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3500000023

第23章 江南风物(2)

你还没见过绍兴人喝酒的艺术呢!他们下酒不须大碗小碗的肴馔,一盘茴香豆,一碟花生豆腐干,加点荤腥,再来一盘海螺蛳,就足够了。喝酒不是吃菜,不能叫菜味夺了酒味。如果有机会,你且欣赏一下他们喝酒的神情:慢吞吞地端起酒碗,笃悠悠地抿上一口,然后拈起一粒茴香豆,放在口里,从容去皮出肉,细嚼缓咽。花生剥壳去衣,细磨细琢,手口并用,情趣盎然。据说花生和豆腐干同吃,有火腿味,足快朵颐。吃海螺蛳的技巧难度很高,不是曾经沧海,要从玲珑纤小的海螺蛳壳里出肉,常常束手无策,他们随手拈起一粒,放在口边,嘬起嘴唇,轻轻一吸,就解决问题。你看他们一边谈笑风生,一边举觞品酒,那么自在从容,飘飘然,陶陶然,那种满足的神态,使你不得不相信,他们确已超脱了沉重的现实,登上了生活的绿洲。

但也有干脆利落的善饮者,不必那么费事,照样可以买得一醉。他们站在柜台边,要上半斤酒,不消多少时间,就碗底朝天,然后用两个指头拈起一块鸡肉,向伙计问一问价钱,接着放回原处,说:“啊,这么贵,这是吃不起的。”说完就吮一吮指头沾着的鸡味,点点头,微微一笑,扬长而去。

从前生意人和种田人多数嗜酒,家里总藏着几坛,自用之外,兼以饷客。小康之家生了女儿,就要备一坛新酒,埋在地下,以后每年埋一坛,到姑娘出嫁时用以陪嫁宴客,叫做“女儿红”。姑娘出嫁要赶着青春,“女儿红”却越陈越醇厚有味。但近年来却已经没有那样的豪情胜慨。普通人家连米瓮也常常见底。整坛的老酒更其难得,小酒店的营业一天比一天清淡,大酒馆为招徕生意,实行“酒”“色”搭配,代价也自然水涨船高,上酒店的,如果不是像欧阳修说的那样,“醉翁之意不在酒”,那就要先打一下算盘了。

记得我在故乡的时候,有一时也常爱约几个少不更事的朋友,在黄昏后漫步到酒楼中去,喝半小樽甜甜的善酿,彼此海阔天空,谈些不经世故的闲话,带了薄醉,踏着悄无人声的一街凉月归去。——并不是爱酒,却多少有点附庸风雅的意趣。要是在今天,即使我仍在故乡,怕也未必能这么好整以暇了。

一九三五年

注释[1]选自《柯灵七十年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作者柯灵(1909-2000),电影理论家,剧作家,散文作家。著有《暖流》、《长相思》等。

藕与莼菜[1]

叶圣陶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高品的东西,这是清晨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若满涂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他们想要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或是较老的藕,大口地嚼着解渴。过路的人便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直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且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善待价而沽。至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腿,便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顺爽。切成了片,送入口里嚼着,颇有点甘味,但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片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的要求。

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是令人心醉呢。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去捞来的。像这样地取求很便,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几瓶装瓶的西湖莼菜,他送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了。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着罢了。若无所牵,更何所恋?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幸,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一九二三年九月七日作

注释[1]选自《未厌居习作》,开明出版社1992年版。作者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童话集《稻草人》、《小白船》等。

家乡食品[1]

叶灵凤

尝了新自我的家乡运来的香肚。大约为了赶运来应节,风干得还不很透,但是已经够甘香了,一吃到嘴里,就获得了这种家乡食品所特有的滋味。而今年的香肚售价更特别相宜,我只能说这真是“口福”。

香肚不见于乡土籍载。它的滋味好,该是与猪肉本身有关的。我们家乡有一种小型的猪,肉质特别好,是冬季的最好肉食。陈作霖《金陵物产风土志》云:猪肉,中国人责贱之通食也。金陵南乡人善豢之,躯小而肥,俗呼驼猪,岁暮始宰以祀神,供宾客,给年用,非市间所常有。其皮厚肉粗,间杂以臭恶者,皆贩自江北之猪,必稍稍饲之然后杀,始无此病。

