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17700000050

第50章 愉悦与变革:动画的文化生态(9)

(四)探索:数字化浪潮

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中提出,“计算不再和计算机有关,它将决定我们的生存。”尼氏大胆、颇富争议的论断迅速传遍了全球。尽管尼葛洛庞蒂将“比特”褒扬得近乎无所不能的观点受到一些人的批评,尽管“数字化将决定我们生存”的论断也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无法回避眼前的事实: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

我们之所以把动画产业看做是新经济、朝阳产业,是因为其所体现的技术的进步正是推动产业高速发展的动力,而动画产业的不断扩张,动画文化的迅速膨胀,反过来也在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新技术成就了新的经济神话,今天的动画本身也以更快的发展速度演绎着数字化带来的奇迹。

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的崛起,为加快发展民族动画产业,大幅提高国产动画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了数字化时代一次难得的契机。数字技术一方面提供了动画文化得以产业化的某些手段,让许多卓有新意的创意和富有幻想的故事得以表达,同时,“批量复制”背景下的创作速度不断加快,数字化催生的新兴行业也激起了对动画文化的大众化消费热潮,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动画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其次,高度个性化的动画艺术生产领域,一方面需要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想象力,另一方面也高度依赖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数字技术的广普化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不谋而合,数字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文化表达平台,也为动画创造了新的媒介舞台。

每当一个专业词汇超越其自身的范畴,不再是一个技术词汇,而成为新媒体意识与新商业思维杂交的公众词汇的时候,这就标志着一个新的市场角色的隆重登场。数字化也不例外。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文化生产和传播,促进了新的文化业态的诞生,诸如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业态,手机网站、手机报刊、AP电视、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电影等,这些新业态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动画艺术进行嫁接,形成了数字化浪潮之下的审美奇葩,带给人们视听的震撼和心灵的享受。

应对数字化浪潮,我们可以看到动画文化的传播被赋予了新的载体和形态。第一,数字化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动画文化的广泛传播。数字化的发展引起当代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而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则引起了原有艺术生态格局的全面变化。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传播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激光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已在文化领域掀起了新科技革命的旋风,已经导致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和传统文化形态的更新。

第二,数字化创造动画艺术新的业态形式。数字化和多媒体的推波助澜,可以把新的文化推向最广大的人群,现代传媒高新技术革命对人类当代文化的发展正在产生着以往所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高新技术的产生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不仅导致所有传统文化形态的“升级换代”和现代更新,而且创造了大量崭新的文化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动画艺术保留着最核心的本质,又充分挖掘着传统的文化艺术养分,通过数字技术的融合嫁接,以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不断满足着人们更新的消费理念。

第三,数字化使动画艺术的传播从单媒介向多媒介延伸。数字化首先给动画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渠道的选择性,使得原来以单一媒介传播的文化产品消除了许多存在方式上的局限。网络动画、手机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传播,使得大众审美文化选择渠道因为数字化而拓宽,从而改变了人们许多欣赏习惯,接纳了多媒体时代文化产品的传播。

但是正如世界上没有万灵药一样,数字化也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着一些先天的缺陷,对于艺术而言,再先进的技术形式也不是完美的。

数字化仍有许多局限性。一方面,全球化极有可能造成民族国家形式的式微,曾有人认为这个过程会伴随一种新殖民主义,而动画艺术这个文化软实力的触点,又是极易与最新技术搭伴的领域,新殖民主义可能会更加隐蔽,它伴随着数字化生活方式的推行,很快在大众脑海中形成一种固定的文化范式。另一方面,数字时代使“机械复制”更加便利,由于资源的广域共享,也给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数字化只是手段,并不能保证产业的永恒。文化艺术的兴盛或者消亡并非简单的数字化就能左右的,文化产业许多业态的数字化生存亦非诺亚方舟。先进的传播手段、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优势以及广泛的受众都是产业发展的要素,而艺术的本性、传统的文化始终是产业的灵魂。以技术创新来推动科学与文化的结合,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存拓展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空间,创造出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业环境,营造出适应社会和谐、文化认同的产业语境,是数字化的文化诗学本质。

