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75200000031

第31章 优秀的作品是作家内心真情的流露

伟大的作品和大师大家不是可以追求来的,而是顺应时代发展自然而然产生的

我写的每一句话都是内心真实的想法,因为只有不做作才能感动广大读者

网络是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和中国文学未来发展最活跃、最肥沃的一块土壤

《蜗居》的创作就是要展现一种现状,即每一个年轻人都在思考,自己到底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

作家最主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地做点实事,深入生活,思考生活,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知心人和代言人

我们现在的文学创作环境非常宽松,富裕的社会元素也在丰富着文学创作的素材

时代之问

优秀的作品是作家内心真情的流露

从《王贵与安娜》到《双面胶》,再从《蜗居》到《心术》,每一部小说都切中社会的“痛点”,每一部改编的电视剧都引起民众共鸣。从名不见经传到家喻户晓,从无聊在网络上写写画画到现在已有10年的创作计划,旅居在新加坡的华人作家六六(原名张辛)只用了“四部曲”。

是什么让她的作品真正抓住了人们的眼球?是什么促使一些媒体冠以她“社会话题女王”的称号?在上海《收获》编辑部采访时,听到主编李小林老师介绍说她正好在上海时,瞬间便激起了我们采访六六的冲动与愿望。

8月13日下午,2010上海书展现场气氛热烈,手持《心术》等待六六签名的读者们从楼上到楼下排起了长队,而现场的观众席也早已坐满了慕名前来的各界读者。

六六是来出席2010上海书展读者见面会及其新作《心术》的发布会的。因为连日疲劳导致有些中暑,以及第二天就要飞回新加坡,我们当天并未能当面采访这位广受欢迎的女作家。

但炎热的天气和紧凑的行程丝毫不能阻挡这位积极思考、敢想敢言的女作家对中国文学发展繁荣的思考与探索,在电话那头,六六依然如传说中的一样,热情洋溢、轻快流畅,且随性直接地为我们侃侃道来。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全面进步,但与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我们还缺乏能传之后世、影响深远的精品力作和大师大家。您认为当前我国文学艺术创作与发展进步的时代不相匹配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六六:首先,我不认为我们这个时代就没有伟大的作品。因为,“伟大”这两个字不是由我们来评价,也不是由当代来评价,它是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检验后,由我们的后世来评价的。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小说称得上伟大的,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几部,为数不多。我们新中国成立才60多年,各方面建设的成就也是在当年一穷二白的基础之上,经过几代人的勤奋、努力才取得的。因此,也没道理说非得要在我们这个时代就横空出世伟大的作品,来改写中国的文学史。

伟大的作品和大师大家不是可以追求来的,而是顺应时代发展自然而然产生的。想想从古到今,中国的文人墨客多是“悲愤出才情”。凡是伟大的作品或伟大的作家,都不能与时代氛围分割开来。

所谓时势造英雄,不到生离死别、不到国恨家仇,哪儿来的风云变幻?哪儿会有伟大的共鸣?《茶馆》算一部伟大的作品,《雷雨》也算一部的伟大作品,可是人们愿意回到那个年代吗?我肯定是不愿意。所以,我更希望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安定团结,安全舒适,人们安心生活工作,不用经受生死离别和国恨家仇。这岂不是很好的事情?

记者: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您觉着什么是优秀的作品?

六六:优秀的作品都是作家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和倾注心血创作出来的。在这中间,有个人感受的作家写体现个人思想的作品;而有时代感受的作家,则写反映时代的作品。我只是把生活中那些点点滴滴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使其更具代表性,使矛盾的冲突更集中一些,因此并未脱离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而让人有亲切感。

我们目前这个时代,当然还有许多社会问题。但在体制还不允许有更多的声音去触动它的时候,我只希望用我的笔触,一方面让百姓在生活的“苦”中做一点乐,能够看到希望和前景;另一方面,我在用比较巧妙的角度提醒大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以及这个社会一直在不断完善和进步。在这个问题仍然很多,信息又海量传播的时代,我们就要像夏禹治水一样,采用健康疏导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记者:您之前的几部小说直面社会话题,关注百姓生活,都获得了成功。那么您对于文学创作的体会是什么?

