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62500000041

第41章 教育反思篇——打造文明健康的现代人(3)

4.尊卑贵贱意识严重

几年前,加拿大曾发生了两起中国博士生自杀事件。

一起是某省份的一名理科状元在读完博士后,只找到一份在一家工厂干体力活的工作而跳楼自杀;另一起是这名博士生被公司辞退后,跳桥身亡。对此,有人评论认为中国教育给人以一种尊卑贵贱的意识,把人分成三教九流和尊卑贵贱。由于他们落差过大,缺少心理承受能力,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之路。由于缺少民主、人权、人性、人格和人品教育,在餐馆、宾馆、健身房、美容院等服务性行业,服务生们经常遭遇客人对其大声呵斥、无端指责的行为。顾客都把自己当成了上帝,而上帝并不是这么对人的。这是为什么?

因为是那些所谓的尊贵客人头脑中尊卑贵贱的意识作怪。

再说一种找工作的现象。许多人在抱怨找不到工作,事实上,现实社会可干的活多得很,关键是谁都想找一份收入高又体面的工作。在西方国家,工作是不分高低和尊卑贵贱,就算你是教授、博士生,干体力活的大有人在。我认识一些在国外读博士、硕士的,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基本上是送外卖、餐馆打工、咖啡厅打工、超市搬运工等。一旦有了打工工作经验后,第二份、第三份的工作,就开始越来越理想了。

在国外,这种找工作程序基本已形成一种定律,大部分人都有这种“从苦力辛苦工——略有改善——接近专业——相对理想工作”这种工作经历,从来没人抱怨而想不通,也没人会因为你的工作而不尊重你,没有感到自己身份少了点什么。

5.中国教育的最大悲哀

面对僵化的中国教育,谁是最大的悲哀?不是教师的悲哀,也不是学生的悲哀,更不是家长的悲哀,而是社会和国家的悲哀。这种悲哀体现在中国教育不作为、政府抓教育管理不作为。政府一心只抓眼前利益和眼前事,缺乏高瞻远瞩的教育战略决策,永远在讨论中、研究中、争论中、文字中、表层上谈教育和教育改革。一谈30年过去了,再一谈10年又过去了。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损失了什么?以今后百年几代人的代价,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前途打下了问号。谁在思考国家问题?谁在思考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提高国民素质,不是用口水说出来的,不是靠文字写出来的,不是靠紧闭双眼想出来的,不是靠几个人几篇文章能决定的,是需要从文化教育着手的。

总之,教育问题是现代中国的重要问题,绝对不应该再忽悠下去了,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有一个民族感;必须真正提高认识,有一个紧迫感;必须制定组织措施,有一个责任感;必须实施务实行动,有一个价值感。

第四节反思家庭教育环境

一、赵母20次搬家的反思

1.孟母三迁与赵母搬家

古代的孟母三迁,作为家长培养子女的佳话流传至今。

昔日孟母三次搬家,是为了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第一次搬家,因为他们家住在集市附近,每天小贩叫卖声不断,孟子跟着叫卖声学样,无法静心读书,孟母思虑后果断地搬家。第二次搬家,因为居住在坟场附近,经常是吊唁哭声不断,孟子又跟着学吊唁哭声,不能安心学习,孟母见此状况决定再次搬家。最后孟母把家搬到学堂附近,每天朗朗书声,孟子也每天跟着先生读书。见此,孟母认为这种环境有利于儿子学习,决定住下不再搬家。

古代有孟母三迁,现代有赵母的20次搬迁。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某校高中二年级学生小赵的母亲颜女士,是一名优秀的幼教老师。为了缩短自己家与学校之间距离,减少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让女儿有更多的学习时间。自女儿念小学以来,开始不停地搬家。特别是女儿升入初中、高中后,她一次又一次在距学校更近的地方租房子,在18年的时间里,搬迁20余次。

2.孩子承受不了压力,离家出走

赵母的过度关爱,却导致意外的发生。2010年6月7日,这位白皙、清秀、单纯文静的小赵姑娘,给父母留下一封表示想“一面学习一面打工”的信后,离家出走了。一个平时不看电视、不上网,没有网友没有社会朋友,如此文静而又单纯的女孩,为什么会离家出走呢?6月22日,在新闻媒体、公安部门和热心朋友的帮助下,出走15天的小赵姑娘又回到了父母身边,她委屈地说:“压力太大了,我怎么承受得住?”

