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18000000006

第6章 悠悠乡情(5)

小时候,我总担心黑夜里的狂风暴雨会毁灭整个世界。轰隆隆地响雷似乎把天穹炸破,雪亮雪亮的闪电好像一群魔鬼在挥舞着一把把利剑,让人胆战心寒。黑洞洞的世界瞬间被照得通明透亮,苍白得令人恐怖。闪电一过,突然间又恢复了深渊般的黑暗。雨无止境地下,刷刷刷,刷刷刷。窗外的棕树在风雨雷电中恐惧得颤抖不停,满头乱发般的树叶如群魔乱舞,令人毛骨悚然。我缩进被窝,用被子将头紧紧蒙住,却始终无法遮挡内心的恐慌。雷雨交加之时,父亲却匆匆穿上套鞋,披起蓑衣,戴着斗笠,拿着手电,打开门,一头扎进无边无际的雨中。他要去责任田疏圳放水,免得禾苗被大水浸坏;他还要去承包的鱼塘,及时打开排洪口,避免塘坝垮塌,放养的鱼群走失。躲在被窝里,我虽对黑暗和暴雨不再恐惧,但我还是久久不能入睡。我多么渴望狂风歇一歇,让父亲在满地泥泞中走稳脚步;暴雨停一停,让父亲在滂沱大雨中别淋湿了衣服;雷电止一止,莫让父亲在深沉黑夜中受到惊吓。直到听到父亲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母亲打开门把他让进屋内,我才安心地进入甜美的梦乡。

浓浓的思念总在绵绵的雨中升华。情感的浪花随着落在树叶上跳荡的雨珠起伏、升腾。寂静的夜一如孤独的心,一片黯然。初次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漫漫求学路上,我如同一只蜗牛负重徐徐而行。正是盛夏时分,夜阑人静,窗外暴雨倾盆。我的心湿漉漉的如宿舍旁的雪松,满树尖尖的松叶就像我竖起的寒毛,颤巍巍的。我不禁想起了孩提时代,我坐在老家的吊楼上,双手托着下巴,痴痴地望着远近迷蒙的雨幕,听着清晰的滴答声,如同欣赏一曲童谣。有时我忘情地钻进雨中,任疯狂的雨点肆虐地洒向我的身躯。我尝到了一种微微清甜的味道。如今,我多年工作在外,习惯了孤独,习惯了欣赏城市里的雨,那种烟雨朦胧中带着酸性的气息。我却始终忘不了雨点落在老家门外石臼里特有的咕隆声,和落在瓦罐里的丁东声。

我在初夏的暴雨中对心仪已久的杭州西湖只能匆匆一瞥。狂风携着豆大的雨点敲打着我的衣襟,湖堤上的垂柳胡乱地撩拨我的耳廓。烟雨迷蒙中,我怎么也看不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分明听见远处雷峰塔下传来白蛇娘子千年的怨诉。穿着雨衣,手提着湿透的皮鞋,赤着脚,顺着导游嘶哑的声音,穿梭在乌镇那青石板铺就的胡同里。还未来得及坐在悠荡于灵性十足的遍布小镇的小河道里的小船,我就从落在身上薄薄塑料雨衣的雨点清脆声中,读到了神秘水乡的千年风韵。

我喜欢听雨。高兴时,窗外哗哗的雨声为我奏响激昂的乐曲;抑郁时,面前刷刷的雨声为我冲刷心头的忧愁。雨飘飘洒洒,滋润我的心灵。它从遥远深邃的天际而来。

雨是大自然的精灵。

(原载2008年11月1日《株洲新区报》)

年的味道

我家在湘南山区。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一年最热闹的莫过于过年。

大人们老早就为过年而紧张忙碌地准备着。米酒是要酿几缸的。天晴了,把衣服、被子洗得干干净净,把棉被、铺床板拿到太阳下晾晒。妇女们用毛巾包了头,把扫帚绑在长长的竹竿上,用劲打扫掉厨房墙壁、木梁上的烟灰和蜘蛛网。热热闹闹地饱餐一顿“小年饭”后,大人们又忙着准备各种菜肴和炒货。

除夕吃团年饭,是真正过年的开始。吃团年饭是很讲究的。菜上齐后,先燃放鞭炮,然后在方形的饭桌一方摆上几套竹筷、酒杯、饭碗,以祭祀祖先。之后,全家人才能在其它三方坐下,开始饮酒、吃饭。饭桌上的鱼是整条的,这时绝不能动筷子。这是一条象征“餐餐有余,年年有余”的鱼,每餐都要摆上餐桌,用完餐后又原封不动地撤掉。

