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38400000042

第42章 慈禧——统治清朝半个世纪的女人(4)

《马关条约》很快震惊了全国。国内的知识分子们,深感国家贫弱,民族危亡,纷纷寻求救国之道。从四月份起,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读书人,先后发起了联名上书、成立学会、出版新式报刊等运动,主张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建议朝廷推动改革,以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慈禧起初以为,这都是民众的必然反应,就像李莲英说的那样,只不过是一时的意气用事。但时间长了,她发现变法运动不但没有退潮,反而越来越发展壮大。这些知识分子以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为纲要,建议光绪帝在大清国推行“君主立宪”制度。什么是君主立宪?那不就是剥夺皇室的实权吗!

而年轻气盛的光绪皇帝,懦弱的外表下藏着重振国威的壮志,竟被这些人说动了。1897年十一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后来被称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这些更使得全国人心激愤,强国御辱的呼声空前高涨。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六月十一日,光绪皇帝终于颁布“明定国是”诏书,以朝廷名义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慈禧岂容光绪放肆,“明定国是”颁布第四天,就逼迫光绪下了三道上谕:以“渐露揽权狂悖”的罪名把光绪的心腹大臣翁同龢革职查办;要求新任二品以上官员定时觐见太后;任命慈禧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统领精锐的北洋三军。这样一来,光绪的权力完全被架空,而军政大权进一步巩固在慈禧手中。

九月十九日凌晨,慈禧带领随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皇宫,光绪慌忙出迎。慈禧不理,径直进入光绪寝宫,没收了所有奏章,并怒气冲冲指着光绪道:“我养了你二十多年,你怎么竟听从小人之言,对我图谋不轨?”

光绪吓得脸色煞白,嗫嚅道:“我……我并无此意!”

慈禧道:“你坏祖宗之法,要把祖宗家业葬送在康有为一介书生之手,这是大逆不道!”

光绪壮着胆子顶道:“我宁可坏祖宗之法,也不忍弃祖宗之民,失祖宗之地,被后人耻笑。”

慈禧啐了一口:“你这白痴!祖宗之法没了,咱们都要完蛋!今天没有了我,明天还会有你吗?”

当天慈禧就传懿旨,以光绪帝生病不能理政为由,再次开始临朝训政。从这晚起,光绪即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此后,他每天处于慈禧的严密监视之下,失去了原本就少得可怜的权力。

戊戌变法只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宣告失败,慈禧下令逮捕康有为等人,并废止所有新政措施。戊戌变法留给今天的,只有当年七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

大清国的死局

因为清政府的一味妥协政策,外国列强认为清朝软弱可欺,加紧了对中国的压榨和掠夺。

1900年某日,养心殿东暖阁。

“老佛爷,这一段时间,冒出了个民间组织‘义和团’,成员遍布全国各地,气势不低于太平贼子,老佛爷是不是要派兵围剿。”李莲英一边为慈禧梳着稀稀落落的头发,一边禀道。

“小李子,我听说,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是不是?”

“启禀老佛爷,事实确实如此,义和团和朝廷并无正面冲突,甚至义和团的成员有不少还是朝廷的兵勇。”

“这就得了,小李子,传我的旨令下去,朝廷全面扶持义和团。我大清是时候该向洋人宣战了。”

“老佛爷您……小李子愚钝不明白。”

“洋人虽无夺取我大清江山的意图,但近年来对大清盘剥过甚,又大肆占地,瓜分势力,大清已经快吃不消了。不抑制一下他们的扩张,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朝廷的兵力……够吗?”

“朝廷虽然向各国宣战,但并不全力出击,主要由义和团去和洋人打拼。无论哪一方得胜,对我朝都大为有利。如果这一战能够赶走洋人,自然是好事。另一面,义和团在拼斗中也必然会元气大伤,到时,只要给他们安一个罪名,朝廷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消灭他们了。而倘若洋人胜利,义和团全面失败,这也不违背我们的意思。到时我们只需要把所有的战争罪名都推在义和团身上,惩办凶手,再向洋人支付一些赔偿,事情也就了结了。小李子,你说是不是?”

