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1100000022

第22章 杂述 (1)

解经题

《大佛顶》者,至大而无外,故曰大,至高而莫能上,故曰顶。至大至高,唯佛为然,故曰《大佛顶》也。夫自古自今,谁不从是《大佛顶》如如而来乎?但鲜有知其因者耳。能知其因,如是至大,如是至高,则佛顶在我矣。然何以谓之至大?以无大之可见,故曰至大也。何以谓之至高,以无高之可象,故曰至高也。不可见,不可象,非密而何?人唯不知其因甚密,故不能以密修,不能以密证,而欲其决了难矣。岂知此经为了义之密经,此修为证明之密修,此佛为至大至高、不可见不可象、密密之佛乎?此密密也,诸菩萨万行悉从此中流出,无不可见,无不可象,非顽空无用之比也。是以谓之《首楞严》。《首楞严》者,唐言究竟坚固也。究竟坚固不坏,则无死无生、无了不了之人矣。

书决疑论前

经可解,不可解。解则通于意表,解则落于言诠。解则不执一定,不执一定即是无定,无定则如走盘之珠,何所不可?解则执定一说,执定一说即是死语,死语则如印印泥,欲以何用也?

此书千言万语,只解得《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两句经耳。经中又不曰“是故空中无色”乎?是故无色者,众色之母,众色者,无色之色,谓众色即是无色则可,谓众色之外别无天色岂可哉!由此观之,真空者众苦之母,众苦者真空之苦,谓真空能生众苦则可,谓真空不能除灭众苦又岂可哉?盖既能生众苦,则必定能除灭众苦无疑也。众苦炽然生,而真空未尝生;众苦卒然灭,而真空未尝灭。是以谓之极乐法界,证入此者,谓之自在菩萨耳。今以厌苦求乐者谓之三乘,则《心经》所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又云“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者,皆诳语矣。

十法界,以佛界与九界并称,岂可即以娑婆世界为佛界?离此娑婆世界,遂无佛界邪?故谓娑婆世界即佛世界可也,谓佛世界不即此娑婆世界亦可也。非厌苦,谁肯发心求乐?非喜于得乐,又谁肯发心以求极乐乎?极乐则自无乐,无乐则自无苦,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梦想。非有苦、有挂碍、有恐怖、有颠倒,而见以为无也。非有智有得,而见以为无得也。非有因有缘,有苦有集,有灭有道,而强以为无苦、集、灭、道也。非有空有色,有眼耳鼻舌身意,而强以为空中无色,无眼耳鼻舌身意也。故曰:“但有言说,皆无实义。”

夫经,言教也。圣人不得已而有言,故随言随扫,亦恐人执之耳。苟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则愿力慈悲尤相之大者,生死之甚者,而可藉之以为安,执之以为成佛之根本乎?凡有佛,即便有愿,即便有慈悲。今但恐其不见佛耳,不患其无佛愿,无慈悲心也。有佛而无慈悲大愿者,我未之见也。故有佛,即便有菩萨。佛是体,菩萨是用;佛是主人翁,菩萨是管家人;佛是圣天子,菩萨是百执事。谁能离得?若未见佛而徒兴假慈悲,殆矣。

解经文

晦昧者,不明也。不明即无明。世间有一种不明自己心地者,以为吾之真心如太虚空,无相可得,癨缘色想交杂,昏扰不宁,是以不空耳。必尽空诸所有,然后完吾无相之初,是为空也。夫使空而可为,又安得谓之真空哉?纵然为得空来,亦即是掘地出土之空,如今人所共见太虚空耳,与真空总无交涉也。夫其初也,本以晦昧不明之故而为空,其既也,反以为空之故,益晦暗以不明。所谓晦暗,即是晦昧,非有二也。然是真空也,遇明白晓了之人,真空即在此明白之中,而真空未始晦暗也。故曰“空晦暗中”。唯是吾心真空,特地结起一朵晦暗不明之色,本欲为空,而反为色,是以空未及为而色已暗结矣。故曰“结暗为色。”于是即以吾晦暗不明之妄色,杂吾特地为空之妄想,而身相宛然遂具,盖吾此身原从色想交杂而后有也。

既以妄色妄想相交杂而为身,于是攀缘摇动之妄心日夕屯聚于身内,望尘奔逸之妄相日夕奔趣于身外,如冲波逐浪,无有停止,其为昏扰扰相,殆不容以言语形状之矣。是谓心相,非真心也,而以相为心,可欤?是自迷也。既迷为心,则必决定以为心在色身之内,必须空却诸扰扰相,而为空之念复起矣。复从为空结色杂想以成吾身,展转受生,无有终极,皆成于为空之一念,始于晦昧之无明故耳。夫既迷为心,是一迷也。复迷谬以为吾之本心即在色身之内,必须空却此等心相乃可。嗟嗟,心相其可空乎?是迷而又迷者也。故曰“迷中倍人。”岂知吾之色身洎外而山河,遍而大地,并所见之太虚空等,皆是吾妙明真心中一点物相耳。是皆心相自然,谁能空之邪?心相既总是真心中所现物,真心岂果在色身之内邪?夫诸相总是吾真心中一点物,即浮沤总是大海中一点泡也。使大海可以空却一点泡,则真心亦可以空却一点相矣。何自迷乎?