六六:关于创作,我觉得一个作家如果是脚踏实地地活着,那么他就能感觉到周围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只要能把老百姓的追求和哀怨记录下来,那么老百姓自然会对这样的作品感兴趣。当这种和老百姓具有共同根基的东西被写出来的时候,作品自然也会在市场上畅销。

有些作家说过,作家如果一生只写一本书,就像是医生只诊断一个病人一样,严重缺乏生活经验。所以,我对写作的理解就是不断地把所有感兴趣的话题都写出来,只要我有写作的欲望,我就会表达出来。前面已经成功地写了四部小说,如果现在失败一部也很正常。

记得一个古罗马的哲学家说,生活就像小说一样,它的好坏关键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所以我会尽量做到我的每一本、我写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我不会为钱而写作,也不会在写作中为了某种利益而妥协,更不会为了迎合观众而去做。我写的每一句话都是内心真实的想法,因为只有不做作才能感动广大读者。

记者:您的几部小说出版后,都获得了社会读者的广泛关注。一些人喜欢您的小说,认为您的小说贴近现实,贴近百姓;但也有一些人却发出负面的评论。您是怎么看待这些评论的?您下一步的创作计划会受到影响吗?

六六:是有一些人说我的作品太过犀利,所展现的社会视角也过于赤裸裸,但我不会因为这些人接受不了我的直白与坦荡,或者某些作品被改变成电视剧后遭遇“禁播”而萎靡。我只对我自己写的东西负责,至于别的事情,那是其他方面所要考虑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大家叫我作家六六,而讨厌别人喊我编剧六六。因为小说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创作,而编剧则会根据各方面的要求通过协商甚至妥协改进的。

下一步,我会先从幼儿教育方面写起,写家庭成长小说,同时也关注一些教育方面的问题。当然还有中年人情感的困惑,以及一些年代的戏,这些都是我议程上的事情。我的写作计划已经排到10年之后了,我觉得所有大家感兴趣的,你们希望我写的东西,其实也是我感兴趣的,我也会去想写的。而且照样是一边写一边在网络上发表,然后出书,最后有机会再改编成电视剧。

记者:说到网络写作,大家都知道您也是从网络文学写作开始文学创作之路的。那么您对中国网络文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怎么看?

六六:对于网络文学我没有做调研,也没有看过相关研究资料,因而我没有特别的发言权。我只能根据我的实践来谈一谈。

网络就像一个开放式的校园,任何人都可以进来学习和表达。它给了那些没有任何背景、没有太多机会的人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平台,这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最初就是从网络写作走入现实社会的,我很高兴我可以自称是亿万网民中的一员。直到现在,我还天天都泡在网上。

我能感觉得到,网络是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也是中国文学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事情都要在网上完成,网络以后将是文学最活跃、最肥沃的一块土壤。

记者:网络文学确实是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那么这种新的写作方式与传统文学写作都有哪些具体的区别?

六六:网络写作和传统的文学写作是有一些不太一样。首先,曾经的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对文字的要求差异很大。网络文学特别随性,你可以用标点符号、表情,甚至各种稀奇古怪的网络语言,虽不正规但很有意思地表达一个内容;而传统写作则强调对文字的精炼和推敲。但是现在,我发现它们的距离正在不断拉近。这或许是纸质传媒进步了,更加顺应时代需求的结果。

其次,网络写手和平面作家的感觉也不一样,这有一点像话剧和电影的区别。电影是只有拍完了才知道是毁还是誉,而网络就像是话剧演出的效果,只要你发出来你就立马能知道观众的反馈了。当你哭的时候观众也在哭,当你笑的时候观众也跟你一块儿笑。所以,网络文学创作对我来说更刺激、更直接一点。

记者:这么说您的网络写作有一种网上互动的因素在里边。这种网上互动对您的网络写作都有什么样的影响?

