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76400000030

第30章 林兆恩思想与三教(1)

林兆恩倡导三教合一之说,关于这一点,林兆恩的得意弟子卢文辉有过比较详细的论述。万历二十三年(1595),卢文辉遵林兆恩之嘱重新编次完《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之后,在其叙中这样评价林兆恩的思想的产生及其所具有的特点:自秦汉以下,圣人不作,而大道久湮,孔子、老子、释迦之学不明,而儒道释者流,不知所谓“中”,不知所谓“一”,不知所谓“立本”、“入门”、“极则”,各立门户以自高,各执偏见以相诋,迷谬愈深,是非舛错。故有化言饰行,巧取世资,托乎孔子之儒,而不知乃儒之蠹也,非孔子圣教之正也;服石饵金,希慕长生,托乎老子之道,而不知乃道之蠹也,非老子玄教之正也;削发游方,断弃伦属,托乎释迦之释,而不知乃释之蠹也,非释迦禅教之正也。三氏之正学既已不明,而千古之真传伊谁可继?幸而吾师龙江林夫子出而倡明之,总持三门,有教无类。其与儒者言也,必言孔子之儒,而复举老子之道,释迦之释以印证之,俾知其执中也,未始有异于守中、空中也;一贯也,未始有异于得一、归一也;立本也,未始无道氏之入门、释氏之极则也。其与道言道也,必言老子之道,而复举孔子之儒、释迦之释以印证之,俾知其守中也,未始有异于执中、空中也;得一也,未始有异于一贯、归一也;入门也,未始无儒氏之立本、释氏之极则也。其与释言释也,必言释迦之释,而复举孔子之儒、老子之道以印证之,俾知其空中也,未始有异于执中、守中也;归一也,未始有异于一贯、得一也;极则也,未始无儒氏之立本、道氏之入门也。无所别于儒,无儒而无不儒;无所别于圣,无圣而无不圣;无所别于道,无道而无不道;无所别于玄,无玄而无不玄;无所别于释,无释而无不释;无所别于禅,无禅而无不禅。统而同之,合而一之,归于无名,返于无始。此夏之所由以大,而道统之所由以传也。

从卢文辉这段论述中,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林兆恩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特点——三教合一。卢文辉的论述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林兆恩是针对于秦汉以来儒、道、释三教末流违背孔、老、释迦原旨,各立门户,纷争不断的现实而阐明其三教归一的思想的。其次,所谓三教合一,所强调的是在儒、道、释三者就“道”的层面而言是统一的,从孔、老、释迦的最初意旨而言是一致的,并不像后世那样纷争不休。最后,林兆恩创三教合一说的意义在于参透了三教的本旨,继承了三教的道统。这当然是门人从推崇教主的角度出发的,但是,其所反映出来林兆恩思想所具有的三教合一的特点是确切的,对此,林兆恩本人曾经明确地宣称:“沙界之华,龙天之夏,而为儒者曰我儒也,为道者曰我道也,为释者曰我释也。教既分为三矣,而余之意欲会而归之,以复合于孔、老、释迦之道之本一也。”不过,在林兆恩这里,三教虽然就其原本而言是一致的,且三教合一也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在其思想体系中,三教所具有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林兆恩所强调的三教合一以儒家作为根本,或者说,儒家思想在林兆恩的体系中占有最为重要的作用,根据林兆恩本人的论述:

余所谓三教合一者,欲以群道释者流而儒之,以广儒门之大也。然三教合一之旨有二:若谓三教之本始不待合而一者,非余所谓三教合一之大旨也。余所谓三教合一之大旨者,盖欲合道释者流而正之以三纲,以明其常道而一之也;合道释者流而正之以四民,以定其常业而一之也。如此,则天下之人无有异道也,无有异民也。而天下之人亦无曰我儒也,亦无曰我道也,亦无曰我释也。此其唐虞三代之盛而无有儒道释之异名,故谓之“一”,一之而归于正。

很显然,在林兆恩这里所言的三教合一是要合之于儒,以儒家的三纲四业作为基础,然后三教合之于一,即合之于儒。然而,儒道释的思想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不同的派别,相互之间有着不同的思想倾向,那么,在林兆恩三教归儒的思想体系中,其对于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具体取舍又是怎样的?或者说,林兆恩思想中所反映出来的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节 林兆恩思想与儒家

