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05500000006

第6章 国学文献综述(1)

第一节 国学理论及其体系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包括史学、文学、道德、人生哲学、科学、宗教等,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文化对中国历史影响既深刻又巨大,其主流被后世概括为“九流十家”。他们开创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国学的第一块厚重的基石。经学、诗学、史学、蒙学、书学、文学、科学是国学的主干。经学在汉代占据了主流文化的地位;诗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长盛不衰;史学自司马迁的《史记》问世,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兴起,直到清代,仍是极昌盛的一个领域;蒙学自《史籀篇》始,到“三百千千”,为中国的文化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特别是明清章回小说,则长久地陶冶着国人幼稚高贵的文化性格;古代科学也称为自然国学,通指中国传统的算学、天文学、地质学、农学、医学、水利学、灾害学以及自然观、技术观和方法论等。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根据其内涵与外延,质的规定性不同,普遍将其分成四大类:义理、考据、辞章和经世之学体系,义理之学是国学的主体,包括儒释道、诸子学说及历代思想家的主张;考据之学是指语言、文字、历史、考古之学问;辞章之学是指历代文学着作及其研究;经世之学包括天文、地理、历算等实用科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其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最光辉的部分就是以道为中心的儒、法、墨、农、名、兵、纵横、阴阳八大学派,尚有杂家等共十大家。在此加上史学、商业史、文学、科学就构成国学思想在管理上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理论体系。

一、道家学派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他把“道”划入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万物总根源。《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有一种浑然天成的东西,它先于天地而生。它寂寞无声,广阔无形,独自存在不受任何约束,而且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只能勉强为它起名叫作“道”,再勉强把它形容叫做“大”。因此,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便在这中间。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则按自然的法则运行。天地人都遵从道的法则。《老子》另一个特点是充满朴素辩证思想,《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难易、长短、刚柔、荣辱、巧愚等都是对立统一的,这种矛盾的对立统一便是“道”。

《老子》一书是研究老子思想的主要依据,老子的书充满智慧,他第一个把“道”进行系统的哲学论证,“一阴一阳之谓道”。在《老子》着作中所出现的“道”字数量达七十余次,《老子》每章说“道”是不可说的,也是说不清楚的,因为说清楚了,就不是“道”了。“道”是万物之母,万物连接天地,老子强调,连我们无限大的天和地,都是道的繁衍,可以想像道有多大,有多远。道是至高无上的,它是自然生成的,所以老子提出道法自然。“法”有两种解释,一是学习,向对方学习;二是被约束和管制,服从于对方。既然道是自然生成的,我们就可以说“道”是自然存在,“道”服从于自然。

老子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就是说:“道”无法用言语表示出来,是淡而无味的,它没有形体,看也看不到。它没有声音,听也听不到。但是,如果遵循它的原则去运用,就永远也用之不尽。道家《清静经》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指的小鱼。

烹煮小鱼,不能常翻动。翻动太多,乱搅一气,会把小鱼翻破碎了,搅烂了,烹鱼不可乱翻、乱搅,这是客观规律。“不乱翻”、“不乱搅”,就是顺应规律。“治大国”亦是如此,应按规律去办。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管理都要顺从客观规律,按规律进行管理,循着规律自然发展,不可强行妄为。凡不按管理规律办事,搞唯意志论,人为地搞一些脱离实际、逆规律的措施,只能把管理搞乱,把事情搞糟。老子所说的“道”就是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要掌握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就必然成功。老子的这个观点可以说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老子有至上的智慧,他对事物往往有深一层的看法,能透过表象而直探其核心,提出和一般识见不同的主张。他所说的:“自然无为,处弱居下,守柔取弱。”这些主张,表面上似乎违反常理,但其背后却有极深的道理。由老子所创立的道家学说,延续不绝,成为儒学的重要补充,与孔子的儒家学说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他的哲学思想,无论当时还是后世,无论对唯物论或唯心论,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涌,唾手可得。”

