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13200000002

第2章 你幸福了吗?(1)

二十多年前,人们见面,最常听到的问候是“你吃了吗”。现在,问候语的内容多样化了,“身体还好吗”“心情怎么样”“过得开心不开心”……归结起来,就是“你幸福了吗”。

不仅如此,“幸福”一词频频闪现于社会活动家、企业家以及政府官员的讲话中,各种关于“最幸福……”的评选层出不穷,以“幸福”为名的各种文艺作品推陈出新,各国政府更是纷纷提出以“民众幸福”为导向的施政纲领……

当“幸福”成为一个流行词,当幸福浪潮一波接着一波涤荡全世界,我们需要先回到“幸福”的原点,厘清幸福的真正含义。

一、难以捉摸的“幸福”

在自然界中,水有千变万化的形态,山有春绿秋凋的轮廓,飞禽走兽,落叶飞花,无一不呈现出它们特有的造物之神奇。人们津津乐道的“幸福”

却犹如镜中花、水中月难以捉摸,虽寓意美好,却又十分抽象。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幸福

现代汉语中这样定义“幸福”: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可见,这里说的是一种结果,该境遇和生活具体是什么情况,则是一道因人而异的填空题。

在中国古汉语中,“幸福”不是一个词,而是二字连用。幸,指的是好运气;福,则是指获得佑护。显然,古时的“幸福”尚未具备现代“幸福”的丰富涵义。在中国古人眼里,幸福生活大致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没有战乱,没有纷争,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安宁美好。

在幸福理论极其丰富而又全面的西方哲学界,对“幸福”做出独特、精彩论述的大家比比皆是。

大政治家梭伦说:“许多最有钱的人并不幸福,而许多只有中等财产的人却是幸福的。”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则推崇“至善和智慧”,认为幸福就是灵魂的不朽和安乐。到了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那里,更是简化成了“至善是幸福”

的观点。

也有一些哲学家并不同意这种纯精神的论断,像伊壁鸠鲁和边沁,自成一派,称为“现实幸福学派”,他们提出“幸福应该是肉体无痛苦,灵魂无干扰”,他们强调尘世快乐,追求感官刺激,与苏格拉底的“精神幸福学派”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无论是精神幸福,还是感官快乐,显然这些幸福观都偏颇一方,直到19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才将物质生活同精神生活科学地结合起来,指出这二者的统一是幸福的主要内容,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源泉,另外,真正的幸福应该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奉献是追求幸福的终极归宿。

对于“幸福”的理解,圣哲、学者们是站在崇高的认知层面上,他们所阐述的幸福固然不失精辟,却也是抽象的。而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陷于生活的琐碎,对“幸福”的体悟反而更贴近自身生活:

家徒四壁的人说,幸福就是住着恢宏华屋,吃遍天下美食,背靠一座大金山。

乞丐很直接地说,幸福就是天不刮风不下雨,还能顿顿填饱肚子。

饱受病痛折磨的人说,幸福就是无病无灾。

学业沉重的学生说,幸福就是不用上学,不用写作业,可以通宵玩游戏。

为人父母者则说,幸福就是看着孩子一点一点长大成人,健康、快乐。

“幸福是……”是一个万能排比句,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人,因其对“幸福”的认知与渴求的内容不尽相同,他们所描绘的幸福也都各不相同。所以德国着名哲学家康德也这样说道:“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在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

如果非要给幸福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最简洁明了的说法——幸福就是过得快乐,感到满足。

你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你感到心身愉悦,这就是幸福。这种满意和愉悦的程度越高,你获得的幸福感也就越强烈。我为他人的幸福付出而感到幸福,他人为我的幸福付出而感到幸福。他人幸福,我也幸福,这也是幸福,而且是一种广义的幸福。

尽管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幸福有着不同的概念,然而无论哪种幸福,它们都有共通的一点,即最终体现为一种满足感。长途跋涉的旅人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胃里舒坦了,与其之前饥肠辘辘相比,现在的他无疑是幸福的;被战争摧毁家园的人们觅到一处世外桃源,远离了战火,他们会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安居乐业的幸福;而饱受工作压力的现代都市人,能忙里偷闲,远离城市的喧嚣,偷得浮云半日闲,同样是一种惬意的幸福。

