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63300000005

第5章 “仁”的古训

(1)孔子认为,要实行“爱人”的仁德,必须“克己复礼”: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上述引文的大概意思是: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2)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到: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

这是一句解释爱如何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过程,亲亲,即爱58 自己亲近的人,仁民即爱更多的人,爱物是指即将爱人之心扩大到爱一切事物。

(3)唐代的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他说: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

———《原道》

上述引文的意思是:

博爱叫做仁,合宜于仁的行为叫做义,从仁义再向前去的叫做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赖外界的叫做德。

(4)北宋的周敦颐则以“生”释“仁”,以“成”释“义”,他说:

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道岂远乎哉!术岂多乎哉!

———《通书》

“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天在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有多重含义的,它有时和大道等同,有时又是指具体的天,有时指的是帝王、天子。所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不同的意思。天以阳生万物,在这里的天,指的就是大道。实际上,这个阳阴,就是易经中的乾坤。那么,“以阴成万物”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就是顺应阳而产生的,是以柔顺的方式来成就万物。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我们的本体。比如,四季的轮回,它背后有一个作用,为什么会产生四季呢?为什么会产生万物呢?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就只能用一个概念来表述出来,比如乾元、本体之类的字眼。基督教里面,就说是上帝在安排,上帝是第一推动力。我们

平时可以感觉一下,很多事情都是无中生有的。

按照佛教的说法,这个世界是成、住、坏、空的,到了空的时候,又会有万物生成,生成之后就会成熟住,住了之后慢慢就会变坏,坏了之后就达到了空的状态。这个背后的主宰是什么?佛教说是真如、佛性。我们从易经的系统来看,都是被乾元、被这一阳所生成的。阴,是顺应,这个也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有时却感觉得到,可以观察到事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人的生老病死,从无到有的过程,都是生命的循环,完成这个循环的力量,就是阴,就是顺化而成的。

“生,仁也;成,义也。”这句话其实是为了解释上一句。仁者爱也,这种爱是平等的、博大的,不会厚此薄彼,没有亲疏之分。天地之中,万物不管是好还是坏,不管是五颜六色还是色调单一,老天爷都会很平等地生发万物,这就是仁的一种体现。成,义也。前面我们也讲过了,义就是利之和,就是万物相互间的关系形成之后,变成了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从而达成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

“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在这里,周敦颐先生把乾坤阴阳的感觉,还是放到了帝王之术上面。古代的理想状态,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希望圣人来治理天下,按照古希腊的说法,就是哲人王的时代,认为国家的理想状态,就是哲学家、哲人来担任最高的决策者。我们现在,不管是民主、自由、还是君主立宪,选举出来的总统,总理,也都是要选举能人、贤人来治理天下,这都是永恒不变的。其实,一个国家的政治形态,是由它的文化形态经过长期的熏陶而形成的。而文化形态,则是由每一个成员个体的文化和心理结构共同组成的,就是佛教所谓的“共业”所形成的。你要想有大的制度变化,就必须要从改变每一个个体的“别业”入手,从自已的文化和心理结构进行改变,进而影响更多的人,最后在普遍的范围内形成新的“共业”。其实,无论哪种文化、制度,其实目的都是一样的,要寻找和培养一只头优秀的领头羊,这只领头羊一定要真正为这个羊群,为这个国家的人民做出贡献,所以他一定要有力量,有能力用仁的方式来哺育众生,以义的方式让个体处在群体的和谐关系之中,共同参与建设这样一种社会生态。

“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所以作为一个领导人,一定要遵循天道,要遵循自然之道,这样的话,万物万民都会顺应、顺利,国家就会很好,老百姓也不会有怨言。天道行,是从乾卦的角度来说的;圣德修,则是从坤卦的角度来谈的,如果你的道德修养能够达到“厚德载物”,老百姓自然就会得到很好的教化了。

“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大化无形,没有任何踪迹可寻。人人都看不见、摸不着、寻不见,而且一点都没有感觉。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就相当了不起了。在中国的历史上,真正能达到大顺大化状态的时代,基本上都谈不上。汉朝的文景之治,虽然用的是黄老之术,力图用大顺大化的方式治理国家。但是到了后期,从汉武帝好大喜功开始,局势也就变了。唐宋时期也是如此,虽然都有一时的太平盛世的感觉,却都不能够长治久安。何况,这中间太平盛世的质量到底有多高,都还有待考证。儒家最理想的治国状态,实际上也只有上古三代。孔夫子自认为其学术传统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儒家理想里,只有尧舜时代,才真正能够称得上是大顺大化的时代。

