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1200000018

第18章 江西吉安府的宗族祠庙祭祖(4)

嘉靖以后士大夫主张折中程朱,同时祭祀远祖和近祖。罗钦顺(1465—1547年),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人。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累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年)致仕,里居二十余年,嘉靖二十六年卒。作为思想家,罗钦顺的祠堂祭祖观念值得注意。他在《整庵存稿》卷二《胡氏重建祀先堂记》对祭礼有一段重要论述,提出:“窃惟古礼之幸存于今,才百什之一二,其涉于形器者虽可概举,至于精微之深意,知之明而处之当为难。姑以祭礼言之,如伊川程先生所行,则岁周于远祖;如晦庵朱先生所定,惟时举于近代。二先生皆命世之才,礼学之宗,而其所出乃不同如此,有志于礼者可不审乎!今吾乡大族往往皆有祠堂,祭礼之行,各有所受。盖周及于远祖者,近代之祭颇略而不专,致隆于近代者,远祖之祭或废而不举,揆诸人情皆未安也。夫合族以居,昭穆素辨,生同出于一本,心同萃一堂,则自始祖而下,岁事之修,宜有不容缺者,其自祢而上以至高祖,则当各随所继而于时祭每致谨焉。庶几远近有伦、恩义兼备,虽不能尽合于古,亦当无大谬已。然区区之见,未尝就正于有道,今通判君方致镇江之事,进阶奉训大夫以归,其族人又多读书知礼,幸相与参酌余言而审处其当,使礼之行而乡人颂焉。曰胡氏祀先不苟如此,则岂不有以增于斯堂轮奂之美,而垂永世之规哉!”由此可知,罗钦顺是把祠堂祭祖作为礼制讨论的。他认为程颐主张祭远祖、朱熹主张近祖均值得重视,在泰和大族建祠堂普遍,所行祭祖礼受到程朱影响而各有不同,不论强调祭祀远祖或是近祖,均有偏颇,不符合人情。他主张始祖以下的远祖当岁祭,高曾祖祢近代祖先由其子孙时祭。如此兼顾了远近和恩义。罗氏也知道他的主张不能尽合于古礼,且未同研究礼学的人讨论,但是他仍然提供给建祠者参考,并被采纳。罗氏还把这一礼学实践视为垂永世之规,表现出相当的自信。

罗氏之所以提出折中程朱的主张,既有保存二者的精微之深意,也是从人情出发制定礼仪,坚信无大谬。《整庵存稿》卷二还载有罗钦顺的《泰和山东王氏祠堂记》,可知该祠建于嘉靖七年(1528年),王氏不仅祭祀远祖,也祭祀近四代祖先,与罗钦顺的主张一致,所以罗氏“嘉其所举合义”。罗钦顺在记文的开头说:“礼之行于家者,惟祭为重,所以报本而追远也。此人道之大端,孝子慈孙之至情也。去古虽远,遗经尚存,制度仪文犹有可考。而因陋就简,其来已非一日,虽贵极卿相,有家庙者亦云鲜矣。知礼之君子,盖深病之,于是乎祠堂之制起焉。其为制也,盖参酌古今之宜而通乎上下者也。是故家有祠堂,则神主有所藏,人心有所系,昭穆有序,尊亲并隆,仁让之兴未必不由乎此,其有裨于风化岂小哉。”罗氏基于家庙制度难行,祭祖可兴仁让,有裨于风化,肯定了参酌古今之宜而通乎上下的祠堂之制。最值得注意的,是罗钦顺不仅仅主张折中程朱,同时祭祀远祖和近祖,还付诸实践,修建了本家族的大小宗祠。《整庵存稿》卷十五收有祭文两篇,一篇是《祭告始迁西冈祖大观府君请神主入新祠文》,该文无写作年代,因卷按年编排,前一篇《谒族高祖乐志府君墓告文》作于嘉靖六年,而是年为罗钦顺致仕之年,故新祠当是改作于致仕不久。可知该祠所祭始迁西冈村祖先大观府君系阙城罗氏六世祖、罗钦顺高祖之曾祖,大观府君与罗钦顺已出五服,新祠主祭大观府君神主,是一座大宗祠。另一篇是《祭告三代考妣请神主入小宗祠文》,该文也无写作年代,列于前文之后,当是大宗祠建成不久所作。该文为曾、祖、考三代神主入祠而作,祠中左第一室当是已有高祖神主,确如祭文所说,是遵照国典祭祀四代祖先的小宗祠堂。依据罗钦顺的官位,实际上就是家庙。由上可知,罗钦顺在致仕不久重视宗族制度建设,完善了本族的大小宗祠。罗氏大宗祠的设立,是对传统宗族制度的违礼逾制,或许反映了嘉靖初年士大夫宗族建设的动向。

