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1600000022

第22章 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5)

(1)防“论题不明”。论题是论证的目的,也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灵魂。论证过程中,如果连论证的目的也不明确,那么材料的运用肯定是盲目的,论证自然不能成功。而且,论题不明也必然造成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关系的混乱,写出的文章必然是杂乱无序的材料堆砌,让人不知所云。

(2)防“偷换论题”。一篇论文必须有贯一的论题,前后要保持高度的一致,在不同层次的论述中,要紧紧围绕一个分论点而展开论证。在同一论证中,论题只有一个,不能改换论题,也不能把论题范围扩大或缩小,更不得偷梁换柱,顾左右而言它。

(3)防“论据虚假”。论据是论题得以成立的依据,论题是从论据推导出的必然结论。如果论据不可靠,那么论题就难以确立。所以,在执笔写作时,我们仍需对使用的材料再作鉴别、斟酌,确保论据的真实可靠性。

(4)防“循环论证”。循环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同时,又用论点来证明论据的可靠性。这显然是一种绕圈子捉迷藏式的语言游戏,是学术论文写作之大忌。

(5)防“草率论证”。论证过程是推理的过程,就是由充足的论据水到渠成地得出与论题相符的结论。如果论据不足,或者与论题不符,而牵强地得出结论,那就犯了草率论证的错误。同时,论证的过程还必须遵守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等逻辑法则,违反了哪一条,也同样造成“草率论证”的失误。

2.论证的常用方法

撰写学术论文,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论证都需要运用一定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研究课题、不同的论文类型、不同的研究者,可以选用最合适的不同论证方法。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例证法就是选用典型事例做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社会科学研究中常讲的“摆事实,讲道理”,指的就是例证法;自然科学研究中常取样本做实验来获取结论,其实也是例证法。

(2)引证法。引证法也叫事理论证,是以一般事理为论据进行推论,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引证法所引用的论据可以是已知的科学公理、普遍的生活常理或著名人士的经典言论、前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等。引证法的使用,关键在引用的内容是否正确、真实、具有科学性。

(3)类比法。这是将两种相同或相近的现象或事理加以比较、类推,从已知的一种现象或事理的正确,证明另一种现象或事理同样正确的论证方法。类比法的运用,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扩大论证的领域,但运用时一定要把握所类比的两项间在性质、特征上的相同或相近点。

(4)对比法。对比法是把两种或多种相互对立或各自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以辨别是非,推导出论点的论证方法。对比法可以充分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特征,使论点显得鲜明突出,因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较广泛。

(5)喻证法。这是通过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是用与论点有着某种联系的典故、形象、故事作论据进行推论,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这一方法,主要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能使抽象枯燥的理论阐述变得具体、形象、浅显易懂。

(6)反证法。这是一种从反面间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即不直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而是从反面入手,证明与自己观点相反的论点的错误,从而间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反证法的理论基础是形式逻辑中的矛盾律,运用起来有时会比正面论证更有力度。如能正反论证结合,相互印证,不仅收到出奇制胜的论证效果,而且会给论文带来气势与节奏上的变化,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以上简单介绍了六种论证方法,我们可以结合具体论文的阅读进一步理解、体会并加以运用。其实,选用哪种论证方法,是一个思维的逻辑形式问题。我们只有加强思维训练,掌握正确的逻辑方法和相关规律,才能灵活运用各种论证方法,达到论证严密的要求。

3.论证的表达方式

论证的方法只能在论证的过程中体现出来,论证过程的终结,是与论文论点相符的结论的生成。因此,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说到底是论证的表达问题,即如何论述的问题。从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实践看,论证的表达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方式:

(1)旁征博引。这是论文展开论述的基本表达方式。作者为了阐明、论证自己的学术观点,常需要引用原理、言论、事实、数据或其他资料,以此作为论据来全面地论证。比如,贾磊磊在论证中国电视剧的现实主义美学特征时,从表现题材、叙事主题和叙事焦点三个方面,共举出《凯旋在子夜》、《9.18大案》、《宰相刘罗锅》和《蹉跎岁月》等近20部电视剧来证明,可谓旁征博引。

