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2600000098

第98章 荀彧反曹案大起底

孝献皇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

冬,十月,曹操东击孙权。董昭言于曹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今明公耻有惭德,乐保名节。然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乃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及击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操军向濡须,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彧行义修整而有智谋,好推贤进士,故时人皆惜之。

我们再说说荀彧之死这段公案。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春,曹操开始了如萧何故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十月,董昭(当年是他建议并做内应让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移都至许都的)提议曹操进爵魏公,加九锡,这些待遇都是“超级大臣”才可以享受的,或者说一旦享受了这些待遇,说明他已经是“超级大臣”,不受皇帝的控制了。如果说最早萧何享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是皇家对老臣的一种优渥,那么到了三国时代,有董卓、曹操、司马父子做榜样,凡是“剑履上殿”,带着管制刀具见皇帝的都不是善茬儿,在公众心目中都是准备推翻旧世界开辟新世界的枭雄。

董昭把这个议题抛出,就秘密找荀彧咨询,听取荀彧的意见。

像董昭这样的热衷分子,好不容易想出一个讨好老板的建议来,按情理是不想让别人分享功劳的。所以董昭找荀彧估计是按曹操的意思办的。

董昭最初把建议递上去,曹操看了,不动声色,也不会表态,而是慢条斯理地对董昭说:“这种事嘛,涉及名分礼仪,你应该请教一下文若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看看他是怎么说。噢,你去的时候,不要说是我让你去的,以免他有什么别的顾虑,你就说是自己有这么一个想法,想在报告给我以前,听听他的意见。”

董昭心里略有点酸,不过他也明白,荀彧的意见为曹操最重视,于是跑来征询荀彧。

荀彧的意见(正史上都是用“荀彧以为”而不是“荀彧曰”)是:“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也许不知道曹操已经知道这事,还真以为董昭尚在密谋过程中,方案还没出来,所以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以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天下尚在纷乱之中,不要给曹操添加政治上的麻烦。想想看,曹操刚刚下了《明志令》,而且刚刚开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你们又搞什么加九锡的活动,这样做是不是太急了,不利于曹公的国际形象。

董昭回到曹操那里汇报时,一定对荀彧的话作了节选,没有完整地、准确地汇报荀彧的意思,反而有可能加油添醋,说“老荀坚决反对丞相您继续进步”。

这事闹到最后,荀彧服毒自杀了。关于荀彧的死法,也有多种说法,一种是曹操嫌荀彧“反对进步”,冷遇荀彧,荀彧觉得没意思,服毒自杀;还有一种是曹操不仅是要冷遇荀彧,而且是非置其于死地不可,他派人送给荀彧一个空饭盒,意思是“您省点粮食吧”,活活把荀彧逼得自杀了。

不管怎么死的,反正曹操和荀彧这对合作伙伴最后是分裂了。

关于这段公案,主流的观点认为,荀彧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跟随曹操是分阶段、有条件的。在安定社会、化乱为治方面是认同曹操的,也竭尽心力帮助曹操;当曹操要篡夺汉祚、甚至只是刚表现出这方面的一点意思的时候,比如要搞什么“加九锡”,荀彧就不认同,于是就和曹操分道扬镳。

还有一种观点,以唐代杜牧为代表,他们认为,荀彧一开始就和曹操同流合污,用高祖、光武皇帝打比喻,用楚汉之事作比方,怂恿曹操“进步”,到了最后,荀彧为了求名,“乃欲邀名于汉代”,这才故意忤逆曹操。也有人说荀彧到此时突然痛改前非,翻然悔悟。

荀彧为什么会在后世被不断“重新认识”并成为话题,锐圆认为,杜牧、司马光皆生活在大一统时代,在大一统时代,忠是硬道理,正是在这种大一统的意识下,荀彧是不是忠于汉室才会成为一个话题。忠字当头,忠是最大的政治正确,曹操是需要否定的白脸人物,在他的核心圈子里都有人反对他“进步”,这就是说明曹操是多么不得人心,所以荀彧才有了汉室忠臣的光环。

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引荐同类,和曹操同流合污,事实俱在,荀彧怎么配做汉室的忠臣呢?难道最后一死就能洗白以前的罪行吗?

