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26800000024

第24章 第二次人生的开篇之作(5)

我和小白

小白并非人,是一条狗。那几年,我与小白的那种同属生物的情谊,真可以说胜过了人,当然,我指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人。

告别刘敏儒、石宝常的坟地,已时近中午,得赶回去吃饭。但是,我们早几年住过的四合院,忍不住想去看看,真有见到久别的家乡的那种心情。

眼前的这片隆起的高地,1969年之前本来是片荒无人烟的山野,光秃秃的,没有树木,只见斑斑荒草。近百间红瓦房是我们亲手盖的:清除了石头、野草、蛇洞、鼠穴,然后平整土地,和泥脱坯,一间间地盖起来的,几百号人住了两三个年头。四合院外边,有两排平房,住过几家中国作协的人,其中有张天翼和侯金镜两家。侯金镜总是光着脊背担水挑粪,皮肤晒得黑亮黑亮的;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干活,一定非常的寂闷,不多久,就得暴病离开了人世。灵柩在山凹的万家湾一个农家的堂屋停放了一天。我与侯金镜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他最后的裸黑发亮的苦难形象,我永远记得。当时有人口占了一首“反动”的诗,我记得两行:

侯金镜的脊梁是沉重的黑夜,而口口队的前胸后背是苍白的黎明。

刚刚爬上坡,还没进四合院,就见一只狗,雪白颜色,蹿了过来,把我俩着实吓了一跳。狗是从上方直扑下来的,来不及躲闪。没想到,这只狗竟朝我直扑过来,它并没有扑到我身上,而是蹲在我的面前,两只前爪死劲地挠着地,两眼炯炯地盯着我。我一下认出来了,这不是我养过两三年的小白吗?我情不自禁地伸出双手去迎抱它,小白直起身子扑在我身上。我流出了眼泪。真想不到小自居然一眼就认出了我!小白一定看到了我的泪水。经过科学严格的验证,狗是凭嗅觉辨认东西的,我相信。但是,狗难道没有除嗅觉之外的其他更具灵性的感觉吗?我相信有。小白就有。

我和小白的关系非同一般。它就是诞生在眼前的这个四合院的。它的妈妈,我们喊作“老白”,被我们连的一个老干部偷偷地宰了,不为吃肉,为的是一张狗皮。这个革命干部早就放话,说这狗的毛特别柔长,绒很厚,北京很难遇到。

死去的老狗留下一窝狗崽,我抱了一个养起来,我把它从小养大,取名“小白”。后来,连队撤销,我们“一小撮”分子集中到“452”,我把小白带去了。它已长得十分壮大,毛色雪白雪白,到“452”之后,成为一只远近闻名的威武的雄狗,经常到附近村子寻欢撒野。但晚上必定回到我这里,卧在门口。我为它准备了丰富的晚餐。

我每次去武汉探亲,小白依依地陪送我,一直送到西河渡口。我上了渡船,它静静地蹲在河对岸,目送我远去。三五日后,我深夜归来,它一望到我的身影,吼叫着,迎了上来,活泼泼把摇着尾巴。它怎么晓得我正好在那个时辰回来?真是个谜。有一回我梦游,半夜出走,在湖边坐到天亮,小白一直陪着我。

一日,我从城里挑鱼回来,有人告诉我:“赶紧去教你的小白!”我问:“怎么啦?”他说:“毛毛的爹正在宰它。”我火冒三丈,赶紧去救小白。毛毛是另外一个连的小青年,他爹是五十年代初从东南亚回国的华侨,为人很诚恳,他怎么竟敢下此毒手?我晓得他们在什么地方干这种事,转到一排房子后面,果然看见小白已被悬挂起来,绳子勒着脖子,毛毛爹正要用水往小白鼻子里灌水。他为什么不用刀子宰呢?

后来晓得,用刀宰杀狗,血流尽了,肉便不嫩,用水把狗憋死,血全部存留着,肉特别地鲜活。

就在这生死一瞬间,我赶到了。大吼一声:“住手!”

