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50500000020

第20章 审美价值体验与生命和艺术的联系(7)

在此,需要进一步追问:深度体验与广度体验、封闭体验与开放体验、宗教体验与道德体验,在同一审美主体那里,能否统一?如果不能统一,是何原因?与此同时,也应进一步追问:不同的体验方式之间,是否存在审美价值大小的区别?如果存在,又是何原因?从东西方美学史或艺术史上,可以看到,心灵的开放度与艺术家的个人气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审美的价值取向,是由艺术家的生命个性或艺术家的生存境遇所决定。应该说,这两种审美价值体验类型,既可以在同一艺术家身上得到体现,也可以在同一艺术家身上形成分离,关键在于:艺术家的生命境遇、生命个性与生命选择,其不同价值皆可以发挥到极点。事实上,不同的审美体验类型,可以满足不同的审美接受者的需要,可以揭示生活的丰富复杂性。

封闭性体验类型,也可称之为孤独性体验,它既可以源于艺术家的先天生命气质类型,也可能源于艺术家后天的生命境遇,也就是说,天赋的特质与后天的境遇,皆可能使艺术家倾向于“封闭性体验”。不是说,艺术家应该天生具有孤傲的气质,而是说,假如艺术家天生具有孤傲或内向的生命气质,就应该包容它或宽容它。孤傲或内向的艺术家,有其不同的境遇,有的命运多舛,有的宁静安详,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的生活条件或处世方式;如果宁静自处,就会减少矛盾,生命安详自如;如果决不苟同,就可能痛苦相伴,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就是如此矛盾,我们希望独立而自由地生活,但是,又不得不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生活,个体的生命意志与他人的生命意志之间,为了生存的优越地位,必然存在剧烈的冲突。作为艺术家,只能顺从个人的生命天性,以其独特的生命价值立场去面对生活世界。封闭性价值体验,绝不是空洞无物的,它就是面对世界重构世界的方式,在封闭的体验者那里,他们总是贴身地与生命对象保持深刻的精神联系,或者说,在艺术家那里,一切生命事物都可以成为人类生命的象征。也就是说,他/她会把自然的一切看作是人的生命象征物,于是,当艺术家看到河流欢笑时,艺术中就显示出生命的温暖;当艺术家看到秋冬之季的山峦与枯树,艺术中可能充满生命衰败的迹象。正因为如此,从八大山人的画中,你可以看到孤独而狂狷的生命体验是如何通过与山石、落木、飞鸟对语得以呈现,在黑白画中,那种生命境遇的变化,使他意味到生命的严酷,不过,在生命的寒冷季节里,他还是愿意像孤鸟一样睥睨这个世界,显示出他内心不屈服的生命意志。孤独的体验者更多生命的伤感,他们会为生命的消逝而哀叹,他们也会悲秋悯冬,专注于长夜悲歌。

孤独的体验者,在什么境遇下可能对生命形成新的看法?这就需要人生的真情与温暖让他/她感动,孤独的体验者对世界的悲悯体验,可能因为世界的残酷而加剧。例如,两次世界大战,加深了战后艺术家对生命的苦难体验,犹太人的生命苦难史,加深了以犹太人为题材的叙事艺术的悲悯色调。必须承认,孤独者的悲悯体验并非一成不变,也就是说,他们并非永远只能悲伤地歌唱。当他们得到生命的温暖时,感受到了人世的美好时,当他们真正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德音时,也会为生命而欢呼,在他们的艺术中,就不会只有愤怒和孤傲,就不会只有悲悯与伤感。温情可以感动世界,也可以感动艺术家,正因为人世间充满着这些感动,生命才会富有力量。

