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80200000017

第17章 过时的运作规则

4天后(7月31日)

兰尼正在从摩亚塑胶公司去往机场的路上,该公司是英达逻智公司的客户之一。现在是星期五的黄昏,他已经开了两小时车了,和往常一样,他拒绝乘坐出租车,他喜欢在开车时思考,这有助他集中精神,而现在他必须思考的事情很多。

史高泰提出的解决方案,方向仍然正确,他们必须在ERP系统中加入一些东西,令他们的系统为客户,特别是中型企业客户,带来更多价值——盈利价值。但这东西不是一个可以从外面买回来的模块,比较麻烦,这个星期忙得要命,幸好他终于理出头绪来了,史高泰会感到惊喜的。

兰尼看了一眼手表,时间还早,不到1小时他就可以登上飞机,两个小时之后他就回到家了。但他不想回家,自从离婚之后,他的前妻得到了女儿的监护权,兰尼已经习惯一个人生活了。其实,他喜欢独自一个人,但今晚例外,他现在有那么多话想告诉史高泰,而且还有漫长的周末等着他。

他拿出手机,给史高泰拨了个电话,是史高泰的电话录音,这可不太好。他拨了史高泰家里的私人电话,这个号码霸软公司内没有多少人知道。

“喂?”接电话的是史高泰最小的女儿。

“嗨,仙迪宝贝,你好吗?你的虚拟城市最近怎样?你又加了很多东西到‘城市2000’中吗?”

“兰尼叔叔,”听来她很高兴。这不奇怪,孩子都喜欢兰尼叔叔,特别是那些喜爱刁钻电脑游戏的孩子。“我添加了一所大学,你不会相信有多少人想住进我的城市来,已经没有空地盖楼房了,你认为怎样?我是不是应该在附近建造另外一座城市?”

兰尼大笑,仙迪继承了她父亲的雄心,总是不满足。“我相信你做得到,问题是应不应该这么做,投资也许会非常高,你有没有想过更好地利用城市的东北部?”

仙迪很想再跟兰尼聊上1小时,但她母亲抢走了电话。“嗨,兰尼,你好吗?我想史高泰今天7点半左右到家,要他给你回电话吗?”

“嗨,戴安妮,你好吗?我想今晚过来,和史高泰谈些事情,你介意吗?”

“求之不得呢,跟我们一起吃晚饭吧。”

“恐怕不行了,我很晚才会下飞机,大约要8点多,谢谢了。”

“不用谢,干脆来吧,我们边吃边等,今晚的晚餐很特别,我亲自下厨,千万别吃飞机餐啊!”

兰尼一想起戴安妮的厨艺,就直皱眉头,但他晓得最好别跟她顶嘴,而且,他也想和孩子们玩。“谢谢,戴安妮,一会儿见。”史高泰亲自开门,他看来比上一次见面时轻松多了。

他对兰尼微笑着说:“失踪人士终于出现了,进来吧,我早就告诉他们别担心你啦。”

兰尼一副困惑的脸孔。

“你要找个好借口应付鲁杰和马丽。”史高泰提醒他,“这三天来他们一直努力尝试跟你联系,马丽以为你被绑架了,发生了什么大事,竟然一直关着手机,也不给我们打个电话?”

史高泰带领他来到厨房。“顺带一问,你去哪儿了?”

“忙着办你说既紧急又重要的差事,你想听听吗?”

“吃完饭再说吧。”戴安妮在兰尼脸上亲一亲。“孩子们!开饭了!”

好不容易史高泰才把孩子们从兰尼身边拉走,已经晚上10点多了。他们坐在游泳池边,兰尼喝着啤酒,史高泰品尝着人头马,夜色很美,天气不太热,还满天星星。

“嗯,”史高泰开腔。“我最后听到的是,你叫公司三个人给英达逻智公司每一个客户打电话,接着你跑到哪儿去了?”

“你想知道地址,还是想知道我发现了些什么?”

