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59800000010

第10章 守护型保育的保育课程(1)

很多人对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新《保育园保育指针》所要求制定的保育课程感到头疼。在这一章里,我们以日本东京都新宿区圣加保育园为例,介绍制定保育课程的思路以及制定时的要点。

保育课程的思考方式

保育课程为谁?为什么?

2008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保育园保育指针》中,提出了“保育课程”一词。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以下课题。

在此之前,保育园基本都是根据保育人员的能力和特点等实施保育,“保育人员对保育园整体的保育方针及目标拥有共识,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实施保育”,“在制定保育计划以及根据这个计划制定指导计划时,考虑保育中的具体状况,重新评价,有组织地开展改善婴幼儿保育的一系列活动等”需要改善的课程。

“保育课程”是婴幼儿保育的基本计划,居于各个保育园制定的各种计划之上。这个计划应该对保育园的每个保育人员在制定具体、长期及短期指导计划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在“保育课程”中,体现保育园的理念以及指导思想。“保育课程”可以促进所有保育人员对保育取得共识,在婴幼儿保育实践中提高组织性和计划性。

在保育园中,为了提高婴幼儿保育的质量,需要在保育园全面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婴幼儿保育实践,并不断改善。将此作为始终努力的目标。在结束每天的工作时,保育人员都要反思“今天我们是否实现了自己提出的目标?”“是否按照本园的理念,执行了指导计划”?即总是返回“保育课程”的原点,进行反思,以改善今后的保育工作。这才是提出“保育课程”的意义所在。

保育人员要在保育园内和保育园外宣传“保育课程”,使“保育课程”不偏离自己所指向的保育目标。“保育课程”在向孩子家长宣传自己保育园的保育目标,与家长达成共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来介绍一下守护型保育课程。

制定保育课程的要点

1.保育理念(理念)

婴幼儿保育的理念是一个保育园的宗旨。所有的计划和活动都是将理念作为出发点的,最后都会返回这个原点进行反思。这个理念需要选择容易得到全体保育人员的理解和共识,可以渗透到每个保育人员的用语,将选择其作为理念的背景和理由明文化。

2.保育方针(目标)

如何实施保育,这是一个作为运营主干的比较具体的思维方式。比如“促进孩子自立的保育”、“保障孩子玩的婴幼儿保育”等,在每个保育园都会有几个作为主干的方针。而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方针?应该如何思考?如何理解?则需要把这些方针作为全体员工的共识,简单明了,明文化。

3.保育目标(战略)

我们需要思考,我们的保育园希望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为了培养出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做什么?比如我们的理想是培养“有积极性的孩子”,那么,就要考虑如何去运营,如何去开展活动,并且明文化。

4.保育方法(战术)

写下自己保育园所指向的保育方法。根据上述3个题目详细制定具体的保育方法,并且明文化。

保育课程概要

保育理念

标语共生和贡献

①共生

在包容他人、共同生存的过程中,构成所有孩子在周围的任何环境中都会发挥作用,深化和丰富自己和对方的人生的社会。

②贡献

培养为运用经历过各种体验所获得的智慧和知识,实现更好的共生(贡献)而感到快乐的孩子。

2.保育方针

标语培育孩子主体性的婴幼儿保育

①保障在生活中的主体性活动的婴幼儿保育(培育生活能力)

②保障在玩中的自发性活动的婴幼儿保育(培育自立能力)

③对应每一个孩子的特性的婴幼儿保育(培育个性)

④注重与人的交流的婴幼儿保育(培育社会性)

3.保育目标

标语培养有个性、有积极性、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①能够自己发现课题、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孩子(能够进行主体性行动的孩子)

②能够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孩子(有积极性的孩子)

③喜欢自己的孩子(具有个性的孩子)

④具有为别人的高兴而高兴的心情的孩子(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4.保育方法

标语守护型保育

①不分年龄的混龄保育

②以孩子为主体的保育

③根据不同目的有选择性的保育

④重视与人交流的保育

⑤小组保育(保育人员集体)

制定保育课程的时代背景和地区背景

保育改革的世界动向

当前,世界教育界的改革,是针对OECD(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实施的PISA学习能力调查结果自1970年开始而采取的对策。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在推行改革。其背景中有两大原因。

1.发达国家的少子化

进入少子化社会后,孩子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不再自然地产生孩子集体。因此,可以在孩子集体中形成的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能力也很难形成。

