害父母自己的形象,降低今后教育的效果。孩子单纯无知,模仿性很强,容易沾染说谎的习惯。面对打针,最好是回避“痛”的话题,如果难以回避,那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说明只是有一点小痛,要求孩子勇敢地配合。自作聪明、有意无意地欺骗孩子,有时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把2~7岁的孩子称为“开窍前的儿童”,认为人的智力有50%是在4岁以前获得的,有30%是在4~8岁之间获得的。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孩子的“开窍”和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使孩子的身心都得到良好发展,不仅要在孩子的吃饭、穿衣、睡眠、学习、游戏、交谈诸方面像对待幼苗那样精心地进行培育,而且不能忽视像打针这样的“小事”。打针对孩子是一种强刺激,打针发生的一切也许会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烙印。

6.6 尊重———医治“问题儿童”的良药

俄罗斯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知识。”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任性、无礼、孤僻、懒散、说谎、逃学、出走、小偷小摸、调皮捣蛋等状况,以及口吃、夜惊、遗尿等心理和生理障碍,称为“问题儿童”。这些儿童被某些父母和老师斥为“笨蛋”或“坏孩子”,受到白眼、训斥、奚落乃至体罚,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备受创伤,人格遭到无情的摧残。其实,这些孩子中大约只有0畅5%~1%有遗传上的缺陷,绝大多数是后天错误的教育方法造成的。

心理学家和医生们已经确认,家庭教育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关系。夫妻经常吵架,孩子往往受闷气,因而变得容易激动,不能克制自己。如果父母彼此不够关心,同孩子也很少交谈,那么就会妨碍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智力的提高,其后果是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佳。如果父母很少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耍,那么孩子往往爱静不爱动。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孩子往往任性、娇气。如果父母对孩子严厉、粗暴,动辄打骂,孩子容易发生说谎、逃学、出走等对抗行为。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无视孩子的素质、能力和兴趣,一味要其服从,会扼杀孩子的上进心和主动精神,等等。除了家庭的因素外,学校老师如果歧视后进学生,对能力较差的学生缺乏耐心教育,滥施处分,也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形成孤独自卑、胆怯、焦虑、抑郁等变态心理。

教育孩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只懂得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等生理上的需要,忽视孩子心理上的某些需要。尊重、信任、温暖是人类特有的精神需要,也是儿童成长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对于“问题儿童”来说,失去别人对他们的尊重,是他们落后于其他儿童的主要原因。他们如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也就不会去尊重别人,当然也不会尊重自己,从而自卑、自贱、玩世不恭、破罐子破摔。为了寻找伙伴,进行补偿,他们容易沦为失足者而成为社会问题。

“问题儿童”的父母常常为自己淘气的孩子牵肠挂肚,日夜操心,有的到处求医问药,有的求神拜佛搞迷信活动,在遭到失败以后,错误地认为孩子“朽木难雕”、“不可救药”。其实,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具备成人的意识,他们的人格没有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影响下,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活动,行为完全可以得到纠正。如果他们曾经受到过某种心理的创伤,心病要用心药治,重新得到尊重是医治他们心病的良药。

心理学研究证实,儿童喜欢那些在信念、价值及个人品质上同他们相似的人交往,一旦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得到了尊重,在正确的引导下,他们就会自我尊重和尊重别人,从而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并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尊重“问题儿童”需要家庭、学校、老师、医生及社会工作者的共同配合,其中关键是家庭。具体要求在行为、态度、言语、表情、目光动作等多方面入手,从以下几点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

(1)行为的尊重。首先要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去盛饭、夹菜、洗碗、洗手帕、倒垃圾、叠棉被、上街购物等,对他们进行衣食住行的实践和简单的劳动训练。根据不同的年龄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得好的要表扬或奖励,以唤起他们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办事的能力。要乐于同他们交谈,不要以成人的意识去衡量他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在休息天带他们去郊游、野餐、划船或看电影,在交谈和游戏中帮助孩子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他们的人格和品质。孩子如果在学习上遭受挫折或生活上发生越轨事件,更需要心理支持和具体帮助。爱迪生小时候,考试成绩曾经是全班倒数第一,同学们嘲笑他,老师说他得了“愚笨症”,将他赶出学校。爱迪生的母亲很懂得尊重孩子的人格,给小爱迪生买了枟鲁滨孙飘流记枠,讲故事给他听,跟他一起学习,既引起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态度的尊重。态度是人际心理学的核心,态度的改变过程也就是说服的过程。以平等态度对待“问题儿童”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感到温暖,使其心悦诚服,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福曼尼克教授说:“同孩子谈话是父母能够为他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平等地跟孩子交谈就是进行讨论式磋谈、疏导,不可滥用家长的权威。在学习机会、劳动分配、课外活动等各种场合,“问题儿童”应与其他同学一样得到信任和温暖。应避免父母态度不一致,父亲批评,母亲袒护,孩子无所适从,导致反抗和冲动行为。