酒是自家酿的米酒。橙黄色、通明透亮、又香又甜又醇的“压酒”是最受欢迎的。先同时酿一缸粳米酒和一缸糯米酒,然后将粳米酒熬制成“火酒”(即烧酒),再将“火酒”倒进糯米酒缸里,经再次发酵后,便酿成了我们老家特有的“压酒”。这种酒口感极好,醇香入喉,甜润入腹,使人胃口大开,酒兴大发。初喝“压酒”的外乡人往往容易上当,不知其后劲极足,尽兴喝酒时不知不觉便过了量,待两三个小时后酒劲发作,腹内翻江倒海,不躺上半天是绝对起不来的。

许多老人恪守“守岁”的习俗。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看一看电视,玩一玩牌,吃些橘子、瓜子、花生、红薯片和糖果,一直到第二天晨光初现,才赶紧准备早餐,然后出去拜年。小孩子往往坐不住,不会规规矩矩地“守岁”。他们等到零点,从大人手中接过一两元的“压岁钱”,燃放几挂鞭炮,便拿个手电筒,循着村庄里此伏彼起的鞭炮声,满村庄转悠着去捡拾未炸响的鞭炮,兜满衣兜,留着慢慢燃放。

正月初一拜年甚是热闹。大人带着全家人,走遍村庄挨家挨户去祝贺新年,尽说些“新年发财”之类的吉利话。正月初六至十五,狮子、龙灯闹翻天。龙灯一般要从天黑开始走村串户,一直玩到天亮。只要哪里响起鞭炮声和锣鼓声,男女老少便潮水般涌去看热闹。

如今,过年的气氛也淡了许多。然而,无论你爱热闹还是爱平静,过年都是很自然的事,就像每个人每年都要过生日一样,只是过年是所有的人的生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日。

(原载2005年1月31日《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2月15日《株洲日报》)

桐叶粑粑

祁阳老家有农历七月半吃油桐叶粑粑的习俗。我弄不清楚其来历,大约与祭祀先人有关吧。

我老家所在的小山区,油桐树并不多见。去年夏天游览攸县酒仙湖,看到漫山遍野的树林里,点缀着一树又一树白色的花,煞是好看。一问开船的师傅,才知道那是油桐树开的花。在老家,是断然看不到这样的景致的。以至于得知那是油桐花,我惊愕得嘴巴半天没合拢。

记得老家水库大坝下面的大路两边,就有几棵油桐树。起初,我是看到树上的油桐果子,才认识油桐树的。小时候用一根竹签插进油桐果子的果瓣,然后放在火上烧,不一会儿,果瓣就哔哔剥剥地烧起来,成为我们手里的火把。至于桐油的用途,我除了知道大人们把油桐果子榨出黄澄澄的桐油涂在脚盆、水桶、打谷机、门窗、衣柜等木器上用以防腐之外,别无所知。

油桐树叶粑粑的香味,却不时撩拨着我。以至于坐在酒仙湖的船上,听到油桐树三个字,我便禁不住直咽口水。离七月半还有好久,我便不时地问母亲,是否去摘些油桐树叶回来。母亲知道我想吃油桐树叶粑粑了,却故意装模作样地问,摘油桐树叶做什么?终于等到母亲把糯米泡在水里,然后端着去磨房,我便急不可耐地馋笑着对她说,我到水库边摘油桐树叶去。

油桐树很高,垂下的枝条上的树叶早被人摘去了。而树枝又脆,不适合攀爬。我站在树下,跳来跳去,终究没有摘到树叶。我便从旁边弄断一根长长的树枝,下端留一个树丫,然后去钩高处的油桐树枝。

当我满头大汗地把一大篮油桐树叶拿回家时,母亲已经磨好了米浆。我接着把树叶拿到池塘边,一片一片用水洗净。母亲将叶片竖着摊在手掌里,手指弯曲,然后用调羹舀一些米浆放在叶片中间包拢来,再一个个整整齐齐地放进蒸锅里。不多一会儿,一阵阵油桐叶子的香味,和着糯米粑粑的香味,从蒸锅里冒出来,弥漫整个院落。大约半个小时,油桐树叶粑粑便可以出锅了。

七月半晚上,每家每户都要给先人烧纸钱,而一篮篮的油桐树叶粑粑则摆在旁边。大人们烧完纸钱,便念叨着叫祖宗们来吃油桐粑粑。说油桐树叶粑粑是为先人们准备的,一点没错。但这只是形式,真正能够品得其美味的,还是我们这些嘴馋的孩子。

