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68900000112

第112章 归有光

这人听了之后拈着胡须,思索了半晌,旁边披着斗篷的中年人眼睛一亮:“这道理没错啊!”

他转头道:“县丞以为如何?”

缀在两人身后的中年人唯唯道:“听起来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那就让船工去上游打捞,”这斗篷男双目炯炯:“看你小子说得对还是不对。”

这三人喊来船只,招呼陈惇也上去,一起摇到三四里外的上游去找,不一会儿就有船工从江底冒出头来:“看到了,在这里,快过来捞啊!”

不一会儿两只一模一样的石兽被拖上来,和尚们欢天喜地地运走,然而不过一会儿,船工又冒出头来,“底下还有一只!”

果然还有一只硕大的石狮子被捞了上来,这一只明显不是庙门前的石兽,和尚们也不认领,陈惇走过去端详了许久,在其底座发现了被水流侵蚀,但仍然依稀可见的三个字。

姑苏陆。

又是陆氏,看来苏州城里,太平有他,不太平也有他,陈惇就道:“把这石狮子也拉到庙里去,以后说不定有人认领。”

那长者见江中捞出石兽来,点头称许,目露赞赏之色:“果然在上游,你年纪轻轻,却能洞隐烛微,析微察异,真是聪颖绝伦。”

“天下事无不可察,世人心无不可鉴,”尚薇得意地撅起嘴巴来:“我哥就是无所不能。”

陈惇轻轻敲了一下她的头,把她赶去了船里玩,才道:“让三位大人见笑了,小子不过是偶得其情罢了。”

却见那长者目光幽微,喃喃道:“天下事无不可察吗?”

那斗篷男似乎知道他说的什么,当即介绍起几人身份来,原来他姓郑名若曾,字伯鲁,号开阳,秀才出身,入了南京国子监成了贡生;而被他称作姐夫也就是穿着夹袄芒鞋的长者,竟叫归有光。

“原来是震川先生!”陈惇不可抑制心中的激动:“久仰,久仰!”

中学时候一篇《项脊轩志》,让陈惇难以忘怀,“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样隽永淡朴的一句话,悼亡念存,使人长号不自禁。

而归有光一生的际遇也就如他所写“多可喜,亦多可悲”,九岁能成文章,十岁时就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醯论》,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考了个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同年到南京参加乡试,却连连落第,五上南京,榜上无名,其间惨淡经营,寒窗十五载,好不容易在三十五岁那一年中了举人,却八次不中进士,落第而归。

二十七岁岁时,失去了两情相悦的结发之妻,四十岁时,失去了最心爱的长子,仕途的蹭蹬,把这位名扬海内的古文家长期抛弃在荒江僻壤之上。多丧亡,多不遇,如今四十五岁的归有光双鬓斑白,看得到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

“先生,项脊轩还漏雨吗?”陈惇问道。

“早些年便不居住了,”归有光缓缓道:“如今在安亭江上的世美堂中读书。”

除了项脊轩,归有光还有一个读书之地,便是世美堂。世美堂归有光第二任妻子王氏祖上所居之地,有上百间房子,但后来王家的一个曾孙因为欠了官家的债,就把世美堂卖了出去。归有光就筹了一笔钱,把世美堂买了回来。自此之后,世美堂就成了他的藏书楼。

几次不第,归有光决意出仕,如今担任苏州府的推官,然而陈惇在吴江县遇见他,也是因为吴江县的县令刚出了一件事情,只能挂冠自证清白,苏州府尹便派归有光过来查证,与之同行的就是吴江县的县丞汪良。

“方才见到你聪明洞达,”郑若曾道:“如今就有一桩奇怪的悬案,毫无头绪,你可能推敲一二?”

