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13800000020

第20章 摆明事实 有根有据(1)

事实胜于雄辩。能够轻易说服对方的往往就是最基本的事实,如果有事实为证,无须语言就可以让对方低头。

所以,当周恩来与人沟通的时候,他有时就只向对方摆事实。

有的放矢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周恩来开展切合实际而又充分的说理、批评,终于统一了顺直党组织内部的思想。

放箭要对准靶子,说话做事要有针对性。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出现了混乱局面,其中最突出的是顺直问题。这是一个在党的全局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棘手问题。

顺直指的是北京(顺天府)和河北(直隶省)。在这里,中国共产党设有顺直省委。实际上顺直省委的工作范围比这还要大得多,它曾包括原来中共中央北方局所领导的广大地区:河北、山西、北平、天津、察哈尔、绥远、热河、河南北部和陕北。李大钊遇难后,北方局和顺直省委的工作长期未能打开局面,纠纷不断,问题越积越多,党内的个人意气之争和派别成见也就越发严重,已到了使工作难以开展的地步。

党的六大前,蔡和森曾经代表中共中央去顺直巡视,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结果造成顺直党组织分裂,出现了保南第二省委。7月再一次改组后,北平东部地区遵化、玉田等四县的党组织的一些人又成立了“护党请愿团”,不承认新的省委。许多人灰心丧气,认为顺直党的基础已经“落伍了,腐烂了”;不少党员则认为,“7月后的省委既然也有错误,便应该取消。顺直党的干部既然都有错误,都是落伍,便应由中央另派人来组织特委”。

党的六大后,新的中央开始工作时便力图解决这个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0月4日开会讨论了顺直问题,并于12日做出《中央对顺直问题决议案》,发出《中央告顺直同志书》。会后,陈潭秋奉命到顺直巡视,看到党员头脑中仍充满了国共合作时代的旧观念,组织路线与工作方法仍是八七会议前那一套,极端民主化倾向比较普遍,经济问题纠缠不清,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很少自觉地开展工作。他与刘少奇、韩连惠决定暂时停止省委职权,并停止京东四县的活动。

陈潭秋到中共中央汇报后,中央不同意停止省委职权的做法,要他返回天津传达中央指示。陈潭秋传达后,刘少奇、韩连惠于11月16日写信给中共中央表示不同意。17日,陈潭秋向中央报告说恢复省委职权事实上无可能,主张由中央直接改组省委常委会。

11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中央解决顺直问题的路线是正确的,方法有不足之处,陈潭秋、刘少奇在顺直工作中有取消主义观念,工作方式上有命令主义错误,决定改派周恩来去顺直巡视。

这样,处理这个棘手问题的担子就落到周恩来的肩上。

12月中旬,周恩来一到天津,立刻开始紧张的工作:听取省委几个领导的汇报,参加区委和支部的会议,接见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他还到唐山,分别召集负责同志会、矿山同志会、铁路同志会,做了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在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周恩来对省委的领导同志说:“顺直党内固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但那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造成的,只要多做工作,完全可以改变过来。正确的办法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深入群众,积极工作,发展斗争,吸收新同志继续不断地改造顺直的党。只要党内的无产阶级意识加强了,工作向前发展了,工作紧张起来了,原来的落伍分子也会转变过来。”

同时,他也劝说对新成立的省委不满意的部分顺直党内同志:“7月后的省委有错是事实,但有错假使能改,不一定停止职权。7月后的省委错在没有向群众去做工作,做事方法有命令主义的倾向,这种错误是能改的。要是认为顺直党的基础全都要不得,自然很容易走到你攻击我、我攻击你、互不信任、互相猜疑、谁都不服谁、谁也不切实去做群众工作的地步。”

针对顺直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情绪,周恩来还采取循循善诱的态度,剖析极端民主化与民主集中制的区别、命令主义与说服群众的区别、惩办主义与铁的纪律的区别。

由于周恩来在深入调查研究、弄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开展切合实际而又充分说理的批评,引导党员以向前看的精神在积极工作的过程中去求得纠纷的解决,这样做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经过做工作,大多数人接受了中央恢复省委职权、扩大省委、改组常委的办法,并一致认为必须积极到群众中工作,从参加和领导群众斗争做起,才能建立起党的无产阶级基础,才能逐渐肃清小资产阶级意识,才是解决党内纠纷的正确出路。原来乱得像一团麻一样的问题终于理出了头绪。顺直党内的思想逐渐接近并趋于统一了。