史高泰举杯示意,“要一针见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好,你知道,我这星期先去拜访了英达逻智公司。”

这两天史高泰一直被紧张兮兮的鲁杰和忧心忡忡的马丽缠着,但他还是忍不住插嘴说:“然后你就见鬼去了。”

兰尼显然没有意识到他造成了多么大的乱子,他接着说:“我领悟了很多,主要是英达逻智公司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软件如何带来盈利效益,不,这说法不太准确,情况远比这离谱。开发部的人以为他们自己知道,然后销售人员便像鹦鹉一样重复着开发部的话,但没有一个人费心去了解他们的客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你能相信吗?他们从来不问自己那些最基本的问题,例如,客户使用他们的软件后,平均投资回报率是多少。”

“兰尼,你为什么觉得惊讶呢?我们不也是如此吗?1个月前,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产品跟客户的盈利有何关系呢。”

“但他们强调的是盈利价值。”兰尼争辩,“他们应该知道得更多才是。算了,让我说下去,我见了他们的销售副总,他是个滑稽的家伙,他对他们的产品知之甚少,但他试图用笑话来弥补。”

“你是指你听了他的笑话后大笑了?”

“现在想起来,他说的笑话一个也不像样。总之,我告诉他,为了交差,我需要一份他们的客户清单,他并不感到意外。然后我补充说,名单要注明每个客户实际的投资回报率,或者至少是预期的回报率,他差点从椅子上摔了下来。”兰尼咯咯地笑。

“我也会这样的。”史高泰坦率地说。

兰尼笑着继续说:“这个滑稽的家伙毕竟是销售人员,他很快便恢复了镇定,他说他已经给我准备了一份最好的推荐者名单,然后他把清单交给我。8个客户!就那么多,他们的客户可是数以百计呢!当然,我逼他交出整张清单后才肯罢休,我亲自打了电话给那8家公司,那份长长的清单我则传真回公司,叫同事协助调查。”

“我已经看过那份清单了。”史高泰说,“我还看了你给他们准备的那些问题。”

“只有两个简单的问题。”兰尼对自己发起的首个市场调查十分自豪。“你们多久使用英达逻智软件一次?还有,你们是否认为用了该软件让你们多赚了钱?如此而已,你看过调查的结果吗?”

“还没有,我想你给我一点惊奇。”

“好,我拿着那8家公司的清单,一一打了电话,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们都说正在使用英达逻智软件,而且很喜欢它,只有5家公司说使用该软件让他们多赚了钱,5家之中只有3家的成绩显著。”

“另外给那几百家公司的电话访问结果又如何呢?”

“情况差不多,当中有4家声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让我猜猜看。”史高泰猜测,“这星期剩下来的时间,你都用来拜访这些公司。你不知道,这些拜访应该在几星期前就预先安排好吗?”

“其实,这正是那个滑稽的家伙说的,不过无知有无知的福啊。”兰尼咧嘴笑着说。“我要求他打电话找他们,解释我的来意,并告诉他们我何时会到。一切顺利,这些工厂对英达逻智软件都很满意,并更乐意吹嘘自己取得的成绩,我得承认我放弃了一家工厂,在马来西亚的一家,所以,我只拜访了6家。”

“3天之内?这个结果还不错呀,考虑到你所走的路程。”

“确实不错,不过让我说说更有趣的部分吧。这6家工厂使用软件的方式都和英达逻智公司所预期的不同!而且,他们都说实施该系统花了不少时间——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因为他们需要为如何使用软件达成共识,你在听吗?”

史高泰笑了。“啊,我听着呢,不过我并不感到惊讶。”

“你不感到惊讶?”兰尼十分诧异。“我当时却很愕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事实上,这6家工厂都告诉我,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整个运作方式,不得不改变一些最基本的运作规则。”

“当然了,”史高泰微笑说,“这正如我所料。”

兰尼受不了。“我不明白你是如何料到的,除非你有超能力。”

史高泰假装在抽一支无形的烟斗。“这是小儿科,我亲爱的兰尼,只是常识和不错的记忆力而已。”

兰尼微笑着说:“又来了,又要来你的著名分析了。好吧,说来听听,不过请说得慢一点。”

“你不想先把你发现的告诉我吗?”

