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5700000026

第26章 形神与道性——心性论的建构(4)

生命超越如何可能?杜光庭反复地申说,本来清静的道性不仅是宇宙本体的体现,而且还是众生能够得道成仙的根本依据。他说:“道性无杂,真一寂寥,故清静也。玄深不测,如彼澄泉,故湛然也。寂然不动,无为也。感而遂通,无不为也。无为者,妙本之体也。无不为者,妙本之用也。体用相资而万化生矣。若扣之不通,感之不应,寂然无象,不能生成。此虽无为,何益于玄化乎?……当在为而无为,以制其动,在无为而为,以检其静。不离于正道,无滞于回邪,可与言清静之源矣。”这虽是对唐玄宗的“道性清静,妙本湛然,故常无为也”思想的发挥,但杜光庭又进一步指出了道性还具有玄深不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为而无不为等特性,并由此而将“清静”与“变动”联系起来进行讨论,使变动的生命与清静的道性相联而具有了超越的可能性。

同时,杜光庭又用“清净”一词来形容道性的性质。他沿用了唐玄宗借用佛教名词“法性”来指称道性的思路,对“法性清净”

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说:“法性清净,本合于道。道分元气,而生于人。灵府智性,元本清净。既生之后,有诸染欲,渎乱其真,故去道日远矣。善修行之人,闭其六欲,息其五情,除诸见法,灭诸有相,内虚灵台而索其真性,复归元本则清净矣。虽约教法,三乘之行,修复其性,于法不住,行相之中,亦不滞着。次来者修,次修者灭,灭空离有,等一清净。”这段话虽然是对唐玄宗所说的“法性清净,是曰重玄”的义疏,但其中所包含的“法性”即为道性,通过“返性归元”即可契合本来清净道性的思想却为个体生命的超越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杜光庭认为,道性既具有超越性,又具有内在性。超越性是指以清净为本的道性在本质上具有形而上的属性和普遍的广在性。内在性则是指道性可以通过人的“灵府智性”来显现,故强调“一切众生皆有道性”。“元本清净”的道性是人本来就具有的,但由于后天的污染,又需要依靠修道来复归于“元本清净”

的道性。这里,杜光庭特别用“清净”一词来说明了道性本有的特征,并将“清净”与“染欲”对立起来,以强调去除染欲、修复其性是“返性归元”的主要进路。

道性的“清静”是从动与静的角度上说的,而“清净”则是从净与染的角度上说的,杜光庭运用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来说明“道性”

既是“清净”的,又具有“寂静”的本性。如果说,以动静释道性是对老庄道家思想的继承,那么,以净染诠道性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佛教的影响,由此可见,杜光庭所说的道性是沿续了唐玄宗融合了佛道两家思想的做法而形成的一个内涵丰富的道教概念。

杜光庭的道性论虽然以唐玄宗的思想为出发点,但他对道性的讨论主要还是为了站在道教的立场上来解释人的问题,因此他特别关注生活于具体时空中的人是如何被外境事物所牵引而陷于情欲之中,使人心乱其真,从而造成了清净本寂的道性与人的尘世经验的矛盾,人又如何落于经验性的意识之中,执着于外境事物对人心的污染而生起的种种情欲,以及如何用道教信仰来引导陷于情欲之中而“去道日远”的有限个体通过“返性归元”重新回归与道合一之境。所谓“返性归元”,就是要抵御外物的引诱,去除内心的欲念,通过“虚心念道”以回归清净的心性之本然。也就是说,“返性归元”的重心在于强调众生与其终极本体——道的同一是依赖于人的主体之心的觉悟来实现的。杜光庭说:“人能虚心念道,道必集其虚”,“人能觉悟,悟则本性,谓之得道也”。通过将“道”心性化,不仅使道含有了主体之心的意义,而且也使主体之心具有了超越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杜光庭对“返性归元”的讨论是以性与情关系为中心展开的,具体地说,就是落实在如何去情返性、保持心性清静上。而杜光庭对性情问题的讨论又大量地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性情说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从历史上看,《老子》中没有“性”字,《庄子》内七篇也不谈“性”,只有外、杂篇才谈“性”。虽然道家关于“性”的概念出现得比较晚,但实际上,老庄从道生万物的思想出发,都主张人与万物同禀于道,故有共同的自然本性,因此,人不应该用人为的仁义礼智等外在的规范去约束人的自然本性,用人为的方法去损害物的自然本性,而应当让它们各自顺其自然而发展,达到各有所德。“所以老庄之所谓德,亦即他们之所谓性,对自己具体的生命而言,是赋有一种超越的性质。”老庄所宣扬的这种自然人性论成为杜光庭对“性”的基本看法。

