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此献给路易斯的小时候」
一、奶奶的老屋
我听老一辈讲:“岸堤以前在唐代就有其名,因当时‘殷雷’‘殷电’二军官守此地,取名双凤镇,后来因南临汶河,河堤甚高,故自明代开始改称为岸堤”。
据《沂南志》记载。在建国初期为岸堤区,1951年5月改称为四区,1956年2月又改称为岸堤乡,同年10月成立岸堤人民公社,11月被划归为蒙阴县;1961年8月又划归回沂南县;1983年5月改称岸堤区,1988年9月改设岸堤镇沿用至今。
该镇地处山区,境内山峦重重,沟壑纵横,汶河岸边有小片平原,城南部砂石山、北部青石山、中部小平原的格局。主要山峰有艾山、格拉山、水塘崮、爬山子、西楼顶、马子山等,其中艾山属孟良崮山脉,海拔470。2米,山东省第二大水库岸堤水库位于该镇上游,汶河自兴旺庄以西入境,东流至艾山东村出境,属常流河。全县最大的水库高湖水库位于该镇西北5公里处。
镇政府驻地岸堤位镇境中部偏东,境内有汶河大桥,艾山东电视差转台,新兴蝙蝠洞和新兴康熙(1666)地震碑等自然人文景观。农历一、六为集日,三月十六和十一月十六逢山会,商贸发达,为县境枉西北部边陲重镇
奶奶在讲:“孟良崮打仗的时候。说坐在在门口挡板上,都能看见,半边天都是红的”,跟地震似得,响了好几天。后来说是把汶河水,都染成了红色。等再后来响声没了,附近村里有些胆大的。就跑上去找值钱的东西,漫山遍野全是尸体。一个个当兵的,有的手上、脖子里、有些怀表大洋啥的!他们就弄下来,拿回去换粮食吃。
在树叶草根都吃光了的年代,有了这些东西简直是无价之宝了。在当时,『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就在我们村里。****苏鲁豫皖边区和省委山东分局都驻扎此地,那个年代都管这地方叫“小延安”。在军队没来之前,这个学校还是一个大庙宇,村里人都称它为南庙。
下午放学以后,路易斯回到奶奶家。放下书包,就坐在门口一块大青石板上。有一次,路易斯还问过奶奶。为什么门口要放块大石头?当时奶奶说;“是敬天老爷用的。”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放贡品用的。当时穷,没什么桌子,就弄一块大石板放贡品。好让老天爷保佑这一带风调雨顺。在后来就都换成桌子了,石板也就放那闲置了。
俩人坐在那块石板上。
奶奶说:“一会鸡上宿了跟我把鸡框抬屋里。”
路易斯答应着:“哦~!知道了。”
以前,鸡框都是用槐树条编制的。口小下面大,“跟大号钢笔水瓶子似的”里面能装下七八只鸡。
俩人坐在那块石板上,等鸡进鸡框。一边等~奶奶一边把小脚上的裹脚布放开。手里拿着一根大洋针,往下扎上面的磨眼。
路易斯问:“什么是磨眼!?”
奶奶说:“就是上面的死皮,脚趾头都裹断以后,下面会滋生很多死皮。如果不弄了去,走路就疼。要过几天就要清理一下。”路易斯点着头很懵懂。
天色渐渐暗淡,霞光照得路易斯的脸红红的。鸡框也好像染上了色。这时候就剩最后一只鸡站在框延上,左右转着脑袋。警惕的抖了一下翅膀,钻进框里。这时候见奶奶慢慢起身挪着小脚走到框边,用一张破木板把口盖住,又在上面放上两块石头。
这就是从小给它们养成的习惯。跟母鸡下蛋一样,为防止有时候母鸡到处下蛋,窝里老是放上一个引蛋,母鸡就会奔着这个鸡蛋去下蛋。这个办法一直延续很多年。
“”路易斯~~!把鸡框跟我抬进去。”奶奶喊到:…
路易斯跑过去,蹑手蹑脚两手抓着鸡框,跟奶奶把鸡框抬到屋里。
屋里很是暗淡,这是三间小堂屋。听奶奶讲:“这是路易斯爷爷跟奶奶结婚时的婚房。”房子建造很简单,墙体都是由土,加上沙子打压成的土块盖成的。屋顶,都是麦杆扇成。地面是土的,经过多年的踩踏,显得有点泛亮。屋里家具更是少的可怜,右面墙角放一张床。墙上贴满报纸。路易斯贴过不少。
床前面是奶奶结婚时,陪嫁过来的一个黑色大柜子。中间是吃饭的桌子,桌子四周踩踏的高低不平。最显眼的就是,靠在左墙的,那一副黑色棺材。看一眼就麻酥酥的,个头很大。占据屋子三分之一的空间。每次路易斯进屋的时候,总是拉着别人一起进屋。根本不敢自己往屋里去,他害怕那口棺材,老是幻想里面有什么东西。
路易斯也曾经问过奶奶,里面有没有东西?
奶奶说:“什么也没有”!
可是路易斯总是莫名其妙的害怕。因为看死人的看多了,每当死过人以后,都有这么一个大盒子。也许时间太久远。打路易斯记事起,那口棺材就在那放着。一放就是三十多年。后来才知道,那是奶奶自己的棺材。在爷爷去世以后,也顺便给自己做了一副。再加上他们老一辈都有讲究,在某年的某个时日,找“大仙”看好日子,就开始打棺材。这口棺材就是,奶奶七十岁的时候大仙让打的。
我们把鸡框就放在棺材旁边,奶奶走到厨旁,点上那盏煤油灯。那盏腐朽的油灯在奶奶的摆弄下,发出微弱的光。昏黄的灯光慢慢的照亮了土墙。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