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14700000012

第12章 中外广播电视、摄影、美术简史(1)

中外广播电视史、摄影简史以及美术简史是广播电视编导、摄影专业考前学习和应试的基础。因此,学习和掌握中外广播电视、摄影和美术的基本发展脉络,将有助于考生了解本学科与本专业,为接下来的理论学习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使考生在考试时更加胸有成竹。

由于考生的复习时间有限,故本章依据多所高校艺术类招生电视编导和摄影专业考查的指定要求,重点介绍有代表性的影视大事时间表,以便考生快速理解。

本章将按照中国广播电视简史、外国广播电视简史、中外摄影简史和中外美术简史四个主题小节进行纵向梳理,以方便记忆。

第一节 中国广播电视简史

一、中国广播简史

(一)中国广播的开端——外商办台时期(1923-1928)

1.1905年,由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

2.1915年4月袁世凯颁布《电信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3.1923年至1929年,在上海出现了三座广播电台:1922美国人斯奥斯邦以日本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注册了一家“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大陆报》合办了中国第一家无线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以及美商“新孚洋行”办的电台,美商“开洛公司”办的电台。这三座电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广播电台,都是由美国人办的。

此后,美、英、法、意等国相继在上海开办电台,日本也在东北办电台。这批电台除了经商需要外,另一个目的就是进行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和对华侵略宣传。然而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外国人在中国办电台,也促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传入中国,令中国的广播事业走出了第一步。

4.中国自办的第一批广播电台是官办电台。1924年8月,交通部颁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成为中国第一部无线电法规,其中规定老百姓可以使用广播收音机,并且准备成立中国自己的无线电广播电台。1926年10月1日,中国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无线电专家刘瀚。随后,又出现了天津广播无线电台和北京广播无线电台。1928年1月1日,奉政府成立了沈阳广播电台。这是中国最早的四家无线电广播电台。当时的交通总长叶恭绰强烈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比照日本叫“放送”,同时与许多文人商讨,对比“Broadcasting”应该称其为“广播”——这也是广播一词的历史典故。

在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有10多座电台,但规模都很小,还没有中央规模的电台。全国约有收音机1万多台,生活在军阀连年混战中的贫苦百姓根本无钱购买。因此,广播只是军阀、官吏、富商和外国殖民者茶余饭后的消遣工具。

5.1927年3月18日,上海新新公司为推销自制的矿石收音机,开办了一座十分简陋的广播电台,这是中国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

6.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大约有70多座民办电台,一度繁盛,且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当时的民营电台就有“专业台”划分——主要分为教育电台、商业性电台和宗教性电台,但大多数播送广告与低级庸俗的娱乐节目。

(二)中国自办广播的开始与发展——官办、国营和民营共存时期(1928-1957)

1.1928年,中国国民党北伐成功后在南京创办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每天广播三小时。这是国民党继中央通讯社、《中央日报》之后办起来的第三个中央宣传机构。四年后,发射电力从500瓦扩大到75千瓦,并选择在孙中山的诞辰日11月12日正式开播,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广播电台。

之后,国民党陆续在杭州、北平(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办起20多座电台,以抄收转播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扩大其政治影响。国民党政府的广播电台是鼓吹国民党一党专政、维护国民党统治的工具。1932年成立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1936年更名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2.1939年,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政府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宣传抗日,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后于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抗日战争期间,广播电台成为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工具。

3.1940年春,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成立了广播委员会,领导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中共的广播电台是从新华社的无线电通信报务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叫“新华广播电台”。

1940年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试验广播开始,1940年12月30日正式开播,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声音,广播电台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有力武器。

4.1949年6月5日,新华广播电台脱离新华社,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后于12月5日更名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也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此时,中央对广播事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和改造,主要表现在:第一,恢复和新建了一批广播电台,增加了发射电力,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全国广播网初具规模;第二,建设农村有线广播网,共建立了23721个收音站;第三,完成对民营广播电台的社会主义改造,大陆广播电台全部由国家经营。

