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50500000061

第61章 现代价值论美学及其传统文化信念(10)

杨绛对丈夫的散文小说诗思记述,运用了独特的视角:一是学术视角,二是情感视角,三是历史视角。当杨绛从学术视角切入对钱钟书的叙述时,她不可避免地要从《围城》入手。她并不对《围城》的主旨进行学术阐释,而是真实地再现钱钟书的创作生活,再现了他们的爱情生活。这种琴瑟谐和的情调本身,也就成为生命自由理想价值的追求和向往。“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给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样反应。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时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对大笑。”这种笑的层次,这种笑的境界,这种笑的内涵,只有他们两心的情爱相知,其中,也间接透露了他们所共同追求的幽默效果。在散文的自由诗思中,杨绛让读者相信钱钟书的虚构和想象充满生活的乐趣,“创作的故事往往从多方面超越了作者本人的经验。要从经验的故事追求作者的经验是颠倒”,这无疑是以独特的方式写的“虚构颂”。当钱钟书的《围城》发热发光之后,钱钟书的《谈艺录》、《管锥编》成为“神话”之后,他的朋友、学生、青年学者,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于钱钟书的“神话”和价值论美学阐释。在这一切声音之上,杨绛的发声是独特的真实的。她以散文小说诗思的叙述,最真实地展示了钱钟书的生活,她以夫人的身份和朋友的立场,披露了钱钟书真实的心灵世界。她真实地叙述了《围城》创作时的家庭生活和时代状况以及人物取材和构思经历,这是最真实的作家心灵的展示。杨绛的幽默风采,在情感视角观照钱钟书时充分展示着,她写道:“钱家人爱说他吃了痴姆妈的奶,有‘痴气’。

我们无锡人所谓痴,包括很多含义:疯、傻、憨、稚气、孩子气、淘气等。”杨绛旁敲侧击,突出钱钟书智慧性的弱点,活脱脱地写出了钱钟书的独立不羁。这种“痴气”,与他人眼中的钱钟书具有“傲气”相反相成,造就出奇异的学者性格。夫妻的情感和谐中无事不谈。钱钟书的童年趣事,显然,是在多方面的闲聊中浮出并深记的,长久停留在杨绛记忆深处的往事,连同中年过后的练达,显得风雅多趣。杨绛在对钱钟书的情感记忆中,非常重视钱钟书的“才”。“那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钱穆的一本书,上有钟书父亲的序文。据钟书告诉我,那是他代写的,一字没有改动”,这是写钟书的奇才怪才。“我常见钟书写客套信从不起草,提笔就写。八行笺上,几次抬头,写来恰好八行,一行不多,一行不少。钟书说,那是他父亲训练出来的,他额角上挨了不少‘爆栗子’呢!”这是达观的叙述者,在给来访的朋友介绍钟书的鬼才,这里,充满存在的怡然自得。

从杨绛的叙述过程中,可以看到,这对夫妻作家的幽默是相互创造的。

“我们俩日常相处,他常爱说些痴话,说些傻话,然后再加上创造,加上联想,加上夸张,我从中体味到《围城》笔法。”这些叙述,分明透露了这样的生命消息: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真正的知识者都不忘肯定自己的过去,肯定自己的才能,肯定自己生活的勇气。

真正能体现他们生存勇气的,还是从历史视角中观照钱钟书。杨绛和钱钟书,在“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岁月,承受了残酷的精神折磨。当杨绛叙述到女婿被迫自杀时,自己被斗时,钱钟书被剃成“阴阳头”时,他们都不忘用幽默达观的态度来排解。两人相互依靠,坚定信念而不失去“存在的勇气”,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正气歌,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放射的人格光辉。这种对时尚政治存在价值的抗拒,具有特别的意义,从散文的自由诗思中,应该看到,知识者的生命存在价值,自省而克制,他们无法直接挑战时代的政治生命价值或非自由的生命存在价值,但是,他们能够坚守生命存在的独立与自由,这其中,就呈现了知识者的价值信仰,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保持生命存在价值的正直与勇气。杨绛以生命感受,几十年的深厚理解,写出了特殊而又平凡的钟书,写出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智慧和生存勇气。在苦难的岁月里,钱钟书仍痴情于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外文化比较,这种信念,正是来源于知识分子存在的勇气。