《老子》的核心就是守弱、守虚、守拙,换言之,就是弱能胜强,柔能克刚。因为弱,被人轻视,才特别向上,有高昂的工作意志;而强者,却往往仗势欺人,得不到人们的喜欢,迟早要被社会抛弃。《老子》把立身、待人、处理、治国的一个普通原则,看作自己的“三宝”,三宝之说,即“吾有三宝,持有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章)。既然是“三宝”之说,那就是表明:不仅势弱的一方不应挣上抢先,即使是力量强的占优势一方,也会从居后、处下中得到更大好处。在君和民的关系中,《老子》主张先君下民;在国和国的关系中,则主张“大国以下小国”(《老子》第六十一章)。

《老子》认为可持续发展,有一定规律,他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而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第七十七章》)。意为春夏秋冬是相互转化的,夏天太热,减去一点就是秋天,再减去一点就是冬天;冬天太冷,加上一点就到了春天,再加一点就是夏天。大自然规律就是“损有余补不足”;人类社会运动的规律正好相反,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用现代的话来言就是“马太效应”,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但这种状况不会长久持续下去的,到达一定状态后,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为了解决此矛盾,老子强调,“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第七十七章》)。意思是说,能将自己的利益奉献于别人,惟有那些能看到长远利益的有道者。说明了尽管失去眼前有限的利益,却得到的是长远的无穷利益,这就是矛盾的转化。

道家思想的主要管理价值就是将道与德统一起来。因为“道”就是事物运动规律,“德”就是掌握了事物运动规律,按规律办事;“道德者”

就是认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并能按规律办事的人。道家学派到了汉代时《汉书·艺术志》中才正式提出。先秦时的中国并没有一个道家说法。道家学派主要管理思想是:进时则想到退,退时则想到进,居安思危,居暗思明。对社会有以下三方面影响:第一,强调按规律办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放任主义的泉源。道家主张休养生息,认为人总会自动追求财富,只要政策让他们感到有利,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做,因此,道家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这是违背了经济规律。第二,反对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智慧的发展,主张愚民政策,这是历史上落后的一面,成为反社会进步的理论基础。因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是谁也无法阻挡的。历史上的落后势力对生产力的发展怀着本能的恐惧,道家是最先公开说出这一点的,是中国古代反对技术进步的鼻祖。第三,为一些社会不满的人,如陶渊明等,寻找理想状态奠定基础。

陶渊明有首着名的诗曾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范仲淹有句明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反映了中国人这种在进退之间,在庙堂和江湖间择机而动的情怀,将把“进士”变成“隐士”,“隐士”变成“进士”跟大自然生活在一起的美好胸怀对应起来。

二、儒家学派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其思想文化的核心是孔孟之道。儒家思想基本原则是“中庸”,这个原则并非高不可攀,深不可测,而人人不可缺少,人人必须遵守,人人可以做到,是适用于一切事物而适得事理之宜的普遍真理。儒家思想基本理论范畴是:仁、义、礼、忠、恕、和、信、教、均、道。“仁”就是爱心,用孔子的语言表达就是“仁者爱人”、“泛爱众”,意思是说,有仁心的人一定是那些广泛地爱人,让人幸福的人。“义”就是正义,孔子认为一个好制度须符合两个特征,一是“仁”,二是“义”。“礼”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制度,制约人们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矛盾的一些规则,《左传》引“君子”的话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礼”包括社会组织、政治体制、社会秩序等上层建筑。“忠”的基本意思就是尽心竭力,公而无私,对待人与人关系,应持诚实无欺的忠诚态度,“忠,敬也”

(《说文解字》)。“忠,无私也”(《广韵》)。“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所谓“恕”就是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去推度别人的心,从而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谅解别人的异同不妥之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和”就是认同,是社会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平衡,员工想的和老板想的不一致,在有差异的基础上达成统一便叫“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信”即诚实不欺,信守契约之意,“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教”是指人有认识世界,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孟子也说,“善教民心”(《孟子·尽心上》)。

