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64200000006

第6章 保持平常心,诸事顺心(1)

佛说,保持平常心,诸事顺心。平常心,是一种不为感情所左右,不为名利所牵引,洞悉事物本质,完全实事求是的心理状态。它不是仰视,不是俯视,而是平视——平淡、平等、平凡、平静地看问题。以平常心处世,则事事顺心。

心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佛陀格言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用慈悲心来处事,用菩提心来契佛。

有个信徒问慧海禅师:“您是有名的禅师,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答道:“有。”

信徒问道:“是什么呢?”

慧海禅师答道:“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禅师答道:“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信徒问道。

慧海禅师说道:“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哲理与智慧

所谓的“平常心”,就是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吃饭时只是吃,睡觉时只是睡,这样就不会陷入各种妄念之中。一心一用,心无杂念,把功名利禄看开,才能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才能真正有所得

佛陀格言

做事过急过躁会适得其反,做事过慢过迟会失去时机。

从前,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我想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可为什么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块盐,交给学僧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遵照指示去做,没多久,跑回来说道:“我把盐块装进葫芦,可它老不化;葫芦口太小了,伸进筷子也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过葫芦倒掉了一些水,然后只摇晃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不解地问:“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仍耐心地解释说:“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崩断,弦太松不出声音。时刻保持着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哲理与智慧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于很多事来说,急于求成不但收效不大,还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这是没有保持平常心所导致的。只有保持平常心,把握好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才能处理好各种事务,才能真正有所得。

禅机妙语

赵州从谂问南泉:“什么是道?”

南泉:“平常心是道。”

从谂:“是否有目标可循?”

南泉:“有目标就错了。”

赵州:“没有目标可循,又怎么知道是道呢?”

南泉说:“道不属知的范畴。知是一种妄觉,不知则是没有智慧。得道之人虚怀若谷,无滞无碍。”

赵州从谂当即明白了什么是道。

心魔是自己制造的,保持平常心则魔灭

佛陀格言

魔鬼是不存在的,要非说有魔鬼,那也只是心魔而已。

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妇非常恩爱,不幸的是年轻的太太突然生了重病,临终前他拉着丈夫的手,依依不舍地说:“我太爱你了,实在不想离开你。我死后你可不能忘了我,去找别的女人,否则我做鬼也要跟你算账!”

不久这位太太就去世了。刚开始,丈夫沉浸在丧妇的悲痛之中,但过了好久之后,他遇见了一个女人,俩人一见钟情,定了终身。

自从订婚那天起,每天夜里都有女鬼来骚扰他,骂他不守诺言,并将他与新人之间所发生的事说得一清二楚。每当他送给未婚妻一件礼品时,女鬼都可能将那件礼品做一番详细的描述。她甚至可以复述他俩之间的对话。

这使他颇为烦恼,以至难以入眠。一个朋友听说后,劝他去请教一位住在村旁的禅师。他忍无可忍,只得向禅师求助。

禅师告诉他:“那女鬼是你的前妻变的,你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她。不论你做什么,说什么,送什么东西给你的意中人,她都知道,她一定是个精灵鬼。下次她来的时候,你不妨和她交谈,夸她聪明绝顶,无所不知,你对她自然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你可以提一个问题,让她回答。假如她能回答上来,你就答应解除婚约,决不再娶。”

这个人又问道:“我要问她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禅师答道:“你抓一大把黄豆,问她你手里究竟有多少粒。如果她答不出的话,你就该明白,她只是你自己主观想象的,就再也不会来骚扰你了。”

当天夜里,女鬼再度出现时,丈夫就依计夸奖了她一番,说她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女鬼自负地说:“一点不错,你今天见了那位禅师,我也知道。”

丈夫随手抓起一把黄豆,说:“你既然什么都知道,那么说说看,我手里究竟有多少粒黄豆?”

他等着等着,再也没有鬼来答腔了。

哲理与智慧

佛由心生,魔一样也由心生。心魔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保持平常心才能解锁。不要让想象中的意念困扰了自己,只有放下过去,放下不该有的念头,才能不让心魔滋生,才能获得心灵上的清静。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倒不如坦然地接受

佛陀格言

对于已发生的事情,唯有接受,才是最正确的态度。

从前,有一对很贫困的老夫妇,老太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有用的东西。

于是,老头便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用马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口袋烂苹果。

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富人。

在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富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骂或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两个富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于是,三个人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当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

老太婆嘴里不时地说着:

“哦,我们有牛奶了!”

“哦,羊奶也同样好喝!”

“哦,鹅毛多漂亮!”