陈惇想了想,道:“愿闻。”

郑若曾便点了点头,开始徐徐讲述吴江县最近发生的怪案来。

原来吴江县县令名叫李志庠,不久前吴江县有个老农民在田间耕作,掘出一坛金子,田中劳作的众人全都被惊动了,老农便请两名壮汉将金锭原封不动地扛到县衙里。时至傍晚,李志庠怕县衙仓库保管不严,就叫来人把金子抬到时自己家里,依旧原封不动地保藏起来。

第二天天色发白,李志庠将坛子打开一看,想将金子看个仔细,谁知坛子里放的全是坚硬的土坯,一坛金子竟不知去向。

一坛金子出土时,里正去观看检验,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有目共睹,如今突然发生变化,没有不吃惊的。不消几日,全县的人都知道金子在县令李志庠家里变成了土坯,都认为是县令暗中偷换了金子。

事情很快报到苏州府,府尹便派官员来讯问。李志庠说不清来龙去脉,又交不出黄金,受到众人的谴责,一时之间待罪县衙,失去了人身自由。归有光便是被苏州府尹派过来审理此案,并且暂代吴江县县令一职的。

郑若曾见陈惇一言不发,便试探着问:“你看县令会不会被冤屈了?”

陈惇就道:“一定是有人偷换金子,但究竟是谁,需要仔细勘察。”

“如果让你勘察,”归有光问询道:“你能查出真相吗?”

陈惇笑道:“我愿意试试。”

归有光见他没有大包大揽也没有一味推辞,心中满意:“你便跟我一起去县衙,希望你能发挥聪明才智,协助本官查明这起案件的真相。”

不一会儿小船停泊,陈惇跟着归有光来到了县衙,县衙门前聚集了不少百姓,都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见到归有光,方才避让在一边。

归有光转身去了二堂,道:“今日不升大堂,把这盗金案的一干人等提到二堂审讯。”

县丞汪良点头应诺,不一会儿带着发现金子的老农、里正和几个作证的乡民过堂,而县令李志庠也被唤了过来。

归有光让李志庠候在一边,先询问老农道:“老人家,你且将如何发现金子的来龙去脉,重新讲述一遍。”

这老农唯唯诺诺地说了起来,他那一日在田间劳作,春耕农忙,谁也顾不得谁,没想到一锄头下去,却敲击在硬邦邦的东西上,他发觉不对,刨挖起来,就发现了一个大坛子,里头装着满满一坛金灿灿的黄金,顿时让他又惊又喜。

“村中男女都看到了,”这老农道:“里正也来了,说这金子不是老汉有福气能享用的,老汉一想也是,虽说老汉这辈子没做过什么恶事,可也没有什么做什么大善事,福报不该这么厚,便听了里正的劝说,将金子送来了县衙。”

里正点头道:“确是如此,村中男女老少有目共睹,小民不敢撒谎。”

归有光点点头,转头问李志庠道:“金子的确是送到了县衙,但李知县你为何不当场清点查验,反而放入自己的家中,直到第二天才宣称金子不见了?”

李志庠神色颓唐,良久才道:“当时天色已晚,本官又小酌了几杯,正是微醺之态,头昏脑涨,没有即时查验,但见金子贵重,来往人多,放入库中唯恐有失,所以放在了自己家中——没想到第二日一早起来查验,却发现坛中金子,全变成了土坯!”

“县尊不住在县衙后堂,”陈惇悄悄问县丞汪良道:“自己有宅子吗?”

“对,”汪良道:“宅子也是刚买不久,搬地很有些匆忙。”

陈惇微微嗯了一声,那边归有光就唤他:“梦龙,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陈惇就道:“学生想要查看坛子,以及县尊收藏坛子的房间。”

几个人便来到了李志庠的家里,他的这座宅子其实并不大,根本不比县衙后堂宽敞,几个人进去,就显得书房有些逼仄。

“这就是现场,”郑若曾道:“坛子在床底下。”

陈惇走过去,第一眼先注意到了床头放置的一个红匣,他打开看到里面的东西,不由得道:“把官印放在枕边,日日伴眠,县尊大人果然是忧劳公事。”

李志庠“啊”了一声,神色有些局促:“也没有,也没有。”

陈惇蹲下身来,掀开床铺,将床底四周敲击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机关暗道,才将坛子拖出来,打开坛子就看到里头塞满了一块一块的黄土坯。

“老人家,”陈惇问道:“你当时挖出这东西,可看清楚了,金子是装了半坛还是一坛?”

“小大人,”这老农道:“老汉看得清楚,金子装了满满一坛,老汉亲手用茅草将坛口塞住了。”

陈惇点了点头:“这金子是什么形状,条状还是块状?”