香肚的滋味,近于火腿,一定要用上好的肉,这正是我们家乡能有这特产的原因。这正如板鸭一样,当地并不产鸭,所用的鸭也是从江北来的。但是在宰杀之前,先要经过若干日的饲养,不仅使它肥大,而且还要改变鸭的肉质,因此,不论是制咸板鸭、烧鸭,或是盐水鸭,都能够肥嫩鲜美,使尝过的人恋恋不忘。

每逢农历年节,家乡还有许多特制的应时食品,配合了过年风俗。《金陵物产风土志》云:岁聿云暮,宜备糇粮。取糯米杂沙干炒之,去其沙,曰炒米。蒸而干之,和以饴糖,掬之使圆,曰欢喜团。

这种“欢喜团”,是白色的,比乒乓球略大,是我们家乡的特有食品,可以就这么咬来吃,或是用滚水泡开来吃。新年亲友来了,这是最简单的下午点心。滋味不错,而取意又吉祥,所以老少都欢迎。

“欢喜团”是用糯米炒涨制成的,另有一种用黏米炒熟作原料的,不用白糖而用赤砂糖拌和,制成一个个两寸直径的圆饼,称为“炒米粑粑”,滋味比“欢喜团”更好,小时最喜欢吃。未尝此味者,已半个世纪了。

祀灶有灶糖,作元宝状。以芝麻和糖焙焦之为金,以大麦糖揉之为银,兆家富也。

祭灶风俗和这类祭灶的物品,现在在家乡大约已经渐渐革除了。还有其他点缀年节的食品,在名称上都脱不掉迷信色彩。

除夕名物,多取吉祥。安乐菜者,干马齿苋也;如意菜者,黄豆芽也。

守岁时取红冬、福建莲子、荸荠、天生野菱,煮粥食之,谓之洪福齐天。

这一种粥,不同于腊八粥,滋味不错,不知现在还有人吃否,我以为倒不必以名废实的。

到了新年,我们家乡还有一些应节食品。《金陵物产风土志》说:食之以时,唯节令为最备。元旦祀神,取麦屑揉糖为圆式,蒸之使起,曰发糕。和糯粉条分之,曰年糕。其供祖先育饫t罗,则取糖馅之饼四,贯以四柱,影堂几上物也,谓之桌面。汤团谓之元宵,以节名也。贺客至,率以芹芽松子核桃仁点茶,谓之茶泡,煮鸡子以充晨餐,谓之元宝。

所谓发糕,即广东人所说的松糕。用白糖的作白色,用黄糖的作黄色,象征金与银。但是白面的发糕,面上必须略涂洋红,因为纯粹白色是忌讳的。就是前面说起过的欢喜团也是如此,每一个雪白的欢喜团上,必须用洋红点一个小红点。

我们家乡的酱菜也很有名。这在镇江淮扬一带也是如此。有酱莴苣、酱萝卜、酱生姜、酱黄瓜。其中最有名的是酱莴苣,可以长至尺余,他处所无。切片佐粥,最为相宜。还有将莴苣腌后晒干,卷成小圆饼,中心饰以玫瑰花瓣,称为“莴苣丸”,佐饭下酒,甚至作为零食都相宜,更是我们家乡独有的特产。

酱生姜之中,最珍贵的是酱嫩姜芽,称为“漂芦姜”。这是春末初夏才有的,由酱园现制现卖,过了嫩姜的季节就没有,而且每天仅清晨有得卖,因为“漂芦姜”取其鲜嫩清淡,浸酱过久,就成了普通的酱生姜,不是“漂芦姜”了。

陈作霖的《物产志》记家乡有名的酱菜道:

酱有甜咸二种,以豆麦为别,各种小菜,皆渍于中。承恩寺僧有制此者,号阿蓝斋,芦姜豆豉,所制最精。阿蓝菜一名阿猎,形如齐,味辛,必去汁渍以盐始可食。高座寺僧尝蓄以为菹。承恩寺斋名之所由称也,今则失其传矣。

