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25600000067

第67章 宋代官窑与中国古代陶瓷(5)

刚从原始瓷演变而来的东汉晚期的瓷器,在造型技术和装饰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它毕竟比陶器、原始瓷更坚固耐用,清洁美观,又远比铜、漆器的造价低廉,而且原料分布极广,蕴藏丰富,所以这种新兴的事物一经出现,即迅速地获得人们的喜爱。各地因地制宜,广为烧造,瓷器很快成为十分普遍的日常生活用具。此时常见的器型有碗、盏、盘、钵、盆、洗、壶、钟、罍、瓿等,此外还有少量的砚、唾壶及五联罐等。碗,造型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口沿细薄,深腹平底,碗壁圆弧,就像被横切开来的半球形;另一种口沿微微内敛,上腹稍微鼓起,下腹弧向内收,平底,器型较小;两种形式的碗底都微向内凹。盘,多属大件,器型与原始瓷盘十分相似,通常作耳杯的托盘用。盆,直口折唇,上腹较直,下腹向内斜收,腹中有较为明显的折线,廓线挺健。罐,种类相当丰富,以四系罐最为多见。四系罐的形状是直口圆唇,鼓腹平底,肩部凸起,肩腹之间装有4个等距横系(个别有6个系),系孔扁小,不便系绳,故系下内壁往往有凹窝,系的两端留有按捺的手指压痕。肩部有弦纹或水波纹,腹部常见有麻布印纹,也有通体素面的。这种罐制作精细,造型优美,在浙江上虞的许多窑址中都有发现,在不少省市的墓葬中常有出土。壶,也是一种发现较多的器物,其造型类似原始瓷壶,但那种腹部遍饰粗弦纹的做法已经少见。

浙江宁波鄞州区发现的一件青瓷壶,外形颇似战国时代楚国的陶壶,肩部有半环耳2个,并划弦纹和点线纹,底部刻隶书“王尊”二字,可能是匠师之名,也可能是买主王尊定制。钟,口颈较大,腹部稍扁,下有高圈足,腹部贴有对称的铺首,显然是仿照青铜钟的形式。奉化白杜熹平四年(175)砖室墓出土的五联罐,颈肩贴堆纹,显然是对褐釉原始瓷五联罐的模仿。此时瓷器的装饰花纹,仍旧为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几种,与原始青瓷的装饰手法无太多差异。用泥条盘筑法成型的瓿、罍等器物,外壁拍印麻布纹、窗棂纹、网纹、杉叶纹、重线三角纹、方格纹和蝶形纹等,也与印纹硬陶的装饰图样基本相似。这些都说明东汉时代的瓷器,从造型艺术到装饰手法,均存在着原始瓷和印纹硬陶的明显烙印,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说明它刚从原始瓷中脱胎而来。虽然这仅仅是原始瓷到成熟瓷器所迈出的头一步,然而这恰恰是划时代的一步。

越窑瓷器素以青釉制品闻名于世,但在宁绍一带的东汉窑址中却发现它还同时烧制黑釉瓷器。此外,在湖北、江苏、安徽等地的墓葬中也曾出土过黑釉瓷器。

这种黑釉瓷器的坯泥炼制不精,胎骨不及青釉瓷器细腻,器型也较为简单,以壶、罐、瓿、罍等大件器物为多,也发现有碗、洗类器物。湖北当阳刘家冢子东汉画像石墓中出土的一件四系罐,肩部饰有一圈莲瓣纹,当是佛教艺术传入中国以后在瓷器装饰上的最先反映。虽然黑釉瓷胎质较粗,用料要求不严,由于在器表施以黑褐色的深色釉,粗糙而灰黑的胎体得到覆盖,这为瓷器生产扩大原料使用范围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所以这种黑釉瓷器的出现,同样是汉代瓷业中的一项重要的成就。

3.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新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仍然是浙江地区发展最快,以浙江越窑的青瓷质量最高。越窑瓷器胎呈灰白色,质地细密,釉色均匀。浙江东北部的绍兴、余姚、上虞等地瓷窑最为集中,中部的金华地区、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及江苏的宜兴均山一带所产的青瓷也各具特色。此外如长江中上游的江西、湖南、四川等地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也发现了南朝时期的瓷窑。北方地区可能受动乱和战祸的影响,在十六国至北魏迁都洛阳以前的墓葬中,出土瓷器仍然只是唾盂一类。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一批青瓷,经化验是属于北方瓷土,器物的造型、装饰也与南方青瓷不同。