追求幸福永无止境

数千年来,尽管幸福概念、幸福方法论几经颠覆、修正,有一个共识却始终屹立不倒,即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都坚信:人类生存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

例如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就曾说过:“人人都渴望幸福——人们如果问,什么驱迫欲望,则我们可以答复说,那是幸福,而且亦只有幸福。”而另一位对马克思影响深远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亦说过:“人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在潜移默化中,幸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成长道路和奋斗方向,影响着个人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

美国一家民间机构曾针对22个国家共2万多人进行幸福指标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有将近50%的人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英国的这个指标达到了37%,而中国参与调查的人中,只有9%的人认为自己幸福。也就是说,10个中国人就有9个认为自己不幸福。

我想过“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生活,可是我没有足够的钱,所以我还得为了金钱而奔波、劳碌,所以我不幸福。

我想拥有像偶像明星那样的美貌,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另眼相待,可是我五官平庸,我很温柔但我很丑,所以我很自卑,我不幸福。

我想拥有成功人士们的好运气,心想事成,但现实是,我的很多次努力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屡屡受挫,我怎么可能幸福?

……

然而,被认为最应该感到幸福的企业家、明星、金领等成功人士,虽然拥有常人难以比拟的财富和影响力,能实现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梦想,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认为自己不幸福。

做企业的人,无论是老板还是高级经理,操心最多,休假最少,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种种不可控因素,都使他们的神经总是绷得像一张拉满的弓,哪里还有平常人的平常心态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快乐。

明星们外表光鲜,拥有无数粉丝,日进斗金,但他们也面临着个人隐私无处藏身,任何微小的纰漏都有可能被放大成一场风暴的风险。所以人气越旺的明星越是战战兢兢,唯恐行差踏错。于是,在享受尖叫和名利的同时,他们也与普通人的快乐渐行渐远。

渴望名和利的人说他们不幸福,这个不难理解。可是已经名利双丰收的人也说他们不幸福,这只能说明由于每个人的企盼不同,他们渴求的幸福变幻出了不同的模样。

要解释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回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马斯洛起初将人的需求归结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后来又进一步扩充为七种,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求。按照马斯洛的这一理论,当人的这些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感到愉悦、快乐,这便是幸福。

马斯洛需求理论折射出一个事实,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永无止境。一种需求得到满足的人,他不会长久停留在该层面停滞不前,而会向着更高的需求行进,于是形成新的“不满足”,新的幸福焦虑和内心空虚促使他努力拼搏,直到新需求得到满足。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攀升向上。

可见,人类对于幸福的追求贯穿一生的岁月,并由于在不同时期和阶段,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尽相同,其所渴求的幸福内容更是千姿百态,由此构成了人类丰富多彩的世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迈进。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对幸福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幸福如何去丈量

每一个令我们愉悦的瞬间都是幸福的时刻,每一个令我们振奋精神、努力拼搏的梦想都是幸福的载体,然而,仍有那么多人说自己不幸福。所以,我们需要测量我们到底拥有多少幸福。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一个幸福的测量标准,正如测量一座山峰的高度,需有可做参照的标准,比如它旁边的山丘,或者更为准确的标尺。

幸福问卷:你对生活满意吗?

以下这份问卷名为“生活满意度指数(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是生活满意度量表的一个重要分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诺加盾(Neugarten)等人于1981年设计,因其简洁、有效而被全世界研究人员广泛使用。其计分方式为:带★的题,选“是”得2分,“否”得0分,“?”得1分;不带★的题,选“是”得0分,“否”得2分,“?”得1分。

★1.当我年龄增长时,我发现事情似乎要比原先想象的好。

(是 否)

★2.与我认识的多数人相比,我更好地把握了生活中的机遇。

(是 否)

3.现在是我一生中最沉闷的时期。

(是 否)

4.回顾以往,我有许多想得到的东西均未得到。

(是 否)

5.我的生活原本应该有更好的时光。

(是 否)

★6.即使能改变我的过去,我也不愿有所改变。

(是 否)

7.我所做的事多半是令人厌烦和单调乏味的。

(是 否)

★8.我估计最近能遇到一些有趣而令人愉快的事。

(是 否)

