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11100000018

第18章 网络新闻传播(1)

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传播的网络新闻,在传播模式、表达方式上有着一些与传统媒体新闻不同的特性。网络新闻的写作、编辑既要遵循传统的新闻业务规律,也要适应并自觉利用好网络技术带来的新变化。本章将围绕网络新闻的写作、编辑业务及网络新闻的未来发展做一些探讨。

第一节 网络新闻及其特点

学习网络新闻的有关知识,掌握网络新闻传播的业务技能,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网络新闻以及网络新闻具有哪些特点。

一、广义和狭义的网络新闻

关于网络新闻的定义,目前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网络新闻指通过因特网(Internet)发布、传播的新闻,其途径可以是万维网(WWW)网站、新闻组(Usenet News)、邮件列表(Mailing list)、公告板(BBS)、网络寻呼(ICQ)等手段的单一使用或复合使用,其发布者(指首发者)、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个人。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网络新闻专指特定网站发布的新闻。

之所以有这样的分歧,是基于两个“新闻”的概念。中国内地新闻界一般普遍认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新闻的定义。1981年,王中将这个定义修订为“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此后,王中进一步论述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两个“新闻”

概念:一个是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活动,不计传播的方式;另一个专指通过大众传播工具所传播的新闻。尽管“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都属于第一种概念,但是在互联网兴起之前,新闻学研究的基础实际上是第二种新闻概念。

否则,便无法研究报刊、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传统新闻媒介运行的种种规律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第一种“新闻”概念和第二种“新闻”概念之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这种局面,使得两种“新闻”概念得以共存。

因为在互联网上,传统媒体网站、商业新闻网站发布的是新闻,BBS、博客上发布的也是新闻,甚至在QQ、MSN上传播的也属于新闻。首次披露克林顿性丑闻的就是一个叫做“德拉吉报道”的个人博客。而在2003年SARS席卷中国时,尽管传统媒体没有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关于SARS的消息还是通过QQ、MSN等网络通讯工具得以迅速传播。可见,网络新闻已经突破了第二种“新闻”概念的界限,向外大大拓展,不再局限于传播者专业与否、传播方式如何。

不过,从研究的角度说,把网络新闻定义为不计传播者、传播方式,其意义是很有限的。比如通过BBS传播的新闻,大多数为非专业的传播者所发布,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采访,也没有专业的写作,更没有经过严谨的编辑,绝大多数只是坐在电脑面前的网民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想到的在键盘上敲打出来而进行的信息发布而已,与我们要研究的网络新闻的采写编相差甚远。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网络新闻作广义和狭义的界定。

广义的网络新闻泛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传受的新闻。就传播者而言,可以是专业媒介机构,可以是非媒介机构,也可以是个人;就传播途径而言,包括了所有可用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可以是万维网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网络论坛、博客、播客和网络通讯等手段的单一使用或复合使用。

狭义的网络新闻专指专业新闻媒体通过互联网发布的新闻。在我国,目前主要指传统媒体网站、传媒集团综合新闻网站或商业网站新闻频道等提供的新闻,也包括数字化广播、电视发布的新闻。这一定义对于理解当今网络新闻纷繁复杂的现状以及为我们的学习、研究提供了便利。本章的第三节和第四节探讨的就是狭义的网络新闻写作、编辑业务。

二、网络新闻的特点

报刊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之所有具有不同的特征是因为其传播方式的不同,而传播方式是由“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形成的。其中,硬件主要指媒介传播的物质基础,即传输系统,而软件主要指媒介传播的符号系统。

较早产生的报刊和广播,其传播符号比较单一,只有文字或声音,再加上各自的传输系统,使报刊具有对受众文化程度要求较高、易保存、报道易深入但不够形象的特点,而广播具有受众面广、传播迅速但稍纵即逝的特点。之后诞生的电视,同时拥有声音、画面、文字等传播符号,因此生动形象、传播迅速但不易保存。随着历史的发展,媒介传播符号越来越丰富,网络媒体则实现了文本、声音及各种图像等在数字化环境中的集合,这使得基于互联网进行传播的网络新闻拥有了一些与传统媒体新闻相区别的特点:

1.容量巨大

我们知道,报纸每天的版面是有限的(尽管在特殊情况下报纸可以扩版或者出“号外”),广播、电视则要受节目的播出时间长度和频道资源的限制,因此,从信息总量上来衡量,传统三大传播媒介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而互联网上的新闻信息则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互联网就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它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线性的传播方式,可以纵向保存历史信息,这又使得互联网上的新闻拥有了可存储与可再现的特征。

海量的新闻信息给上网者以更多的选择范围,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以2007年“两会”报道为例,新华网、中国政府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运用6种文字以及文字、图片、直播、访谈、博客、手机报、网报等12种报道形式,对两会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共播发中外文文字稿7600余篇、图片3200多张、各类短信3700多条、音视频5400多分钟;此外,进行直播24场,组织访谈120场,编发手机报18期、网报21期;设置互动话题数十个,累计有近千万人次参加讨论。这样的报道规模对于任何传统媒体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难怪有人认为可以把网络新闻设想为一个可容纳全球各地1600家日报甚至更大的图书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新闻使用率达81.5%,用户规模达到2.06亿人,在网络应用中排名跃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网络音乐使用率。可见,从获取新闻信息的量的丰富程度来讲,互联网比传统的三大传播媒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目前新闻信息大多是通过万维网发布的,因此也有人把依托计算机网络传播的新闻称为“在线新闻”。万维网是Internet提供的一种高级浏览服务,它把超文本、超媒体的概念延伸到了一个成员众多的计算机集合之中,也就是说,它将遍及全球的Web站点所储存的大量的多媒体信息以超链接方式编织在一起,上网的用户只需用鼠标点击一下网页上的链接字、热键或图标就可以链接到其他网页,从而获得其他网页上的相关新闻报道或背景资料。这些新闻报道或背景资料可以是文字和图片、图表性质的,也可以是动画的、声音的或声像兼备的,以便人们从多方面进一步了解新闻事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新闻实际上是新闻与信息资料的组合体。如上文提到的关于“两会”的一些新闻,除了报道新闻事实以外,不少新闻中还“储藏”着比新闻本体大得多的相关背景资料库。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文化层次的普遍提高,受众在获得新闻的时候想更多地知道新闻的背景和其他相关报道,使自己对事件有全面的把握。

但是传统媒体有限的容量在受众无限的阅听愿望面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报纸、广播、电视有时也能刊登、播发一些相关报道和背景资料,却由于版面和节目时间的限制显得远远不够,网络新闻的出现恰恰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可以很好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全方位需求。

2.内容丰富

传统大众传播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信息都沿着“信息→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众”的线性方向传递,这无论是在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中,还是在拉扎斯菲尔德的两极传播模式或是德弗勒的双循环模式中都有所体现。这种传播方式使得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居于中心地位,他们(记者、编辑以及媒体决策者)高高在上,决定着信息的采集、汇总、过滤和流向,成为配置信息资源、控制信息传播的“把关人”(gatekeeper),而处于信息终端的受众无法直接面对丰富的信息源,只能接受“把关人”的信息控制。所谓“无冕之王”和“第四种权力”正是对传播者拥有这一特权的形象说法。

具体说来,传统新闻媒介的特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接近信息源。长期以来,新闻媒介以“大众的代言人”为身份,以争取“新闻自由”为旗号,为争取接近信息源的权利进行过不懈的斗争。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对公众的知晓权、新闻机构的采访权作出了各种形式的保证,这使得大众传播系统中的职业“把关人”可以以保证公众的知晓权为由,接近信息源,接触到一般公众接触不到的信息。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新闻媒体实质上是把公众的知晓权巧妙地变成了自己对新闻源的接近特权,并于无形中获得了公众和社会的认可。二是掌握传播渠道,过滤信息。传统大众新闻媒体是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因而媒体直接掌控着新闻传播的渠道。他们有权决定哪些新闻可以报道,哪些信息不予传播;影响信息过滤的因素是媒介的新闻价值观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制约,对于那些不符合媒介价值标准的信息,完全可以不报、缓报或少报。这种信息把关上的特权,在媒介高度垄断、传播渠道单一的传播体系中,显得尤为突出。