杨绛以最真实生动的笔触,展示了高级知识分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心,正好说明,真正的知识分子,真正具有自由人格的知识分子,不会放弃自我坚定的人生信仰。无论他们身处何种逆境,都会勇敢地创造和奉献。杨绛的散文小说诗思,能达到这种思想深度,既是出于深度体验的自觉,又是出于理性的呼唤。

宗璞比杨绛年轻,但她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一直忧心如焚,她从父亲身上看到了知识分子的特殊使命。事实上,儒家人格从精神深处指导着她们的生命价值取向。宗璞对父亲的人格精神素描并不完整,她对父亲无限敬爱。宗璞之所以没有长篇大论地叙写关于父亲的生活,是因为冯友兰其实也是散文小说诗思家。冯友兰的一生,皆沉浸在以诗性散文与诗思表达之中,他的生命哲学观念的创造,例如,《三松堂自序》和《三松堂集》,可以视为冯友兰最优美的散文诗思结集。那些出色的散文诗思,是诗与哲学的融合,是诗与思的统一。宗璞长期照料父亲的生活并从事业余写作,也许宗璞的文学天赋优于哲学天赋,所以,她不可能或者没有精力去深究父亲的透彻之思。但是,父亲的人格观念,父亲的审美理想,朋友与父亲的交往,父亲的未尽心愿,父亲的着述过程和创作态度,以及父亲的不老诗心,宗璞是最熟悉不过了。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看到宗璞关于父亲的散文小说诗思或回忆长篇,但就仅见的散文小说诗思篇什来看,这对父女的感情,是相当融洽而且平和亲切的。

宗璞的严肃责任感,培植了她对父亲超乎寻常的报恩或关心情感。

哲学家突然成了旋转的陀螺,不能自由选择方向时,是何等痛苦。“老实说,三十年来,从我的青年时代开始耳闻目睹,全是对父亲的批判。父亲自己总是检讨。家庭对于我,像是-座大山压头顶,怎么也逃不掉的。”当听到人们对父亲的重新肯定和科学评价时,宗璞感到自由与欢悦。宗璞的散文小说诗思总是由一点引发开去,由特殊意义上升到普遍意义上去。

如给父亲祝寿,她在散文的结尾写道:“为天下父母,喝一口酒”。她把个人的情怀和人类的情怀沟通在一起。正是从父亲的身上,宗璞看到了知识分子存在的勇气,她在散文的诗思中写道:“从父亲身上我看到了一点,即内心的稳定和丰富。这也可能是长寿的原因之一。他在具体问题前可能踌躇摇摆,但他有一贯向前追求答案的精神,甚至不怕否定自己。历史长河波涛汹涌,在时代证明他的看法和事实相谬时,他也能一次再一次重新起步。”冯友兰以儒家人格和生命哲学为本,通过儒家哲学的不断理解,寻求生存的真理,这是知识分子的探索道路,没有失去勇气的存在之路。

她着力突出父亲撰写《中国哲学史》的执着精神和不懈勇气,还专门谈到父亲的预言:“中国哲学将会在二十一世纪大放异彩。”宗璞十分重视知识的自由人格,知识分子要求做人的尊严;这种尊严神圣不可亵玩,充分体现在宗璞的散文小说诗思叙述中。