“不。”

史高泰摇动他的杯子,尝了一口酒。“一项新科技在什么时候才能带来价值呢?”他以一条修辞性的问题开始。“我们预计,只有当一项新科技令我们冲破一个现存的限制(Limitation)时,新科技才会带来效益,这只是常识而已。”

“对你来说也许是,你的意思是什么?”

“如果这项新科技不能减轻任何限制,它就没有可能带来效益,你同意吗?”

兰尼不急于认同,他还在搜寻史高泰的论点有何漏洞。但是,他能想到的每个例子都证实了这个论点。

史高泰意识到兰尼其实已经认同了,他继续说:“与此同时,如果某东西是个限制,那么,根据定义,减轻它就会带来效益,否则它就不是一个限制了。所以,我宣称,只有当新科技冲破一个现存的限制时,它才会带来效益。我可以继续吗?”

“请便。”

“现在让我为我的论点建立另一个支柱。同样明显的是,我们面前有一项新科技,就意味着有一个现行的限制已经存在相当长日子了。现在,问问你自己,我们是怎样在这个限制下生活的?”

“一定是我们的惯例、我们的习惯、衡量基准、运作规则等承认及容纳了那个限制。”

“你现在把我搞糊涂了。”

“不,我没有。不过如果你要我举例,我给你一个例子吧。假设马丽交来一封信,要我签名,然后发给20人,而我发现信上有些地方出错了。20年前,当我们还在用打字机和复写纸的年代,我不会指望这封信能在1小时之内发出去,就连马丽也无法办到。”

“我不会指望她能在1小时之内把信发出去,也不会因此而认为她的表现差劲。我说我们的习惯和衡量基准承认及容纳了一个既定的限制,就是这个意思。”

他看见兰尼还在琢磨,又说:“我们的习惯和运作规则容纳一个既定的限制,和我们作为人类,了解到某个限制是一个限制,两者不应该混为一谈。”史高泰了解到他这句话无助于进一步澄清事理,便马上解释:“比如说,20年前,我不会认为打字机是一个限制,一点也不会。事实上,如果当时有人跟我说,有一天我将能自己动手修正这封信,并在5分钟之内弄好20份拷贝,我肯定会笑个半死。”

“我明白了,”兰尼说,“继续吧。”

“现在,我们安装了某个新科技,假设安装很成功,限制被减轻了,但是,如果在新科技安装过程中,我们忽略了改变相关的运作规则,仍然用旧的运作规则,即那些假设限制仍然存在的运作规则,结果会怎样?”

“那么,这些运作规则本身就会构成一个限制。”兰尼说。

“一点儿没错,那么我们能从该项新科技得到什么效益呢?”“我不知道。”兰尼回答,“要看看是什么科技及它的用途。不过,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如果我们不一并改变运作规则的话,肯定无法取得全部的效益。”

史高泰仰望着天空,仍然假装着在抽那支无形的烟斗。“兰尼你看,科技是一个必备条件,但仍然不足够,我们要从安装新科技中获益,就必须同时改变那些承认现存限制的运作规则,这是常识。”

“史高泰,”兰尼平静地说,“你忘记了一点,不改变运作规则就无法取得全部效益,这一点我接受。但是,也许我们能得到99%的效益呢?这样的话,你刚才说的只能算有趣,但没有实质意义。”

兰尼将杯子里的啤酒一饮而尽,说:“所以,要说服我相信新科技是不够的。你还要证明,不改变运作规则,我们就会损失大量潜在的效益,而我看不出你如何能提供这样的证明。”他起身,走进屋子去取另一杯啤酒。

两分钟后,兰尼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杯冰凉的啤酒。“我在你的论述中找到了一个真正的漏洞。”他对史高泰咧嘴一笑,“谁说我们没有改变运作规则?每次实施一项新科技,我们都会改变一些运作规则。拿你的例子来说好了,以现今的科技,你当然会指望你的信会马上改好,立刻发出去。”