其后,尹台也有类似的主张。他说:“迨宋诸儒始间议冬至始祖之祭,而纂《家礼》者,又以时制士大夫不得立庙其家,则祀先无所于托,孝志将为之湮也,故肇立祠堂之制。使无贵贱皆得通祀其四世之亲,殆酌古今礼制之中者,乃其义则曲备矣。惟今故家右族,虽并有祠堂之建,然夷考所祀,往往特重始迁之祖,而于四世之亲或忽之,若可概也。视宋诸儒所论载,不无少相戾。然士大夫之讲是则久矣,岂无义而卒行之,其必施之典礼可会通,推于世教,足为维持辅翼之具,不独祭之义行焉耳。闻之先王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盖自封建一坏,宗法欲复行难已。是故无诸侯大夫支庶之继祢者,则无五世一迁之小宗,无小宗故分之不能类其异,繇是世远而人莫知所从出,服穷亲尽,至相视若途之人,抑势之宜不免云。故始祖之祀,虽于三代礼制不皆协,然其追远报始之思,合崇一祖以为百世不迁之祖,而四世之亲或各从其服属,祀之于私寝,所谓大宗一而小宗四,庶几古法亦因以行乎。其中非记所谓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者与。繇是极祭之诚,则孝思可感乎百世,而百世之祖、百世之子孙,欣然合萃一堂,忘其远迩戚疏之睽间,则始祖之祠建,谓犹行古之道,而足为世教之维持辅翼也。”他对当时特重始迁之祖而忽视四世之亲不满,认为在始祖祠外,应当于私寝祭祀四亲,以折中程朱。

万历时期,安福人刘元卿主张以《家礼》改造始祖祠,兼顾四亲之祭与始祖之祭:“古者庶人祭于寝,而后乃改用堂云,然其时家自为祠正寝之东,为四龛以祀四世,继高祖之小宗,则高祖居西,神道尚右也,次曾祖、次祖、次父,以序而东,祭曾祖之小宗不敢祭高祖,而继祖之小宗,不敢祭曾祖,继祢之小宗,不敢祭祖,大抵一祠之中为龛四,为主八,旁亲之无后者,以其班附而已。今且族立一祠,尽以其主来附,祭之日,宗子主祭,诚有所专,而其余主尽若旁亲无后之附食者,然为人子孙者,宜于此焉变矣。予以为今人正寝稍北,往往为龛奉神,移以祀先,如前所谓祀小宗之法,不犹愈于祀外神者乎。族之总祠,世近而同高祖,则合祀高祖,以祭高祖之玄孙主之,余皆入而助祭焉;世远而高祖已分,则合祀始祖,以族之长者主之,余皆入而助祭焉。斯则今日祭法之当议者也。顾相沿已久,猝然行之,怠者惮繁,鄙者怪费。则又安得遂复古礼而骤革其苟简之陋习乎。予与翰吉君论祠制有日矣。夫四代之祭,品官之制也。国初许庶人祭三代,既而修会典,竟令庶人祭其祖、父,则三代之祭犹为僭也,今祭及四代矣,又及始迁之主矣,又及各派初分之始祖矣。

