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58700000026

第26章 阅读的独白(5)

蒋蓝用笔敲落侠客身上淤积的尘埃,恢复了真实的情景,走进了侠客们的心灵世界。侠是一个厚重的大字,蕴涵了太多的意义,说是非常容易的,真正做到位并不简单。侠是一种精神,万丈豪气,在掷地有声的诺言中,他们实践自己的言行。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很多的人与事,值得我们向侠义的人行注目礼。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消费的时代,侠的精神更是被商品吞噬得无影无踪。侠义变作了传说,只有在人文历史中能觅到他们的影子。蒋蓝的文字像他的性格,冷峻中透着温暖,他整理的不仅是资料,更多的是侠义的精神。他怀念热血暖热的冷兵器时代的侠义之客。蒋蓝喜剑,他不是为了风雅,在书房里挂着一把剑。读书累了的时候,拔出剑来舞弄两下,在剑锋上抓住执着和侠义的血气。

秋蝉的叫声,送来了夜的寂寞。在这安静的长夜,手中蒋蓝的书越来越重,二十多万字的书,却山一般的压在手上,抬不起来。一曲《广陵散》流传千古,其刚烈的弦乐曾震撼多少人的心。《铁血斑斓的彭家珍》从投出炸弹的瞬间,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快意恩仇施剑翘》,到了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了。我看到了刽子手行刑时残酷的手段。这是丧失人性的一击,那把铁锤将徐锡麟的睾丸砸碎,血肉沾染冰冷的铁块。刽子手又无情地、活活地剖开徐锡麟的胸腔。这一刻的文字渗出哭泣,在书房里缠绕不散,刺激眼睛,模糊了我的视线。“可以说,徐锡麟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位被专制体制‘吃’掉的人物。辛亥革命进程中,以徐锡麟之死最为酷烈,在这血淋淋的过程里,中国专制权力放之于人的‘身体政治’,同时也得到了最为狰狞的展示。”蒋蓝在纷杂的历史中寻找到了。

思想是一团炉火,它在熊熊燃烧,各种情感和思绪被投进炉中冶炼。蒋蓝在后记中写道:“复仇并非是一味仇杀,而是申冤。复仇,除了‘忠孝’的道德基础之外,尚有‘春秋大义’的伦理基础。这里的‘义’既有‘适宜’的意思,它说明了复仇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也有‘道义’‘荣誉’和‘正义’的意思。俗话‘不报此仇,誓不为人’就包含了这些意思。所以,复仇是‘为人’的前提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的复仇,在当今环境中不可胡乱效仿。这样的复仇意识,与现今的所谓恐怖主义,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窗外有一片空地,种满了青菜和长着几株树,秧蔓上攀伏几朵黄色的花,不像盛夏开得那么狂烈了。我还是想摘下来,用这种朴素的、生于大地的花,敬献到书中侠义的人们的墓前。我似乎注视到蒋蓝,点燃了一根烟。这一刻,他的眼前出现了遥远的过去,闻到了历史的气息,看到了江湖的险恶。蒋蓝的文字像巴蜀阴柔的雨,润湿了寂寞的情感。我这个年龄不青春了,不是易动情感的季节了。我在蒋蓝的文字引领下,在历史中行走,感受剑风刀雨的淋漓。