比类以观,则晦昧为空之迷惑,可破也已。且真心既已包却色身,洎一切山河虚空大地诸有为相矣,则以相为心,以心为在色身之内,其迷惑又可破也。

念佛答问

小大相形,是续鹜短鹤之论也。天地与我同根,谁是胜我者?万物与我为一体,又谁是不如我者?我谓念佛即是第一佛,更不容于念佛之外复觅第一义谛也。如谓念佛乃释迦权宜接引之法,则所谓最上一乘者,亦均之为权宜接引之言耳。古人谓佛有悟门,曾奈落在第二义,正仰山小释迦吐心吐胆之语。后来中峰和尚谓学道真有悟门,教人百计搜寻,是误人也。故知此事在人真实怕死与不耳。发念苟真,则悟与不悟皆为戏论,念佛参禅总归大海,无容着唇吻处也。

征途与共后语

弱侯之言,盖为未得谓得者发耳。若方子及,犹为勇往之时,岂宜以此言进之哉!然吾闻学者,未得谓得,真不少也,则即进之以此言亦宜。夫世间功名富贵,最易埋没人。予老矣,死在旦夕,犹不免近名之累,况当热闹之场,擦粉涂额以悦于人,而肯究心生死,视人世繁华极乐以为极苦,不容加乎其身,予又安所求于世也?盖生死念头尚未萌动,故世间参禅学道之夫,亦只如此而止矣。则有鼻孔辽天者,亦足奇也。我愿弱侯勿太责之备也。姑置勿论,且摘弱侯叙中语,以与侯商何如?

侯谓声音之道可与禅通,似矣。而引伯牙以为证,谓古不必图谱,今不必硕师,傲然遂自信者,适足以为笑,则予实不然之。夫伯牙于成连,可谓得师矣。按图指授,可谓有谱有法,有古有今矣。伯牙何以终不得也?且使成连而果以图谱硕师为必不可已,则宜穷日夜以教之操,何必移之海滨无人之境,寂寞不见之地,直与世之者等,则又乌用成连先生为也?此道又何与于海,而必之于海然后可得也?尤足怪矣。盖成连有成连之音,虽成连不能授之于弟子,伯牙有伯牙之音,虽伯牙不能必得之于成连。所谓音在于是,偶触而即得者,不可以学人为也。者唯未尝学,故触之即契,伯牙唯学,故至于无所触而后为妙也。设伯牙不至于海,设至海而成连先生犹与之偕,亦终不能得矣。唯至于绝海之滨,空洞之野,渺无人迹,而后向之图谱无存,指授无所,硕师无见,凡昔之一切可得而传者,今皆不可复得矣,故乃自得之也。此其道盖出于丝桐之表,指授之外者,而又乌用成连先生为邪!然则学道者可知矣。明有所不见,一见影而知渠,聪有所不闻,一击竹而成偈:大都皆然,何独师之与伯牙邪?

吾愿子及如师,弱侯如居海上者,于是焉敬以书其后,而题曰“征途与共”以归之。与共者,与共学也。子及以纯父为可与,故征途日与之共学。倘真可与共,则愿并以此语与之可。

批下学上达语

“学以求达”,此语甚不当。既说离下学,无上达,则即学即达,即下即上,更无有求达之理矣,而复曰“求达”,何邪?然下学自是下学,上达自是上达,若即下学便以为上达,亦不可也。而乃曰“学以求达”,是果即下学以求达邪,抑别有求达之学邪?若即学求达,当如前诘;若别有求达之学,则剜肉作疮,尤为揠苗之甚矣。故程伯子曰:“洒扫应对,便是精义作神。”曰:“便是。”则是即学即达也。然又曰:“人须是识其真心。”夫真心不可以识识,而可以学求乎?不可以学求,则又是离学而后有达也,故谓学以求达者非也。离学者亦非,即学者亦非,然则夫子何自而上达乎,此颜子所以终身苦孔之达矣。不曰“即学即达”,不曰“离学而达”,亦不曰“学以求达”,而但曰“下学而上达”。何其意圆语圆,令人心领神会,而自默识于言意之中也!今观洒扫应对,虽下愚之人亦能之,唯不能达乎其上,是以谓之下学也。