六六:在创作的过程中,网友的反应和意见一般会对我后续的创作产生影响,我会一直根据网民的反馈写下去,他们一说不好我就会改正。有时候,我会不好意思地觉着我的个人作品是拿着大家的故事去赚自己的钱,但他们真的是很乐意让你去替他们倾诉。网民是非常不计较的,他们很高兴有一个代言人能说出他们的故事。因此,他们会不断地为你提供素材:你能把这个写进去吗?你能把那个写进去吗?这些东西往往给我重大启示,并丰富了我的故事。

但有的时候,我写得不好他们也会猛砸砖头、扔臭鸡蛋什么的。这时我从善如流,他们说不好我就改正,所以这也是我非常受欢迎的原因之一。网民们认为他们是我的领导者,我的确承认并很享受这一点。

现在,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过去跟我很熟的网民现在都不怎么和我说话了,而新来的网民都很陌生,他们以追星的姿态来,这让我很痛苦。幸好我还有一个私密的小论坛,依旧是那帮熟人混在一起,他们该砸砖头还是砸砖头,该批评我还是批评我。虽然经常会把我踹得浑身是伤,但我觉得很开心。

但我经常会提醒自己,我在网络文学上的成功只不过是踩在这个时代的鼓点上了。就像现在我们会经常听到网恋代替了传统的媒婆恋、婚姻介绍所恋,网购代替了传统的商场购物一样,你也一定会越来越多地听到网络阅读和网络写作将代替传统纸媒的阅读和写作。这就是人类的进步,这也是未来的趋势。

记者:对您的专访,离不开近几年您创作的、深受老百姓喜欢的几部作品,从《王贵与安娜》到《双面胶》,尤其是年初引起轰动的《蜗居》,每一部小说都踩中了百姓生活的“痛点”,或者说聚焦于社会的热点,您也因此被一些媒体誉为“社会话题女王”。那么您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思考?

六六:其实,我并不是故意要当什么话题女王,而之所以每次都能踩住老百姓生活的“痛点”,是因为我本身就在这种环境中真实地生活着,那些也都是我的痛点。我只不过是把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活得特别踏实,我的文字至少真正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真实现状。

当然,“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这是从古到今人们正常生活的需求之一,更是现在大都市安居乐业几近奢望的一种最正常、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因此,《蜗居》才一举成名,并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空前热烈的讨论。

但事实上,买房难并不是中国才有的现象,只要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像在纽约、东京、首尔、巴黎等,人们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而在《蜗居》这部作品中,我就是通过描写海藻的行为方式,来揭示在这个年代和这个社会,年轻人所承受的生活压力。

记者:有人说《蜗居》揭示了现代女性关于爱情的思考,您觉得小说中“海藻”这个角色诠释了一种什么样的爱呢?

六六:像我们这样在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女性,基本上接受的都是这种教育:就是女孩子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但实际上,接受了这种教育的人根本就没有认知到社会已经发生的变化。

在《蜗居》中,海藻这个有争议的女孩儿,恰恰是很多男人所喜欢、很多女性所怜悯的。甚至有很多读者给我反馈说,“他们是真爱”,并希望我能改变故事的结尾,不要把结局弄得那么惨。但是,当我每次听到这样的呼声时,都会忍不住在内心冷笑,什么是真爱?真爱就是,当你刨去所有华贵的衣服、首饰和房产等等一切的时候,你依旧还会选择的情感。而海藻会这样对待宋思明吗?用脚指头想一想都知道她不会。

记者:《蜗居》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年轻人的奋斗与困惑,那么您创作这部小说的本意是要告诉年轻人什么?

六六:《蜗居》的创作就是要展现一种现状,即每一个年轻人都在思考,自己到底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而最终的结局也是要提示人们人生成功的意义,其实与金钱地位都没有关系。

海萍是一个正常的女人,她有所有女人正常的情感。她对于一套房子的奋斗和需求,既不是虚荣,也不是奢华,而是她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种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在艰难爬行,而一旦找到了门路,她会不择手段、不惜力气。而海藻,其实就是放弃了努力奋斗这样一条人生必经的道路。

我写海萍的结局就是要通过她来给平民百姓一种希望,即凭借我们自己的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欲望都市里站稳脚跟,都可以过上小康的生活;甚至如果能进一步继续努力的话,平民百姓也会过上富裕的生活。

虽然有些人对当下的年轻人有些悲观,但我始终认为,任何时代都会有精英,否则这个时代早就垮掉了。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不但没有垮掉,还在依旧发展前进,靠的就是这个时代中的社会精英。

换一句通俗的话,这部作品就是要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人这一辈子与宇宙长河比起来,实在太短;要是不折腾折腾,人实在是太渺小了。所以,追求你的梦想吧,趁着还年轻。

记者:您的新作《心术》自出版以来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是这次上海书展上最受欢迎的民族原创文学作品之一。但是,我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评价,说是您这部作品的立场有失公允。对此,您是如何看待?