有一种真挚的声音

1983年,我二十二岁,是一个文学青年。那一年我订阅了《青年作家》,从此,我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八十年代,中国文学刚从政治的冰冻期结束,进入了新时期。1983年,我在《青年作家》上读到了新的作品,11期刊发的《在执拗的探索中》是孟繁华评作家郑万隆的一篇文章。我和孟繁华是东北的老乡,我们曾经共同生活在一个城市——延吉,读他的文章,感到特别亲切。每期的封二都有一幅作家的木刻肖像,契诃夫、法捷耶夫、小林多喜二、乔治·桑、别林斯基等。一批作家的肖像,虽然带有政治倾向,但文学的春天毕竟来到了,也温暖了年轻人的心。尤其是1983年第9期刊登的乔治·桑,黑白线条,刀锋冷峻,没有多余的地方。下面有一段摘自她作品的话:“一本小说的结构,当然更可能由于某一件事情或者由于某一个东西的巧合而产生了。在科学天才的作品里,总是凭借思考,从事实本身得出事物存在的理由。在艺术的虚构里,即使是最简单的虚构,也是凭借了想象,来把孤立的事实加以联系,加以补充,加以美化。作品内容的丰富或者贫乏,是另一个问题;至于精神活动的过程,对于所有的作家都是一样的。”乔治·桑说的“虚构”和“想象”当时没弄明白,只是囫囵吞枣似的吞下去。我还读到了韦君宜给青年作家开的读书单,放到今天来看,并没有落伍,这是写作者的一份很好的读书单。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现在我还经常读,是枕边的好书。

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我有过几次向《青年作家》投稿的经历,那时没电脑,完全是手工写作。一篇几千字的小说稿,从初稿到完稿,一笔一画要花去半个月的时间。工整地抄写完了,装进牛皮纸的信封,贴上邮票,最后投进邮筒,然后是长长的等待。虽然没被采用,但我一直没放弃,仍然热爱着《青年作家》。1990年以后,我很少写小说了,更多的是写散文和随笔,我理解了乔治·桑的“事实”。文字是有生命的,它经过作家生命的孵化,发生了激烈的撞击,当它们在纸上出现的时候,创造了另一种生命。2006年8月,《青年作家》刊发了我的散文《第四粮店》,这是我第一次在《青年作家》上发表作品。可惜的是编辑部寄出的样刊在长途的邮路上丢失了,到了今天,我也没看到这一期的刊物。2008年以来,我陆续在《青年作家》发表了《画布上的激情》《夜渔是抒情的歌谣》《荒野的风吹走所有的一切》《灵魂永远停留在时间里》《痛苦:在黑暗中的光芒》等散文,《夜渔是抒情的歌谣》入选祝勇主编的《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9年散文》,《语文教育》也选发了这篇文章。2010年第5期《青年作家》发表了《痛苦:在黑暗中的光芒》,这是我进入西方诗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路标。这些文字是在时间中留下的声音,它倾述了对生命的感受和热爱,对文学的追求和向往。在这个大吵大闹的浮躁时代,一本刊物坚守自己的精神,抵抗时代的俗风躁雨,这是难得的。我的书房里保存了几千册藏书,对书的收藏越来越苛刻,不是每一本书都能进入的。我至今还存有过去的《青年作家》,希望自己的创作永葆“青年”的先锋精神。

巴金说“把心交给读者”,这不仅是对办刊人所说的,也是说给每一个作家。作家心灵的背景有多大,他的作品就会有多大。《青年作家》倡导的:“青年性、文学性、思想性”,是一面飘动的理念大旗,她将带领一批有思想的作家,在文学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当灯光点亮的时候

灯光点亮的时候,它就出现在书页上了。1913年1月,寒冷的冬天,卡夫卡在一个深夜,给他亲爱的菲莉斯·鲍威尔写信。史料上说,1912年9月至1917年10月,他们频繁通信。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深,堆积在玻璃上,六月的平原热气蒸腾,敞开窗子,一只蚊子捕捉到灯光,伏在纱窗上,等待机会,它一定是看到我拿书的手了。

我的灯光,带我到遥远的地方,它让我读卡夫卡阴冷的文字。其实这本书在书架中藏了多少年了。准确的买书时间记不清了,书版权页上盖了红色的方形章,这不是纪念章,而是处理书的章:“处理书,仔细挑选,售出不退。”我去三联书店是在阳光丰富的日子,书店在地下一层,每次去必须走向下延伸的台阶。人一点点地降下去了,阳光留在地面上,人一进入里面,就在灯光下活动了。