“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老太婆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两个富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私下里,有一个富人问老太婆:“你为什么不责怪他?”

老太婆答道:“事情已经这样了,责备也于事无补,倒不如坦然地接受。”

哲理与智慧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尤其是很糟糕的事情,与其抱怨,倒不如坦然地接受,因为抱怨也已于事无补。无论在何时,用积极的心态去拥抱生活,才会少些争执,才会生活得快乐。

佛林百科

四大皆空中“四大”的含义

佛教主张世界万物与人之身体皆由地、水、火、风之四大和合而成。“四”是指地、水、火、风四物,也指坚、湿、暖、动四性。称之为“大”,是因为它普遍存在于任何物体中。佛法讲“四大皆空”的用意,是要人们认清宇宙与人生的真相,以解除身心的束缚,获得解脱和自在。

懂得放松自己,才能把事做得更好

佛陀格言

懂得放松的人,才会活得轻松。

很有以前,在一座山上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一天,他被差遣去买食用油。在下山之前,庙里的一个大和尚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听了大和尚的话,打好油后,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不幸的是,在快到庙门口里时,小和尚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洞。虽然没有摔跤,可是油却洒掉了三分之一。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到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大和尚拿到装油的碗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小和尚听了很难过,眼泪都留了下来。

老和尚听到了大和尚的斥骂声,就跑过来问是怎么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大和尚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你再去买一次油吧。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事物,并且回来后还要跟我做一个报告。”

小和尚想要推卸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

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的很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

就这样,小和尚一路上边走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油交给老和尚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洒出来。

哲理与智慧

我们应该用一种轻松的心情,来面对每天的生活,尤其是工作或生活愈紧张、愈忙碌、愈繁杂的时候,愈要懂得放松自己的身心。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只要我们的心中能够放下一些执著,以无所住、无所得、无所求的心来应对一切事情,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生活像弹琴一样,应张弛有度

佛陀格言

掌握好生活的节奏,才能奏出和谐的生活乐章。

佛陀在世的时候,经常外出游历,随缘度众生。有一次,他游历到占波国境内,选了一个叫雷声池的大湖岸边暂时住下来。

占波国的民风淳朴,风景优美,尤其雷声池湖边的风景更加秀丽迷人。每年夏季多雨时节,这里常常有很响亮的雷鸣声,久久在湖面上回荡,所以因此而得名。由于占波国风景优美,尤其是依山傍水的雷声池那里又很幽静,所以吸引了许多修行者到这里修行,苦修者亿耳就是其中之一。

亿耳在雷声池湖畔找了一个幽静的地方,一个人独自在那里修行。他奉行的是以苦行获得解脱的修行方式,所以常常不分昼夜的赤着双脚在山林中快速行走,就算脚掌被利石划破、被荆棘刺穿,也不停下来休息。尽管亿耳这么勤苦地修行,但是他身体中存在的欲望并没有消除,心中的痛苦仍没有得到解脱,所以亿耳更加苦恼了。

有一天,亿耳心想:“像我这样吃苦修行,从不因痛苦而退缩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了。可是到现在我心中还有欲望没有被清除,心中的痛苦也没有得到解脱,这是为什么呢?对了,我家有产业,积有不少财富,我应该回去把财物都布施给他人,这样对我的修行应该大有益处。”于是亿耳决定回家把财产全部施舍出去。

亿耳的家距离雷声池不远,他很快就回到家中,不顾家人的劝阻,大量向别人及僧侣施舍财物。他什么也不想,只盼着施舍完财产能尽快修得正道。

佛陀知道了亿耳广施财物的事,并且明白亿耳心中所想的一切。佛陀觉得应该点化这位认真的苦行僧,于是动身到亿耳的家中。等到亿耳发放完食物后,佛陀来到他面前,对他说:“亿耳,我听说你末出家时,弹得一手好琴,是吗?”

亿耳答道:“是的,我从前很会弹琴。”

亿耳知道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人就是人们传诵的佛陀,虽然他选择的修行方式与佛陀倡导的不一样,但亿耳还是对佛陀很尊敬。

佛陀又问:“假如你的手指不停的拨动琴弦,使琴弦发出急促的声响,这样的琴声好不好听?”

亿耳回答:“这样弹奏的琴手不是好琴手,弹出的音乐也不会好听。”

“那么,如果你的手指一直很慢的拨动琴弦,这样的琴声好不好听呢?”

“这样弹奏的琴手也不是好琴手,而且弹出的音乐也是不好听的。”

佛陀按着问:“如果一个琴手按照音乐的节拍旋律,有快有慢,有板有眼的弹奏,弹出的音乐将会怎样?”

