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一模的分数。
一模对于高考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不论孩子考得如何,家长都要让孩子明白:一模的成绩不等于高考的成绩。每个考生在一模当中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聪明的做法是自己善于总结,并且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这就是一模的成功。
10.家长高考前、考中、考后的注意事项
考前提醒家长:
物质准备考生自己动手
考前的一些物质准备,该由考生自己动手,家长监督和提醒而不能代替。这方面有深刻的教训,有多年高考辅导经验的王老师说,去年高考时,温州有一位考生在考前的头天晚上,他爷爷说:“你安心去睡吧,我来给你手表对时间,早上叫你起床”,该考生并放心地去休息了,但他的爷爷把时间对晚了一个小时,耽误了这位考生参加高考。
考中提醒家长:
送考生上考场不利于孩子发挥
高考期间是否送考,应根据考生个人情况而定。有的孩子认为,家长不离左右陪着,自己底气可以更足些,紧张感也可消除不少。这时,家长便可陪送他参加考试。但有的考生独立性较强,家长跟着,反会让他感到压抑不适。
总之,家长在决定是否送考时,应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甚至于送考人是谁,也应由孩子来“挑选”。王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去年浙大附中考场上,一位女孩没有考好,到他那里咨询时,她透露了实情,当时,有一道题不会做,她马上想起来在考场外的父母,心里有一种内疚感,那时大脑一片空白,结果给考砸了。
考后提醒家长:
堤内损失堤外补
有的孩子考场失利,一门下来后便颓丧不已,甚至于产生“全完了”的念头,此时,该怎么办?孩子在考试失利后,具体表现往往与实际心理状态有一个距离。丢了3分,孩子会觉得丢了5分。
家长此时要告诉孩子:一题做错了,会“堤内损失堤外补”,一门考砸了,还有其他科目要考。已经考过的课程,不论好差,统统放到一边去,铆足了劲考下一门才是正理。
孩子考完每一门出考场后,家长切忌问孩子:“考得怎么样?有没有做不出的题?”这会让孩子原本十分疲惫的神经更加衰弱,心情也大受影响。家长应尽量回避询问与考试内容有关的东西。
当给一些驱暑的饮品之类,尽量放松孩子心情,可以幽默一些:“哟,战争告一段落了!”让孩子感到家长并未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然后陪孩子说说生活中的趣闻轶事。尽可能将孩子的注意力向其他方向转。
家长门诊一:全方位接纳孩子
家长先自我减压,家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把家庭变作考生稳定的支持系统。考生的考前压力与学校有关,更与家长有关,从家长入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学生还明显,他们有的变得比平时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
解决“不安”的办法是家长充分相信孩子、接纳孩子、接受现实,而且是全方位接纳,不能只接纳孩子好的一面,不接纳他们“不好”的一面。孩子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家长如果不接受现实,只能让孩子更紧张、更不自信。
只有家长的心态平和了,对考生的负面影响才会减至最低,才能让考生心平气和地去考试。
家长门诊二:要疏导而不是压制
要认识到压力和能力的发挥之间的关系:一点儿压力没有就可能不重视学习成绩;过分关注,能力又可能发挥不出来。家长要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心理素质都有差异,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有的孩子需要施压,有的需要减压。
家长们对孩子的心理压力要疏导而不要压制。例如,有一个学生因过于紧张对自己做的每一道题的结果都抱怀疑的态度,一次他问母亲:“1加1为什么等于2?”结果遭到母亲的斥责:“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问这么幼稚的问题?”结果,这个学生在自责中陷入了更深度的偏执状态。
11.百日冲刺:爸妈助考帮忙不添乱
大部分孩子面对压力,都会有痛苦、迷惘和承受不了的表现。这时孩子有时会顶撞父母,嫌父母太过唠叨,其实那也是孩子对亲情的表现,毕竟可以倾诉的人并不多。父母切不可责骂孩子,因为孩子的情绪也需要释放。情绪释放了,也就相应地减轻了心中的重压。
作为家长,在高考最后的这一百天,自己不要先紧张,别给考生特殊待遇。有些家长为照顾孩子长期不看电视,房间小怕影响孩子,怕孩子吃不好天天挖空心思做孩子爱吃的,给孩子补充营养又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冲刺班,把考生当成家庭的“中心”过分地关怀,其实这也是一种心理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使考生更担心自己考不好的后果了。
一、爸妈助考:留意孩子的“高原反应”
吴女士的儿子魏东在上高三。上学期期末,魏东参加学校和其他几所市重点中学的联考,虽然成绩还不错,但魏东总觉得距离自己考取名校的理想目标相去甚远。所以,那段时间情绪低落,特别沮丧。
