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43300000037

第37章 从已知中解脱(1)

我们的问题不是如何追寻未知的事物,而是了解头脑累积已知的过程。我们的记忆乃是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延续的产物,它永远是历史的成果,而且不可能带来自由。从已知中解脱,这需要一种连续不断的关注、觉知,其中没有一丝分心、认同、谴责的意味,它就是和真实存在在一起,然后头脑才能静下来,从而具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现实和理想的冲突

理想是捏造的,是自我造作之物。追求理想是逃避现实,这只能给我们的生活制造更多的冲突和矛盾。

——《谋生之道》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曾写过一本著名的巨作《乌托邦》,书中描绘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乌托邦”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

然而乌托邦终究只是一种设想,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鸟语花香,怡然自得,但是那恰好反应了现实社会的丑陋和残酷。由此可见,理想和现实是两个本质完全不同的事情。我们头脑里面的理想世界是被想象出来的,它是现实的投射,是一种头脑幻化出来的虚构状态。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没有暴力、没有仇恨的理想国,那是哲学家、知识分子、乌托邦人士、理想主义者的发明,它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由此就产生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

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显然是一种对真实的了解的拖延手段,理想是对真实的绝妙、体面的逃避。它无助于了解真实存在,相反地,它阻碍了了解。比如,有些人想用“非暴力”的概念及理想来消除我们内在的暴力,以为只要怀着与暴力相对的非暴力理念,便能除去我们内心根深蒂固的残忍和暴力,那是行不通的。人间已有数不清的理想和原则被记录在圣书和经典之中,我们却仍然残暴如故。我们不仅对暴力丝毫没有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还凭借非暴力的理想来逃避自我残酷的一面。

还有些人早就有了应该成为怎样的人以及应该如何待人处事的概念和理想,然而,这些概念和理想并没有引导我们走向自由之路,反而把我们带入一种虚而不实的生活,制造了与事实相反的情境。如果我们知道如何与真实的自我相处,相对的理想就不需要了。

因此,心怀理想是一件很残忍的事,只要我们把持任何理想、信仰或原则不放,我们就根本不可能直接看清自己和事物的真实面目。当我们拥有与现实有所距离的理想时,要达到理想,时间是必要的,进步是必要的。我们必须拥有知识,才能进步,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地去奋斗和挣扎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矛盾和冲突等一切就都来了。

要消除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我们必须付出全部的精力和专注力,才可能认出内在的现在,一旦我们编造出一个理想的世界,就消散了那股精力及专注力。因此,我们需要完全摒弃理想。只有当理想、应该从头脑中被抹去以后,对真实的了解才有可能发生,只有当虚假被看清是虚假的时候,才能够觉知到真实的存在。只要头脑以积极或者消极的概念来对待现实,就不可能了解现实。要了解现实我们必须与它直接交流;我们和它的关系不能透过理想的屏障,或者透过过去、传统、经验的屏障发生。这真正意味着要对我们受束缚和制约的头脑去用心了解。

当我们的心不再活在理想之中,不再有什么逃避,我们就会了解现实,就会针对现实作充分的行动。如果我们撇开理论,不谈理想,而只是实事求是地活着,那么我们的心就会变得清新无邪,就能够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先有思想,然后才有思考者

思想创造思考者,因为思考的过程形成了思考者。有了观察、接触、感觉,然后才有基于记忆的思想。先有思想,然后才有思考者,而不是相反的情况。

——《生命的注释——思考从结论开始吗》

有史以来,我们人类不乏思想者,各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罗丹的著名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形象。这个巨人弯腰屈膝,右手托着下颌,默默地望着眼前。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有力的拳头触到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在他的眼中充满了悲剧的神情,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其中流露出来的深深的悲伤,他似乎在思考着许多深邃的问题。这尊雕塑可谓一个独立思考者的典范。

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一个像罗丹雕塑那样的思考者?我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当作一个高高在上的思考者,去观照别的事物。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我们头脑观察他者的产物吗,还是凭空想象得来的观念或结论?

