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04700000022

第22章 忠孝礼义,有仁有信

谣言止于“智”者,要引领自己脱离愚昧

智,知也。无所不知也。

——(汉)刘熙《释名》

《圣经》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创造之神在造成智慧成果后,曾一度禁止人去神秘园分享这种成果,而被魔鬼诱惑的人,一旦偷吃禁果,就会获得神智,瞬间知道以前从未感觉到的事情。没有智慧的时候,人类不知羞耻,不分善恶,不明是非,更不具备智慧型的系统知识。得到智慧的人虽然被驱逐出了伊甸园,必须经历人间的苦难和历练,但智者已明白天地间的许多事情了。

“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儒家把“智”看成实现其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先民是如何创造这个代表智慧的“智”字的呢?

《释名》:“智,知也。无所不知也。”“智”是“知”的后起字,“知”字从“口”从“矢”,段玉裁对此的解释为:“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意思是:认识和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可见,“知”的本义为“知道”。之后,在“知”的基础上,又另造了一个“智”字,以表示“聪明”、“智力强”之义。由“智”的本义后来又引申为“智士”、“有智慧的人”,如《战国策》中“仁不轻绝,智不轻怨。”

智慧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拥有它就会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领域与知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科学精神,科学不同于技术,它重理性、重基础、重知识、重逻辑推理。要想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抱持一种崇尚智慧的态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论语·里仁》中便提到了:“朝闻道,夕死可矣。”唯有将智慧看作一种信仰,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与毅力去为之奋斗,才能一步步地远离愚昧,迈上聪智之路。

“孝”顺父母,从点滴做起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国古代社会维系统治的最根本的礼教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在古代社会中,儒家推行的“孝”中没有平等与公义,没有人权与法治。这样的“孝”已经与这个字最初产生时的意义相去甚远了。

“孝”字的甲骨文,只有老人的长发,没有老人的身和手。长发之下,是个孩“子”,其中意思的表达远不如金文周全。金文中的“孝”,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像一个老态龙钟、佝偻着的老人;下半部是一个小孩子的形象。整个字形看上去像是一个小孩“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小孩起拐杖作用的形状,以此来表达中华民族所提倡的尊敬老人的社会风尚,以此来展现“孝”的原义。到了小篆时期,从“孝”字仍然可以看到最初的象形,却已经开始线条化,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了现代楷书中的“孝”字,依旧可见“子”与“老”的关系。

《说文解字·老部》云:“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这一解释符合了“孝”字所体现的观念。这种“孝”的观念最早产生于何时?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西周时期。从那一时期开始,整个“孝”的观念一直延续发展着。古时“孝”的观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活着的父母的“孝”,一是对死去的父母及先祖的“孝”。孔子要求自己的学生“为人孝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要把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德修养放在学业的首位,可见在儒家的道德观念中,“孝”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汉代甚至将“孝”定位为选拔官吏的一个标准,当时出现的“举孝廉”,其中的“孝”便是指孝敬父母。在整个社会提倡“孝”的大氛围下,出现了许多行孝的故事,最著名的便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其中真挚的亲情确实非常令人感动。但也不乏一些愚昧至极的做法,即后来所说的“愚孝”。

天底下最难报答的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任何一个人倾其一生都报答不尽。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能倾注所有的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时,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时,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还是父母……感恩父母,我们不需要做很多,平时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亲热的动作,或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就可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与孝心。

“礼”尚往来,想要别人怎样待你就要怎样待人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事,从豊,豊亦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中华民族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从周公握发吐哺,到孔子克己复礼,一直到现代的文明礼仪,中华民族的“礼”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时间,早在周朝时,便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周礼”,但究竟什么是“礼”?