1997年秋,戴森酝酿了15年的著作《2.0版》出版,该书指出,“对每一个将进入新世纪的人来说,绝对不能把‘数字化’等同旅途中的一次艳遇,它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生存状态,一股加速度的内驱力,如果拒绝它,它就会毫不留情地剥夺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才能获得的尊严和价值。”此言论试图证明数字化远非完美。事实也是如此,在许多人以为把握住新媒体、驾驭了数字技术、熟谙了内容产业,便开始在文化产业的方舟中高枕无忧时,动画产业在数字化面前如何过关仍将成为下一个议题的重点。

[1] 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柯云路:《童话人格》,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1075976851_tonghua/108.shtml

[3] 张光芒:《凯瑟琳·罗琳还能撑多久》,http://www.chinapostnews.com.cn/

[4] 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22页。

[5] 竺洪波:《丑小鸭》,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6] 王泉根:《〈哈利·波特〉的双重解读》,《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6期。

[7] 张文红:《艺术假定性与想象可能性——动画美学衍生机制探析》,《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第53页。

[8] 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魏庆征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5页。

[9] 克里斯蒂安·麦茨:《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王志敏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中文版序言第9页。

[10] J·哈特莱:《看不见的虚构物——论电视的受众》,《世界电影》1996年第3期,第23页。

[11] 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

[12] 李幼蒸:《略谈电影符号学的美学认识论问题》,思问哲学网。

[13] 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50页。

[14] 孙昊、潘紫径:《解码黑客帝国》,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版,第186页。

[15] 贾否:《动画原理》,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88页。

[16] 贾否:《动画原理》,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88页。

[17] E.S.Raymond.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First Monday.1998,3(3),第8页。

[18] 张立宪等:《大话西游宝典》,现代出版社2000年版,第116页。

[19] 新新文化是以新新人类为主体的体现个性自由和多元价值取向的亚文化形态。它是一种客观现实,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并且上演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20] 后现代主义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滥觞于西方文学、戏剧、舞蹈、绘画、雕塑和建筑,而在80年代盛行于西方学术领域和人类生活领域的一种学术思潮。对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都发出了质疑和挑战,主要代表人物有德里达、福柯、拉康等人。它还可以区别为建设性和怀疑性两个流派,其中包括后解构主义、后批判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等。在美学领域,它强调美学高于功能;在建筑领域,它要提供给人们看起来像他们感觉的那个样子的房子,不需要对功能设计给予更多的关注,外观和形象的设计取得了比技术、实用、效能更大的优先权。

[21] 张立宪等:《大话西游宝典》,现代出版社2000年版,第285页。

[22]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 胡智锋:《电视美学大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93页。

[24] 奥托:《神性的观念》,引自丁亚平:《艺术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39页。

[2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97页。

[26] 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95页。

[27] 阿恩海姆:《艺术的心理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1页。

[28] 狄德罗:《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研究》,《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1期。

[29] 《荣格文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第9卷第1分册第48页。

[30] 彭玲:《动画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31]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5年摄制,编剧:何玉门、胡同伦,导演:钱运达、唐澄。

[32]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3页。

[33]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页。

[34] 罗贝尔·布烈松:《电影书写札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45-46页。

[35] 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页。

[36] 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毛怡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37] 克罗齐:《美学原理》,外国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2页。

[38]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9] 周培德:《光:视觉语言》,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页。

[40] 周培德:《光:视觉语言》,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页。

[41] 王志敏、杜庆春:《理论与批评——全球化语境下的影像与思维》,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同类推荐
  • 世界原始艺术(上)

    世界原始艺术(上)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那年那月那日

    那年那月那日

    “舞蹈是人类最早创造的无声的符号语言系统”,千百年来无数的前人后人用自己的躯体或文字“复制”着这一古老的符号。本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从学生、演员、舞蹈教师的人生各个层面,用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表达对人类最早创造的无声语言的理解和热爱。以一个舞者的那年那月那日的学舞、从舞、编舞的心历路程做为“活教材”,循循善诱自己的学生,舞蹈并不只是舒展肢体这么简单。
  • 课外雅致生活-邮票的收藏与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邮票的收藏与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女排夺冠、香港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神舟飞船载人航天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仪式,本书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全民记忆深刻的七个历史事件作为切入点,通过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著名导演的艺术创作,以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个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表达了炎黄子孙深切的爱国之情。
  • 课外雅致生活-平面设计漫谈