在林兆恩这里,三教合一理论的提出乃是基于“道”,也就是说从根源上而言,三教是一致的,三教合一是要把儒、道、释三教归于儒。

大道浑沦,未始有名。今既名“儒”、名“道”、名“释”矣,名焉既有,道日以支。纵有圣人者出,岂其能复返太朴,复归无名哉?故不得已而曰“三教合一”者,盖合而一之于孔子之儒,以存儒者既有之名尔。

今道释者流顾乃弃去君臣之义、父子之仁、夫妇之别,而与古之圣人之所以教人者异矣,又不谓圣人之缺典邪,此余“归儒”之教所由立也。

三教非也,而曰“归儒”者何也?盖以群三教者流之非,而归于孔子之儒也。

这里,林兆恩三教合一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三教都是由“道”而来的,从“道”的角度来看,三教本来就是一致的,所谓的三教合一是面对三教纷争、“道”日益不明的现状而不得已的选择。三教合一就是要把儒道释三教合于儒。“以儒者,需人也。需也者,用也,为世所用也。在家而仰事俯畜,士农工商者,世之所需也。居官而上为朝廷下为百姓者,世所需也。”林兆恩这段对于“儒”的解释体现了其基本的思想倾向,亦即所谓儒就是人所需要的,对人的日常生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儒在林兆恩看来,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为重要的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同时,从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角度而言,儒家经典中包含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也就是林兆恩强调要以儒家作为其思想的基本核心的原因所在。

余每以释典所载,悉皆心身性命之微、不可使知之道,殆与孔氏之儒虽不异,而曰以此可以治天下、国家、使民由之者,不亦妄耶?今以孔氏之教所可使由者言之:始自伏羲、神农、黄帝、而尧、而舜、而汤、而文武,夫妇之别、父子之仁、君臣之义,三纲五常,无不毕具。又况精微之至,尽之于《易》;政事之宜,尽之于《书》;性情之正,尽之于《诗》;节文之著,尽之于《礼》;赏罚之明,尽之于《春秋》。以正朝廷,以正百官,以正万民,至于行兵治赋,亮采导河,而所谓世间法者,殆有不可得而胜纪者。不惟宏纲懿范,既极明备而足述。虽至威仪缛节,亦且昭晰而可观。故从古以来之所以治天下国家者,真有不能外于孔氏之教矣。若释氏之神机妙用,乃所谓出世间法也,而变通宜民之下,施之中国故不为滞,亦岂能不籍经纶于《易》、《书》、《诗》、《礼》、《春秋》,因政于尧、舜、禹、汤、文武者哉?此余倡教之大都,宗孔之本旨也。

儒家的三纲五常,都是对于人的日常生活的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作为人所必需的。不仅是道德方面的要求,人的日常各种行为的具体要求都在儒家经典中作了详细的规定,小至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平天下,无一不包含在儒家经典之中,这一些对于人的生活来讲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林兆恩以“需人”来释儒之义。因此,合于儒,也就是要用儒家的纲常伦理来规范人的日常行为,用三纲四业来要求人,并在此基础上使得三教重新归于一。当然,这里的儒不是后世的儒,而是孔子之儒,因为在林兆恩看来,秦汉以后儒学的发展有很多的弊端,已经完全违背了孔子之儒的原本意旨,“儒之一大枝复分为二小枝,有专主‘尊德性’者,有专主‘道问学’者,各自标门,互相争辩,则亦何异于道流、释流是其所非,非其所是,而喋喋不已也”,“专诸尊德性而流入于禅者,非也;专主道问学而驰骛于外者,非也”。因而,归儒就是要回到孔子之儒。

儒之道,莫盛于孔子。今以孔子之儒言之,衣冠以正,瞻视以尊,动容以礼,而诸凡所以理身者,无不备于孔子之儒矣。父子以仁,兄弟以序,夫妇以别,而诸凡所以理家者,无不备于孔子之儒矣。君之使臣也以礼,臣之事君也以忠,内统万民,得以顺治,外抚蛮貊,又且威严,而诸凡所以理天下者,无不备于孔子之儒矣。上而天文,下而地理,中而人事,教民稼穑,与夫蚕桑,而诸凡有切于民生日用之常者,亦无不备于孔子之儒矣。