二、家长行为的反思

当今社会,几千年传承下来传统意义上的父母与子女关系正在瓦解,亲情关系如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那样,受到极大的挑战。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习惯来看,国人以孝为先。

孝是什么,孝的前提是子女对父母权威的认可,即父母对子女的权威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听父母的话和按父母意见去做,就表示这孩子是孝顺的。反之,违反父母的意愿甚至对着干,就是大逆不道势必遭受谴责。为此,一直以来,父母习惯于对子女的学习、就业、工作和婚姻生活等各个方面提出建议、要求或为子女做主。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父母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自身的人生阅历和各种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的经验为标本,从保护子女的角度出发,试图避免孩子走弯路或少走弯路。父母的权威,还体现在日常对孩子的说教、训导和管治方面。父母认为说教就是对孩子讲道理,提醒他们学会处理问题,帮助他们把好人生大事之关。

孩子则认为父母在教训和干涉他们,认为父母不相信和不尊重他们,不仅侵犯了他们的基本人权,而且也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因此而产生憎恨父母的念头,甚至于用自杀行为反抗父母。

2009年12月24日重庆一名女大学生,因为不愿顺从当公务员,与当机关干部的母亲屡屡争执,最后选择了跳楼自杀,来结束巨大的压力。有一名网友说,“父母对我认识什么样的朋友,读什么专业,找什么人结婚,都要按他们的要求来,谈男朋友结果也因为父母的坚决反对吹了,现在也还没能把自己嫁出去”。

三、反思隐居教儿

孟女士与丈夫在20世纪80年代下海经商,家境富裕。

他们有一对儿女。儿子小的时候,由于夫妻两个都忙于事业,就把教育责任全交给了学校。尽管儿子也上了大学,然而,看到儿子身上存在的自我为中心、追求名牌、超前消费的问题,这位具有MBA学位的母亲对儿子的成长感到不满意。原准备帮儿子补上“读经”课,但考虑其年龄过大、价值观基本定型的实际,未能如愿。在对儿子的成长失望之后,这对眷恋传统文化的夫妇带着小女儿进入终南山中居住。

3年来他们用诵读经典的方式教育女儿,希望培养出人格完整的现代君子。为什么要选择进山隐居这样极端的方式?

孟女士解释说,自己和丈夫多年来在商海中打拼,虽然挣了些钱,但身心疲惫,并不快乐。到山里生活,一方面,是为了女儿的教育;另一方面,是为了休整身心,内省自己。

对于这种隐居深山读经典的做法,其结果如何很难评价。有网友评论说,“我是做父母的,我个人觉得那小孩子很可怜,没有玩伴。这孩子是不是要在深山里过一辈子?

做父母的是不能代替小朋友的。这样做不是爱孩子,是害了孩子……法律规定儿童有受正规教育的权利,MBA,你违法了”。有一点可以看出,父母按照自己的观点把孩子带到深山隐居学习,人为地将孩子与现实生活隔离开,这也是一种父母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表现。

四、无条件的父爱让人感动

爱被扭曲了,中国父母尤其是中国母亲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但也是自私的。中国父母的爱之所以伟大,体现在为爱而支付自我;中国父母的爱为何存在自私?表现在支付自我过程中为了满足有条件的本我需求,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有条件的爱是自私的,故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耕种与收获的关系,是一种虚爱,不能称之为真爱。

无私是一种崇高超越自我的道德人品,忘我而没有附加条件即不求回报。中国人的母爱希望得到回报,希望子女有出息,有出息就是一个条件;希望子女能争气,争气也是一种条件;希望考上好学校,考上好学校也是一种条件。很少有父母说,希望你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自自在在地过你自己喜欢过的日子。假如父母对子女的爱以这些为前提,那么,子女轻松,父母也轻松,母爱腾出更多的空间,让孩子走自己选择的路,承受选择的痛苦,享受选择的快乐,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

我的朋友汤先生(那位被网友们称之为“范跑跑”先生在博文中所提到过的杭州某学校的原任校长),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和宽容,是当今社会少有的。汤先生有一对儿女,从小到大,他从不强迫他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包括学习。因此,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人品不错。按理,汤先生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并且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在省级名校任校长多年。没想到他对自己的孩子却这么开通,不忍心对他们施加压力,放手让他们随其自然发展。两个孩子性格都很内向,不善于表达,本分和老实更谈不上如何与人拉关系、打交道了。一个不善于表达而且成绩偏下的学生,对于任何一位任课老师来讲,都不会喜欢的。孩子感到压力很大,对父亲说,我不想读高中,想读职高。父亲知道读高中对孩子的压力过大,理解地说,“那就读职高吧,学一门技术也好”。职高毕业后,孩子说,“我想参加工作”,父亲当然也同意了。工作一年后,孩子又想上职业大学,父亲依然支持。在北京某职业大学,这个男孩认识了一位家景及其普通的新疆女孩。

男孩把女朋友带回家说,这是我的女朋友,我要与她结婚。

父亲说,“你考虑清楚,结婚就要对她负责”。“是的,我考虑过了”。在一般人看来,这个婚姻的物质条件并不对等。这个不对等的婚姻大事,就在这父子简短的对话中平和地解决了。