祭祀活动一结束,油桐树叶粑粑便成为孩子们争抢的美食。由于糯米粑粑特别黏,油桐树叶与粑粑紧紧粘在一起,要么叶片上粘着好多粑粑没吃完就忍痛割爱丢弃掉,要么嘴馋得把粑粑连同部分叶片也吃进嘴里,于是,对我们来说,吃油桐树叶粑粑痛快之中不乏尴尬。我们便想着法子,经常用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把粑粑放进灶膛余火灰里烤,一种是放在热锅里烤。这样,粑粑外面的叶片被烤糊了容易撕掉,粑粑的表面结了一层硬硬的壳,吃起来不但方便多了,而且也特别香而脆。

红薯粑粑

我的老家在偏远的湘南农村,那里人多田少,父母除了每天早出晚归出工弄工分,还要利用自家的自留地里收获的红薯或蒸或煮,每人每餐吃完一份红薯饭后,才盛上白米饭,这样,家里的口粮才能勉强维持。

那时候,由于家里穷,我们没什么零食吃,过年时才有机会吃上花生和瓜子。于是,我们兄弟姐妹四人最盼望母亲炸红薯粑粑给我们吃。说起炸红薯粑粑,红薯和糯米粉倒不是什么问题,关键还需要当时金贵得不得了的茶油。尽管我们家乡漫山遍野是油茶树,但由于油茶产油率低,每年分到每户的茶油只有五六斤。因此,我们平时炒菜用的都是猪油,只有过年时为了准备自产的年货——炸红薯片,母亲才舍得用上香喷喷的茶油。所以,我们一年也只能吃到一两回红薯粑粑。

母亲先将红薯洗净,切成小块,煮饭前放在饭面上,利用煮饭时产生的蒸汽蒸熟。然后,将蒸熟的红薯放进干净的锅子里,用锅铲擂烂,加入糯米粉、葱末、白糖,使劲用手揉,直到把这些原料完全糅合均匀。接着,母亲把茶油倒进锅里,用旺火把油烧开,再不紧不慢地从揉好的原料中抓出一小块,放在手心里,双手轻轻地搓揉,直到把原料揉成滚圆滚圆的一个小圆球,再放进热油滚滚的油锅里。父亲和我们兄妹也都来帮着母亲一起搓揉。待白白的生红薯粑粑都进了锅,母亲就拿起锅铲,不停地逐个将红薯粑粑翻身,好让它们被炸得均匀。慢慢地,红薯粑粑的颜色逐渐变深,最后都变成了诱人的金黄色。茶油和红薯混合的难以名状的清香味在厨房里萦绕,我们一个个直流口水。母亲用锅铲将完全炸熟的红薯粑粑一个个铲到碗里,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急着去享用心中期盼多时的美味。母亲却严肃地对我们说,别急,红薯粑粑才从滚烫的油里出来,小心烫坏了嘴巴!

母亲还把炸好的红薯粑粑分装在几个碗里,叫我们兄妹分别给几个邻居送去。在那么困难的时期,母亲与广大的农民弟兄一样,从不忘记那种朴实而真挚的感情。

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就是吃海鲜、尝鱼翅都不那么困难了。但是,我却时不时想吃红薯粑粑,也经常学着当年母亲炸红薯粑粑的架势,像模像样地炸起红薯粑粑来。挑食惯了的女儿不是嫌小炒肉咸了,就是说鱼进过冰箱,要她吃饭必须连骗带劝,甚至求她、训她也无济于事。而她对红薯粑粑却特别爱吃,每次能一连吃十来个,还一边摸着肚皮,一边把红薯粑粑往嘴里送。我对她说,爸爸妈妈小时候吃到的红薯粑粑那才真正好吃呢!女儿一脸茫然,她似乎在说,还有更好吃的红薯粑粑?我才不信呢!