5.自1952年到1966年,我国召开了九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对广播事业的发展作了宏观全面部署,加快了从中央到地方广播事业的发展。

(三)国营时期,私营台改造完成(1957-1979)

1.“十年内乱”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文化大革命”控制广播大权,把广播电台作为他们推行“全面专政”的工具,造成广播宣传的大混乱、广播事业的大挫折、广播队伍的大灾难。

2.1978年5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

(四)广播产业化多元化发展时期(1979年至今)

到1996年底,全国拥有收音机、收录机5亿多台,有线广播喇叭8100多万只,全国广播电台已达1204台(不含系列台),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46座,全国实现多套广播节目通过卫星传播,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4.2%。随着广播发射功率的扩大,广播专用微波电路的延伸,广播转播台站和地方台站遍布全国,中国广播事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省的广播事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节目管理和运营机制上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全国基本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城市和农村、对内和对外并重的现代化广播电视宣传网。

(五)广播节目内容发展梳理

在全面回顾广播的历史演变之后,本节单独辟出以下部分,专门论述广播节目内容在这90年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最初的“对群众宣传”向“为受众服务”转化。这个转变代表了广播传播理念的发展与进步。以下将依据节目内容的类型逐条介绍:

1.新闻节目从早期鲜有出现,到成为战争时期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再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无法继续,继而从拨乱反正时期起对新闻所进行的不断改革,坚持真实性原则,发展到今天的深度报道、批评性报道等,已经成为广播节目中十分重要的节目内容。

2.早期的教育节目是以讲座和演讲形式进行的,在解放战争时期内容趋于多元而且有所创新,除宣传的节目外还有少儿、文学、学术以及青年、妇女的对象性节目。然后从1957年反右开始,理论性节目停办,相反错误思想的指导影响恶劣。也同样是从拨乱反正时期开始恢复,随着改革开放,出现了多种节目样态,节目语态也由俯视向平视转变。

3.文艺节目出现的时间较早,一开始以唱片最为普遍,到抗日战争时期则呈现出两种景象:一方面为抗日解放运动服务,另一方面沦为低级庸俗的娱乐节目,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时期,民营电台依然广播低级庸俗乃至黄色下流的娱乐节目。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则开始播出以介绍革命文艺作品为主的文艺节目。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文艺节目在百花齐放的方针指引下蓬勃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文艺节目重新得到发展,在文艺节目栏目化的背景下,综艺节目开始兴起,内容包括音乐、戏曲、曲艺、文学等多种形式。1992年之后,音乐节目和综艺节目迅速增多。

4.服务类节目出现的时间相对比较晚,直至1949年,仍没有出现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服务的服务类节目。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预告节目》开始播出,随之外语教学、天气预报、广播体操类节目盛行,听众信箱等节目创办。“文化大革命”后,最突出的就是英语教学节目的热播,到今天,节目类型日益繁多,用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全方位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证券节目、外汇牌价节目等财经金融类节目出现。服务类节目成为各广播电台重点发展的内容之一。

二、中国电视简史

今天的传媒市场由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分天下。而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电视更是以其直观、便捷、廉价、丰富的特点征服了最广大的受众,逐步确立了其文化产业的霸主地位。80年代中后期,同报纸、广播的衰退与饱和相反,电视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国拥有电视机的数量继续以较大幅度增长。21世纪的中国仍将处于电视占据传媒主导地位的时代。

(一)“文化大革命”前:电视的起步

1.1957年8月17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设立电视试验台筹备机构,并要求北京电视试验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广播。1958年4月,北京广播器材厂试制成功1000瓦图像发射机一部,500瓦伴音发射机一部,播送室低周控制设备一套,摄像机7台,为建立电视台作了必要的物质准备。4月29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提出,北京电视台应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担负起宣传政治、传播知识和充实群众文化生活的任务,为中国电视的角色和功能作了最初的定位。