网络传播则全然不同。互联网被设计成不需要控制中心就可以工作的方式,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大众传播单向度、线性的传播秩序。根据计算机网络互联的共同协议——TCP/IP协议,在网络提供的许多路线中,计算机能够通过其中任一可用路线而不是通过某一固定路线来发送信息。TCP/IP协议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当它发现一些节点被破坏后,便自动绕过这些节点,通过其他路径把网络重新连接起来,这就使得新闻信息在电子空间里呈多向度、发散式的网状传播。有人把这种传媒结构比作新闻与信息交流的一个矩阵(Matrix)、一张经纬交错的渔网(Net)或四通八达的蛛网(Web)。这种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不同于传统的物理信息空间,具有高度开放性。一方面,传统大众传播中常见的“信息把关”、“信息过滤”很难再发生作用,因为在网上对传送的新闻信息设置中心阻塞点进行封锁已是不太可能。用户可以通过多节点的链接访问,绕开“把关人”设置的信息障碍,这样,不分国家、民族,不论思想、政见,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网络自由地获取信息,而传统媒体网站、专门从事新闻传播的网络自生媒体、非专门从事新闻传播的网站以及形形色色的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于是网络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004年1月18日,“博客中国”网站登出一条几乎没多少人相信的消息——《传盛大将收购新浪》。到19日早上,“博客中国”已经刊载了上百条有关盛大收购新浪19.5%股份的消息和评论,编发了一个关于此事前因后果和发展走向的专题,并在下午完成了针对该事件对业内人士的访谈。而这个时候,大多数传统媒体仍没有关于这个消息的报道。这就如同马特·德鲁吉独家披露克林顿性丑闻一样,又是一例网络率先于传统媒体发布爆炸性新闻的事件。其实,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在互联网这张分散型的传播巨网里,个人和组织便能够凭借电脑化的大规模信息交流系统建立多向的相互联系,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断续相间的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的经纬之中,网络新闻因此而内容丰富。

近年来兴起的博客,使“把关人”的传统特权受到了进一步的冲击。博客是当年个人主页的延续,它凸显了个人的主体地位。从功能上看,其作者既是记者,也是编辑,他们即时写作,即时发布,自我检查。2003年6月,渤海大学教师王吉鹏在“博客中国”发出中国民间网络反黄的“莱克星顿的枪声”——《一个公民的拷问:谁应该为网络色情现状负责?》,该文被各类网站广泛传播,得到无数网民的支持,掀起了一场网络反黄运动,几大门户网站由此展开自查和改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对短信联盟进行整顿。这个事件印证了网络赋予个人的充分的话语权——在网络上,个人信息可以相对自由地浮出水面。可以说,网络用户对信息源的接近和对传播权利的拥有使得传播者的构成变得多元,这也为网络新闻内容的丰富多样提供了可能。

互联网不仅突破了传统新闻媒介的特权,还因其超链接的新技术和强大的储存能力使网络新闻拥有了独特的整合能力。人们阅读一份报纸,观看一期新闻节目,获知的只是某一家媒体对某一事件的报道或看法。然而,随着人们对新闻信息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人们期待摆脱对信息源的片面依赖,获得更丰富、立体的新闻信息,看到更加全面、真实的世界。而这对于绝大多数还没有采访权的网络媒体来说,其拥有的独特的整合能力恰好成为展现竞争力的切入点。

同类推荐
  •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一仍原先《应用写作教程》的框架,内容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上编为“基础知识”部分;下编为“文体知识”部分。基础知识部分是在高中语文课的基础上把写作划分为“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文风”和“拟稿与修改”等六章,分别力求准确阐述其精华和要义,以作为应用写作过程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 叶圣陶教你学语文

    叶圣陶教你学语文

    《叶圣陶教你学语文》收录了叶圣陶先生与夏丏尊先生关于语文学习与教学的经典论述,从语文的理论方法入手,将内容概括为理论方法、基础知识、阅读指导、语文教学等几个方面,全面梳理了语文学习中所遇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指导意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中小学生学习语文具有指导意义。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花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花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 庐隐精品集

    庐隐精品集

    庐隐是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茅盾评价说:“在庐隐的作品中,我们也看见了同样的对于‘人生问题’的苦索,不过她是穿了恋爱的衣裳。”庐隐的作品充斥了苦闷愤世的悲哀。她追求人生的意义,但看不到人生的前途。在中国早期的现代文学中庐隐是与冰心、石评梅齐名的文坛才女,在弥漫小资情调盛行靡丽文风之际,她的作品远远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文体,从而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本书选编了庐隐作品的大部分,基本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和艺术取向。
  • 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教你学作文描写(下)