在林兆恩看来,孔子之儒是最切于人伦日用的,也就是最符合他所说的世间法。

林兆恩强调以世间法为先,所谓的世间法也就是要处理好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其最为关键的就是三纲四业,而这个问题在孔子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唯有处理好世间法,人才有可能进一步追求出世间的超越,“盖性与天道,曰利、曰命、曰仁,孔子之所难言,而不可使知之道也。既不可使知之矣,而必欲与之言矣,不亦谓之渎蒙之甚,强人以难知邪?于是乃以民可使由,而人之所易知者,而与之言也。曰归儒宗孔,庶不叛于孔子之教,而为人所易从也”。这样,林兆恩归儒宗孔的用意也就非常清楚了,因为儒家(特别是孔子)所言的道德教化主要是侧重于对人的现实生活角度的要求,与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比较容易让人了解,比较容易实行。

归儒宗孔可以代表林兆恩儒学思想的基本立场,但是就其对儒学具体思想的取舍而言,又是怎样的呢?从林兆恩著作中所引的儒家基本文献来看,主要是以四书为主,林氏著有《四书正义》。根据郑志明先生的统计,在林兆恩著作中所引的儒家文献,“就次数而言,在五十次以上者有《中庸》、《孟子》、《易传》(包括《易经》)、《论语》等四部经典,在十次以上者有《书经》、《礼记》(包括《周礼》、《仪礼》),五次左右者有《诗经》、《大学》、《孝经》、《左传》等”,从这个统计来看,林兆恩思想的基本框架与宋明理学没有太多区别,均是以《论语》、《孟子》、《中庸》和《易传》作为阐述其思想的基本文本依据。此外,从林兆恩论著中所涉及的宋明理学人物(主要是宋代理学)而言,林兆恩著作中所涉及的理学人物,“次数在十次以上的有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人,五次至十次的有谢良佐(上蔡)、杨时(龟山)、陆九渊(象山)等”。并且,对于宋明理学,林兆恩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有相应的分判,“仲尼以世间法教人,而未尝辄舍出世间法,而曰命、曰仁,性与天道,可考而知也。若宋之邵康节、周濂溪、程明道诸儒能知出世间法矣,而又能以世间法教人,此其所以能为后学之师也。程伊川、朱晦翁、张南轩诸儒能持世间法而不敢少违,然亦知有出世间法,此其所以能为后学之师也”,这里林兆恩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林兆恩的思想基调是归儒宗孔,而在孔子那里,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兼备的,以出世间法为体,以世间法为用。宋明理学家在林兆恩的这种视野下也被分成了两派:邵康节、周濂溪、程明道等为一系,他们既知出世间法,又能以世间法教人,换句话说,就是以出世间法为本,以世间法为用,体用达到了圆融的地步;而程伊川、朱晦翁、张南轩为一系,他们能够以世间法教人,但是,对于出世间法只是“知”而已,并不能达到圆融的状态。

这样,林兆恩自身的取舍也是非常清楚了,同样的倾向,在林兆恩著作中也有其他类似的论述:若周濂溪之主静立人极,程明道之心要在腔子里,杨龟山之人性上不容添一物,是皆不能外心以为学,以岂其坚执持守,以苟免怨尤焉已哉。

世之为陆象山之学者,则曰:我之学在于尊德性也;世之为朱文公之学者,则曰我之学在于道问学也。昔有兄弟而两分其遗赀者,诸凡椅桌盥盆衣履之属,悉中裂而半之,虽曰无不均之叹,而其父之所遗者,两不适于用矣,岂不惜哉?从这些论述来看,林兆恩的思想基本上也没有超出宋明理学的范围。

而且,在宋明理学的基本范围内,林兆恩是有所选择的,即基本倾向于邵康节、周濂溪、程明道一系,其基本的思想核心为心学,对此,林兆恩自己也曾作过明确的说明:余之所以为学者,宗孔也。余之所以宗孔者,宗心也。盖吾心之孔子,至圣也。故吾一念而善也,一念而恶也,吾自知之;人所为而善也,所为而恶也,吾亦知之。岂非吾心之孔子,至圣之明验欤?非特吾心之孔子为然也,则虽前乎千万世之既往,后乎千万世之方来,无论智、愚、贤、不肖也,而其心之孔子亦至圣也,若夫近代名儒心之孔子,与吾心之孔子原无异也;而其言之载于典籍也,何其与吾心之孔子有不同邪?故余直以“宗孔为正,宗心为要”尔。 子之学,心学也;孔子之心,赤子之心也,天下万世所同具之心也。

