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3500000003

第3章 前言(2)

苏州人的这种痴迷与精细,直接影响到松江、上海。上海人的精明、细致,上海人那种善于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惊人的能耐,上海人凡事追求极致的精神和气派,以及上海人凡事务求在全国领先,即争为“状元”的“上海情结”,都带有苏州人的特点。

苏呆子,这种呆气的另一种表现是:遇事较真儿,认死理儿,坚持按书本上说的道理去做,死心眼儿,不苟且,“不识时务”,不知进退。其他人知难不进,他们依然挺进;其他人知难而退,他们坚守不退。

中国历史上,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和原则性问题上,一些苏州名人,由于读书多,深明大义,富于理性,能够犯颜直谏,面折廷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明代的毛澄、朱希周、文震孟,清代的徐元文、韩英、钱榮等。在有些圆滑世故的人的心目中,他们便有些“书(苏)呆子”气。

由于士风所被,苏州的一般读书人乃至普通市民,有时也会表现出这种十分宝贵的气节。著名的《葛将军墓碑记》、《五人墓碑记》和清初“哭庙案”,都表现出苏州人这种发人深思的“呆”气。

直到当代,苏州士女仍然有这种地方特色。最著名的便是苏州才女林昭。有人称她为可与秋瑾、张志新等并列的“刚烈、坚贞、勇毅的伟大女子”。还有曾经的苏州图书馆副馆长陆兰秀。她是文化大革命中最早的觉醒者之一。她在题为“自由”的文章中说:“思想的禁锢,现代迷信的盛行”,“是文化大革命的特殊产物”。“我相信,在文化大革命受到历史的审判之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度会有所扩大,人民独立思考问题的自由会得到尊重。”1970年7月4日,这位早在40年代就参加革命的苏州女性,被以“现行反革命”的罪名枪毙。

苏州人的这种特点,通过文化传播影响到周边地区。苏州附近的无锡、常州、昆山、太仓、常熟、江阴、宜兴等地,都因吴风所惠,比别处表现出更多的“书呆子”气。这种“书呆子”气实即知识分子的理性精神。无锡东林书院那副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昆山人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一脉相承,表现出读书人密集的地方的一种特有的精神,表现了知识的力量,表现了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心。

春秋时期,迁都姑苏的吴国,曾经是一个“夷蛮”尚武之邦。“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吴国武器制作之精良,也名扬一时。著名的干将、莫邪之剑和吴戈、吴铤,至今众口传诵。后来,苏州人崇教尚文,苏州成为南北各地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苏州人因此给人以温和儒雅的印象。“苏呆子”的称呼,多少有一点调侃的意味。其实,在这个干将莫邪之乡,许多人的血管里依然流淌着祖先宝贵的血液。他们的勇敢,果决,是内在的。

谈论苏州人,若忽略他们的这一面,仅注意其吴侬软语、水样温柔,乃是一种缺失。如不明白这一点,也就很难理解苏州近旁的“上海人”。

“杭(夯)铁头”,有正、负两面解释。郁达夫批评杭州,说“杭州人只晓得占一点眼前的小利小名,暗中在吃大亏,可是不顾到的。等到大亏吃了,杭州人还要自以为是,自命为直,无以名之,名之曰‘杭铁头’以自慰自欺”。这也许并不为错。但我几次听杭州学者说起“杭铁头”,说的是另一面:杭州人,乃至整个越人,由于地理、历史、人文条件,古代比吴(今江苏地区)更为封闭。吴越文化遂有文野之别。越文化更为淳朴、豪放、强劲,带有更多的野性。越人在某些历史关头,显得更为强韧,更能坚守,更能冲闯,也更多原创力。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在其他地区的历史上没有发生过。明初的方孝孺、于谦,明中叶的王阳明,明末的王思任、朱舜水、张煌言、黄尊素、黄宗羲,近现代的龚自珍、章太炎、蔡元培、鲁迅,皆有越人先民之风。鲁迅曾多次谈到同乡王思任:“‘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身为越人,未忘斯义。”越人,骨头硬,不妥协,铁头强项,不怕挫折。北方称这种人为“犟板筋”。这种用铁“夯”筑起来的头颅,实在可敬。

“徽(灰)骆驼”,将徽州人乃至安徽其他地区的一些人那种惊人的耐力和承载力表述得极为形象。胡适在给台湾出版的《绩溪县志》题词时写道:“努力做徽骆驼。”意味深长。

徽谚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因为那里“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实在养活不了太多的人。因此,地处皖南的徽州人,只好蜂拥而出,四处经商。地处皖北的濠州凤阳人,则“身背花鼓走四方”,四处求食。其中艰难,非常人可以想象。

四、江南的启示

诚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但是,许多时候,倒是一方人改变了一方水土。

“上海是什么?四百年前的一个小小的荒凉的渔村。”(王安忆《品味上海》)后来,它在短短百余年间,成为亚东第一大都会。深圳呢?二十年前一个小小的渔村,后来,它在短短十余年间,成为中国最有活力的大城市之一。江南呢?三千年前,“地广人稀”,居民“文身断发”,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现在呢?