斯又可谓过于厚也。乃一祠之中,高祖而上不忍祧,高祖而下不欲分,是祠且为委祖之壑,亵亦极矣。独苦于沿旧莫能革也。”合族建祠祭祀始祖以来的祖先已是当时吉安的普遍情形,士大夫的主张改变不了社会现实。

再谈祠堂功能与宗族制度化的问题。早在明初,士大夫就把建祠祭祖作为合族的手段。泰和人梁潜指出:“后世宗法之废,而以谓统其宗者有在于谱牒焉;祭法之失,而以为合其族者有在于祠祀焉。盖虽不逮乎古,而犹近乎古也。舍是不务,其涣散分析,迷其本源而不知者,可胜慨哉!”视祠祀与谱牒有防止宗族涣散分析同样的功效。泰和人尹昌隆也强调建祠合族的重要性:“予惟古者大夫士庶之家,祭于庙、祭于寝,礼也,未闻有祀堂也。自后世而观,庙非爵位而为之则僭,寝非古聚庐而又近于渎。今吴氏即正寝旧地以为堂,岂惟足以摅其追远之诚,抑且以寓夫合族之道。可谓变礼而协诸义矣!惟其子孙孙子引而弗替,咸合精会神于斯,以致夫孝享,则岂非所望相与扶吾仁义于百世而不坠耶。予观近世士大夫家,堂室非不壮丽,乃惟肖祀淫神异鬼,以徼非望之福,而祖宗神明往往无所衣食,则斯堂也夫岂不足为薄俗观哉。”认为建祠虽然未必符合古礼,但“义”之所在,还可以矫正薄俗。安福人李时勉也有类似看法,他说:近世以来,故家大姓有聪敏而知礼仪者立祠堂、备祭器、置祭田,讲求其礼而兴行之。“仁人孝子循而仿之者日以益众,虽不尽合古制,而敦睦长厚之风由是而起,亦庶几乎古人之遗意也。”从移风易俗的角度认可祠堂制度。

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更重视始祖祠堂管理族人的功能,强调其功能的多样化。正德四年(1509年)万安黎氏建成祠堂,该祠前堂后寝,寝中牌位设置为:上设四室以藏四代之主,旁列二庑以藏群从之祖,又上则始祖之主,左右则不迁之主。是四亲之祭与始祖之祭的结合。江西大庾人刘节为之作记,他在赞扬该祠后,又对建祠祭祖与祠堂的多种功能发表见解:“夫修庙以萃涣也,崇祀以追远也,尊祖以广孝也,亲族以厚伦也。皆于祠乎备也。是故萃涣以致神也,追远以反始也,广孝以敦爱也,厚伦以合敬也。合敬以立义也,广孝以尽仁也,反始以厚本也,致神以尊上也。肃以持之,诚以将之,礼以节之,乐以和之,假之来假,享之来享,而福禄攸介中锡无疆矣。是故先王制礼莫重于祭,君子营室祠堂为先,率是道也。黎氏世有良士,崇礼敦化,笃义求德,敏于作祠,知所先矣。推而广之,曰置祀田,曰修宗谱,曰立家范,曰严俗戒,咸举于祠,以考成焉。”这段话的意思主要有两层:一是开头部分,从三个层次递进说明修庙、崇祀、尊祖、亲族的意义;二是结尾部分,提出祠堂置祀田、修宗谱并且设立族规家训。旨在把祠堂作为管理族人的场所,以祠堂为核心建立宗族的各项制度,使宗族组织化。嘉靖十五年(1536年)吉水邹氏祠堂建成,同邑毛伯温对吉水建始祖祠堂进行议论:“君子营宫室,必先立祠,祠者祀也,祀其四代之先也,礼也。邑之名族率有祠,乃自始祖以下,世之远、服之暂,皆得入祀。众主错杂,或置大屏,中书始祖,左书各祖考,右书各祖妣,雁鹜行以降无弗祀者,是于礼无所欲据,且失之僭,恒以为疑。或曰是所以一族也,夫族之繁者,不有以一之,则乖礼于法,启侮速辜,强或凌弱,卑或犯尊,故有祠一之也。是故无嫌于合祀,稽之冬至始祖之祭、立春先祖之祭,此古礼所无,而伊川程子以义起之者也。今之祠设始祖一位,于冬至合族之人祭焉,至于立春,则至始祖以下高祖以上,用纸书而祭之。朔望必参,有事必议,申谕子姓,胥集于祠,有弗率者请于祠,咨其长科责之,其不悛者,佥曰宜抵于法则质之官。君子曰其志将以叙睦而救弊,是尚愈于社也。”毛伯温认为当地的始祖祠不符合礼法,但从族祠“一族”的功能出发,主张祠祭祖先以程颐所定为是,并赋予族祠法律责任,“以叙睦而救弊”,视宗族优于乡社组织。