归儒实际上是宗孔,宗孔实际上是宗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林兆恩儒学思想的基本倾向为心学。所谓的“心”也就是赤子之心,也就是本心,“心本无心,是名真心”。

林兆恩之“宗心”,强调以心为本,又晚明之际的思想界是以阳明心学为主流,这就很容易与阳明心学思潮发生联系。而根据三一教教内相关文献对于林兆恩行实的记载,林兆恩也确实跟阳明心学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文字版)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文字版)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本书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精选了数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佛教常识

    佛教常识

    本书是一本启蒙、启智的佛教入门书,也是教育普通大众修身养性提升自我的一本有益书籍。
热门推荐
  • 迷城

    迷城

    如果我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我应该不插手这件事,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我不会遇到林杉,不会失去我的好兄弟秦泉,更不会遇到江莎,这个改写我人生的女人尽管这样,而我却始终没有后悔过。
  • 太上诏

    太上诏

    太上诏出,有死无生。然而叶归人现在还只是太上门的唯一传人。
  • 异世神起

    异世神起

    “孩子,你想成为一代强者么?”“想,非常想!做梦都想!”“强者之路可是千难万阻!你可想好?““神挡杀神,佛阻弑佛:天档劈天,地阻灭地!”“永不后悔?”“死亦无悔!”“想学何样武学?""可有长生之道?”“....”“可有炼丹之法?”“.....”“可有七十二般变化?”“滚!你以为你是孙猴子么?这TM不是西游记!”.....
  • 警署部恋爱物语

    警署部恋爱物语

    普通小女警邵胡漓和完美长官顾长安恋爱物语?!听起来就很扯淡,既然是在警署自然四处弥漫着危险……
  • 寰宇奇侠传

    寰宇奇侠传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儒释道三教领袖平分天下,架空大梁天子萧九五,萧九五欲除三教领袖而后快,一场震惊寰宇的爱恨情仇,即将展开。
  • 十二星座之美型花语店

    十二星座之美型花语店

    传说美型花语店,花语会变成花主的现实,除了不菲的价值,花主还需要付出一个代价。而这个花店会在你绝望时出现,你会选择买还是不买?
  • 伴青连株

    伴青连株

    世间有一奇物,实为罕见,外表为普通一青株,可一旦两半,却还能继续生存于世间,便名为伴青连株。这两半株本是同根生,因他缘故,一分为二,由此有了它们余下各自的辉煌人生。人族经历了数次大战,最终还是繁衍了下来。现如今在他们人族当中流传了一些吸血鬼传说。
  • 第六科研局

    第六科研局

    女友失踪,牵出连环失踪案……他苦苦追寻,却始终被种种谜团困扰……诡异纸牌,有毒香水,神秘文字,未知生物……各类匪夷所思的事件接踵而至……原来,整个世界都已在不知不觉中……变了……
  • 如果,世界只剩1加1

    如果,世界只剩1加1

    隐藏在黑暗深处不为人知的秘密……终是成了这场渊源之战的牺牲品……痛苦……仇恨……冷漠世故……纠结于尘网之间的人啊,,究竟……何去何从……
  • 炮灰女配的完美逆袭

    炮灰女配的完美逆袭

    韩思桐是一个来从小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和严重家暴力下的女孩子可是遇到那个男人后,她的人生似乎改写了呢。今天可是特地来接你下班的。你的朋友她对我说你喜欢我。我其实对你印象也蛮好的,其实她不说我也想追你来着呢?”莫神对着她清清雅雅的笑着,只是他那幽深的丹凤眼里却充满了兴味韩思桐觉得她现在还不如找个地洞钻起来比较合适。“那丫头说你那天见到我之后就害了相思病了,天天是茶不思饭不想的。我想着,反正我如今也没有女朋友,再加上你长得确实挺对我胃口的。所以我就决定日行一善,试着跟你交往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