(原载2009年8月19日《株洲日报》)

猜拳喝酒

老家湘南盛行猜拳喝酒之风。大凡结婚、添丁、寿庆之类的喜事,村里的男人们坐在一起便是猜拳喝酒。春节期间吃春饭,从正月初一到十五,猜拳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酒是自家酿的橙黄色、透明透亮、又香又甜又醇的“压酒”。先同时酿一缸粳米酒和一缸糯米酒,然后将粳米酒熬制成“火酒”(即烧酒),将“火酒”倒进糯米酒缸里,经再次发酵后,便酿成了我们老家特有的“压酒”。这种酒口感极好,醇香入口,甜润入喉,使人胃口大开,酒兴大发。

席间,先是主人敬客人的酒。一圈下来,主人礼貌地陪长者猜拳行酒令,然后一一相陪。轮到不会猜拳的,主人便陪喝一碗。猜拳是男人们最放松的时候。他们一边随意伸出右手的几个指头,一边拖着长长的声调,似喊若唱,抑扬顿挫,如果猜对了自己与对方所出指头的总数,则对方喝酒。酒令是沿袭下来的,全是把零到十这些数字用吉利的语言表达出来。“一”是“点点圆”,“二”是“哥俩好”(或“叔侄好”、“爷孙好”),“三”是“三元捷报”,“四”是“四季发财”,“五”是“五魁首”,“六”是“六六顺”,“七”是“七巧巧”,“八”是“八福寿”,“九”是“长久久”,“十”是“满堂红”。

男人们在酒令的起伏声中恣意地逍遥。猜拳往往把早餐吃到中午,将晚餐的酒喝到次日凌晨。酒量好的,猜拳水平高的,兴致越来越高;酒量差的,猜拳水平低的,往往洋相百出,自己出五个指头却猜三个,惹得围观的男女老少笑得前俯后仰。

压酒虽好下喉,但后劲极足,尽兴喝时不知不觉便过了量。待两三个小时后酒劲发作,腹内翻江倒海,不躺上半天是绝对起不来的。因此,猜拳中有些人一边喊酒令,一边瘫了下去,也是常有的事。

我十分羡慕猜拳喝酒的潇洒、豪畅。而我因早年外出求学,不曾学会猜拳,每逢陪客或做客,我囿于酒量,却又无力违反约定俗成的酒规,不得不豪爽地端起小碗,与人对饮,因此,醉酒也实在难免。

同类推荐
  • 行走的耳朵

    行走的耳朵

    《行走的耳朵》,写周云蓬一直以来的歌唱、行走,以及读书,是酣畅淋漓的文字。盲人以耳朵感知世界,声音所向,心之所向。在这些年中,于不知道哪个瞬间,周云蓬举起了手中的相机,对着他感兴趣的声音,固定了某个影像。这些影像偶尔不合常理,却是他经过的地方。或者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世,且与他错身而过的人和景。他以他的方式看见,并写出。有点像诺贝尔获奖作家帕慕克形容细密画:失明就是寂静……它是一个人绘画的极致:它是在黑暗中看见事物。
  •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散文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重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维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
  • 培根论说文集

    培根论说文集

    《培根论说文集》收集了培根长达二十八年的间歇创作,涉及荣誉、财富、爱情、名声、雄心和友谊等人类生活和感情的各个方面,其精辟理智的见解和冷静雄犀的笔调使其成为人类文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著作,也是至今最出色和流传最广的人文作品之一。
  • 新写实小说研究资料

    新写实小说研究资料

    《新写实小说研究资料》是大型学术工具书“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丛书”的一种。本书以主选文章与资料索引为编排体例,选取有关新写实小说研究的发表论文,反映新写实小说的发展脉络,展现该领域研究的优秀成果;索引部分搜集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学术专著,为一般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资料。
  • 晚清学人之诗研究

    晚清学人之诗研究

    本书阐释了晚清学人之诗的民族诗学背景、时代特征、群体特征、架构出其思想内容以及学术价值和发展演变脉络。
热门推荐
  • 星空之泪痕

    星空之泪痕

    一个世界,两个青年,三块大陆,四个国家,演绎出一个梦幻又现实的英雄传说。在广阔的大陆上,不同的生灵交错而过,或者彼此碰撞,人族经过星陨之日的重生,七年之乱的反思,渐渐的走向了更美好,和平的世界,可惜的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充满着野心,妄图将自己凌驾于众人之上,他们想站在云端俯瞰大陆,让顺者昌,逆者亡,幻想自己是世间唯一的独裁者,指向哪里,哪里就会出现他想要的样子,却从来不顾别人的死活,这些人被称为黑暗,也只能是黑暗,只要人们还在心中向往着光明,黑暗永远没有统治一切,但若没有黑暗,这个世界将会不完整,光明,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丛云·凯说:“这个世界没有神魔,也不需要神魔,我们可以自己掌控我们的生命,错也好,对也好,都是一种精彩的经历,人族,会在错误中觉醒,也会在正确中前进!”
  • 凤凌九天:废柴公主逆天下