在从前,不仅和尚善于制各种酱菜咸菜,尼庵里的师姑们所制更精。这些出家人有的是闲暇,可是尘心未泯,别出心裁,用这种精致的小吃来讨官家富室老太太少奶奶们的欢心。她们饱餍膏粱,尝到这种精淡的蔬食自然口味一新,于是,这些出家人就有资格可以穿堂入室了。我记得有一家尼庵的某师太所秘制的“臭卤面筋”,最为有名。她不肯多制,必须有深厚香火缘的施主,才肯赠送一小坛。我的吕姓外婆家是在被送之列的,得了一坛后就珍如拱璧,我们孩子是没有资格吃得到的。

某师太秘制的“臭卤面筋”,简称“臭面筋”,小的时候虽然没有资格吃,岁数稍大以后却有机会吃到了,那是我们家中自制的。看来是我的继母从娘家学来的,可能还是从庵中讨得了一点老卤,因为最难得的就是这种老卤。面筋是普通的面筋,每一团搓成只有鱼丸大小,浸到盛在瓦坛的卤中,过了若干日子,就成熟了。

这种泡好了的臭面筋,作灰白色,可以就这么像吃腐乳一样的生吃,也可以用素油炸了来吃。说到滋味,由于各人嗜好不同,那就很难说。我看凡是喜欢吃乳酪、腐乳、臭豆腐、鱼子、黑黄咸蛋的人,就一定喜欢吃这东西。若是不喜欢上述诸物的,对于臭面筋一定会望而去之。

我尝到臭面筋的滋味,已经不是在家乡,而是远在江西的九江。我父亲也像当年的陶渊明一样,为了五斗米在那里折腰,酷尝臭面筋,继母这才托人远远的从娘家带来了泡臭面筋的老卤,自己试制。我记得当时九江没有生面筋卖,还是自己买了麦麸回来,洗制生面筋的。

我们家乡对于面筋和豆制的素食,都有特长,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金陵物产风土志》说:取芥菜盐汁,积久以为卤,投白豆腐干于瓮内,经宿后煎之蒸之,味极浊,馥之有别致,可谓臭腐出神奇矣。江宁乡白塘有蒲包五香豆干,以秋油干为佳。秋油者酱汁之上品也,味淡可供品茶,故俗呼茶干。

磨坊取麦麸揉洗之,成小团,炙以火,张其外而中虚,谓之贴炉面筋,物虽微而行最远焉。

所谓“贴炉面筋”,就是无锡、上海一带的“油面筋”,这里的上海店和国货公司也有得卖,不仅是素食中的妙品,就是嵌肉也是一味好菜。

蒲包干是圆形的。大约制时是用“蒲包”包扎而不是用布包扎的,制成后上面有细细的篾纹,所以称之为蒲包干。五香干是普通制品,秋油干则是特制品,黑而且硬,最耐咀嚼,可以送茶送酒。相传金圣叹临刑时所说,伴花生米同吃,滋味不殊火腿者就是此物。这本是江南很普遍的豆制食品,最好的出在安徽芜湖,黑硬而小,可是滋味绝佳。称为“芜湖秋油干”。从前上海流行的“小小豆腐干”,就是仿芜湖的,可是滋味差得远了。本港也有普通的五香干,称为“豆润”(为了忌讳“干”字,所以改称“润”),只可作菜中的配料,是不能就这么用来下酒送茶,更谈不上有火腿的滋味了。

注释[1]选自《能不忆江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作者叶灵凤(1905-1975),江苏南京人。作家。著有小说《菊子夫人》、《我的生活》,散文《天竹》、《忘忧草》等。