是以谓之百姓也,是以谓之鄙夫也,是以谓之凡民也,是以谓之但可使由也。至于精义入神,则自然上达矣。上达,则为聪明圣智达天德之人矣。是以谓之曰“形而上”也,谓之曰“可以语上”也,谓之曰“君子上达”也。虽颜子大贤,犹曰“未达一间”,曰“其殆庶几”,况他人哉!则夫子之自谓莫我知,自谓唯天知者,信痛悼之极矣。盖世之学者,不是日用而不知,则便是见之为仁智,而能上达者其谁也?夫学至上达,虽圣人有所不知,而凡民又可使知之乎?故曰“吾有知乎哉”。虽圣人有所不能,而凡民又可使能之乎?故曰“民鲜能久矣”。民之所以鲜能者,以中庸之不可能也,非弃之也。然则下学者,圣凡之所同。夫凡民既与圣人同其学矣,则谓满街皆是圣人,何不可也?上达者,圣人之所独,则凡见之为仁智,与日用而不知者,总是不达,则总是凡民明矣。然则自颜子而下,皆凡民也。可畏也夫,先圣虽欲不慨叹于由、赐之前可得邪?

书方伯雨册叶

楞严,唐言究竟坚固也。究竟坚固者是何物?此身非究竟不坏也,败则归土矣。此心非究竟不坏也,散则如风矣。声名非究竟不坏也,天地数终,乾坤易位,古圣昔贤,载籍无存矣,名于何有,声于何寄乎?切须记取此一着子:何物是坚固?何年当究竟?究竟坚固不坏是真实语,是虚谬语?是诳人语,是不诳人语?若诳人,是佛自诳也,安能诳人。千万参取。

读若无母寄书

若无母书云:“我一年老一年。八岁守你,你既舍我出家也罢,而今又要远去。你师当日出家,亦待终了父母,才出家去。你今要远去,等我死了还不迟。”若无答云:“近处住,一毫也不曾替得母亲。”母云:“三病两痛自是方便,我自不欠挂你。你也安心,亦不欠挂我。两不欠挂,彼此俱安。安处就是静处,如何只要远去以求静邪?况秦苏哥从买寺与你以来,待你亦不薄,你想道情,我想世情。世情过得,就是道情。莫说我年老,就你二小孩子亦当看顾他。你师昔日出家,遇荒年也顾儿子。必是他心打不过,才如此做。设使不顾,使他流落不肖,为人笑耻。

当此之时,你要修静,果动心邪,不动心邪?若不动心,未有此理,若要动心,又怕人笑,又只隐忍过日。似此不管而不动心,与今管他而动心,孰真孰假,孰优孰劣?如此看来,今时管他,迹若动心,然中心安安妥妥,却是不动心,若不管他,迹若不动,然中心隐隐痛痛,却是动心。你试密查你心,安得他好,就是常住,就是金刚。如此只听人言?只听人言,不查人心,就是被境转了。被境转了,就是你不会安心处。你到不去住心地,只要去住境地。吾恐龙潭不静,要住金刚,金刚不静,更住何处邪?你终日要讲道,我今日与你讲心。你若不信,又且证之你师,如果在境,当住金刚,如果在心,当不必远去矣。你心不静,莫说到金刚,纵到海外,益不静也。”

卓吾子读而感曰:恭喜家有圣母,膝下有真佛。夙夜有心师,所矢皆海潮音,所命皆心髓至言,颠扑不可破。回视我辈傍人隔靴搔痒之言,不中理也。又如说食示人,安能饱人,徒令傍人又笑傍人,而自不知耻也。反思向者与公数纸,皆是虚张声势,恐吓愚人,与真情实意何关乎?乞速投之水火,无令圣母看见,说我平生尽是说道理害人去也。又愿若无张挂尔圣母所示一纸,时时令念佛学道人观看,则人人皆晓然去念真佛,不肯念假佛矣。能念真佛,即是真弥陀,纵然不念一句“弥陀佛”,阿弥陀佛亦必接引。何也?念佛者必修行,孝则百行之先,若念佛名而孝行先缺,岂阿弥陀亦少孝行之佛乎?决无是理也。我以念假佛而求见阿弥陀佛,彼佛当初亦念何佛而成阿弥陀佛乎?必定亦只是寻常孝慈之人而已。言出至情,自然刺心,自然动人,自然令人痛哭,想若无必然与我同也,未有闻母此言而不痛哭者也。