(3)言语的尊重。言语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孩子也要听好话,而且对言语的刺激十分敏感。训斥过多会造成孩子的厌烦和麻木,在真正需要讲明道理时反而产生不了效果。粗话、脏话、挖苦、恐吓、高声训斥都应避免。要尽量避免不尊重孩子的言语,如“你让我丢脸”、“我讨厌你”,等等。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会使其蒙受耻辱,对孩子最不尊重。对孩子讲话,言语要精确、具体,承诺要兑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

此外,目光接触、肢体动作、表情、态度等,都能影响孩子的感知和情绪,从目光里,孩子能看到给他的是爱还是恨,是尊重还是鄙视。慈祥的目光使孩子情绪安定,威严的目光使孩子心理紧张,从而影响孩子的行为。大人点头、摇头、噘嘴、皱眉、挥手等表情和肢体语言都是与孩子沟通的工具。一旦“问题儿童”真正感到了别人的尊重,他们也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他们的行为也就不成问题了。

6.7 夫妻夜话性启蒙

金秋之夜,万籁俱寂,江南某名牌大学家属区的一幢公寓里,一对刚过而立之年的恩爱夫妻还在窃窃私语? ?

夫:今天我们学校里出了个新闻,一个男生扒上女厕所窗户偷看,被抓住了。

妻:怎么会有这种事?

夫:是啊,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学生平时看上去蛮老实的,成绩也不错,还得过“竺可桢奖学金”呢!

妻:怎么处理他呢?

夫:起先被学生扭送到派出所,后来把他放了,交给了心理医生处理。

妻:这是为什么?

夫:经过调查,他以往还有类似行为,只是没有被抓住。他是一个心理变态患者,与流氓是有区别的。

妻:他怎么会性变态呢?

夫:原因比较复杂,但追根溯源,同他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影响有关。

妻:能考上名牌大学,并获得著名的奖学金,怎么还要怪罪他的父母呢!

夫:他的父母在智力教育方面也许是成功的,但在性知识和性道德的教育上是失败的。

妻:何以见得?

夫:据那个学生讲,小时候他与父母同室睡,晚上常常偷听到父亲给母亲讲的色情故事,其中有一个叫“三看御妹”的,被父亲添油加醋地说成古代一个状元郎躲在厕所里偷看前来进香的御妹娘娘,给他的印象特别深。那时候,每当看见他母亲从床底下拉出痰盂来小便时,心里总有一阵紧张。总想看看女人是怎样小便的。

妻:看来,父母的言行无意中影响了孩子。

夫:是的,2~7岁是开窍前儿童,家长一定要当好启蒙者。关于性启蒙教育,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以前,尤其是5岁以前,而这一阶段的教育大多是由父母来实施的。

妻:这话有道理,(她望着在一旁小床上酣睡的4岁儿子)我们小刚在电视中看到男女接吻镜头时,竟会学着也来亲我一下。

夫:根据儿童性心理的发展规律,2岁时就已经有了男女之间综合性的差异概念,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知道爸爸、叔叔是男的,妈妈、阿姨是女的,并表现出对性的好奇心。

妻:的确如此,前几天小刚还问过我:“妈妈,你同爸爸是怎样生我的?”

夫:你怎么回答?

妻:我说:“爸爸、妈妈在一起就生了你。”

夫:这并不错!

妻:但他又问:“妈妈,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夫:你怎么说呢?

妻:我一时不知所措,就拿以前外婆告诉过我的那样回答:“你是从妈妈胳肢窝里生出来的。”他当时还好奇地拉着我的短衬衫袖口,往腋窝里张望呢!

夫:(差点笑出声来,被妻子用手捂住口)欺骗孩子可不是好办法。

妻:嘘!那我该怎么回答呢?