总之,以上探讨建祠祭祖的明代士大夫基本上是高级官僚或学者,比较正统,在始祖祠普遍化的社会现实面前,他们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其存在,另一方面又试图将其纳入礼制,把《家礼》的主张纳入到始祖祠,折中程朱,兼顾始祖之祭和四亲之祭。士大夫之所以承认始祖祠的存在,除了满足族人祖先崇拜的心理需求外,还看到了始祖祠治理宗族的功能,以之维护乡族社会秩序,这也是针对明中叶特别是嘉靖万历时期社会变化作出的反应。

小结

明代吉安建祠祭祖的盛行,与其人文、社会以及自然的环境分不开。吉泰盆地开发较早,经济与文化均较强盛,唐宋以来出了不少因科举成功而仕宦者,重视儒学和文化,多有世家大族,祠堂集中于这一地区。明代吉安宗族祠堂设置兴起于永乐以后,正德以后加快了建祠速度,至明末建祠速度减慢。明代建祠祭祖有一个从前期家祠向中后期始祖祠,或曰从前期小宗祠向中后期宗祠演变的过程。明代吉安宗族祠堂事例大约将近一半是在旧祠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其中又有相当数量的宗族在元代已经设置祠堂,吉安宗族建祠祭祖有比较深厚的基础。

吉安宗族设立祠堂祭祖大致是从元代开始的,元代吉安宗族建祠祭祖已经比较成熟。明代吉安宗族制度进一步发展、更加成熟,主要表现在宗族在建祠祭祖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修族谱、行墓祭、置祭田、设义塾等举措,有意识地采取制度“创新”来合族,维持乡族社会秩序。倡行建祠祭祖等宗族建设的主要是士大夫,祠堂记文的作者多是吉安出生的名宦宿学,前者的作为受到后者的赞扬和支持,形成了当地的舆论崇尚。吉安宗族设祠祭祖在明代中后期的一个特点,是总祠的出现。明代中后期吉安大姓宗族兴建总祠合族,实际上吉安在元代已经出现个别总祠,至明代中后期则普遍化,吉安的大族以总祠为重要手段使宗族组织化。建祠不仅是为了祭祖、聚会以及办理族务,更重要的是以宗族之法维持礼法,翊辅教化,维护乡族社会秩序。

祠堂记文里留下了明代特别是吉安士大夫对于建祠祭祖的探讨,这种探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祠堂功能与宗族制度化的问题,二是四亲之祭和始祖之祭的问题。明初的士大夫肯定朱熹《家礼》祠堂之制,主张以此指导建祠祭祖。明中叶以后,社会上始祖祠堂日益增多,且祠制不一,一些士大夫主张用程朱的建祠祭祖之礼加以规范。永新人尹襄主张应该真正理解程颐始祖、先祖之祭的原意,用朱熹《家礼》改造始祖祠,反映了正德以前一些士大夫的看法。嘉靖以降的士大夫对程颐始祖之祭的主张和社会上的族祠更为认同,且这种认同更为自觉。罗钦顺肯定了参酌古今之宜而通乎上下的祠堂之制,主张折中程朱,同时祭祀远祖和近祖。其后尹台也有类似的主张,他对当时特重始迁之祖而忽视四世之亲不满,认为在始祖祠外,应当于私寝祭祀四亲,以折中程朱。万历时期,安福人刘元卿主张以《家礼》改造始祖祠,兼顾四亲之祭与始祖之祭。早在明初,士大夫就把建祠祭祖作为合族的手段,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更重视始祖祠堂管理族人的功能,强调其功能的多样化。