作为母亲的吴女士不禁发愁,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孩子缓解这种情绪。
后来,学校给家长们开了一次家长会。除了分析这次联考的成绩和形势,老师们还为家长支招,在高考前最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怎样帮助孩子安心备考。在会上,吴女士知道了一个名词“高原反应”。
据孩子的老师说,高原反应本来是指一种缺氧的不适。而现在,比喻临近高考时的紧张状态。当考生感觉学不进去,学习效率停滞不前,就陷入了“高原反应期”。出现“高原反应”的原因有很多。
有些考生是因为长时间紧张的复习后生理、心理疲劳造成的。有些考生是因为学习方法没有及时调整好,感觉学不到东西,成绩也就裹足不前。还有考生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往往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过高的要求与现实形成反差的时候,心理波动就大,才会感觉自己毫无提高。
这让吴女士茅塞顿开。回家之后,她和魏东进行了一次长谈,俩人一起分析了魏东的成绩,在学校里所处的位置和未来高考的目标。吴女士告诉魏东,根据这次联考反馈的情况,学校分析今年高考的本科分数线应该在430—440分左右,魏东的成绩超过这个分数线100分左右,在班里排名属于中等偏上,考取一所本科学校应该没有问题,如果再努努力,还可以冲刺一下重点本科院校。
分析之后,吴女士给孩子打气,作为市重点中学中成绩不错的学生,应该有自信在高考中考出不错的成绩。但是,不要因此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父母并不期望他一定要考清华、北大或是天大、南大这样的名校,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可以了。
这次谈话后,吴女士感觉孩子的情绪渐渐好起来。不久,魏东告诉妈妈,他给自己制订了新的奋斗目标,短期目标是保持自己现在的成绩,中期目标是在模拟考时比现在的名次有所进步,最终目标是争取考入天津大学。现在,明确了目标的魏东又开足马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通过这次经历,吴女士觉得,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减压。实际上,很多孩子考前的压力往往来自父母对高考的态度。很多家长认为,高考决定孩子命运,一卷定终身。这种想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还有的孩子怕考不好对不起家长,心理负担重影响了正常复习。所以,父母首先要对孩子的能力和成绩有个清醒的认识,然后帮孩子确定一个比较现实的奋斗目标,而不是盲目地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让他们顺利克服心理上的“高原反应”,安心投入复习。
二、“三不”“四要”做合格陪考
谈到陪着女儿杨光走过高考前最后的一百天冲刺阶段,董女士说,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她非常理解女儿的压力有多大,因此,尽管自己的工作也很忙,但她却坚持和女儿站在一起,帮她缓解心里的压力,为她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和女儿一起迎接高考。
鼓励不泄气高考之前,作为家长过分地关心反而导致孩子更大的压力。董女士在高考后总结自己的陪考生活,总结了“三不”和“四要”。
“三不”即:
不要规定孩子一定要考哪所学校;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不要总问孩子考得如何。
“四要”:
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要有人文气氛与和谐的家庭气氛,如果家庭的书卷气很浓的话,孩子也会喜欢看书;
家长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改变总把孩子往坏处想的做法,如总想孩子不逼着肯定考不好、孩子是不打不成器等等;
要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不要一天到晚把自己和孩子绑在一起;
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哪怕只是孩子点滴的进步也要鼓励她。
关心不过分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来说,家长给予更多的关心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工作方面。
高考期间,董女士非常注意看书、看报,学习有关营养搭配等方面的内容。董女士建议考生家长们,为考生准备饭菜要尽量和平时一样,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多做一些考生们平时喜欢的饭菜,但要注意饮食卫生。
家长没必要准备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以免引起孩子肠胃不适影响考试。膳食中首先要有足够的主食(粮食),每天补充些鸡蛋、牛奶及豆制品等,多吃蔬菜、水果。
除了生活上的关心外,作为家长还要经常和老师交流,特别是每次模拟考试之后,家长要和老师多交流,发现孩子的差距和不足,积极配合老师共同把孩子的成绩提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