去年,我再次拜访这位老朋友,看到他们一家人乐滋滋地,很受感动。小伙子自豪地说:“我们这个家很温馨,父亲从不给我们压力,也从不说什么要争气、要出人头地、要多赚钱发财的话。”我问汤先生:“你这么呵护他们,等你不在人世时,他们怎么办?”他回答说:“我这两个孩子比较单纯,缺心眼更没有心机,在现在的社会是吃不开的。但我不要求他们什么,也无所谓吃得开或吃不开了。总有一天他们会成熟起来,只不过比其他人成熟得晚一些。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到了30多岁才懂事的。这些孩子像我,我了解他们,到时他们也会懂事,总有办法生存下去的。”汤先生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我并不完全理解,但却又被他们这一大家子的幸福感而感染。

第五节教育的问题是精神文化缺场

一、一群失去精神文化的学子

近年来,学生自杀、他杀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据报道,构成学生的心理问题中,有关学业压力占33.3%,人际关系占27.8%,恋爱情感占22.0%,精神疾病占11.1%,生理疾病占5.6%。关于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畸形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事实上,这是一种文化衰退的社会现象。中国当代人学家和文化学家张荣寰先生认为文化是一种反映人的生存状态下的人格体现,是通过坚持信仰真理,通过所掌握的知识而行人之善性,通过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人品来实现一个人崇高的生命意义。

1.自杀事件

2007年中国青年报曾有一篇《中国每年25万人自杀须防社会转型期心理震荡》的报道,据文章记载,“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自杀,已成为青年人群的首位死因……目前中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21.6%~32%;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16%~25.4%,而且呈现上升趋势”。

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一名曾因患精神忧郁症休学一年的大三男生,因暂时未有公司与他签约工作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宿舍内自杀身亡;河南某师院正在参加考试的大学一年级女生退出考场,跳楼自杀;温州某校大学一年级男生,因为被怀疑在超市拿了一支28元的牙膏没付钱,留下一份遗书跳崖身亡;深圳某旅游学院一名21岁的大三女生,因感情问题留下两封遗书,在自己的床上用毛巾上吊自杀身亡。

2.杀人事件

云南某大学学生马加爵,由于长期精神压抑,导致心理扭曲和人格畸形,找不到拯救自己的出路。为了宣泄自身的不满,以报复的手段,残忍地杀害了四个同学,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恶性事件。

一名19岁看似小绵羊的女大学生,在残忍杀害双亲肢解煮尸后,居然声称帮父母解脱痛苦,并大言不惭地说,我只想帮助他们解脱,当他们绝望时,生死已经算不了什么。

3.虐待子女事件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理念,逼迫孩子早日成长,不惜采取粗暴的教育行为,最终导致人间悲剧的发生。

2010年4月6日,《钱江晚报》和《广州日报》分别刊登了两则新闻事件。一名在浙江嘉善打工的贵州籍女子小诺,因3岁的女儿对不上李白诗句,被其用手用力拍击女儿头部失手打死。另一则是广东顺德的一位名叫小龙的男孩,因为拒绝被父亲拉去附近的补习班上课,被当街暴打,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二、一种阴盛阳衰的文化教育现象

1.物质文化背后的庞大追星族

物质文化被称之为生产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动物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本我的生存需要,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一个国家或民族比别人强大,使自己的国民或族人日子过得比他人好。对于个人来说,努力而刻苦地学习生产文化,考大学、考研或考博,以增加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个人的名利,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名誉地位。因此,几千年来,在物质文化教育的背后,总是拥有那么一个庞大的追星族体。

同类推荐
  • 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更精彩

    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更精彩

    本书共分六部分,依次为寂寞是守候的宝藏、远离挡不住的诱惑、在平和中悠然生活、坚守是力量的凝聚、在夜晚中看到黎明、成功需要慢慢等待。
  •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烦死了”这三个字你一定说过,甚至已经成为一句口头禅,时时将它挂在嘴边,动不动就脱口而出。烦恼已经成为影响都市人健康的心理问题之一,如果无法驱走它,它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将烦恼、忧郁、愤怒等不良情绪消除是非常重要的。快乐是驱赶烦恼的最好方法,但一些人不懂快乐,总被坏情绪占了上风,或是错误地将逃避、麻醉当成了快乐。快乐是选择,是人的行为习惯,也是自我调节的能力。寻找快乐、养成快乐的习惯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 创业有啥了不起

    创业有啥了不起

    创业就是这样的一种游戏,反对在那种害死人的封闭场景下把孩子弄成呆板的人以后再去给他们忽悠创业,主张所有的人都要呼吁与创造让青少年闯荡的机会:实践、实习、沟通、尝试,然后我们就能得到一种新品种的创业素养,真的适合创造的人才。创业从闯荡开始,闯荡从现在开始。
  • 混搭:你是我的励志书