12月22日,周恩来召开顺直省委扩大会议,会议按中央决定恢复了省委职权,改组了省委常委会和京东党组织,挽救了顺直的中共组织。

摆明事实

周恩来用事实说服大家,从此,毛泽东在党内的领袖地位不断巩固。

事情的真实情况比雄辩更有说服力。能够轻易说服对方的往往就是最基本的事实。如果有事实为证,无须语言就可以让对方低头。所以,周恩来有时也不多讲大道理,只是向对方摆事实。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但并不等于问题就完全解决。为了进一步巩固毛泽东的地位,周恩来用事实来说服大家服从毛泽东的指挥。

遵义会议以后,大家又争论起来,特别是对仗的打法产生了分歧。

事情发生在毛泽东任前敌司令部政委后的第六日——3月10日,导火线是来自一军团的一份电报。

3月10日,林彪、聂荣臻向中革军委发出一份紧急电报,提出进攻地方军阀驻守打鼓新场的一个师。

进攻打鼓新场是一个重大的军事行动。林彪、聂荣臻的这一建议明显不符合前敌司令部打击国民党中央军的部署,遭到毛泽东反对,但朱德认为林、聂建议可取,于是前敌司令部里发生了分歧。

在毛泽东建议下,张闻天召开了20余人的军委会议进行讨论。到会的大多数同志都主张打,只有毛泽东坚决主张不打。毛泽东陈述了自己的理由:打鼓新场附近不仅有周浑元、吴奇伟两个纵队,而且还有孙渡的四个旅,如果红军对驻守打鼓新场的黔军实施攻击,那么面临的敌军将不只是黔军,而是蒋介石在黔的全部兵力,进攻一开始就将有迅速被敌人围困的危险。所以,“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部队不值得;还是应该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但他没有能够说服众人,大家还是要打。会场上僵持不下,最后经民主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决定进攻打鼓新场。

散会以后,毛泽东预感攻打打鼓新场会给红军造成巨大损失,于是夜里提着马灯又去找周恩来谈,要求他晚一点发出攻击的命令,再仔细地考虑一下。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第二天一早,又开会讨论,最终把大家说服了,军委决定不进攻打鼓新场。3月11日,军委以朱德的名义颁发《关于我军不进攻打鼓新场的指令》,取消了前一天会议的决定。

“打鼓新场风波”引起毛泽东的思索。他向周恩来、张闻天提出,不能像过去那么多人集体指挥,军事指挥不能处处搞少数服从多数,不能老是20来人讨论来讨论去,很容易贻误战机。毛泽东认为,指挥作战权力必须高度集中,应该成立一个几个人的小组。

经毛泽东提议,张闻天在苟坝附近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又称“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全权指挥作战。

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怎样让全党、全军都接受毛泽东的领导?

周恩来决定用事实说话。

那时候敌军重兵云集贵州,蒋介石亲到贵阳督战,企图一举全歼中央红军主力。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4月2日,红军逼近贵阳。蒋介石急令各军纷纷向贵阳以东调动。4月8日,红军主力又突然急转向南,然后以每天60公里的速度向敌兵力空虚的云南急进,一下把国民党重兵甩在身后。

中央红军主力进入云南后,前锋直指云南省会昆明。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急忙调集原在滇北等地的部队回援昆明,削弱了金沙江南岸的防御力量。红军主力又突然急转北向,在5月3日至9日全部渡过金沙江,进入川西地区。从此,红军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粉碎了国民党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边区的计划,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大范围迂回,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四渡赤水,兵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示形于东而行于西,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可谓出其不意,出奇制胜。这就是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实践证明,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是非常成功的。

就连其对手也不得不承认,从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昆明,到渡金沙江,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确实高明。

但由于部队连续作战,非常疲劳,有些人产生了埋怨情绪,而且这种情绪在中央和红军领导层中也有所反映。到会理休整期间,担任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写信提出:我们走的尽是“弓背路”,“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像他这样领导指挥还行”?“应该走弓弦,走捷径”。他在信中要求撤换毛泽东,并且打电话给彭德怀,要彭德怀出面指挥红军。

这是一个严重问题。事关红军指挥的稳定,事关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周恩来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会理会议上,周恩来总结了遵义会议以来在川黔滇边区实行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是正确的,批评林彪要求撤换毛泽东、朱德军事指挥和反对机动作战的错误。

周恩来用事实来说服大家,大家也从事实中进一步认识了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从而统一了认识,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和蔼相劝

对张伯苓这样政治上有些糊涂又有相当声望的长辈,周恩来并没有把自己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强加于他,而是循循善诱,启发他自觉认识。