“老佛爷真是英明。”

“小李子,明天颁旨,扶持义和团,允许他们发展,并向各国宣战。”

“喳,老佛爷真是考虑周到,有了老佛爷的英明策略,大清国可保万无一失。”

慈禧在这边打着如意算盘,却不知洋人更加狡猾。各国频繁滋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限度地从中国获利,利用一切机会把矛盾扩大化,寻找侵略的借口。慈禧这次总共向十一个国家宣战,正中了洋人的下怀,各国纷纷调遣军队,准备进兵北京。六月份,日本、美国、奥匈帝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及俄国的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以水路为突破口,向天津、北京一带进军。战局的迅速扩大远远超出慈禧预估,义和团虽然士气高涨,对洋人极端仇恨,但大刀长矛终抵不过洋枪火炮。经此一役,不仅义和团惨败,连清军的防御工事也遭瓦解。八月份,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不得不挟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逃离京城,派奕劻和李鸿章去跟洋人求和。

离京那日,光绪的一干后妃,只有正宫隆裕皇后可以随皇帝一起走,其余妃子因为照顾不便,只能各自散开,去亲属家避难。珍妃自认为有光绪的偏宠,非要跟着走,说是跟皇上不离不弃。慈禧见状,老大的不高兴,认为这个妃子不识大体,会成为累赘。于是她对珍妃说:“洋人要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谁也保不定怎么样,万一受到了污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

珍妃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答道:“妾明白,不曾给祖宗丢人。”

慈禧又说:“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自作聪明道:“太后您可以避一避,但皇上是一国之君,应该留下来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慈禧一听就变了脸色。这废物是一国之君?能够维持大局?简直笑话!她怒喝道:“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理直气壮:“妾没有应死的罪!”

慈禧冷笑道:“我说让你死,你就得死!”

珍妃慌了,道:“妾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妾死!”

慈禧终于不耐烦了。“皇上也救不了你。来人,把她拖出去,扔进井里!”

于是上来两个太监,连拖带拽,把珍妃扔进了井里。珍妃一路大叫“皇上救命”,光绪在远处听见,只能暗自垂泪。

慈禧带着光绪等人,先是逃到怀来,随后又辗转逃亡至大同,后来又逃到太原和西安。第二年九月,清政府与八国正式签订《辛丑条约》,赔款额本息共计白银九亿八千多万两。各国进一步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并要求清政府“谢罪”。清政府不但要惩处义和团领袖,还要从此禁止一切反帝国主义民间运动。

严酷的现实粉碎了慈禧的妄想,慈禧这个时候回忆起戊戌变法,方觉得西化改革是中国必须走的一步棋。于是从这一年起,慈禧在国内推行“新政”,其内容基本是照搬戊戌变法,企图挽救病入膏肓的清朝统治。但是,在一个丧权辱国、威望全失的政权下,民众的信任和热情已经无法复燃了。

1908年,慈禧病重。当醇亲王载沣的长子溥仪被带到宫中时,慈禧已经卧床不起。年仅三岁的溥仪,是慈禧选中的下一任大清皇帝。溥仪也注定是一个傀儡,但他的操纵者已经不可能是慈禧了。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病逝。慈禧得到这个消息时还在大笑:“你这白痴!”次日,慈禧也随之去世,结束了她对清朝长达四十七年的统治。

人物点评

慈禧,身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同治帝的生母、咸丰帝之妃,幸运地获得了那个时代女人难以企及的地位。她并非出身于世代簪缨、钟鸣鼎食的显贵之家,她不过是当时一个中级旗籍官员的女儿。若不是她在十几岁的时候凭着选秀的偶然机遇,进入紫禁城,从而搭建了扭转乾坤的政治平台,她的命运与千千万万普通女孩子又能有多大差别?慈禧靠着一步步的钻营,顺利地走近了君王之侧,又幸运地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皇子,从而“母以子贵”,有了皇太后这一至尊身份。咸丰帝的早逝,对她来说是及时的,否则她如何操控年幼的皇子,并借此“垂帘听政”?

在封建社会,女子主政并非易事。慈禧为后人所诟病,一方面是因为其贪权、专政、私生活腐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她当权时期,清政府屡次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妥协,签订不平等条约,不仅丧权辱国,更导致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中国近代发展造成了极其深远的不良影响。

同类推荐
  •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

    中国两千年皇权社会,宋朝是个独特的存在。在这个武将开创的朝代里,文人却历史上第一次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演绎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宋。他莺歌燕舞,华晔玉瑾,性格如宋词般温婉,气质如兰花般高雅。他市列珠玑,云盈丰华,创造了不可一世的繁华和登峰造极的文化。还是这个宋朝,又被诟病效率低下,内部倾轧,积贫积弱、金瓯残缺。最能代表宋朝特色的是仁宗时代。这一时期名人荟萃,吕夷简、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狄青、富弼、包拯等名臣辈出,足以令前人汗颜,更为后世津津乐道。这些名人生活于同一个舞台,演绎出惊天动地、跌宕起伏的风云际会。中国文明造极于大宋,仁宗朝是大宋的巅峰。本书从第一手史料入手,以时间为轴,从宋仁宗亲政到嘉佑开科、苏轼题榜,全方位展现宋朝之绝代风华,亦揭示盛世背后的纷争权斗,以此揭秘大宋王朝的政治特色、时代气质与人文气象。观点新颖,试图突破社会对人物事件固有的平面印象,对原有史料也进行了新的挖掘和解读。宋仁宗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且看那些旷世巨擘们如何倾情出演,让读者真正理解这个中古世界的黄金时代。
  • 伤心的政治:袁世凯的宦海残局