    凤凌九天:废柴公主逆天下

    25世纪全能的千金小姐,和异界大陆受宠却是废柴的公主。当她们成为一人时…废柴?是说拥有强大血脉与天赋的她吗?神兽?是说那群满山跑的美味吗?神器?是说用来喂神兽的破碗吗?灵丹神药?是说她无聊时的零嘴吗?再世为人,看她如何…凤凌九天!但…男人…一个她最为依赖的,一个最信任的,一个第一次心动的,一个习惯在身旁的,另一个朝夕相处五年的。她以为是朋友情谊,当明白装不知,其他人同样。都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可当她知道这一切都是阴谋,她不过一个棋子。那时,她该如何是好。——作者较渣,更新较慢,想污没有,剧情很慢,人设会崩,做好准备。书群:489243966,敲门砖:书中任意人物名称。
  • 青春旧时光

    青春旧时光

    欧阳说:她眼中的忧伤让我不得不去追寻她的身影。陆尚枫说:第一眼就被她忧伤的眼神吸引。时过境迁,唐卓雅说:你们都被我的外表欺骗了……一对交杂错综的师生恋情,世俗,误会,不确定的心,最终他们是否能够走过重重障碍修得正果……
  • 都市缥缈寻仙路

    都市缥缈寻仙路

    白术见过神仙,但是村里人都当他是傻子,只有二狗相信,有一天他带着二狗,踩着自制得小三轮,踏上了寻仙之路
  • 狐仙倾城:夫君滚滚来

    狐仙倾城:夫君滚滚来

    想她九重天上万人敬仰的神女,一觉醒来却变成了一只狐狸!?本想重回九重天,却没想遇到了暴虐无常的人间皇帝,把自己当成宠物养在身边。想悠闲的过过日子,天界的各路竹马又纷纷蹦出来要她负责……凤倾舞只想仰天大吼三声:她到底是做了什么孽才招惹上这些男人啊!(本文一女多男,不喜勿入)
  • 梦魇与离殇

    梦魇与离殇

    灵魂的残缺,宿命的追逐!孤儿?军人?杀手?学生?魁首?门主?谜一般的男Ren,无尽的黑暗深渊中竭力保持着内心一丝曙光......梦魇,离殇,迷茫,挣扎,恐惧,沉沦,悲伤,绝望,傍徨,既世间黑暗邪恶诸于我身又何妨?无愧!无惧!无悔!何为命运?我命即便不由我,也休想让我之心屈服。—叶冷。病态的思想,邪奕的性格,万般是非全凭本心!战梦魇,断离殇!斩彷徨!邪临天下,我心飞扬!诉衷肠,何故皆遍体鳞伤?惜时光,何故皆郁郁悲凉?生命赋予的种种!何故寒风萧瑟只留凄凉?何故世间处处彷徨?
  • 暖阳下的追光

    暖阳下的追光

    曲媛,一个除了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以外。好像对什么都特别感兴趣,要不是因为父母一直在管着。可能什么事都搞得出来,还是一个追星十足的。追星妹。林煜桁东湖一中的学霸加校草,成绩好,人长得帅。从小就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啊啊啊啊……我偶像官宣了,爷的青春结束了。”“怎么?嫁给我林煜桁委屈你了?”“没…没有,怎么会呢,能嫁给你肯定是我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曲媛,把林煜桁哄的一愣一愣的,拿起手机又看偶像去了。(女主干啥啥不行,追星,戏精第一名)
  • 风云异志

    风云异志

    师侄恭敬请教道:”师叔!书上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什么意思?。自己大感欣慰,一脸正义解释:“师侄啊!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教导我们不要看重小利益,我们想要得到什么,就得先低调,跟上天学习,做人要先有格局,能不出头绝对不要出头,背后偷袭下黑手才是王道,所以才能活的长久。”师侄:“...........”!(谢谢!本文换东家,谢谢支持!)
  • 暗夜幽殇之麒麟

    暗夜幽殇之麒麟

    十世修行只为六道轮回,千古一帝为爱堕落成魔。为求一世相聚,愿受百世磨难。家仇未报,怎敢先死,为救爱人,甘愿轮回,千古一帝,百战为魔,战尽天下英豪,成就不死之身。
  • 72变

    72变

    旧京城的天桥,三教九流杂陈,能人异士倍出,从来都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在清末这个灾难重重处处绝望的时代,一个重生的灵魂在热闹的天桥唱出了一幕空前绝后的传奇。这是一个关于天桥传奇,关于古彩戏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