首先,思考者和他的思想之间是存在区别的。思想创造思考者,因为思考的过程形成了思考者。有了观察、接触、感觉,然后才有基于记忆的思想。先有思想,然后才有思考者,而不是相反的情况。假如我们是一个基督教徒,那么我们的心中就会首先产生一个关于基督的形象,他或者被钉在十字架上,或者是一个替大众受苦受难的面貌。然后我们基于这样的形象去思考基督教的教义、礼拜仪式等等,我们才把自己当作是一个真正的基督教徒去思考。没有一个人敢于声称自己是一个基督徒,但是他心中却丝毫没有关于基督的形象和思想。

然而,建立在已有的形象和思想之上的思考者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是受到束缚的,因为它局限在一定的意识范围之内。我们对生活的体验是头脑受到传统和各种各样的影响塑造的结果。一个基督教徒的宗教影像和其他教徒之所以会不同,是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思想在本质上都是基于头脑所受的特殊限制。

思想从头脑中产生,作为经验和记忆仓库的头脑本身是受束缚的。当头脑努力改变自身时,它只是在建立另一种模式,可能是不一样的,但仍然是一种模式。头脑要使自己获得自由的每个努力都是思想的延续。它可能出于更高的层面,但仍然在它自己的圈子里,思想的圈子、时间的圈子。我们虽然可以透过想象,透过各种方法、各种扩张意识的技巧或更精致的思考来拓展它的空间,但是它仍然束缚在意识有限的范畴之内。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超越已有的形象和记忆以及意识有限的范畴,去填补思考者和思想之间的那条鸿沟?有没有办法超越那个受束缚的思考者,从而进行独立的、自由的、真正的思考?

自由是思考的本质,独立的思考意味着我们不带任何国家的分别,把生活看做是一个统一的运动,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时间。当我们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时候,不是依据自己特定的反应、经验、成见,不去固守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心能够对于一个理想、一个历史的结论,或某个哲学观念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必须摆脱自己的观念、偏见等等,也必须是自由的,然后丢掉我们所有的局限。

这种独立自由的思考也许可以通过培养专注的注意力而得到。一开始,如果我们每天花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思考这些事情,接下来这种思考就会创造更多这种时刻,让我们去独立地思考和挖掘。心表面上占据的那些事情没有多大意义。有一件事情更重要,那就是弄清楚心的运作、我们的思考方式、动机、驱策、记忆、传统。我们的心陷在这一切里面。这样,我们就会充分觉察自己,觉察自己的特质。这样,我们的心就真的能够安静,就能够真正地超越思想而进行独立的思考。

不知道的状态

如果我们说“我不知道”,那么别人的认识就不重要了,这时我们的心自然是清新的。我们的心因为说出“我不知道”而保有了清新的本质。

——《爱的觉醒》

对于事物的理解,我们只能存在知道和不知道这两种状态,对已知的我们习惯称之为“知道”,对未知的我们只能称作“不知道”。事实上难道真的只能这样去观察和理解吗?

有一次,主人派伊索进城。半路上,他遇见一位法官。

法官严厉地盘问他:“你要去哪儿?”

“不知道。”伊索回答说。法官起了疑心,派人先把伊索关进了监狱。法官办完事,又到监狱来审问伊索。

“法官先生,要知道,我讲的全是实话。”伊索说,“我确实不知道会进监狱。”法官无可奈何,只好把他放了。

不知道是一种事实,它是心智和头脑的一种状态,有时候我们确实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要做什么。当我们意识到心智和头脑处于不知道的状态之中时,那就是我们最真实的时候。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就是说,对于知道的我们就说自己知道,对于不知道的我们就说自己不知道,这就是智慧。那些我们根本不了解的东西,我们说不知道,这并不表示我们的头脑多么地愚钝无知,而恰恰表明了它的清明和智慧。

我们的心智或头脑是建立在过去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记忆之上的,它们总是受到时间与空间所造成的局限,所以肯定存在着某些心智或头脑触摸不到的领域。再加上这个社会整体都是建立在传统、权威、欲望之上的,我们的智慧被牢牢地束缚在那些固有的理论、野心、信仰和教条里面。因此当我们以一颗有限的心去观察那无限的世界时,我们注定有太多无法接触和了解的领域,那就是不知道的地方。换句话说,只要我们还活在时空和束缚之中,就一定会有痛苦,一定会产生心理上的绝望、希望以及随之而来的焦虑。心一旦洞悉到这一点,它就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不知道的。