“是元宝模样,”老农回忆道:“两侧卷边,有点像莲花。”

陈惇捡起一块土坯,按照老农的回忆捏出了一块差不多模样的,见他点头称是,陈惇就和两个衙役一起,动手捏了起了土坯。

“你们在做什么?”郑若曾问道。

“要差不多三百块金元宝,”陈惇将最后一块元宝形土坯塞进了坛子里,轻轻敲击了一下坛身,只听得坛子发出一声厚重的“嗡嗡”回响,“才能将坛子装满。”

他说着道:“县尊大人,县里有无大户?”

李志庠道:“城东万宝坊的刘家,开了油坊,是本县大户;还有陈家,开了酒楼……”

“那就烦请大人去找他们,”陈惇道:“借金子。”

“借金子?”屋里众人全都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天下承平,苏州尤为富庶,”陈惇一笑:“不知道百姓家中,能贮藏多少黄金?”

国朝初年,强制推行宝钞,禁止黄金白银流通,只可以拿金银去跟官府换取宝钞,但官府不用金银跟百姓兑换宝钞,在发行宝钞的同时禁止黄金白银流通。只发不收导致导致纸币的滞塞,宝钞没有下行到县城,最多是在州府大城市勉强通用。而宝钞与白银发生通货竞争时,白银是具有压倒性的货币优势的。除了携带比较不方便之外,不管作为支付工具、计价单位或价值的宝藏手段,白银都比宝钞可靠。

当国家信用随着滥发纸币而破产时候,大明宝钞的命运,就是走向贬值然后灭亡,所以现在宝钞除了还用来抵官员工资之外,大明依然是银本位,百姓用青铜白银交易,富贵人家则有黄金储存。

小县城之中,县令的话是管用的,特别是有关众说纷纭的奇案,被点到名的几家大户在归有光的劝说下,纷纷拿出了自己家的金子,陈惇便找到城中一个铁匠,问他是否能熔铸黄金,这铁匠本来点头应了,在听说了陈惇所要熔铸的黄金数额之后,却连连摇头。

“怎么,刚不是说可以熔铸吗?”陈惇问道。

“您要熔铸的金子太多了,”这铁匠惊疑不定:“我们这儿炉子虽然有,可惜火力太小,一炉熔出来,大概只有二三十斤,您这元宝,真金熔出来的话,一块最少有二斤,一炉只能熔十几个左右,您要三百个,那我要不熄火地做近一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啊。”

“就没有那种大熔炉,”陈惇问道:“能一次熔铸完工的?”

“那就要官府的宝泉局了,或者……”铁匠道:“反正我这里,实在不好出工。”

宝泉局是管理铸造钱币的官署。最先于应天府设宝泉局,后来在各行省都设有宝泉局,但苏州宝泉局在长洲,如果要宝泉局熔铸的话,一来一回几十里,陈惇还担心这当中有什么意外呢。

“县城里有几家铁铺?”陈惇问道。

在得知有三家之后,陈惇笑道:“那就三家同时开火熔铸,时间能缩短三分之二。”

同类推荐
  • 三国战神无双

    三国战神无双

    东汉末年,吕布自下邳突围而出。他遇到了带着太平要术的张灵。他招揽了庞统。他迅速崛起,成了最强的诸侯。他亲率数十万大军君临许昌,即将一举定乾坤。但,这个时候天地发生了异变……
  • 三国仁德记

    三国仁德记

    仁德为主,万事皆仁,可平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我本不欲争天下,可天下为何要来与我画上因果!!!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时间!
  • 汉风飞扬

    汉风飞扬

    汉风是一个军号,起源于杨思南建立的黑豹军。他是一个意外的穿越者,他来到蒙古草原,目睹并促成了蒙古的崛起,为了家仇,他创立了黑豹军。等家仇完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自己的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候,面对尊敬的长者、亲人、妻子、情人,主人公应该如何去做,在亲情、友情、爱情、民族情节之中,主人公该如何选择,尽在汉风飞扬。
  • 星殇之九天算尺