毛毛爹知道我的脾气,赶紧过来,向我解释:“听说咱们不久要回去,咱们走了,当地人肯定把它宰了,还不如由我们享受好。”我听不人耳,赶忙操起一把镰刀,把绳子割断。

小白咚地一声掉在地上,它已气息奄奄。我再晚一步来,它就被活活憋死了。小白睁开了眼睛,茫然地对我看看,似乎不认识我这个亲人。几秒钟后,它清醒过来了,并没有扑过来向我感恩,而是疯狂一般蹦起来,一溜烟朝山下面跑掉了。我急得直喊:“小白,小白!”它不答理我。一瞬间,已不见它的踪影。这时我才不得不痛楚地醒悟过来。小白本是—条狗,并非人,尽管它不晓得人类社会的什么“阶级斗争”,但终于在生死关头明白过来:对于人,可不能轻易信任。

现在知道,它逃离“452”之后,又回到了四合院。因为这里有它的几个童年时代的伙伴,它知道。

此刻,小自如此亲热地迎接我,不仅令我了却一桩心病,我一直为它的命运担忧;还引起我无限感慨:狗真的通人性啊!

但人通狗性吗?用现代的话语说,人们理解狗的品性吗?我不得不提出这个并非可笑的问题。

1999年10月

诗与我相依为命

一生今年,我虚度七十五岁,与诗结交近六十个年头了。回忆起来,有两段时间我与诗患难相交,真正到了狂热的地步,诗成为我的第二生命。

1941年和1942年,想奔赴陕北未成,卜居在天水城外北山的一座古寺万寿庵里,青灯黄卷,很像莱蒙托夫怜爱的那个追求自由世界的童僧,经历了一段死寂而又躁动不安的生活,诗成为我反抗命运的救星,企望能在创作的梦境中解脱苦难,心灵得到抚慰。在后汉将军李广故里的一片树林里,写下了《鄂尔多斯草原》《智慧的悲哀》(诗剧)等长长短短的几十首诗。诗似乎也哺育和激励着我的身躯,由一米六猛长到了一米九以上。

另一段时间是文革后期1971年到1974年,管制放松了,成天幽灵般游荡在日渐空茫的文化部干校附近的山林湖泊,咀嚼苦难,反刍人生,诗突然地从心中觉醒和冲动上来。并不是我清醒地立意要把诗找寻回来,是诗如钟锤般撞醒了我,敲响了我。这时才感知有一个诗的世界,一直久久地被封闭在我的心里,几十年的人世沧桑并未把我和诗拆散。此刻回忆一下,我不是返回到孤独的内心世界,而是异常坚定地进入了世界的内心。面对着荒诞和罪恶,我和诗一起振奋和勇敢了起来,我变成了一只冲出铁笼的飞虎,诗是扇动着的翅膀。

闭目沉思片刻,发现上述的两段时间,我的生活状况和心情有不少相似之处:孤独、郁闷、期待,生命的四周出现了非常空旷的地带,活得很单纯、自在。文革后期的这种自在和单纯,是经历过几十年的苦难生涯才到达的境界。这自在单纯与四十年代初的那个单纯有本质的差别。在万寿庵卜居时,我不到二十岁,当时的单纯跟简单相差不了多少,是近似原生的那种单纯的充满梦幻的生命状态。经过三十年的苦炼,对人生、历史、世界,以及诗,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和感悟,获得净化之后的透明般的单纯。如果回避人生苦难,不是经受人生,绝达不到这个境界的。因此,我一直不欣赏甚至讨厌“直面人生”这个词,“直面”并非投A其中,仅仅是个不及物的动态。

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我生活了五年又三个月。

最初两三年,从事繁重的劳役,后来稍稍清闲点。一个人住一间屋,取名“汗血斋”,在杂记本上草草地记下不止五六十首诗,我在给张洪波的一本随笔集《摆脱虚伪》撰写的序文中谈到了当时的状况。1984年出版的诗集《温泉》中收了二十几首,只一半的样子。这次刊出的八首诗,不记得当时编集子时为什么没有收入,显然不是删汰,多半是以后才整理出来的,来不及编人了。后来竟然将它们忘了,一堆原稿一直搁在书柜的一个角落,其中还有三首长诗的草稿。非常对不起这些跟我一同受过难的诗。去年韩国釜山东方大学的金龙云教授和他的两位助手,在社科院文研所新诗版本专家刘福春的协助下,集编我的“诗全编”,准备在韩国出版。我当然十分高兴。但是我的诗要想找全,难度极大,四十年代已发表的多半难以找到,回想一下,那些诗(至少有上百首)大都写得幼稚、肤浅,散失了并不可惜。但是写于文革后期的这些在苦难中慰藉过我的汗血诗,却万万不可忘在脑后。

