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1600000040

第40章 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和答辩(5)

有些同学的毕业论文的观点往往缺乏辩证法要求的全面性,不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比如在评价某些文学作品或某位文学大家时,只讲其伟大成就,而忽视其局限性和不良的方面。例如李白,是举世瞩目的伟大诗人,他在盛唐诗坛上的情况正如雨果在法国、拜伦在英国一样。然而公正地说,其作品只能证明他是一位才气过人的诗人,他的诗是一流的浪漫主义诗歌。其作品内容实质“其识污下,十句八九言妇人与酒耳”(王安石语)。也就是说,他对人生的态度,与当时的文人并没有多大不同。早期的生活就是饮酒作诗,四处旅游。后来跑到京城,因为贺知章的原因,被玄宗留在宫中做一名翰林供奉。这并非一个官职,只是一个文学侍从。然而李白却很骄傲,写了不少的诗来夸耀自己的得意。可是,一旦“攀龙忽坠天”,他又恢复了饮酒浪漫的生活。他把自己装成一个飘飘然有仙风道骨的逸士,不时地在诗里讽刺一下政治,好像朝廷不重用他,就失去了天下大治的机会似的。最能证明他识见低下的是晚年竟糊里糊涂地作了永王李坴的幕僚,结果落得流放身亡。李白的为人及其诗歌中存在的不足,其实也不是小节。但有些同学在做毕业论文时却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只是跟在别人后面,寻章摘句,只大谈其伟大。这就难免出现偏颇,犯了顾此失彼的毛病,很难对李白及作品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三)妄下定论

这种毛病是作者对材料不作认真分析,或者是断章取义、主观武断所造成的。例如一篇题为《梁山泊人的战争观》的毕业论文,作者在列举梁山人打江州、打高唐州等几次大的战役以后,就断然定论,说梁山人发动的战争“都是解民于倒悬的农民战争”。这实际上是一种缺乏具体深入分析的、想当然的结论。事实上,这几次战役与农民没有任何联系:打江州为救宋江,打高唐州为救柴进,打青州为救孔明,打华州为救史进、鲁达,这都是为一个“义”字。打大名府则更是无谓的战争,梁山人为赚卢俊义上山反陷其入狱,为救卢俊义而大打出手。打东平、东昌二府则完全是一种赌博的行为,就如一场儿戏。打祝家庄、曾头市则只是为了出口恶气,战争已毕,载上粮草钱帛,得胜回山。所以这几次战争,完全是为了梁山自己的事业,哪一次与农民都毫不相干。毕业论文的作者所以持那样的观点,大概是为了迎合庸俗社会学的需要,或者受了传统教育影响,形成了心理定势而先入为主的结果。这是学术研究中最要不得的思维方法。

(四)观点抽象不确切

有些同学写毕业论文时也许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的意识,对自己的选题缺乏深入的钻研,对选到的材料未作具体深入的分析。更可能是态度马虎不认真,贪图省事,不肯下功夫,因而提不出确切的、具有针对性的观点。到了快要交稿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因为平时听课,记住了一些放到哪里都正确的标语、口号式的名词,于是就“拿来”,不管是否对号,只管入座。结果空乏无力,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更不要说什么学术价值了。例如一篇题为《诵读千古诗文传承民族文化》的毕业论文。作者本意是要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大力提倡背诵古诗文以传承民族文化的,但他的开头是这样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们的祖先以其无穷的智慧,创造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世代相传,绵延不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

结尾部分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长河源远流长,它终将哺育我们和后世子孙茁壮成长。让古诗文从我们的口中琅琅诵起,那绣满基因密码的传统文化的金丝带,必将在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生命中传递。

这里我们且不说文气是否贯通,语脉是否连贯,单从所谓的引言和结论中,根本看不出作者要得出什么结果。这种看似正确的“口号”,没有任何个性,笼统、抽象,用来作为集会时演讲词的开头和结尾,做富于鼓动性的宣传口号倒是可以,但作为毕业论文的开头和结尾却是极不合宜的。