宗璞的散文小说诗思中,充满很强的理性成分,所以,感性的读者往往对她敬而远之。理性的读者,则从她的散文小说诗思中看见了精神深度。宗璞是冷峻的,诚恳的,严肃的。从杨绛的钟书论和宗璞的冯友兰论中,可以看到,她们在大致相同的文化环境和时代里,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心态。杨绛乐观、长歌当哭、幽默;宗璞沉思、认真、拥抱理性。如果说,杨绛的散文小说诗思充满喜剧精神,以喜剧去怀念生活,评论悲剧时代,歌颂知识分子的自由人格,那么,宗璞的散文小说诗思则充满悲剧精神,沉重地表现生活,恸哭着缅怀。宗璞在特定的文化中,很难乐观地笑起来,她悲思着;杨绛在动荡的岁月中,则蔑视丑角,敢于开怀大笑。面对荒诞,她敢于机智地逃避;为了亲人,她敢于作出牺牲,她们以不同的文化心理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女性的生命体验。由她们的钱钟书论或冯友兰论扩展开去,我们应该相信,中国知识分子永远不会失去自信力。人格完善不仅是古典的命题,而在将来仍然是具有永恒性的价值标尺。儒家性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安身立命之本,一切自由和欢乐最终总是“孔颜乐处”。

5.3.3亲情坚守与普世幸福的抒情想象和期待

应该承认,对亲人的怀念、记叙和理解,在散文小说诗思创作中,只不过是杨绛和宗璞的外在生活的表现,她们创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对内在精神生活信念的传达,不是对他人存在的阐释,而是表达并肯定自我存在的勇气。这种深度的创造传达,是杨绛和宗璞散文小说诗思之魂,雅斯贝斯曾指出:“勇气不仅仅是生命力,也不仅仅是赤裸裸的挑衅的力量。它只能存在于从生存的桎梏里所争得的自由中,存在于揭示出来的无畏灵魂,坚定的信念,赴死的能力中。”杨绛和宗璞,早年皆就读外国文学,而且,曾先后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深造过,这就构成了她们的某种相似性。杨绛对外国文学的理解,有《春泥集》和《关于小说》,宗璞也有类似的着译。杨绛对英国散文小说和塞万提斯的小说尤有创作心得,宗璞则对卡夫卡和德国小说尤有研究,她们在小说和散文诗思之间耕耘。我们甚至可以把杨绛的《洗澡》和宗璞的《三生石》这两部小说,当作散文小说来读,这是她们用血泪写成的篇章。杨绛和宗璞对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反省,再一次把人的“存在的勇气”这一问题提出来。活下去,要坚定地活下去,要敢于怀疑地活下去,这是杨绛和宗璞散文小说诗思所表达的共同信念,因为世界有真,有善,有美,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创造。这些散文,真实地叙述了知识者的价值论美学信念和生命存在的自由价值沉思,他们重视通过艺术,通过情感的语言,通过心灵的记忆,通过自由之思,把生命的美感与生命的价值给予特别的重视。

在平和的环境里,每个人都会有存在的勇气,但是,在厄运和磨难的岁月里,存在的勇气就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杨绛选择了那段不能忘怀的岁月,写成《干校六记》和《丙午丁未年纪事》。不堪回首的岁月,杨绛觉得实在新奇,那种中国几千年酷刑的各种变相形态,竟然在一时期完全复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那么复杂迷茫,杨绛仍是忙里偷闲,悲中找乐。

同类推荐
  •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一书可以比作是一本心情日记,它详细记录了作者心中的阴晴冷暖,酸甜苦辣,书中的主旨是生活,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让人对身边的人和事处处充满了热爱,让人们在这个喧闹、繁杂的世界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妙,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使人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向往。
  • 劝勉录

    劝勉录

    本书以尖锐深刻的字眼批评希腊诸神和民众文化的堕落、无耻与淫乱,以清晰、雄辩的论证,呼吁和劝勉人们在最世俗的生活中保持一颗超然的心,响应更高、更神圣的道德标准,要心存智慧和希望,对自然要有所敬畏,不要沉迷于不正确的道德观念中。
  • 身边的哲学(上)