同时,大人与孩子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照顾几个孩子都不费力,而现在照顾一个孩子却很费力。不仅如此,大人还把手伸到了孩子并不需要照顾的地方。而且,开始过于干涉孩子。大人对孩子行动加以限制,发号施令,这种状况剥夺了孩子的自发性,造成孩子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的欠缺。同时,无法培育孩子们“自己想要做的欲望”,也就是主体性。大人对孩子的过分干涉,造就了一代依赖性很强、不能自立的年轻人。

这里介绍的保育课程,是日本社会福祉法人省我会新宿圣加保育园,根据2008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保育园保育指针》第1章(总则)中的保育目标,从时代性和地区性的观点出发,在其保育园的运营中,制定的保育理念、方针、目标及方法。同时,这些课程还考虑了地区的实际情况、孩子和家庭的状况、保育时间等,从孩子成长过程这一长期角度以及孩子生活的连贯性和发育的连贯性,制定了充满创意的该园的保育课程。

2.孩子未来必要的能力发生变化

最近,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对孩子能力要求的变化,所谓的“学习能力观”的变化。曾几何时,记忆知识成为学习的优先课程,能记忆多少知识成为判断孩子头脑好坏的标准,测验孩子记忆能力的就是考试。学习能力强是说能够记住很多东西,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现在机械发达了,在出现了计算机以后,单纯地记住很多知识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样,我们从要求孩子记忆某种知识,转变为保障孩子的发育,今后,我们的保育目标就是脱离简单“整齐”“划一”的婴幼儿保育。

在传授知识方面,需要将保育人员主导的、诱导性的婴幼儿保育转变为高效的集体、容易管理的集体。今后,如何去创造能够促进孩子主体性活动的环境,保障孩子的自发性活动的环境,保障符合每个孩子特性的环境,如何创造与人交流的环境,从中增加孩子的探求心,有意识地加强在孩子集体中相互学习,成为婴幼儿保育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共生”和“贡献”的孩子,是具有自己是社会一员这种市民意识的孩子。我们理想中的培养目标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共生、贡献,成为社会的一员。

1.共生

日本人形成集体的能力很强,是因为具有优良的“受容”能力和“共感”能力。人们经常批判日本人不善于自我主张,这是因为日本人不希望因为自我主张而强加于对方,征服对方,首先要与对方“共感”,“受容”对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自我主张。这种方法是日本人在易于迁移的日本风土中培育出来的,具有在世界上引以为自豪的交流能力。

然而,日本人以往形成的集体是一种为消除自我存在、顽固地守护自我存在而作用的集体,不能说这样的集体只有好的一面。一个能够保护自己的集体,是要排除异己的。

今天,我们指向的是一个深化自己的社会。在包容他人、共同生存的过程中,去创造每个孩子都能深化和丰富自己以及他人的人生的集体。

2.贡献

如果有人问“你希望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样的问题,家长经常回答的是“善良的孩子”“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孩子”等。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孩子”吗?无论多么自立的大人,都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情。一点也不给别人添麻烦而能够生存的人是不存在的。

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可以去求别人帮助解决――这也是很好的自立。在这个过程中给别人添了麻烦的部分,可以以自己会做的事情去做贡献。

通过各种体验,掌握智慧和知识,并不是学会这些本身具有意义。这些智慧和知识只有在用于“共生”(=为他人贡献)时才具有意义。我们所要培养的孩子,是通过为他人做贡献而自己感到快乐的孩子。

保育方针培育孩子主体性的保育

在多种价值观中,相互认同,将否定“个性”的集体,转变为创造“个性”的集体

在以前的社会中,共同体曾经是人们指向的认同相同价值观的集体。集体往往会被人们认为是无视“个体”,或者压抑“个体”的存在。但是,人类不可能一个人生存下去。社会要求孩子们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学会自立和自律。这是因为,如果没有集体生活,则不能确立起“个体”。在提及人与人的关系时,大人也不例外。在孤立的家庭和单位这样的世界里,是不会产生人与人的交流的。地区社会丧失已久,现在需要的不是以往的那种共同体,需要的是因为相互认同而集合在一起、形成社会的集合体(=异同体)。

1.保障孩子主体性活动的保育

所谓能够进行主体性活动的孩子,是指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孩子(从别人让做,请别人做,到自己做)。为此,需要孩子自己去接触环境。当然,这个环境不仅仅指空间,同时还包括人[保育人员(集体),不同年龄的孩子,所在地区的人]、物(从规定特定活动的玩具到自己创造的玩具)、空间(自然等户外空间、区等室内空间)。在这些环境中,为了让孩子不抑制自己而进行选择,由自己来决定,在发育过程中切实学到东西,我们的保育工作,必须重新审视无视个人发育和人格发育、以年龄固定划分的保育课程。同时,创造一个保障个体和集体(不是个体和集体的对立,而是相互作用)的环境。