2.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一幅以广播大楼为背景,映衬着“北京电视台”台名的画面出现在全北京仅有的50台电视机的屏幕上,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正式诞生。新华社特发消息,向世界宣告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诞生。第一天试播从晚上7点开始,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内容有:政治节目:工业先进生产者和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五一”劳动节座谈;纪录影片:《到农村去》;文艺节目:诗朗诵《工厂里来的三个姑娘》、《大跃进的号角》,舞蹈《四小天鹅舞》、《牧童和村姑》、《春江花月夜》。

3.1958年6月1日,首次播放北京电视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6月15日,播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6月19日,第一次成功地实况转播了一场篮球比赛。

4.1958年7月,中国第一辆国产黑白电视转播车正式投入使用。这辆有三个摄像机讯道的电视转播车,使电视播出超越了台内演播室的局限,可以到首都各大剧场、体育场馆等进行电视现场实况转播了。电视节目从此扩大了节目源,增强了时效性。

5.1958年7月,北京电视台在先农坛足球场转播足球比赛。为“十一”新中国成立九周年的直播奠定了基础。

6.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在此之前,1958年4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广播工作大跃进”的口号,之后的12月,全国电视台基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更是吹响了电视大跃进的号角,于是,电视会战在一些大中城市普遍开花。

7.继北京电视台建立之后,1958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并开始试播,成为中国第二座电视台。当年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前身)建成并试播。从1959年起,天津和广东、吉林、陕西、山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四川、云南等省会城市的电视台相继开播。到1960年,电视台、试验台、转播台已达29座,到1963年达36座之多。然而,这种遍地开花的局面并未维持多久。1962年,全国电视事业因国家经济困难实行精简,其中,电视台由23座减到5座,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沈阳电视台;1963年2月,全国广播电视事业调整,电视台、试验台仅留8座,不到原有的36座的四分之一。后来,一些电视台又重新恢复,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全国共有13座电视台正常播出。

8.1963年,经周总理批示,一座8000平方米左右的电影胶片生产制作楼落成,北京电视台建立起了能够独立制作完整的16毫米电影拷贝的录音和洗印车间。北京电视台采用电影胶片制作方式制作电视节目的做法一直沿用到1980年。

同类推荐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学生爱读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学生爱读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由三个部分组成。海伦·凯勒从她的出生写起,贯穿第一部分的是她成长故事的点点滴滴,一个不同于常人的成长历程,给每一位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第二部分着重写了海伦战胜自己、战胜困难,并且为社会尤其是为盲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三部分海伦以她火热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引人入胜而又感人至深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无论身体健全与否,读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无穷的力量。
  • 校园辅导员宝典

    校园辅导员宝典

    《校园辅导员宝典(精华版)》注重党、团、队组织意识和教育内容的衔接,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力争做到内容新颖,知识丰富、分类科学,专业精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倡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引导少先队员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

    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宋词(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宋词(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
  •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书是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和趋势,结合学校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在校学生的自身特点,以理论结合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就如何做好就业准备、提高职业素质以及在面试技巧、就业协议的签订和如何创业等方面为即将走向社会,步入职场生涯的人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和借鉴,为他们成功转换角色,顺利就业助一臂之力。
热门推荐
  • 后始无终

    后始无终

    当她的好朋友跟男朋友一起背叛她的时候,她孤独、自立。她抗拒爱情,拒绝结识新的朋友。她的身边只留下了一个青梅竹马的他,在他坚定的无声陪伴下,她后知后觉地发现了他对她的不同。
  • 盗墓世家之双龙会

    盗墓世家之双龙会

    作者还在深思剧情的走向,现在大纲才写3000,正文5W,需到十万自然而发,暂不作任何简介
  • 异兽近卫

    异兽近卫

    唐忍,一个被拍卖的奴隶。开局没有蛋,异兽随便换。
  • 系统带你去异界修仙

    系统带你去异界修仙

    方沫:系统,来个神级十连!系统:获得物品:混沌世界(未开荒)获得物品:任意法则圆满卡*1获得职业书:《神级厨师的自我修养》获得物品:上古龙祖(坐骑)获得物品:世界门*1获得物品:神级星际战舰*1获得物品:维度门*1获得职业书:《如何成为神级炼金师》获得物品:齐天大圣的如意金箍棒获得物品:灭天阵
  • 中国禁毒史