这次刊出的八首诗中,《三月的黎明》《冬天的青桐》的写作经过还记得清清楚楚的。《三月的黎明》或许是编(温泉》时有意删汰的,当时的头脑里有不少顾虑,觉得太纤细和清淡了,看不出历史的悲痛,容易引起误会和曲解。其实这首小诗构思与修改的时间最长,几乎写了半年之久。诗里的情景完全是实写,写得十分地愉快和投人。这小诗的淡淡的画面,似有似无的声音,以及一瞬间显现的美丽动态,都是黎明本身的自然状况。从大自然永恒的生命的脉动中,我感到了一种圣洁一种天性,伤痛的心灵得到了深深的浸润和抚慰,全身心获得了一次再生般的净化。我一生极难写得出这样一首“完美”的诗。我有一个奇特的畸形的审美个性,从来不愿自己的诗显出“柔媚”和“完美”。《冬天的青桐》其中有着属于时代和个人的伤残的悲剧心理,构思的时间也很长,不是即兴而作的诗。这棵青桐是我手植的,朝夕相处,我深深地了解它的成长过程和优美的品质。它的生命是一支歌,我从中得到感悟,诗的语言就应当具有青桐的品质:敏感而美丽,通体布满神经,坚韧而不屈,有弹性和力度,天然地生成一个歌唱的灵魂。《坠空》也不是虚构的,几乎是纪实,我和几个少年(出版社干部的子弟)在沼泽地的苇丛中找到了这只坠空的老鹰。它的体重异常轻,躯体小得令人难过,这是因为它一生搏击在狂风暴雨中,耗尽了精血;就如荒原戈壁上的汗血马,在奔跑中倒下时,体躯变得奇小,骑士把它扛到背上埋葬在家乡的地里。人的一生也该如此,耗尽精血,写诗的人更应该如此。记得当时几个顽皮的少年,妄图尝尝这只坠空的鹰的滋味,煮了好久好久,仍煮不熟,煮不烂,它的筋和肉如骨头那么坚实。我尝了一口,满嘴苦涩的膻气,鹰的灵魂在诅咒我们。

《奇迹》1978年艾青看过,后来曾卓也看过,他们觉得诗太“空灵”,不像我牛汉写的。

旧作八首

种子

——记一个诗人的话

种子

被一阵风暴

抛到了

陌生的荒原

污黑的泥土

把种子埋没

不必为种子悲伤

更不应该憎恨泥土

种子

被泥土埋没了

才能发芽

1974年

死亡的岩石

一块粗砺的岩石

怎么会变成

光滑的鹅卵石?

千万年激流的冲击,

千万次细砂的洗磨,

千万代鱼群的亲吻,

千万个漩涡的润蚀加工,

使一块粗砺的岩石

渐渐地变得晶莹而圆润,

现出了美妙的花纹。

卵石光光滑滑,

像一枚蛋,却孵不出雏鸟,

像胚胎,却没有一点生机,

像头颅,却不会思考。

它们安详地躺在明净的水底细沙上

有时被春雨或秋汛冲得滚动起来

但是激不起一朵浪花

发不出一点声音

卵石

是死亡的岩石

1971年

三月的黎明

蓝色的湖面,

吐出一溜泡沫,

那是鱼群在水里

开始了一天的行进与歌唱。

村边的一片荒地,

微微地微微地被掀动,

那是笋尖向坚硬的地层

发起最后的冲击!