2.保障孩子作为自发性活动的保育

应该把保育园当成孩子们玩乐的博物馆,给孩子们准备一个可以以孩子为主体进行自发性活动的环境。同时,要让孩子从被动型转变为参加型,将思维方式从“教授型婴幼儿保育”转变为“孩子自己活动的婴幼儿保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婴幼儿保育工作者不是教师(teacher),而是促进者(facilitator)。起的作用不是教授,而是带动和促进。将“替孩子做”,改变为认同每个孩子的差异,守护在孩子身边进行保育。同时,将孩子集体变为按照不同目的组成的集体,充满生气活力的集体。将这些集体变为保障孩子发育的集体,灵活地组成班级集体以及便于婴幼儿保育活动的集体。

3.对应每个孩子特性的保育

将给予式婴幼儿保育变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自己活动的婴幼儿保育时,自然地,我们的目标就会从给予什么,转变为接受什么。因此,会自然涌现出“平等”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给予大家相同的东西,大家都接受相同的东西。在这种想法中,需要考虑“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1)”这样一种理念,从“融合教育(Integration)(2)”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婴幼儿期的教育绝不只是为过渡到小学教育所必需的。而更重要的是应该把它作为培育今后人生必要能力的重要阶段。为此,必须保障活好现在,这样才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理想的未来。在这样一个面向未来的理念下,绝不应该只考虑某一段时间、某一个时期的教育,而是要考虑孩子们生活的连续性,同时,为了活好现在,也必须考虑孩子发育的连续性。

4.重视与人交流能力的保育

对集体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将类似产业社会时期大工厂体制下那种集体的“整齐划一”,有意识地改变为在认同每个人的差异、在共同生活的社会的“异同体”中“协同学习”。这样,就需要“全纳型保育”和“聚合(cohetion)型保育”这种思维方式。

【自由和自律】

自由的概念言之已久。以前,一直提倡让孩子们自由。可是对于自由这个词有着太多的误解。这是因为这个词与“放任”“随便”“任性”等非常近似。但是,每个人,包括自然,都有自由,也必须保障自由。这里就会产生规则。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规则不是剥夺自由,而是为了相互之间拥有自由。需要具有“共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如果该规则是因为别人说了就需要遵守则不能称之为自由。这里,需要“自律”的力量。这种自律的能力需要从孩子集体中学习。

培养有个性、有积极性、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1.在保育和教育兼而有之的环境中,培养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心情、欲望、态度(促进孩子的主体性活动)

同类推荐
  • 优生优育的24个关键

    优生优育的24个关键

    古人认为“宁静致远”,意思是说,人如果能修炼成耐得住性子、耐得住宁静淡泊的生活,并能保持愉悦心情,他的智慧就会加深,他的思维就会达到原来没有的深度。静是人变得智慧的一大前提,整天汲汲而求、生活乱哄哄的人是很难达到智慧高度的。宁静和愉悦的心态是一种智慧心态,也是增长胎儿智慧,保持胎儿身体健康的一种最佳的气血环境。
  • 好爸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爸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愿望,有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呢?就一些家长来说,让子女成才的愿望却似乎很难实现,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父母在教育上没有把握好尺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朋友,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就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通过高尚品德、阳光心态、良好习惯、社交礼仪、热爱学习、勇于创新、学会感恩等多方面教育途径,让好爸爸好妈妈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掌握好的教育方法,才能教出好的孩子。
  • 幸福爱巢丛书:轻松分娩最佳方案

    幸福爱巢丛书:轻松分娩最佳方案

    本书主要从轻松分娩与安胎养胎、分娩基础常识、一朝分娩、分娩禁忌、产褥期保健、哺乳期保健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指导。
  • 高中教育研究

    高中教育研究

    本书从理论原则和实际操作层面分析了江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中教育性质、目标与任务、现状、普职结构、教师专业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改革、选课制与学会制管理、高中新课程改革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
  •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强调的不是让孩子乖乖听话,而是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亲子双方共同体味到一种爱的圆满,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家庭教育最理想的境界!这样的境界,离你并不远。本书提供精准的沟通工具,让孩子与父母在放松的状态中,懂得对方,一起成长。在本书中,她用最典型的真实案例提醒……
热门推荐
  • 止依云桑