六六:是的。这部描写医患关系的书出版后,我也听到了一些负面的议论。有些人甚至说我这本书是给医院和医生们写的一部宣传作品。但事实是,我的母亲住院半年之久,我在医院陪她的那段时间里,通过对医院的切身观察和体验,发现其实人们对于医院存在很多的认知误区。这里边,有一些是体制上的问题,但人们却很容易将对体制缺失的不满一股脑儿地强加在医生这个职业身上。

在没去医院以前,我对医疗黑幕就已经知道不少了。但问题是,黑幕大家都报过了,我再写也不新鲜啊!母亲这次住院,给我震撼的,让我感动的,能触动我心灵的,让我有提笔欲望的,却都与黑幕无关,而是与关爱、责任、信赖和付出有关。我总不能为了迎合读者大众的阅读口味而违背我自己的喜好来写书吧?

记者:就是说您在动手创作这部小说之前就已经知道读者们怎么看待医院了,那您仍然坚持写出《心术》的用意是什么?

六六:在潜意识中,我也知道人们都希望我揭露医院的黑暗,都希望我把医生骂得一钱不值,但是人们的这种情绪发泄完了,该上医院看病的时候还是要上医院去的。如果真是宣扬这种既要找医院、又要骂医院的社会情绪,那么我相信没有一个笨蛋会在看了这样一本让一个职业遗臭万年的书之后还会选择当医生,还会让自己的孩子当医生。如果都没人当医生,以后还有谁给我们看病?

我可以以我的私交向公众保证:99.99%的医生骨子里都是善良的、正直的、负责的和优秀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良心系统,但肯定不是人们想象的那种标准。我曾看见医生在手术室里一针一针地缝脑膜。这是一门几近失传的手艺,因为费时而又费力,大多数医院都会用人工脑膜贴上当补丁完事。但事后我才知道那个患者来自福建山区农村,一年的收成都负担不起这台手术,而那位医生用自己的时间和手艺,替他省了这笔钱。

我不想纠正什么,只希望客观地反映现实,就像揭黑是很多新闻媒体的职责一样。但生活毕竟是生活,很多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如果你只关注一方面,看多了就会对生活产生怀疑。其实生活是否美好,完全取决于你看待问题的取向,作家还是应该给人们传递一种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信心。

记者:最后,我想请您谈一谈,就促进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和大师大家问世,在文艺创作环境的优化和作家自身的努力等方面,您还有什么建议?

六六:对我们作家来说,最主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做点实事。先做个好的作家,诚实的作家和一个小作家,脚踏实地,深入生活,思考生活,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知心人和代言人。伟大的作家和文艺家不是靠体制推动出来的,也不是领导要求就能出来的,更不是通过开会分析探讨就能产生的。这就像中六合彩,几百年都不见得能出一个。现在的作家如果能把我们这个时代忠实地记录下来,能把人民的心声如实地反映出来,就已经很好了。

其次,我们现在的文学创作环境非常宽松,富裕的社会元素也在丰富着文学创作的素材,我很满意这样的环境。与我合作的人,都是尊重艺术、尊重创作规律、尊重作家的一些人。他们给了我这么自由的写作环境和写作方式,写不出让观众喜欢的作品,那就是我的问题了。

一直有人在问我:“你在中国有文学创作的自由吗?”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问,我的答案的统一都会让人出奇地惊讶:“有”。在我看来,自由是一个人内心的东西,你不表现是你自己的原因,这与其他人、与外部环境都没有任何关系。

创作不创作在我,能不能拍出影视作品来在于外部环境。但事实情况是,凡是我的作品,即使是踩中了社会“痛点”,全部都被改成了影视作品,并且是完全按照我的意思。所以,我只能凭良心回答:我很自由。