没有一点风,

竹林的枝叶瑟瑟摇动,

那是醒来的鸟雀扑扇着

露水打湿的翅膀。

窗外闪过一道道光亮,

那不是阳光,

是小小的蜜蜂

急匆匆地飞向开满桃花的山岗。

1973年

蛇蛋(之二)

我第一次看见蛇蛋,它或许是世界上最美的蛋。

——摘自日记

春三月,

我们在山坡上

开荒种菜。

真没有想到,

从深深的地下,

刨出了一个弯弯曲曲的洞穴,

里面藏着十几枚椭圆的蛋。

洁白而柔媚,

闪闪发光,

有点像鸽蛋,

也有点像蚕茧。

我们谁都没有见过蛇蛋

但都一眼就认出了它:

它为什么要藏在弯弯曲曲的洞里

春天地气很暖,

它却冰冷冰冷……

多少年……

多少年

没有写过日记

多少年

没有寄过信

多少年

没有叩过别家的门

多少年

没有回过故乡

多少年

没有同谁握过手

多少年

没有流过一滴眼泪

冬天的青桐

我的门口

兀立着一棵青桐

江南的冬天

青桐宽阔的叶子

纷纷凋落

然而笔直的树干

还是春天那样碧青

还是秋天那样光洁

秃秃的枝丫

高高举起

直捣灰蒙蒙的天空

没有一根倾斜

更没有一根弯曲

青桐的枝丫

一个个紧攒拳头

在呼啸的寒风中

不停地挥动

发出颤颤的金属的声音

望着在寒风中

用颤音歌唱的青桐

我突然明白了我们聪明的祖先

为什么喜欢用青桐制琴

青桐,青桐啊

你的木质敏感,纹理美丽

像心肌布满了神经

你的坚韧而有弹性的性格

成为琴的歌唱的灵魂

1974年

坠 空

从雷劈电闪的高空,

一个带着啸声的火团,

像一颗闪亮的流星,

向闷热的大地坠落。

人们呼喊着:

“陨石,陨石!”

雨过天晴,

在湖边的芦苇丛中,

我们找到了

这一颗崭新的陨石。

哦,哪里是陨石,

是一只坠空的老鹰

老鹰,浑身乌黑

像一块没有烧透的焦炭,

翅羽翎毛被风暴撕成烂缕,

爪子还铁锚似的紧攥着,

发亮的眼睛

痴痴地望着湛蓝湛蓝的天空

尖尖的嘴插进泥土

跟仁慈的大地吻别……

是的

天空又少了一颗星

奇迹

——庐山好汉坡所见

高耸入云的一面峭壁,

被风暴和雨雾侵蚀得又光又秃,

但从石缝中斜刺地长出了

几株苍劲的灌木。

啊,是谁,能把种子和泥沙,

播进那高不可攀的石缝?

是千次万次漫天遍野的风暴,

是一代又一代凶猛的老鹰。

风暴从广阔的长江两岸,

把泥砂和种子卷上高空,

一粒一粒播种到石缝之中,

(风暴播送种子,也播种泥沙。)

还传说落进石缝里的种子,

是搏击风暴的老鹰衔来的,

那些诚实的老鹰为了催芽,

曾用歌唱的鸟喙把种子亲吻过。

从光秃秃的峭壁下面,

仰望那几株横空欲飞的灌木

没有花朵,也不见果实,

但却是那么俊秀,那么飘逸!

它们仿佛不是普通的草木,

而是勇敢的有灵性的艺术,

它们是风暴为人间留下的一点温情

是老鹰用激情谱写的一首歌曲。

1971年秋

同类推荐
  • 古诗的艺术魅力

    古诗的艺术魅力

    本书萃选自汉魏至清季的古体诗作品近两百篇,清词丽句,在千古诗史中皆有其流传至今的美学价值。作者的解析凝练雅致,余味无穷,引领读者自行体验古典诗境所特有的美感。
  • 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新闻

    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新闻

    《生活晨报》是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山西省一级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14-0030,全国公开发行。自1994年1月1日创刊以来,晨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关注经济,服务建设;关注文化,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美好生活,共同创造”为理念,围绕生活,指导生活,引领生活,报纸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目前,晨报日均发行量超过10万份,同时,在太原城区400余个社区拥有600余个阅报栏,覆盖人群超过百万。
  •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辛弃疾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辛弃疾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春——朱自清作品精选