面对尊长,自己有再多的道理,也要端正态度,和蔼相劝,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张伯苓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的校长,是着名的爱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坚决主张抗日的,但他把抗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国民党蒋介石身上。

1938年7月,国民参政会成立,蒋介石拉拢张伯苓做副议长,自此七八年间张伯苓一直担任这个职务。他对蒋介石很迷信,视之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他认为国民党虽然不能令人满意,但终究比北洋政府好些,因此他常在参政会上说:“要用望远镜看问题,不要用显微镜看问题。”对张伯苓这样一个政治上有些糊涂又有相当声望的人,周恩来并没有把自己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认识强加于他,让他接受,而是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一是从正面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所做的贡献。1938年年底,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来到重庆,当时张伯苓居住的重庆南开中学宿舍——津南村是社交活动中心,傅作义、柳亚子、范旭东、侯德榜都住在那里,文化界名人郭沫若、曹禺、舒绣文、陶金、钱千里等常去那里,国民党方面的要人如当时的重庆市长吴国桢等也常来常往。周恩来为广泛团结爱国人士,把这里当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阵地之一,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同张伯苓等人见面,通俗易懂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宣扬八路军将士的英勇事迹。张伯苓在一旁也愿意倾听。有时周恩来和吴国桢等人激烈辩论,张伯苓对他们说:“我看什么时候你们两个人不吵了,中国就好了。”周恩来说,“这不是我们个人之间的问题”,以此启发张伯苓的觉悟。

1939年1月初,周恩来应邀到南开中学作报告,张伯苓亲自主持会议。周恩来借此机会作了《抗日必胜的十大论点》的报告,并巧妙结合南开的“公能”校训作了新的阐发。他说:“在当前,公,就是国家大事,就是抗战到底,取得最后胜利,把日本侵略者赶出我们神圣领土;能,就是学习,学好抗日的本领、建国的本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设一个强大国家。”用这样的宣传来启发张伯苓走向正确的抗日救国之路。

二是摆事实,讲道理,和蔼相劝。有一天,周恩来和曹禺到南开中学去见张伯苓,张伯苓留他们吃饭,同席的还有张伯苓的弟弟张彭春。张彭春与周恩来展开了讨论,表现出对共产党的主张不以为然。周恩来心平气和地向他解释说:“你说得不对,不符合事实。”然后列举了许多事实来说服张彭春。张伯苓在一旁认真听着,未置可否,但内心对周恩来的说法不由得十分信服。

抗战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迫使国民党政府尽快投降,于1944年4月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侵入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大部分地区和贵州部分地区。国民党则借此机会大力扩充兵源,为以后实行独裁统治作准备。这年冬天国民党打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旗号,竭力鼓动青年学生从军。针对这个情况,周恩来又到学校,向张伯苓揭穿蒋介石借抗战之名、拼凑武装力量的阴谋。周恩来透彻的分析使张伯苓受到启发,他也明确表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不是一件好事”。并带领南开师生进行了抵制。

同类推荐
  • 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本书尝试从心理的角度,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对为人处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人们在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的同时,也帮助人们成为职场上、商场上、亲友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欢迎、最能呼风唤雨的人。
  •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无数抉择。因此,每天都会有困惑和烦恼。在不知道选什么好的时候,就选择艰辛的那条路吧。因为这样不管是对是错,都会更集中精力去做,会变得更加慎重、更加仔细地准备。从结果上来说,也会学习到更多东西,更容易获得成功。人生总会有很多迷茫到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决定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38位人气作者为我们讲述迷失的时候,那些和选择有关的故事。
  • 小事永远只是小事

    小事永远只是小事

    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还会选择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抓狂吗?本书想要告诉你,如果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活,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消失,重要而美好的事物就会自动浮现。这是一本令你掌握情绪、改善情绪的心灵指南,书中提供了100个瞬间见效的“不抓狂”小技巧,比如,在你快失控的时候,不妨停顿一下,问问自己:一年后,你还会那么在乎这件事吗?你会发现,眼前这些“天大的事”,其实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完全不值得为此毁掉一整天的好心情,或是让失控的情绪伤害到身边无辜的人。与此同时,你会体验到安静的强大力量,你越沉着冷静,内心就越强大,足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状况。
  • 你也可以做个成功达人(珍藏版)

    你也可以做个成功达人(珍藏版)

    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好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它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常变常新的资本。”只有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和原则,才能够达到“一语惊起千层浪”的效果,才能够掌握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 靠自己拯救自己