六六(张辛)小传

六六,原名张辛,生于1974年,安徽合肥人。199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国际贸易系,1999年赴新加坡定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从1999年起,她取意“少妇闲来无事,到网上遛遛”,开始在网上从事文学创作,后干脆就叫六六。2003年,以小说《王贵与安娜》闻名于华人网络世界,后来的《双面胶》、《蜗居》及其系列作品的同名电视剧使其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作家和编剧。这些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紧扣当前社会敏感话题,犀利地再现百姓生活中的真实“痛点”,从而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六六也因而被誉为“社会话题女王”。其最新出版的作品为随笔杂文集《妄谈与疯话》。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朱自清作品集(4)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朱自清作品集(4)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中国经典诗文集-宋元明清诗选

    中国经典诗文集-宋元明清诗选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诗人就写出了美丽的《诗经》和《楚辞》;以后,他们又创造了更加灿烂的唐诗和宋词。《论语》《老子》这样的经典著作,则在塑造、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作品既是联接所有中国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本书内容包括:归隐、村行、清明、七夕、书河上亭壁、山园小梅、江上渔者、无题、落花、鲁山山行、戏答元珍、梦中作、乡思等。
  • 李国文杂文

    李国文杂文

    本书收入李国文经典杂文,包括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品。
  • 彩云新天遇有时

    彩云新天遇有时

    本书精选近两年的散文、随笔75篇有余,其有爬崂山游记,作者多以赋、兴笔法,描述一个“驴友”眼中的自然物象与自在物象。与野人为善,成野人之美,感纯粹诗意之流转,想神圣华夏之道统,山水之爱,山水之心,野的行走,野的善美。部分文章已在网络发表,受到众多“驴友”与读者的喜爱。
  • 身体里的故乡

    身体里的故乡

    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曾出现规模空前的南下和北上打工潮,其中从外地到北京的务工者被称为“北漂族”。印子君便是“北漂”中的一员。约略记得1997年深秋,川南富顺一老作家到京造访,陪同前来的一小伙,正是印子君。于是知道印子君是四川富顺人,其时,他在北京亚运村一家餐馆打工,负责后勤采购工作。每天,印子君骑着三轮车不断往返于餐馆和菜市场之间,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写作,常有诗歌作品在报刊发表。因为这个缘故,当时北京不少媒体对他进行了大量报道,一时间成了引人注目的“民工诗人”或“打工诗人”。印子君上街或到菜市场买菜,许多并不认识的当地居民都主动向他打招呼,投来钦羡的目光。
热门推荐
  • 末世中的丧王系统

    末世中的丧王系统

    天降劫难,丧尸出世,人类地位岌岌可危,究竟谁能拯救这一切的一切
  • 冰山对冰山碰出的炙热

    冰山对冰山碰出的炙热

    夜辰汐把梯子架在西墙,轻手轻脚地往上爬。好了!到了墙上骑坐在墙上,又把梯子放到外面,下了梯子。谁都无法感觉现在她其实内心的愉悦。太好了!终于要和那个男人和那个黄圈圈里的人说goodbye了。把梯子放倒在墙根之后,撒丫的就往南方跑。当然她怎么也想不到,她费了老大的劲儿爬出的墙在她跑过去后,别人一个跳跃就出来了!更不知道她愉悦的想说goodbye的时候,其实还在别人的手掌心里。
  • 三命里之名花十二客

    三命里之名花十二客

    腥风血雨,爱恨情仇。妖姬之女,是生是死。身份迷雾,层层揭开。华阳大陆,名花传说。风清逸:“有我护着你,你什么都不用怕,刀山火海,无论发生什么,我都能保你平安。”容昭月:“你护我一生无忧,我爱你一生不变。”甜心片段:“容昭月,你现在是我的了?”“...你说呢?”容昭月有些羞怯的垂着眼眸,风清逸看笑了:“你,你...”“......你有话就说。”“没,我就是想说,你头发...翘起来一块,有点好笑。”“......”虐心片段容昭月将书信放在床边,看了两眼床上的人,身体止不住颤了起来,她需要离开,她没有资格站在他边上,即使心中万般不舍,也需如此。“风清逸,你护不住我了...再也不能护我了...”待容昭月走后,风清逸睁开双眼:“真是的,哭什么...说了护你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再哭一会儿我就该起来了。”
  • 狂野兵王

