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70800000006

第6章 心量定律

我们说,心量大的人,比较大气、从容、善忍、谦和、通脱,这类人比较容易成就事功,比较能体验生命的愉悦,没准,还能够活得相对长一些。

我们说,心量不够的人,比较气促、敏感、易愁、固执、自我,这类人比较容易陷入困局不得而出,容易感染灰色情绪而不能自拔,相对来说,成就事功比较困难些。当然,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生命的愉悦度,甚至生命的长度。

这个简单的规律,老夫且名之为“心量定律”。

考察历史,确实,能够成就事功的人,同时又能够善始善终的人,多是虚圆之士。所谓虚圆,即心量大,能变通,当然还要有些脸皮厚的功底。比如说,三国时候的刘备,本事没有多大,但是心量大,能容各种各样的人,为他所用。他比较善于干的,也就是哭而已。再如唐朝的郭子仪,那真是个有大大的心量的人。郭在平定“安史之乱”和抵御外族入侵中屡立奇功,却遭到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太监鱼朝恩的忌恨。郭子仪率兵在外征战,鱼朝恩竟派人毁了郭子仪父亲的墓穴,抛骨扬灰。郭子仪领兵还朝,大家都以为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不料皇帝提及此事时,郭子仪伏地大哭,说:“臣将兵日久,不能禁阻军士们残人之墓,今日他人挖先臣之墓,这是天谴,不是人患。”这么大的仇恨竟被他宽容的泪水熄灭。郭子仪手握兵权,鱼朝恩担心早晚会被郭子仪收拾,想来个先下手为强,在家中埋伏刀斧手,然后请郭子仪赴宴。鱼朝恩的险恶用心连郭子仪的下属都看得一清二楚,都劝他不要去。但郭子仪还是带上几个家童从容赴宴。鱼朝恩见了惊讶不已,阴毒的奸臣竟被感动哭了,此后不但不以郭子仪为敌,反而处处维护他。郭子仪这招硬得比谁都硬(能打仗)、软得比谁都软(善谦退)的本事,让他在险恶的环境中,不但建功,而且得享天年。相反的一面,我们比较熟悉的北宋改革家王安石,人品、文采、才干、识见都是一等一的,但惜乎心量的匹配度不够,导致一些措施的配套不够,急于实施,霸王硬上弓,产生了很多负面效果。特别是在政治上,不问人品,凡是支持变法的就提拔,不支持的靠边站,让许多小人借机混进来,占据要津,排除异己,欺上瞒下,致使变法失败,王安石也因此郁郁而终。

就这个心量问题,本文着重谈两个历史人物,一是贾谊,二是谢安。

贾谊,西汉初期儒家学者,政论家、文学家。他的《过秦论》,我们可能都学过。他年纪轻轻就很有学问和见识,汉文帝很赏识他,二十出头就让他当博士、太中大夫。他提出了很多治理国家的意见和建议,比如重农抑商,削弱藩王势力,取缔私人铸钱等,不少好的意见得到了朝廷的采纳。但是由于这些政策触及了权贵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周勃、灌婴等权贵的忌恨。另外,由于他的恃才傲物,不太看得起汉文帝的宠臣邓通(历史上著名的守着金山饿死的那个家伙,皇帝太喜欢他了,让他私人铸钱),因此又得罪了这个小人。由于贾谊太有才了,皇帝打算让他去做公卿这么大的官。不料这下捅了马蜂窝,遭到了许多权贵的反对,纷纷说贾谊的坏话,而邓通这家伙说得最起劲。所以汉文帝有点迷糊了,不但疏远了他,而且把他贬到长沙去做异姓王吴芮的太傅。当时的长沙是一个还没有开化的地方,贾谊在那儿感到又愤怒又郁闷。好在贾谊十分喜欢给皇帝上书,所以几年之后,汉文帝又想起他,随即又把他召回。这个时候反对他的灌婴已死,周勃也啥事不管了,情势对贾谊来说,相对好些。但汉文帝不知道是听了别人的坏话,还是认为贾谊还年轻,还要继续锻炼,仍然没有给他公卿的位子,而是让他去当自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上任后,贾谊上了著名的《治安策》(又叫《陈政事疏》),谈居安思危、弱化藩王力量的策略等问题,虽然皇帝没有立即采纳他的建议,但是给皇帝不少启发。这篇策论影响很大,以后的几代帝王都采用了他的策略。可惜的是,在太傅任上,梁怀王刘揖入朝,不慎骑马摔死。贾谊感到自己没有尽到责任,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经常无端哭泣,心情十分忧郁。没有多久,三十三岁的贾谊便在忧郁中死去。