    靠自己拯救自己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不是浪费生命荒唐度日,就是怨愤消极骂天骂地,甚至有的人幻想依靠神,而这世界根本没有神,若有神,我们也不能靠他们,我们只能靠自己拯救自己。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祈望有一个神,想着把造物者当阿拉丁神灯里的“灯奴”。当我们一有困难,他就有义务去完成使命,百分之百地满足我们的欲望和要求。但这是我们的生活吗?我们的人格与操守能容忍自己这样吗?让他们每天在为我们解决我们自己的那些理所当然的困难和不幸?让他们在我们需要时随时随地出现?甚至天天给我们以适当的教导?这还是有尊严的生活吗?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之这一世,再见他

    花千骨之这一世,再见他

    一个是出生时满城百花凋零、命格异数、厄运缠身的花千骨,一个是漫天绯色中白得不染尘埃的长留上仙白子画。缘定三生,上一世的缘分,今生再续。所有因为她而死的人全部重生,她忘记了那个上一世自己爱的他。她再入长留,却依然要拜他为师,她还是想常伴他左右,哪怕自己上一世再恨他,哪怕自己上一世被他伤得体无完肤......
  • 人间是否值

    人间是否值

    一个16岁女生的初中经历从拥有到失去从希望到绝望重度抑郁,朋友的一个个离去……“早就跟你说了,不要跟她玩……”最终的她会如何,她能走出阴影吗“我真的是个怪人吗……”
  • 一切如此刚好

    一切如此刚好

    “谢谢你帮我了两次,我请你吃饭吧”肖小小说道。石磊说“吃饭只还我了一次人情不是吗”小小急忙道“那就请两次好了”救命之恩吃顿饭就抵消了?这命有点便宜了吧,石磊冷笑道。那你说怎么办才好,这不行那不行一看就是块石头那么冷,小小也急眼了低声说道!石头看眼前的小人儿真急了,也不逗她了,说道“那也帮我个忙,陪我参加晚宴吧”就这样肖小小糊里糊涂的掉进了那块石头设计的爱情陷阱了!
  • 重生之邪医凤九

    重生之邪医凤九

    她鬼医门少主,最喜欢制毒研究蛊,医术了得,心血来潮救过一个男人,多年之后再次遇到,没成想会被对方缠上。他从小体弱多病,被她治好之后,一直在伪装自己,人前是个极其虚弱的病秧子,跟她再次相遇,被她一眼看穿伪装,从此追妻八百里,从此高冷是路人。
  • 装着星星的夜

    装着星星的夜

    我活了很久,没有时间知道的久。我遇见过很多人,很多不是人。
  • 异界游之天下

    异界游之天下

    异界大陆,强者称雄。在奇幻的异界大陆里,一代牛人穿越异界大陆里,饱受世人冷眼,但保守本心,遨游世间!且看主角如何登上异界巅峰;如何遨游天下。
  • 异世崛起:毒妃太傲娇

    异世崛起:毒妃太傲娇

    作为21世纪人见人怕,鬼见鬼嚎的天才毒医及杀手之王,沐瑾鸢怎么也没有想到过自己居然会被一颗小小的石头砸死!特么死相太惨,不忍直视啊!然而,殊不知因为一颗小小的石头,她魂穿异世,沦为沐家废柴!即便是异世,她照样可以风华具现,再度崛起!除去污渍,丑陋之颜立变倾城之姿;疏通经脉,绝世天才,手到擒来!对待朋友,她热情慷慨,为其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对待敌人,她冷血无情,可以使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曾经我所受到的痛苦,我会一件一件讨回来,你们怎样对我,我定会千倍万倍的奉还!欺我者,必诛之!”
  • 那些年的旧时光

    那些年的旧时光

    据说每个女强人年轻的时候都会爱上那么一个跟自己完全不搭的小痞子。然后在被他伤得体无完肤之后封情绝爱变成工作上的女魔头。这句话是公司里的八卦新闻形容苏离的。————————————————————————————————————————————————--------多年后,当苏离再遇到唐落,五年前的点点滴滴又涌进心里,冲到脑门,再变成眼泪的时候,苏离终于知道,原来有的人就是扎根在心里拔不掉,除非把心剜走,不然,还是会痛不欲生。何诗诗问她,爱过吗?恨他吗?怎么不恨?以她苏离的性格又怎么会不恨,只是她不想深陷进自己为自己制造的悲伤的怪圈。爱是一定爱过,三年时间还不够她掏心掏肺的爱一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和平盛世众傲游

    和平盛世众傲游

    没有上帝的眷顾,一切都是何其的自然。他只知道,世间惨不忍睹,她只知道,民间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