南方青瓷普遍采用龙窑烧制,起初是陶、瓷同窑共烧,以后逐渐分离。窑炉结构和装烧技术因时代不同而有所改进。大体的趋势是:窑身由宽短变成狭长,由统烧改为分段烧,窑床斜度由前缓后陡变成10多度平斜,窑型由不定型逐步走向定型化。随着窑炉的改变,烧制技术的提高,窑具的设计也有改进,从而增加了装烧的数量和提高了成品的质量。北方地区发现的窑址不多,目前可以认定的北朝窑址主要有3处:河北磁县贾壁村窑址、山东淄博寨里窑址、山东枣庄中陈郝北窑址,这3处窑址都是北朝至唐代的青瓷窑,窑炉呈椭圆形,俗称馒头窑。

这一时期瓷器的种类增多,许多过去用陶、木、漆、竹、金、银、铜制作的器皿,逐渐为瓷器所替代。南方瓷器常见的器形有碗、碟、盘、盒、槅、洗、盆、钵、杯、耳杯、盏托、水盂、壶、扁壶、瓶、罐、坛、唾盂、香炉、灯、观台、斗、虎子等生活用具。专门作殉葬用的明器有谷仓罐、火盆、灶、鸡笼、羊圈、猪栏、狗舍、碓、砻、磨、畚箕、米筛、房屋建筑及车马等模型。各种人物形象及动物形象的瓷塑作品数量众多。最突出的制品是流行于三国至晋的谷仓罐,在口沿塑出楼台亭阙、长廊列舍,成四面布局,四个大缸列置四角。上面堆塑着或站或坐的人物,许多飞鸟在楼阁上觅食。在罐沿下腹圆鼓部分粘贴羊、异兽、龟、蛇、鱼类等动物。北方青瓷的器物种类较南方为少,除生活用具外,最突出的是莲花尊,气魄宏伟,有金银锤的效果。北方瓷系中最突出的成就是烧成了白瓷。河南安阳曾于北齐范粹墓中出土了一批白瓷,有碗、杯、三耳罐等。在河北内丘的邢窑遗址,也发现了北朝时期的白瓷。白瓷的烧制成功,为瓷器的美化开辟了新的途径。此时黑瓷生产的地域不断扩大,工艺水平也有提高。主要产品有壶、罐、香熏、唾盂等,釉色稳定,光泽很好,表明黑瓷工艺走向成熟。

青瓷、白瓷、黑瓷的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建制已大功告成。晋代首次出现了中国文字史上的“瓷”字,表明瓷器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并真正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这一切都为唐宋名窑的普遍出现打下坚实基础,为唐宋瓷业高峰时期到来吹响了序曲。

第三节 瓷业高峰与彩瓷的发展

从东汉至清代,中国成熟瓷器发展大致可分为素瓷与彩瓷两大阶段。素瓷是相对于彩瓷而言的,主要是指青瓷、白瓷与黑瓷。这些种类的瓷器,尤其是青瓷,经过东汉、三国、南北朝的孕育与发展,到唐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彩瓷有釉下彩、釉上彩以及斗彩等,在元、明、清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瓷器的主流。

一、隋唐五代时期陶瓷

隋、唐、五代时期陶瓷工艺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在各地出现了以地区命名的瓷窑体系,其中以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最为着名,并由此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烧瓷新工艺的采用,创制出更多的新产品。文人的着述、诗人的讴歌,更为这时期的名瓷及其制作技艺增添了光彩。隋唐的陶瓷也同中国的丝绸等名贵物产一起,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越窑的青釉瓷

唐代的青釉瓷以越窑生产的质量最高。越窑的窑址广泛地分布于浙江东北部的余姚、慈溪、宁波、上虞、绍兴、临海、黄岩、象山等地,其中上林湖地区(今属浙江慈溪)是越窑的中心窑场。

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然而越窑并非始于唐代。考古发掘与考古调查资料表明,浙东地区,尤其是绍兴、宁波地域生产瓷器的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原始瓷阶段,东汉晚期成熟瓷器也在这一地区烧制成功,可以说宁绍地区是中国烧造成熟瓷器的发祥地。东汉到隋,这一阶段所生产的瓷器,从原料、工艺、施釉到装饰艺术与唐代的越窑制品,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但是在造型、制作工艺、装饰艺术主题和制品的销售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别。为了区分,我们可以把从东汉到隋生产的瓷器称之为早期越窑器,唐宋时期制品称之典型越窑器。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瓷制品,可称之先越窑器。