关于毕业论文观点偏颇的毛病还有一些,比如望文生义、穿凿附会,抓住片言只语无限推论,以至钻进死胡同的作法;没有真知灼见,故作标新之举,追求与众不同,专门猎奇搜怪,自认是惊人之笔的作法,都属于不正常现象。因篇幅所限,不再列述。

三、分析欠科学

(一)分析不足,论据欠缺

这种现象一般是出现在某篇论文的个别部分。在论析时讲了一大堆道理,也很正确,就是缺乏必要的论据来支撑,以证明其正确性。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司空曙长于抒情,特别擅长表达当时的情绪和心态。他非常重视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因而他的作品情味浓郁,给人以丰富细腻的艺术感觉。他不是刻意地去提炼某些感受,使之上升为概括力极强的警句,从而显得深刻凝炼。而是以散淡的、发散的形式将他的主观感觉从每一个字里散发出来,传递给读者。读他的诗你会感到全身心被他的意境所包围。

这是一位中文系学生毕业论文中的一段话,这些理论分析很正确,也很精辟,很符合大历诗人司空曙诗歌的艺术特色。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例证,没有一首两首诗,哪怕是一联两联诗句的具体分析,所以读起来给人一种抽象空泛的感觉,说服力也相应地大打折扣了。

(二)堆砌材料,缺乏分析

一是有些同学在前期搜集材料时记录了许多新鲜事例、权威的论断、轶闻趣事、警句名言,在写作时觉得这些材料都非常精彩,所以一古脑儿全部放了进去。结果到处都是例子、摘引,却单单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论文成了一个材料库。例如一篇评价陶渊明文、赋特点的毕业论文,说陶渊明的文、赋宋代以前并不被人重视,一直到宋代才受到人们的推崇,接下来引用了欧阳修、李格非、陈知柔、苏轼、唐庚等人的大段评价。作者在最后说:“在宋人看来,陶渊明不仅是诗冠古今,而且是文雄六代了。”的确,作者的观点、文章的思想是靠论据来支撑证明的,没有论据,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是空谈。但是,过多过滥的材料只能湮没观点,更何况此文的作者在引用了大量的材料后并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古代人的论述极其精当,但那并不能代表自己的意见。

另一种情况是引用材料后缺乏抽象和分析,或只是轻轻一点,没有透彻的说明。这样,即使罗列材料再多,论文也没有深度,甚至谈不上是学术研究。例如一篇评价大历诗人韩翃诗歌的毕业论文,在谈到韩翃脱离时代风尚,仍然因袭着盛唐诗风搞自己的创作时,提出韩诗具有“滞后”的风格。作者说,“很明显,韩翃的诗和同辈诗人大不相同,而是色彩浓重,珠光宝气”。然后举出韩翃的《送夏侯侍御》、《宴杨驸马山池》、《别李明府》、《汉宫曲》等八首诗歌中的二十多联诗句,最后说:“从这些看上去珠光宝气,其内涵又十分空虚的诗句中可以看出,韩翃与其他大历诗人的差别就十分清楚了。难怪清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使事堆垛堪憎,见珍朝士以此,见侮后进亦以此’。”至于说这种珠光宝气的诗怎么不好,这种装饰风格如何滞后,怎么见得韩翃的诗与同辈诗人有很大的差别,又怎样的“见侮后进”,都没有具体分析,这让读者仍是一片茫然。

(三)分析生硬,不合情理

有些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使用了大胆推理的方法,结果使自己的分析成了强拉硬凑的无稽之谈,以至于写出的论文让人啼笑皆非。例如一位同学为了说明《水浒》中“官逼民反”的“民”都是农民,就使用了这种方法。说“李逵虽然现在为狱卒,但他早年曾在家乡务农,他的哥哥李达还在地主家做长工;鲁智深虽是军官出身,但在古代当兵的有几个不是出身农民家庭?宋江虽为县衙小吏,但他的父亲不还是农民吗?至于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但如果我们上推三代,难道他祖上还不是农民吗?”我们认为,分析文学作品要以作家的描写为依据,那才叫实事求是。可是这位同学的分析却抛开了作品描写的实际,采用无中生有、无据推理的方法,难免要说歪理、谬理。这是一种不良的文风,自然写不出高水平的论文。