★9.我现在做的事和以前一样有意思。

(是 否)

10.我感到自己老了,有些累了。

(是 否)

★11.回首往事,我相当满足。

(是 否)

12.与同龄人相比,我曾作出过更多的愚蠢决定。

(是 否)

★13.现在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是 否)

★14.我感到自己确实老了,但我并不为此感到烦恼。

(是 否)

★15.与同龄人相比,我的外表更年轻。

(是 否)

★16.我已经为一个月甚至一年后该做的事制定了计划。

(是 否)

17.与其他人相比,我惨遭的失败次数太多了。

(是 否)

★18.我在生活中得到了相当多的我所期望的东西。

(是 否)

19.不管人们怎么说,许多普通人是越过越糟,而不是越过越好。

(是 否)

★20.我现在和年少时一样幸福。

(是 否)

测试结果:

得分若为0~7,说明你对现状极不满意,幸福指数很低。

得分若为8~15,说明你的生活幸福感很一般,容易沮丧,经常情绪低落,幸福指数较低。

得分若为16~34,说明你的生活和大多数人一样,有喜也有忧,自认为并无特别之处,幸福指数一般。

得分若为35~40,说明你对生活比较满意,且懂得感恩,心态较好,幸福指数较高。

在这份问卷中,隐含了一系列的幸福指标,例如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心理调适、人际关系和未来预期等,只需不到2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大致了解眼下我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是幸福居多,还是不幸福居多。

将这份问卷中的问题进行归类,就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首先,人们的生活满意程度,在绝大多数时候是通过比较获得的,例如从前与现在的比较,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想象与现实的比较……现状比过去好,自己比别人好,现实接近甚至好于想象,就会感到满意,否则就可能相反。

其次,个人对生活满意与否,是一种极具主观色彩的个人感受。同样一件事,对于某人是愉快的经历,而对于另一个人则未必,因此也就有了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人生的说法。

最后,人们生活满意度的高低,还与期望值有关,期望值包涵着一个人的自我肯定程度、自我设定标准等,所以现状与期望之间越接近,满意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当然,任何一份调查结果,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时效性的局限,即便有一些问题本身具有长期效应,但是考虑到被调查者受当下特定情绪的影响,更多反映的是短期甚至是瞬间的主观感受。

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客观的、具有长久参照价值的幸福测量体系,能为我们提供长期的指导作用,告诉我们如果不幸福该怎么改变。

幸福指数的几种丈量办法

一个人感到幸福,即他有一种真切的现实存在感,且在梦想追求上心愿得偿,所以他会对所处的生存与发展状态感到满意。

不过,不同的人对现实的感受并不一样,由于际遇、性格、能力等各方面的迥异,人们对幸福的定义也就不尽相同,对幸福衡量的标准也随之改变。

因此,一直以来,人们总想着就幸福程度进行一个量化,例如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他的着作《经济学》中,给出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在这个公式中,“效用”表示人们从消费物品中得到的主观享受或满足,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当欲望既定时,效用越大,越幸福;当效用既定时,欲望越大,越不幸福。

幸福公式清晰地阐明了一个道理:幸福并不单纯取决于财富的多寡,而是取决于效用与欲望的相对关系。倘若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再多的物质供给都将无法满足其不断膨胀的欲求。

同类推荐
  • 谁更了解中国?

    谁更了解中国?

    本书收录了一些当代“英雄”的故事。他们是经济学家、成功的商人、独立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以及随时代大潮浮沉的制造业工人。这些“英雄”无一不在这个纷繁嘈杂的时代坚持着各自的选择,尽力不让自己败退。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又应该怎样?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这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育探究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育探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与行为主义学习论相对立的、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大师的国民理想

    大师的国民理想

    近百年来,数十位学术和思想大师围绕中国的民族精神、社会改良、乡村建设、文化和教育改革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艰苦追寻和不懈探索,希望本书能引发读者对国家、民族、个体命运发展和社会改革前景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做的数学游戏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做的数学游戏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在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一些同学却视为畏途,兴趣淡漠,这使一些教师、家长乃至专家、学者大伤脑筋。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钻研的冲动,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中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
  •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总结了电视节目编辑中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强调后期编辑意识前置处理的方式方法,以电视编辑敏锐准确的眼光剖析电视节目。电视媒体无疑已经成为现阶段最有影响的传播媒介,能够加入电视媒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无数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电视又是一个发迅速的媒体,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电视媒体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现在电视语汇的迅速发展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电视观念的迅速更新。
热门推荐
  • 我心如故,念你如初