    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教你学作文描写(下)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热门推荐
  • 月刊少女野崎君

    月刊少女野崎君

    高中女生佐仓千代好不容易提起勇气向同年级的野崎梅太郎告白,得到的却是野崎的亲笔签名,和“要不要来我家?”的邀请。佐仓虽然对意料之外的展开感到困惑,却还是带着期待来到野崎家,没想到等着她的却是漫画原稿,不知不觉间就顺着野崎的指示开始进行涂黑作业。到这时佐仓才发现野崎是(自己最喜欢的)知名少女漫画家梦野·咲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怦然不仅仅是心动

    怦然不仅仅是心动

    中林集团太子爷林川然,一直认为,像他这么又高又帅又有钱的男人,没有女人是不喜欢的,直到遇到敬爱。第一次表白林川然:敬爱,我喜欢你。敬爱:我缺你喜欢啊!林川然:......第二次表白林川然:我真的喜欢你,我不是玩玩。敬爱:喜欢我?喜欢我哪啊?喜欢我和别的女人不一样?喜欢我不围着你转?林川然:我不否定有这个原因。敬爱:哼,那你还真是够贱。林川然:......聪明又飒爱怼人的钢铁直女VS傲娇霸道越挫越勇的富二代真正的爱情,不是十全十美,而是你来之后,再也没走。这是一个平淡而又不失温暖的故事
  • 红霞绮梦

    红霞绮梦

    李府三小姐因一纸婚书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墨:你爹应该开染布坊。(说话间,一提葡萄没了大半)段青把剥好的橘子推到她面前,耐心聆听。李墨来了兴致,把葡萄皮细数吐干净,继续刚才的话题:你瞧,段绯,段素,段赫,段青,段黎,段彤,各个孩子的名字与颜色有关。段青(不以为意):挺好,我俩更配些,开画舫也可。李墨(一脸嫌弃):我可是嫡长女,你在家行五,不配。段青(注视凝神):你跑得了吗?李墨满脸黑线。
  •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假如我成为大神

    假如我成为大神

    我成为了一个什么都可以的大神,我会做嘿嘿嘿……
  • 窈窕四淑女

    窈窕四淑女

    四个女人,四种选择,四个结局,谁对?谁错?
  • 我有圣城取名万界

    我有圣城取名万界

    王子墨穿越到蓝星,这是一个与前世不一样的世界,没有传说中的废柴流和退婚流,反而有个漂亮的未婚妻,加上妹妹,父母双忙?!活了十七年,他又因为意外死亡,结果成功激活了诸天万界唯一一件至尊器,喔哟?我的金手指到账了,于是王子墨开始了种田生涯,却在某天,一只大手悄悄地向王子墨伸来...本书有点慢热...
  • 重生后夫人每天福气爆满

    重生后夫人每天福气爆满

    村里人都说灵宝儿是个扫把星,是个祸害,灵宝儿更是因为一个鸡蛋被养母活活打死,好心的村民张铁柱将灵宝儿买回家当亲闺女养,别人都笑他傻,都说张铁柱家要倒霉。谁知十年过去了,张铁柱家不仅没倒霉,反而成了全县最大的富户。做生意,开酒楼,开布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大女儿成了江南第一绣娘,绣出来的东西更是入了皇家的眼。二儿子意外参军,最后竟是做了大将军。三儿子科考,年年魁首,成了新科状元!买来的闺女灵宝儿则是声名在外,冠绝盛京,成了京城里众世家子弟青睐的对象……众人后悔不已:什么扫把星灾星啊,灵宝儿分明是个福气宝宝啊!
  • 三国之我能联系死人

    三国之我能联系死人

    穿越高武三国,成为中山无极县甄家的一名家丁。在这个灵气复苏的世界中,虽然开局就是名有学识之士、身强体壮,还有一名惟妙惟俏的绝世佳人为伴、永不离弃。但毫无灵能的项锋仍旧感到鸭梨山大。直到某天………脑海中忽然出现了一条来自死人的信息……“叮~死者西楚霸王项羽已成功联系上你…死者始皇帝祖龙已成功联系上你…死者汉高祖刘邦已成功……”从此,项锋开始了他的别样霸途。(新书《全球英能》已发布,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