相传尧帝的时候,国家治理得非常好,什么大事也不发生,连自然灾害也没有。估计他在王宫里终日闲坐,除了出来春游赏花外,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有一次,尧带着一帮大臣,到天下巡游一番。走到山西一个叫康庄的地方,看到一个80多岁的老头子在大路上玩“击壤”的游戏,就是先摆一块方点的石头在地上,然后拿另外一块石头去打,打到了就跳过去,摆好后又打。就这么一步步的玩儿。这个80岁的老头子在大街上玩起这个游戏,周围还有好多围观群众在那里帮他加油。这个时候,尧帝身边的大臣就不失时机地出来赞叹,对他说:“哎呀皇上啊,你看你把国家治理得多好啊,百姓安居乐业都到这种程度了啊,连老头子都当街耍起游戏来了啊!”结果这番话被这个老头子听到了,他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就是说,我每天太阳升起来就去劳作,太阳下山就休息睡觉,自己挖井饮水,自己耕田吃饭,跟你这个皇帝治理天下好不好有啥关系?

喜欢文学的人、喜欢诗歌的人,都应该背诵这句诗,因为这是中国诗歌的开篇之作,是中国有史以来记录下的第一首诗,叫做《击壤诗》,这个老头因为当初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所以这首诗的作者叫壤父,意思是玩击壤的那个老头子。

可是,如果是我们现在一般的领导人,跑到乡村里去视察工作,有人这么顶他,估计没几个人会不难受的。但是尧帝就是了不起,一听到这里,马上就过去对老头说:“哎呀,你老人家是真正得了道的人啊,你说的就是道法自然的道理嘛。我要拜你为师。”所以,尧帝时期被称为太平盛世,是有道理的,人家有这样的气魄胸怀。后来有句成语叫康庄大道,也就是从这里来的。

“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作为帝王之术,要教化天下;作为领导,你要治理好你的单位;作为老板,你要管辖好你的公司,那最根本的是什么?这个本就在一人,就在一个人身上。那这个人是谁?谁在读这个东西,谁在学这个东西,那这个本就在谁身上。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或者面对一个团体,甚至于大到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真正能做好的并且是你能够做的事情,就是要从自己身上下手。所以面对天下之众,要教化天下之众,最终要落在每一个人身上。当然我们处在什么位置上,就要把自己在这个位置上的本找到,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位,那是人人有份,跟每个人都有关系,谁都跑不脱。只要每个人把自己的分内之事,把自己所处位置上的事情处理好,那么这个天下就可以大顺大化了。

下面是两个反问:“道岂远乎哉?术岂多乎哉?”道,其实离我们不远,道不远人,而人自远道。道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起心动念之中。并不是说只有修道的人身上才有道,不修道的人就没有道,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日常生活之中无处不是道的体现,所以“道岂远乎哉?”离我们根本就不远。“术岂多乎哉?”你要治理天下,治理一方,治理单位,治理企业,乃至于打理一个家,根本就不需要好多的办法,也不需要你去立这样或那样的规矩,关键就在于抓住这章开始所说的“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因为“生,仁也;成,义也”,也就是仁义这两点。如果你对这两点有所体会,那么不需要你去耍好多的手腕,就能够把天下治理好。

汉儒董仲舒说过这么一句话:“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己;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这就是对“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的很好的注解。我们这里应该看到,对自己的仁爱,应该是放在严格要求自己上、让自己能见贤思齐上,而不是放纵自己;对别人的仁爱,应该是宽容、包容。所以董仲舒说仁的方法在爱人而不在爱己。而“义之正,在正我,不在正人。”六祖慧能大师说过:“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非。”两者的意思差不多。

所以说“天下之众,本在一人”。

(5)王安石在阐发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时说:

语道之全,则无不在也,无不为也,学者所不能据也,哈特不能存艳。本人仅在德国的道路,德可据也。以德爱者为仁,仁譬则左也。义譬则右也,德以仁为主,教君子在仁义之间,所以依者仁而己。……礼,体此者也;智,知其者也;信,信此者也。

———《王安石全集·答韩求仁书》

王安石的功利主义基于他的“道德”观。在道德规范问题上,他对“道德”其名及其内容提出了自己的上述看法。这是对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句的发挥。王安石认为,“道”就是“气”,在伦理道德范围内,“道”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全体,其核心是“爱”,而且具有最一般的普遍性品格。通过学习自律,以了解它,只是使之转化为学者的内在德性,这就是“德”,亦即学而心有所得。所得之内容为“爱”,也就是所谓“仁”,而仁爱有宜就是“义”。所以“仁义”统一。王安石还从反面对此进一步作了规定,他说:“我不知道什么道德和正义的不同,此为不知道德也。”王安石在规定“道德”其名、其实的基础上,又对“五常”加以规定。王安石的“仁义”及其“五常”体系,总的来说,基本上不超过儒学的限制。但是,当王安石对仁义内容作具体解释时,却糅进了功利主义的新义。因为,“所得”意味着某种功利的目的,这样,他的道德观便具有了独特的个性和进步性。

(6)朱熹在继承二程“仁德”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阐发了“天理”与“仁义礼智”的关系。他说:

且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子语类》

同类推荐
  • 边读边悟菜根谭

    边读边悟菜根谭

    《菜根谭》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熔冶于一炉,总结处世为人之策略,概括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修身养性之要义,界分求学问道之真假,指点生死名利之玄妙;既主张积极入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恩泽后世的进取精神,又宣扬亲近自然、悠游山水、独善其身、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同时也倡导悲天悯人、普渡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初读《菜根谭》,似杂乱无章、自相矛盾;若深悟其意,方知狡兔三窟、智藏其里;若详悟再三,则如醍醐灌顶,倍觉终身受用无穷。
  • 成熟的品格成熟的人

    成熟的品格成熟的人

    本书阐述了成熟的人能够将信念转化为行动,并且坚持到底;成熟的人很巧妙地运用生活中的技巧,来宣扬自己的主张;向成熟的人学习,我们就能更快地成熟起来。@
  • 勤奋好学(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勤奋好学(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生命在不断汲取新的养料,从而更加精彩,生命在于不停拼搏向上,从而彰显它的力量。那些为人类历史的前进作出贡献的人们的故事被后世传说时,总少不了勤奋好学这个关键词。本书选取了各界的勤奋好学的故事,引人深思,能给奋斗中的你以正能量。
  • 给大忙人读的菜根谭

    给大忙人读的菜根谭

    《菜根谭》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熔冶于一炉,总结处世为人之策略,概括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修身养性之要义,界分求学问道之真假,指点生死名利之玄妙;既主张积极入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恩泽后世的进取精神,又宣扬亲近自然、悠游山水、独善其身、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同时也倡导悲天悯人、普渡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初读《菜根谭》,似杂乱无章、自相矛盾;若深悟其意,方知狡兔三窟、智藏其里;若详悟再三,则如醍醐灌顶,倍觉终身受用无穷。
  • 懂“坏”的女人最幸福

    懂“坏”的女人最幸福

    “坏”女人的机智、狡黠、成熟的心机,并不钟情于所有的女人。这一点点的坏与年龄无关,与相貌无关,与金钱无关。成为“坏女人”要靠智慧、精明、心机,但又不仅仅凭借于此。此书中的“坏”女人不是指那些心如蛇蝎、十恶不赦、没心没肺、下贱淫乱的女人,而是指那些本质里拥有着令人欣赏的传统一面,但比乖乖女活得更自在、更精彩的女人。做个外表绚烂内心坚强,让男人神魂颠倒的“坏”女人,其实很好!好女人上天堂,“坏”女人走四方。女人“坏”一点,男人爱一点。不坏不女人!女人的“坏”是无罪的,是有理的,是可爱的。
热门推荐
  • 黑暗和曙光