夫:性的启蒙教育是一项严肃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它能使孩子在生活道路上避免很多过失、痛苦和不幸,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妻:问题是如何进行性的启蒙教育?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夫:这的确值得研究,我想,平时可以跟他讲一些植物开花结果、动物生长发育的故事,再逐步跟他讲一些人体生理解剖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所有这些,最好能结合所见所闻,图画、影视镜头等现实生活的情景,进行适度发挥。随意编造或哄骗,会使孩子产生过度的好奇心而出现心理偏离,是不可取的。

妻:你说得对。

6.8“老勿大”求医

上午11点快到的时候,门诊病人已寥寥无几,这时来了一老一小,老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论个儿看上去不过两三岁,只比热水瓶稍高一点,从五官的比例和丰富的表情来看却是少年模样了。

护士小张一边好奇地端详着孩子,一边热情地把他们带进了中年儿科医生李大夫的诊室。“你是他的? ?”“我是他的外婆,他爸妈在外地工作。”李大夫与孩子的外婆一问一答。“多大了?”“13 岁了。”李大夫略微一愣,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根软尺给孩子测身高,“身高39畅5厘米,这比世界上最矮的人还要矮。世界上最矮的人是荷兰的宝林公主,19岁时的身高是68厘米。”李大夫说。“这是脑垂体机能不足引起的侏儒症吧?”小张问。“不一定,除了垂体性侏儒,慢性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不足、营养不良等都可以引起侏儒症。”李大夫说着转向外婆,“他有什么不舒服吗?”“没什么,想请大夫看看为什么长不高?”李大夫与老人交谈了几句以后转向孩子:“你叫什么名字?”“老勿大。”孩子天真地回答。“你平时最喜欢吃什么东西?”“糖!糖!”孩子大声回答道。“你最不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嗯? ?”孩子一时答不上来。这时外婆抢过话题说“他不爱吃的东西可多了,鱼、肉荤腥都不沾嘴,要他吃蔬菜他要哭? ?”“那他平时吃些什么呢?”护士小张插嘴了。“糖果、蜜饯、巧克力他最爱吃,糖粥、糖泡饭也喜欢,为了求安耽我总是依着他的。”外婆说。“外婆说的是真的吗?”李大夫问。“是真的。”孩子不好意思地回答。李大夫又问了不少问题,小病人都能一一回答。“这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智力并不差。”李大夫自言自语地说着就动手给患儿检查。“老勿大”的视力很差,牙齿蛀得像两片烂锯条,足背上还长了个溃疡。查体以后李大夫又开了好几张化验单,这才和小张洗手下班。

下午,李大夫接到化验单后高兴地叫了起来:“有希望了!”小张应声走进诊室。李大夫说:“孩子每克头发锌的含量低得惊人,只有20微克。锌是人体内含量仅次于铁的重要微量元素。一个人含锌的总量不过3克左右,但它的威力巨大,据文献报道:儿童发锌小于70微克,就要出现味觉减退、食欲不振、嗅觉障碍。长期缺锌的话,可能引起生长停滞,看来这孩子患的是缺锌为主的营养性侏儒。”李大夫滔滔不绝地说。“我们国家这些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还会引起营养不良吗?”小张问。“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中心的调查,锌缺乏症并不少见。我国儿童偏食现象比较严重,大人溺爱孩子,喂养不当,使儿童的饮食问题更为突出。这种超级小人症的确比较少见,但门诊中营养障碍的儿童着实是不少的。”李大夫说着,宽厚的下颌微微内收,显得格外老练精干。“为啥锌缺乏会引起小人症呢?”小张问。“锌是人体细胞增殖和分裂的关键性营养素,细胞的新陈代谢离不开酶,许多重要的酶都需要锌才能合成。已经证实有80多种酶含有锌,锌不但对细胞的生长,而且对细胞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食物中锌缺乏,会造成细胞内核糖核酸代谢异常,去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减少,细胞分裂能力减弱,就会导致机体生长停滞,而引起营养不良性侏儒。这个孩子视力和牙齿不好说明除了缺锌,还有其他营养素缺乏同时存在。”李大夫说。“医生,锌到哪儿去买呢?”外婆认真地问。李大夫熟练地从书橱里抽出一本书———枟老药新用枠,翻出一页给老人念了起来:“每公斤食物锌的含量,低(5毫克):苹果、香蕉、橘子、黄瓜、白菜、莴苣、番茄等;中(5~20毫克):胡萝卜、土豆、萝卜、沙丁鱼等;高(20~50毫克)花生、杏仁、核桃、蛋黄、牛肉及动物肝脏;极高(1000毫克)牡蛎、鲱鱼。可见,动物性食品和蔬菜是食物中锌的主要来源。”“孩子还能不能长高?”外婆又焦急地问道。“孩子还没发育,治疗还有希望。”接着,李大夫接着便按电脑键盘,打出一张处方:0畅2%硫酸锌溶液5毫升,一日3次? ?他一边打,一边又转向小张:“儿童每天每公斤体重应摄入0畅2~0畅3毫克锌。可先给他服一段时间看看,1个月以后来复查,根据血锌含量调整硫酸锌的剂量,如果血锌小于150微克,可实行长期锌疗法,每天可给锌20毫克。”随后,李大夫又叮嘱老人和孩子:要积极配合治疗,药物治疗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蔬菜和荤菜都不能偏废。病人离开前,李大夫还特意留下了他们的电话号码和住址。