(2)展开分析。学术论文的写作,更多地表现在对研究对象的充分、具体分析上,这也正是它区别于一般议论文的地方。如王金秋等人对鸭绿江流域中国境内松江鲈的分布研究中,特别注意直接对松江鲈在该流域存在的原因展开分析,指出这里水污染较轻、捕捞有限、自然条件独特等三个方面的因素。

(3)抽象概括。学术论文写作离不开具体材料,但不能仅仅罗列材料,就事论事。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必须在叙述、分析事物的基础上,超越事物的感性特点,透过其表象去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其内在的必然联系。这就是论文写作中的抽象概括。例如,姚小鸥先生在研究《诗经·关雎》的主旨与《关雎序》所称“后妃之德”相符时,先对诗篇关键词语和全篇大意贯通之后,又与先秦家庭婚姻制度和政治伦理体系相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抽象的概括,指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文化蕴涵,是“以婚姻双方在道德方面的匹配为直接的歌咏对象,并以此显示诗人心目中的道德指归”,“君子”和“淑女”的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作为社会道德楷模的君主及其配偶后妃的抽象文化精神”。

(4)理论阐发。学术论文应富有思辨色彩和较高的抽象说理性,这样论文才具有力度,才能令人信服。因此,写作过程中作者必须善于对论据进行提炼升华,在理论层面上展开论述和阐发。例如,陆贵山先生在论及文学建设与先进文化时,无论是对实践理性之于先进文化的关系的强调,还是对时下影响文学、代表先进文化的几种社会文化思潮的分析,以及对坚持和发展人类的理性精神的呼唤,都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及严密的逻辑性。

(5)追本溯源。在学术研究中,有时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历史考察,把握其初始原貌,此后如何发展演变,今天具有的现实价值,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是追本溯源的表达方式,在论证的过程中也常常会用到。例如,徐国栋先生在以罗马法为中心,研究民法典中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对立统一问题时,首先探究了“诚信”一词的拉丁文词源学意义,进而寻绎出法律拉丁文中的“两种诚信”,然后推而广之,分析了不同国家的民法典对罗马法“两种诚信”的借鉴及变通。这一部分的论证梳理,显然运用了追本溯源的方式。

三、引文注述

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引文注述和图表安排,都是技术性、规范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我们严格按照统一的规格去操作。这里先讲引文注述。

(一)引文的形式

撰写学术论文,尤其是社会科学类的学术论文,常常要引用一定的文字材料,把别人的观点、理论或论述放进自己的文章里做为论据,这就是引文。引文的一般形式有两种:转述与节录。

转述,就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对引文内容进行加工转化后的表述,也有称之为复述或间接引文的,转述的文字部分不加引号。例如,程文超先生在论及叔本华对现代性的反抗时,有这样一段话:

......叔本华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所发生的矛盾、危机、灾祸等与理性的内在关联。他认为西方社会一切罪恶的罪魁祸首不是别的,正是现代性所追求的理性。因而他认为哲学研究应转向人的内在生命。

这便是采用了转述的形式,作者没有引用叔本华著作的原文,而是引用其著作的大意来进行论证的。

使用转述的引文形式时,有两点应引起注意:一是忠于原作,要顾及全文,准确把握原作之意,切忌断章取义、主观臆断,更不能歪曲原作。二是注意述议结合,避免只顾转述而没有议论的“掉书袋子”的现象发生。

节录,又称直接引文,是论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对原作中话语的直接引用。所引的内容可以是一段话、一句话,也可以是个别字词,这样的引文一般都要加上引号以作区别。如果是成段的引文,也可以不加引号而依照正文内缩两个字的位置独立成段。这种引文形式,在学术论文写作中运用得最为广泛。如,金惠敏先生在论及施莱尔马赫解释学中“已说与未说”的一段话:

......以此施莱尔马赫区别出解释学的两重目标:“较低的准则:理解所有那些相互之间没有矛盾的东西。较高的准则:只理解那些依据其所有关系及其语境而重新构建起来的东西。——对作者的理解超过了他对自己的理解也属于这类情况。”前者为理解“已说”......后者指同时理解了“已说”和“未说”......