江南园林

同类推荐
  •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本书内容包括:性感,何为性感?:性感是一种欲望的表达、头发乱了、什么是男人的性感?不平等的性感、和老公一起看美女、财物与祸水:男性中心社会里的女性。无处不在的性感——商业与风化;无处不在的性感——出版中的性;无处不在的性感——色情文艺;无处不在的性感——性感的药物;性爱与革命;让我们享受健康、坦荡、明快的性。
  • 红楼梦诗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红楼梦诗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自问世以来,它就以故事中蕴含的渊博的学识、细腻的叙事、动人的情节、现实主义的风格,征服了无数读者,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书中的诗词曲赋散发着极大的魅力,成为这部不朽之作的灵魂。《红楼梦诗词全鉴》根据《红楼梦》原著回目的顺序,辑录了书中的诗词、楹联等,对其进行了注释和解析,力图帮助读者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 玉溪三乡论

    玉溪三乡论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 姓氏家族婚丧习俗

    姓氏家族婚丧习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回族的姓氏习俗、回族的家族亲族习俗、回族的婚姻习俗、回族的丧葬习俗等。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热门推荐
  • 梅开无常

    梅开无常

    “这么做你真的,心满意足吗?”“是。”“不后悔?”“无悔。”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北漠风云

    北漠风云

    他曾护着她奔驰千里,遍历山水,也曾英勇大义,救她于群狼乱军之中;她为他不顾生死,阻挡刀剑,也曾温柔相伴,陪他走出困境;他们相识于盛年,共约白头;可,世事变迁,他最终迎娶的却是她的姐姐!“燕承祯,你当真决定娶她?放弃和我的约定和过往?”“我,有我的使命,也有我的不得已!清扬,是我对不住你。”“谁对不住谁,本就无关紧要,”她沉默良久,“既如此,那便愿你心愿得逞,从此你我山水不相逢!”可是世间儿女,又有几人能够忘情?三年后,她一身风霜从远方归来......
  • 神王有敌

    神王有敌

    “晋升神王境界者,无敌恒宇!”常天久每每听到类似话语,都会禁不住扭头看下身旁那几位姿容绝美的女子,老脸一沉,心中怒斥:“放屁!简直胡说八道!”……这是一个常天久依靠自己绝佳天资以及各种无奈际遇成为神王的故事。
  • 盛世倾宠:纨绔世子妃

    盛世倾宠:纨绔世子妃

    当一代名门嫡女受世人唾弃,人人得而诛之,究竟是她本性如此还是有人精心算计?世人传言她嗜血毒辣,无论老幼病残皆杀伐之。世人传言她独爱美男,不论年龄看上皆不放过。世人传言她丑陋恶寒,从不真颜示人。世人传言他力大无脑,力顶千斤却智商为零。可是爷不在乎,天下之大任我逍遥,皇权再手美男随我走!小剧情:“阿雪莫要走,娘亲说咱俩定了娃娃亲!”某男矫揉造作身体扭捏,纤指挑弄着秀发,眼送秋波。慕雪一阵恶寒,嫌弃的打量着他:“雪你妹,老娘是天煞孤星,小心克死你全家!”而后一溜烟的或慌而逃。心中暗自吐槽,我擦,娘亲真是朵奇葩,能给自己谋了个这种人当夫君岂不是要她小命?整日看他如此太监,估计迟早食不下咽一命呜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大剑豪

    网游之大剑豪

    肩负着沉重的寄托,杨擎开始了他的游戏人生,身为货真价实的正宗苦逼草根,他需要做的却是把那些富二代们狠狠地踩在脚下,将各色美女揽入怀中,在游戏中称王称霸,现实中收获一路辉煌。不要小瞧屌丝,装备不咋滴,一样能完爆各路土豪!种族主宰,四大天王,八部战皇,令人欲血喷张的至尊神位,群雄并起的天下,烈血如燃的尖峰对决,这是只属于勇者的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权力者

    权力者

    玛雅遗迹--权力之石,没人知道它来自何处,它凌驾于规则之上。都陷入纷争之中吧,你想逃?弱者。我找到你了,不,应该说你怎么才来。不要做出一副可怜的样子。你在这个环节作用很大。站起来,拿出男人的气势。这把刀归你。命运是悲惨的,结局更坏。(建了个q552810341)
  • 清宫风云列传:帝妃成长史

    清宫风云列传:帝妃成长史

    清宫后宫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全纪实,看一名小秀女如何扶摇直上,平步青云,最终母仪天下?且看如何在宫中步步为营,步步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