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99400000019

第19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经济制度(4)

安史之乱中,唐财政困难,朝廷在御史中丞第五琦的奏请下更铸新钱,以一当十,文曰:“乾元重宝,直径一寸,千钱重十斤,原有钱币,依旧使用。”不久,第五琦又奏请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直径一寸二分,千钱重十二斤。一时,新、旧钱并行,谷价腾贵,饿死者相枕于道。于是朝廷又规定旧开元钱,以一当十,重轮乾元钱,以一当三十,人为的规定钱价,使钱币更加混乱,民间盗铸,重刑不止。与此同时,乾元与重轮乾元钱也一再贬值。两税法推行后,以物折钱纳税,对钱币的需要量增加。钱币越来越贵,也越来越不足,于是便以实物作为补充。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还特下制:公私交易,十贯以上,须兼用绢布。当时百姓只有布帛,商人、富贵人家多钱,并不轻易出手,致使钱益贵而物益轻。元和年间(806年-820年),朝廷曾两次共投放百万贯钱到市场上,后又限令私家藏钱不得过五千贯,但都不能扭转积弊。就限令私家藏钱而言,反而促使有钱者竞买宅第,以变其钱,或依倚左右神策军官钱为名,以避之。地方官不敢查神策军官的钱,限令即无法执行下去。

到穆宗时,朝廷还想办法解决钱荒问题,但收效甚微。武宗灭佛后,毁佛像得到了很多铜,并用以铸币。宣宗即位后,又毁钱铸像,钱荒依旧。

唐自建立以来,积年铸币不少,但因行厚葬之风,很多钱币投放于地下。当时金银不是法定货币,铜钱便多为私人所窖藏;又唐代铜贵钱贱,很多人毁钱铸器。就后者而言,《旧唐书·食货志》中载:“钱一千为铜六斤,造写器物,则斤直六百余,所得即厚,销铸遂多,江淮之间,钱日减耗。”在这种情况下,钱荒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应提及的是,唐代有所谓的飞钱。飞钱亦称“便换”,为一种汇兑方式。起于唐宪宗时,主要是因为当时商业发达,钱币携带不便,再加上钱币缺乏,各地官府禁钱出境,于是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地方某道在京所设的进奏院或交给某军府、某使节、某富家,凭文券再到指定地方取钱,这样就解决了铜钱长途运送的困难。当时所用的文券即称飞钱。

五代时,后梁因忙于征战,对钱币未做改动,钱荒依旧。到晋高祖时,解禁任民鼓铸,规定用铜,不得杂以铅、铁,每十钱重一两,并特颁示模范。同时禁私铸铜器。但私铸质劣,第二年,又将铸钱权收回,但钱荒依旧。周世宗时毁佛像铸钱,诏令天下禁用铜器,又市铜于高丽。因周世宗早逝,此举收效甚微,钱荒依旧。

五代时期,南方各国也大都缺钱。唐时曾在江南设监铸钱,入五代后,这些监依旧每年铸钱,而且还增监铸钱。此外,闽、楚、南唐还铸铁锡钱及大钱以图利。吴越钱弘亿曾认为,“铸铁钱有八害:新钱既行,旧钱皆流入邻国,一也。可用于吾国,而不用于他国,则商贾不行,百货不通,二也。铜禁至严,民犹盗铸,况家有铛釜,野有铧犂?犯法必多,三也。闽人铸铁钱而乱亡,不足为法,四也。国用幸丰,而自示空乏,五也。禄赐有常,而无故益之,以启无厌之心,六也。法变而弊,不可遽复,七也。‘钱’者国姓,易之不详,八也。”[28]其所言颇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当时马殷铸铁铅钱,商旅出境无所用,皆易他货而去,就此来看,也不是什么坏事。

由于钱荒,唐、五代时期出现了除陌的情况。《旧唐书·食货志》载:天宝九载(750年)二月敕云:“除陌钱每贯二十文。”这应该是对民间出现除陌情况的肯定。又《新唐书·食货志》称:“昭宗末年,京师用钱,八百五十为贯,河南府以八十为陌。”也就是说,除陌情况各地并不一样。“陌”是指钱一百文。除陌亦称“短陌”,或“陌内欠钱”,也就是不足一百文,称一百文。

九唐代官吏的俸禄制度

赋税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收入,俸禄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支出。封建制国家的总支出主要有三种:皇室支出、军费支出和官吏的俸禄支出,其中官吏的俸禄支出在今天来看是最易考知的。先秦时期,奴隶制国家是“食(裂)土分茅,井田制禄”。秦汉以后,官吏有了以“石”计的品。官吏的俸禄起初是给米,后来是半米半钱,以后又加给职田、绢、布等。到了隋唐两代,官吏的俸禄支出,列为国家财政支出中的重要项目,隋祚不长,唐沿隋制,官吏的俸禄制度在唐代得以完善。