亿耳认真回答:“这样的琴手才是好琴手,弹出的乐声是很动听的。”

亿耳隐约感受到佛陀想教他些什么,所以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等待佛陀开口。

果然,佛陀慢慢开了口,对亿耳说:“一个人在修行时,为了更快得到正果,急功近利,是不能够摆脱痛苦欲念,求得正果的;如果一个人对修行十分懈怠,从不努力去做,同样也是得不到正果的。只有处于两者之中,既不急躁也不懈怠,中道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持续努力一定会得到解脱。”

亿耳听了佛陀的话,大受启发。他又重新回到雷声池湖畔,认真按照佛陀提示的方法修行,最后终于修成了阿罗汉。

哲理与智慧

生活也好,修行也罢,都应像弹琴一样,张弛有度。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的神经绷得太紧而觉得太累,也不至于太松弛了导致懈怠。我们需要好好地调节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劳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禅机妙语

一位比丘尼请教龙潭禅师:“要如何修持,下一辈子才能转为大丈夫相?”

龙潭:“你出家为尼已经多久了?”

比丘尼:“过去出家有多久,这与未来有什么关系?我问的只是想知道将来是否有转为男相的一天!”

同类推荐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窃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
  • 星云日记8:慈悲不是定点

    星云日记8:慈悲不是定点

    本书分为“欧游记事”、“慈悲不是定点”、“修行是什么”、“自性本清净”四部分,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11月1日至1990年12月31日的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等,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
  •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如同在深夜的每个时刻,心灵不可思议地洞开,月光如水一般漫进生命最黑暗的地方,于是整个生命通体透亮。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也就是心灵最黑暗的时候。当光明如血一般灿开的瞬间,会有怎样的惊喜与悚慄,滚过雷鸣般的静默!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离魂师之校园风云

    离魂师之校园风云

    主人公莫名其妙的一个梦,打开了家族传承离魂术的世界。通过主人公利用游离与他人的梦境获知改变影响世界。从一个学渣高中开始,改变自身的命运。实现自我的逆袭!
  • 最强低阶陪练师

    最强低阶陪练师

    灵气复苏时代。有一天,小和尚何肖接到特殊任务,下山当集团董事长女儿的陪练师。可他仅仅只有炼气期的实力。没错,当其他修士都突破炼气期第十层进入更高境界时,何肖已经突破到炼气第两千层。于是,这个灵气复苏的世界,诞生了一个只有炼气期修为,最低阶,但也最强的陪练师。
  • 神探勇

    神探勇

    都市女刑警石艾媛在一起绑架案中成功解救了首富之子陈博耀,陈博耀疯狂的迷恋上了石艾媛并加入警队展开了追求,于是俩人组成cp破获了一系列金店抢劫案、碎尸案、女明星被杀案、婚恋诈骗案……同时,石艾媛的闺蜜是特警队的狙击手冷冰晶,冷冰晶是一个气质优雅的冰美人,她除了枪法精湛外还深受警队男警员的喜欢。
  • 最终之自我救赎

    最终之自我救赎

    当伊戚能够触摸灵魂后,忽然发现世界是如此的黑暗与绝望……
  • 深陷

    深陷

    一个美艳女妖精,一个正经二世祖。你陪我浪迹天涯,我陪你为非作歹。
  • 红尘无家

    红尘无家

    我宁愿送出一千个LV包,也不妄谈爱情,因为那实在太奢侈。灵魂与心灵,其实一直不在路上。人未老,心已碎,曲终人散,洒满一地萧瑟。滨江无语,遮不住,东流去?伊人去后,红尘内外,纵使飞花万千,望断天涯,不见来时路。归去,归去。无期,无期。
  • 倾非魔

    倾非魔

    当绝情情遇上无情,痴情对上痴心,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男强女强她,洛倾云,洛家直系九小姐,千百年难遇的废材体质,当灵魂再造,世界也为之疯狂。当绝情情遇上无情,痴情对上痴心,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快穿之男主可盐又可甜

    快穿之男主可盐又可甜

    方云矜觉得她错了,她不应该买那只“七仔”成了一线的面(行)位(走)管(工)理(具)员(箱)。
  • 武破天惊

    武破天惊

    一次娘胎里的意外,使得姜夜身上流淌着上古魔兽饕餮的血液。从功法到元石,无物不可吞噬!一朝觉醒,方知这漫漫武道,泱泱九天,舍我其谁!武破九霄云,回首路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