无论是先越窑器、早期越窑器,还是典型越窑器,都以青釉器为主。隋、唐、五代越窑青瓷产品种类丰富,有碗、盘、碟、壶、瓶、罐、水盂、唾盂、钵、匙、灯、印盒、粉盒、墓志等。其胎体灰色,釉色青黄、青绿,晶莹润泽。越窑青瓷不但质量好,而且有漂亮的装饰。越窑的装饰有划刻、堆塑、粘贴、镂雕、点彩、模印和嵌镶等多种形式。早期越窑器,如三国、西晋时的谷仓、魂瓶,堆塑着多层的飞鸟、走兽、人物和佛像。其他常见的有弦纹、波浪纹、水草纹、花纹、云气纹、如意纹、篦纹、网纹、连珠纹、几何纹等。唐五代越窑的装饰技艺更为娴熟,例如用线刻技艺熟练地刻出小花、流云、莲荷、菊花、飞蝶、小鸟、云龙、仙山乃至关于竹林七贤、嵇阮高士的人物故事。一些人像佛像、飞禽走兽、水草虫鱼、花朵叶片、藤萝蔓枝等,神韵毕露,栩栩如生。吴越国王钱镠母水邱氏墓出土的鼎式炉,通体绘有褐彩如意形云气纹、莲瓣纹、忍冬藤和蕉叶纹。并在宝盖和须弥座镂孔处用褐彩勾线,使整个器物显得气宇轩昂、博大恢宏,是件难得的稀世珍品。有的制品还用金彩修饰,在口沿用金边包裹,即所谓“金扣瓷器”、“金银饰瓷器”、“金棱秘色瓷”等。江苏扬州出土的一件五代越窑执壶,嘴和口都用银片包裹。杭州吴越国钱元瓘墓随葬品龙罂瓶上的盘龙纹,是用鎏金装饰的,富丽堂皇,美观大方。唐代越窑还在晋代褐色点彩的基础上,开始运用釉下彩绘。

唐代越窑的部分窑场开始生产专供皇室使用的秘色瓷。五代十国时,割据江浙的吴越国钱氏还在上林湖等地设立“官窑”,继续生产秘色瓷。这种秘色瓷,过去只见于文献记载。1987年考古工作者对陕西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进行发掘时,发现了10余件唐代青瓷器,同时还出土一方造物账碑,碑文中即称之为“秘色”瓷。

这次发掘使得流芳千年的唐代秘色瓷实物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们制作规整,胎质细腻,釉色淡青,光泽晶莹,为越窑中精品。

唐人陆羽在《茶经》中将越窑列为唐代诸窑之首,说明越窑工艺水平确实高超,影响广泛。唐代着名诗人如皮日休、陆龟蒙、孟郊、卢仝、郑谷、徐寅、韩秾等都曾写诗吟诵越窑瓷器,许多诗句脍炙人口,成了千古绝唱。如陆龟蒙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沉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徐寅在《贡余秘色茶盏诗》中写道:“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这些“千峰翠色”、“巧剜明月”、“嫩荷涵露”等诗句把越窑青瓷的造型、质地、釉色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越窑青瓷,不仅闻名国内,还饮誉海外。从晚唐开始,越窑产品通过明州(今宁波)出海,分东亚和东非两条航线,远销到日本、朝鲜、越南,泰国、菲律宾、波斯、土耳其、印度、埃及和西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2.邢窑的白釉瓷

白瓷最早发明于北朝,当时的瓷窑只发现了河北邢窑一处。以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至隋唐时,除邢窑外,在河南、山西、陕西、安徽、江西等地都发现有生产白瓷的窑址。从考古发掘看到,初唐墓中所出白瓷,釉色尚多泛青;盛唐以后的白瓷,釉色变为纯正。唐代白瓷的生产,仍以邢窑为代表。

邢窑的窑址位于今河北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和临城一带。邢窑白瓷经北朝初创和隋代的积累,入唐后形成了自成体系,并能与越窑青瓷分庭抗礼的着名产品。