    伤心的政治:袁世凯的宦海残局

    写史,最难的是写人。历史是人折腾出来的,说史,即使是单纯的大事记,也免不了有人在里面,不能把人和事剥离开。但是,现在做历史的,往往见事不见人,写来写去,干巴巴的,就那么点事儿,里面当然有人,但是人都“事儿”化了,没血没肉没性情。说实在的,不是写史的人不想写人,一边是多年的积习难改,一边是写人也的确有难度。
  • 惊喜之旅:我的早年生活

    惊喜之旅:我的早年生活

    《惊喜之旅:我的早年生活》中,C.S.路易斯对诸种对其产生深刻影响的精神和思想条分缕析。它是研究路易斯必不可少的一手传记,也是反思启蒙以及反思现代性的一部经典著作。
  • 曾彦修访谈录

    曾彦修访谈录

    这是一部口述实录。曾彦修讲述了大半个世纪以来自己的经历:三十年代初在延安马列学院所受的教育,跟随张闻天到晋西北调查,亲历延安整风;解放后调北京任人民出版社社长,五十年代被打成“右派”。文革结束后调回人民社等等,极具史料价值。在个人经历之外,对重要问题有理性的背景分析和独特见解,对相关领导人物有亲身接触的直觉感受,是一部能引发人思考的有分量书。
  • 凡·高

    凡·高

    凡·高(1853~1890)Gogh,Vincentvan荷兰画家。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死。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纳、P.西涅克和P.高更等画家。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郁达夫作品集(5)

    郁达夫作品集(5)

    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
  • 管理大师语录

    管理大师语录

    《管理大师语录》由李晓玲、张茗馨编著,选取了巴菲特、比尔·盖茨、乔布斯、李嘉诚、宗庆后、李彦宏等16位中外著名的管理大师,精心汇集了体现他们真知灼见的精彩语录,以及其管理理念和经营智慧。《管理大师语录》力求将这些顶级管理大师最精要的论述呈现给每一位立志在商业界、管理界出类拔萃的企业家、经理人以及每一位对管理思想感兴趣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营救小能手

    营救小能手

    《神犬山姆》圣诞特别篇《营救小能手》如约而至啦。你想知道为什么山姆会拥有超能力吗?快跟着圣诞老人从书里找答案吧。
  • 军王七爷

    军王七爷

    军王七爷翰林宇,嫉恶如仇,拔刀亮剑。纵横九域十三界,管你是神、是魔、是佛、是妖,小世界开启,一律放倒放不倒....我就跑....
  • 天下皆醒

    天下皆醒

    一个对酒很有研究,对酒情有独钟的少年,遇到传说中的疯僧,从此走上了修行者的道路,以酒为媒,以酒破介!九大门派?邪派天尊?都不在话下!为了她与天下为敌又何妨!酒圣谱在手,笑傲天下!天下皆醒我独醉!本书书友群252398486,若是喜欢本书就来聊聊天吧!
  • 止步江湖

    止步江湖

    宋末乱世,天下纷争,江湖上的恩怨情仇又有谁能躲得过?是被乱世的漩涡带走,还是能有自己自由,每个人都要在这乱世之中做出选择。现实也是如此,人人都会遇到纷繁复杂的事情,是汲汲于琐事,还是能够跳出来认清自己所需,其实都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每周末和周一会更一回,希望各位能持续支持作品!
  • 我的十九

    我的十九

    惠愿的原创歌词集,如未授权,勿商用。炽热的光,真实的温度。炽热的年华,独一的梦想。执着着自己的执着,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每一个行路人,都或多或少拥有着孤独。但是……走在路上,总有近在眼前的光芒伴你左右。抬头仰望,总有远在天边的星光为你璀璨。你要记住,路还很长,耐心走完,你并非孤军奋战。不要轻易言败,等待你的,会是属于你的归途如虹!愿你初心不负,望你温暖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