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11600000005

第5章 饮食诸方面(2)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贵重青铜器文物,也是商代王室饮食器具的代表作。它的造型厚重典雅,气势宏大,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是商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产物。很显然,这么巨大的鼎,并非是出于实用的需要而制作的。根据鼎腹内铭文”司母戊“三字来分析,学术界许多人认为此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在祭祀时用此鼎装一些牲肉等祭物。

司母戊鼎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1948年5月29日,叫中央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在南京联合举办展览,蒋介石亲临参观并在鼎前留影,可见此鼎在当时为人所重视的程度。后来,国民党曾拟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鼎过重过大,才不得不打消了这一企图。建国后,此鼎存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闷历史博物馆在北不建馆,此鼎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外,比较有名的还有盂鼎、大克鼎、毛公鼎等。

大体说来,鼎随着时代或地域不同,其形制也有所变化。商代前期的鼎多为圆腹尖足,也有柱足方鼎和扁足鼎。商代后期尖足鼎逐渐消失,分裆鼎增多。到西周后期,扁足鼎和方鼎基本消失,鼎足呈蹄形。战国至汉代的鼎多为敛口(口沿向内收缩),大多有很短的蹄足并有盖子,盖上多有钮或三小兽。

从用途上来说,商周王室的鼎又分为镬(hu??鼎、升鼎和陪鼎三大类。镬鼎形体较大,多无盖,用来煮牲肉。《周礼·天官·烹人》曰:“掌共鼎镬”。郑玄注云:“镬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熟,乃陈于鼎”。升鼎是把镬中的熟肉放到这一类型的鼎中去这称之为“升”,故名为“升鼎”,也称“正鼎”;陪鼎是升鼎之外另一种鼎,盛放佐料的肉羹,与升鼎相配使用,故称陪鼎。

在古代,鼎还是一种权势的象征。《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卿僭越用鼎数目逐步升级,诸侯九鼎,卿大夫七鼎。九鼎、七鼎称牢(牛、羊、豕三牲俱全),五鼎称少牢(只有羊、豕),三鼎只有豕鼎的多少是“别上下,明贵贱”的主要标志,所以古代文献中记述帝王生活有“列鼎而食”和“钟鸣鼎食”的说法。

鼎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礼器,所谓礼器,就是帝王贵族在进行祭祀、宴会等活动时,举行礼仪使用的器物,具有浓重的宗教巫术色彩。后世甚至还把鼎视为国家政权的象征,传说大禹收九州之金,铸为九鼎,遂以为传国之重器,所以后世称国家的栋梁大臣称为“鼎辅”,就好像锅底下的足拱托着大锅一样,取得政权叫“定鼎”,其名均由饮食器具引申而来。

鬲也是商周王室中的常用炊器之一。《尔雅·释器》说:“鼎款足者,谓之鬲。”鬲的作用与鼎相似,属于鼎类。最初形式的青铜鬲就是仿照陶鬲制成的,它的形状是大口,袋形腹,其下有三个较短的锥形足,这种奇特的设计是为了使鬲的腹部具有最大的受火面积,使食物能较快地煮熟。商代鬲的袋腹都很丰满,上口有立耳,颈微缩。因为三个袋腹与三足相连,而且鬲足较短习惯上把袋腹称为款足。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伯矩鬲,是周文王庶子召公奭之子为燕侯时,赏给伯矩贝的。

甗亦是商周王室的炊器,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内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放置食物,下部为鬲,放置水。甑与鬲之间有箅,箅上有通蒸汽的·十字孔和直线孔。青铜甗电是由陶甗演变而来,青铜瓶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青铜食器是指商周王室盛饭菜和进食的用具,主要有簋、盨、敦、瓿。

(二)漆制饮食器

在人类历史上,发现并使用天然漆大概是中国人的独创了。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能制造漆碗,稍后的殷商时代,漆液里不仅已开始掺和各色颜料,且出现了在漆器上粘贴金箔和镶嵌钻石的做法,开汉唐“金银平脱”技艺之先河。历西周、春秋,漆器制作技术日精,河南浚县辛村西周晚期墓中发现漆器上的“蚌组花纹”,郭宝钧先生称之为“中国螺钿的初制”,评价甚高。时至战国,漆器之优良品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掌握,它轻便、坚固、耐酸、耐热、防腐,外形可根据用途灵活变化,装饰可依审美要求花样翻新。于是,在这时各诸侯王的生活领域中它逐渐取代了青铜器皿。