(二)注述的要求

引文一般都需要明确标出其来源,特别是节录形式的引文更需要认真严肃地对待,这项工作习惯称为注释。有时,由于多种原因,我们不但要在注释中标明引文的出处,而且还需要对相关内容作进一步表述,甚至要用很长一段话来表述。因此,我们称注释为注述。比如,王一川先生在分析了清代王韬的“地球合一”说的局限,指出它“所塑造的全球‘大同’的乌托邦幻想,仅仅给国人带来最初的些许激动,就匆匆溜走”时,没有引用王韬描绘这一“大同”景象的文字,因此,他便对这段话作出如下注述:

王韬甚至进一步热烈地提出“全球一家”的浪漫构想,认为“水必以轮舟,陆必以火车,捷报必以电线,然后全地球可合而为一家。”(王韬:《变法自强下》,《弢园文录外编》,卷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2页)类似的情况,我们在阅读论文时经常看到。很显然,这是与只标明引文来源的常见形式不同的注释。故此,我们用注述来涵盖这两种不同的注释。

1.加注方法。基本的加注方法有三种:夹注、脚注和尾注。夹注,即在行文过程中把注述内容写在需加注项目的后边,用括号标明。所以,又称段中注或文中注。此种注法适宜于加注较少、且注述内容又不复杂的论文中使用。

脚注,即页下附注。就是在需要加注项目的当页下端作出注述。这种方法多用于专著的写作,其优点是便于阅读时参考。

尾注,是把注述内容放在全文或全书的末尾依次一并列出。这种方法在专著写作中已不大使用,是学术论文写作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样,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加注的地方,就应加注码来标识。正文中的注码,一般用①、②、③......的小写标出,写在需加注项目之后的上角。也有使用方括号[]来标识注码的。

2.注述内容的写法。一般说来,注述内容应标明引文出处的以下项目: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页码等。特殊情况下,还有其它需要加以说明的内容。根据这样的要求,最常见几种类型的参考文献的注述方法为: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例: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72-75.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王金秋、石椿.松江鲈鱼不同组织同工酶的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465-470.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的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李春青.蜀学语境中的诗学观念[A].童庆炳.文学理论学刊(第1辑)[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0-90.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张存浩.科学道德建设应借鉴国外经验[N].光明日报,2002-2-1(1).

(5)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例: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6)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10-2.htmi,1998-08-16/1998-10-04.

以上各种参考文献的注述,都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统一标准来规范,文献题名、报刊名、出版者和相关单位都要用全称。不能随心所欲,要培养严谨的学术之风。如有其它需加说明的内容,文字一定要简洁、准确。

四、图表安排

图和表也是一种表达和描述手段,有时能起到文字很难发挥的作用,常常能给读者带来一目了然的阅读效果,留下具体、深刻的印象。而且,学术论文的行文过程里适当地嵌入图表,也使文章的表达富于变化,增强论文的可读性。所以,日本学者末武国弘先生在分析了语言和图像这两种信息交流的手段后,还特别指出:“在学术杂志的某些论文中,既没有图,也没有表,整页整页地排满了铅字,这就使人读起来兴味索然。如果在论文的正文之外,辅以图表,读者便可以对照两者阅读,即同时得到从眼睛映入的视觉信息和文字带来的时间系列信息。”可见,图表的运用已成为许多科学研究者论文写作的重要表达手段。因此,我们在学习论文写作时,也应当学会图表的运用。

(一)插图

科学论文中的插图多种多样,如果从绘图的方式看,有线条图、照片图、坐标图、结构图等,但从绘图的目的及作用看,一般分为两大类:示意图和实用性图。

示意图是借助于图来表达一个概念、结论或过程。这类图的绘制比较灵活,没有严密、精确的要求,只要能直观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即可。

示意图更多地被用于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采用坐标图来绘出。如,汪同三、李涛在《中国通货紧缩的深层次原因》中,为了更直观地说明1996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共绘制出10幅坐标图。

实用性的图包括实用曲线图、等值线图、实体图、机械工程图和照片等。这类图的绘制要求精确度高,必须严格操作,有些专业性很强的图还需要作者进行专门训练。这种图在自然科学类的论文中运用较多。例如,前面提到的王金秋、石椿的《松江鲈鱼不同组织同工酶的研究》中,就插入了6幅松江鲈鱼不同组织的同工酶电泳图谱,由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同工酶系统的不同组织分布情况。但这些图都是实验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摄影手段获得的,不可能用简单的示意图绘制方法来完成。