为什么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很值得深入研究。

历年考古发掘一再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并非单一的黄河文明。早在非常古远的时代,长江地区的文明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那时,北方文明还没有大量输入江南。

商末周初,北方黄河流域已进入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时期。那时的江南地区,还处于农耕文明的初级阶段。北方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由于部落首领的继承问题,从岐山脚下(今陕西)奔亡东南,来到太湖地区,驻扎在今无锡梅里。这是中国人从遥远的北方奔向长江流域的一次大迁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功不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下。

太伯一行,很快就入乡随俗,“文身断发”,化为当地人;当地土著(荆蛮),也很快就接纳了这些北方汉子,“从而归之”,并承认其领导权,“立”为“吴”太伯。太伯遂成为一个新建国家的国君。“故太伯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人民皆耕田其中”(赵晔《吴越春秋》)。于是,江南文化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是一种有异于北方文化的良好的开端。

从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至此五百余年间,北方土地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以暴易暴”的血腥的争斗,吴地却在上演着这样一出以“礼让”为特征的历史话剧。这必然会形成一种独具异彩的地域文化。季札观乐、季札挂剑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都是在这种特异的文化氛围中产生的。北方文化,产生不了这样的故事。南方的荆楚文化,也产生不了这类故事。江南文化,从这时便已形成了独特的风采。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东汉末叶,孙坚与二子孙策、孙权据守江东,即今之江南。孙坚“性阔达,好奇节”。孙策“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孙策临终,称其弟孙权“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可见孙权之“阔达”,更胜于其父兄(《三国志·吴书》)。孙氏父子这种“阔达”的风度,遥承当初吴太伯之遗风,成为江南人文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

一个人若阔达,便容易接纳他人,也容易接纳新鲜事物和异质文明。晋“永嘉以后,衣冠避难,多萃江左”(刘槃《成化纪》)。江左(江南)欣然纳之,从而创造了颇具异彩的六朝文化。宋靖康以后,北宋君臣南渡,在临安(杭州)建都。“河洛间从龙之臣为数甚大;是有事之秋,移殖独多,中国史上,最显著之一例也。”

正是由于一大批“把传统移殖过来的人们”,横渡大江,经历变化,从北方人变成了江南人,与当地文化融合为一体,江南,才有了他们来此之后所建立的业绩。“古者人才之生,委之天命,委之时运,近人则多委诸环境之直接影响,皆非也。试究其实,则环境之所及者,为人才之支配与人才之选择,而于人才之生产无与焉。”江南人才之大盛,是由于“人文地理”的原因。“可通之说,惟移徙与移徙后之遗传耳。”自然条件,加上文化条件,“因果果因,互相推递,历千百年,而上文所谓人才之渊薮成矣”(潘光旦《武林游览与人文地理学》,《夔庵随笔》,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由此可见,地域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不是一成不变的。江南,以它特别优越的自然条件,一次次地成为中华文明的避难所、休憩地、复乐园。江南文化,也因此而后来居上。从太伯,到六朝,到两宋,到明清,迄至当代,江南越来越成为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在江南人中,产生了一批又一批足以影响全国的文化领袖、经济领袖、政治领袖。上古时期,中国文化以泰山文化、嵩山文化、华山文化“三山文化”为其代表。及至中古与近代,渐转为以长江文化、珠江文化、闽江文化“三江文化”为其代表。近二十年来,香港、台湾、海南岛“三岛文化”,已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显著作用。未来的中华文明很可能是由三江文化、三岛文化与三山文化重新组合之后的一种新型文化。中华文明重新发扬光大,与世界其他先进文明共领风骚,或将有赖于此。在这个过程中,江南文化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21世纪,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在以空前宽阔的胸怀,大力吸收世界上一切民族的先进文化。在这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时代,我们追怀江南历史,遥念太伯遗风、孙吴“阔达”。他们的智慧之光、理性之光,对今人应当会有很多启发。