特价区在角落里,特价是一个美丽的词,朴实一点说就是处理书。这些书进入不了畅销的行列,隔一段时间,一些销售不好的书就要摆上这个架子。《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就是花1元钱买到的,我现在还在读这本书。灯光执拗地把我留在1913年1月,听卡夫卡的诉说。夜晚的寒冷,并没消减他的热情,情感的外面包着一层灰色的冰冷,温暖的目光触上去,就急忙地逃避。闷热的夜晚,卡夫卡的文字是一阵飞来的寒冷,冻解了燥热的心。卡夫卡身处1月的冬夜,瘦弱的身体中贮满了灼热,他在信中和所有的恋人一样直率:“有一次你写道,你希望在我写作时能坐在我的身边;但这样我就写不了东西了,平时我也写不了许多,但这样我会一点也写不了的。”卡夫卡笔尖流出的柔情和灯光融在一起,变成很多的金蝴蝶在屋子里飞舞。他写出的字,线条中溢满了爱意。冬夜的清寒,只是改变温度的高低,心中的情感是什么也氧化不了的。卡夫卡叙说他的幸福,我关掉了灯,让光线消失,躲在黑暗中,卡夫卡的快乐,堆满了屋子的空间。我合上书,重新安静了,闭上眼睛,回味文字描述的情景,还听到窗外街道上一辆跑过的汽车声。

我的手伸向开关,不需要帮助就能摸到。触在上面只要一摁动,光就会火一般地窜动,我等待光烧燎黑夜的声音。切动开关,光在我有准备中出现,但还是适应不了,两种光度在眼睛中纠缠和撕扯。我还是喜欢光明,在它开出的亮地,拿起《卡夫卡书信日记选》。不需要乱翻找,书签夹在1913年1月的寒夜中,我很快就进入那个时代里。

虽然菲莉斯·鲍威尔在远方,卡夫卡所有的情感还是想对自己心爱的人说。书信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信上可以说真心的话,热乎乎的情感。卡夫卡在信中,不会一味地说情说爱,夜越深远,他的思考就越沉重了。他说:“我经常想,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带着纸笔和一盏灯待在一个宽敞的、闭门杜户的地窖的第一道门后。穿着睡衣,穿过地窖所有的房间去取暖,将是我唯一的散步。然后我又回到我的桌边,深思着细嚼慢咽,紧接着马上又开始写作。”冬夜这么冷,这么长,菲莉斯·鲍威尔是个女人,卡夫卡却把沉重的思考抛给她了。当地窖隐于地下,世俗的喧闹从上面滚过,不会掉入地窖中,泥土味使人心平稳,阻挡了一切的骚扰。卡夫卡没有选择在水泥和钢筋包围中作为理想的写作的地方,他想成为“地窖居民”反倒有一种自由的舒展,泥土的温暖,修复了创伤的心灵。他触摸大地深处的脉动,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情感恢复了人本性的张扬。地窖的门锁住了阳光,锁住了热闹的街市,却锁不住情感。躲在地窖深处的“居民”,听着上面来往的车轮声,走过的脚步,却在思考人和人的事情,这是一种状态,还是一种痛苦的无奈?想象是可以穿越任何障碍的,地窖的安静有着泥土的气息,卡夫卡为了这个,才想躲进这样理想的地方,靠着灯光,一天天写作。加斯东·巴什拉这个火和光的热爱者说:“如在灯光照亮的桌面上,白纸展开孤独,那孤独就会发展加深。白纸!这需要穿越却永远没有穿越过的广袤沙漠。这页纸对每个熬夜人始终呈现空白的白纸,难道不就是无限周而复始的孤独信号吗?”外面的世界太热闹了,难道孤独是唯一的吗?我把孤独装进心中,在夜晚的灯光下,我们要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光线投在纸上,它会显出什么样的形象?