病人出门之后,李大夫又对小张护士说:“这种病人与其母亲的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为了防止孩子缺锌,准妈妈怀孕期间就要注意锌的摄入。如果以成人每天需要15毫克锌来计算,孕妇应该加倍,哺乳期又要再加15毫克。”

此后,李大夫和护士小张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多次上患者家里进行随访,了解“老勿大”的生活情况,帮助制订食谱,问寒问暖像亲人一样。在医务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外婆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孩子百依百顺,“老勿大”也改正了以前不良的饮食习惯。4个星期以后,孩子脚上的溃疡就长好了,视力也开始改进。特别可喜的是,孩子个子长得很快,每月长高3畅5厘米,一年长高了42厘米,到第二年又长高了34厘米。据世界文献报道:有人给一组缺锌小儿用硫酸锌治疗,每年平均长高22畅5厘米。“老勿大”的生长速度是史无前例的,而且还有继续长高的势头哩!现在,再没有人叫他“老勿大”了。

同类推荐
  • 健康一生的最佳习惯

    健康一生的最佳习惯

    我们的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的细节,都和我们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有些人习惯于早晨刷牙,有些人早晚都刷牙,但可能没有人去想究竟是早晨刷牙好,还是晚上刷牙好。生活中我们很多的习惯在不知不觉地吞噬着我们的机体,在无形中积累了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其实,“一个人的后半辈子是由习惯的组成的,而他的习惯却是前半辈子养成的”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好习惯可以使你长寿,好习惯可以伴你健康一生。
  • 高血压这样吃这样练这样养

    高血压这样吃这样练这样养

    近些年来,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已日趋年轻化,一旦患上高血压,就需要从饮食、运动、日常调养等方面来控制血压,以防出现并发症。本书邀请知名运动营养学专家,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详细的饮食良方、运动处方和保健方法,使患者不用去医院就可以在家自行调养,轻松控制高血压。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并配有精美插图,是一本为患者贴心服务的高血压预防治疗调养实用宝典。
  • 牙齿有毛病,身体一定出问题

    牙齿有毛病,身体一定出问题

    牙齿一旦出毛病,身体的其他地方可能早已生了大病!看似不起眼的牙疼,背后潜伏着肠胃病、身体酸化缺氧、鼻炎过敏、呼吸障碍、颈椎酸痛、精神压力等重大身体问题,还会不知不觉改变你的容貌。忽视牙齿健康,就等于忽略身体发来的健康警报,任由疾病在全身伺机爆发!台湾著名牙科医师赵哲旸,结合西医牙医技术和中医经络、能量疗法,回归治本的医学观,以系统性的角度看待牙齿问题,为你揭开牙齿和全身健康不为人知的紧密关系,告诉你如何从牙齿看出各种疾病隐患,保护牙齿就能预防全身疾病。翻开本书,立刻明白牙齿对全身健康的重要性,保护牙齿,轻松远离全身疾病!
  • 跟着杨霞找快乐:情绪养心六十法

    跟着杨霞找快乐:情绪养心六十法

    本书内容包括:点亮一盏心灯,摆脱情绪负债;心态怎样,生活就会怎样;主动工作,快乐生活;寻找快乐,绘制幸福色彩;调节身心压力,快乐从心开始等。
  • 这样享天年:朱世增教授谈

    这样享天年:朱世增教授谈

    内容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养生方,以不同的养生功效来分章,每章结束后都有一小结对本章所述内容进行辩证分析,养生方多以单方为主,有药物组成少、取用方便、疗效较好的特点;下卷为细说养生法,养生功法杂且多,而本书挑选的二十二个养生法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每个养生法都与日常起居息息相关,例如喝水与养生、运动与养生等。
热门推荐
  • 谁主武周

    谁主武周

    还没好好的享受,坑爹的生活,就让爹给摆了道,赤果果的坑儿啊!唐朝是个好地方啊,唐朝的人民好幸福啊,唐朝的生活好快乐啊,但是,幸福的人那么多,为何不能多我一个?武攸绪默默地望着天,天空飘过一片云,这都不是事……PS:某,武攸绪,庄严宣誓,想看某称帝的,绕路吧!(诸位英雄好汉,兄弟姐妹,给点收藏、推荐,打发点咯……)
  • 独宠人气校草:99次追爱大作战