(四)论证不能紧扣中心

论证围绕中心论题,是议论性文章最基本的常识,毕业论文更应如此。一些同学并非不懂这个道理,而是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因此在行文中不自觉地犯下了游离中心的毛病。例如一位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为《浅谈如何优化中学生的书写环境》。他的本意很明确,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题。可是在写作中却大量罗列近年来高考中考及中学生平时书写中的不规范现象,说明了中学生书写是一个十分堪忧的问题。接着又大量列举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学生书写要规范化的要求,说明了国家对中学生书写的重视。一篇六七千字的论文,单这些游离中心的话题就占去了近一半之多。下面又是关于中国文字书写的各种技巧、各种书艺的审美价值。一直到最后才写到什么是汉字书写环境,如何优化中学生的书写环境,可惜已经草草结尾。——全文五分之四的篇幅都没有扣住题旨。这种现象虽然不常见,但也须提出来请同学们警惕。

除了上述几种,大学生毕业论文中分析不科学的毛病还有:论证重复冗余、析理逻辑混乱、观点材料不统一等现象,这都是作者思路不清,或缺乏仔细推敲所造成的,都应认真修改调整。

四、表达不规范

(一)入题缓慢

一般的文艺性作品的开头讲究的是娓娓道来,纡徐渐入。毕业论文不同,讲究的是开宗明义,直奔主题。要求作者对自己文章的中心有清楚的把握,一下笔就直接进入中心问题。但有些同学不明此理,开头文字往往过长,而且往往是从远离中心的地方说起,以至迟迟不能进入正题。例如一位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漫谈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的毕业论文,全文不过六七千字,仅开头部分就占去了两千字之多,从什么是创新思维,新世纪对创新思维的要求,以及形成创新思维的必备条件等方面大谈特谈。由于没有紧扣题旨,所以,读者尽管能耐着性子读很长时间,也根本看不出与中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关系,倒有可能认为是一篇关于创新思维方面的论文呢!虽然这位同学的文笔不错,却仍是一个不规范的开头。更有甚者,一些同学不知何时学会了一种类似八股文的作文方法,开头从国内、国际的形势入手,说一些空话、废话,直使读者兴味索然了才进入正题。这是一种早就受到批评的、最要不得的文风。

(二)段落层次安排不匀称

一般说,一篇毕业论文要论述地位相等的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在结构上应该是并列关系。那么,在内容安排上就应该相对均匀一些,从而使文章的结构显得均衡,文面也显得美观。但有些同学似乎不太明白这个道理,在层、段安排上很随意。例如一位中文学生写了一篇教研类的毕业论文《让文学鉴赏法走进中学语文课堂》,内容安排三大母层次:一是文学鉴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二是中学语文教学常用的几种文学鉴赏方法;三是上好文学鉴赏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位同学在程序安排上没有过错,文中的具体表述也基本正确。可是在各层次内容多少的分配上却出现了过轻过重的毛病。因为第二个母层次的内容又包括了四个子层次:“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咬文嚼字,品味语言”;“发挥想象,品味意境”;“跨课阅读,比较异同”。占去了全文五分之四的文字,而一、三两个母层次一共才占了五分之一。这样,三个本来地位相当的部分在结构上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如果把第一个母层次缩短一些,变为引论,第三个母层次改为结论,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而把几种文学鉴赏法分列为几个平等的部分,这就使文章结构显得匀称美观了。