史高泰仍然倚在长椅上,仰望星空。“你是否还记得,我们刚创业的时候吗?”他回忆着。

“我们有一个很棒的产品,是市场上最早期的MRP系统之一,程序差不多全是你亲自编写的,头50套产品中有一半以上是我卖出去的。那是当时的新科技,威力强大的新科技,而解释它的运作远比现在容易。”

“我们的软件针对的是什么限制,我们的潜在客户都很清楚,你还记得吗?用人工计算‘净需求’是多么费时费力?他们得查看每张订单,首先要弄清楚成品库中已经有了多少库存,然后还要看看产品是怎样制造的。确定部件和物料的需求量,然后扣除生产线上相关的在制品。到这个时候才能知道还要发放多少物料到生产线上去。”

“还记得他们要动用多少人力进行这个工作吗?一个300人的工厂中,至少需要20人做物料管理,由于工作是如此繁杂,运作规则就定为每个月只计算‘净需求’一次。这是一项不成文的规则,但几乎每个工厂都有这条规则,每月只计算‘净需求’一次。尽管这会令库存增加,尽管这会拖慢对新订单的反应,但别无选择,对大多数工厂而言,每月计算一次实际上已经是极限了。”

“然后,新科技诞生了,有了电脑和我们的MRP系统,本来要20人好几天的工作,突然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好一项新科技,还记得吗?”

兰尼知道史高泰想引他进圈套,但怀旧的思绪令他叹息。“我当然记得。你想表达什么?”

“我想表达什么?”史高泰仍然凝望着繁星,说:“我想说的是,我们大多数的客户并没有对结果感到特别兴奋。没错,计算所需的人手减少了,但却需要更多的人手维持电脑数据的准确性。失望是那么大,以致我们的行业出了著名的‘A级用户’这个名称,即一些被捧为模范的用户,让其他人知道什么做法才是对的。这些公司采取实际行动令数据准确性超过98%,并进行了‘适当的’培训,教人们处理独立和依存的需求、最佳批量及其他不着边际的东西。

“回首从前,这是多么荒谬可笑,我们的客户没有得到多少效益,你知道原因吗?兰尼,动脑筋想一想,不是因为他们的数据不够准确,也不是因为技术培训不足。”

“你差不多认识我们当年所有的客户,包括那些不停地抱怨软件臭虫的,还有少数对成绩非常满意的。那些少数满意的客户宣称,库存大幅减少了,准时交货率也大幅提升,那么,请你告诉我,”史高泰紧逼:“为什么只有那么少的客户获得真正的效益?”

史高泰见兰尼不回答,便说:“因为,即使有了我们的系统,大多数客户仍然每个月只计算‘净需求’一次。”

“你说得对。”兰尼大笑说:“我简直无法相信。”

史高泰总结:“科技去除了限制,但旧的运作规则却丝毫未动。兰尼,别笑了,我们也有责任,我们也没有发觉这一点。如果我们发觉了,我们就能卖出更多系统了,我们也和别人一样。”兰尼平静下来了,问:“这么显而易见的事,为什么没有人察觉到呢?”

史高泰也没有答案。“我不知道。”他说,“但同一问题也正发生在我们的ERP新科技上,我们的ERP系统减轻了什么限制呢?”

“我想说,是它大大加强了企业运作的透明度。”兰尼答道。

史高泰微笑说:“我最近对这个词语有点过敏,就这样说吧,减轻的限制是——需要在信息不足时运作的情况。”

“用了我们的系统,客户需要的资料就唾手可得了。”兰尼同意。“不管企业的规模多么庞大复杂,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涵盖整家企业的系统。”

史高泰继续说:“我们的ERP科技大大减轻了那个限制,但那些运作规则、习惯及衡量基准呢?”他停顿片刻,然后回答自己:“我怀疑,我们的客户正在奉行的很多运作规则仍然是基于旧的限制的。就拿我们在史坦工业集团所见为例吧。玛姬对他们放弃追求本单位效率的做法大为赞赏,这条运作规则要求每个资源不停生产,不管下游需不需要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我们面对现实吧,这条运作规则在当时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也许是必须的,但现在恰恰阻碍着企业获得效益。”