“礼”字早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许慎的《说文解字·示部》中说:“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事,从豊,豊亦声。”由此可以看出,“礼”最初是一种祭祀的形式,因此在甲骨文中,“礼”字便是一个行礼时的器皿的形状,以一个祭祀的器皿来代表祭祀的整个过程,这也是汉字造字的一个典型方式。到了金文时期,“礼”字开始线条化,但仍然可以明显地看出器皿的形状。发展到小篆时,在这个器皿的左边加入了一个代表祭祀的偏旁“示”,将其祭祀的含义表现得更加明确了。在小篆的基础上,逐渐楷书化,演变成了繁体字中的“禮”字。但因其相对复杂,经过长期的发展之后,最终变成了现代楷书中的“礼”字,到此时,除了“礻”还能看得出一点祭祀的影子之外,那个原本表示行礼的器皿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中国古代有三部最著名的礼典:《周礼》、《仪礼》和《礼记》,总称“三礼”,是关于各种礼制的百科全书。其中《周礼》偏重政治制度,《仪礼》偏重行为规范,而《礼记》则偏重对礼的各个分支做出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理论说明。这“三礼”所涉及的各种礼制的总和,也就是礼的全部内涵。作为观念形态,孟子把“礼”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使其成为评判人德行的一个标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如今的“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是维系良好社会风气的准则。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三千,威仪三百”,中国的“礼”之发达,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够超过。通过阅读《礼记》、《周礼》、《仪礼》等古籍,可以发现“礼”渗透进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娶、纳聘、祭祀、丧葬、饮食……礼的重要性竟达到了这种程度。礼的存在,让人行事得体,言行合适。待人以礼一方面是尊重别人,另一方面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当今社会,我们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一分子,有责任重振礼仪之邦的古风,让国家焕发出文明的光彩,让自己展现出文明的深度。

见利思“义”,人要有原则有底线

义,己之威仪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进一步对其进行了阐释。

“义”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从甲骨文开始,经过金文、小篆,一直到繁体字,“义”的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由“羊”和“我”组成。《释名·释言语》:“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所谓“义”就是“道理”、“原则”。做任何事情必须使自己的行为合乎道理。可见,“义”的本义就是“道义”。

《说文解字·我部》认为,“義”从“我”从“羊”。古人把“羊”作为和善的象征。“我”本来就是指一只有棱有角,还具有锯齿状的刀刃的“矛”字,是象形字。“我”用作第一人称的代词,指自己。有的学者认为,由“羊”和“我”构成的“義”的意思是像羊一样与人为善,一切好事、善事应从“我”做起。因此,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做好事、肯牺牲的精神称为“義”。这是“義”的引申义。对于“义”的含义,还有另外不同的解释,《说文解字·我部》:“义,己之威仪也。”在此基础上,有人认为“义”就是“仪”,可作“威仪”之“仪”,也可作“仪礼”之“仪”。

孟子曾经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孟子看来,生命固然非常重要,但仁义更加重要,当必须在二者之间做出一个抉择的时候,为了仁义而舍弃生命是理所当然的。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片自己推崇的“圣地”,都有自己人生的原则,而“义”便是衡量行为的标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面对金钱、权力、荣誉等东西,如何选择,如何对待,这时就需要“义”作为参考的标准,它能像夜空的北斗星、海岸的灯塔一样,指引人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金钱、权力、荣誉,并不是不好,只要是正当的,符合“义”的标准而得到的,固然应该赞许,但如果违背了“义”,则应该放弃。毕竟,能坚守人生的原则,是大智慧。

“仁”者爱人,让爱温暖传递

仁,亲也。从人,从二。会意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孔子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含甚广,其核心是爱人。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还没有“仁”字的身影,到目前为止,人们一致认为,仁字最早产生于金文时期。

金文和小篆中的“仁”字形体相近,左边均为一个“人”形,右边均为“二”,正如《说文解字·人部》中所说:“仁,亲也。从人,从二。会意字。”“二”为数之偶。偶,人偶也。“偶”与“耦”同,所以段玉裁注曰:“耦,犹言尔我亲密之词。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根据许慎和段玉裁的解释,“仁”字的结构体现的是一种文明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不分贵贱、不分种族,彼此亲密无间。