我们考察这个贾谊。他饱读诸子百家之书,更兼才气纵横,目光敏锐,用世之心强烈。应该说,他这短短的三十三年,还是挺有光芒的,一是文章流传千古,二是用世抱负基本上也得到实现。虽饱受谗言,受到贬谪,没有做到公卿那么大的官,但他的很多建议皇帝都采纳了,正如王安石诗所说的:“一时谋议略实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王安石认为,皇帝对臣子之厚薄,不在于爵位之高低,而在于是否用了他的主张。用了,就是恩深;否则,即使爵位再高,也只能算薄待。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贾谊是够可以的了,因为,他毕竟是小年轻呀!

但是,他给人的感觉好像总是不高兴,以至于短命夭亡。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说,问题出在他的心量小了。或许是年轻的缘故?也许,老天太早地赋予一个人高才,不一定是好事情。少年心量,还来不及拓展,容易冲动、偏激。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人还是要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大器晚成比较好,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性逐渐成熟;随着阅历的积累,心量逐步拓展,更有益于成就事功。看我们的大学少年班制度,也高明不到哪里去,似乎没有造就几个“绝世高手”。

贾谊的问题出在:一是报恩心切,急于求功,只问目标,不及其余。他没有把得失利害考虑得十分清楚,就贸然向领导提出“变法改制”的建议,一下子就让那些恪守祖制的勋贵、老臣气得吹胡子瞪眼,好在领导还比较清醒,认为时机不成熟,没有贸然实行。第二,少年心性,不会做人,恃才傲物,眼高于顶。就拿那个领导的宠臣邓通来说,这号人显然是小人,成事不足,坏事有余,一般来说大家会敬而远之,虚应故事,不去得罪。比如,张居正他就从不得罪太监,徐阶也不会在面子上与奸臣严嵩过不去—尽管心里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但是贾谊不是这样,他经常在人面前对邓通冷嘲热讽,让邓通心里气得打结。是呀,我是不学无术呀,但是领导喜欢我呀,他喜欢我总有喜欢我的理由呀,我也不是一无是处呀!小人就是这样,你要招惹我,就有你好果子吃。我一向是朋友妻,不放过,恩可放一边,仇可是一定要还的!于是惹得邓通经常在领导面前编派贾谊的不是。第三,心胸不宽,敏感易伤,患得患失,随想入阴。贬到长沙,贾谊总是咽不下这口气,无才的小人达官厚禄,逢迎的臣子志得意满,有德的圣贤落魄倒霉,正直的君子遭贬受罪,这世道还正常吗?我一个让领导这么赏识的才子,就这样让你们这些小人整到这个卑湿之地喝凉风,郁闷啊郁闷!在湘江边上,他写了《吊屈原赋》一文,表达了对屈原的同情,大发了自己的牢骚怨愤。其实,屈原也是一个心量不开阔的人,贬到湘楚,整日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众人皆醉他独醒,众人皆浊他独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实在想不开了,就投了汨罗江。对贾谊来说,为成就大事,当初就不应该招惹小人;受小人之陷害,又摆脱不了对小人的怨恨之心,大好年华总与小人纠缠不休,多不值。想想后来的苏东坡,如果也像屈原、贾谊一样,恐怕在黄冈的时候就投长江喂鱼了。在太傅任上,梁怀王摔死,他责任是有些,但基本上属于意外事故,皇帝也没把他怎样,但贾谊还是过度自责,忧郁难解。我以小人之心猜度,他的忧郁,有自责,是不是也有患得患失之心,生怕皇帝领导因此疏远他、不重用他,生怕今后公卿之位不果,生怕今后抱负不展呢?现代有个才子柳亚子,新中国成立以后也颇感没有受重用,写诗给毛泽东,抱怨“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毛泽东不客气写诗回敬:“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贾谊能够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就不会这么短命了。