同类推荐
  • “东林学派”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读

    “东林学派”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 逃离北上广—广东太竞争

    逃离北上广—广东太竞争

    广东这块地儿,永远都和竞争密不可分。因为广东人喜欢“食头箸”。谁都知道竞争是激烈的,更是残酷的。但埋怨冇用,不如把头从沙子里拔出来,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连聚集了数十万工人的富士康都大摇大摆地从广东撤离了,你还在纠结离开是“前进”还是“后退”吗?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 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编制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热门推荐
  • 权倾天下:至尊战妃宠上天

    权倾天下:至尊战妃宠上天

    “十夜绯,你当真要与她成婚?”“是。”本以为持黄泉玉坠崖而亡,意外魂穿神隐大陆,这是老天怜悯她的一世重活,本以为她与他心意相通,说过护她一世。殊不知,在他命悬一线时,她为了一线希望勇闯仝州魔族,甘愿下雷州深渊火海,当她遭受十三道天谴之雷,从流离之地回来时,得知的是他与凤族公主凤菖蒲成婚的消息。九州同贺,仙鹤群舞,多美好的象征,大婚典礼上,她留下祝福,安静离去。“我会把他的记忆一同遗忘,不要再记起。”身伤心伤,她留下一句话,将自己冰封于雷州寒潭之下,永生长眠。当十夜绯得知一切真相,追回她时,她已经站到了他的对立面,遗忘了他们之间所有的记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先调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先调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本书内容包括:“心情好,一切才好”、“控制自己,做情绪的主人”、“自信点,不要让自卑毁了你”、“笑看人生,用乐观驾驭悲观”、“宽容豁达,不斤斤计较”等。
  • 夏亦安然

    夏亦安然

    她,是黑客排行榜的第二“血色吉娃娃”,黑客排行榜的第一“血色麒麟”及黑帮老大的干女儿,又是红及全国的SG成员。他,是安氏集团接班人,黑帮幕后老大,商业界的精英。她说:“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他说:“你若生死相依,我仍然不离不弃!”片段一:“老婆,我饿!”某男卖萌。某女进入厨房,“嘭!”一声爆炸,她端出一盘黑乎乎的东东。某男一脸黑线。片段二:“老婆,对面公司的千金小姐勾引我!”某男卖萌。某女敲击键盘,第二天,某公司宣告倒闭。片段三:“老婆,我帅不?”某男再次卖萌。“帅!”某女答,“那帅的可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老头子见了都要悲哀!”某男:“……”
  • 名门盛宠

    名门盛宠

    洛落本想给男友一个惊喜,然后男友却给她来了一个惊吓!推开门的一瞬间,自己最爱的男人,居然跟一个女人在床上驰骋······
  • 混沌裂之风神传

    混沌裂之风神传

    李小子一个身怀混沌之光的幸运儿,不过不幸从小失去双亲,在光明大地这个充满斗争的大陆上如何存活呢?
  • 大神切换之途

    大神切换之途

    当网游大神切换到手游,不会操作手机怎么办?咳咳,夏木:找我家大佬
  • 淼淼

    淼淼

    青春的美丽不是街衢流行的名牌时装,青春的旋律不是吉他弹奏的缠绵忧伤,青春的潇洒不是臂臀摇摆的忸怩作态,青春很多时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且看一群青春的少年们的一段青春故事!
  • 键盘和鼠标

    键盘和鼠标

    如果,我用好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是不是,我就是个好人了?键盘:能再次遇见你,人生都美好了。。。鼠标:童养媳?呵呵!混蛋!!!林帅:得到金手指?走上人生巅峰?想想我就很激动\(≧▽≦)/!才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