    星殇之九天算尺

    朔州少年李云渡,与云州督牧之女柳香茗自幼交好。在太辰御巫南宫瑶的请求下,三人一同踏上了寻找九天算尺的坎坷之路。宿命的齿轮再次转动,父辈的恩怨纠葛和历史的残酷真相渐次揭开。被使命所禁锢的他们,是否还能坚守那份朴素而勇敢的理想。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中)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中)

    陈桥驿是赵匡胤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在这个驿站,他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公元951年至公元960年,纷乱复杂的五代十国行将结束,一个空前繁荣的大宋帝国开始浮出历史地平线。大宋立国前十年,周太祖郭威清除往朝弊政,带来了乱世中第一缕曙光;一个有英雄气,又满怀王道理想的大帝柴荣,御驾亲征,击败北汉契丹联军,开始文明政务;绝世高人王朴献《平边策》,“底定中原路线图”;经高平之战,赵匡胤进入后周高级军官行列;不可思议的“韦囊”,神秘的陈桥兵变,使历史出现了惊人的拐点……
热门推荐
  • 慕雪斌心

    慕雪斌心

    穿越古代,她成万能女主角!做时装,开剧院,生产护肤品,那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过人怕出名猪怕壮,她这名头响亮了,追她的男人更是踏破她家门槛了!帅气的,冷酷的,多金的,高贵的……矮油,太多了,她得好好选一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伏龙战记

    伏龙战记

    这是一场人与龙的战争,是科技与魔法的较量。重获新生的并被选中的少年能否再此世间行走下去,带领人族走向复兴…
  • 冷少的师太妻

    冷少的师太妻

    安知芝是仁爱医院的护士长,有名的大龄剩女,灭绝师太,某日,在言辞拒绝了五十多岁丧偶副院长的恶心追求之后,突然遇到少将军长孟沧澜,二人狭路相逢,却不想碰撞出激情的火花,一夜情浓,她带球落跑,他处心积虑设下陷阱,只为将他的小妻子拐进房!
  • 君至未至

    君至未至

    一个想爱却不敢爱,一个愿爱却不会爱。他们太过自尊,爱情里谁也不愿意低头。有过泪,有过伤,有过恨,有过痛。每个人都会有一段遗憾终生的错过,他与她究竟能否弥补这段错过的时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真机械宗师

    修真机械宗师

    这是一个修真与科技并存的世界。丁剑穿越而来,将修真与机械科技融于一身。基因炼体,涡轮练气,进化筑基,机械金丹。沙鹰破万法,飞弹取敌头,金丹会变形。你有金缕仙衣,我有钢铁战甲
  • 盛世楝歌:乱世红颜

    盛世楝歌:乱世红颜

    “九重天宫世人皆趋之若鹜,十八地狱世人皆避之不及。”“天宫,我闯。地狱,我入。凡是为他,学不会后退一步。”“何苦?”“只求断情绝爱。”“愿为情生,愿为情死。何来断情,何来绝爱。”“何为断情,何为绝爱。只是为了生命中念念不忘而又得不到的人。学不会放下,那便不让他为难。”“那该如何?”“只求天赐凉薄,命脉孤煞,来生不会爱人。”“人心难测,天也不能掌控万事。”“但求心安,来生伴他左右,不会爱,便也不会负了他。”
  • 最强文明

    最强文明

    修真文明如何发展,是世界发展的最终方向吗?科技发展对于修真文明一无四处?41世纪哈京大学高材生穿越到修真大陆............
  • 蛮古洪荒

    蛮古洪荒

    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舜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白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懂天下鬼神之事。冥冥之中自有缘分相连...
  • 斜阳

    斜阳

    我装早熟,人人说我成熟。我装懒汉,人人说我懒惰。我装不会写小说,人们说我不会写小说。我装成骗子,人们说我是骗子。我摆阔,人们说我有钱。我显得冷淡,人人说我冷漠。当我痛苦万分、悲伤呻吟,人人说我无病呻吟。……太宰治“毁灭美学”巅峰之作。作者以敏锐的笔触,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审视着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生存困局与焦虑,通过《斜阳》讲述了时代命运下那些不服从者的故事,记录了那些曾经存在过,挣扎过,努力过却从未消失过的声音,这些声音值得我们每个人倾听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