    狂野兵王

    华夏特种部队“龙族”最具潜力的风流少年张杰,接受了特殊的“保龙”任务之后,踏上了他的都市征程。为国家,为人民,他征服黑道,毁灭地下势力。为兄弟,为女人,他两肋插刀,不顾自己生死。在他的身边,有着成千上万个愿意为他卖命的兄弟,还有着各种红颜知己死心塌地的跟随!
  • 忘途尘缘

    忘途尘缘

    那年,她16岁,他20岁。命运安排他们相见。初见,他是江湖叱咤风云的竹影楼竹公子,而她,只是一名艺伎。再见,他们把酒言欢,彻夜长谈。又见,他重伤未愈,她照顾他。终有一日,他向她表明爱慕之心,她自觉配不上尊贵的他,独自离开。他疯了似的找她,不惜动用江湖上所有势力,只为寻她。有情人终成眷属?他寻她三年无果,回了国,被逼婚,要娶一个素未谋面的人为妻,他不愿,却抵不过以死相逼。再相见,亦是有缘。他许她,一生一世一双人。她嫁于他,不过两年,便客死他乡。那时,他征战沙场。得知她的死讯,彻底疯魔。
  • 花时

    花时

    你有没有这样爱过一个人,像是看他一眼就会热泪盈眶鼻子发酸。在我们最青春的时候,我们不懂爱的时候却偏偏爱上了那个人。明明不懂爱却拼了命去爱,以为这样我们就能走一生,但偏偏走着走着就散了。但还好你还是舍不得我,你还爱我,我一回头还是能看见你张开双臂等着我。
  • 新宋Ⅱ·权柄2

    新宋Ⅱ·权柄2

    北宋熙宁二年,公元纪年为1069年,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改革,从政治、军事,到农业、商贸,它触及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曾布,吕惠卿……这些北宋的杰出之士因为变法而展开了明争暗斗。广泛的变革经过石越的改良而初见成郊,大宋的权力中心开始汲汲于改革权的争夺。与此同时,改革成功带来的征服欲望开始膨胀,宋军开始把目标对准西夏……
  • 霸道首席:宝贝别跑

    霸道首席:宝贝别跑

    不是说她是杂草吗?生命力很强吗?怎么她怀着宝宝去个书店,你还要跟着。回个娘家,你搞得像搬家似的。还有完没完啊?是盟主怎么了,是总裁又怎么了?他在999朵玫瑰面前求婚说:“本人愿付出忠诚、信任、理解、包容、爱护……以及银行卡密码,申请与你共度余生、叫你老婆,望批准!老婆,嫁给我吧。”她却带着惩罚的语气说:“你和初恋约会时,把我放哪了?不嫁。”掌管商业之首的薛总裁满含辛酸泪,“老婆,我错了。此生绝对只爱你一人。”看人前冷漠的总裁人后如何管好他的私有宝贝。
  • 爆宠妖妃:魔尊,你走开!

    爆宠妖妃:魔尊,你走开!

    一场恶战,绝代天骄香消陨落,穿越成上官府废材大小姐,再次睁眼,寒芒毕现气冲云天,当玄脉打通功法修炼成功,上官飞雪手持宝剑藐视天下,一切将会因我而不同!姐本手掌乾坤,精通绝世无双阵法,空间内稀世法宝不计其数信手拈来,试问哪一个渣渣胆敢靠近半步?密谋暗杀,无耻挑衅?姐没空搭理你,一剑将你刺成筛子!可是,你一直黏着不放算是几个意思?信不信姐现在就……某男邪魅一笑霸气侧漏:“与爱妃驰骋天下,怎么能少得了本尊!”【一对一盛宠+男强女强+身心干净+坑品保障】
  • 告别的话,由风转达

    告别的话,由风转达

    沧浪亭边悲欢交织的《浮生六记》,秦淮河上关于董小宛的末代传奇。仆仆红尘中的可歌可泣,皆在这娓娓道来的爱情故事里。作者以婉转温存的笔墨重述那缱绻蕴藉的风花雪月,感受那情深不悔的绝代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