再说开放的体验者。这些艺术家是生命的歌者,也是生命的欢乐者,他们乐观地看待世界,对世界充满了希望,他们善于从生活世界中去发现美。如果说,封闭的体验者总是以悲观的眼光看待世界,那么,开放的体验者则总是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世界。开放的体验者知道,世界充满了邪恶与苦难,他们就勇敢地正视这些苦难,甚至可以说,他们有时对苦难能够客观冷静地对待,能够用白描的手法,让苦难的生活再现于笔下,不过,在这种苦难的正视中,他们并不忧伤,他们相信,美与丑、善与恶、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总是相伴相生的,他们不相信单维的世界,不相信只有美的生活,也不追求纯美的生活。关键在于:当丑恶与苦难主宰世界时,我们要有信念战胜它,他们通过正视苦难而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期待,而不是在纯美的世界中幻想美丽的生活。开放的体验者,是否可能转变成封闭的体验者,应该说,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当他们的生命境遇发生了变化,他们能够运用别样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时,他们的审美价值观念就会发生转换。许多共和国的诗人,在未经历“文化大革命”之前,对共和国的生活充满着理想的期待与憧憬。但是,当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身经苦难时,当他们重新体验底层世界的艰辛时,就不再采取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相反,他们更留恋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面对分裂与异化的世界,他们重新思考人生与人性,重新思考审美与自由,不再从表象的乐观中去想象生活,更不会顺从外在意志去构造美丽的生活。艺术家并不总是自由的思想者,甚至可以说,许多艺术家都是世俗社会的逗乐者,他们根本就没有自由的思考,也没有自由的心灵想象,他们只知道逗乐,让人们欢笑。事实上,这是艺术家无法避免的宿命。生活需要“逗乐”,自然就要有“逗乐的艺术家”。逗乐,是不是真正的艺术家?严格说来,逗乐不是艺术家的使命,但是,“逗乐”确实是艺术的职能,历史上的艺术不少就是为了“逗乐的”,并没有高远的艺术目的与崇高的艺术境界。

自由的艺术创作者,是为心灵而创作,而不是为了逗乐而创作;艺术也需要小丑,小丑就是为了生活逗乐的,但这绝对不是艺术的主要任务,或者说,满足于简单的逗乐是不会诞生真正的艺术的。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的欢乐,而精神的欢乐或精神的需要,对于审美存在者的自由生命体验是极其复杂的。艺术的职业化,确实不可避免地要担负小丑的职责,因为大众需要小丑,但是,从艺术主体性意义上说,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表现自己的思想,表现对社会的理解,表现出对生命的思索,就需要艺术家更为深刻地体验与理解生活。在生命的自由之思中,我们不仅需要探索生活的广度,而且需要探索精神世界的深度。逗乐的艺术,是民间的艺术,它不能占据艺术主导,它永远与民众的欢乐相伴,有其地位与价值,但是,自由的艺术史不能过分突出小丑的艺术,就像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品艺术占据了艺术市场,仿佛节日的艺术,只能是逗乐的艺术或小丑的艺术,结果,真正安宁神圣的生命艺术没有得到重视。从生命的深度与广度探索,从生命的悲感与喜感体验来看,我们的艺术相当难以达到深度,因为整体文化氛围没有强调深度艺术的地位。

所以,歌剧艺术与交响乐艺术、先锋艺术与探索艺术,总是“小众的艺术”;其实,“大众艺术”与“小众艺术”,只是艺术的外在形式。作为独立自由的民族艺术,应该探索生命,反思历史,重建价值信仰,这才是艺术的核心任务。所以,开放性体验与封闭性体验,在审美生存价值的深度与广度体验中,必须构成生命价值探索的互补形式。从艺术家的毕生艺术创作而言,深度体验与广度体验、封闭性体验与开放性体验,是可以包容的,因为生命在发展,观照世界的艺术方式与审美价值立场就不可能不变,反过来说,要想在同一时期同时进行两种不同的价值体验,一会儿欢歌,一会儿悲哭,这是很难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真正的价值体验必须是“深刻的人生震动”,不是外在的形式变化。如果没有深刻的人生震动,只有形式与主题的转换,那么,艺术家的深度体验就不会丰富真实;一切艺术,皆源于艺术家的生命真性情,仅靠虚构与想象,根本无法维护生命的真实。生命的真理,只能源自于真实的生命价值体验与自由的审美想象。在审美价值体验的丰富复杂的类型中:深度价值体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存在的心灵悲怆或生命的神圣欢悦;广度价值体验,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生活世界的丰富复杂的精神存在力量。正是在这两种基本价值体验类型中,可以发现,悲感形态与喜感形态、宗教价值形态与道德价值形态的丰富性审美思想意义。

第三节 重建审美体验与价值体验的内在联系

3.3.1形象认知与概念反思:价值体验的二维

审美体验与价值体验的联系和区别,可以通过“形象认知”与“概念反思”予以理解。从本质上说,审美体验的核心是“形象之思”,由形象之思体验对象的生命存在意义,并进而反省自我的生命存在境遇。价值体验则相反,它是由个体内心的自我反省进而上升到人类生命存在的普遍价值的反省。审美体验,更多的是从外在审美对象进入内在想象和生命反思的过程;价值体验,则是由内在生命体认进而上升到外在生命存在的价值确证。或者说,形象认知与概念反思,是审美价值体验的二维;只不过,在审美体验中,“形象认知”优先于“价值反思”;在价值体验中,“概念反思”优先于“形象认知”。