同类推荐
  • 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四库全书精编1

    四库全书精编1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从开始编撰到停笔花费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看到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政权的兴衰,看到帝王将相们的处世之道、为政之法,以及他们在历史漩涡中的生死沉浮、悲欢离合。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从原著所记的三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其中精彩、典型的故事,以供读者朋友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为孙武所著,是我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完美体现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素有“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之美誉。孙武在其书中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对历代军事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三十六计》是一部传习久远的兵法奇书,是无数次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被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广泛研习、应用。其内容依据《易经》中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的相互转化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辩证法的原理,被人们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重要的智慧源泉。
热门推荐
  • 苏少的契约前妻

    苏少的契约前妻

    单初心和苏千帆第一次相遇是在酒吧。第二次相遇他就和她发生了关系,第二日早上醒来后她决然离去,本以为这样就会风平浪静。谁知,两个月后,他却突然找上她“女人,要不要考虑和我结婚?”“……”他是大名鼎鼎的苏氏集团的CEO,手段狠辣,雷厉风行,婚后却宠她如命;她是普普通通的小警察,却背负惊天秘密。当霸道酷总裁遇上人民小警察,究竟是谁先将谁驯服?
  • 重生之暗夜天使

    重生之暗夜天使

    十岁那年,母亲失踪,继父打骂。她在一个下雨的夜晚逃出,却遇上车祸,变成了植物人。等她醒来,已经是六年之后。被好心的养母收养,又有温柔的“哥哥”照顾,她原以为自己又得到了幸福。可是,阴差阳错地,她进了生父的公司,做了同父异母哥哥的助理。面对这个当年狠心抛弃她的父亲,她的心底产生恨意。暗暗地,她开始报复,要将自己所受的所有痛苦加倍偿还。可是,事情并不是她想象中那么顺利,她恋上养母的儿子,自己的哥哥,又在同父异母“哥哥”的畸恋中艰难生存。她渐渐发现了更多不可告人的秘密~~~上一辈的恩怨纠缠,这一代的爱恨交织。心力交瘁的她,最终能得到幸福吗?
  • 绿瘟

    绿瘟

    [架空世界观故事]曾经,人类统治世上的一切。绿星联邦,第三大陆联合体,艾斯利尔....无数大国和小国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工程学与文化奇迹。然而这一切被某种从深海矿井中横空出世的病毒摧毁了。被它感染的生物会获得超乎同类的神力,但绝大多数感染体也会失去智慧,只知杀戮。最初,人类凭借上千年的科技沉淀抵抗甚至控制了这些病毒,使其为己所用。但随着超级大国的经济崩溃,内战四起,形成了虫群的感染体在“主脑”们的指挥下踏平了一座又一座城市。直到兽群自相残杀,消失殆尽,人类才得以重获生机。然而矛盾也因此而起。常人对感染者的恐惧和排斥导致仇恨与分裂,生存空间的争夺导致矛盾和战争,而游荡的残存兽群则使所有人心惊胆战。人类曾用病毒制造了无数超级战士,如今他们成了人们眼中的神明或者魔鬼。常人,感染者与改造战士构成一系列崭新的社会,新的篇章,就此开始。
  • 老庄人生

    老庄人生

    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老庄人生: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大象”就是大道的形象,一面它“大象无形”,一面它又像一头大象:庞大,有具体的形状,并且在走。庄子说:“心斋”,意思就是把自己的心珍视起来。斋戒三日,对此心,如对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冷情首席别来无恙

    冷情首席别来无恙

    她嫁给了她爱的人,却成了整个榕城的笑话。人人都知道傅家三少爷薄情无心,唯一在意的只有苏妍,她的表姐,而她连做替代品都不配。“顾惜,别忘了你的身份。”“顾惜,如果你敢动她半分,我一定叫你后悔终身!”苏妍回来,她立刻没有立足之地;苏妍受了伤害,他第一个迁怒她,她百口莫辩。可他不知道,他从一开始就给她划了界限,她连一丝幻想都不敢有,又怎么敢加害她?她早知道,她与苏妍的名字放在一起都是不配,可当她生命垂危,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苏妍时,她到底心死了。那之后,她人间蒸发,那个男人却慌了。直至多年后再见,他把她拦在角落乞求,“再给我一次机会好吗?”她却笑了,“曾经爱你的那个人死了,被你杀死了。”从前,她怕看到他痛苦,如今却只想看他痛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感谢那年我们遇见

    感谢那年我们遇见

    一个逗逼女主变着法追男主,最后被倒追的温暖青春故事
  • 大奉天下

    大奉天下

    人皇后裔,神魔千军,无极大陆,强者云集。一个天赋异禀,却身世凄惨的倔强少年,历经生死劫难,依旧不屈,不羁。在强者群起的大时代里,少年一路披荆斩棘,逆流而起。北苍,南冥,东胜,西荒,看少年一路征战四方大陆,看少年如何成就不世霸业。无极有令,大奉天下。ps:“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争霸联盟

    争霸联盟

    德玛若克争天下,兵归将死十年仇;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峡谷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