    中国禁毒史

    本书以近代以来中国的五次禁毒运动为主线对毒品在中国的流布进行介绍,揭示毒品的祸害,评说近二百年来中国历届政府的禁毒举措,并分析了当前毒品问题使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困境。
  • 朱新礼如是说

    朱新礼如是说

    1992年,朱新礼在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创建汇源果汁厂,后迁址北京,汇源果汁目前已经发展成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汇源果汁在港联合公告,可口可乐拟以约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已公开发行的股份。这一业界最强并购的消息一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轰动(尽管收购案未获审批)。本书忠实记录并深入剖析了朱新礼从一个县经贸委副主任成长为果汁行业(甚至中国当代)顶级企业家的艰辛过程,从创业精神、经营理念、资本运作、商战智慧、品牌推广、营销攻略、质量控制、渠道建设、企业家精神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关于中国企业家智慧的饕餮盛宴。
  • 三国霸主

    三国霸主

    穿越三国,谁能成就王霸之业?乱世、智谋为何物?什么又是神机、万夫不当之勇和运筹帷幄?什么是决胜千里?当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当一场场令人荡气回肠的撕杀激烈上演!穿越重生的左傲冉,誓要在这混乱的时代中,成为真正的霸主!
  • 兽祖

    兽祖

    曾经辉煌无比的兽族文明,是如何神秘消逝的?人类没有灵智全开之时,也是茹毛饮血的存在,为何现在掌握了文明,却要与兽族划清界限?三界的秘辛,从一张图卷开始,平凡的少年,渐渐展开这副神秘的图卷,为你讲述这片神奇的天地。各种野兽、猛兽、灵兽、妖兽、魔兽、圣兽......天生飞的,地上爬的,地底钻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强大的远古血脉,无敌的蛮荒血统,各种天赋异禀,行走在这片灿烂的星空下。人兽恋、人仙恋、人魔恋、有多少爱情冲破种族界限
  • 小蛇后(大结局)

    小蛇后(大结局)

    啊——一声惊叫扰醒她的好梦,丫滴,哪个不要命的敢打扰本小姐睡觉。耶,不对劲。美丽无双的她怎么变成了一条小白蛇?难道穿了?穿就穿呗,看在这条蛇身份尊贵的份上。她就接受这个荒唐的穿越。但是她拒绝作个善良得欠扁的六岁白痴公主,她就是她,独一无二的冷弯弯。拍拍屁股,她走人。六岁的小丫头也能掀起惊天巨浪,也能将世界玩于股掌之间。救雪狼,收小狐,降紫貂,捉金蛇。咱们半人半妖闯天下。耶,这个调色盘老女人居然想打自己的主意。很好,整不死她。可是这男人是谁?居然敢阻挠她整人的乐趣,找拍。不过看在他皮相不错,她就勉为其难让他用一生的岁月来赎罪吧。他是月焰国尊贵的太子,俊美无俦,一双紫瞳勾人心魂,冷傲无比。将众女子爱慕的眼神踩在脚下,岂之,无意的举动却引来一个火爆的小丫头。却偏偏比妙龄女子更吸引他的目光,她究竟是谁呢?视频http://www.*****.com/?p92/v_ODQ3MjIxNjk.html?pstyle=1
  • 魔镜俏女生

    魔镜俏女生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漂亮有气质的小才女叶俏俏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文艺汇演——《白雪公主》,她想借此机会展现一下自己的艺术天赋。后来,叶俏俏得到了神秘人物的帮助变得越来越自信,以为自己可以在文艺汇演上一鸣惊人,不料就在演出前她的演出服竟然失踪了……通过演绎魔镜,俏女生领悟到了生活的经验及教训,骄傲女生改变心态,完美演绎魔镜,精彩蜕变为不一样的魅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