形象认知是具体的,大致可以分成:日常生活的形象认知与艺术对象的形象认知。前者包括自然对象的形象认知、人际生活的形象认知,后者包括民族艺术的形象认知、异域艺术的形象认知。从时间意义上说,日常生活认知,可分成:历史生活的形象认知与现实生活的形象认知;艺术对象的形象认知,可分成:古典艺术的形象认知和现代艺术的形象认知。时间与空间,是形象认知与生命想象的基本结构模式。概念反思是抽象的,人类的价值原则根源于生活经验,但是,在民族智慧的自由作用下,价值理想与价值原则抽象成具体的概念。例如,自由、幸福、美德、至善、勇敢、优美、崇高、高尚、优雅等等,这些概念,有些是美学的,有些则是道德的,更多的是伦理概念,只有通过伦理概念才更能体会其思想价值。价值原则,皆是自由的生命原则或至善生活的美德要求。如何进行价值体验?

个体生活的经验与普世的价值原则相结合,通过概念的中介,形成生命的自我评价与自由评价。

人类生活应该形成审美自觉,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艺术生活中充满了美。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在意生活中的美?其实,人们从不同形式上参与了日常生活与艺术生活的审美,甚至可以说,日常生活审美与艺术生活审美,须臾不能离开我们的生活。当然,由于生活的自由度不同,具有闲暇的人与物质自由的人,更多地参与了日常生活与艺术生活的审美;而忙碌与穷困的人,则较少地参与日常生活与艺术生活的审美。这实际上就是马克思所谈到的人的全面解放与自由劳动时间或闲暇时间获得的重要意义所在。当人类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获得统一时,审美的自由增多;当审美的自由增多时,人类生活的自由价值就能得到更充分的价值确证。

从自由理想的社会来说,每一生命存在,应该重视日常生活的审美与艺术生活的审美;这就要求人的生命活动不能过于繁忙,要有闲暇时间与游戏活动。这是理想或正常的社会必须保证的生命存在方式,事实上,我们的社会不断增加假日,不断减少工作日,就是为了保证人民的自由休息时间。人是依赖快感与美感生活的,如果没有快感与美感,人的生活就失去了自由意义。

日常生活如何审美?这就要求每一生命存在者能够自由地审视自己的生活,照顾自己的生活;审美能够成为生活的动力,必须从广义的自由与审美体验意义来看待日常生活。审美在日常生活中是自觉的,并不是理性强制的。人们天生地关注自己的容貌,在意自己的服饰,在意自己的居住环境;越是自由的生活越重视生活的美化,越是不自由的生活越是忽视美化生活。这是极有意思的现象,自由的生活者非常在意美化自己的生活,他们善待美的事物,同时,创造美的生活。例如,自由的生活者会非常在意室外的环境,修饰花园草地,栽树植花。当无法改变外在的生活环境时,他们更注重美化室内的生活,他们种植鲜花和绿色植物,让植物和花卉美化自己的生活,他们并不在乎这些美的事物所具有的生命价值,更重视这些事物的形象所产生的美感体验。与此同时,应该看到,审美存在者每天都要美化自己,包括自己的面部形象与衣饰形象,这些美化总能给人带来快乐。日常生活审美,是生命的本能要求与社会要求,通过美化生活自身,确证自我生命的意义;快感与美感的创造,就给日常生命存在提供了自信、快乐与幸福,这就是美感生活的生命存在价值。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厚黑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曾国藩厚黑韬晦智典、曾国藩厚黑纵横智典、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首次使用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它的出版甚至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不仅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和特色也为后世哲学史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开出了全新的境界。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是一本教年轻人涵养心性、收获淡定人生的智慧书!它囊括《孟子》、《老子》、《庄子》、《易经》、《传习录》、《小窗幽记》等数部国学经典中折射出的修心智慧,为现在社会疲于奔命的人们,打开一扇心灵之窗,告诉大家如何修炼一颗淡定洒脱的心,收获通透自然的人生。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热门推荐
  • 撒旦陛下独宠娇妻欲要逃

    撒旦陛下独宠娇妻欲要逃

    “也许我世故,但不虚伪。我不想利用谁,更不想被谁利用。”可谁知道她一直在他精心编织的阴谋中生存。当有一天她发现了,又该何去何从......她逃脱了他的魔爪,却跳进了另一场温柔陷阱。他冷酷无情,狂傲冷冽。他清新俊逸,温柔体贴。却都在骗她,在场游戏中。谁将守护她一生一世,又或者相濡以沫、举案齐眉。我信你成性,你骗我成瘾。这句话是她对他们所说的“九杯酒”道尽了她的心碎,却使他情不欲失、悲痛欲绝,“九封信”写出了他愧疚、懊悔不已”字里行间透露着动人心弦的温暖,又有声泪俱下触动灵魂的魅力他的悔恨使她热泪盈眶,但是他能打消他对她的伤害吗?
  • 意是年华恰西洲