“嗯,一如既往,你的分析一语中的。我拜访的每家取得盈利效益的企业,无一不改变了运作规则,他们不企图在每个工作站都达到高效率,他们不认为工作单越早发就一定会越早完成,也不认为批量越大越好。”

史高泰很高兴,但还有另一个问题困扰着他。“他们用什么来取代那些旧的运作规则呢?”他问。

“据我所见,可以用某种形式的‘鼓—缓冲—绳子’来取代旧的运作规则,我指的不仅仅是运作机制,而是整个管理取向。有些部分我也说不出名堂来,但他们基本上就是这样做的。”兰尼回答。

“就像史坦工业集团那样吗?”

“基本上是的,但更为复杂,不及这个集团有效。没有哪家的表现能比得上费殊,这也难怪,没有一家有独立的控制系统进行缓冲管理。”

“为什么?”

“因为英达逻智软件没有提供恰当的时间缓冲。”

“我想弄清楚,你是说,我们粗糙的MRP模块加上你为费殊所做的改动,运作起来比那些复杂的APS系统还要好?真难以置信啊。”史高泰既高兴又诧异。

“这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听过关于排程不稳定的抱怨,就会明白了。”兰尼解释,“即使他们毫无偏差地依照排程运作一整个星期,下星期重新出的排程还是脱节的,这种情形让你明白把优化集中在制约因素上是多么重要。在其他环节搞优化则毫无好处,反而有害,会令排程不稳定。”

“这正是戴明博士(Dr Deming)教我们的,试图在噪讯之内搞优化,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会添乱。当系统的振荡限于噪讯范围之内,你贸然去拨弄它只会令波动的幅度增大。”

史高泰并没有假装明白这条统计学法则,相反,他给出结论:“所以,我们不用收购一家APS公司了,我们……”

“我不是这个意思。”兰尼打断他的话,“我们仍然需要APS功能。”

“为什么?”

“因为我们要利用它为瓶颈排程。”兰尼说。

“我认为这易如反掌,用人工排程也可以。”

“其他工厂不一定像费殊的工厂那么容易进行。”兰尼见史高泰还想听下去,便详细解说:“以灌溉科技公司为例吧,这是英达逻智公司其中一家我曾探访过的客户。它们受两个复杂的问题困扰,它们的瓶颈是一个有15台机器的工作站,这些机器的性能重叠,但不相同,有些只能处理细小的部件,有些不能处理软性金属等。另一个问题是大部分产品都需要经过工作站不止一次,这个组合用人工排程相当麻烦。

“我见过的另一种复杂性就更难靠人手处理了。以一家生产特殊塑胶的公司为例。在一个负责添加颜色的工作站,从生产一种黑色组件转为生产另一种黑色组件,中间需要5分钟调校机器;但由生产黑色组件转为生产白色组件,可能要5小时,你差不多要把机器全部拆开清洗,才不会把白色组件弄成灰色,这就是他们所谓的依存的转换时间”。

他们当然会尽量先生产完一种颜色的组件,然后才生产另一种颜色。这不是难题,但当下游一个负责处理这些组件的工作站也有‘依存的转换时间’的话,问题就复杂得多了。不幸的是,下游的依存关系不是由于颜色,而是由于其他因素,如平滑度或宽度,那么,我们面对的两个工作站,各自有其偏爱的次序。如果你根据第一个工作站的偏爱次序排程,第二个工作站就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转换,甚至会因此成为巨大的瓶颈。但如果你根据第二个工作站排程,第一个工作站就会变成瓶颈,你明白吗?”

“我明白,你只需要一个聪明的运算方法为瓶颈排程。”史高泰平顺地说:“我只明白这点,我也只需明白这点。那么,兰尼,你有什建议?”