这时的漆食器以楚国最盛,类别繁多,应用广泛,有碗、盘、豆、杯、樽、壶、钫、羽觞、卮,匕、勺等,下面就出土的几件珍品作一介绍:

凤鸟形双联漆杯。出土于湖北江陵境内著名的古都纪南城,纪南城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郢所在地。全器作凤鸟负双杯状,前端为头颈,后端为尾翼、中间并列两个桶形杯,杯高9.2厘米,长17厘米;杯之间有孔相通。杯的凤鸟形状经雕刻而成,昂首展翅,似在飞翔,口中衔有一珠,珠为黑漆地。绘红、黄相套的圆环纹,胸腹下二爪正好作器足。凤鸟的头、颈、胸、毛遍刻象征羽毛的鳞状纹,全身除尾翼底面为红色外,其余皆髹黑漆地,再用红、黄、金三色漆绘圆圈纹、点纹、卷云纹、放射状线纹等,用笔细腻,描摹逼真,体现了很高的绘画技巧。

此外,凤鸟的头顶、颈侧、两翼、下胸部还嵌有银色宝石八颗,使凤鸟更显得华贵俏丽。双杯内髹红漆,杯口绘黄色卷云纹,外壁上口及近底部一段用红、黄色相间绘波浪纹,外壁中部以黑色绘相互缠绕的双龙,龙头伸向两杯相连处,龙身加绘金色的斑纹和红黄色的圆圈纹等,龙纹外的空白处填红色,绘黄色云纹。杯底髹黑漆地,又以红色分别绘两蟠龙。龙凤形象集于一杯,应有“龙凤呈祥”之意。

两杯底外侧各接一雏鸟形足,皆髹黑漆地,用红、黄、金三色画羽纹,鸟双翅上层,双足蜷曲,似在使尽全身力气顶扛双杯,神情令观者怜爱。同时,这一装饰手法也让人们觉得硕大的双杯好像变得轻盈了不少。

彩漆鸳鸯木雕豆。出土于江陵楚墓之中。此豆通高25.5厘米,由盘、柄、座三部分组成,盘深5厘米。座高4.4厘米,柄径3.5厘米。柄和座一木刻成。柄上端凿榫头与盘部卯眼相接。豆盘较深,盖凸起,柄座上彩绘工整对称的三角形云纹与卷云纹,显得庄重而沉稳。最巧妙处是盖与盘合为一体,被雕成一只鸳鸯,头、身、翅、脚、尾均刻得唯妙唯肖。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了《诗经·小雅》中“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的诗句。

此器鸳鸯尾部两侧还绘有两只对称的金凤,凤鸟作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深化了器物的主题内涵,使这件豆更显贵重。该器雕刻精美,造型奇特,鸳鸯全身各个部分用金、黄、朱红、黑诸色精细描绘,雕刻与彩绘相得益彰,色彩斑斓,富而堂皇。作为一件食器,它绝不是为一般宴会所用,而可能是楚国王室举行隆重宴会,如婚礼之类才用的器具,寄托了时人的美好向往。

(三)金银饮食器

中国使用黄金的时间很早。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开始使用黄金了。一般来说,秦以前的金银器工艺尚未脱离青铜器铸造工艺的范畴,到了两汉,特别是在东汉以后,由于金加工的发展,就使得金银器制作从青铜器制作传统工艺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工艺门类了。

唐代是中国金银食器制作的繁荣时期,各地出土的唐代饮食器的数量相当丰富。末代的金银器制造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更为商品化。不仅皇室宫廷、王公大臣、富商巨贾享用着大量金银食器,甚至一些庶民和酒肆餐馆的饮食器皿都使用金银器。清代金银器工艺空前发展,宫廷用金银器更是遍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附近发掘的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侯乙的墓内,出土了一批盏、匕、杯、器盖等金制器皿,其中金盏和金匕制作最精。盏高10.7厘米,口径15.1厘米,足高0.7厘米,重2150克,是迄今中国出土最重的一件金质器皿,其含金量高达98%二金匕置盏内,通长13厘米,重50克。