    意是年华恰西洲

    有人说,当火车经过每一道风景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印记会慢慢淡化,而你和我注定也只是擦肩而过。
  • 木兮木兮何所之

    木兮木兮何所之

    两条不相干的线,真的只能平行吗?如果我们愿意为对方弯曲一点点,那么,也许我们会变成一个完整的圆。彼此努力,才能成就最好的我们。李向谦一直对自己平凡而又稳定的生活感到满意。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努力的想让自己的人生过的波澜壮阔。步入中年后才明白,其实自己也就是个平凡人。李向谦则不,他的愿望就是一辈子安安稳稳的按班就步的老去。直到遇见她,他才恍然,原来生活,不是你想安稳就能安稳的。
  • 我只是天堂的过客

    我只是天堂的过客

    全新视角,引领读者进入人间天堂。图文并茂,百余张绝色风景图片。一部详尽的旅游指南,您九寨沟旅游的贴心向导。这是一部非常别致的自然读本:它图文并茂,不但是对“人间天堂”——九寨沟的亲历笔记,还以特有的好奇心,对其间的自然奇迹作了细致入微的探索,其间不乏人文关怀和自然哲学之底韵。作者以一个文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描述了九寨沟的主要动、植物和水文、地貌特征;而摇曳多姿的诗化文字与瑰丽的大自然浑然天成,真切感人的民俗人事和博物学景象叙事,吸引了在喧嚣世界中渴望一片宁馨天空的现代读者的注意力:曾经造访过九寨沟的旅人,作者会以全新的视角引领他们重访故地;而那些不曾造访过“天堂”的人,又怎能按捺得住向往之情呢
  • 独自2

    独自2

    将龙魁捡来的爷爷知道他的身世后,怕他变坏。于是将他送到了欲兽城,让他活下去。
  • 弃子可戏之师尊带我飞

    弃子可戏之师尊带我飞

    一失足成千古恨!好心救人反而横死!最后沦落到要跟一支竹笛穿越异世重新为人的地步,而且,还没有了记忆!当师尊为救自己而面临死亡之际,他却说:凌儿,不要哭,为师该教的都已教给你了。你的路还很长,即便日后没了为师在旁,也要循着本心坚定走下去。不要想着报仇,如今的你,没有那个能力。若是为师就此消散于天地,切记:你的身上有为师的魂。我不记得曾经的喻千凌,只是即便是如今的我,也从骨子里厌恶所谓的“天道意志”。你不是狂吗,既然你任性是因为实力,那我,便用实力让你屈服!既然你封印了我师尊,那我,便打碎你的封印!师父,等着我!踏遍天地万物,用尽世间余生……
  • 英汉新闻语篇研究

    英汉新闻语篇研究

    本书将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叙事学的理论和方法相融合,对英汉新闻语篇进行实证比较研究,重点探究了新闻语篇的认知叙事结构、新闻标题的功能、广播新闻和报纸新闻的文体特征以及新闻语篇的叙事教学等内容,为拓展指导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为构建认知叙事新闻学和建立语篇研究的认知叙事分析模式奠定了基础。
  • 星极域之地球

    星极域之地球

    既武林平息三百余年后,再一次掀起腥风血雨。少年氏达,正是这次风暴中心。而当年施强曾横空出世,打败武林,无人为敌手,独孤求败。其徒是否也能称霸一方呢?且看少年氏达成就一段传奇!
  •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阒然喜欢你

    阒然喜欢你

    秦筱晗是一中传说中最温柔柔弱的乖乖女,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架不看片成绩还好。那年微风细雨,矜贵少年撑着一把伞,拿着一份文件就这么走到了少女的心里。然而在少女出现时江璟第一眼看到她就看到那温柔无害的外表下邪恶不羁的心。“你也配追沈昀?”黑发少年靠着墙一脸嘲讽。看起来温柔又柔弱的少女却邪佞的一把撩起长发,天使脸上勾起恶魔的笑,帅气道:“怎么,想拦我?”却也不知谁把那人宠上天最后拉着少女可怜巴巴:“你喜欢我好不好?别喜欢他了。”你以为她喜欢我?可她一开始找我,就是为了你……(表里不一邪恶少女VS傲娇帅哥学霸)这是一个互相针对的故事,一个悄悄暗恋的故事,也是一个偏执少年与暗黑系少女的救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