(三)结尾草草或拖泥带水

毕业论文具有学术研究的性质,它的结尾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它好比全文的缩影,是作者从理论高度将全文内容再度升华,有时需要对本论中提出的问题作再次的强调和突出,有时从研究的现状、结果出发对该选题的研究作进一步的推想等等。这就决定了毕业论文的结论部分既不能三言两语,草草收兵,更不能对论述过的内容作简单复述,繁冗拖沓。但一部分同学不懂得这层道理,不会合理利用结尾。例如这段文字:

总之,以上是我读大学几年来的研究探索。由于个人读书不多,能力有限,所以研究不深不透,也许就称不上是学术研究。但是,不论怎样,这是我研究的开端,算是我走进学术领域里的一张门票。我有决心,有信心进行继续探索,向老一辈学人学习,争取做一个真正有建树的人。

这是一篇毕业论文的结尾,单从这段文字,看不出作者所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同时,这样简单的客套话,也不像是学术论文的结尾,因为它等于什么问题都没有说。再如一篇题为《庾信晚期文学风格探源》的论文,作者从“屈骚精神”、“汉魏风骨”、“太康风貌”三个大方面分别阐述了庾信晚年诗、赋风格的渊源,占有材料很多,非常令人信服,但就是结尾时却大量引用沈德潜、叶燮等人关于胸襟视野与诗人诗风的关系,占去上千字的篇幅,一直到最后才说,庾信晚期诗、赋风格形成的过程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胸襟和视野对于一位伟大作家的无比重要性。虽是引经据典,结论也非常深刻,但由于过于冗长,也给人一种斜逸旁出、拖沓累赘、不能干脆结论的感觉,这自然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四)思路混乱

这种毛病一是表现在层次安排上,把不同等级的概念或论证放在同一个层面,显得内容纠缠不清。例如一位学习动力工程的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柴油机活塞的有限元计算》的毕业论文,读了他的文章可知,除了“前言”和“结论”,中间应是三大块,一是“计算模型”,二是“边界条件”,三是“计算结果与分析”,这是三个母层次。其中“边界条件”又包括了三个子层次。但作者却把这一母层次与三个子层次并列排放在一个同等的位置上,于是出现了下面的现象:

一、计算模型

二、边界条件

三、活塞顶燃气侧与燃气的热交换系数

四、活塞与缸套冷却水间的放热系数

五、活塞内腔的热交换系数

六、计算结果与分析

这其中的“三、四、五”都是子层次,这样排列就是子层次的越级越位现象,暴露了作者思路的混乱。

思路混乱的另一种现象是表现在作者行文中缺乏逻辑性,语言表述不遵循一定的原则,让人读起来非常费力,以致不能理解。例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确有重要意义”,这就是一句不合逻辑的话。作者的本意大概是说,对冯友兰的这部著作作进一步研究很有意义。但由于行文缺乏逻辑,以致让人发生歧义,到底是我们对这部著作作进一步研究,还是冯友兰对自己著作的进一步研究,就说不清楚了。

(五)语言文字不规范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皇帝的新衣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皇帝的新衣

    这部作品里揭露了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的虚荣和愚蠢。骗子们看出了他们的特点,提出“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他们当然看不见,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衣服。但是他们心虚,都怕人们发现他们既不称职,而又愚蠢,就异口同声地称赞那不存在的衣服是如何美丽,穿在身上是如何漂亮,还要举行一个游行大典,赤身露体,招摇过市,让百姓都来欣赏和诵赞。不幸这个可笑的骗局,一到老百姓面前就被揭穿了。“皇帝”下不了台,仍然要装腔作势,“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因此他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种弄虚作假但极愚蠢的统治者,大概在任何时代都会存在。因此这篇童话在任何时候也都具有现实意义。
  •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本书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小说以尖刻辛辣的讽刺文笔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在四个不同国度遇到的奇闻趣事,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本书属于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我社已有译本。此选题是为新课标专门重组译本,以节约成本。
  •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