“均”即平均分配,《说文解字》讲“均者,平,不偏也”。“道”,了解人,理解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集中而系统,被誉为集大成者,原因是其思想适应了社会和民众,既能够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也能被普通民众接受,因此,经过社会实践长期考验,到汉武帝时,遂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统一的意识形态。儒家文化的基本主张是要有权威、高效、廉洁的政府。在儒家看来,社会一定需要一个权威,因为个人追逐利益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是有矛盾的,一定会导致过分的不正当竞争,这时就需要廉洁的政府去解决。“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无欲速,欲速则不达;无则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孔子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大量的“君子”——职业官员,就是为了提高政府的素质,以便为社会提供更大的福利。二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要求全社会加强学习,认为“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上级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会更懂得关心下级,因为他要借助下级的力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下级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会更优则仕”(《语论·子张阳货》)。用今天的话来说,要想出人头地,只能通过学习成才。三是学会中庸之道,就是在矛盾的对立面间,创造性的寻找平衡点,做到不破坏矛盾共同体,问题还能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中行”就是“用中”、“执中”,“狂”或“狷”就是两端,“狂”是过,“狷”是不及,“狂”或“狷”都不好,“中行”最好。《语论》的另一段记载表述得更为清楚:“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又显得不及,过头与不及同样不好。很明显,在孔子心目中,惟有无过无不及的中正才是最好的。只知执一端,不知执两端,这种过与不及,荀子称之为“偏伤之患”。他说:“凡人之患,偏伤之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其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荀子·不苟》)。“偏伤”就是片面性,只见其一,不见其他,只知执一端,不知执两端。偏执一端,没有他端作牵制,必然走向极端,导致“偏伤之急”。

孔子的这种反对过与不及、主张执中的思想,后学从不同角度做了诠释和发挥,但细加推敲,几乎是众口一词,成为两千余年的儒家不争之论。孟子还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同类推荐
  • 抓执行: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抓执行: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本书重点讲述了团队高效执行的9个管理方法,手把手教你提高团队执行力。内容简洁易懂,定位清晰明确,是中高层管理者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必读之书。
  • 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本丛书分为五个分册,分别为《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生产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为读者提供了在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制度范例和工作流程。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最清晰、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范例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环节都作了切合实际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
  • 不,可能!:反常规思考的力量

    不,可能!:反常规思考的力量

    很多优秀的经理人遭遇职场瓶颈后黯然离场,不少看似欣欣向荣的企业如昙花一现般迅速消亡,他们要么陷入自己的“傲慢与偏见”里,坐以待毙;要么追随成功者的脚步,跟风模仿炒剩饭,永远做不成“带头大哥”。在创意时代,要想活下来,活得好,就不能按常规套路出牌。当你觉得扭转乾坤无力、野蛮生长无望的时候,反常规思维会告诉你:“不,可能!”著名创新思维专家王健教授提出了起点超越、性质超越、时间超越、境界超越等一系列创新法则,告诉你如何突破思维障碍,不走寻常路地思考问题,抢占先机。一步领先,只是手段;步步领先,才是目的。
  • 抢滩资本5: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转板指引

    抢滩资本5: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转板指引

    本书为您提供最新股转系统挂牌指引与治理实务,全面详解挂牌公司投融资与转板升级机制,包括: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条件;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程序和步骤等内容。
  • 领导细节全书

    领导细节全书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也无论组织生存的环境如何变化,作为领导行为最基本的原则——“在细节上下功夫”这一行业准则始终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做一个领导者,尤其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困难得多:管人管事;要有良好的工作业绩;要展现正确的形象;要运用好权力……如果你选择了领导生涯,就必须了解能够确保自己成功的重要事项。
热门推荐
  • 全能明星主播

    全能明星主播

    大学毕业,刚刚迈入社会不久的张毅觉得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他不甘心就这样碌碌无为一生,张毅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他的名字。机缘巧合下,他偶得直播系统,开始了直播之旅。从此以后,网络上纷纷流传下来,某个主播,不仅开辟了极限运动的直播项目,连唱歌,跳舞,游戏,都出类拔萃。“什么,这主播还会做饭?而且巨好吃?”“好吧,我敢打赌,他绝对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全能明星主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道初仙录