同类推荐
  •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

    文化是识别一个民族的基因,创意是发展一个国家的动力。历史进入21世纪,在产业经济的作用下,“文化”和“创意”的结合萌生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也首次正式出现在党和政府的这一重要文件之中。
  • 细说中国民俗

    细说中国民俗

    编者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民俗起源、传承演变、文化内涵、地域特色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民俗,立体展现中国民俗的来龙去脉和精神特质,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 风俗探幽

    风俗探幽

    风俗既是社会生活中最富情趣的领域,又是源头幽远、寓义奇奥的文化现象。由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及文化功能的相应变化,风俗也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态,使其传统的象征意义变得更为奇曲而隐秘。《风俗探幽》共分岁时篇、人生篇、丧葬篇、土木篇、俗信篇,从中国古风今俗中选取了60个有趣的事象,加以寻源探幽,释义揭谜,以充分展示中华风俗的俗雅、平奇、显隐交并的文化特征,为读者提供一部认知中国风俗和文化传统的形象读本。
  • 孤独大多数

    孤独大多数

    孤独,是为了保持精神的独立。本书为著名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关于当下中国文化反思的结集,话题兼及文化、文学、电影、建筑、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
  • 春节

    春节

    春节,俗称新年,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为悠久、内涵最为丰富、庆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赤县神州的亿万子孙,从呀呀学语,就巴望过年,到耄耋高龄,仍难忘贺岁。一年复一年,谁曾不过年?说起新年的掌故和风俗,人人都能津津有味地来上一段。剥一句旧时的名言:中华儿女,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他都可以凭春节的风俗和记忆,给自己找到同胞。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十七岁的下阕

    十七岁的下阕

    不过十几岁的年纪里,我们承受着太多的劫与世俗眼光,仿佛我们总是被迫着长大……我在想,你是否同我感同身受?我在等,世上契合的灵魂……
  • 在口袋妖怪的世界活下去

    在口袋妖怪的世界活下去

    枫叶意外穿越到精灵宝可梦的世界,带着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和精灵小小一起开始冒险,小小:系统又发任务了枫叶:一起出发旅行吧亚曦:水舰队蒸蒸日上我要留下打点,没在看着你就别在外面沾花惹草!枫叶:是的老婆大人,出发旅行!
  • 这位天师是妖怪

    这位天师是妖怪

    “张天师!王爷请您去祈福禳灾,他要给您专门修一座新天师府!”“以后再说。贫道四海为家。”“张天师!皇上请您去炼制仙丹,他要招您做驸马——公主哭喊着非您不嫁!”“……贫道已看破尘缘。”“张天师!西北方妖邪魑魅现身,为祸人间,天下人恳求您出手救世!”“降妖除魔,义不容辞!”张惟沉声说完后,突然有点心虚:自己,好像也是个妖怪……
  • 亚珞璎学院:当四公主遇上四王子

    亚珞璎学院:当四公主遇上四王子

    她们是四个16岁的公主,是全球的顶级no.1设计师组合“seasonice”,被迫去英国上学。没想到回来之后,又要去中国的亚珞璎学院读书,再开学第一天遇上了四个同是贵族的王子,与他们进行了一场对决……最后她们隐藏身份,和四个王子互相有了好感……遇上她或他,难道是命中注定的?……
  • 前解传

    前解传

    讲述的是一位沿海地区处在旱地以种果树为生的老农民,淳朴老实,情商高,善良可爱,美如冠玉,貌如潘安。
  • 陌千幻颜

    陌千幻颜

    她是至高无上的妖界妖神,魔界魔尊。他则是圣神界的帝王,仙界的统治者。千百年之前,他与她一同封印,只为陪她;千百年之后,她依旧不了解他,将他打伤。可他只是默默承受,绝不还手。直到她魂飞魄散,灰飞烟灭时才告诉他:“是你让我懂得了爱与被爱。”永生永世,她绝无轮回之日。就在那一瞬间,天昏地暗,流萤飞舞。他只为她而活,心如死灰的他舍弃了天下,第一次流泪,放弃一切,陪伴她一起消亡,泯灭……
  • 只想陪伴着你

    只想陪伴着你

    从相识到恋爱我只用了一天的时间确认我是否喜欢你!是否只想陪伴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乱声

    乱声

    身逢乱世,雁过留声。生不易,活更不易。这是一个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也是我们心中所追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