不知道的状态是冥想的内容之一,“不知道”是没有任何意识内容的一种状态。换句话说,不知道的状态就是在每个当下觉知真相与幻象。觉察到意识里的内容即是整体意识,认清自己不知该如何反抗这些东西,并且承认自己不知道,那便是看见了真相。世界目前盛行着各式各样的冥想方法。比如,现在世界日益盛行的瑜伽就是一种冥想方法,而瑜伽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去获得健康、快乐、青春。此外,人们对玄学也产生了兴趣,因为它的神秘是那样令人兴奋,它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可开阔,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追求自然的新的途径。可见,人类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事往往太急于去经验,迫切地填满所有不知道的领域,贪心地想知道所有未知的事物。

如果我们深入探索人生中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物,一边探索一边学习,那么我们的心和脑就会变得非常安静而充满智慧。我们根本不需要透过任何方法、老师、导师或修行体系来达到知道的目的。因为“不知道”的心是一颗默然不语的真空之心,它是一个神圣的东西,只有在“不知道”的空寂之中,才最能出现崭新的事物。

我们的心如果足够诚实的话,它就会说:“我不知道!”这时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如果我们说“我不知道”,那么别人的认识就不重要了,这时我们的心自然是清新的。因此,我们所说的“不知道”如果是有深度、有意义,而且是诚实认真的,那么我们的心便空掉了意识里面所有的内容,包括过去的知识、经验、记忆、思想。如果我们的心能承认自己不知道,它就永远是清新、活泼而流畅的,不会再积累任何的意见、结论和界分感,这么一来,它自然就没有任何的束缚和局限。

思想的荒谬

思想不能产生爱和善,它实际上是世界上最荒谬的东西。对于一个灵敏的头脑来说,重要的不是控制思想,而是去了解它,了解思想的开端和源头以及它在我们心里的真相。

——《智慧的觉醒》

也许有很多人都在努力成为一个思想者,刻苦地学习,认真地生活,不断地积累知识,以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促使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持有自己的见解,生怕自己被他人轻视。生活中,如果你评论一个人说“这个人没有思想”,这似乎是对对方最沉重的审判。我们的思想真的那么重要吗?

有一天深夜,一位巡回推销员在又黑暗又偏僻的路上,发现自己汽车的轮胎破了,需要马上更换,但不幸的是他车上没有带着千斤顶。他看见不远处有一家农舍里透着光,于是他向前走去。但他一边走一边心里面想着:“要是他们听不到我敲门怎么办”,“要是他们没有千斤顶,不是白费力了吗”,“要是他们有千斤顶但是又不愿借给我怎么办”……他就这样反复盘算着,越想心里面越着急越失望,于是当他已经走到门口后干脆又折了回来,连门都没敲。

这个故事的可笑之处在于,一个只会空想的头脑甚至连行动的能力都没有。尤其是头脑里面那些负面的胡思乱想,只会干扰我们的实践活动,它会把我们的行为引向一个缺乏实际行动的误区里面。我们的生活就像是在旅行的途中,思想就是我们的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可见,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理论认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征,就在于人类有思想。但又如笛卡尔说过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笑的不是我们的机灵和智慧,而是笑我们的思想,因为思想实际上是世界上最荒谬的东西。

同类推荐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我们已经知道得太多,但我们仍然一无所知,这不是矛盾,这是事实。知道的我们知道了,该知道的我们还不知道。本作是出于对人自身存在的直接追问和根本思考,是多个问题及多种追究的短文合集。这不是纯粹的理论著述,也不是专门的哲学研究,文中这些可能从未有过的观点不出自任何既有理论,更不同于任何现成观念,笔者并非刻意颠覆一切,却又不得不否定太多既有观念。其实,文中使用的论点元素早已存在,只是没有这种说法,也没有这样议论。读者可能对核心观点非常诧异,这些看似别扭的理念怎么没被先前众多大哲圣贤们说个明白?这指示了一个极简单的道理,两者方向不同。
  • 跨越时空的对话