    万道初仙录

    少年天骄,身死消亡之际,却得仙人传承。眼泛紫芒的孤傲少年,从苍州跳脱而出,闯向广泛无垠的大世界。苍茫大地,万域洪荒。异族万千,出没自如报家仇,收魔神,夺造化,固涅槃,握九凤。一剑灭魔帝,不惧天上十万仙人。
  • 女主她只想修仙啊

    女主她只想修仙啊

    “尚书!雪将军她又被那群老头子刁难了。”某向书化作一道风。“雪儿我来了!”“尚书!雪将军她把那群老头子给打残了!”某向书再次化作一道风。“雪儿使劲的打,有我在!”“尚书!丞相的儿子向雪将军告白了!”某向书直接一个闪现。“雪儿别答应!”——————————仙界~某人等了他女人一千年,没想到他女人成神当大帝去了,可恶!“雪儿~”某女人十分冷漠,“夜帝,有事吗。没事朕就先走了。”——————————“阿夜,就算再来一次,我依然会奋不顾身地去帮他,你......忘了我”——————————永远不要去追一个不愿意等你的人,因为你追不到她。“帮我百度一下,怎么追女朋友。”【全文虐,短篇番外有甜文。】
  • 母亲的幸福树

    母亲的幸福树

    王海椿编著的《母亲的幸福树》是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品之一,《母亲的幸福树》讲述了:尽管人们可以对“微型小说”这一名称提出不同的意见,微型小说的存在却是一个事实。它是一种机智,一种敏感,一种对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个瞬间、某个侧面的忽然抓住,抓住了就表现出来的本领。因而,它是一种眼光,一种艺术神经。一种一眼望到底的穿透力,一种一针见血、一语中的的叙述能力。它是一种情绪、怅惘、惊叹、留连、幽默,只此一点。它是一种智慧。简练是才能的姐妹。微型小说应该是小说中的警句。含蓄甚至还代表了一种品格:不想强加于人,不想当教师爷,充分地信任读者。
  • 旧金山之夜

    旧金山之夜

    在旧金山的黄昏阴阳交替时,有一个奇妙的世界睁开了眼睛,今铭和她的朋友们正在开启一场奇妙又有趣的冒险旅程。
  • 挺进决赛圈

    挺进决赛圈

    学霸老哥坑老弟,一入游戏遭打击。新手无力挑司机,无可奈何成小弟。一路拼命挤圈里,奈何队友真坑你。各种模式映眼里,不知该选那个咧?
  • 庶女凤谋

    庶女凤谋

    具有异能的云笈意外重生为异世界邶魏国国公府三小姐燕霜树,与最强施术能力卓洗相遇,因为妖的出现邶魏国百姓平静的生活被打破,邶魏国炎帝真宗暴虐,相传天怒要让他的政权与国家化为灰烬。云笈一次次逃亡,同时也一次又一次与妖相遇,不解的她不得不与卓洗并肩作战,并踏上寻访九州平定妖祸的旅程。二人九死一生,经历各方灵兽,过招各路奇异人士,神兽妖术屡屡登场,她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对卓洗的感情也越来越迷惑,未来之路与内心探索皆迷雾重重…
  • 嫡女毒妃

    嫡女毒妃

    作为一个穿越后的相府家的千金真够点背的,被绿茶妹妹陷害嫁给冷面王爷还不算,从此与狼为伴,还要斗小三,斩桃花,关键时刻还得献贞操。这狗血的生活,幸好擅制毒药,治得了小三,整的了恶人,总有一天姐要让那些嘲笑我的人跪下唱征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度空间之外星人入侵

    极度空间之外星人入侵

    人类无法挣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地球人被称为卑贱的“泥沼人”,外星人虎视眈眈,要再次证明他们神一样的存在,一场入侵早已注定。(想象比《盗梦空间》更炫酷,科幻表达的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