总的来说,贾谊的遭际,还是深可同情的。毕竟,他没有错呀,他只是想发挥才能,安邦定国,实现抱负。只不过,他还不老到、不世故,心量小,是个悲剧人物。也难怪数百年之后的李白还为他抱不平:“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说完了一个心量小的,我们再来说一个心量大的,他就是谢安。

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文学家,东晋江山的扶持者。李白这么一个骄傲的人,对王侯将相高力士等均是不屑一顾,但对谢安可是佩服得一塌糊涂:“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谢安声名早著,崇尚道家的无为自然,隐居东山,不愿做官,本质上是一个隐士、学者、诗人、音乐家,本来不愿介入世事纷扰,打算优游一世的,“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这个妓,是懂音律、会乐器的婢女,不要想歪了),做隐士做得比谁都踏实。但他一旦被迫出山,卷入仕途,他又能够躬身入局,把官做得炉火纯青,成为一个无人可及的宰相、国家独一无二的擎天柱石。特别是淝水之战,以区区十万的兵力击溃了来犯的前秦九十万大军,彻底扭转危殆的国运。他拥有许多常人所不及的特质,比如风神秀彻,雅人深致,名士风流,待人真恳,气度笃定,但同时又有着深不可测的绝大心量。如果说他没有这个绝大的心量,在动荡不安、险恶万端的局势中,也难成气候。

谢安四十岁时做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为家族利益所迫,不得已出来的,开始是在大将军桓温手下做司马,一个小官。谢安的气度心量一开始就展现出来。一天,有人给桓温送来了一味草药,叫“远志”,又名“小草”。桓温不解这草药为何有两个名字,他的参军郝隆眼瞟着谢安意有所指地说,这味药,隐在山石的那部分,叫“远志”;长在山石外的,叫“小草”,以此讽刺谢安也不过尔尔。但谢安神色泰然,既不辩解,也不记恨,一如既往,以礼相待。让你讨点嘴头的便宜,又能如何呢?

桓温是拥有实力和实权的军阀,对东晋司马家一直存有篡位之心,而王、谢等大家族和东晋皇族是命运的共同体,所以本质上谢家和桓温在国家大事上,始终是对头,但奇怪的是,他们之间又维持了很好的私人关系。就在这么一个亦敌亦友的险恶环境中,谢安隐忍苦熬,韬光养晦,一步步熬出头,终于做到宰相。咸安二年(公元372年),晋简文帝司马昱死,谢安和侍中王坦之与桓温巧妙周旋,不动声色地组建“抗桓统一战线”,使其达不到做摄政王的目的。桓温大为恼怒,率兵入京师,摆出要杀掉王、谢的架势,命人召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闻召甚惧;谢安则神色不变,答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及与桓温相见,王坦之倒执手版,汗出如浆。而谢安则从容就席,从容陈明利害关系,使桓温不敢轻举妄动,让这个内部斗争弓弦紧绷的情势缓和下来。在这里,谢安表现出超人的定力和胆魄。当然,这一定是建立在谢安精准的判断之上。

宁康元年(公元373年),桓温得了重病,逼迫朝廷赐给他“九锡”。谢安故意屡次修改诏令草稿,使其迟迟等不到结果,终于拖死桓温,不动声色地把他给玩残了。桓温死后,谢安全面执掌朝政,组建自己能主导的军队,重用谢玄、谢石等谢家子弟,一步一步构建“荆扬相衡”的战略格局,终于保全了司马氏的天下,更难得的是赢得了稳定的局面,为对付北方的强敌赢得了主动。他在与桓温的斗争中,惊险万端,但始终有理有节,以退为进,关键时刻,又能坚持原则,毫不动摇。比较有意思的是,桓、谢两家斗得你死我活,结果是桓家一族失败了,但谢安硬是有本事把失败的桓家整成了朋友关系,人家不但不恨他,而且和他推心置腹。桓温的儿子桓冲死了,不找别人,只找谢安交代后事。