    我心如故,念你如初

    被人设计陷害,导致我意外流产。这件事让我和宋彧的婚姻濒临崩溃。无论我如何解释,宋彧始终不相信我。我恳求他,他甩开了我的手;我挽留他,他转身离去;我撞见他与别的女人亲热,他只是像看陌生人一般回答我道:就是你看到的。289原来,一直只是我一厢情愿的以为他是因为孩子的事而怨恨我,其实,他根本不相信那是我们的孩子.......
  • 我的小小鸹

    我的小小鸹

    既是那年少轻狂,也是那宛转悠扬,不仅纵然歌唱,还仿佛身在其旁。我的名字,不是我。我想去寻找,寻找遗去的真实,寻找稚嫩的诺言,寻找那个走失在时间里的你与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茅山天师

    茅山天师

    茅山秘术,冠绝天下,洞天福地,道门正宗!北宋哲宗御赐茅山镇山八宝,令茅山镇守一方,除魔卫道,泽被苍生,然而茅山派千百年来的道门内部争斗,却延续至今,故事将由发生在我身边的神鬼秘事展开。卜卦参天机,禁忌守四方,画符驱鬼耳,秘术破玄黄,民间流传的鬼怪之事是真是假,道门高人何故被人污蔑排挤,是否真的有阴阳两界,我是茅山正统道派传人,为你揭开道法世界的神秘面纱!
  • 墨世璃梦

    墨世璃梦

    云墨璃作为创世神的转世来到未知的世界,冥冥中成为了决定这个世界命运的关键人物。她在这里遇到了她爱的,爱她的人,在他们之间如何抉择,在不同的种族间如何抉择,都会改变这个世界的命运。面对选择、爱恨、种种的是是非非,她究竟何去何从,离去之后的她还能否与这里的爱人再度携手,笑看这个由她决定的世界。
  • 总裁爱够没

    总裁爱够没

    苏谨在医院里躺了十几年,而从医院里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吸引A市里赫赫有名的花花公子——林莫霆。她成功了,甚至成功的太容易了。第二天起来,林莫霆对苏谨求婚了。——她太明白了,这不过只是一场交易,一场游戏而已。你利用我,我利用你——这就是游戏的规则。可你,为什么要犯规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自路

    自路

    一笔一墨,写于世间一简一刻,阅尽天下一字一说,言在今朝一心一思,念回漫途
  • 金钻宠婚:高冷首席强宠99次

    金钻宠婚:高冷首席强宠99次

    十八岁那年,她为了给她的爸爸还赌债欠下的钱,不惜去卖掉自己的身体。“别自以为是了,你只不过是刷着我副卡的玩物罢了。”“再见,叶先生”三年后,他与她再次相遇,他却是逼她还三年前所欠下的债。“别对我动心,我不长情。”谁知,深陷的却是他。
  • 星空号

    星空号

    宇宙总是会令人引起无限的遐想,我从小就很喜欢它,因为它有许多的秘密……
  • 北京诱惑

    北京诱惑

    杨尘在北京各圈子混迹经年,自恃洞察世事见惯风月,游离局外。在众人追寻成家的归属和立业的成就之时,他却施施然红粉丛中过,有情还似无情,无为而似有为。他和售楼小姐杨泓兄妹相称却情愫暗生,江南女孩儿蝴蝶的清纯与豪放令他欣赏,而模特沈黎黎不断沉沦的人生则让他感慨万千……美女环绕的他在众多权钱人物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妄图凭借智慧与清醒置身事外,不承想却掉进了一个官商勾连设下的圈套——奥驰中心这个大项目惹四方垂涎,利益驱使几大集团明争暗斗,引发巨大震动。地产大亨曾荃在此折戟沉沙,副市长马守节因桃色事件落马,各路人物卷入其中,成败得失又有谁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