杜光庭对“性”的看法中也隐含着儒家思想。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罕言性与天道,在《论语》中,“性”字只出现过二次。一次是孔子自己说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另一次是其弟子子贡说的: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由此可见,孔子对性与天道等形而上的问题是不太感兴趣的。虽然孔子并没有明说“性”是什么,但“孔子对仁的开辟,不仅奠定了尔后正统的人性论的方向,并且也由此而奠定了中国正统文化的基本性格。”后来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又提出性恶论,性善性恶虽然内涵不同,但却殊途同归地强调了后天教化的重要性,即以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规范来引导人们自觉地克制情欲使人性趋向于善。杜光庭就是将为善去恶作为“返性归元”的道德前提的。

性与情的关系自先秦以来就有“性善情恶”、“性静情动”等不同的说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在湖北荆门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中,有先秦儒家的佚籍《性自命出》,其中显露出了早期儒家心性论具有“尚情”的特点。《性自命出》通过对道、情、命、性等概念的论述来说明情与性的关系。“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勿(物)取之也。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终者近义。”这里的“道”是指“人道”,即人与人的关系原则,意谓人与人的关系是从建立感情开始的。庞朴先生由此而认为,简文释性为情,情受到绝大的重视,具有唯情主义的味道。

陈鼓应先生也曾认为,“《性自命出》可以说是仅见的一篇古代尚情之作,这一文化遗产可惜未被后儒所继承”。笔者认为,《性自命出》一方面释性为情,强调“哀、乐,其性相近也,是故其心不远”,认为人心把内在之性引发出来转化为外在的喜怒哀乐之情,因此,心既是性和情的中介,又对二者起着统摄作用;但另一方面,《性自命出》也说:“凡道,心术为主”,因此提出了“闻道反己,修身者也”,从而将心术作为“修身”的基础,将“反己”作为“闻道”的重要环节。杜光庭是否读过《性自命出》不得而知,但他显然没有受到尚情思想的影响,他对性情问题的探讨最终是落实到去情复性上的。当然,从思维途径上看,杜光庭的“返性归元”与《性自命出》

的“闻道反己”也有些微相似之处。杜光庭提出的“返性归元”就是基于对人如何在心上去除各种情欲对人身心的异化以复归到清净本寂的道性等问题的思考。

从思想上看,杜光庭的道性论还受到了唐代儒家思想家所阐发的人性论的影响。韩愈从孟子、荀子、扬雄关于人性的观点出发而提出了性三品说。他说:“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韩愈认为,孟子、荀子、扬雄关于人性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因为“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他从先天之性出发而将人性分为三品:上品性善,下品性恶,中品可善可恶。与此相应,情也分为上中下三品。

同类推荐
  •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有五章内容:第一章阐释伊斯兰教人权传统的特色;第二章着重讲述《古兰经》关于人权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教导;第三章借助非穆斯林在穆斯林社会中的生活经历,深入阐释前述第二章的人权原则和教导;第四章专门讲述穆斯林传统社会的变迁;第五章重点论述代表性的国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第二部分包括摘选的伊斯兰传统相关人权的一手资料、穆斯林世界一些重要思想家和活动家的传纪概略等内容。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谨先生学问博大精深,教化涵盖儒,释,道,融会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其影响既深又远。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然而,南怀瑾先生拒绝一切溢美之词,自谦为“凡人”。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这样称呼他!
  • 伊斯兰教史