    混搭:你是我的励志书

    20世纪90年代初,李静还是个普通的专科毕业生。而戴军则是个初中就逃出校园的社会小青年,做过民工,当过驯兽师,后来在深圳夜总会做夜场歌手。就是这样两个混社会混得跌跌撞撞的年轻人,因为对梦想着迷般的坚持,一步一步向未来、向彼此靠近。李静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进入央视又离开央视,成为中国首批电视制片人,并一手缔造了《超级访问》。戴军也因为这个节目和李静站在了一起。他们不是夫妻,却在12年的时光里培养了比夫妻更深的默契。他们相得益彰地混搭在一起,成为彼此最真实的励志书。
  • 小事永远只是小事

    小事永远只是小事

    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还会选择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抓狂吗?本书想要告诉你,如果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活,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消失,重要而美好的事物就会自动浮现。这是一本令你掌握情绪、改善情绪的心灵指南,书中提供了100个瞬间见效的“不抓狂”小技巧,比如,在你快失控的时候,不妨停顿一下,问问自己:一年后,你还会那么在乎这件事吗?你会发现,眼前这些“天大的事”,其实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完全不值得为此毁掉一整天的好心情,或是让失控的情绪伤害到身边无辜的人。与此同时,你会体验到安静的强大力量,你越沉着冷静,内心就越强大,足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状况。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魔神域

    网游之魔神域

    一个游戏一个幻想,一个玩家一段往事,一场追忆一场革新。
  • 我家编辑是只鬼

    我家编辑是只鬼

    毕业后我在一家名为《夜深了》的灵异杂志社撰稿。有一天编辑联系我,让杂志社唯一一位女作者的我开辟新的风格路线:温馨的人鬼恋。道理我是懂的,人跟鬼谈情说爱什么的我是明白的,但是必须要写那种是什么鬼!臣妾不会呀!于是当天晚上,一个自称是我编辑的美男敲响了我家的房门。他说:你不懂人鬼如何那样,我会以身试教。惊悚!那啥,编辑你如此的污你家总编大人知晓吗?
  • 公开课

    公开课

    从大学到职场,从青涩到成熟,一个青春励志而又精彩纷呈的故事。
  • 火影之闪光掘起

    火影之闪光掘起

    她是二十二世纪的吸血鬼王,拥有一切,财富,权力,名声,他是木叶村第四代火影,为保村子,而死,当她成为他历史将会改写,四代重生,将会带来不一样的忍者世界。
  • tfboys十年与你们一起走

    tfboys十年与你们一起走

    本书写的是tfboys和三位女生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欢,第一次写,不好勿喷,谢谢大家
  • 网游之紫金龙帝

    网游之紫金龙帝

    九重本是个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小混混,赶上划时代仿真游戏《纪元》公测,为了买游戏头盔四处找钱,意外撞见黑帮火拼,结果阴差阳错下不仅搞到了游戏头盔,还做了九龙会的大龙头!正是风云际会,九重枭雄本色开始展露,自此泥鳅化龙,一飞冲天,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敌人统统撂倒,美人统统推倒!
  • 轻歌唤

    轻歌唤

    五岁开始一系列事情接二连三的到来,母亲随父亲殉情把本尊丢下交给陈杰?一瞬什么都消散云烟,只能拼命让自己变全能。父亲的死是否真有隐情?直到什么都明了了,一次游玩竟能让自己穿越到架空时代。为什么刚到就会遇到伤员,到底救不救?又是一次荒野存亡?全能的本尊最后成魔?成仙?亦是平凡?本尊该何去何从……
  • 淘金年代之崛起

    淘金年代之崛起

    大浪淘沙!谁是沙?谁是金?亲朋好友!谁真心?谁假意?万花丛中!谁是玫瑰?谁是罂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踏破先机!且看乡村小子如何敛财;如何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 等你的轨迹

    等你的轨迹

    她3岁,她叫他一声哥哥她15岁,她叫他一声学长24岁再见,还是一声学长但他们却成为了同事26岁,她对他的称呼不再是哥哥,学长,而是……
  • tfboys之我的公主殿下

    tfboys之我的公主殿下

    这是场机缘巧合亦或命中注定燃起的爱情这是场带有阴谋亦或无助的爱情他们奋不顾身,舍弃明星地位去追爱她们受宠若惊,却因一次次的阴谋,无奈退缩对于她们来说,他们像鸩酒,香色溢清却又身存剧毒,难以下咽,却又容易上瘾对于他们来说,她们像罂粟,美丽妖娆却又不可接触,想拼命保护,却又害怕被她所伤他们互相爱着对方,但是阴谋将他们分开彼此都害怕自己会中毒沉沦。可他们都忘了,自己本身都带有毒素何不在一起试试,以毒攻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