夜走得很远了,激情驮负着爱的信任在寒冷中跋涉。卡夫卡深情地说:“最亲爱的,你是怎么看的?但愿你在地窖居民面前毫无保留。”我看到1917年7月卡夫卡和菲莉斯·鲍威尔的照片,他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右手背贴在菲莉斯·鲍威尔的腰部。卡夫卡下意识的动作,被摄影师留下了,这更表现出了写《变形记》的人的真实的内心情感。

2011年6月,一天的中午,我躲在抱书斋不大的地方,在电脑上敲下了昨夜和卡夫卡文字相遇时的情景。

窗外的阳光强烈,不远处建筑工地的轰鸣声,不时地冲进书房,卡夫卡地窖似的写作,对于人是多么的重要。黑暗中有了灯光,有了一摞稿纸,有了安静的地方写作,心静了,思考却深了。

拥有海水生出的情感

海的气息在纸上缭绕升起,我一闯入半岛,就被浓烈的渔家生活迷住了。

《黑鱼精的夜晚》是盛文强的第一本散文集,也是他近几年创作的收获。盛文强的灵感来源于民间文化的滋养,他文字的核中涨满了传说的色彩。生在半岛,长在半岛,为了求学和生存漂泊他乡,漂泊的苦难,攀进心灵的深处,发生了“质变”。俄罗斯作家叶·伊·扎米亚京说:“作家若只懂得描绘生活,反映真人真事——这就是无创造力的表现,作为作家无前途可言。”他再一次说明,一个作家走多远,不是他的文字囤积多少,而在于作家的创造想象力。

同类推荐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二战期间,纳粹德占领比利时首都,阴差阳错,竟使一位青春妙龄的中国女留学生卷入了战争,从而改变了她的一生,甚至改变了一位德国将军的命运。
  • 四时花令:古诗词中的花意诗情

    四时花令:古诗词中的花意诗情

    本书摘取三百余首古诗词中花草诗篇,结合花卉名字的由来,以雅致飘逸的笔调,记录了花草在诗词中传递的悲喜忧伤,以及古人与它们情感交织的典故。重拾对大自然的向往,体悟花与四季之美。
  • 外企女人

    外企女人

    在这部《外企女人》一书中,作者通过20余位外企小姐们的自白,入木三分地道出了她们进入外企这个领域所遭受的人生况味:她们既要获得外国老板的赏识,但又要保持自己的尊严;既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发挥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又要防止同行的妒忌和倾轧;既要承担繁重的市场竞争以及繁杂的快节奏高效率的外企工作,又要兼顾丈夫和孩子的照抚;既要兼顾自身工作的优越,又要尊重丈夫的自尊和由大男子主义产生的内心不平衡……否则,她们就将面临被解雇的危险,或在感情的砝码上失去平衡。作者在这部书里,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这些白领丽人的自尊、自爱、自信。也描写了她们对真挚爱情的渴望。
  • 三峡交响曲

    三峡交响曲

    这是一首表现三峡工程建设的长诗。诗人将长诗置于广阔而深远的历史背景上,经过精心选择,择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场景和画面,歌吟了三峡工程的宏伟与壮丽,描绘了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英雄群像,现出他们朴实的品质和献身精神,使长诗涵蕴工程可歌可泣的场景、人物和故事,从而使长诗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感和浑厚的文化意蕴。
热门推荐
  • Boss凶猛:娇妻,太难训

    Boss凶猛:娇妻,太难训

    三年前,因为一个错,她失去了他。三年后,他归来,她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下药,让他强来……事后他却不领情,冷冷的说:“苏雨晴,你要懂得自重!”她却妩媚一笑:“如果自重,三年前那次……”他大怒,甩手而去,根本看不到她嘴角的苦涩。
  • 快穿之千般男神百般攻略

    快穿之千般男神百般攻略

    国民男神意外出车祸成为植物人,专属护士兼男神脑残粉在为男神祈祷时,意外听见一个从脑海中传来的声音,得知男神是因为脑电波分散而无法苏醒,小粉丝决意要踏上拯救国民男神的道路,什么,必须攻略了男神才能收集脑电波,哇,她要逆袭当女主了!叮!不满系统奖励,可重置奖励,但攻略不可获知攻略目标。叮!不满系统制度,可终止契约。……哇,这系统到底有多坑啊!男神求护佑。
  • 墨池书界