    独宠人气校草:99次追爱大作战

    她窮,可是窮得有自尊。她花癡,花癡的讓他無語。她堅強,讓人疼惜。每天除了打工和讀書,她為的就是減輕家裡的負擔,在學校裡受了委屈,她也通通一個人扛了下來,為的不讓家裡擔心。他有錢,有錢就是任性。他帥,帥的一塌糊塗。他的目光緊隨於她,仿佛有引力一般,為了她他可以丟掉一切,承受那份罪。最浪漫的故事便是你我相遇,相知,相愛。
  • 扶桑章

    扶桑章

    (小说+国风+奇人异怪+洪荒)注:“异怪”以《山海经》记载为准。另注:“奇人”以上古洪荒为准。我们的主角是——铛铛铛!!!一棵扶桑树,道号扶桑。不用惊讶,没错,这就是十个小太阳的好盆友,扶桑神树~扶桑前世是一只夫诸,因为他的“招灾”体质,终年隐居于夫诸山上,却不幸被游历的道人发现,一番缠斗后扶桑不得不使用神通将那些个弟子移出夫诸山,丢到了不周山上,撞出了重伤。非常不巧,其中一个正好是一位洪荒大能,三清之一元始天尊的真传弟子。准圣一怒,直接找上夫诸山,斩杀了扶桑。死之前扶桑的心情大概是:???那时六道轮回还未补全,扶桑精魄得以逃生,天道悲悯之下,扶桑再次经历了一遍盘古开天,化作了一棵和盘古大佬同辈的树——扶桑神树。
  • 我的生活甜酸涩

    我的生活甜酸涩

    暑假的生活,未来。。。渺茫憧憬着未来。。。
  • 目光所及全是你

    目光所及全是你

    阮岚以为自己嫁的是普通男人,这人摇身一变成为公司的总裁大人。说好的杀伐果断,冷血无情,通通不见。某日阮岚扶着自己的腰,控诉道:“不是说好了不近女色。”“不近女色,只近你。”某总裁腹黑又温柔地说。腹黑总裁三百六十度无下限宠妻。【1v1甜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平行世界穿越者

    平行世界穿越者

    宇宙中存在着很多的平行世界,每一个平行世界中有每一个我存在,宇宙在每一个平行世界中保持着能量粒子的均衡,一旦一个平行世界中的一个粒子发生变异,另一个平行世界中的相应粒子也将发生变异......生与死别的爱情会让一个男人疯狂地穿越平行世界,寻找数千年,只为找到另一个世界的她,然而他不知道,他的行为已经让宇宙能量发生改变,宇宙的均衡即将坍塌……
  • 兄弟请给我一刀

    兄弟请给我一刀

    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好男儿热血国土,战立国土疆场。为了这些狗屁的话我走进了军营,走进了让我一辈子悔恨当中。每当端起酒杯大醉迷离的时候总能看到他在我眼前看着我微笑,那笑容还是那么甜美,那么灿烂。一个自我军人回忆录。没有什么精彩的,也没有什么妖魔神怪,也没有什么热血军旅。有的只有真实,有的只有真伤,真痛,真情,真义。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 21克灵魂

    21克灵魂

    传说一个人死后,身体会减少21克的重量,这消失的21克,就是灵魂的重量……她有能看见灵魂之力的灵瞳,喜欢收集已死之人的灵魂。由于收藏已死之人的灵魂,不让已死之人重新投胎,夙凉被鬼界的执法者记恨上了。于是,冷沧浔作为阎王的左膀右臂,负责从夙凉那收回灵魂,让那些人去投胎。“你到底还有多少灵魂?!”某男满脸黑线。“你这是要收刮我的‘私房钱?!’”某女威胁。“不敢不敢!老婆大人你随意~”某男屈服于某女的‘淫威’之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校园恋情之不离不弃

    校园恋情之不离不弃

    美丽冰冷的校花爱上了冷酷的校草是一对欢喜冤家校草的未婚妻的百般刁难女二调皮可爱萌妹型爱上了风流倜傥的男二,男主的家庭背景:名门望族,父亲在他初二的时候背叛了自己的母亲爱上来了一个女大学生,女大学生家里很穷可是很有教养也很有才华,母亲知道后在家任劳任怨可是父亲老是挑刺,父亲要离婚,最后母亲犯心脏病死了,男主恨死了自己的继母和父亲认为是他们害死了母亲,男主和女主是欢喜冤家,男主爱上了女主可是女主恨死了男主,最后女主的身份曝光了,女主也知道了男主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