    春——朱自清作品精选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以开拓者的胆识与笔力,以独具风貌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著而重要的地位。其作品清隽沉郁,文笔简约亲切,极富真情实感,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
热门推荐
  • 白发王妃逆袭记

    白发王妃逆袭记

    出嫁当天,慕容忆慈才知道自己原来只是养父手中的一枚棋子,为了稳住朝中地位,不惜将她嫁给一位“半废”的王爷,虽心有不甘但也别无选择,身陷两难的她一次意外竟然发现了自己的身世,今后的她将进行怎样的人生逆袭呢?
  • 前微冷,今微暖

    前微冷,今微暖

    只有在暗淡无光的时候才会想起灯光红火的时候;只有在冰天雪地的时候才会想起暖人心弦的阳光;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会想起那久违的心痛。前世的负心人,今生的追爱人。昔日的爱恋,是否能重拾?【作者原创,三对人的情仇】
  • 微凉时

    微凉时

    想到什么就记下来,鬼知道我在写些什么啦!(文笔不好,见谅哈~)
  • 焚冰颂歌

    焚冰颂歌

    我要变强,强到可以保护我想保护之人。少年天赋现惊起江湖一片血腥风雨。一冰冷如霜一炽热如火他们抽丝剥茧,在重重迷雾中寻找答案。愿与你携手共创傲世江湖焚冰颂歌。
  • 火影之木叶雷神

    火影之木叶雷神

    旗木朔茂的遗腹子,得到雷神之力,守护木叶。
  • 重生异界复仇当女王

    重生异界复仇当女王

    女人一觉来发现早已不是自己,这是哪?宁惜久:一代拥兵女王一朝穿越,她致死人们都不知道的名字,只知道是他们心中的王。而在这里她看见了自己从未看见过的世界。她也将在这里书写她的一生:演戏,赛车样样精通。打起坏人毫不手软。她也遇到了一人,从此不离不弃。而她一步一步深陷,能否记得小时候的他她发誓:惜望和你地久天长在这里她也会一步一步找到这个世界的秘密————————————————————他MJ集团的总裁,跨国财阀。背后有着神秘家族的男人失去小时候记忆的他能否记起那段惊艳时光的岁月你是月光,我是船我们一起乘风破浪他发誓:“我的心从此为你而动”本文【异能+女强+甜文+腹黑】哈哈哈欢迎入坑欢迎欢迎
  • 我不想无敌呀

    我不想无敌呀

    林云十六岁那年偶得一个超级圣人系统!只要杀敌就能升级?林云双目放光的看着那头野猪妖……无敌真寂寞,世界这么大,我竟然找不来一个敌人!(简介无力,请看正文,爆笑爽文。)
  • 尖峰王座

    尖峰王座

    夜店看场子的刘少东一耳光把自己扇入了绝境,逃路途中遭遇列车爆炸……阴差阳错下冒名顶替了一位国际雇佣兵,从此走上充满血腥,凶险与不测相伴的雇佣兵之路……因为命运一个微不足道的拐点,冷酷无情的”雇佣兵“即将登堂入室。
  • 万龙朝珠

    万龙朝珠

    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一座屹立万年的宗派,一条虚无缥缈的修仙路。不经意间,他们碰撞在了一起。是迸溅出徇丽多彩的火花?是倒在仙妖魔战争的路上?谁将为仙?来自天外的一个不知名珠子。一种不为人知的血脉。千年的谋划,万年的阴谋,谁主沉浮?万龙朝拜!造就一段热血的传奇!本书属于慢热型,耐心阅读,精彩稍后呈现!
  • 极武帝林九玄

    极武帝林九玄

    仙帝重生?帝丹师?帝器师?帝阵师?极武帝林九玄在渡劫入圣时遭到几位好友和心爱之人偷袭导致护身神兵被毁自身丹田被仙劫击破自爆修为留得一丝神魂逃离下界与刚死的废柴少年林烨灵魂融合且看一位重生的仙帝如何从废柴到纵横整个世界进入修真界杀向仙界只为前世所受到的那一丝凄凉与不甘为何曾经的好友与爱人会如此对待自己只想知道背后隐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