    墨池书界

    浮生入易,画难成契,存在即我所立,或宇宙原理,或墨池绮丽。——执,《书界玄梦鲤》
  • 陪孩子轻松走过高三

    陪孩子轻松走过高三

    本书作者不仅是一位高三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备考家长。本书记录了作者本人在高三教学和自己作为备考家长的经历。她所陪考的孩子,在她的陪考下,在高三一年中综合成绩一路上升,并如愿考取一所“211”重点大学。
  • 月亮晚晚

    月亮晚晚

    你是否还记得那年的夏天,和那个让你心动的白衣少年呢?余华:吃这么多零食,难怪你发育不良李未来:余华你给我站住!我要不打的你亲妈都不认识你我就不姓李!成了欢喜冤家的李未来和余华俩人,整天拌嘴吵架,突然有一天,余华发现这男人婆还挺好看的,李未来发现他还挺帅的。等等,这莫名的悸动是神马?一起逃课,一起打架。不是说好的要当一辈子的兄弟的嘛!有一天你却对我说你喜欢我(是会狗血淋头,还是波涛汹涌,干柴咳咳咳,总之感兴趣的小可爱们求点赞,求关注,求分享!|?˙?˙)?)本文原创,因剧情需要会瞎编,有侵权处或者不和逻辑处欢迎指出。抄袭撕马
  • 朝歌一曲有女桃夭

    朝歌一曲有女桃夭

    人家有娇女,慧且贤德,吾家有小夭,馋懒又嘴碎。一代古华掌门岚卿上仙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他千算万算算不尽陶小夭这一挂是他的劫。她很二,古灵精怪,喜欢拿他调侃玩乐。她热血,爱说爱笑,有事没事行侠仗义却总是他收拾烂摊子。他有时会想收她为徒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败笔,也是最美好的幸福。尽管她,生而为妖。
  • 守护甜心之悲伤女王

    守护甜心之悲伤女王

    人生的旅途中,总会遇到几个人,他们彼此爱过,恨过,最终错过。但是,在灯光的尽头总会遇到自己的另一半,一个让你无法自拔的人...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人生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人生

    顾谦从坑上起身,转手将筷子间的鸡蛋放到顾老太碗里,说道:“阿奶疼爱我,我也该孝顺奶,鸡蛋香软,您老牙口不好,正适合。”顾老太听闻,眼眶红红的,哎呦一声,把顾谦搂进怀里,稀罕得说道:“奶就喜欢我们二毛,长得好,又乖又孝顺。哼,那些个长得歪瓜裂枣吸溜鼻涕整日泥地里滚爬的,能比得了我的宝贝孙子!”
  • 醉酒暖朝阳

    醉酒暖朝阳

    苏酒是当地有名的学渣,高中三年稳坐“倒数第一”的宝座,空有“校花”之貌。令人跌破眼镜的是,她踩着分数线进了全国最有名的大学——韶华大学。在这里,她遇见了真挚的友情,朦胧的爱情……随之而来的是,她的一层层身份浮出水面。人们才恍然大悟,这并不是他们认为的“学渣”往事再提,他终于解开了她心中的结。林朝,有钱有权有智商,最重要的是有颜。从小学开始就是校草,年级第一是常事,追求者无数,但林朝一直念着当年的一个小女孩。当林朝遇见苏酒就变得不像自己了……☆小片段“喂,小丫头,你一个人吗?”“……”我认识你吗?“我叫林朝,你叫什么?”“……”“小哑巴,你不会说话吗?”“……会”这人怎么那么烦啊?!“那你叫什么啊?”“……”苏酒实在不想听他说话,转身就走。“喂,记着啊,我叫林朝!”“……”(这不是一篇单纯校园文,涉及商圈,娱乐圈,豪门争斗。应该会是一个长文,希望大家耐心看)
  • 止战乱

    止战乱

    作为一名暗人,不见天日。一次,因为执行任务,失去了妹妹,多了一个丈夫。战争四起,止战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