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研究方法方面,本书应用了多种方法
首先,应用了文献研究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本课题的理论分析框架——民营企业外-内向国际化经营模型;其次,应用问卷调查、企业访谈等方法获取本课题的定性和定量数据,通过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和统计分析结论进行总结梳理,形成最终的研究结论。具体方法应用如下:
(1)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
我们通过因特网及国际联机检索,走访温州市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途径,收集有关本课题的研究资料,并从中提取相关的数据、事实等信息。为获得课题研究需要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我们对温州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企业访谈,前后开展了多次实地调研。主要调研有:2001年5-6月对152家温州出口民营生产企业的问卷调查(主持《温州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2001年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4年6月我们对温州60家合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5家典型企业进行了访谈,企业负责人坦率地回答了有关问题(主持《温州民营企业吸引外资的调查》,2004年温州市工商局调研课题);2004年7-9月对温州市商务成本进行问卷研究(主持《进一步降低商务成本研究》,2005年温州市人民政府重点调研课题);2005年5-8月对温州市外经贸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先后走访温州市区(县)外经贸局和30多家相关外向型企业(主持《温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温州市“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
本书研究前后历时长达5年,应该说是一项长期研究的成果。
(2)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书研究借鉴了国际学术界有关国际化经营的理论框架,在理论研究上力求与国际接轨;对温州民营企业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力求挖掘出个体企业国际化行为的示范作用,在实证研究上寻求适宜温州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模式。
(3)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
本书在实证分析时采用大量历史数据,进行纵向比较,旨在找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历史变化轨迹。同时,采用不同地区企业国际化经营相关数据和实践,开展横向比较(如温州与苏州、泉州等地区的比较),希望找出不同地区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本书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国际化经营理论进行简略的回顾,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作简单的总结,并对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与温州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阐述,还对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演化与政府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民营企业引进外资效应等前沿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本书在体系结构上力求统一。全书共分十章,每章围绕一个论题展开,而全书主题则贯穿于各章。除第一章(理论综述)、第二章(理论构建)、第九章第十章(应用性研究)外,其他各章体例大体一致:每章从理论分析、局部分析到案例分析,既覆盖了全局性和一般性的内容,也突出了具有温州特色的内容。本书的第三章到第八章安排了相关案例或专题研究,这些案例均来自作者的亲自调查和积累。
三
本书除导论外,共分十章,它们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对国际化经营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企业国际化经营是近20年来国际商务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重点研究一国企业如何向跨国企业演变发展的问题。Fletcher(2001)认为,有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怎样的发展过程;二是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及其结果的因素。本章尝试对已有理论研究作一个系统的梳理并进行简要的述评,从而为本书研究寻找相关的理论支持。
(第二章),基于对1984-2005年相关数据的分析,提出外-内向国际化经营模型。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一个双向过程,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同时开展那么多种方式的国际化经营活动,既不现实,也不太可能,所以企业可能会选择外向方式或内向方式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笔者纵向考察1984-2005年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践,通过采用代表性数据的分析,以进口贸易和引进外资代表内向国际化经营,以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代表外向国际化经营,提出并描述了外-内向国际化经营模型,从中得出三点启示性结论,并以该模型作为本书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讨论了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动因是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最初的原因,也是其希望达到的预期目的。现有关于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的理论研究,大多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为背景,比较偏重于宏观层面,较少从微观企业层面进行研究。本章选择温州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国际化经营的动因进行研究,并尝试从对外贸易和境外投资两个方面解释其国际化经营动因。最后以哈杉鞋业为例,在考察哈杉国际化经营实践的基础上,对哈杉鞋业不同国际化经营方式的动因进行剖析。
(第四章),分析了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基础条件。为寻找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优势,本章依据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的理论框架,选择相关产业和生产要素两个关键要素作为切入点来展开研究。鉴于资料的可获性和操作性,选择人力资本代表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分析。研究认为,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产业集群和人力资本。产业集群带来产业链充分细分、价格优势、区位品牌优势和差别产品优势等;本土温州人和海外温州人各自创造不同的竞争优势:前者较早地萌发国际化经营意识,推动政府外贸体制改革,敢于创新“走出去”方式;而后者具有自发全球化的经商意识,带动本土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最后,以出口型产业集群——温州打火机产业为例,分析其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
(第五章),探讨了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过程模式。过程模式描述的是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历程,决定了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速度。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国际化经营过程的理论有渐进论(或称阶段论)和带动论。本章在阐述传统的渐进论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跳跃论”,以温州制鞋、打火机和眼镜产业等为例,分别实证剖析了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三种过程模式,最后结合康奈集团国际连锁专卖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国际化经营的渐进式模式。
(第六章),阐述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战略及其演进。进入国际市场战略决定企业以何种有效方式开展国际化经营,因此如何制定进入国际市场战略就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本章通过对温州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战略的实证考察,认为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战略及其演进方面,经历了起源、发展和演进三个阶段:政府的默许在起源阶段起到关键作用,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成为发展阶段的主旋律,而演进阶段则更多地表现为民营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的结盟。在上述理论与实证分析基础上,对温州民营企业自营出口的初级阶段进行专题研究(基于1999-2001年的数据)。
(第七章),研究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压力。压力会成为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阻力,也有可能成为企业进一步深化国际化经营的动力。“入世”以来,温州民营企业面临从未有过的压力,接踵而来的贸易壁垒不断地困扰着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本章概括分析了企业遭遇贸易壁垒的困境和症结,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总结了应对贸易壁垒的经验。
最后,以西班牙埃尔切市焚烧温州鞋事件为例,对我国正面临的新的贸易课题——民间壁垒进行初步探讨。
(第八章),对温州民营企业内向国际化进行探讨。吸引外资是内向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引进外资通常还能带来技术、市场、管理等多项元素。本章对温州民营企业吸引外资的潜力进行理论分析,同时,对60家温州民营合资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就双方合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以夏梦·意杰(中国)服饰有限公司为例,初步探讨了合资企业运行的效果等问题。
(第九章),对温州经济国际化展开纵向考察与展望。企业国际化经营纳入区域经济发展体系,即转换为区域经济国际化。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细胞与微观基础,其国际化经营的展开和深化有效促进了温州经济国际化。本章采纳了1984-200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选择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作为区域经济国际化的代表性指标,对温州经济国际化进行纵向考察,并分析在特定的国内外环境下温州经济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并作出发展预测和展望。
(第十章),对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开展比较研究。本章选择了我国三个区域——温州、苏州和泉州,对三个区域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进行比较。温州采取了本土企业主导下的“走出去”外向国际化模式,苏州选择了政府主导下的“引进来”内向国际化模式,而泉州选择了政府与企业主导下的内外向结合的国际化模式。三种模式的形成与演变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三种模式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现阶段都面临发展困境,因而都正面临模式变革和演进的问题。
总之,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践,是一幅企业如何从国内走向国际的生动画面,也是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典型代表。本书研究的目的是,在如实记录这段实践的基础上,能够从理论上进行初步分析,从而为人们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验证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践时提供一个典型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