“让我们收购英达逻智软件公司,并小心地将软件融入我们的MRP模块,确保只优化瓶颈,将缓冲加插至正确的位置,以及加入一个上佳的缓冲管理功能,这不太难的。”

“我们真的需要为此收购英达逻智公司吗?”

“是的,收购了它,我就可以决定它们软件的哪部分用于霸软公司。它们有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他们看到我的分析后,在很短时间内便能把程序写好。你想想,我刚才描述的要求那么复杂,我们要花上几个月才能把程序写出来,而这个他们早已有了,我们可能只会用上他们现有程序的20%,但那20%已物有所值了,而且,我还可以动用他们的人才,人才难求呀!”

“好,我同意。”史高泰说:“我的下一个问题是,谁去协助客户更改运作规则呢?”

“我不知道,”兰尼答。“但是,史高泰,根据我这星期所见,费殊的个案并不特殊,很多公司已根据新的规则运作,这个做法合乎情理,很多其他公司也想这样做,但却找不到适合的系统来支援他们。而且,现时有很多主张TOC制约法的顾问,或者我们可以借助他们。”

“所以,问题在于我们。”史高泰总结说。

“什么意思?”

“兰尼,只靠我们双手支撑市场,实在不行。嘉露和她底下的人过于习惯出售科技了,要说服他们改为出售价值,真的不容易。”

“我也留意到了。”兰尼同意。

“而玛姬也会是一个难题,她对于任何有关改变企业文化的建议都有敏感症,而我们说改变基本运作规则,就是要带动企业文化改变,你明白吗?最大的障碍并不是市场或产品,而是我们,我们有何对策?”

“谢天谢地,这是你要解决的问题。”兰尼瞄一瞄手表,说:“是该回家的时候了,我可真累得要命。”

同类推荐
  • 三分管人七分做人Ⅱ——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

    三分管人七分做人Ⅱ——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

    本书分为“成大事者,内圣而外王”、“其身正,不令而行”、“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三篇,收录了311则管理智慧。
  • 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本书叙述了比尔盖茨的创业经营思想理念和经营的过程和方法经验,既介绍了其成功创业经营之道又具有可读性。
  • 就这样搞营销

    就这样搞营销

    本书是一本介绍营销的书,引用大量名言和实例,并用散文化的语言叙述了营销者素质、形象、策略以及营销的技巧、谈判方法、管理和服务,有很强的可读性。
  • 海信集团考察

    海信集团考察

    中国企业如何从习惯于粗放型增长和无创新式扩张,转变到具备良好的创新机制,具有充分的创新动力和活力?这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需要回答的问题。海信集团是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阶段的大企业创新精神和创新模式的典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转型的典型,也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典型。《海信集团考察:竞争力与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研究》全面介绍了海信集团的历史和愿景、领导和治理结构、生产流程、资源和营销、技术研发、企业文化、企业国际化和信息化、企业上市与企业转型等方面的情况,力求为进一步的相关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提供宝贵的“自然资源”。
  •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本书从古今中外的众多经典故事和精彩案例中精心选编了300多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通过这些故事来阐述现代公司的先进管理理论,并把管理寓意化,有效解决了管理学理论艰深枯燥、难以为大众接受的问题。本书涵盖了管理学中的许多重要领域,这些理论相辅相成,诠释了现代公司里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
热门推荐
  • 梵子兮

    梵子兮

    总有一天,你会知道我是什么。。我只是没有勇气告诉你。。因为,九百年真的好漫长,我不知道下次等到你,会是什么时候。。
  • 桃符安世

    桃符安世

    曹魏后期,河内司马家先后降生了两个兄弟,哥哥司马炎,字安世,是权倾当朝的太傅司马懿之长孙,晋王、大将军司马昭的嫡长子,打小便深孚众望;弟弟司马攸,本与哥哥同父同母,后因司马昭之兄司马师一系无子继承宗庙而过继于司马师。其人自幼聪慧识体,独得两家宠爱。而这样一对年纪相差十岁的血亲兄弟拥有着非比寻常的兄弟情谊。他们在代魏成晋和晋初安邦治世的历史进程中同心戮力,共同开创了“太康之治”的晋初盛世。但权力的毒药和政治的漩涡却让这对本该共进退的兄弟走向了命运的另一条岔路......
  • 日本文学系列(套装3册)