“仁”的思想,远远早于“仁”字的诞生,早在殷商时代,中华民族便已产生了这种美好的思想。此后的西周统治者已经开始倡导“仁”。如《诗经·郑风·叔于田》:“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其意思是都不如打猎高手阿叔,不仅确实美,而且确实做到了仁。

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均提到了“仁”,尤其强调了“仁”对“人”的重要性:“仁者,人也。”即群体中人与人必须亲密无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一时期,不仅儒家倡导“仁”,其他各家也提倡“仁”。《墨子·经说下》:“仁,仁爱也。”即仁者爱人,完善了“仁”的内容。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也大力提倡“仁”:“仁者,谓其心中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意思是:“仁”就是心中很高兴地去爱别人,并且更喜别人有福,而讨厌别人有祸。

人是万物之灵长,而“仁”则是人对于自己所生存的社会的一种美好期望。“仁”的创造,体现了我们的先人提出要建立一个充满爱的温情脉脉的理想社会的思想。同时,“仁”也是祖先倡导的美德,实现“仁”,即建立一个和平、文明、幸福的新世界,是我们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一方面从家庭、朋友、社会中得到爱,另一方面也需要自己奉献出仁爱之心,只有奉献仁爱与获取仁爱能够平衡的时候,这个世界才会和谐、美好,才会被仁爱那暖人心脾的光辉所笼罩。

言而有“信”,办事才会顺利

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诚信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故而《老子》中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诚实的话,其言辞并不华美,而华美的言辞并不一定可信。孔子也曾说:“言必信,行必果。”强调人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说到做到。

“信”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中,金文中的“信”字从“人”从“口”。“口”是讲话的,而“信”在金文中的意思是“诚实”,因此我们可以将从“人”从“口”的“信”字理解为“人讲话要诚实”。“信”字发展到小篆阶段,从“口”变为从“言”,其意思并未发生改变。《说文解字·言部》:“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用人口所言会真实之意。本义为言语真实。造字者把讲真话、实话看成做人的必要条件,言外之意,不讲真话就不能算人。“信”字经过后来的隶变,演变成了今天楷书中的“信”字。

“信”从“人”从“言”,从字面上说就是“人言为信”。在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五常里面,“信”是重要的道德原则。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认为“信”是“士”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认为人有诚实的品德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讲究信用,办事才会顺利。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信”是做人的根本,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作为一个人,必须言而有信,即讲信用,所以有“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说法。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赞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诚信对一个人、一个企业都是无形的财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一个人、一个企业坚持走正直诚实的道路,必定会实现良好的愿景。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就如同失去了比千金还宝贵的东西。

同类推荐
  •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6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世界文明之旅·文化艺术卷

    世界文明之旅·文化艺术卷

    在人类缓缓的历史进程中,文明是人类辉煌的往昔,是祖先智慧的创造,更是永垂不朽的传奇。追寻世界文明,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高度关注。
  • 诗性的寻找

    诗性的寻找

    本书在作者实际课堂讲课的基础上,以散文式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多角度解读,和对作家创作秘密的深度发掘,多方位阐释文学的魅力。登堂入室,引领读者全方位进入文学的殿堂;启迪智慧,打开看文学看人生的多种视角。以专业的眼光、新颖的角度解读二十多部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点评十多位经典作家的多彩人生,建立文学与多种学科领域的联系,拓展文学理解的空间和视角。
  • 中华茶道(第二册)

    中华茶道(第二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中华旅游文化

    中华旅游文化

    本书从多角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性质、特征、内容、发展及其建设与开发。内容充实、实用,结构新颖,可读性强,理论方面具有独到见解。
热门推荐
  • 王朝之师

    王朝之师

    四年前,沈阳,辽宁足球俱乐部正面临着降级的危机,我决定接过教练员这一个职位,我和我的球队能够走多远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总裁的贴身王