(二)表格

同类推荐
  •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其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 青少年必知的电影经典

    青少年必知的电影经典

    本书精心收录了40多部世界著名影片,详细介绍其内容、艺术特色、影响及导演、主要演员等,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与收藏。
  • 论教师成长

    论教师成长

    本书针对西湖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致力于探索促进区域教师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实效性,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制度的执行措施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颇具特色,值得推广。
  • 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教程

    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教程

    徐明等编著的《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教程》就是以社会主义性伦理道德为主线,根据民族地区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发育、性卫生保健、人类性心理发展以及有关性文化、性道德、性法制等方面知识的系统教育,旨在指导大学生的生活行为,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另外,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师范、新闻类专业的大学生)认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掌握性科学知识宣传教育的基本原则,使之将来能自觉地、有效地担负起向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重任。本教材也可作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及家长培训的教材。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了解化学名人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了解化学名人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热门推荐
  • 哲学家波伏娃

    哲学家波伏娃

    本书共八章,在梳理了波伏娃在萨特与梅洛-庞蒂论战中的作用之后,将她的哲学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来界定,涉及的议题有自由和压迫的关系、自由的悖论、以萨德为例探讨性别境遇,最后汇总到《第二性》一书中,揭示了波伏娃对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三大话语的批评。
  •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智慧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智慧

    本书运用古代案例解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经典,并称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双璧”。《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全书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不仅是一部不朽的军事着作,而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 王府嫡女

    王府嫡女

    她是二十一世纪冷氏小公主,黑帮大小姐,穿越到痴傻小姐的身上。她是忠义王府的傻嫡女,甚至连未婚夫也在大婚当日伙同庶母庶妹害她性命,夺她嫁妆。个个都不是善茬!好!姐就来欺负欺负这一堆好人坏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遗梦大清

    遗梦大清

    命运,一切都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一切都是注定的,我为什么还要妄想去改变什么?也许看不开的只有我,历史我终究改变不了,我错了,爱新觉罗·胤禛,我能帮你的,就是做一颗棋子,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 穿越之本神在古代

    穿越之本神在古代

    她是至高无上,冷漠无双的神,他是邪魅狂傲的无良君主。她意外穿越,灵魂住进他人体内。他潇洒抛下皇位,游戏人间。在这妖魔横行的时代,她许他永生不灭。在这鬼怪横行的大陆,他许她一世平安。她能让他爱上她一次,便能让他爱上她两次!你逃不掉了!他真的要为了短短几十载,让她痛苦几千年?他可舍得?为了她(他),即使颠覆整个大陆又如何?他(她)的幸福由他(她)自己来守护!!!
  • 败犬女王转角爱

    败犬女王转角爱

    三十岁的生日刚刚过去,就在她再一次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她却突然收到意外的表白。那个她一直当成邻家弟弟的人,告诉她,他喜欢她。她从来没有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于是,第一时间,她选择了逃避,不敢面对那张熟悉的容颜。
  • 探寻神话中的秘密

    探寻神话中的秘密

    从神话的角度看世界。各种神话比对分析,探寻神话中隐藏的秘密。
  • 灰喜鹊盖房子

    灰喜鹊盖房子

    《灰喜鹊盖房子》一书荟萃数百则寓言故事,是作者从事寓言童话创作多年来的精品力作。这些寓言故事或长或短,有动物故事、植物故事、还有人物故事,题材丰富。这里有不爱管“闲事”的猴子,有聪明的牧童,还有比唱歌的青蛙,每一个故事都凝聚着作者对事物、对社会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本书适合各年龄层次,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和收藏,是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领悟人生的不二宝书。
  • 云初之约

    云初之约

    一片倾心,只为君卿,豆蔻年华的一片痴心,让她从高贵的相国之女沦为罪臣之女。冷宫三年,终得以自由。灵山云颠,江湖之约,翩翩佳公子摇扇笑看四方。后宫,朝堂,江湖她叫云初,集灵秀山川之气,一世佳人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