金盏造型端庄稳重,铸造工艺十分复杂,采用钮(提手)、盖、身、足分铸,即器身与附件分别铸成,然后再合范浇铸或焊接成器,与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很相似。器表铸造纹饰也十分精细,特别是蟠螭纹上浮睢凸出的尖状云纹,有的细如毫发,其铸造工艺之精,远远超过中原地区同期的蟠螭纹饰。

这套金盏、金匕等食具,是墓主曾国君主曾侯乙生前豪华的饮食用具,金盏内盛放食物。金匕有镂孔,是专为从汤汁中捞取食物用的。

1970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了唐代窖藏金银器1000多件,这是中国唐代金银器的一次空前发现,其中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最为珍贵。

金碗敞口,鼓腹,喇叭形圈足,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外腹部錾出两层浮雕式的仰莲瓣,每层十瓣。上层莲瓣内分别錾出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珍禽异兽,禽兽周围填以对称的花草。下层莲瓣均作忍冬纹,圈足内刻鸳鸯一只,饰忍冬纹一圈。圈足饰方胜纹,一整两破的菱形花纹图案,实为简化了的四瓣莲花纹。足底边缘饰联珠纹一周,内底部刻蔷薇式团花一朵。内侧墨书“九两半”二字,这是唐代宫廷管理金银器留下的标志。《红楼梦》中的鸳鸯是贾母掌管金银器的,每次使用后,都要称重入藏。唐代宫廷金银器掌管者,为防止以轻换重,在每件器物上往往都以墨书标重,有的直接錾刻出重量,反映了金银器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鎏金银茶具。在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器物中,有一组原名为茶碾子、碾轴、茶罗子等的茶具。由于唐宋饮用的茶绝大多数先制成团饼,烹煮时要碾磨成茶末。因此,碾、罗是烹茶的重要器具。

唐代为皇室制造金银器皿的部门,中唐前有两个,即民间金银作坊与官菅作坊。后者就是少府监中尚署所辖的金银作坊院。但到晚唐时代,皇帝穷奢极欲,少府监作坊院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另外设置了“文思院”,专门制作皇室所需的金银犀玉工巧之物,并以宦官为文思院使。这套茶具即为文思院主持制作,应代表了当时最高的金属工艺水平。

云龙纹葫芦金执壶。这件金执壶,是清代皇帝御用的酒具,由宫廷金银作坊中的巧匠精心制作,创作设计构思新颖。壶身作葫芦形,高29厘米,腹径16厘米,最宽处25厘米,形体大小适中,壶身由上大,下小的两个球体构成,连接部分作成高而细的束腰,看起来十分俏丽。

清代宫廷器皿,非常讲究造型和装饰艺术,特别喜爱纤巧华丽的装饰风格。此件金执壶采用了浮雕的装饰手法,花纹凸出,有如堆塑般的浮雕感,纹饰密布充满壶面,构成十分豪华且又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整个壶身装饰以祥云及游龙为主,以龙作为封建皇帝的化身。这些纹饰、造型皆具有吉祥的含义,是清代宫廷常用的装饰题材,含有“四海升平”,“吉祥万代”的寓意。

(四)陶瓷饮食器

陶与瓷的生产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早期的陶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磁山和裴李岗文化时代,而瓷器的产生则稍晚一些,它滥觞于商代,其成熟期在东汉以后。这里所介绍的古人使用的陶瓷饮食器具,多为唐宋以后的产品,其原因在于唐宋以后,中国的陶瓷工艺技术日趋成熟,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和成就,下面我们择要介绍几件,以见一斑:

唐三彩碗。该器在唐永泰公主墓中出土。永泰公主名仙蕙,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中宗李显的第七女,死时年仅17岁;说到唐三彩,人们都知道它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用白色的黏土作胎,用含铜、铁、钻、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着色剂,在釉里加入很多的铅作助熔剂,经过800度高温烧制而成。釉色呈深绿、浅绿、蓝,黄、白、赭褐等多种色彩。人们称之为三彩,实际上是一种多彩陶器。三彩器在宋代、辽代都有生产,但因它是唐代发明的,当时也最为盛行,故以唐三彩闻名于世。

这件三彩碗,造型端庄、稳重,装饰独特,内外施白色釉。器内有12道绿色的垂条纹,施赭色釉细条纹,器外分上下两层。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廷在景德镇的珠山设瓷窑,称为御器厂,派官员监督烧造,成品解京供皇室使用。