    最雷人、最搞笑、最荒诞、最天才的零分作文,高考一族的减压零食,都市白领的幽默早餐!另附小学生爆笑“撒谎作文”必杀篇,绝对挑战你的想象极限!《央视新闻频道》等28家电视台,《新华日报》《南方日报》《重庆晨报》等120家报纸、数千家网站报道推荐!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海港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海港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辛巴达历险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辛巴达历险记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火影之造梦西游系统

    火影之造梦西游系统

    被电死后穿越到火影?有了造梦西游系统可以在火影世界称霸,火影?不需要,要的只是实力,称号?也不需要,那些虚的东西有什么用,要的是实力。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他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 重生:第一毒妃归来

    重生:第一毒妃归来

    前世,她为他倾尽所有,捧他为王,本是结发夫妻,却被深宫围杀,一剑穿心,血染长阶。重生再遇,她视他如洪水猛兽,避之不及,却终躲不过命运的纠缠。一个逃。一个追。他宠她逼她迫她强她。她气他怨他避他杀他。却不知,那一年少年帝王从王座跌落,登上九重寒山,长跪七七四九日磕了九千多个响头才换了这一世浮生。她说:子白,这一世我不愿嫁你,待来世饮了忘川水,忘了前世种种,你我再相好。他却一笑:阿雪,我们没有来世了,再也没有……生生世世修一世,此世之后,不会再相守、相爱、相知,甚至——相遇。有一种执念,叫做为你倾覆山河、逆天改命而不悔。有一种守候,叫做许你江山、娶你为王、生死同衾。所谓代价,便是求什么便拿什么去换。
  • 奇门八卦遁

    奇门八卦遁

    奇门八卦,纵横大陆,让多少谋士君王位置狂热!然而却被一个孤儿多拥有,占地为城,享誉天下,开始他的争霸!
  • 群岛之主

    群岛之主

    系统为100名被选中者提供三种选择:能力体系与影响世界的年之选择;特殊能量场形成资源点的月之选择;超凡因子改变生命本质的周之选择。斗气与魔力,国家与信仰,这是跳过系统指引的倒霉蛋在异界的冒险,灵魂的觉醒,拉开被选中者成长与对抗的序幕!
  • 移民异世界

    移民异世界

    重生的喻若本想忘却前世的一切恩怨情仇,带着孩子赚点小钱,安安稳稳的度过这一生。可随着一件神器的出现,母女二人却走上了一条离安稳,平凡越来越远的路。
  • 腹黑师父,呆萌徒弟

    腹黑师父,呆萌徒弟

    7岁的苏子墨遇上3个月大的她,手足无措;10岁的苏子墨遇上3岁的夜未央,冷漠如冰。一场意外中的意外,让他们分来5年,再次相见,她已忘记他是谁?可这是刻意遗忘还是埋藏心底,就只有夜未央本人知道了。。。。
  • 见色起意

    见色起意

    在正式见面之前,江瑟瑟亲切致电了素未谋面的未婚夫,她想表明立场,这婚,绝壁不结!可是话还没有说出口,手机就被抢了。见了面之后——瑟瑟腼腆地笑了笑:“我们什么时候结婚?”感谢小偷,她未婚夫帅得她合不拢腿!这个男人绝对不能给别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玄真通仙录

    玄真通仙录

    以自己思维写的一部新人小说,并没有考虑太多
  • 圣手邪医

    圣手邪医

    祝由术分支的符医门第十九代单传弟子张阳,身怀道家至宝“九阳符”却不自知,始终无法突破祝门真火第一重正体巅峰,认为是尘缘未了,需要应劫之后寻求突破。张阳下山求学,悬壶济世发扬祝门医术,岂料阴错阳差之下,开启胸前的玉葫芦,释放九阴,引出九阳齐聚,从此卷入了……
  • 最后的捉鬼师

    最后的捉鬼师

    我叫雷阳表面上是一名学生但其实我更是一名捉鬼师如有灵异请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