    女总裁的贴身王

    总裁千金杜鹃花,在婚礼当天,遭遇前男友劈腿。江云风无意中救下她,闺蜜唐小丫一路跟随。月色美得不像话,唐小丫的笑容美得更不像话。唐小丫掐着柳腰,笑得花枝乱颤:“所有男人喜欢的女人优点我全有:性感、风骚、漂亮(得好好打扮才算);”“所有男人不喜欢的女人缺点我也有:撒娇、爱哭、闹小脾气。”江云风和唐小丫,两人见面就掐,互黑互怼。唐小丫给他抛上媚眼,“欢迎你全方位玷污我,来啊,互相伤害啊。”江云风身中剧毒,唐小丫不管不顾,爱上这个憨厚小子。女人沾染在衣角的一缕梨香,盈盈秋波的一望,让江云风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江云风偶遇霸道女总裁李秋巧,成了她的贴身保镖,两人日久生情。李秋巧花瓣一样薄软的红唇,颤抖着吐出芬芳:“风哥哥是我的心,是我的肝,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她的公司遭遇困境,江云风多次暗中相助。李秋巧伸出小拳拳来捶他:“死鬼,人家等你”,面颊上那醉人的一抹微红,让无数男人沦陷。江云风头脑逐渐清醒,偶然发现跟林剑飞在同一个部队服过兵役。杜鹃花出身服装世家,能够设计出许多暗藏机关的服装。江、林、杜联手伸张正义,三人设下圈套,最终整垮了百亿身价的黑色势力雷震谷。
  • 丧尸入侵隋唐

    丧尸入侵隋唐

    你与丧尸前后脚穿越到了大业五年。它的传播堪比灰指甲,一个传染两;你没有亮甲,只能逐步拉拢能人,收服民心,然后功绩+1它走在路边,看到一个饿死的人,遂传播之;你没有办法,只能用3D打印机打印甘青5号杂交青稞种子,租用百姓农田,大力发展农牧业,结民于倒悬它笑看天下战乱,群雄并起,逐鹿隋末,坐收渔人之利;你没有办法,只能投身历史乱流,与天下英雄试比高终于,它入场了,它有贪食,迅捷,巨力,巨型,剧毒等各种变异丧尸,乖张跋扈叫嚣阵前。你对身边一人说道:“叔宝,去将敌将首级取回。”“属下遵命!”它是智慧型丧尸,是丧尸避免灭绝的最后希望。你是穿越者,是避免人类灭绝的最后希望。在隋末的舞台上,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 当代浙江概览

    当代浙江概览

    浙江地处祖国大陆之东南,濒临东海,地处亚热带中部,全省重峦叠嶂,丘陵起伏,盆地错落,平原宽广,江河流淌,湖泊荡漾,还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适合人类居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呈现给大家的这册《当代浙江概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浙江的地理、城乡、经济、文化、人物、风情、特产等,是大家了解浙江的一个载体,是大家在浙江创业、生活和学习的一个参考。
  • 王者系统在人间

    王者系统在人间

    “资深咸鱼”池玉丰,被平行宇宙的一档恶搞类真人秀节目选为幸运观众。在获得超级王者召唤系统后,他和他的朋友们:于都市行侠仗义;于隐界打怪升级;于仙界开宗立派;于魔界吃喝玩乐;普天同庆,好不快活。
  • 青春:微凉

    青春:微凉

    当我们卑微到尘埃里是否能够破茧重生;阴暗的角落,阳光的照进,是温暖还是过于炽热。程清的来到于林晓来说是救赎还是灾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7月39日

    7月39日

    赵刚小说的异端性暗藏在他的写作生活中。他已经通过写作和这个世界建立了一种相互游离的互动关系,《活在树上的狗》如此,《7月39日》更是如此。赵刚小说中那些极端具体的生活是从结构不稳定的故事中衍生出来的(从结构和故事中取得生活),这一点显然与其他小说写作者的小说理念相悖,日常生活中的小说人物直接活在作家的想象中。也许赵刚就是一位小说与生活双重身份的僭越者,面对小说传统,当其他作家在常规招式前潜心修炼时,赵刚已经悄然抵达了小说的另外一面,所有的差异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