压手杯是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制造的一种新型瓷杯。杯体宛如小碗形状,口微撇,鼓腹,折底,圈足。高5.4厘米,口径9.1厘米,足径3.9厘米。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杯里外均有青花绘制的纹饰,青花色调深翠;杯心有新颖的团花形年款。此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唯一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实物,也是一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稀世珍宝。明人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子他说:“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是以历史典故、传奇故事、寓言故事、历代典籍、诗词歌赋等为基础,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言行举止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具有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画龙点睛等特点。人们可以通过成语故事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学习成语,可以积累语言词汇,丰富知识;正确运用成语,可以极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本书精心选择了常用的、故事性较强的爱屋及乌、朝三暮四、厉兵秣马、饮鸩止渴、走马看花等300多条成语,篇目编排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以方便查阅。每个成语独立成篇,按照“解释”“出处”“故事”的体例编写。成语的“解释”和“出处”,以新版《辞海》《辞源》为依据,确保其准确可靠;“故事”则在不违背史实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文学加工,铺陈故事情节,使之通俗生动,饶有趣味。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军事,国家的骨骼

    军事,国家的骨骼

    在地球上,战争比和平更早出现。从人类开始出现,为争夺食物、栖息地,而发展出战争。战争从未曾长久停歇过,它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过。中国各个朝代的灭亡与崛起,军事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书通过描述古代的战争史,展现这种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了解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中)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怒颜女仙

    怒颜女仙

    许倩雪,又名清灵歌,21世纪人,回家见老公与小三厮混,跑出家,被车撞伤成为植物人,不巧打开了异时空的大门,成为了上古女仙和魔王生下的魔子,拥有半仙半魔的血统。我可不受命运的摆布,我要做我自己!踏上了一条霸气的修炼之路,回眸一笑,众生为之倾倒。痴男怨女为之疯狂,许倩雪;天哪!这我可承受不起,不过呢,[坏笑]美男嘛,照单全收,嘿嘿,谁说女子不能有后宫?呀!你们这些色女,论家可是女子,你们不要这样看论家嘛!她还立下毒誓:待我成仙之日,便是取那对奸夫淫妇项上人头之时!天下唯我独尊!"嗯?是吗?"美男们眉头一挑,倩雪很没骨气的狗腿道:当然是夫君们为尊啦,你看我这嘴,真该打。[心道:美男太多也是罪啊!]
  • 龙威镖局

    龙威镖局

    山里的少年和爷爷过着平静的生活,雷雨晚上的厮杀,改变了少年的生活……
  • 日落河边风景

    日落河边风景

    相差十岁年纪的人真的是个神奇的生物,让我爱慕,让我吃醋,还让我觉得他很酷,给我温柔,给我照顾,一到节日还给我买礼物,当你和他好好相处,他就……
  • 我的世界之校园

    我的世界之校园

    主角陈鹏威是个中职学校的学生准备要毕业了过一个月就得离校了过完最后一个暑假就去征兵,但是毕业前危机来临,有某教授研究出生化病毒,带到了所有学校,大多数学生被感染慢慢变成了丧尸,警、军队等把所有学校封锁了,学校里还有幸存者在避难,鹏威要坐车回校但是危机来了,潜伏回小学救弟弟。返回现读学校发现自己喜欢的女生和同学朋友还幸存的活着避难又奋不顾身的再闯回学校!
  • 鸾泷叠生记

    鸾泷叠生记

    一本成长小说,分为《丁龙生》、《子鸾生》和《子泷生》三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勇者的剑与魔法

    勇者的剑与魔法

    被召唤的勇者啊。无论你是否愿意。你的命运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在这个充满谜题的世界之中转动。去发现吧。以你的心灵。去探索吧。以你的血液。无论你是否愿意。我,命运之神,贝特里斯,将指引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护花狂医

    护花狂医

    他是最天才的医生,曾经也是最强悍的王者,却因过往而默默隐姓埋名在无名医院内。然而平淡的生活,掩不住他的风骚!被诊断死亡的孕妇?看他怎么把她从死神手里拉回来!敢抢他的功劳?不好意思,先尝尝他的拳头!既有医术,又有身手,女娲十三针一出,谁与争锋!美女医生对他青眼有加,青梅竹马对他朝思暮想,他日日与两美一起工作,暧昧无限……然而桃运生活没有持续多久,他意外却卷入了阴影势力渗透金山市的阴谋中,而当年,特战队的死伤惨重竟然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