    身边的哲学(上)

    一本值得放在枕边细细品读的心灵之书。人生哲学随处可见,只是我们太过于熟悉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能从中提炼出生活的真谛。给予我们激励的也许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人或事,毕竟生活中的大事件与伟人并不多见,在平凡中获得激励,学会用灵魂去思想,我们就能惊奇地发现,给我们勇气与智慧的往往是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小事。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学的本质是应时变通、趋时更新的,既有一以贯之的常道,也有因时而异、因时制宜的变道。因此,在今天这个时代,儒家思想是具有今天的时代精神的儒学。在人们都拼命追求物质幸福的时代,凭添了许多的惆怅、无奈与困惑,希望儒家的学问和智慧能引导人们站在今天,赢得未来!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
  • 思维迷宫

    思维迷宫

    有一句格言说在社会中做事情,“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而在哲学中想事情,情况恰好相反,似乎应该说“正确地做事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这是一本关于哲学思想方法的书,内容包括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如诡辩、怀疑、剃刀、还原、分析、辩证、解释、消解、诗化、正名以及作者本人所主张的无立场方法等。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正能量

    英雄联盟之正能量

    这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我只是想再试试,哪怕真的不行……我也不想放弃!”本书又名《全华班》、《英雄联盟之逆流而上》、《英雄联盟之天才崛起》。
  • 开局就当神

    开局就当神

    我曾在稷下学宫看百家争鸣。我曾在圣王世界与豪杰厮杀。我曾纵横捭阖,率领将士们迎战轮回。我曾穿梭于永生世界,获得命运长河的力量
  • 末世五彩雪

    末世五彩雪

    一场美丽的的五彩雪从天而降全世界在一夜之间变为充满活死人的地狱少数人苟活了下来身为高中生李梓晨在不明所以就进入濒死状态!但在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身体也出现奇特的变化李梓晨在这危险而又充满人心背叛的末世将开启怎样的生存!
  • 真理涌动

    真理涌动

    新书已发布《这个系统好凶猛》,欢迎一看。本书简介:本书讲述了一个不会魔法的地球人穿越异世界后借鉴地球的知识改变世界的故事。
  • 《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佛教来源于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经典浩如烟海,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百喻经》又叫《百句譬喻经》,原名为《痴华鬟》,是印度法师僧伽斯那根据《修多罗藏》十二部佛经中的素材编撰而成,它通过寓言故事阐述了佛教经典,寓言通俗自默,充满了哲理,又枉具讽剌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原经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解释,一是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读者开卷感悟和卷尾诲颂共为则。
  •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青春是一首歌,演绎着浪漫的童话,这里有我们青涩的成长历程,有我们甘之如饴的美好回忆。任时光流转,最初的亦是最美。
  •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这是一本人生成长路上的指导书。它纠正你的安于现状,让你勇往直前;它重塑你的犹豫不决,教你披荆斩棘。职场的迷茫、情场的焦虑,改变现状,都在你的一念之间。二十几岁奋斗的年纪,放弃安逸,梦想终将载你远航!如果你害怕成为明天的失败者,那么从今天起,你就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能再过散漫安稳的生活,而要沿着人生的道路开始努力奔跑,总有一天,你会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会拥有想要的生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觅爱笔记

    觅爱笔记

    游戏创业女+文青漫画女,双女主闺蜜的爱情事业奋斗公式。
  • 独家盛宠:偏偏喜欢你

    独家盛宠:偏偏喜欢你

    她隔着晦暗不清地光线,看他棱角分明的脸,“爱我?你怎么证明?”他将手中烟头捏灭,摸出军靴中的刀,眼皮都不眨一下,用力扎入自己肩头,“够吗?”她往前,盯着他,一下一下,重重戳着他的胸口,“怎么不往这里戳?”他低头看她,在弥漫地血腥味中低声回答,“我还要留条命,带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