谢安的心量功夫,谢安的手段,确实了得。他恪守老庄之道,以弱制强,以柔克刚,不动声色,不用强力,折冲樽俎,化解矛盾于无形,解决问题于双赢。要是贾谊碰上了桓温这样的主,三言两语不投机,说不定“乱臣贼子”就要骂出口了,正气凛然是正气凛然,痛快淋漓是痛快淋漓,只怕脖子上这个吃饭的家伙,却要与身体分家了。更难得的是,谢安在官场争斗中,仍然保持名士风度,始终光明磊落,以智慧、身段、隐忍、真诚赢得了声望,赢得了主导。这就是谢安,高人谢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历史上谢安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在淝水一战中的笃定风采。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投鞭断流,志在灭晋。军情危急,建康一片惶恐。晋军主帅谢安却镇定自若,运筹帷幄,行营布阵,派了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人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谢玄心中忐忑,临行前向谢安问策,他回答了一句:“我已经安排好了。”便绝口不谈军事。谢玄心中还是没底,又让张玄去打听。谢安仍然闭口不谈军事,却拖着他下围棋。

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小儿辈大破贼。”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雀跃入室。

谢安自始至终“如如不动”,目的是以静制动,安定人心,并以此去动摇敌人的军心,削减敌人的气焰。东晋上自将领官员,下至士兵百姓,都被他笃定从容的神态和胸有成竹的举止所感染。将士们也增加了必胜的信心,斗志旺盛。在战役中,由于被晋军这种不动声色、寂然异于常的氛围所震慑,秦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心生恐惧,士气大挫。晋军渡水后,一鼓作气发起猛攻,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千年之后,我们分析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这场战争,可说关系到东晋的社稷存亡,也关系到时谢家的荣辱兴衰。这么大的干系压在谢安身上,他的压力可想而知。从某种情况上来讲,在这场战争中,付出最多的,压力最重的,心里波澜最大的,就是谢安。所以说,当捷报传来,客人告辞,谢安抑制不住狂喜,踉跄之中,居然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我们想,这个时候他再不释放自己,真的就不是人了。这样的战争,这样的从容,需要多大的定力、多大的心量呀!古往今来,也许只有诸葛孔明的空城计可以与之一比了。悠悠千年,我们仍可想到谢公当年的风采。

讲了那么久的心量,心量到底是什么?我们不是搞心理学研究,没有精确的概念界定,总的来说,心量包含了心志、心力、心智、心机、心胸、心怀等多重因素。很多情况下,这些要素是随物赋形,交叉互用。要问心量从哪里来?我觉得要从实践中来,从磨砺中来,从传统儒道佛的思想中来,从对历史使命的承担中来,从对心的修炼和降服中来,从先天禀赋中继承而来。我们以谢安为例,他绝大的心量来自哪里?来自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来自他多年的隐忍磨炼,来自对历史使命义无反顾的担当,当然,有一部分是来自天赋。