    课外雅致生活-平面设计漫谈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机枪手伍猛

    机枪手伍猛

    古老的苏美尔文明记载,天外尼比鲁星球的神级文明制造了人类,成为他们文明延续的能量提供者。为防人类崛起不受控制,神级文明在人类基因中下了一道大脑发挥的限制锁。只有到了每隔三千六百年的末世轮回中,才会有一名基因解锁者成为至强之人,在动荡的乱世中觉醒,成为人类战胜外星黑暗文明入侵的大救星。新一轮星际文明冲突大乱战后,雇佣兵机枪手伍猛成为了传说中的死神赋能者,也就是基因解锁者,成为对抗黑暗入侵的联盟领袖。在无数次的绝望困境中,伍猛一步步崛起,在灭亡与拯救中不断壮大。最后,他能否带领核冬天的幸存者们抵达最后的人类新家园?嗯,这是关于机枪手伍猛的故事……
  • 折风剑诀

    折风剑诀

    少侠,这个作品不好介绍,最好是能看来100到200个字,好看就继续看,不好看就咬牙忍着将就看吧,感激不尽!
  • 快穿之瞄准你了

    快穿之瞄准你了

    【1v1双洁甜文】-醒来还是你#宿主的多面性##宿主今天又双叒叕秀恩爱#慕酒的单恋已分手结尾,意外收场。她获得了一次重生的机会,与之付出的是完成任务。为了回去,她痛并快乐的接受坑爹任务。但是……这个人怎么有点像他?任务一件又一件,接触再接触。梦醒,缘来是你。-原来所谓的单恋是一场双向暗恋还好,没有错过你
  • 高尔夫平凡人生

    高尔夫平凡人生

    根据自己的高尔夫从业经历改编而成,为广大的高尔夫从业人员提供一份心灵的寄托,为广大他行的从业人员带去一份不一样的高尔夫从业盛宴。
  • 雨好像停了

    雨好像停了

    这部短篇小说描述的是陈佳怡和顾晨“分手”后的故事,结局俩人还是没走到一起。
  • 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经典故事集

    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经典故事集

    在欧洲,每个家庭必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而在其全集中,戏剧占了绝大部分,可以说莎士比亚更多是以其戏剧而闻名的。本书包含的十六篇故事是由莎士比亚的戏剧改编而来的,包括《仲夏夜之梦》、《李尔王》、《第十二夜》、《哈姆雷特》、《冬天的故事》等。其虽然是故事的形式,读来却丝毫不比戏剧逊色,而且更多了一些平易近人的味道。
  • 我在洪荒打怪升级

    我在洪荒打怪升级

    意外穿越到洪荒的主角成为了一个英雄联盟召唤师,在洪荒打怪升级走向人生巅峰.............
  • 悲欢人

    悲欢人

    前世,神女与冥神相爱却不能相守,所以他们彼此许下诺言,双双跳入轮回台。今生,魔兽山脉莲花台上,一次眼光交汇的刹那,便命定了他们谁也离不开谁的一生。神女“喂!不准动手动脚的”冥神“我不,就不”神女“你脸皮怎么就那么厚呢”冥神“脸皮不厚一点小凉儿就跑了”
  •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本书收录契诃夫三大创作时期的22篇代表作,囊括《变色龙》《小官员之死》《胖子和瘦子》《万卡》《带小狗的女士》,以及微型三部曲《套中人》《醋栗》《关于爱情》等名篇。这些取材于日常生活片段的故事揭露了专制体制、等级制度、官僚主义等社会弊端,批判自私、冷漠、贪婪、庸俗、奴性、保守等人性缺陷,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光的向往。译者谢周在译后记中,深入解析契诃夫的三大创作主题和象征——“篱笆、女人和狗”,帮助读者从更宽广的维度理解其作品。
  • 我要追紫离

    我要追紫离

    父亲,我不要当神皇,我要追紫离!出身皇室的他,命运坎坷,时刻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直到遇见紫离,命运改变,修身、修法、修念,闯荡神州,终成圣道!最后却发现,紫离却不是最适合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