    黑暗和曙光

    她手腕处的红丝带在飘你准备好迎接黑暗了么
  • 夫君哪里逃

    夫君哪里逃

    她傲娇的出走,却等来了夫君的追逐;她每次被捕,原创者都是他。啍,而且他竟然还装无辜小新纯,于是傲娇兽放出狠话:"夫君有种你别跑,等着本妻速速将其捉来。"某夫叹道:"嗯,今天花好月圆很是适合来那春宵一刻呢!"此话一出,某妻面脸黑线。【PS:花寐企鹅号:3245037827!求敲门!求支持】
  • 将军之女猛如虎

    将军之女猛如虎

    身体被猪精征用了十年后,被养成了人模猪样的楚轻蕴终于醒了。然而,她却被告知自己其实是地狱出逃的厉鬼,有贵人相助才偷入轮回。所以,她需要抓厉鬼,斗灵鬼,方能洗清身上的冤孽。于是这位将军府大小姐不仅上得了战场,还能破得了凶案,撕得了厉鬼。从此,民间流传了一段佳话——将军之女猛如虎。新婚之夜,某男戳戳楚轻蕴:“娘子,我们来做些有趣的事情吧。”楚轻蕴被子一掀就奔下床去,追着一个厉鬼跑了:“回见!”某男面沉如墨,随手拽出一只鬼,就道:“你去把我娘子追回来。”此鬼瑟瑟发抖:“夫人威名远扬,我等不敢找死。”【快节奏爽文+糖】
  • 失走

    失走

    一个人,渐渐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渐渐的失去了什么…好像还有一丝保留
  • 这位公主请矜持

    这位公主请矜持

    “若忤逆长辈,可认罚?”“认。”“若触犯门规,可认罚?”“认。”“若无故害人性命,可认罚?”“认。”“若不听从师尊教导,可认罚?”“认。”“若目中无人,傲睨自若,可认罚?”“认。”
  • 工程监督概论作业集

    工程监督概论作业集

    本作业集是在《建设工程监理概论》(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组织编写,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2003年)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讲授的内容而编写的。本作业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工程监督概论》各章节的习题,包括: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法律制度、监理工程师和工程监理企业、建设工程目标控制、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建设工程监理组织、建设工程监理规划。第二部分:包括两套模拟考试题。第三部分:各章节习题及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
  • 从斗罗开始震惊万界

    从斗罗开始震惊万界

    新书:斗罗之开局攻占圣魂村,求支持!———————穿越斗罗大陆,本想着去抱唐三大腿的唐歌竟意外开启了震惊系统。“叮咚,使用乱披风锤法,震惊唐昊,获得震惊值5000点!”“叮咚,武魂觉醒先天满魂力,震惊素云涛,获得震惊值100点!”“叮咚,消耗震惊值抽取宝物,成功抽取到万界穿越符一枚!”……在系统的帮助下,唐歌从斗罗开始震惊万界!
  •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

    这部悲剧作品是英国小说家哈代的代表作,讲述了贫苦美丽的农家姑娘苔丝到地主庄园家做工,因年轻无知而失身于富家恶少亚力克,怀着身孕回到家乡。孩子夭折后,她与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产生了爱情,却在新婚之夜因坦白失身的实情而为丈夫所不容,丈夫出走巴西。苔丝被抛弃后,到一家牛奶厂做工。地主少爷亚力克一再纠缠苔丝。在父亲去世、母亲患病、弟妹失学、一家人流落街头、克莱尔杳无音信的情况下,苔丝只好舍身救家,答应与亚力克同居。不料克莱尔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苔丝悔恨交加,刺死了亚力克。在逃亡过程中,苔丝和丈夫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被捕,并被判处绞刑。作为哈代“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本书是其“性格与环境小说”最典型的一部,其显著的艺术特点是环境与主人公相互感应、衬托、息息相通——人物的喜怒哀乐与环境的情调色彩变化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环境预示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 田园犬的遭遇

    田园犬的遭遇

    -不为‘畜生’动容成了他们眼里的成长,大环境下的耳濡目染,使小时候爱狗的他们,成了狗肉的忠实食客。
  • 站在巨人肩上-从沃森谈分子生物学

    站在巨人肩上-从沃森谈分子生物学

    本套《站在巨人肩上》丛书,共30本,每本以学科发展状况为主脉,穿插为此学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些杰出科学家的动人事迹,旨在从文化角度阐述科学,突出其中的科学内核和人文理念,增强读者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