有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我也有句话叫做:心量决定成败。

天天菜根谭:在古代称得上豪杰之士的人,一定具有超越常人的气度和节操。普通人遇到了难以忍受的事情时,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决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对于意外事件的突然降临一点也不惊慌,对于被无缘无故加以侮辱能够不被激怒,这就是他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张良在圯上接受一位老人赠兵书的传说,这件事确实太怪诞不经了。那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看他们各自都有不便道破的深意,是有大智者在相互进行着揣摩和试探。世俗之见把圯上老人看做鬼神本来就已经错了,还把老人的用意看做是向张良授书就更不对了。当韩国灭亡,秦国正处在强盛的时候,秦国用刀、锯、鼎、镬等种种酷刑,来对付天下有才能的人。平白无故遭到杀戮的人,真是不计其数。那时即使有古代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无法施展他们的本领。像秦始皇那样施行严刑峻法非常急切的人,他的锋芒的确势不可当,但是等到他疲惫的时候却有机可乘。然而少年张良却不能忍耐一时的激愤,想用个人的力量,在一次阻击之中逞强。张良虽然侥幸没有死,但实际上生死之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那是何等危险啊!贵族子弟,不愿死于盗贼之中,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不屑于在同盗贼相斗中死去。像张良这样出类拔萃的人才,不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去深谋远虑,却只想采用荆轲与聂政那样行刺的小计谋,企图在侥幸中保存性命,这正是圮上那位老人为他感到深深惋惜的地方。正因为如此,老人才故意在他面前摆出高傲无礼的姿态,让他受到狠狠的刺激。如果能够忍受下去,他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他真的忍受下来了)。所以,老人才说:“这小子是可以教好的!”

楚庄王在宣公十二年讨伐郑国时,郑襄公曾袒露着上身,牵着羊去迎接他以表示臣服。楚庄王说:“一国之君能这般屈己尊人,他的百姓必定信服他并为他卖命。”于是,他下令退兵言和。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困于会稽山上,被迫带着臣妾到吴国去做人质,在那里整整三年没有流露出任何厌倦与不满。少时张良虽有复仇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那位圯上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但缺乏度量,所以才无情地挫伤他那年轻气盛、刚强暴躁的脾气,让他能够忍受那些微不足道的愤怒,而去实现他远大的谋略。圯上老人与张良平生素不相识,突然在荒野相遇,却傲慢地命令张良去替他干奴仆所做的事,而张良却十分坦然地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惊诧愤怒的情绪,这就说明张良已经成熟了,秦始皇已经不能惊扰他的谋略而使其盲动,项羽也无法使他激怒而去冒险了。

现在来看刘邦、项羽争夺天下,最后刘邦之所以能胜、项羽之所以失败,完全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正因为不能忍耐,虽然所向无敌,但他滥用武力、任性暴怒,终归失败。刘邦却能够忍耐,保存实力发展壮大,等待时机而最后消灭项羽。这完全是张良给他谋划的结果。后来当淮阴侯韩信夺取齐地之后请求刘邦封他为假王时,刘邦大怒,立刻从言语和面部表现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还是不善于忍耐,要不是张良及时劝阻,他能最终获得胜利么?

司马迁曾想象张良是一位高大奇特的人物,后来才知道他长得相貌和妇人女子一般,觉得相貌与他的志向和气节一定也不相称,其实这正是张良的过人之处。

珍珠天堂:阴毒的奸臣竟被感动得号啕大哭,此后不但不以郭子仪为敌,反而处处维护他。会感动,会改变,特别是能改善,可以“教育”好的人,都是好人,心量也不算太小,属于一时脑缺氧才做的恶。

大音希声:“如如不动”,以静制动—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性格决定命运,心量决定成败。

人解决了衣食问题之后,究竟快乐圆满与否,在于此心是否得到安顿。如何安顿此心?以出世之心入世,以入世之心出世,佛家讲,即相离相,入尘而出尘。

第二卷 菜根无限意

同类推荐
  • 如何对付小人

    如何对付小人

    小人的本领不可谓不大,他可以使帝王者沦为阶下囚,可以使功高者变成断头尸,可以使尚德者成为逆道人。多少仁人志士经历大风大浪,結果卻败倒在小人的阴沟里。因此对付小人,不让小人得志逞能,是正义的呼声,社会的要求。
  • 不要苦劳要功劳

    不要苦劳要功劳

    本书包括八章,分别为业绩才是硬道理——职场没有苦劳,只有功劳,做事必须做到位——功劳就是做成事情,要敬业更要精业——以忠诚起步,用功劳说话,勿以事小而不为——小细节成就大功劳,用对方法做对事——功劳源于你的智慧,危难之际显身手——善于在关键时刻做出功劳,没有人能独自成功——团结协作,业绩才能升值,从平凡走向卓越——以功劳为自己赢得未来等。
  • 财富巨擘的企业家(1)