邢、越两窑所产瓷器,一白一青,在地域上一北一南,代表了唐代瓷器生产的两大主流。

邢窑瓷胎质细洁,釉色白润,品种丰富。餐具、茶具、酒具、文具、盥洗具、储藏具、灯具、药用具,玩具、佛教用品及明器,无所不有。当时邢窑既生产质量高的精细白瓷,也生产质量较粗糙的白瓷,因而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要。所以唐代学者李肇在《国史补》中提到邢窑的白瓷时说:“天下无贵贱,通用之。”邢窑白瓷以素面为主,质朴大方,但也有用刻花、印花、贴花、雕塑等技法来装饰瓷器的。和前代所不同,唐代的装饰纹样线条流畅,结构严谨,艺术手法更臻成熟,时代特点也更为明显。有些器物不仅在造型上与同时代的金银器相一致,而且在装饰纹样上也基本相同。如海棠形银盘是晚唐出现的新器形,邢瓷中的海棠形白瓷印花盘其形制显然仿自海棠形银盘,其盘缘上的缠枝花纹也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收藏的银盘边缘纹饰相类似。又如莲花纹是邢瓷自北朝至唐代所一直沿用的纹饰,但早期仅为刻画简单的小朵莲花,到唐代则出现了制作精致的仰莲、覆莲纹佛像座,这一方面说明了邢窑装饰经历了由简到繁的演变过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时期佛教大兴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部分瓷器出现了“盈”、“翰林”等款识。“盈”字款多见于碗、壶、盒等底足,“翰林”款主要见于罐类器的底部。字款均阴刻于器物外底部,有施釉前刻画与施釉后刻画两种。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白瓷花口瓶,上面刻有“丁大刚作瓶大好”广告式字句。

同类推荐
  • 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本书从唐人尚诗、盛世风趣、仕进多途、文士风流、佛道盛行、女性风采和开放兼容等七大方面,较系统构筑了唐代社会的文明画卷,并且通过对相关唐诗的研读来展示这一文明。
  • 菊与刀(精华版)

    菊与刀(精华版)

    本书讲述了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
  • 婚育习俗

    婚育习俗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德国文化研究

    德国文化研究

    德国作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实体和欧洲一体化的领头羊,在欧盟、欧洲乃至世界的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舞台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与德国的各种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和深化,我国全方位了解德国的需要也越来越紧迫和重要。基于德国位于欧洲中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传统,德国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既不同于东欧、又不完全与西欧国家相同的特性。本书从历史、区位地理、认同与文化符号的角度对德国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颇有学术创见。
热门推荐
  • 择界

    择界

    他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挣扎了多少次每一次血脉记忆的觉醒,都是他最痛苦的事纵使他一次次的失败,纵使他一次次重复但他依旧坚信,这一次必定是他想要的世界……他并不是神,更不是缔造者,他只是一个挣扎者
  • 熬过了2018的5月

    熬过了2018的5月

    我根本无法抵抗突然到来的负面情绪很多个崩溃瞬间都以沉默应对.
  • 净土往生传

    净土往生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下霸君

    天下霸君

    三十年前一场祸及整个大陆的战争被淹没,秩序重建。三十年后故人之子重出大陆,披荆斩棘,重走先辈路。
  • 勉为其难娶了你

    勉为其难娶了你

    南宫琪本来想好好的与李靖过平淡生活,但是因为李靖母亲的反对最终分手,本来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爱情本来就不会一蹴而就,可是李家欺人太甚,南宫琪没有能力反抗,于是出卖自己给卫勉,以达到有资本去报复李家,最后却发现自己错的离谱,后悔的她离开了这种城市,卫勉却不放过她,以合约没到期为由将她寻回,南宫琪又做回了笼中鸟,合约到期时意外怀孕,本想打掉,却被人劝住争取一下孩子父亲的意见,本来只是过个形式,却不料卫勉提出结婚,给孩子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南宫琪要答应吗?
  • 死神特洛伊

    死神特洛伊

    这是一个以吸血为生的小姑娘,作天作地搞事情,最后把自己陷进去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家庭实用保健方法手册

    家庭实用保健方法手册

    本手册共分为现代人保健篇、起居行保健篇、人体保健篇以及日常按摩保健篇等四个部分,介绍近200种实用的家庭保健方法。
  •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
  • 菲龙传

    菲龙传

    林震南林长老从东方下山庄,正好碰上了阻挡在东方的奕剑门所组成的帐篷,但见一名中年的美貌少妇闭目坐落在所有帐篷的正中央,正是奕剑门门主刘采林。林震南不想多惹是非,因此急向西而去,不理会奕剑门门主以及其门下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