司马光为荀彧作了精彩的辩护。司马光说,管仲帮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就桓公本人而论,这家伙连猪狗都不如,差曹孟德远了去,但管仲不以帮助他为耻,因为管仲志在生民。司马光说,汉末大乱,天下涂炭,荀彧要救国救民,他只有通过帮助曹操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荀彧帮助曹操平定天下十之七八,老百姓是深受其惠的,要说功绩比管仲都大。荀彧生为百姓,死为汉室,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司马光认为荀彧比管仲还牛,这里面大有讲究。在孔圣人眼里,管仲是实践“仁”的典范,孔子的学生拿了一大堆名人请孔子品鉴,看谁能达到“仁“的标准,以便树立为学习的榜样。孔夫子评论这些人,有的“忠矣”,有的“清矣”,除了管仲,没有人能达到“仁矣”的水平。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吾其披发左衽矣!”“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事,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孔夫子认为,为国为民就是仁。不要让蛮夷统治百姓(披发左衽)就是为国,让百姓安居乐业(不以兵事)就是为民。

在儒家原教旨主义的教义里,“仁”是最高价值,“仁是硬道理”,后来儒家遭到专制权力强奸,“忠”升格为最高价值,成了硬道理。唐宋以降,大家总结前面天下混乱的历史教训,最后发现对皇帝不忠是最根本的原因,往上顺着一追查,曹操父子最浑蛋。一旦以忠为纲,看问题会很简单,形式主义概莫如此。所以杜牧认为,曹操不忠,荀彧和曹操共事,就是不忠,末了反戈一击,也不过是为了邀取忠的名声(他以为荀彧一样和他很看重“忠”)。司马光毕竟有历史眼光,能够从实际出发,认可曹操及荀彧维护秩序恢复民生的历史功绩,他内心也觉得“仁”的价值需要提倡。当然他不敢公开反对“忠字当头”,所以他说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并不损忠臣之节,是又仁又忠,又红又专。

那么,今天不需要再以忠为纲,我们该怎么了结这段公案呢?

其实,在包括荀彧在内的曹操集团的核心圈子,鲍鱼这道菜是可以点的,曹公是可以进步的,而且条件成熟后是必须进步的,这已经是共识了。曹氏将取代刘氏,这个趋势大家都心照不宣,这帮文臣武将呕心沥血、流血牺牲不是冲着汉献帝的,汉帝国国祚已尽,在当时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事实归事实,汉天子仍然存在也是一个事实。

形禁势格,大家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走一步看一步。包括曹操在内,一班老人对汉帝国汉天子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正统的观念很强大,“取而代之”能做不能说,这是一个禁忌的话题,相信曹操对荀彧这样的心腹谋臣都难以启齿。曹操没有推心置腹地和他讨论这个问题,荀彧按照士人的操守和谋士的职业道德,对董昭这样的人,也只能按曹操一贯的公开表态来表态,劝之以“君子爱人以德”,这也是非常适合身份的。

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以令诸侯”是利润,“奉天子”就是他的负债,这样账面上才平衡。汉天子汉献帝的利用价值越来越低,但如何处置,是一个难题。对曹操来说,在没有万全之策之前,这个问题不妨拖着,何况孙权、刘备等还没有彻底剪灭,在他们平定之前,这个问题并不是很迫切。转移汉祚是个大问题,会带来社会心理的震动,对于这类问题,大政治家是有耐心的。邓小平说五十年不变,曹操也说我活着的时候不变,他们都相信下一代的人“有智慧”解决问题,其实上一代不是没有智慧,而是拉不开面子。

我愿意相信,荀彧在这个问题上和曹操是心有灵犀的,也是曹操的知音。你曹操都搞模糊策略,不争论,我荀彧自然也没必要起哄,到底姓社姓资,五十年以后再说。但是有些人则不一样,曹公不进步,自己也就不能再进步,所以,总想挑起这个话题。这就和“台独”在台湾一样,有急独也有缓独。

从大历史背景看,荀彧这样的士大夫对国祚迁移、王朝轮替并不是没有思想准备,从现实看,汉室不可恢复也是既成的事实。献帝迁许以来,趋势是越来越衰,不是越来越强,就算荀彧是汉家天子的卧底,也应该在一开始想办法强化献帝的权威,引导曹操向恢复汉室的方向上前进,怎么会一直默认曹氏篡夺的野心渐渐膨胀呢?何况曹操做魏公和做皇帝毕竟不是一回事,荀彧何必这个时候以命相搏呢?