    日本文学系列(套装3册)

    本套装包含《杀死玛丽苏》、《无人岛生存十六人》、《比海更深》等三册。《杀死玛丽苏》:乙一以本名安达宽高解说,分别用笔名乙一×中田永一×山白朝子×越前魔太郎写作。首次在一本书里呈现“五重写作人格”大对决。1次别出心裁的大胆尝试,共同打造7篇颠覆观感的奇妙小说。《无人岛生存十六人》:面对人生荒岛,“少年Pi”充满幻想,《一出好戏》笑中有泪,而这本书会让你热血沸腾!近250天海难求生经历,激励日本半个世纪的热血成长小说,简体中文版首度面世。《比海更深》:电影大师是枝裕和温情代表作,《比海更深》原著小说,《步履不停》姊妹篇,豆瓣评分8.6。《比海更深》将视角对准废柴人生,抒写了一曲失败者之歌:你有没有,比海更深地爱过一个人?当人生与曾经的理想背道而驰,要怎样笑对当下?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是枝裕和总是让人动容,就在于他描摹的不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也是每个人五味杂陈的人生交响曲,你的,你的,也是你的。细腻如水,诙谐感动,温馨中交织着遗憾,让人泪流满面。
  • 拐个神王回家做饭

    拐个神王回家做饭

    因为一块玉佩引发穿越,幻诗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大陆。南宫昭景:“打了本殿的贴身小厮,怎么赔?”幻诗:“你想怎样?”南宫昭景:“就罚你做我三个月的贴身婢女。”步步引诱,南宫昭景该如何将幻诗收入囊中呢?
  • 纯阳武圣

    纯阳武圣

    一个武道奇才,与魔祖签订了契约。从万人追捧的天才一朝跌落,成为人人讥讽的废物。待他重新启程,才是发现:天地,不过一场阴谋...
  • 吃货,快到碗里来!

    吃货,快到碗里来!

    这是一个二货女主,没心没肺没眼色,缺钱缺爱缺调教;这是一个腹黑暖男,暖男是表象,腹黑是本质。不就是“敲诈”了一顿肯德基嘛,至于穷追不舍么?什么?还要写下欠条,要还的却远远不止一顿肯德基?真是一逞口腹之欲,却成为了别人嘴里的食物?冤家,快到碗里来!本着再见不相识的想法,基于不吃白不吃的原则,一时没忍住,吃了一顿便宜快餐,却把自己赔了进去。看着好欺负的人,怎么最后露出大灰狼的面目?两个冤家斗法,最终收获幸福。幸好,能再相逢;幸好,得此良缘。
  • 物外传

    物外传

    扁舟月下,唯有夜与风声。故事就从许朗魂穿为一只狼妖开始。
  • 古龙文集:名剑风流(下)

    古龙文集:名剑风流(下)

    江湖名门“先天无极派”掌门人俞放鹤于家中遭人毒手,其子俞佩玉亲眼目睹父亲惨死却无力相助;后遇未婚妻林黛羽才得知父亲的好友也一一被人杀害。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同一天晚上,这些人却又奇迹般的“起死回生”。是有人恶意的玩笑,还是这“复生”背后隐藏了不为人知的阴谋?
  • 无常拘魂使

    无常拘魂使

    一个无意间,我成为了一个无常拘魂史,我与阎罗王成为了好兄弟。然后神秘的魂索,以及穿梭古今的能力,造就了一段传奇,让那段被遗忘的历史重新浮出水面。王磊,这就是他的故事
  • 最爱读国学系列:资治通鉴

    最爱读国学系列:资治通鉴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史学巨著。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为止,即“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354卷,约300多万字。其中尤以隋唐五代为重心,占了全书内容的五分之二,是书中最具价值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