    跨越时空的对话

    没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社会的任何进步。李华平的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就是“批判一切”,“批判一切”就是“怀疑一切”。思想界要想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只有“怀疑一切”和“批判一切”。作者通过与27位已故名人的对话进行了严肃的学术探讨和理论思考,要想和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进行对话,必须了解他们时代的背景、著作精华和社会评价,可以想见作者读书之广、思考之深。与其说这本书是作者与已故名人的思想交流,不如说这是作者以超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超越时空对话主题的自己的价值判断。“政治”和“思想”,在作者身上已经和“生命”高度融洽在一起了。
  • 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本书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家、中国马克思主义三大伦理思潮的发展特征和主要人物的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反思,并对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新发展做出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与阐释,涉及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伦理思想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新性研究,认为要建设中华伦理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清理和发掘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伦理文化,借鉴和吸纳近现代西方伦理文化。全书史论结合,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学的本质是应时变通、趋时更新的,既有一以贯之的常道,也有因时而异、因时制宜的变道。因此,在今天这个时代,儒家思想是具有今天的时代精神的儒学。在人们都拼命追求物质幸福的时代,凭添了许多的惆怅、无奈与困惑,希望儒家的学问和智慧能引导人们站在今天,赢得未来!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
热门推荐
  • 痴情错付:孽王的宠妃

    痴情错付:孽王的宠妃

    她,本是21世纪的杀手神医,为救朋友,华丽魂穿,涅槃重生,恶女来袭。今日的她风姿绰约,抚媚众生!妖孽王爷,呆萌Q宠,霸道皇帝,傲娇精灵..........抱歉,我照单全收。抢婚,刺杀,刁难,废材,懦弱.........抱歉,今日的她早已今非昔比。害她的,伤她的,今日我必叫你百倍奉还!!!
  • 穷途末恋

    穷途末恋

    【生产当天,她抱着死去的儿子哭的绝望,而他,却在隔壁病房抱着他和心爱女人的儿子笑得幸福】曾经,她以为他是天,是一切,可当婚礼那天他抱着全身是血的小三残忍的抛弃同样血流不止的她时,她才知道,原来他从来没有爱过自己。从此她选择逃避,可当一个个阴谋,陷阱,死亡接踵而来时,她才明白,这场游戏从来就没有她喊停的权利。悬崖,身着孝服的蓝静手握着水果刀抵在心口,神情崩溃,笑得癫狂的着着眼前的男人。“乔子夜,爱着你的心太脏,我不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情感三部曲

    情感三部曲

    如果有一天你累了,是否有人会在原地等着你
  • 我有很多标签

    我有很多标签

    新书:【每八天一个随机身份】,求支持。 …… 行欢:“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路人:“我觉得你不是个人。”系统:“获得标签【非人哉】,装备后不再是人,但可以是其他任何生物和存在。”已拥有标签:“男神,学无止境,双全手,风后奇门,马良的神笔,琦玉,超凡之主,堕落人间的天使…”获得标签系统,装备标签,得到标签属性加持,开一家深夜食堂,接待一个又一个的有缘人,旁观每个有缘人的人生。
  • 灵星志怪录

    灵星志怪录

    灵星带您领略最经典的传统志怪故事。神魔斗法,鬼狐妖魔。凡人与妖怪之间,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凡人、妖精、仙佛彼此分立而又环环相扣。因果循环,天理昭彰。不管怎么说,最终一定是邪不胜正。
  • 嗜血妖姬:弑天杀神

    嗜血妖姬:弑天杀神

    【凰尊第三部】世界五百强之一,幻姬集团的老总是她姐,世界第一杀手组织暗影的主人是她妹!只是,她宁愿封印记忆,却只为过上普通的生活,安安稳稳,谈场平淡的恋爱。但是,为什么?为什么要杀了她最重要的朋友?!为什么要逼着她再一次走上那条毁灭之路?她的觉醒,却是腥风血雨!她渴望力量,因为只有绝对的力量才能保护自己重要的东西!封印解开,仙魔纵横,挡我者,惑我者,伤我者,他们都只有一个归宿,那就是死!当我最后一根尾巴幻化,请允许我对你说:千古万世,至死不渝!
  • 如果故事能完美

    如果故事能完美

    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金鼎中学某一届毕业生又纷纷回到母校。二十二岁的他们纷纷接到一封邀请函,没有一个人拒绝。七年未见之后,又将发生什么故事。
  • 江月蝶

    江月蝶

    爱一个人或许只是一瞬间,临大侠之子临江月从小就爱上了一个女孩,更为了女孩来到了她的师门,本故事为短篇小说,
  • 道说奇途

    道说奇途

    漠然抬头,看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黑影,略有些奇怪,天上怎会如此阴暗,这太阳。不对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