所以我认为,荀彧不想参与、有心回避“取而代之”的相关事宜,这是有可能的,曹操不找他,他不会谋划这事,但要说他心存汉室坚决反对却也未必然。

因为曹操和荀彧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面对面地深谈,不免相互会错了意。曹操实行“单边主义”,伤害了老盟友也未可知。

同类推荐
  • 皇室奇案传

    皇室奇案传

    本书搜罗了中国古代有名的皇室离奇谜案,其语言是运用当代最流行的口语加仿文言文,亦庄亦偕,脍炙人口。
  • 智斗三国

    智斗三国

    不一样的美男子,不一样的战武魂,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皇朝……刘麒麟揉了揉额头,穿越到了大汉,自己还是皇姓,何不整个皇位玩玩……
  • 红流纪事:青春热血报国情一二·九运动

    红流纪事:青春热血报国情一二·九运动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赤星照耀不列颠

    赤星照耀不列颠

    红星照耀赛里斯豪华不列颠同人版(大雾)落后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般的世界,来到这个无聊的世界已经十年之久的郑泽之安坐警局,静静品味着来自遥远东方古国的茶水,翻看着海峡对面的法国哲学家写的书,偶尔再参与几次救援工作,日子就这么一分一秒过去。莫名其妙坐上缉捕队长的位子,也许是因为其他觊觎者都是废物……本来应该是这样完美的快乐日子。郑泽之伤心的想到。为什么就这样消失了呢?当队长已经很累了,不要再逼我去做总督了!什么!?还要做chairman,为老百姓操劳一生然后死了还要毁誉参半?滚啊,谁爱做谁做!我不干!我想摸鱼,我不想工作,为什么人类总是不停犯错,麻烦可怜的小警察四处救火。有人告诉我,实现那个伟大的理想之后,我这个警察就可以摸鱼了,就姑且信他一回。为了完成这个梦想,郑泽之踏上征程。“我会做的所以把枪拿开好吗?”他的手中一把枪顶在太阳穴上,苦着张脸,无奈地说道。
  • 新汉演义

    新汉演义

    大厦将倾,群雄辈出;定邦安民,非我莫属!有新汉,无三国!
热门推荐
  • 异世狂龙.B

    异世狂龙.B

    古老修真门派的悲催男,重生在斗气与魔法的世界。以行善为名,悲催男周旋于各色美女之间,立志将边陲小镇打造成异界的拉斯维加斯。这,仅仅是开始……轻松,热血,会有令你捧腹的笑段,也带着点暧昧。废柴官二代的巅峰之旅,从这里开始吧……
  • 元素战争领域

    元素战争领域

    宁骁穿越来到了《文明之战》,变成了游戏里面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白板NPC,在这个战争要塞、元素领主、死亡骑士、刀锋女王、深渊魔王、机械王座纵横的危险世界,为了活下去,宁骁开始忽悠游戏玩家:你的金币是我的!你的经验是我的!你的装备是我的!你的生命也是我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错悟人

    错悟人

    有点二的刘醉,因为一次连一根毛都没掉的“车祸”,被卷入了一个组织,爱上了、、一个人,别问我为什么、因为爱情(捂脸)
  • 死生契约与子成悦

    死生契约与子成悦

    花的心藏在蕊中,懂一个人不难,用心就好,有时多一点糊涂,比多一分精明要来的更舒服,他敢等,她或者她们愿意等,等一个没有名分的相守,至少值得,你觉得呢?
  • 亭下湖边

    亭下湖边

    短小的故事,讲述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记录下那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经历。
  •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丰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因曾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 异界快递员

    异界快递员

    这是一个异界快递员的传说……“只要你想得到,我就能给你送到……”“珍宝?没问题,保证原封不动的送到!”“魔兽?我保证它活蹦乱跳的!”“军队?这个……我不是故意想挑起战争!我只是一个快递员!”“天使?OH,光明神老大,难道你想跟路西法联姻?”“美女?这个……这个……我自己收下成不?”“雷法三千,近身,远程,我想怎么玩你就怎么玩你,记住,不要打劫快递员!”
  • 谨记我的那个她

    谨记我的那个她

    2007年5月8日,我们在一起的第五百二十天。同样也是你离开这个世界的第一天……
  • 宠心

    宠心

    先帝驾崩,着皇太女即位。奈何皇太女是个天生痴儿,还把传国玉玺“送”给了摄政王……咦,那她自己呢,要不要一起打包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