    财富巨擘的企业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理课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理课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汇集了众多北大教授和著名学子的思想精华以及他们非凡的成功经历,总结出了最适合现代人的人生哲学,让你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 水之道:水的无为自然哲学与处世立业之道

    水之道:水的无为自然哲学与处世立业之道

    水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儒家和道家都以此为基础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孔子在《论语》中倡导天地万物各行其道,顺其自然,要求统治者行帝王之道,以己德滋养民心。“无为”和“自然”是《老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要求圣人像水一样“无为”,人民归附如百川之归海。倡导人们像水一样,无为、永不自满、顺从避让、以柔克刚、无微不至。本书是第一本尝试以水的哲学,向人们传播如何以水之道,与人相处,开创事业,修炼心性,做一个水性十足的人!
热门推荐
  • 万族两代

    万族两代

    第一次写书,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照,谢谢大家
  • 重生日本开餐厅

    重生日本开餐厅

    东京市内一条偏僻小街道中有一家奇异的餐厅“幻想美食屋”。店前竖着广告语:“这里是独一无二的奇幻美食,食材数量有限,来晚就没了,店面不大请自己带好座椅。”原本萧条的商业街排了一条长队,人们拿着小木椅等候着自己的美食,有的人端着瓷盘在街道上坐着木椅享受着盘子里绿色的不可名状的食材所制作的炒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新书《我的东京物语有点冷》已发布,有兴趣的大大可以去看一下。
  • 七界极道

    七界极道

    意外的重生,他失去了记忆,废材一般的他,十五年如一日而过。被逐出家门后,错断了方向,踏足冰原绝域,坚强的意志,一次逆天的运气,让他恢复了前世,改善了体质,至此,莫云也踏上了强者之路,五界之外可否有第六界?又是否还存在第七界?修真?修性亦修身。渡劫?成魔或成仙。云端自有玲珑玉,我擎紫霄破太虚。--------------------------------------异界版修真,不一样的奇幻之旅。
  • 狙击大佬

    狙击大佬

    林晨登陆了个游戏,结果因为一个苏家大小姐姐说了他媳妇,苏家没了......“你喜欢我不?”“肯定的,哪怕我死了,也会护着你。”“这可是你说的”“嗯......”某人总感觉被某大佬坑了。
  • 斗罗之我有虚无吞炎

    斗罗之我有虚无吞炎

    主角穿越斗罗,意外获得虚无吞炎!看看主角如何在斗罗掀起腥风血雨!
  • 不及爱你情深

    不及爱你情深

    林梓墨这辈子没有什么追求,只是希望许莜莜能一直在他身边,后来他的小仙女主动向他走来。许莜莜知道,她的少年受了太多苦,她要宠他,爱他,让他更好。她的少年又把她宠到老。所有看见他们爱情的人,都觉得物极必反,总有一天他们要分手。可是,等他们都身入黄土了,也没听到过他们分开的消息。这大概是一个不怎么小白的玛丽苏文。男女主1vs1,双洁党放心入,甜文党放心入,宠文党放心入
  • 重生到哪吒的世界

    重生到哪吒的世界

    这是一个现代宅男穿越到最近大火的电影哪吒里的故事。哪吒?过来叫声哥,敖丙?过来陪哪吒玩儿。修真?我来教你们!
  • 斗战修神

    斗战修神

    人的欲望,神的贪婪……为成神人类可以不择手段,为统制神界神可以无比黑暗…………
  • 魁之界

    魁之界

    在魁界,被称为废村的光明村中,在一无名婴儿的到来中打破。为了找寻自己的父母,保护自己身边的人,踏上了强者的道路…
  • 魔逆八荒

    魔逆八荒

    本书讲述爱情故事,未来会偶尔更新一章,一切故事古文风清新风,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