    伊斯兰教史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佛教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世界的广大人口,《伊斯兰教史》对伊斯兰教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将让读者对此教育有个较为全面了解。伊斯兰教是具有国际性、民族性和群众性的宗教,至今影响着世界的广大人口,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的长期和复杂性,加强对它的研究,着重根据它“借以产生和取得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去说明它的起源和发展”。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在这斯间,有众多的穆斯林学者,从自身的信仰出发,著书立说,从各方面阐述伊斯兰教。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心经的人生智慧

    心经的人生智慧

    《心经》作为般若系统典籍的精华,言简意賅,揭示了般若思想的精髓。自三国以来,被译出21次,历代为之注疏者有百人以上,流行至今超过80种。在般若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心经》的千古魅力,就在于它仅用260个字,揭示了究竟解脱的不二法门,对修学佛法来说是必不可缺的根本典籍之一。济群法师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及研究工作,现为闽南佛学院研究部导师。
热门推荐
  • 战舰修仙路

    战舰修仙路

    别人剑仙,我舰仙。别人炼剑,我造舰。一具现代灵魂!在一个无良大能的无意游戏下,穿越武道世界。开局一艘小木船,依靠自己的不断学习,拉人上贼船。吸收机关术、阵法、炼金术以及前世机械、化学知识。把一艘小木船改造成为,横行修行宇宙星际的航母舰队。星际争霸、宇宙战争、超级机甲、超级战舰、星辰巨炮,这里应有尽有。自定义标签:舰长战舰航母舰队战机枪械大炮工业星际机甲修真科技进化掠夺流文明战争无敌争霸军旅探险智商在线思路清晰热血脑洞大谋略
  • 枯叶蝶de暗恋

    枯叶蝶de暗恋

    四叶草欢迎来看啦,第一次写啦,别喷哦。我是学生啦。。。
  • 那是我喜欢的人

    那是我喜欢的人

    你有喜欢过一个人吗?会在转身的刹那间去捕捉他的身影,会不知不觉为他的伤心而伤心,为他的快乐而快乐。你看,那就是我喜欢的人。
  • 黑色七宗罪

    黑色七宗罪

    住在无尽燃烧地狱中的恶魔们,则掌握了一切事物的本质——混乱。
  • 神域世纪前传

    神域世纪前传

    一场实验,一个世界,被创造的游戏异世界……
  • 苏暖一座城

    苏暖一座城

    1.苏城意识到自己心急说的话,才低笑着摇头,然后又看着她的眼睛:“以后你叫我苏城,我叫你夏暖。”2.夏暖看着苏城,看了一会儿,小声却又清楚地说:“苏城,你是不是喜欢我?”问完她就后悔了!她在干嘛!3.他又弯下腰,脸故意和夏暖贴得很近,笑着说,“如果一定要理由,你也可以认为我在正式追求你。”不是冰山的男主,不是小白的女主;不是悲情的男主,不是暖暖的女主;男主有点小小的理想主意,女主贴近现实生活。希望大家能从中找到一点点共鸣,这是作者写书的原意!
  • 立宪万岁

    立宪万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缘来只有你

    缘来只有你

    传说在梦与现实之间存在第三世界,有人说那里是最现实的梦境,有人说那里是最梦幻的现实,李梦觉不知道哪种说法是对的,但是他知道来了这里,他可以重新活一次,为自己活……“为什么会是我?”“缘分来的时候,只有你有资格站在我身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驭万道

    魔驭万道

    何为正?何为邪?正邪由我定,天地由我管,我说正,就是正,我说邪,就是邪。