唐代官吏的俸禄是由禄米、俸料钱、职分田、食料、杂给等组成的。先就“禄米”而言,其作为官吏的俸禄早在先秦时已有之。汉初见于史书记载的都是以“谷”计,到后来才出现了俸钱,但也是谷多钱少。到了唐代,官吏俸禄中的“禄”主要是指米,而“米”在俸禄中已退到了较次要的地位。

从建国始,唐就发给官吏禄米,《新唐书·食货五》记载说:“武德元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以下各有差,至“九品三十石,皆以岁给之,外官则否”。以后,唐对官吏的禄米有过调整,如开元制禄,改武德制禄的“石”为“斛”。财政困难时,也有“量给一半”的时候。不过,终唐之世,政府发给官吏禄米的数额变化是不大的,且禄米是按年发给的。

在唐代官吏的俸禄中,俸料钱远比实物的禄米更为重要。唐有过多次制俸,其间数额变化也较大,一般包括月俸钱、食料、杂给、力役资课等。据《通典》载:武德元年(618年)规定发给官吏禄米的同时,也规定发给官吏俸料钱。有关俸料钱的规定说:正一品“钱六千八百”,正二品“钱六千”,以下各有差。该规定没有说明给授时限,不过应该是按月给的,如以年计则与后来的制俸悬殊太大。另外,还别给“干力及防阁、庶仆”[29]。

就现存史料而言,唐第二次制俸在永徽元年(650年)至麟德二年(665年)之间,这次俸给包括月俸钱、杂用、食料等项,《新唐书·食货五》载云:“一品月俸八千,食料一千八百,杂用一千二百。二品月俸六千五百,食料一千五百,杂用一千。”以下各有差,至“九品月俸一千五百,食料二百五十,杂用二百。行署月俸一百四十,食料三十。”此外,官吏又有力役规定。

唐代见于史载的第三次制俸是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这次俸制,将月俸、食料、杂用和力役资课加在一起。《新唐书·食货五》载其总数规定云:“一品钱三万一千,二品二万四千”,以下各有差,至“九品千九百一十七”。《通典》卷35《职官典》也有记载,但所记各品均比《新唐书·食货五》为少,其载云:“一品月俸料六千,食料千八百,杂用千二百,防阁十五千,通计二十四千。”最低的九品也较《新唐书·食货五》所载少一十七。《唐会要》所载与《新唐书》、《通典》所载也有出入。[30]由此来看,可能在唐第二次制俸和开元制俸之间,俸料钱还有过调整。以上的出入,有些也可能出于传抄的错误。

据《唐会要》卷91《内外官料钱》载,唐天宝十四年(755年)有一次加俸,文曰:“文武九品以上官员,既亲职务,可谓勤心,自今以后,每月给俸食、杂用、防阁、庶仆等,宜十分率加二分,其同正员官加一分,仍永为常式。”这里应注意的是,安史之乱便发生在这一年,其实际执行程度,当很有限。

安史之乱以后,战争频繁,俸给混乱,有时给半俸,有时甚至不给,如“至德二年以后,内外官并不给料钱”,又“乾元元年,外官给半料,与职田。京官不给料”[31]。在当时官吏普遍俸给困难的情况下,一些新的权贵却获得了高俸,这种高俸到安史之乱结束后,仍得以保持和发展,并达到了一个很可观的数额。如大历年间,“权臣月俸有至九十万者,刺史亦至十万”[32];郭子仪更“岁入官俸二十四万贯”[33]。

大历十二年(777年)四月二十八日,唐对京百司文武官及京兆府县官每月料钱有一次增加规定,不按品具数,而按实际官职给俸,最高为“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侍中、中书令(原注:每月各一百二十贯文)”。最低为“参军、文学博士、录事(原注:各一十贯文)”。最高俸钱一百二十贯文即十二万钱,这较开元制俸的最高俸钱额高出了好几倍;最低俸钱一十贯文即一万钱,这较开元制俸的最低俸钱额也高出了好几倍。同年五月,“釐革诸道观察使、团练使及判官料钱,观察使(原注:令兼使不在加给限)每月除刺使正俸料外,每使每月给一百贯文,杂给准时价不得过五十贯文”,以下各有差。州县给料“刺史八十贯文”,以下各有差。最低至县簿、尉“各二十贯文”,其规定说:“月俸、杂料、纸笔、执衣、白直,但纳资课等色,并在此数内……其中州中县已下,三分减一分,其额内釐务,比正官减半。”[34]值得注意的是,观察使等正俸之外的加给比正俸还高。由此可以推知,安史之乱以后,在唐皇室衰落的情况下,地方官权力增大的同时,经济利益也得到了提高。