    止依云桑

    明明是一个掌花的女神仙,却偏偏被逼成了一个武神;明明是一个莫名的传说,却偏偏要她下凡历劫……曾经的云桑表示自己真的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到现在真的有一种“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一个成了精的破石头居然也能翻起天大的风浪,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城仙缘:常娥传

    倾城仙缘:常娥传

    常慧娘被凡间太子的抛弃,决心再不理会男女之情。抛尘绝凡,飞升仙界做仙子。一定要叫别人瞧一瞧,自己也不是软弱无能的!只道仙界是世外桃源,却也是要这样勾心斗角,这般被世俗所困扰。天帝的喜爱,云宫将军的守护,师弟的追随,已被赐名为‘常娥’的常慧娘终究摆脱不了情爱的纠缠。既然仙界也是如此,就只能不断向上,绝不要像在凡间那般,被人瞧不起,被人戏弄!星汉迢迢,月宫缈缈,看常娥勾勒出属于她的仙界神话,倾城仙缘。
  • 心随彩虹天堂

    心随彩虹天堂

    他和她相识于那一季秋天,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也注定将会是一场如花般绚丽最终华丽落幕。爱情。一场迷失于指尖的温暖盛宴。别离。一场纷扰错失的流年错爱。忆起曾经栀子花般的爱恋,薄荷味清凉的爱情。你纯净的爱。芬芳的感动。时光像流水一样轻易覆盖了我们曾经的地久天长。记忆那么深却渐行渐远,那些信誓旦旦那些波澜不惊从此不会再出现在各自的生命中。如果说我知道一定会有这么一天,只是不想相信降临在我身上,这么近。累了痛了。你给我这么一个答案,从此陌路天涯,各自安生。那些你给过的幸福你给过的伤永远成为抹不去的记忆。
  • 破夜

    破夜

    一个震惊了整个神源大陆的“屠龙”阴谋,导致了神秘而强大的龙族灭族,然而“天”网恢恢,总会漏掉那么一两条小鱼。龙族最小的殿下,因为家臣的誓死护卫在那场屠杀中幸存了下来,他为自己取名天仇,誓要屠尽所有手上沾有龙族鲜血的仇家。然而天不遂人愿,由于他的血脉并非是纯正的龙族血脉,所以并不能学习龙族强大的修行功法,于是他告别将他抚养长大的家臣,独自一人前往神源大陆,寻找修行之法。那么他会背负着家族的仇恨,如愿以偿的寻找到他的修行之道吗?漫漫长路修远兮,他的征程开始了……
  • 彼岸花的传说..more

    彼岸花的传说..more

    一个传说,十大家族的承继人去争斗司马家要来造毒药,而南宫紫樱是为了完成爷爷的心愿,最后谁胜谁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里有个异谈

    这里有个异谈

    故事最开始,是苏南晚上睡觉,床底下爬出来一个男人。他吓死了。男人乱七八糟说了一堆话,他也半点没听进去,只敷衍着一定帮他。第二天,苏南把租的房子给退了,跑的远远的。夜里住宾馆,还没睡觉,男人又爬出来,问,这环境怎么不一样?苏南:呃,我喜欢整理房间。第三天,换了床底只有很小空隙的床,男人还是爬出来,喊挤死了。苏南嘴硬说,喜欢整理房间,不得配套着把家具换掉么。第四天,苏南没敢睡觉。第五天,实在撑不住,睡的吊床,男人从不高的吊床底下跌下来,又喊,摔死我了。第六天,打地铺,夜里苏南眼睁睁看着铺在旁边的被子凭空鼓出一个人形。第七天……医生问,第七天怎么样了?哦,第七天啊……第七天人疯了,他答。疯了,当然要找心理医生啦,心理医生奇奇怪怪,问他你喜欢花吗?苏南疑惑的点点头,不讨厌吧。于是医生丢给他一块小木牌。自此,苏南踏入一个异怪的世界,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异谈。
  • 圣域的传说

    圣域的传说

    这是一个名为圣域的地方,其四周矗立着四根名为水火土风的柱子。圣域中心名为神域,神域中心同样矗立着一根直冲云霄的柱子,人们命名为神柱。神柱顶端发出灿烂的光芒,洒向四方,形成一道无形的光幕,人们称之为圣光守护。圣域外生存着一个穷凶极恶的种族——魔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