大历十二年制俸后隔了五年,唐朝就对官吏的俸料钱进行了削减。其规定曰:“文武百官每月料钱一百贯以上者,三分减一;八十贯以上者,五分减一;六十贯已上者,七分减一;四十贯已上者,十分减一;三十贯以下者,不减,待兵革宁后,丰年无事,即准常式处分。”[35]之后,唐官吏的俸料钱还有过调整。贞元四年(788年),唐又有一次对俸料钱的规定。贞元四年制俸的最高额为“三太(原注:各二百贯文)、三公(原注:各一百八十贯文)”。最低俸为“一千文”。在实际支付时“并杂给校簿,每贯加五百文支给”。[36]这次制俸之后,官吏的俸给仍不稳定,有过调整。

从《新唐书·食货志》看,唐在会昌年间(841年-846年)还有一次制俸,其规定较贞元制俸骤然增高。最高为“太师、太傅、太保钱二百万。太尉、司徒、司空百六十万”。最少者“十六卫、六军、十率府执戟、长上、左右中郎将,二千八百五十”。其规定的最高俸料钱额后人有所怀疑,如陈寅恪先生说:“据《会要》《册府》,太子少傅尚书月俸俱一百贯文,即十万……唯《新唐书·食货志》所载俸额,自太师起,至太子少傅止,较《会要》《册府》之数,多至十倍。疑唐代旧文、本以贯计,《新书》改‘贯’为‘千’时,讹为‘万’,遂进一位。今但取《新志》与《会要》、《册府》比勘,已知其必有讹误。况《新志》所载俸钱之数,为会昌时之定额,而白诗即作于会昌时,断无相差十倍之理,其为误计,尤显然易见也。”[37]陈先生所说白居易的情况是会昌二年(842年),“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38]。这时,白居易自言俸钱的诗有“寿及七十五,俸霑五十千”。当时致仕官得半俸,全俸当为“十万”,即一百贯。这样,会昌制俸,少傅月俸百万应为十万,即一百贯。因此,陈先生的考证当是可信的。

十再谈唐官吏俸料钱数额

关于唐代官吏的俸料钱,由于史书记载不够明确,后人在理解上便出现了不同的看法。钱穆先生说:“唐初依品制俸,官一品月俸钱三十缗,职田禄米不过千斛。开元时一品月俸至二十六千,天宝数倍于开元,大历又数倍于天宝,而建中又倍于大历,大历权臣月俸至九千缗,元载为相(原注:以仕进者多乐京师,恶其逼己)厚增外官俸,刺史月给或至千缗。至常兖为相,乃加京官俸,岁约十五万六千余缗,又加诸道观察使、都团练使、副使以下料钱,使上下有叙。”[39]钱穆先生所言代表着一些人的看法,即唐官吏的俸料钱,似在逐步大幅度的提高。不过就史实而言,却并非这样。如钱先生所言,唐初制俸,“一品月俸钱三十缗”,即三万钱。而按前文所述,武德制俸,“一品月俸六千八百”。其间差额显见,不知钱先生本于何书?又按前文所引天宝十四载,对开元制俸,只是“十分率加二分”,而建中三年是针对大历俸给进行了削减。钱先生所谓“天宝数倍于开元”,而“建中又倍于大历”是没有根据的。至于钱先生所说“大历又数倍于天宝”,可能是根据《资治通鉴》卷238所载“艰难以来,增置使额,厚给俸钱”来说的。对此,胡注又说,“自兵兴后,权臣增领诸使,月给厚俸,比开元制禄数倍”。也就是说,《通鉴》是根据大历年间实际存在的官俸情况对开元制俸而言的。安史之乱以后,唐官吏中出现了一些高额俸料钱,这是当时政治形势及官吏权力升降的反映,而获利者为新贵和权臣,并不普见于一般官吏,再说此起始于天宝末年,并不能作为天宝俸料钱高于开元俸料钱的依据。

又,钱先生所说,“至常兖为相,乃加京官俸,岁约十五万六千余缗,又加诸道观察使、都团练使、副使以下料钱,使上下有叙”。这是指大历十二年制俸,是在建中年间之前。

应注意的是,唐官吏俸料钱额的变动也是与俸料钱中所包括的力役资课、食料、杂给(杂用)等的变动相关的。对此,再作以下一些论述:

同类推荐
  • 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市场营销

    本书包括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旅游市场细分与营销策略选择、市场调查与预测、旅游产品策略、旅游产品定价策略等内容。
  • 抗战时期上海铁路损失及其影响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抗战时期上海铁路损失及其影响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抗战时期中国铁路遭受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本书带你了解上海铁路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 国富论

    国富论

    《国富论》,原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一部经济学专著,也是学术领域内颇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本书共分五篇,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作了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该书的问世成为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使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 中国走向选择

    中国走向选择

    本书是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性著作,涉及通货紧缩、收入分配调整、股票市场、人民币的汇率、新经济、西部开发等热点话题。
  • 洋行之王:怡和与它的商业帝国

    洋行之王:怡和与它的商业帝国

    作为“全球500强”之一,怡和洋行是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0)前成立于中国的唯一延续至今的外资企业。1832年靠建立“鸦片帝国”起家的怡和洋行,在剧烈变化和咆哮奔流的这段历史河流中,逃过了无数次危机的打击,并以惊人的弹性拓展了广阔多元的业务领域,呈现了一个“百年老店”的别样经历和掀起各种风浪的多样画面。
热门推荐
  • 乱世争霸系统盘他

    乱世争霸系统盘他

    看腻了中华5千年历史,那我们就来新的大陆,用我中华英雄征服新的天地吧!没有什么不可能,因为我有系统!!!(主要是历史可贵,我不想糟蹋我们的中华的历史!)
  • 高冷大叔等着瞧

    高冷大叔等着瞧

    莫名其妙“被怀孕”,未婚夫退婚,她被逐出家门,沦为人人耻笑的对象,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神秘的男人从天而降。他说:“嫁给我,帮你虐狗男女。”她:“你是谁?”“你孩子他爹。”“你胡说什么?我还是黄花大闺女,哪来孩子?”男人邪佞一笑:“迟早会有的……嗯?”从此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这个强大的男人总是第一时间帮她扫清障碍,宠她,疼她,却也让她害怕……
  • 重生小霸王学习机

    重生小霸王学习机

    为毛人家重生后异能,随身空间,金手指大大的;我却是一部儿童学习机,额……虽然这是未来版的,但素…………但素……这也改变不了它是儿童学习机事实。本文女主属于成长型,没有神马奇遇一下子实力超群,不论是实力还算是储物戒指,随身空间以及改善体质的药剂都需要有付出,才能有得到。至于付出什么,得到什么,看了书就能知道。
  • 败犬女王嫁人记

    败犬女王嫁人记

    老妈说她是废柴,她认了。凤凤说她是废柴,她咬咬牙也算了。可是凭什么连刚认识的人也要说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废柴!谁都说她嫁不出去,她就是不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旧时光里的夏天

    旧时光里的夏天

    秋风词(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也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系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 运气加实力等于天才

    运气加实力等于天才

    第一次写,谢谢大家,有错包容,不爱不要喷
  • 妃常嚣张之王爷求放过

    妃常嚣张之王爷求放过

    “美男,你娶我呗!”“滚!!”第一次见,她扒了他的衣服,抢了他的灵果跑了。第二次见,她夺了他的初吻,溜了!第三次见,他把她压在墙角“怎么,不想负责??这辈子你别想逃出我的视线!!”“那个,王爷有话好好说,好好说……”这一世,强强联手,共看世间繁华!男女主身心1V1哦!
  • 魅力游戏

    魅力游戏

    一个是天生的少主,身体里有着传承的金魅。一个是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人,生来被黑暗侵蚀,却拼尽全力维持心里的那一丝光明,如何颠覆宿命?
  • 眉里藏珠

    眉里藏珠

    国师道:”王家有二女,庶出女命格奇贵,乃天命之女;嫡出女命格低贱,乃早夭之相;二女互不相容,生而为敌,就如那并蒂双花,一株二艳,本是同根生,却是相残相杀,其最终结果必定是一生,一死。“帝王道:“眉目藏珠,大贵之相,朕心悦之,国师谬论,当诛!”王老太太:“我最爱的乖孙儿哟!将那庶出不孝女自族谱上划去,别碍了我的亲孙孙。”太后娘娘:“可。”王思棠:“咦?发生了什么,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做了什么?我……”
  • 《万恶疆域》

    《万恶疆域》

    “万世本无恶,万恶善为先!问世间何为善恶,只听伊人语:善恶伊始本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